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合集下载

2-储层岩石

2-储层岩石

孔隙度
连续介质假设、控制体元(大、小特征) 定义:岩石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线孔隙度、面孔隙度 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影响因素:粒径形状和分布、胶结 堆积、裂隙、化学作用、覆压 • 孔隙度压敏特性 • • • • • φ
1
φ(M) = lim
∆Vpi ∆Vi
∆vi →∆v0
φ(M) = lim φ(M′)
– Kr曲线形状
相对渗透率理论曲线图
Krn Krw
2 Krw = (1− sn )2
Krn Krw
2 2 Krn = sn (2C + 2 − sn )
2 C = (1− sn )(µn / µw −1)
Sw
典型水湿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
1 1
A
纤维状油 壁珠状水
B
纤维状油 纤维状水
C
纤维状水 孤岛状油
• 界面张力:平行于界面的单位长度上的力,mN/m。
– 流体物质分子间存在的一个与分子距离成反比的引力,内部某分子受力平衡; 表面分子受力不平衡表现为界面张力。 – 表面张力使流体表面收紧,保持最低表面能。
• 润湿性:液体展布于固体表面能力的度量。 • 毛管力公式:
Pa [m / m] h = 100 P ⋯[m] = [M ] N C P = 0.002 ⋯ M ]= [ Pa C [ g / cm3 ] ρw − ρo r [µm] • J函数:Leverett毛管束油藏模型,平均毛管压力曲线表达式。
– 简化计算、驱替速率、最终饱和度
• Kro=Kro(sw) — Muskat假设?
– (滞后、饱和次序)
• 各种测试方法的一致性
– 基于Darcy定律的稳态法——可靠性较好、费时 – 基于Buckley-Leverett方程的非稳态法——可靠性较差、省时 – 一致性证明?

油气藏动态分析:-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定义:指相互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
总体积之比。
e=
Vep Vf
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通常都利用有效孔隙度来计算油田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所以通常所说的孔 隙度都是指有效孔隙度。
1.2.1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3. 流动孔隙度
储层岩石(砂岩)孔隙度评价 孔隙度(%) <5 5~10 10~15 15~20 20~25
储层评价 极差 差 一般

极好
1.2.1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一二、、储 影层 响岩 孔石隙的度孔大隙小度的主要因素
1. 砂岩粒度组成
定义:构成砂岩的各种直径颗粒的相对含量。砂岩粒度组成是描述岩石颗粒大小的 均匀程度的参数。
孔隙的连通性
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油气能 够在其中储存,也可在其中流动的 孔隙称为有效孔隙。
有些孔隙不连通或虽然连通但 油气不能在其中流动,这样的孔隙称 为无效孔隙。
1.2.1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孔隙度的定义: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
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流动孔隙度
➢ 砂岩粒度越均匀,颗粒直径大,则孔道就大,孔隙度也就大; ➢ 砂岩粒度不均匀,大小颗粒夹杂,孔隙度就小。
1.2.1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
二、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2. 胶结物的成分
泥质
粘土矿物 (遇水膨胀)
灰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碳酸盐类矿物 (遇酸反应)
一般来说,泥质胶结的岩石孔隙度比灰质胶结的岩石孔隙度要大。通常用胶 结物在岩石中的含量表示岩石的胶结程度。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性一、名词解释。

1.孔喉比(pore/throat ratio):2.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3.流动孔隙度(flow porosity):4.孔隙结构(pore structure):5.岩石的压缩系数C(rock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f6.岩石综合压缩系数C(rock total compressibility):7.弹性采油量(elastic oil production):8.原始含油饱和度(initial oil saturation):9.残余油饱和度(residual oil saturation):10.束缚水饱和度(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二.判断题。

1.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2.油藏总弹性能量中流体弹性能量一定大于岩石骨架的弹性能量。

()3.饱和煤油法测出的孔隙度是流动孔隙度。

()4.岩石中有效孔隙体积指连通的孔隙体积。

()5.比面越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

()三.选择题。

1.若Φa.Φe.Φd分别为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则三者的关系为A.Φa>Φe>ΦdB.Φe>Φd>ΦaC.Φd>Φa>ΦeD.Φa>Φd>Φe ( )2.随地层压力下降,储层岩石孔隙体积将,地层液体体积将。

A.膨胀,膨胀B.膨胀,收缩C.收缩,膨胀D.收缩,收缩( )3.岩石的埋藏深度愈,胶结物含量愈,则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愈小。

A.深,高B.深,低C.浅,高D.浅,低( )4.若Cf ,Co,Cw分别为岩石,地层油,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则三者关系为A. Cf >Co>CwB. Co>Cw>CfC. Cw >Cf>Co, D. Co>Cf>Cw( )5.饱和煤油法测岩样孔隙度时,若W1,W2 ,W3分别为干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煤油中的重量,W为煤油重度,则(W2-W1)/W,(W2-W3)/W分别为。

油层物理各节重点

油层物理各节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画图题计算题(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第一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性1、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单组分体系:两点:临界点C,三相共存点T三线:饱和蒸汽压线,溶点线,升华线三区:气相区,液相区,固相区临界温度:高于该温度,无论施加多大压力,气体不可液化 .临界压力:高于此压力,无论温度多少,液体和气体不会同时存在.泡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露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气相凝析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泡点线: 是等温降压时体系出现第一批气泡的轨迹线。

露点线: 是等温升压时体系中出现的第一批液滴的轨迹线饱和蒸汽压线:单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为泡点线和露点线的共同轨迹.分析1----2 3-----4相态变化多组分体系:(1)双组分体系的相图不再是一条单调曲线,而是一开口的环形曲线.(2)双组分体系的临界点不再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温度点, 而是泡点线和露点线的对接点.(3)双组分体系的两相区介于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之间, 且临界压力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但临界温度确界于两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4)两组分中哪个组分的含量占优势,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

(5)两组分的浓度越接近则两相区的面积越大,两组分的组成有一组分的含量占绝对优势,两相区就越窄长.(6)两组分系统中,组成系统的物质不同其临界点也不同,而且分子结构越相近的两组分,其临界点轨迹曲线越扁平。

如果两组的挥发性和分子量差别愈大时,临界点轨迹所包围的面积愈大,临界凝析压力也愈高.2、等温反凝析现象的解释当体系处于A点时体系为单一气相。

当压力降至B点时,由于压力下降,烃分子距离加大,因而分子引力下降,这时被气态轻烃分子吸引的(或分散到轻烃分子中的)液态重烃分子离析出来,因而产生了第一批液滴。

而当压力进一步下降到D点时,由于气态轻烃分子的距离进一步增大,分子引力进一步减弱,因而就把液态重烃分子全部离析出来,这时在体系中就凝析出最多的液态烃而形成凝析油。

油层物理-杨胜来 油层物理学5

油层物理-杨胜来 油层物理学5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空隙及其类型
1、岩石的空隙类型-Meinzer分类 2、岩石的空隙类型-按成因分类 3、岩石的空隙类型-按空隙大小分类 4、岩石空隙按其他因素分类
二、空隙大小及其分选性 三、空隙结构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实验室用岩芯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岩心铸体薄片X100摄像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第一节
砂岩的构成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第一节
砂岩的构成
自生粘土矿物在砂岩孔隙中的产状可分为三种基本类 型,如图5—6所示,即分散质点式、薄膜式和架桥式,它 们对储层渗透性有不同的影响。
第五章五
张第五章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岩石的孔隙类型——Meinzer分类
Meinzer按储层岩石的孔隙组成和孔隙间的相互关 系分类为六种(见图5—9)。图中a为分选好、孔隙度高 的沉积物中的孔隙;b为分选差、孔隙度低的沉积物中的 孔隙;c为砾石沉积物,砾石本身也是多孔的,因而整个 沉积物孔隙度高;d沉积物分选较好,但颗粒间有胶结物 沉积,所以孔隙度低,e为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孔岩石; f为由断裂形成的有胶结物的多孔岩石。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全文剖析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油气井考研内部题库《油层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phys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48,实验学时84、学分:35、先修课程:石油地质、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及相关专业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杜建芬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0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好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保护储层技术、天然气工程、提高采收率等的非常关键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有关储层岩石和储层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多相流体在储层岩石中的基本渗流机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油层物理相应的实验技能,包括各种物性参数的实验测定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2学时)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学科发展概况二、研究对象三、研究内容四、研究目的五、研究方法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七、参考书●教学要求:了解油层物理的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明确学习目和方法。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3学时)一、岩石的粒度组成二、岩石的比面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4学时)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二、岩石的孔隙度三、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六、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三、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第四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3学时)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五、岩石渗透率的估算第五节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1学时)一、岩石物性参数的算术平均法二、岩石物性参数的加权平均法三、岩石物性参数的渗流方程平均法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自学)一、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二、储层岩石的导电性三、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四、储层岩石的放射性第七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2学时)一、胶结物及胶结类型二、胶结物中的敏感性矿物三、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明确储层岩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各种岩石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明确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储层参数

储层参数

=
Δt − Δtma Δtφ − Δtma
− Vsh Δtsh Δtφ
− Δtma − Δtma
值得注意是,利用声波时差确定孔隙度时,对非压实或疏松地层需进行压实校正。 对中子测井来说,有:
CNL = CNLφφ + CNLsh Vsh + CNLma Vma 式中,CNL为中子测井值;CNLΦ、CNL sh、CNL ma分别为孔隙流体、泥质和石
Vsh
Vsh
如果 Swb<15, 令 Swb=15
最后 Swb=Swb/100
1
2)
Swb
=
1 φt
⎜⎛ ⎝
Rwb Rt
⎟⎞ ⎠
2
3) Swb = Sw 1+ B
SP
其中:B = 7.5(10 81 − 1)
SSP
SP
(10 81 − 10 81 )
4) lg(Swb) = 0.18 - (1.5lg(Md + 3.6)lg( φ ) 0.18
1 = Vsh − 1 − Vsh
Rt Rsh
Rsd
考虑到纯砂岩部分应该满足尔奇公式,即:
1 = Rsd = Rsdφsd m
S w n Fsd Rw
aRw
将该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 ) Sw n
=
aR w
1 − Vsh φm
⎛ ⎜
1

Vsh
⎞ ⎟
⎝ R t Rsh ⎠
式中Sw为含水饱和度;φ为有效孔隙度;m、n、a为地区经验系数,一般取 n=2,m=2,a=1。
1、一种孔隙度测井方法确定孔隙度
对泥质砂岩来说,密度测井响应方程为:
DEN = ρφφ + ρsh Vsh + ρ ma Vma

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干馏出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水的校正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一般: So地面≠So地下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达西定律 1-1断面总水头: 2-2断面总水头:
其折算压力分别为: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5.岩石的压缩系数(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5.1 岩石压缩系数Cf:
Cf 1 Vp Vf P
1/MPa
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压力降低1MPa时,孔 隙体积的缩小值。 一般 Cf=(1-2)×10-4 1/MPa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4 据粒度组成确定岩石比面 设岩石孔隙度为φ,由不等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
取岩石体积=1cm3,设各颗粒密度相同:
体积%=质量% 颗粒体积=(1-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直径为di的颗粒的总表面积: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
影响气体滑动效应的因素:平均压力、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4.气测渗透率的特点: ⑴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用同一气 体测得的Kg不同; ⑵同一平均压力下,不同的气体测 得的Kg不同; ⑶不同气体的Kg∽ 的直线交纵坐标 于一点,该点的Kg与液测的K等价,称为 克氏渗透率,记为K∞。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的意义:
1cm3 / s 1厘泊1cm 1达西= 1cm2 1大气压

石油工程概论油藏流体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概论油藏流体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压缩因子 体积系数 压缩系数 粘度
一、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
1.气体分子无体积,是个质点;
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 天然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多组分混合物,不 是理想气体
压缩 因子
压缩因子: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 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Z=V实际 V理想
= V实际 nRT
P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ZnRT
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Z<1 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易压缩 Z=1 实际气体成为理想气体 Z>1 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
压缩因子Z可以由图版查得。
二、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地面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
第二章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油藏流体
石油 天然气 地层水
•油藏流体的特点:
储层烃类:C、H
(1)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2)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 会发生变化。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 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转化现象。
(一)、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 高温高压,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孔隙结构: 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全文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全文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从定义:
知f 与Vb、Vp、Vs 三个参数有关 →求出其中任意两个,则可算得f。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4)水银法
原理:将岩样放入汞中,通过排除汞的体积确定岩样 总体积。
(汞是大分子液态金属,为非润湿流体。常温、 压下,汞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
特点:快速、准确,但对人体有害。
适用对象:没有大的溶孔、溶洞的岩样。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测定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注意: 流动孔隙度fff与有效孔隙度fe的区别.
fff 不考虑无效孔隙,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 所占据的毛管孔隙空间(包括有效孔隙和液膜占 据的空间)。
fff 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
质的变化而变化。fff 是动态参数,在数值上是不
确定的。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饱和煤油法
原理: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进行测量。 步骤:将干岩样抽真空后饱和煤油,称重:
饱和煤油岩样空气中重:w1
饱和煤油岩样煤油中重:w2
则岩样:Vb
w1 w2
ro
式中:ro—煤油密度,g/cm3
适用对象:外表不规则,但不疏松、不垮、不碎的岩样。
第1章2节
3. 埋深对孔隙度的影响
颗粒排列方式:埋深↑→排列紧密→fz↓; 对孔隙的改造:温、压、地下水等→fz 改变。

1.2 岩石的孔隙度

1.2 岩石的孔隙度
空 Vp
P
VK PK P (Vp Vk)
(3) 岩石骨架体积Vr的测定
A固体比重计法:
B氦孔隙计法:

Vk

Pk

空V
岩心
Vp Vr
VK PK P (Vk V Vr)
岩心室体积
五.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1.颗粒排列方式
。 (a)等径球体立方体排列 (b)等径球体菱面体排列
1
6 1 cos
孔内 次 及 孔 孔 管 孔 管 孔
隙微 生 层 隙 隙 孔 隙 孔 隙
孔晶理


隙间缝


原喉 生道 孔

孔 道
连 通 孔
死 孔 隙

<0.0002 0.5~0.0002
>0.5
二、孔隙度的定义
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常用百分数表示,记为φ
Vp Vf Vr (1 Vr )
0 :实验室内测得的孔隙度
3.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t
1).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的物理意义 地层压力每产生单位压降时,单位岩石视体积中孔 隙及液体的总体积变化量。 2). Ct与各压缩系数的关系
Ct = (CoSo+CgSg+CwSw)Φ + Cf
封蜡岩心 在水中重
Vf
w2 w3
w
w2 w1 p
B 饱和煤油法:
Vf
w1 w2
o
封蜡岩心 在空气中重
C 水银法:
饱和煤油岩
饱和煤油岩 心在煤油中重
心在空气中重
(2)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测定 A饱和煤油法:
饱和煤油岩 心在空气中重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特殊矿物成分:易形成降低fz 的微观结构
一般规律:
• 矿物吸附性强、粘土矿物含量↑→fff↓;
• •
矿风矿物化物易程表破度面碎高性→、f溶质z 蚀↓、→→敏易f感形z ↑成性;低影渗响透储储层层f;ff;
•矿云物母稳的定片性状、结构特→殊f矿z ↓物; 含量影响储层fz 。
• 黄铁矿、绿泥石等易嵌入孔隙中→ fz ↓
渗透率 >2000 500-2000 100-500 10-100 <10
<1
储层评价 特高孔特高渗储层
高孔高渗储层 中孔中渗储层 低孔低渗储层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2)几个孔隙度概念
按孔隙性质(大小、储渗能力),可分为:
孔隙度
绝对孔隙度
fz
有效孔隙度
fe
流动孔隙度
fff
关系
公式
岩石中孔隙体积
fz

Va Vb
100%
fe

Ve Vb
100%
f ff
Vff Vb
100%
Va:孔隙总体积
Ve:有效孔隙体积 Vff:与流动的液体体积
相等的孔隙体积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1.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及组合关系
(1)孔隙类型
按成因 砂岩储层孔隙可分为三类: • 粒间孔:碎屑颗粒间的原生孔隙; • 溶蚀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次生; • 裂缝:成岩改造或构造形变形成的缝隙。次生。
按形态 砂岩孔隙归结为两类: • 孔隙 • 裂缝

2010-10 第二章(2)岩石孔隙性

2010-10 第二章(2)岩石孔隙性
A B
A图为初含水期
B图为高-特高含水期
1.2孔隙结构: 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孔隙结构: 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孔隙结构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a、石英次生加大呈齿牙状
b、长石溶蚀次生溶孔
c、石英加大不规则集合体
d、长石溶蚀次生溶孔
石英次生加大、 石英次生加大、长石溶蚀图像
φl =
Vf
Ve φe = Vf
第二节Porosity of Reservoir Rocks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3.4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评价 砂岩:孔隙度10%砂岩:孔隙度10%-40%; 10% 碳酸盐岩:孔隙度5% 5%~ 碳酸盐岩:孔隙度5%~25% 粘土岩或页岩:孔隙度20% 20%~ 粘土岩或页岩:孔隙度20%~45%
φ=
Vp Vf = V f − Vs Vf
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法 以各种测井手段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
第二节Porosity of Reservoir Rocks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5.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室方法
※测定岩石总体积的方法
为基础的方法
●浮力测定法
*以井下测试技术
●尺量法
●排开体积法
φ = 25.95%
(最大) 最大)
(最小) 最小)
第二节Porosity of Reservoir Rocks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3)胶结物 (3)胶结物
★成分: 成分:
泥质胶结的砂岩较为疏松,孔隙性较好。 的砂岩较为疏松 孔隙性较好。 孔隙性较好 钙质胶结孔隙性较差:
★含量:含量增加 孔隙度显著降低。 含量:含量增加,孔隙度显著降低 孔隙度显著降低。

《石油工程概论》3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概论》3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T
矿场常用:
Cp
1 Vp
V p P
T
Cp
以岩石的孔隙体积为基数的压缩系数,1/MPa;
C f CP
二、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
C C f Cl
计算油藏的弹性可采储量:
N AhCPi Pb / Bob
第五节 油藏岩石的渗透性
岩石的渗透性: 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储层岩石让流体在 其中流动的性质。
Ko Kw Kg K
2、相对渗透率
(1)定义: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的有效渗透率与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K rl
Kl K
(2)相对渗透率的大小
多相流体共存时,各相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1。
Kro Krw Krg 1
3、相对渗透率曲线 (1)定义: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关系曲线 (2)典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3)流动孔隙度
l=VVlfp
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岩石流动孔隙度与作用压差大小有关:
压差越大,岩石孔隙中发生流动的流体体积 越大,则流动孔隙度越大。
三种孔隙度的关系: a >e >l
矿场资料和文献上不特别标明的孔隙度均指有效孔隙度。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
t p f
wL
oL
=
w
K rw K ro
w o
=
1
1 w Kro o Krw
第六节 油藏岩石润湿性和油水微观分布
润湿现象: 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
水迅速散成薄薄的一层
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银
水银聚拢形成球状
在铜片上滴一滴水银
水银呈馒头状
一、岩石的润湿性 1、润湿的定义 液体在表面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 表面的流散现象。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比面、孔隙度)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比面、孔隙度)

实验一 储层岩石比面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储层岩石比面的概念及物理含义。

2.了解岩石比面的影响因素。

3.了解BMY-II 型岩石比面测定仪的测定原理。

4.加深理解岩石比面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由高才尼-卡尔曼方程()2232231r s s s S S S S S S K φττφττφττφφ-'='='=得:()KS S s r 231φττφ-'=经单位换算并代入管子形状系数(S '取平均值2.5)、颗粒形状校正系数(s τ取平均值1.4)、毛细管迂曲度(τ取平均值1.4)得比面的计算公式如下:()μφφ111423⋅⋅⋅-=Q H L A S r 式中 r S ──以岩石颗粒体积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φ──岩石的孔隙度,小数;A ──岩石的横截面积,2cm ; L ──岩石长度,cm ;Q ──通过岩芯的空气流量,s /cm 3;μ──室温下空气的粘度,s Pa 101⋅⨯-;H ──岩芯两端的压差,厘米水柱。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岩样的孔隙度为已知时,岩样的横截面积A 和长度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而室温下空气的粘度μ可由表查得,只要计量通过岩芯的空气流量Q 和岩芯两端对应的压差H 便可算出岩样的比面r S 。

三、实验仪器1.比面测定仪:主要由岩芯夹持器、空气唧筒和压力计组成,其结构原理如图1-1所示:2.秒表。

3.量筒。

4.烧杯。

图1-1 岩石比面测定仪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量出干燥岩样的长度和直径(十字交叉法),并计算出岩样的横截面积。

2.将岩样放入岩芯夹持器,加环压0.7~1.0MPa(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不发生窜流)。

3.打开进液阀门和排空阀门,向唧筒内灌水,大约2/3唧筒的体积为宜,关闭进液阀和排空阀。

4.检查仪器是否有漏气现象:打开排水阀,放出少量水后,关闭排水阀及岩芯夹持器进气阀,观察压力计的液面是否变化,若不变,则表示仪器不漏气,否则应进行检查直到不漏气为止。

油层物理各节重点

油层物理各节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画图题计算题(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第一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性1、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单组分体系:两点:临界点C,三相共存点T三线:饱和蒸汽压线,溶点线,升华线三区:气相区,液相区,固相区临界温度:高于该温度,无论施加多大压力,气体不可液化 .临界压力:高于此压力,无论温度多少,液体和气体不会同时存在.泡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露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气相凝析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泡点线: 是等温降压时体系出现第一批气泡的轨迹线。

露点线: 是等温升压时体系中出现的第一批液滴的轨迹线饱和蒸汽压线:单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为泡点线和露点线的共同轨迹.分析1----2 3-----4相态变化多组分体系:(1)双组分体系的相图不再是一条单调曲线,而是一开口的环形曲线.(2)双组分体系的临界点不再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温度点, 而是泡点线和露点线的对接点.(3)双组分体系的两相区介于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之间, 且临界压力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但临界温度确界于两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4)两组分中哪个组分的含量占优势,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

(5)两组分的浓度越接近则两相区的面积越大,两组分的组成有一组分的含量占绝对优势,两相区就越窄长.(6)两组分系统中,组成系统的物质不同其临界点也不同,而且分子结构越相近的两组分,其临界点轨迹曲线越扁平。

如果两组的挥发性和分子量差别愈大时,临界点轨迹所包围的面积愈大,临界凝析压力也愈高.2、等温反凝析现象的解释当体系处于A点时体系为单一气相。

当压力降至B点时,由于压力下降,烃分子距离加大,因而分子引力下降,这时被气态轻烃分子吸引的(或分散到轻烃分子中的)液态重烃分子离析出来,因而产生了第一批液滴。

而当压力进一步下降到D点时,由于气态轻烃分子的距离进一步增大,分子引力进一步减弱,因而就把液态重烃分子全部离析出来,这时在体系中就凝析出最多的液态烃而形成凝析油。

油层物理2-2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油层物理2-2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23
四、岩石孔隙度
注意:流动孔隙度Φff与有效孔隙度Φe的区别
Φff不考虑无效孔隙,还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所占据的毛管孔
隙空间(包括部分有效孔隙和液膜占据的空间)
Φff随地层压力梯度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 是动态
参数,数值上是不确定的 Φ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Φff反映可采储量
6
1)按成因分类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类型
原生式 沉积 粒间孔
成因
沉积作用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纹理和层理缝 溶蚀孔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小,少,储渗能力差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总孔隙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孤立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7
次生式 沉积
晶体次生晶间孔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混合 孔隙
杂基微孔隙等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3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孔隙的分类、定义、 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孔隙的分类和定义
教学难点
1、孔隙的分类和定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孔隙度的定义和分类
二、孔隙度的测量
三、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一)、孔隙度的定义和分类
1、孔隙度的定义
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记为φ
式中:
Vr——岩石的骨架体积,米3,cm3
Vp——岩石的孔隙体积,米3,cm3
V f——岩石的视体积,米3,cm3
φ——岩石的孔隙度,%
2、孔隙度的分类
我们已知讲过,孔隙空间可以分为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所以相应地,孔隙度也可以分为:
A、绝对孔隙度,φa
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所有孔隙体积(有效+无效)与岩石视体积之比。

Vap——总孔隙体积,=V有效+V无效
V f——岩石的视体积
φa——岩石的绝对孔隙度
B、有效孔隙度
由于储油岩石孔隙的复杂性,所以在岩石孔隙中,并非所有的孔隙都是有用的,比如说函端孔隙和孔道半径很小(r<0.0001mm)的孔隙,这样的孔隙实际上对流体的流动毫无价值,所以人们将流体能在其中流动且相互连通的孔道称为有效孔隙,有效孔隙与岩石视体积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度。

Vep——岩石有效孔隙体积
V f——岩石的外观体积
φe——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大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体只能在大于0.0001mm半径的孔道中流动,因此,孔道小于0.0001mm的那些孔隙也被看作是死孔隙,同样被这些微小孔道包围的大孔道当然也属于死孔隙之列。

另外,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还应当存在一种孔隙度。

C、流动孔隙度φm
Vmp——流动孔隙度
V f——岩石的外观体积
φm——流动体积
很显然,流动体积是指有效孔隙中,允许流何流动的那一部分孔道体积。

它不仅排除了死孔隙,也包括束缚水占据的部分以及岩石表面吸附流体所占据的孔道部分。

可见,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并不是全部孔道都能让流体流动。

直得注意的是被吸附流体的厚度有时相当可观,可把原来流动的孔道堵住,或者使渗重能力下降,这一点在三次采油中尤为重要。

综合上述的三种孔隙度不难看出:
φa>φe>φm
对于砂岩:φa≈φe>φm
泥质砂岩:φa>>φe>φm
泥岩:φa>>>φe>φm
岩石孔隙度在油田中应用极广,通常在地质储量计算中用有效孔隙度φe,在计算可采储量时要用流动孔隙度,而绝对孔隙度只有岩石学上的意义,应用很少。

利用岩石的孔隙度(有效孔隙度)还可以用来进行油层评价,一般砂岩φe=10~25%
φ 评价
5~10% 差
10~15% 一般
15~20% 好
20~25% 特好
(二)、孔隙度的测量
确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直接测量法(实验室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比如:中子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微电极测井、微测测井等等)。

这里,我们仅对几种直接测量法作简要的介绍,而且我们只着重介绍测定原理,具体步骤不过介绍:
①饱和烃类法
饱和烃类法中所用的烃类一般为机油,它的出发点就是直接从孔隙度的定义出发,测定岩石的外观体积和孔隙体积,实验装置图如下:实验步骤:先称干碉样重P1,然后将其充分饱和机法,之后同志分别称饱和油的岩样在空中或在油中的重量,这时即可根据公式求出φ值。

式中:
P1——干岩样的重量,(克)
P2——岩样饱和炸油之后在空中的重量,(克)
P3——岵样饱和炸油之后在炸油中的重量,(克)
ρ0——炸油的密度
②气体膨胀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已知总体积的样品封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这容器中充满着已知压力的空气(N2、氦气),然后把它和一已知体积的抽空的容器连接然后利用等温膨胀的波——马定律就可以测得其孔隙体积。

式中:
V B——样品的视体积
V a——样品室体积
V b——膨胀室体积
P1——初始压力
P2——平均压力
氦体孔隙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的。

③自吸法
w、分别为干岩样或饱和水后岩样在空中的重量。

④压汞法
此法即为将岩样置入一样品室中,先测其总体积,然后加压使汞进入孔隙之中,从而测得其进入孔隙中汞的体积,即孔隙体积,此时虽说原孔隙中有少量气体,但因水银加压很高,至使气体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以外,另外还有统计法、密度法、直接法等。

各种方法很多,所以在方法的选用上应该注意到:
①岩心形状不规则;②岩心疏松或极致密;③岩心尺寸过大或过小;④岩心有裂缝、溶洞;⑤岩心极不均质(如巨砾砂岩或泥质胶结岩心等)。

(三)、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影响砂岩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
①砂岩颗粒的排列方式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以理想球形颗粒为例:理想球形颗粒排列有两种极端情况:
1)最紧密的菱形排列
2)最疏松的正方形排列
这里θ=60°
所以θ=25.96%最小
θ=90°
φ=0.476=47.6%最大
由此可见,理想球形颗粒的孔隙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无关,仅取决于它的颗粒排列方式,即θ的变化,很显然理想颗粒的孔隙度φ=25.96%~47.6%,而且有效孔隙度在数值上等于绝对孔隙度。

②砂岩颗粒的形状,即圆球度
颗粒越圆,φ越大
③砂岩颗粒的分选性(均匀程度)
实际油层的孔隙度大小与砂子颗粒分选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较细小的砂岩颗粒可以充填于较大颗粒的砂子所组成的空隙中,这样,孔道允许流体通过的断面就明显缩小,流动阻力增大,当然,孔隙度自然会减小,所以砂子的分选越好,孔隙空间越大,孔隙度也越大,我们讲过砂岩的分选性是用分选系数来表示的。

分选系数
分选系数与φ的关系如图。

从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分选系数<2时,φ随分选系数的变化较大,分选系数增大,φ下降明显,当S>2.0后,φ随S变化趋于平缓,但d时φ看不出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④岩石颗粒间胶结物的含量:胶结类型
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胶结物及胶结方式很容易看出:胶结物含量越高,φ越小,所以说接触胶结的φ>孔隙胶结的φ>基底胶结φ。

⑤油层埋藏深度
实际资料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φ总是随油层埋藏深度加深而减小。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油层所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也增加,岩石的压缩作用也随之增加。

最后导致孔隙空间的缩小,孔隙总体积减小。

因此,岩石的孔隙度与岩石的压缩系数有关。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们孔隙的分类、定义、 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参考书
1.何更生编.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2.洪世铎编.油藏物理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
3.秦积瞬、李爱芬主编.油层物理学.石油大学出版社
4.罗挚谭编.油层物理.地质出版社
5.威廉.麦凯恩编.石油流体性质. 石油工业出版社
6.霍纳波编.油藏相对渗透率.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七、复习思考题
1、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