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
模拟电视广播PPT课件
因为镜象频率(等于本振f0加中频fi的频率)变频后,
它和本振之差等于中频,能顺利地通过中放电路,故要 求高放级能及早将它抑制掉。
如果邻近频道的信号很强,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 就会对欲收频道信号进行调制,结果出现两个不同图象。 但当欲收频道电台关机台,干扰图象也随之消失,这种 现象叫做交叉调制。因此高频头对于邻近频道的抑制应 尽可能地大。
第24页/共48页
4). 自动增益控制AGC范围
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通常在100μV至 200mV的范围内变化。为了使电视机能适应在强信 号作用下工作,必须要求中放和高频头的增益都能 自动调整,整个AGC范围应达200mV/100μV= 2000倍(66dB)。通常要求中放AGC能控制40dB, 高频头AGC能控制20dB。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检出一个随输入信号电平变化而变化的直流电压, 去控制中频放大器和高频放大器的增益, 以保持视频检波输出幅度基本不变。
第32页/共48页
3) 从视频前置放大取出的6.5 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送到伴音中频放大器,经 放大、限幅后送至鉴频器进行频率检波, 检出音频信号,再进行低放,最后输入 扬声器得到电视伴音。 4) PAL 。
红外接收 制 器
红外发送
亮度控制 接 色饱和度控制 口 屏幕显示 电 音量控制 路 电源控制
静音
AV/TV
遥控系统
ANC 电路
中放检波
PAL解 码 五步信号处理 见 附 图 A-30
同 步 AFPC 行 振 行 激 分离 电路 荡器 励级
同步 放大
积分 电路
场振 场激 荡器 励级
同步与扫描
行输 出级
第9页/共48页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2024鲜版
移动通信技术
阐述移动通信的原理、发展历程 和关键技术,包括蜂窝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
宽带接入技术
讲解宽带接入技术的原理、分类 和特点,包括xDSL、光纤接入和 无线宽带接入等。
物联网通信技术
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体系架构和 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网
络和M2M通信等。
10
03
广播电视信号处理技术
要形式。
2024/3/27
4
广播电视系统组成
01
02
03
04
信号源
包括摄像机、话筒等设备,用 于将声音和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发射机
将信号源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 大、调制等处理,然后通过天
线发射出去。
2024/3/27
传输媒介
包括无线电波、有线网络等, 用于将发射机发出的信号传输
到接收端。
接收机
用于接收传输媒介中的信号, 并进行解调、放大等处理,还
数字化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技术的
电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一些先驱者
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实现了数字化、
开始尝试利用无线电波传输声音和图
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为观众提供
像。
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
商业广播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随着电子技
术的进步,商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逐
渐兴起,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的重
传输技术
将压缩后的信号通过信道进行传 输,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 种方式。无线传输主要利用电磁 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有线传 输则通过电缆、光纤等媒介进行 传输。
压缩与传输性能指标
包括压缩比、传输速率、误码率 等,用于评价压缩与传输系统的 性能优劣。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完
❖ 7)连续报道(追踪式、递进式) 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 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 及时的报道,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 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 8).综合报道 是对某一新闻事件、问题和某一领域的情况 做较全面、概括的反映。
❖ 9).新闻评论 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 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 象的电视新闻体裁
四、 服务性节目
❖ 1.服务性节目指那些实用性强、能直接帮助受众解 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那一类节 目
❖ 2.服务性节目的子系统构成:
单项型、综合型;信息型、咨询型、技能型、 广告型
❖ 3 服务性节目的服务内容: a 政治思想服务; b 为受众的生活服务; c 促进产、供、销,为生产服务; d 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辟财源
❖ 4、电视新闻的功能 宣传政策、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授知识
二、 电视社教节目
社教类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 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 (公众利 益服务节目、公共教育节目、教学节目)
❖ 1. 知识性节目 是向受众传授维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规 范和知识,承担个人社会化功能的节目。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一、对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各要素的分类
❖ 分类方法 :从节目起源分(“种”、“子”),从节 目 选题范围 分(综合性、专题),从服务对象分(一 般对象、特定对象),按传播地域分(对外、国内、 地区),按节目来源(自办、联办、交换、转播、联 播),按是否有主持人(主持人、非主持人),按受 众是否参与(参与性、非参与性)......
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比武活动知识竞赛答卷
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比武活动知识竞赛答卷(电视中心)一、填空题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2、在《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Y/T156-200)中规定,数字音频取样频率优选48KHz 。
3、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
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应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级别分为特别重大(特大) 、重大、较大三级。
6、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收费”的原则。
7、我国高清晰度电视标准规定,每个扫描行的有效像素数为1920 ,每一帧的有效扫描行数为1080 。
8、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KHz 。
9、在我国电视制式中,每秒钟需传送 25 帧电视画面。
二、判断题1、播出单位的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机的,应做好临时停机申请(或备案)和操作通知等工作。
( √ )2、电源干扰是一种周期性干扰,在图像上表现为滚道现象。
( √ )3、MPEG2是一种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信源编码标准。
( × )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可以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 × )5、重要保障期间,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可以进行例行检修和施工。
( × )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 √ )7、《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广电负责IPTV(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
√)8、同等条件下,同轴电缆比光缆的损耗低,传输距离长。
( × )9、PSK调制指的是载波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 × )三、单项选择题1、我国模拟电视系统中视频信号的标称带宽为( 6 MHz )。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整理ppt
17
2. 服务性节目 主要向观众提供各类生活常识咨询服务, 并通过服务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生活 方式,价值标准,培养人们高尚的生活 情趣和审美观念。
整理ppt
18
3. 对象性节目 为特定的对象开办,按照社会的需求来 教养、塑造一定层次的社会群体,使之 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整理ppt
整理ppt
3
3) 专题新闻节目
没有固定的栏目名称,不定期播出
整理ppt
4
4) 新闻评论性节目
一般与新闻结伴而行,借助、依托新闻 来发表议论采用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 (谈话)、短评、编后话等评论体裁
整理ppt
5
1)口播新闻 播音员出图像口头播讲的新闻 2)录像新闻
以活动图像(及同期声)、背景资料与 解说相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
6) 深度报道
目前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涵括西方 的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及国内的阐 释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背景性报道的 范畴。
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 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 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整理ppt
9
7)连续报道(追踪式、递进式) 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 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 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地反映新闻 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整理ppt
23
四、 服务性节目 1、无偿信息服务性节目
节目内容单一,为受众提供专门的信息 服务。这类信息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如:天气预报、正点报时、人民 币汇率牌价......
整理ppt
24
2、有偿信息服务性节目(商业广告) 电视广告的特点:功利性、传播重复性、 劝服性宣传、付费广告播出的原则:思 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促销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广播电视技术应知应会汇编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应知应会汇编晋城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目录数字电视基本概念 (3)光缆的基础知识 (25)数据网络基础知识 (37)数字电视机顶盒维修知识 (48)数字电视基本概念一、数字电视的定义: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指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调制到接收和处理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从节目的采集、制作到节目传输,以及到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广义上说,数字电视是数字传输系统,是原有电视系统的数字化。
国际上的精确定义: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
数字电视广播电视系统由信源编码、多路复用、信道编码、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组成。
数字电视广播(DVB)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VB-C)、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S)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
其信源编码都是MPEG-2标准的数据传输流,信道调制分别采用QAM、QPSK 和COFDM(或VSB)方式。
基于MPEG-2标准的DVB-C以有线电视网作为传输介质,当采用64-QAM正交调幅调制时,一个8MHz 模拟PAL电视频道可供6-8套数字电视节目复用传输。
地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下简称DVB-C系统)主要由DVB前端、宽带传输网络、用户终端DVB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数字电视技术分类:1、按信号传输方式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2、按图像清晰度数字高清HDTV:宽银幕电影分辨率数字标清SDTV:现有电视分辨率数字普清LDTV:现有VCD分辨率3、按显示屏幕幅型比4:3 16:9三、数字电视有如下优点:1、图像传输质量高,距离远。
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多次中继后不会发生干扰和噪声的积累,同时可采用纠错编码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
所以数字电视在传输中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收端图像质量基本保持与发端一致,且传输距离不受限制。
电视电视广播的工作原理
电视电视广播的工作原理电视电视广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体工具。
我们通过电视电视广播接收新闻、娱乐、教育等各种信息。
那么,电视电视广播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一、电视电视广播的基本构成电视电视广播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信号源、信号传输和信号接收。
1. 信号源信号源是指产生和提供信号的设备。
在电视台,摄像机负责将实际场景转化为电视信号,录音设备用来记录声音信号。
其他信号源还包括电视节目的制作设备、电视广播的成像设备等。
2. 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号从信号源传输到接收设备的过程。
在电视电视广播中,信号传输主要依靠电磁波进行,通过电视台的发射机将信号转化为电磁波,然后通过天线将电磁波传送出去。
3. 信号接收信号接收是指接收设备接收并解码从电视电视广播发射机传来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声音和图像。
在家庭中,我们使用电视机或收音机作为接收设备,电视机使用显像管将电磁波转化为可见的图像,使用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二、电视电视广播信号的处理过程电视电视广播信号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编码、调制、发送和接收四个主要步骤。
1. 编码编码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摄像机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声音信号也会通过麦克风和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更容易处理和传输。
2. 调制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载波信号的过程。
在电视电视广播中,调制一般使用调频(FM)调制技术。
调频调制就是将数字信号调制到特定频率的载波信号上。
这个调制过程,是将数字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信息转化为载波信号的频率变化。
3. 发送发送是指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发射机传输到空气中。
发射机会将调制后的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并调整成适合传输的频率和功率。
通过天线,电磁波将信号传输到空中,形成覆盖范围。
4. 接收接收是指接收设备通过天线捕捉到电磁波,并进行解调和解码的过程。
第3章-广播电视系统
7.γ校正 减小显像管和摄像管光电转换特性的非线形。
3.3.2 切换及特技处理 1. 电子编辑 电子编辑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插入和组合。 2. 特技处理 特技发生器的功能有: ·切换 ·混合 ·划变 ·软 键 , 主 要 是 把 黑 白 摄 像 机 拍 摄 的 图 案 插 入
到节目图像中去 ·键控,分为内键和外键两种
残留边带调幅就是发送一个完整的上边带和一小部 分下边带,抑制大部分下边带。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 幅可使已调图像信号的频带较窄,滤波器易实现;
图3―16 残留边带调幅的幅频特性
图3―17 接收机中放幅频特性
视频信号为一单极性信号,经调制后可以是正极性射频信 号,也可以是负极性射频信号。我国采用的是负极性调制的方 法。
3. 电视发射机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的电视标准,电视发射机有以下主要指 标: ·标 称 射 频 频 道 宽 度 : 8 M H z ·伴 音 载 频 与 图 像 载 频 的 频 距 : ± 6 . 5 M H z ·频 道 下 限 与 图 像 载 频 的 频 距 : - 1 . 2 5 M H z ·图 像 信 号 主 边 带 标 称 带 宽 : 6 M H z ·图像信号VSB标称带宽:0.75MHz。
1.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目前,实用化的彩色摄像机主要是三管彩色摄像 机和单管彩色摄像机两种。各种摄像机的构造类似, 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摄像机头。包括镜头、分光系统、摄像管、 预放器、扫描电路、寻像器、摄像管电源及附属设 备等。
(2)视频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视频放大、增 益调整、白电平调整、黑电平调整、电缆校正、黑 斑校正、轮廓校正、彩色校正、γ校正、杂散光补偿、 矩阵电路及消隐电路等。
B=2(Δfm+Fmax)=2(50+15)=130kHz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及时地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与其他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 报道突发事件时具有显著的优 势,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和引
导公众。
实时性也使得广播电视能够捕 捉到事件现场的细节和情感氛 围,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和生
动的体验。
传播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能够覆盖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
通过广播电视,信息能够迅速 地传播到各个角落,使得人们 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事件和 动态。
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收视率下降
02
随着观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和数字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的收视
率逐渐下降,对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技术更新换代
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系统以保持竞
争力,但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广播电视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将与互联网、移 动设备等其他媒体进行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的媒体 平台。
1930年代
电视开始发展起来,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 要渠道。
1940年代至 1950…
电视逐渐普及,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960年代至今
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 成为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的基本构成要素
声音和图像的采集
通过摄像机和话筒等设备采集声音和图像 信号。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 播特点》
2023-10-30
目录
• 广播电视概述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 •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的定义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上行发射站、广播卫星、卫星电视接收网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
.
1.上行发射站(简称上行站);其任务是把电视中心的节目信号经过调制,变频和功率放大送给卫星。
同时也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信号,用来监测卫星转播节目质量的好坏。
该部分也称为控制站,它一般同上行站建在一起。
上行站可以建成多座分站和移动站(如车载式)。
有的主站还设有遥测遥控和跟踪设施,可以直接对卫星进行监控。
2.广播卫星:它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卫星对地面应该是同步的,它的公转必须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并且姿态正确。
星载设备由天线、太阳能电源、控制系统和转发器等组成。
通过转发器把上行信号经过频率变换及放大后,由定向天线向地面接收网发射信号。
3.卫星电视接收站:其作用是接收从卫星上发回的节目信号,一般有四种类型:
A.转发接收站:主要用来接收卫星下发的电视信号,作为信号源供设在该地区的电视台或转播台进行转播。
该站设施较复杂,接收到卫星转发的微弱信号后,必须经过放大、变频、调制转换,将卫星传送的调频信号变换为残留边带调幅信号,然后再经过变频,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供各家电视机收看节目。
B.电缆网接收站:作用与上述相同,只是通过电缆将信号分送到各用户收看电视节目。
C.个体接收设备:用户使用小型天线和简易接收设备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D.集体接收站:比个体接收天线大,接收到卫星节目后经过各种匹配装置供多台电视收看。
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平台的结构
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平台的结构DVB—C(Digital Video Broadcast—Cable)即数字有线视频广播,它是由前端系统、网络系统、用户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前端系统是整个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网络是系统的基础平台,用户终端是实现最终的结果。
1. 前端系统前端系统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交换中心,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今天的数字电视前端包含的内容却更加广泛。
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一般由数字卫星接收机、视频服务器、编解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各种管理服务器以及控制网络部分等设备组成。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一般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信号输入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和系统管理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最终组成完整的数字电视前端。
(1) 信号输入部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输入部分,接收来自不同网络的许多节目,如卫星、开路接收等各种接入方式,也有的是本地的模拟电视节目经编码压缩以及视频服务器形成的。
所以信号输入端接收设备的种类要比输出端调制设备的种类多。
而且,它们接收传输信号的格式和控制方式不相同,应将它们转换为统一的格式送入信号处理部分。
数字卫星接收应选用带ASI标准基带数字信号传输接口的综合IRD(符合MPEG-2/DVB 标准)数字卫星接收机。
这就保证了与各种设备之间,以及与其它公司的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性。
视频服务器主要有存储系统和建立在这之上的各种控制器管理系统组成,其目的是实现压缩媒体数据的存储以及按请求进行媒体信息的检索和传输。
视频服务器与传统的数据服务器在很多方面有显著不同,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来支持各种功能的实现。
(2) 信号处理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包括:解扰、复用、SI处理等,它是数字前端的核心。
在这部分主要完成的是对所有节目进行解扰、截取、复用等处理。
服务信息随时更新,以保证正确地引导机顶盒的正常工作,并且所有的应用数据均能正确地插入。
在模拟前端中,若要增加一套节目,只需简单地将一台接收机与一个调制器相连接就可以了;在数字前端中,增加一套节目是以虚拟方式进行的,该节目是被加到某个复用器中,至于在整个通路中的什么地方加入的并不重要,机顶盒会自动地用每个传输流的SI服务信息找到它。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作业题
网络化与数字化
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正朝着网络化方 向发展。网络化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在线传输、点播、回看 等功能,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 参与感。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号传输质量和更稳定的信号传 输效果。数字化广播电视能够降低信号干扰和噪声,提高图 像和声音的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观看体验。
数字信号
离散的二进制信号,如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转换而来,反 之亦然。
信号的调制技术
调频(FM)
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携 带信息。
调相(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携 带信息。
调幅(AM)
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携 带信息。
信号的传输方式
Part
03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 理
广播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广播系统的组成
广播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源、发射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等部分。信号源通常为音频 信号,发射设备用于将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电磁波,传输设备包括天线和馈线等,用 于传输电磁波,接收设备则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还原为音频信号。
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作 业
•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 •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和电视 机诞生,人们开始通过无线电波 接收声音和图像信息。
智能化与自动化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2011)一、填空题:1. 广播电视系统由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发送系统、信号传输通道和接受系统等三大部分构成。
2. 固体摄像机采用固体扫描技术读取电荷。
3. 电声转换是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声波的过程。
4. 模拟调制通常有调幅 (AM)、调频 (FM)和调相 (PM)等3种基本形式。
5. 信号传输通道有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
6. 传声器,即通常所说的麦克风 ;而扬声器,即通常所说的喇叭。
7. 不发光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透射(反射) 的能力。
8. 低音喇叭为使低频放音下限尽量向下延伸,一般将口径都做得比较大。
9. 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和扬声器分别接收来自天线的视频信号和音频(声频) 信号。
10. 提供对数字电视用户业务进行授权和认证的技术手段,我们称之为条件接收。
11. 电视中的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采用的是调幅,而伴音信号采用的是调频。
12.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是 ATSC标准、DVB 和ISDB-T 。
1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
14. 简单地说,信噪比就是有用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其值越大越好。
15.太阳光线中白光实际上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其中红色光的色温最低。
16. 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将景物的彩色光像分解为三幅单色光像,然后由摄像器件完成光电转换。
17. 电视摄像机是—种把景物的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
当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信号,即得到了“ 视频信号”。
18. 声电转换是将声波转换成为电信号的过程。
19. 真空管摄像机采用电子扫描的方式读取电荷。
20.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有地面波、空间波和天波等三种途径,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万公里/S 。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规范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规范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M波)VHF的规范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M波)的规范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工考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知识第一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线广播机务员主要工作的主要工作在室内,线务员主要工作在室外。
※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层次国家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国干网)、省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省干网)、地区级广播电视网(简称地市网)和县级广播电视网。
广电宽带城域网络:由广播交互两个业务平台组成的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及其组合来传输和分配交换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的城域宽带、多业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广电宽带城域网的五个要素:信道构成、物理介质、作业任务、处理对象、功能特点。
※信道构成:具有广播和交互两种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业务和交互式业务。
※物理介质: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质。
※作业任务: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进行传输、分配、交换三种作业。
※处理对象:图像、声音和数据三种信号※功能特点: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局域宽带通讯网的特性,可开展多种业务。
※我国的模拟电视制式:PAL-DAM-VSB制式。
※无线广播电视的频率配置主要有48.5-108MHz、167-223 MHz、470-566 MHz,606-958 MHz。
24与25频道之间有40MHz的间隔,被其他部门占用。
开路电视有68个频道,每个频道带宽都是8MHz,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6.5MHz。
其中1-12频道为VHF频道,13-68为UHF。
调频通道为88 MHz -108 MHz,部分频率与电视频率重叠,因此一般5频道不用。
5-6频道之间有增补频道1-7;12-13频道之间有增补频道8-37;24-25频道之间有增补38-42频道。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卫星广播转发器、地球上行发行站、测控站、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
※卫星地面接收站组成:由接收天线、馈源、高频头、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组成。
※卫星广播电视的频率使用:C频段为3720-4180MHz、带宽大约500MHz;Ku频段11.7MHz-12.75MHz,带宽为1.05GHz,每个频带大约20MHz。
广播电视的系统
广播电视的系统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最为普及的两种传媒方式,广播电视系统是指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收集、编排、制作分发和传输播放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通过广播电视系统,人们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娱乐内容,也可以感受各种文化艺术的魅力,因此这一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广播电视的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收音机、电视机以及广播电视网络。
这三个部分在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从而完成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工作。
首先,广播电视的系统中最基本的是收音机与电视机。
收音机通过接收广播频率,将电磁波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到各种广播节目,包括新闻、音乐、文化、娱乐等。
而电视机则是通过接收无线电波或者有线电视信号,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视频信号,并通过显示屏传输给用户,人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各种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电影、电视剧、综艺等。
从技术角度讲,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原理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将电磁波转化为可听或可视的信号,让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其次,广播电视网络则是广播电视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一系列电视台、广播电台、卫星等设备搭建起来的庞大网络。
广播电台通过收集、编排、制作节目,再通过卫星或者地面传输设备,将节目信号传输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并经过后续的编辑、录制、加工等工作,最终形成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
同时,广播电视网络也具备播出和传递作用,不同的广播电视台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传递节目信号,让用户在不同地方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节目。
最后,在广播电视系统中,还有一些辅助设备,例如摄像机、录音机和调音台等,它们是用于现场拍摄、采集和后期制作的重要工具。
摄像机通过拍摄场景,将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送入调制器,最终形成视频信号。
录音机则是用于采集声音信号,再通过混音,将多个声音信号合成为一条或者多条与图像信号相符合的音频信号。
调音台则是将多路音频信号混音并调节音量,以便于在电视或者收音机上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员-佛山电视台三水分台 主要工作职责:
1、 提前预习节目播岀或录制计划,做相关准备工作,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岀或录制;
2、 在节目开始前确定各个传输信号运转正常;
3、 广播电视系统的维护、设备的简单维修和熟练操作;
4、 负责转播车电视设备的操作和信号传输工作; 任职资格要求:
1、 电子类或通讯类、工程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好的应变能力;
3、 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意识;
4、 在技术维护、广播电视制作、灯光、音响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者优先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 分析:
广播电视系统是由电视中心(又称播控设备) 、发射、接收三大部分(电视中心主要制作电视节目)在 电视中心与发射台之间,发射与接收设备间应有传输网络。
其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导演控制)
图3-1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方框图
图1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图
(一)电视中心
1 .任务
电视中心又称播控设备,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电视信号的提取、加工并制作电视节目。
电视中心具有 演和播双重功能,即包括节目制作和播岀两大内容。
(1) 节目制作
又分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
前期制作:是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例如:用摄录机进行现场采访,用转播车录制大型歌 舞晚会,在演播室录制节目等。
后期制作:是将得到的各种素材进行编辑,加字幕、特技处理、配音及变换背景等一些艺术和效 果方面的加工处理。
制作岀可以播岀的符合要求的成品带。
(2) 节目播岀
节目播岀是按预先排定的程序表进行安全优质播岀。
在播岀系统中有手动播岀,也有以计算机为中心 的自动化播出系统(APS 系统)。
在节目播岀系统中,有手动播岀和自动播岀。
2.设备 图像信号源:摄像机、电视电影放映机、幻灯机、录像机、卫星地面接收测试信号发生器等。
脉冲信
号源:同步机、脉冲分配器、同步信号延时器、均衡及锁相设备。
监测设备:示波器、监视器。
摄像机口信号放大」
(1)
与处理
编码器
幻灯
录像
二绒路放大-
图像 发射机
*
二(技术监测) 双H 器
1
城市间节目交换
现场转播
均衡
ft
视频切换设备:特技信号发生器。
记录设备:录像机、激光唱盘等。
声音设备:用来加工和录放电视伴音,以提高音响效果。
灯光设备:灯光照明和控制设备等。
其他设备:在城市内现场转播设备如:电视转播车,各城市间的微波中继及卫星电视广播地区接收设备。
(二)发射台
主要包括:
电视图像发射机。
电视伴音发射机。
高频馈线及发射天线。
其作用:是将中心台送来的图像和伴音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
(三)接收设备即电视接收机。
电视广播占用的频段是米波和分米波,其频率大约为:48.5〜960MHz在该频率范围内电波以空间波
的形式传播,大体有四种方式:
直线传播(在视距范围内)。
类似光波的传播,损失小,信号强,天线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绕射传播(在视距范围外)。
主要在米波段,绕射能力较强。
对流层传播。
当传播距离大大超过视距范围,由于空气的湍流运动引起对流层的不均匀性,使空气折射率发生变化,导致无线电波的散射。
它能造成电视台之间的相互干扰。
散射的信号比前二者都弱,并且具有较大衰减。
但如果选用较好的发射、接收设备,也可进行接收。
电离层传播。
该方式传播距离远,但极不稳定。
在上述四种方式中以第一种最为稳定。
3.1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广播电视系统是一种用于广播的非专用电视系统,它一般采用无线电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因此,也称为无线电视系统或开路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比较成熟,是被广泛使用的现代电视系统。
现代的广播电视系统往往包括卫星广播电视系统(BSTV)。
广播电视系统的终端设备是广播电视接收机(简称电视机)。
在电视机里,接收到高频电视信号后,经过一
系列与发端对应的相反变换和处理,恢复出原来的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分别加到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和扬声器上,从而再现发端的图像相声音
3.2 电视信号的产生(图像和伴音)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电视信号源产生的电视信号称为视频电视信号,而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称为射频电视信号。
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产生视频电视信号的信号源主要有摄像机、电视幻灯机、电视电影机、磁带录像机(数字/模拟)、测试信号发生器和激光视盘机等;但就电视台的节目源来讲,还可以有电视实况转播车、转播卫星和城市问或国际间的微波中继线路等。
3.2.1 彩色电视摄像机摄像机是电视系统的最重要的信号源,其性能的优劣往往对整个电视系统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摄像机的性能要求:
•分辨率要高。
好的水平分辩率可达750线,差的也不能小于300线。
•彩色逼真,轮廓清晰、灰度分明。
•失真与干扰要小。
•灵敏度要高。
较好的摄像机的灵敏度约在40lx 左右。
•镜头口径及变焦比要高。
一般采用1〜15倍的变焦镜头即可。
•使用特性要好。
要求调节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小型轻便等。
3.4.2 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
视频全电视信号(包括伴音信号)只有经过调制和混频,形成射频全电视信号,才能发射。
1地面广播电视系统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
(1)使用频段。
我国规定广播电视系统选用的甚高频
(VHF )频率范围为48〜223MHz ,超高频(UHF )
频率范围为470〜960MHz 。
(2)调制方式。
在地面广播电视系统中,图像信号的调制采用残留边带
(VSD )调幅,伴音信号采用用
调频方式,由于图像与伴音的调制方式不同而不致于互相干扰,接收到的伴音信号的质量也较高。
2. 卫星广播电视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
(1)频段划分。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都使用微波频段。
微波频段带宽很宽,具有丰富的频率资源,可容纳更多的频道,
且允许每个频道占用较宽的带宽;
微波频段频率高、波长短,可使星上和地面的天线尺寸大大减小,增益提高,方向性增强,从而减 小卫星的
体积相重量,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且可防止对邻近区域约干扰;
微波频段不易受大气扰动噪声的影响; 微波能穿过电离层;
无线电业务已占用较低频率,而微波频段相对比较
空闲”。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 的有关规定,卫星广播下行频段有六个,
目前使用较多的为 C 波段(2.5G )
和Ku 波段(12G )。
由于波段资源有限,卫星广播下行电波均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 达到频率复用的目的。
3. 5电视信号的发射
3. 5. 1电视发射机
电视发射机是电视发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电视图像发射机和伴音发射机组成。
1•电视发射机的种类
电视发射机的种类主要根据电视图像发射机的分类方法不同而有各种命名。
就图像发射机而言,可 以有多种
分类。
按照工作频率范围来分,有 VHF 电视发射机和UHF 电视发射机两种
互调
变频
网堵
,校疋
率放大
绊音信 本振 (61
倍频
图3-21电视发射机的组成框图
双通道电视发射机;W 单通道电觇发射机
受调 放大器
残留边 带滤波
分位正
微相校
中频 晶帳
高频 本振
'全电视信号 3
视频信 __________ 号输入
图像1
调制器
1
N —
发射天綫
号输入
伴音
澗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