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知识点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知识点1: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知识点2: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知识点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点1:总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点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5:传播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6:视听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第三章视听教学媒体知识点1:教学媒体的分类知识点2:投影器的使用。
知识点3: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知识点4: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知识点5:电视机的基础知识知识点6:扫描仪的使用数码照相机知识点1:镜头。
各类镜头的特点(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知识点2:数码照相机的类型、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点3:摄影用光与景深。
景深与快门的作用。
知识点4:摄影构图。
各类景别、构图的特点。
知识点5:相机的基本操作.。
感光度、拍摄模式选择。
第四章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知识点1: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的类型知识点2:投影机特点、使用(正确开、关机等)及注意事项知识点3:网络的类型、特点知识点4:微格教学的特点知识点5: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第五章知识点1:文本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2:图形图像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3:声音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4:动画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5:视频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点1:计算机辅助教育,辅助教学的含义,知识点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流程知识点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知识点4: 多媒体课件类型及特点知识点5: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第七章教学设计知识点1:教学设计的概念知识点2: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知识点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知识点4: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点5:学习内容分析知识点6: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点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知识点8: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知识点9: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材料(精简版)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益。
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优化的主要标准有:最少时间,最大效益。
2.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它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五个要素的共同的轴心。
3.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从技术层面看,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从教育层面看,其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
4.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自学特定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自学是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进行的,特定的材料是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
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原理广泛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5.认知超载: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6.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并称为“主线”的三种教育实践分别是视听教育、程序教学和在教育中引入系统方法。
7.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异同点-研究对象和关注点不同(P3)8.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最直接的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认知学习理论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他提出,设计“先行组织者”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但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填空题(20个,每个1分,共20分)简答题(5个,每个分值不定,共42分)论述题(1个,共18分)第一章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是感测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整体。
2、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①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②开发——开发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③网络——建设国家、地区、学校教育信息网络系统;④产业——发展教育信息产业;⑤人才——培养掌控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⑥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①教材多媒化。
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得多媒体化,它们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及模拟的三维动画图像等多种教学信息。
②资源全球化。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学习者共享。
③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④学习自主化。
由于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⑤活动合作化。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⑥管理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它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内在功能⑦环境虚拟化。
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网络教育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⑧系统开放化。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支持按需学习、弹性学习和终生学习。
4、教学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技术第一章一、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AETC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1、设计领域2、开发领域3、利用领域4、管理领域5、评价领域三、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四、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第一层次:1、驾驭信息的能力2、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3、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4、有效地吸收、储存、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5、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第二层次: 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五、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2.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3.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养条件3、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4、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二)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学领域1、多媒体技术;2、人工智能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三)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四)多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应用(1)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方式2、从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递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2) 多种教学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展(非考点)(五)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三章一、声音信号的组成:声波作用于人耳时,若频率为20~20 000 Hz,并有一定的强度,则人耳就能听到;低于20~20 000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20 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学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3、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5、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一)教材多媒化(二)资源全球化(三)教学个性化(四)学习自主化(五)任务合作化(六)环境虚拟化(七)管理自动化6、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7、教师的信息素养:(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3、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4、在信息科技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8、我国的教育技术具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二、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学领域三、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四、多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应用五、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9、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创用。
①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③视觉—空间智能④音乐—节奏智能⑤身体—运动智能⑥人际交往智能⑦自我认识智能⑧自然观察者智能⑨存在智能10、“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总称。
11、人耳的听觉特性:(一)响度(二)音调(三)音色(四)可听声范围12、具有正常听力的12~25岁青年能够觉察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Hz,最佳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Hz。
13、传声器是把声能(声信号)变成电能(电信号)。
P4714、扬声器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扬声器的应用技巧(P50)15、P54 录音机的维护:清洁、消磁、注油和存放。
16、扩音机的任务是将前置放大器和声频信号处理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打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1、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P4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3、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视听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名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基本观点: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名称:认知主义主要代表:托尔曼、布鲁纳、加涅基本观点:认知结构的形成;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
名称:建构主义主要代表:皮亚杰、杜威、维果斯基基本观点:学习是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
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及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4、投影器、视频展示台的使用拉起支持杆;开镜头盖机器的开关;放上展示物。
5、投影教材的制作方法6、数码相机的结构、拍摄技巧数码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所有的镜头的功能都是相同:汇聚光线形成清晰影像。
根据其能否调节焦距分为:定焦距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光圈:光圈是可调光孔大小的金属薄膜,用f表表示。
通常用数字表示,如“f/2光圈”“f/22光圈”等。
数字越大,光孔越小。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1、得奖2、说明三大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教学理论,撞我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教学信息的表达、承载信息的媒体形式和方法、学习结果评价等关系的方法论。
传播模式,教学传播中组成要素。
3、叙述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内容?智力技能: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获得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并向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
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言语信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如:事物名称、地点、符号、时间等具体的事实,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以此作为基础的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性等。
态度: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出的内部准备状态。
4、简述素材的定义和构成?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在多媒体教材制作中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声音素材、图形和图像素材,以及动态的图形和图像——动画和数字电影素材等。
5、简述积件的定义、积件的构成?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教学策略与工作平台。
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
6、简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知识信息提供给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构成: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
积件组合平台构成:PowerPoint、Authorware、Frotpage、Dreamweaver、和其它多媒体集成工具VB、VC\Delphi。
7、试述课件的定义和组成?将用于呈现教学内容、接受学生的要求和回答、指导、控制教学活动,为执行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课件。
组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期末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题型: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应用第一章绪论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智能形态)的技术。
有形的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如投影仪、麦克风就是有形的技术。
无形的技术如原理、方法、原则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布的,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①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的。
②教育技术的研究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媒体手段和视听教学方法);2.自主学习领域(学习手段和学习条件)3.远程教学领域(学习机会)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辅助技术推广)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知道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系统):观点:①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②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③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代表人物:斯金纳、桑代克。
应用:如普通话发音不断地尝试训练、微格课程训练等动作行为类、情感类多采用该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观点:①学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②学习主体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代表人物:布鲁纳应用:①在上课前增加了“准备题”用来沟通新旧知识②启发学生思维的“过渡题”(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①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②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一、教育技术概述(一)基本概念1、定义:(1)AECT 1994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我国2004定义: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3)04定义明确指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研究领域是教与学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4)AECT 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重点】2、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是相等的概念,并未严格区分。
3、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1)电化教育:利用幻灯、投影器、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程序学习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一词正式使用于1936年的中国)(2)从概念的本质上看,“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他们的目的都是实现教与学的优化。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等技术的总称。
由传统技术、音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整合技术组成。
4、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术语开始被了解和使用,与“教育技术”相比,前者突出和强调了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5、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A、有助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B、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C、有助于开展多形式的教师教育,D、有助于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二)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美国教育技术发展阶段:视觉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视听传播阶段、教育技术阶段。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与虚拟化。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的复习资1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的复习资料一、现代教育技术定义,特征,特点,作用分别怎样?定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特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
特点:具有形声性,再现性,高效性,先进性,交互性。
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高速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二、社会对教育有怎样的要求?能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教学软件,能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是今后所有教师的必备基本功。
因此师范学院的学生要认真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一、重视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二、重视理论学习。
三、重视不断学习。
四、重视自学与运用。
三、媒体的定义怎样?定义:源自于英文media,即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刊报纸等。
又可指非实物的。
承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声音图像等。
媒体:用来传递(硬件)或储存(软件)信息的物体分类: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视觉媒体四、获取视觉类、听觉类、视听类信息主要方法分别有哪些?各种信息的主要形式及变换元件是什么?1.视觉类:投影、幻灯片、拍照,扫描,复印,打印,下载等;图像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磁信号,数码,光伏。
图像信号:摄像机,CD,磁鼓,电视显示管,银幕2.听觉类:录音,广播、CD、下载,刻录等;声音信号:电信号,磁信号,数码,光伏;声音信号:话筒,磁头,电脑处理器,刻录装置,激光头;3.视听类:电影、电视、下载,刻录,录像,摄像等五、话筒、扬声器、磁头、磁鼓、CCD、显像管、激光头、刻录装置的作用分别怎样?六、投影片的种类及各自功能怎样?一、单片:把教材信号部分或全部制作在单一投影片上提供影片画面;二、复合片:①层叠式:把不同信息内容制作在不同的小单片上,层叠则显示全部信息内容,对比效果强。
②抽拉式(平放):把各部分教学信息分别制作在教学影动两个单片上,拉动产生动感,影片变换揭示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1.理解教育技术,广义、狭义,有形技术、无形技术p32.教育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p33.AECT94定义,p54.AECT2004定义,p65.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p66.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p87.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四种p88.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认识理解应用p10-129.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四个理论基础p1210.学习理论基础,四个,不考察主要观点11.传播理论中传播模式5W模式,p1612.教学设计的定义,p2013.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模式和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p2514.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内容,会做分析p2615.教学目标,内容,会撰写目标16.教学策略的制定,掌握教学顺序、教学活动顺序、常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不要求细节17.教学评价的功能,p3818.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p4119.多媒体技术概念,p5420.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21.多媒体信息的类型与特点22.网络教育资源的特性与局限性p5823.网路教育资源检索的特点,检索的一般方法p60,p6124.搜索引擎的概念、功能25.常用搜索引擎及使用,考察个人应用情况,联系实际,参考p6226.列举主要中文数据库,p7727.图像采集的常识,p88 4.1节引言28.图像处理、声音、视频、动画的基本方法,工具,常用处理软件,综合29.4.2节引言,p10230.4.3节引言,p10731.4.4节引言,p11632.网页制作工具,类型与种类,p19633.网页的页面元素,p20234.教学网站设计流程,p20335.多媒体教室的主要设备,p22236.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注意事项,p22537.多媒体演示教室的使用注意事项,p22738.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教学层面上功能,p228题型填空15分,简答(含概念)35-45分,论述、应用35-45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
第1节教育技术内涵及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3.简单阐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4.知道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性质。
教学难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在《教育辞海》中,对教育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关于“什么是技术”的讨论对技术的认识也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技术是指在一切人类活动实践中,通过理性活动生产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狭义的技术——原则上讲,不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质要素(目的性、理性和智慧的、整体性)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都应当属于狭义的技术认识。
3.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4.什么是教育技术学在广义的教育和广义的技术理解下,产生广义的教育技术。
广义的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
它可分为有形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有形教育技术也称理性教育技术,是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的用以指导教育技术应用的主体性技术要素,这种技术要素是教育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对客观性教育技术要素在教育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
无形教育技术也称物性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中应用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它是以教育工具或教育媒体为主要标志的有形技术实体。
图1.2 教育技术的两个层面无形教育技术的两个重要功能:①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②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运作方法和相关策略。
4.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由教育技术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反映教育技术内在规律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附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概论1.教育技术的含义 P17(名词解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P16-17(论述题或选择题、判断题)(区别:(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和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5)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
可以互相换用)•(过程)(结果)•信息化教育 = 电化教育 = 现代教育技术(新名称)(旧名称)(通用名称)•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概念)(国产概念)•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如何教学)(学习技术为主)3.信息化教育中应用的三种现代信息技术 P12(填空题)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补充: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1) 现代教育媒体理论(2) 现代媒传教学理论(3)现代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P14(简答题,或可作为论述题要结合实际说明)①提高教育质量②提高教学效率③扩大教育规模④促进教育改革5.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P27-33(选择题)4种学习理论:①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④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伯特·加涅4种教学理论:①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②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③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4种传播理论(1)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2)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3)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4)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6.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P41(名词解释)(也可答P61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现代教育媒体是指教育中应用的以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21年12月20日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治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根本要素〔从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根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筹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含以下三个局部:(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根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
具体包含:①……⑥。
〔P11第5—9行〕(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
〔P11,第13—14行〕(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含: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P11,倒6—3行〕4.根据我国教育部2021年5月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法〕P13包含两方面的能力:〔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响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最新)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重视对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提出通常是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出现,这个问题框架由基本问题和结构化问题组成。
结构化问题通常由基本问题分解得到。
我们可以使用“五何”问题设计法来设计结构化问题。
2.在一门课程中,各单元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联系:并列型、顺序型和综合型。
3.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分析、设计、制作编辑、测试评价、应用推广)5.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史上继语言技术、文字技术、印刷技术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6.双绞线能有效传递的距离(10米、50米、100米)7.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8.数码照相机的调焦大多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
9.相机结构中,可以控制曝光量的是快门和光圈10.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经验之塔)11.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0分)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C 二战时期D 1945---1955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A.19世纪末B,1922年C.20世纪20年代D.1936年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B )A.戴尔B.斯金纳C. 克劳德D.加涅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B )A.教学资源B.学习者C。
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D.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9.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 ) A.80年B.70年C.60年D.50年10.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A )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A ) A.1972 B.1973C.1977 D.1994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A )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D.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13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C 设计和制作D 技巧和环境14.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教育开发职能( A )A.组织和管理D.评价和使用推广C.设计和制作D.供应和使用15.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 )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第八章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填空):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咨询方式,模拟演示,问题求解。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统的组成(填空):CAI系统的硬件,CAI系统的软件,课件
3.常见的课件类型(填空):框面型,生成型,数据库型,智能型
4.多媒体的概念(名词解释):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代表人物(填空):斯金纳、布鲁纳、乔纳森
4.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简答):
①.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合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的强化的必要性。
4.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填空):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类填空:知识 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ABCD编写法(简答):
ABCD编写法基本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
①对象A(Audience):及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一般过程:
①前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
②教学目标的阐明:ABCD编写法;内外结合编写法;三维目标的编写法。
③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顺序;教学活动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④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⑤方案编写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表格式和记叙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 经常性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信息化教育的作用5、教育技术的含义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7、几种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的代表人物8、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9、教学媒体的分类10、教学媒体的特性1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12、信息化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含义2、教学设计的层次3、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4、教学内容的分类5、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7、教学策略的含义8、教学效果评价的类型9、WebQuest的结构10、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学习评价的类型三、常规媒体1、电视系统的组成2、投影电视机的分类与特点3、视频演示仪原理与使用4、电视教学软件的类型5、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四、计算机媒体1、计算机媒体的特点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5、网络教育资源的含义6、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7、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五、硬件环境1、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含义2、信息化硬件环境的特征3、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分类4、综合媒体教室的常见类型与基本配置5、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6、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7、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配置8、Internet的含义六、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
安师大考研教育技术学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2010-2012年《教育技术学导论》真题答案及复习提纲
安师大考研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821教育技术学(含C语言程序设计)历年真题中2010-2012年《教育技术学导论》真题及答案2013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陈辉编《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2012年12月)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2.1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2012真题)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里的技术包括硬、软两方面的技术——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就是教育技术中较典型的软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则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何克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作为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2)、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3)、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4)、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往互动。
2.2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发展史以及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认识?(2011真题)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材料题型:一、名词解释题:4分×5=20分;二、简答题:5分×5=25分;三、分析题:25分;(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等)四、设计题:30分。
(主要是对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界面的设计)一、名词解释1、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状况之间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1)学习需要反映的仅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
(2)学习需要分析作用仅仅是确定教学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方面的偏爱。
3、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4、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
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5、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集成性、交互性、多样化、控制性等是它的基本特征。
6、授导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7、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为有效的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综合选择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等总体方案。
8、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9、先行组织者:是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的联系。
10、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选取某一真实问题作为专题区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选定的真实问题。
二、简答:1、AECT’94定义,04定义及其内涵。
①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上述定义明确的指明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两种研究形态(理论和实践)。
②04定义: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促进改善绩效和符合道德规范是不同于94定义的地方。
2、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差别。
①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
②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不同:信息技术培训是要是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的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道德。
3、多媒体技术定义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①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②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4、传播的过程和拉斯威尔的“5w”模式传播的过称是一个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复杂过程。
包括以下几种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拉斯威尔模式(5W模式):拉斯威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简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5W模式”。
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媒介分析:研究传播渠道,除了研究媒介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介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
受众分析:研究既庞大而又很复杂的受播者,了解一般的与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效果分析:研究受者对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5、什么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可以采用的检索和获取方式有哪些?①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者终端等方式能在线出来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
②检索和获取的方式:图书信息检索、科技文献检索、目录型检索工具、网页搜索引擎。
6、简述编写学习的目标的基本方法ABCD法。
是指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四个要素。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之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也即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之下产生。
D:程度(degree),指规定上述行为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最低标准。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够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程序化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
原则是:积极反应原则、小的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8、多媒体素材的类型与分类及应用原则。
①多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依据其所表现的信息类型,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类。
②应用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可控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9、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有哪些?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主要观点。
⑴常用策略:知识切入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情境激烈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寓教于乐策略。
⑵“大整合论”:主要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区,改变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的课程文化。
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存在割裂和对立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的双向整合,存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金额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构建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有助于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⑶“小整合论”: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
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要观点。
课程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10、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涵。
⑴目标:①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⑤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⑵内涵:信息技术于课程综合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教学方式。
“成何”的实质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只有从这三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正真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质。
11、什么是探究性学习,简述探究性学习方案,探究性学习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⑴定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得问题的解决。
⑵学习方案包括:①绪言:明确让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吸引读者、为学习做准备②任务:清晰地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将会取得怎样的最终成果。
过程:说明学习者将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者设置的“脚手架”包括了清晰的学习步骤、学习资源以及信息组织的工具。
③资源: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包括网上与非网上的资源(教科书、录音带、当面交流等)④评价:向学习者详细说明他们的表现将被怎样评价,以及共同的评价等级标准,可以使用评价量规来完成。
⑤结论:对学习者通过完成这项活动或课程将会获得的或者是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⑶环节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
1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步骤过程。
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答题时可稍微答多点】②项目规划、目标分析和选题③教学系统结构设计④编写脚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设计)⑤制作和修改⑥评估和打包13、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景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有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往往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
①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②建构主义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是有知识经验的。
学习者不能无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③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应该成为学生的高级伙伴或是合作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④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