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4 孙权劝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两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时间】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这个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二、作家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谥文正。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按课文填空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3、根据理解填空⑴《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4 孙权劝学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学习。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警示后人。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邪.(yé)岂.(qǐ)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义,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言词语;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培养自学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难点】1、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

1、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卿()邪()涉()猎()孰()遂()2、重点词语归纳。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重点语句翻译。

【学法链接】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言词。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资治通鉴》是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字,陕州夏县人,(朝代)、。

二、合作探究。

1、请用“/”把本分为三层,并填上一个字补充概括层意:2、本主要是通过表现人物,还运用了描写。

3、吕蒙通过学习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写?4、出自本的两个成语是、。

、写出这篇给你的启示。

三、当堂检测。

1、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比喻什么?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4、比较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1)不同之处:①吕蒙和方仲永比较:②写法比较:(2)相同之处:四、拓展延伸。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孙权劝学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正确断句和停顿。

教学难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A 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H E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帮助理解4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F I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检查背诵二、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第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二、基础感知(一)调动积累,激趣导入。

列举自己知道的关于“劝学”的名句或典故。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准读顺。

反馈指导: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听范读,注意正音断句。

岂(qǐ)邪(yé)遂(suì)更(gēng)即(jí)卿(qīn g)孰(shú)涉(shè)猎当(dāng)涂(2)同桌互读,互相订正。

(3)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4)齐读课文2.读通读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孙权劝学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

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岂.(qǐ)遂.(suì)孰.若(shú)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当涂,当道、当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与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言词语,学习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言词语,掌握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参考时间:1分钟)一、阅读,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内容。

二、有关中人物孙权:(182-2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1.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 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1、本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2019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 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二、学习层次:A层:读懂课文,领略古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B层: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C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学习步骤:合作探究读出味道,个性解读读出思考。

【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

《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③当涂:④辞:⑤治经:⑥ 邪:⑦ 涉猎:⑧见往事:⑨及鲁肃过寻阳: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课堂自主学习】(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二)、二读──理解大意小组活动:1、结合课前导学,组长分工,组内成员轮流作口头翻译,并指出个人翻译部分里的重点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他翻译的不足。

2、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小组合作译读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1.积累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背诵全文。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恰当翻译重点句子,疏通文意。

1.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史,由北宋_______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______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2.了解史书体例编年体:《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_______》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了解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_______(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sù)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_______变法。

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4.给加点字注音卿.(_______) 邪.(_______) 岂.(_______) 涉.猎(_______) 孰.(_______) 遂.(_______) 当:当(_______)涂掌事但当(_______)涉猎为:为(_______)博士邪自以为(_______)大有所益更:即更(_______)刮目相待◆活动一、谈话导入,积累常识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及作者等相关常识。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文言文字音小贴士:◎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局部:预习案一、热身训练1、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自主探究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答复)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6..概括情节: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局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答复)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答复)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

6.文中那句话说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答复).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5、“卿言多劳,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4.孙权劝学编写:张恒利[Ä学习目标Ä]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学习其写法||。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Ä自主预读Ä]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孤岂欲卿.()②治经为博士邪.()③孰.若孤()④肃遂.拜蒙母()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见.往事耳古义:今义:②见往事耳古义:今义:..③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邪古义:今义: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和成语并翻译全文||。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③及.鲁肃过寻阳④蒙乃.始就学⑤吴下阿蒙....⑥刮目相待....全文翻译:6.我的疑难:[Ä文本研讨Ä]活动一走近孙权劝学熟读课文||,思考问题:7.①孙权如何以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言来写的?②孙权告诉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什么?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④“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活动二探究人物内心品读课文||,思考问题:8.“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有什么作用?9.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活动三爱写作展才华10.假如||,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后不久||,又去拜见了孙权||,他会怎样向孙权叙说他的见闻与感受呢?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Ä书声琅琅Ä]◎美文赏读师旷论学圈点批注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重视文言句读,整理特殊句式。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其性格特点。

4.在把握文中实词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重视文言句读,整理特殊句式,背诵全篇。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其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其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一、前置学习(一)请自读课文三遍,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注,做到准确、流畅。

(二)请参考课下注释,借助字典,解释重要字词(专有名词可以不解释),不少于15处;无法解释的疑惑请用记号笔标明。

二、聊一聊:吕蒙为什么能够从一个“吴下阿蒙”成长为“国士”呢?三、读一读: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尽量脱稿朗读,读得准确、流畅。

四、帮一帮:解决前置学习时字词上的疑难处。

五、试一试:完成老师提出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方面的学习任务。

六、想一想:在前置学习时,对文章的内容方面有疑问吗?七、议一议: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其性格特点。

八、理一理: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道理?检测第一组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 B.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蒙辞.以军中多务辞:言辞D.及.鲁肃过寻阳及:到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博学的人 B.结.友而别结:结交C. 即更.刮目相看更:重新D. 权谓.吕蒙曰谓:告诉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内

第一单元第4孙权劝学(第1课时) 课型:新学课
学习目标5.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6.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时间
分配
导课 1 分、自学展示评价19 分、探讨延伸10 分、习题检测10分钟。

一、自学指导(一)
1.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交流点拨】
1. 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
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
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
下阿蒙”了。

2.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3.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4.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5.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五、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交流】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教学
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