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坚硬等不
易消化的食物。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饮水量,有助于消 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 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放
松心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胃 部环境,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0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健 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 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如 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方便 患者服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 内关等。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避免单一食物摄入 过多,影响消化功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 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适当的运动锻炼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
保持长期、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功能性消化不 良。
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心 态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治疗方案
从调和脏腑平衡等五种平衡辨治功能性胃肠病
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康养开放基金(ZXY2023KY04);辽宁省 兴辽人才计划”医学名家项目(YXMJ⁃QNMZY⁃01)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睿(硕士研究生)㊁朱炜楷㊁王政芃(硕士研究生)㊁代露(硕士研究生)㊁卓成婷(硕士研究生)㊁刘雨莎(硕士研究生)㊁戴孟君(硕士研究生)㊁沈会];大连医科大学中西结合研究院(学院)[李佳睿(硕士研究生)㊁朱炜楷㊁王政芃(硕士研究生)㊁代露(硕士研究生)㊁卓成婷(硕士研究生)㊁刘雨莎(硕士研究生)㊁戴孟君(硕士研究生)㊁沈会];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吉彦)作者简介:李佳睿(1999-),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临床临床及基础研究㊂E⁃mail:1078810681@通信作者:沈会(1979-),博士,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㊂E⁃mail:shenhuihao@从调和脏腑平衡等五种平衡辨治功能性胃肠病李佳睿 朱炜楷 李吉彦 王政芃 代露 卓成婷 刘雨莎 戴孟君 沈会【摘要】 脾胃为中焦之枢,其配合如常之时,气血得生,水湿得运,体内处于稳态平衡,正合从古至今以 衡”为求,辨治疾病多以 衡”为要的思想㊂脾胃失常之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困而胃腑热邪结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间之 衡”不复存在㊂且脾胃与肝㊁肺密切相关,若肝失疏泻,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肝气太过,则横逆犯胃;若肺失宣降,则脾胃失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㊂以上皆为中焦失衡之态,故笔者以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功能性胃肠病主要治则㊂本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从脾胃与脏腑间之平衡及脾胃自身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之平衡入手,论述舒达肝木㊁宣降肺气㊁调达寒热㊁消补并施㊁升降相因㊁燥湿相济等一系列消长平衡之法论治功能性胃肠病的经验,稳己固彼,以达到机体周身平衡之态,病由此愈㊂【关键词】 中焦治衡;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 脏腑;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 升降失调; 燥湿相济【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4.019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的疾病,其以无器质性病变,但具有功能性改变的消化道症状为特征[1]㊂据报道,FGIDs 病人在我国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之中,占总体病人的比例高达2/5~3/5[2]㊂中医自古以来多求一 衡”,治病遣方多遵一 衡”㊂从天地阴阳之衡,顺其以人,得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健态㊂此论脾胃,即为中焦,故从中焦之衡论治㊂以 衡”愈疾之思想基于‘黄帝内经“之中的 调平求和” 纠偏调衡”,且清代医家吴鞠通亦提出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㊂故结合中焦脏腑易相反相成的特征,为应对脾胃的复杂病机,衍生出和调脏腑㊁调达寒热㊁消补并施㊁升降相因㊁燥湿相济等一系列消长平衡之法㊂众多医家以 治中焦如衡”为指导思想,稳中焦与他脏之衡,固中焦之间多因素之衡㊂针对复杂失衡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诊疗措施,可在临床取得确切疗效㊂1 五种平衡观指导辨证治疗FGIDs1.1 五种平衡观的提出是中焦治衡的重要具象‘黄帝内经“开篇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指出万物分阴阳,阴阳衡则万物和㊂衡之思想由此广而传之㊂脾胃属中焦,其含五衡㊂‘素问㊃举痛论篇“云: 百病生于气也㊂”[3]气之运动以机相称,脾胃气机多以升降为要,脾胃病生于气机升降失衡㊂‘医宗必读㊃医论图说“中云 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脾胃亦赖之㊂津液与气血可相互转化,共筑脾胃活动之物质基础㊂脾喜润而胃喜燥,津液输布失常则润燥失衡㊂寒热为阴阳的具体表现,阴阳失调为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4]㊂脾胃之寒热阴阳相反相成,稍有偏颇,易呈寒热失衡之变㊂虚实之分,可与寒热之性共赋脾胃病邪㊂脾胃为枢,与全身多脏腑协同合作,参与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㊁水液代谢㊁气血生成及运化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㊂笔者由此提出脾胃与脏腑之衡以及脾胃之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五衡之观㊂脾胃病的产生多与上述五种平衡被打破有关,若能恢复平衡则脾胃病可得痊愈㊂1.2 五种平衡观为解决FGIDs 难题的重要指导思想FGIDs 的产生,多因中焦失和,全身各脏腑之间配合紊乱,产生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的一方偏颇,终成失衡之变㊂故临床施治,需抓其偏颇,以消其因㊂早在张仲景时期,便有通过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四衡论治中焦脾胃疾病的论述㊂刘国强教授[5]指出 治中焦如衡”应为纠正阴阳水火寒热偏颇之法㊂路志正教授[6]则针对脾胃病以失衡之机,提出圆机活法调脾胃,佐证临床多以衡调脾胃㊂FGIDs无明确中医病名,一般根据症状将其划分进入中医各个疾病范畴㊂FGIDs的病位在脾㊁胃㊁小肠㊁大肠,与肝㊁肺密切相关㊂FGIDs辐射中医疾病面之广,病位涵盖之多,为其诊治增加了难度㊂正因脏腑各有其性,脏腑之间各有其衡,故脏腑失衡,疾病乃生㊂因而治之,必抓其 衡”,使中焦脏腑之间回归至相制相和的平衡状态㊂唐旭东教授[7]则立足于脏腑平衡,提出 调中复衡法”以治疗FGIDs的症状重叠现象㊂2 以调和脏腑治其变,归其衡2.1 疏达肝木以助脾胃肝主疏泻,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条达㊂疏泄得法,则升降之衡㊁纳排之衡皆得以促进,全身脏腑之衡更以稳定㊂‘血证论㊃脏腑病机论“中述: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㊂”提示肝失疏泻可出现脾不升清之证,甚则出现中气下陷㊂除脾之外,肝失疏泄亦可影响胃气降浊㊂以上病机变化均可属木强横逆犯土而致中焦失司,即肝与脾胃脏腑失衡之象,谓之 木乘土”㊂调和肝脾之衡为治疗FGIDs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㊂张仲景所提 四逆散”为肝脾不和之祖方,而后世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皆于此基础上改之㊂四逆散于‘伤寒论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所言 少阴病,四逆”,为肝气郁滞而致阳气不达四末之 阳气郁”,且其中所论或然证中所述腹中痛㊁泻利下重等均可由肝气疏泄失常,木来乘土所致,故其方之根本在于调和肝脾㊁疏肝和胃,以达平衡之态㊂王惠临等[8]研究发现四逆散中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㊁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等相关靶点,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㊁MAP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多靶点调节胃肠功能,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㊂姬莉等[9]则以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研究证明疏肝健脾方之临床疗效佳,更是说明肝脾之衡在治疗FGIDs的临床应用中的关键作用㊂怡情疏解亦是调畅肝气之必须,对于肝胃不和所致失衡状态起到缓解与预防作用㊂一方面,情志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故其为五脏精气的表象反应,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言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㊂另一方面,情绪变化亦影响脏腑活动,如大怒伤肝,思虑伤脾㊂故暴怒之后,出现肝木骤强,横逆脾土,常以抑木扶土㊁息平肝怒为主要治法㊂除此之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致脾胃气机失调,常以疏肝解郁㊁和调肝脾为主要治法㊂故从情志而述,所用诸法,皆以复二脏之衡为要㊂罗马IV指南中 脑 肠轴”的提出及对心理因素的重视,皆为调畅情志之法的证实㊂牛学恩教授[10]常以调节肝脾之组方论治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㊂卫拂晓等[11]研究得出,逍遥散通过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释放及山柰酚抑制一氧化氮降解等机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确切疗效㊂2.2 宣降肺气以助脾胃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二者相互为要,维生气之衡,保升降之衡,更护脏腑之衡㊂如‘素问㊃经脉别论篇“所言[12]: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㊂”肺气宣降如常,则脾精得升,糟粕得下㊂清不得宣,可显 清气在下,则生飧泻”之象,浊不得降,则气机壅滞,腑气不通㊂肺脾之间气之衡可影响所司水液之衡㊂肺气充而脾运佳,大肠得润,纳排则衡㊂肺失宣降,布津失调,则无水行舟,无便以下㊂肺主皮毛,其主腠理为肺气宣出之门路,邪袭闭之,亦可见肺与脾胃之衡已破之象㊂以上皆可证‘医经精义“中 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13]㊂历代医家皆重视调肺脾二脏,调其所掌之衡,故多用此法治功能性胃肠病中所见排便不调㊂张仲景于‘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提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开创 逆流挽舟法”之先河㊂其中一味葛根既解表透邪,使腠理得开,肺气宣发功能得以恢复,又鼓动太阴清气上行,亦从标本双侧调达阳明里气失调之下利㊂喻佳言所创人参败毒散亦受此所启㊂脾胃虚弱亦可致大便失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参苓白术散则治之㊂其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时,加入砂仁理气,配以桔梗引入肺经,调节肺气宣降以更调脾胃,肺气得宣,脾胃得运,则湿邪自除㊂单兆伟教授[14]参透此方中奥妙所在,善用葛根㊁桔梗等宣肺升清之品,治疗慢性泄泻[15]及腹泻型肠激惹综合征[16],临床常得确效㊂胃腑失和,糟粕不下之治法仍循调肺气宣降,以达纳排平衡之法㊂张仲景所拟麻子仁丸中所用杏仁,开宣肺气,调达气机;后吴鞠通所创宣白承气汤中仍贯彻此法,方中杏仁㊁瓜蒌皆作用于肺,一宣一降,疏达气机㊂肺宣降之衡,促肺宣腑降之衡㊂国医大师许润三[17]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便秘,方选麻黄汤意为通调肺气,其中麻黄配杏仁,宣降有序,布散津液,助大肠传导之功㊂又有刘启泉教授[18]善用紫菀,辛开而柔润,杏仁利肺气而润肠燥,桔梗引经,载诸药上行,以上三味宣开肺气,通降腑气,故用以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有咳嗽㊁胸部憋闷等肺部症状㊂现有学者研究肠道微生物对远端器官的影响,并提出 肺 肠轴”概念[19],这也侧面认证了肺与脾胃肠腑的密切关系㊂3 以调达寒热治其变,归其衡脾为太阴湿土,主属阴;胃为阳明燥土,主属阳㊂人生而禀赋相异,加之所受邪气性质亦有不同,故脾胃病难以单从寒病㊁热病对其进行论述,故治脾胃应守寒热之衡,以寒中夹热㊁热中带寒的寒热错杂之象以论治㊂所阐述的脾胃病之寒热区别及夹杂之症,至‘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下利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的进一步阐述得知寒热错杂之象的基本表现,皆可看出众多医家觉脾胃病之复杂本性,并致力于辨其寒热,守其所衡而治之㊂调达寒热以治衡,从古至今皆为治疗脾胃病的治则㊂张仲景在‘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中指出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皆以半夏泻心汤治之㊂方中所用药物寒热温凉四性皆用,酸苦甘辛咸五味具齐,更是为求一衡,此可谓寒热平调基础方㊂现临床医疗仍遵寒热之衡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之法㊂唐旭东教授[20]以寒热为纲,运用此方化裁,起同调复衡之效㊂‘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提出,寒热错杂所致消化不良以胃脘痞满或疼痛㊁胃脘部嘈杂不适及胃脘部喜温怕凉为主症,并自觉胃脘部灼热,伴有嗳气,口干口苦,晨起尤甚,腹冷肠鸣或便溏等其他症状,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21]㊂更有靳玉秋等[22]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通路,可修复受损十二指肠黏膜,同时此方激活前列腺素E2⁃环磷酸腺苷通路,以维持肠粘膜完整㊂这便深入机制阐述了半夏泻心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㊂4 以消补并施治其变,归其衡‘素问㊃太阴阳明论篇“: 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㊂故阳道实,阴道虚㊂”脾胃皆应此,故脾病多虚而胃病多实㊂故天地之间,阴阳虚实以衡为顺,亦人体脏腑之间,消补虚实以衡为常㊂所知脾胃病多呈虚实夹杂之特性,为维其稳态,故调其虚实㊂脾主运化,以气为依,以阳为生,故其病之,多以气虚阳虚为主,致运化无力,生水湿内停㊁瘀血阻滞;胃主纳运,属腑阳明,以火为肆,故其病之,实象多见,以火热之邪内蕴,或食积不化为主,但实邪久停,耗气伤津,则阳明腑实后可显气阴两虚之象㊂国医大师路志正[23]更是提出 纳化常”作为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思想之一㊂单兆伟教授[24]亦诉调理脾胃不离消补㊂为守其衡,或历代泛而之论脾胃所病,而或现世精为解FGIDs,皆以虚实之衡为要,遣方以消补同施为用㊂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枳术丸,为中焦消补兼施之剂㊂后因丸者缓也,将水易丸,更符脾胃之性㊂其中白术益气健脾配以枳实行气,以白术倍枳实,显补大于消之效㊂后世医家于此,创枳实消痞丸,功效以消大于补著称㊂观其如今,单国顺等[25]研究发现,枳术丸对提高食欲,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㊂枳实消痞丸亦可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6]及功能性便秘[27]㊂由此析之,虚实夹杂之病机为脾胃病之常态,故予消补兼施剂固其平衡以治之㊂5 以升降相因治其变,归其衡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叶天士所言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㊂气机升降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脾升清而胃降浊,升降有序,阴阳平和,衡态自有,气机逆乱,乱其所衡,变证由生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胀㊂”此为脾虚气不调所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显现㊂又早有黄元御在‘金匮悬解㊃呕吐哕下利“所云 中气者,升降脾胃之枢机,枢机病则升降失职,而吐利乃作”[28]㊂现有齐鲁一派[29]重用脾胃升降广治各类脾胃疾病㊂皆证升降理论在中焦脾胃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㊂维护中焦气机升降平衡理论在指导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确切㊂胃腑本降,而扰其所衡,于上呃逆㊁呕吐,于中心下嘈杂㊁胃脘部胀满甚则疼痛不适,于下则大便难下㊂历代医家喜用小半夏汤治胃气上逆之呃逆㊂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家本渴 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此为痰饮内阻于心下,胃失和降所致,于呃逆之胃气上逆可谓异病同治㊂观如今之证,于己百教授[30]在其治疗一患者因怄气并喝下凉茶后出现顽固性呃逆,以小半夏汤加味(半夏㊁生姜㊁砂仁㊁荔枝核㊁白酒)熏吸并内服,数日后痊愈㊂除小半夏汤,临床亦有他方可解脾胃升降失司㊂2016年‘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指出脾胃升降失调而致胃气壅滞型胃痛,多表现为胀痛㊁餐后尤甚,并伴有纳呆嗳气等其他症状,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要治法,方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加减[31]㊂6 以燥湿并济治其变,归其衡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水湿,胃喜润恶燥,主通降下行㊂故‘临证指南医案㊃卷二“中指出: 脾胃体用各异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㊂”二者相互为用,共司燥湿之衡㊂脾胃燥湿相济,则津液得运,寒热自调㊂脾胃之衡被破,即一病而另一不可制之,则病由之显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㊂”若脾阳不足,则运化不能,水湿内停,而胃不燥之,则泄泻㊁纳呆㊁呕吐㊂若胃火上炎,则中焦火动,气逆上冲,而脾不润之,则胃中嘈杂㊁恶心吞酸㊁多食易饥㊁口臭心烦等症㊂‘医学正传㊃呕吐“有云: 有胃热而吐者 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㊂”FGIDs所应之证,燥湿失衡于临床极为常见,故古今医家皆研究何以维持脾胃之间燥湿平衡,何以润燥而不碍脾运,祛湿而不伤胃阴[32]㊂医家于此提出 脾阴”之重要概念,润燥祛湿得法脾胃活动如常㊂张仲景于‘伤寒论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云: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㊂”此方所治为 脾约”之证,因火热聚于胃肠,脾土受其约束,显胃强脾弱,失其所衡之态㊂脾亦无法受胃所传水谷精微,故所显脾阴虚之象[33]㊂现有临床研究为证明麻子仁丸是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提供了高质量证据[34]㊂又有研究明确麻子仁丸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以解释麻子仁丸调节胃肠平衡,并对功能性便秘有重要临床作用[35]㊂7 结语本文立于中医角度,辨治FGIDs㊂因脾胃之寒热㊁气机㊁燥湿㊁虚实以及与他脏配合之特性皆相反相成,互为制衡㊂其中一方偏颇,或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脾胃之间或脏腑之间 衡”再遭破㊂故欲治脾胃之病,必求于 衡”㊂吴鞠通所述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极好概括此种思想㊂故本文以 治中焦如衡”为主要治则,将何为衡,何为治衡具体阐述,其中之 衡”涉及脏腑平衡㊁寒热平衡㊁虚实平衡㊁升降平衡以及燥湿平衡㊂但目前对FGIDs的认知仍有未解之处,且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病症多变㊂本文仅从一元一组进行阐述,但临床之中,衡为动态之衡,衡为多元之衡,衡为机体之大衡㊂故对FGIDs的治疗应从整体出发究其病机,辨其病症㊂抓其主因,治其偏颇,但不忘错杂之他因,以方加减相合之形式,以药物佐使之能效,使脾胃之内㊁脏腑之间多衡同时皆处 衡”位,使人之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状态㊂临床之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更为符合现代临床诊疗模式的体系,从两种理论,同一目标,治中焦之衡㊂并且,更多地发掘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具体机制,为中医科学地以 衡”论治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保障㊂参考文献[1] 侯政昆,胡文,刘凤斌,等.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0):2168⁃2176.[2] 刘新光.中国17省市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诊治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89⁃991.[3] 冯兴中,王永炎.论 百病生于气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5⁃8,14.[4] 葛巍,袁望圆,艾梓黎,等.寒热错杂病机实质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4):1744⁃1748.[5] 刘国强.小议 治中焦如衡”[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13⁃14.[6] 李福海,苏凤哲,路志正.圆机活法调脾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32⁃1034.[7] 温永天,王凤云,唐旭东,等.运用调中复衡理论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22,63(1):17⁃20.[8] 王惠临,张立平.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07⁃1513.[9] 姬莉,娄颜,陈思,等.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20,15(20):3079⁃3083.[10] 李振华,钤培国,于志富,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牛学恩辨证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用药规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1):28⁃33,41.[11] 卫拂晓,刘欢乐,范毓慧,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㊁乳腺增生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6):4230⁃4237. [12] 彭君伟,周帆,方静,等.浅析叶天士从肺论治脾胃病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8,11(11):1758⁃1760. [13] 甘雨龙,黄德铨,苏化.探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3):424⁃427. [14] 马青,单兆伟,王晓华.单兆伟教授从肺论治脾胃病[J].吉林中医药,2016,36(6):557⁃559.[15] 李秀源,姚秀慧.单兆伟教授运用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浅析[J].光明中医,2008,23(11):1682⁃1683.[16] 张小琴.单兆伟教授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J].江西中医药,2006,37(4):9⁃10.[17] 刘宝琴.国医大师许润三妙用麻黄汤治疗杂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414⁃1416.[18] 韩雪飘,魏丽彦,李念,等.刘启泉基于 通调五脏”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0,13(3):471⁃473. [19] Budden K F,Gellatly S L,Wood D L,et al.Emergingpathogenic link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the gut⁃lung axis[J].Nat Rev Microbiol,2017,15(1):55⁃63.[20] 车慧,王凤云,唐旭东.唐旭东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辨治功能性胃肠病经验[J].中医杂志,2022,63(24):2311⁃2315. [21] 李军祥,陈誩,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89⁃894.[22] 靳玉秋,赵哲,孙墨晗,等.基于MYLK和PGE2⁃cAMP信号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4):782⁃785.[23] 刘喜明.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思想初探[J].中医学报,2013,28(2):193⁃195.[24] 戴高中,沙玲,单兆伟.单兆伟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50⁃1852. [25] 单国顺,赵启苗,臧彬如,等.生㊁制白术制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脑⁃肠”轴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44⁃47.[26] 许灶林,赵资源.枳实消痞丸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7):586⁃588.[27] 张慧玲.枳实消痞丸联合枸橼酸西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49⁃251.[28] 胡学军,龙亚秋,何桂花.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功能性胃肠病[J].中医学报,2018,33(6):1030⁃1032.[29] 尹晓琳,魏凤琴.齐鲁补土流派重视脾胃气机升降学术思想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61⁃2462. [30] 安虎,陈光顺.于己百治疗呃逆心法二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3):91.[31] 李军祥.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6,57(1):87⁃90.[32] 高嘉莹,刘乐.叶天士甘寒滋阴法论治脾胃病方法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6,9(3):362⁃364.[33] 杨九天,刘喜明.脾阴虚内涵及方证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7(12):1849⁃1850,1874.[34] 卞兆祥,郑颂华,赵晨,等.基于麻子仁丸治疗功能性便秘复方研究的整合医学模式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22):1967⁃1970.[35] HUANG T,NING Z W,HU D D,et al.Uncovering the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azirenwan)for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focus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J].Front Pharmacol,2018,9:270.(收稿日期:2023⁃02⁃02)(本文编辑:张楠)。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也导致人们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就是身体健康上的问题。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困扰人们正常生活最为关键的一种,大量研究都表明,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对于功能性的胃肠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文也结合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阶段,中西医结合诊治的具體进展情况,希望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找到最为有效的科学开展方法。
标签: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前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所得到的数据能够看出,我国胃肠性疾病发病率几乎是全球相关疾病发病率的2倍左右。
这种疾病有着复杂性、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所以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医疗机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治这种治疗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中西医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以此保证其在功能性的胃肠疾病治疗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此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一、中西医发病机制功能性的胃肠疾病在临床消化系统中,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呈现出的特点就是症状相对比较复杂、经常反复性发作、很难治愈,并且在目前为止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
现代医学角度认为其发病的机制,与胃肠的动力改变、内脏高度敏感性、粘膜免疫炎症、精神、社会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中医的视角对这一疾病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目前中医临床上对这一疾病并没有明确的命名,主要根据症状分为脾胃系统这一疾病之中。
深入地对其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这一疾病的发生分为内因、外因,大多数内因指的就是体质的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最终所致的这种疾病;外部因素指的就是气候、环境等。
所以也能够看出,辩证上对其进行分析,在中西医角度上功能性胃肠这一疾病的发病,都呈现出治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的特点。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21-吴小东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肠胃功能性疾病,通常此病生理解剖方面的器质性改变。
在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在进食与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有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况出现。
调解气机是基本治疗原则在中医中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与人的情志因素有关,因此也将其归为郁证的范畴。
因此,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解气机,在治疗中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明辨病位,合理选择升阳与降气。
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中医中的脾胃病,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生从运脾论治,脾为运化的关键,运化出现迟滞则是属于升降失常,患者气机逆乱,临床治疗会选择使用补脾益气升阳之药。
升阳益气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胃气的通降。
胃部是主食纳,在纳入饮食的同时传出糟粕,在出入中相互依存保持平衡,维持了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主降气,以降为和。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因此,在治疗中为气的通向,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所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认为,如果有上腹有饱胀感、呕吐、恶心的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胃脘,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以理气通降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胃痛、腹泻、肠鸣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肠道则是需要以升阳益气为先。
(2)详辨病机,适当选择疏肝、柔肝与泻肝。
肠胃功能紊乱与七情郁结、忧思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畅会引起机体内气血紊乱,在气机失调后肝木克土,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调肝属于此病必选治疗原则。
但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症型进行治疗,在调肝的同时注意疏肝,疏肝与清肝合理选择。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论何种疾病均可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合西医更可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药治疗中可加入调理肠胃的中药,改善肠胃功能。
虽然中药味苦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大家也要记住良药苦口的原则,这样更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李先生年近50,常年患有胃肠疾病,一旦疼痛袭来,往往出现严重腹痛,或胃部有胀气问题,为李先生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就诊之后,医生认为单纯的西医治疗手段,往往有一定副作用,给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建议,希望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李先生早日痊愈。
1功能性胃肠病概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腹痛、嗳气、便秘、反酸、恶心、厌食、早饱、心慌等,而且很多时候,症状都不是单一出现的,病程较长,病情也会相对复杂,如果治疗不到位,很可能长时间不会痊愈。
除此之外,功能性胃肠病在精神与心理方面都有所体现,如果症状相对严重,发病率通常会在40%-60%之间。
依照罗马IV标准,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可分成六类,最常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数据显示,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状态,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也是当前公共卫生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其治疗手段也相应受到了更多重视。
2西医治疗2.1 一般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生活习惯、饮食问题,找到致病诱因,针对性去除病症。
同时为患者详加解释疾病性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帮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除此之外,还应当告诫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不能偏好某一种,而是要注重饮食的均衡,戒烟戒酒的同时,远离刺激性食物。
2.2 药物治疗首先可选择促胃动力药,当前应用较多的主要包含西沙必利、莫沙必利、胃复安、多潘立酮等;其次,可选择抑制胃酸分泌药,包含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受体拮抗剂,例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再次,兰索拉唑等,或者H2可选择内脏感觉过敏药物,例如速激肽受体阻滞剂,包含恩单西酮、阿洛斯琼、昂丹司琼等;另外,鉴于胃肠激素具备较好生物活性,因此可用于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例如促胰液素、胃泌素、MOT受体激动剂等;最后,在肠道菌群失调、腹胀、便秘、腹泻等问题上,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或消化酶进行治疗。
梁超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方药经验介绍
梁超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方药经验介绍功能性胃肠病是现代社会常见临床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有独特优势,梁超教授作为知名脾胃派医家,在临证治疗上重视经方,方药运用灵活,形成了具有鲜明梁氏特色的临床方药应用经验。
标签: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方药经验1 引言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一种缺少明显病理及生化机制解释,长期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疾病[1]。
现代医学尚未能非常准确揭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FGIDs患者通常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出现腹胀、腹泻、早饱、嗳气、反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可伴有焦虑、失眠[2]、潮热、口腔溃疡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治疗FGIDs 效果目前差强人意,存在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停药后症状反复、治疗副作用等问题。
中医药治疗FGIDs具有独特优势,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报道均予以证实[3]。
四川省中医专家梁超教授对于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机制有着独到见解,诊疗经验丰富,其治疗FGIDs的临床方药经验,笔者只能窥见一斑,总结部分方药经验介绍如下。
2 临床常用方剂特点梁超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常用方剂有黄芪建中汤、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自拟枳实消痞汤、竹叶石膏汤、补中益气汤、桂附理中汤、乌梅丸等。
在方剂使用上,梁教授总结出了分部位使用的经验,在口腔,常运用黄芪建中汤,针对脾阳气虚与阳明积热导致的口腔溃疡症状;在咽部常运用黄芪建中汤、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虚、气滞、阳明积热导致的咽喉部不适;在食道,常运用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针对少阳、阳明、少阴气化不利导致的不适;在胃部,多运用半夏泻心汤、自拟枳实消痞汤、竹叶石膏汤,针对食积、阳明经热出现的各种症状;在小肠,多运用黄芪建中汤、自拟枳实消痞汤、补中益气汤、桂附理中汤,针对脾阳气虚、肝郁气滞导致的各种症状;在大肠,多运用黄芪建中汤、自拟枳实消痞汤、桂附理中汤、乌梅丸,针对太阴虚寒、阳明积热、厥阴虚寒等问题。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西医
CATALOGUE 目录
•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请输入您的内容
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辨证施治,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辨证施治调理脾胃滋阴补虚通过中药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如山楂、陈皮、麦芽等。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久病体虚的患者,采用滋阴补虚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
030201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目的。
针刺治疗
通过艾灸特定穴位,温通气血,缓解症状。
艾灸治疗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穴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改善症状。
穴位注射
将中药煎成汤剂灌入肠内,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药灌肠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敷于特定穴位或腹部,改善症状。
中药外敷
通过推拿按摩腹部和特定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推拿按摩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医结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请输入您的内容
与护理
•请输入您的内容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护理。
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现代研究
*
*
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现代研究
单击添加副标题
山西省中医院 冯五金
前 言
中药调理胃肠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其可应用的药物是众多的,可选择性很大,尤其根据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药能对胃肠运动起调整作用,原来处于抑制(迟缓)状态的可使之兴奋,反之,原来处于兴奋状态可使之抑制,起到双相协调的效应,中药在调理胃肠的同时,还能对整个机体的其他病理生理学改变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FD 缓 解 精 神 抑 郁 的 中 药
FD 缓 解 精 神 抑 郁 的 中 药
巴戟天:报道应用大鼠的抗抑郁特异敏感的药物筛选模型:低速率差式强化 72s 程序 (DRL 72s) 以及小鼠的经典抑郁动物模型:强迫游泳试验 (Forced Swimming Test,FST) 证实巴戟天具有抗抑郁作用。 能在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下有明显抗 抑郁作用 . 并证实其机理主要是通过 5 羟色胺 (5 HT) 递质 。
FD 中 药 复 方 研 究
FD 中 药 复 方 研 究
香砂养胃颗粒(丸): 药物组成:白术、木香、砂仁等 功用与主治:温胃和中。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脘闷不舒,胃痛隐隐等症。 药理:对肠运动的影响:本品2.0、3.0、4.0g/kg灌胃给药能促进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增加排便次数,缩短排便时间。本品体外给药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成抑制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强直性收缩。
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功能性胃肠病
性胃肠病2023-10-30•功能性胃肠病概述•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理论依据目录•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评估与展望01功能性胃肠病概述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组与胃肠动力学异常或内脏感觉异常相关的疾病,通常伴随着消化系统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等。
定义与分类FGIDs的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腹部疼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通常与饮食、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且可能伴随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症状与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FGID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和医生对疾病的临床判断。
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可能的心理评估结果。
鉴别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如胃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
02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理论依据中医理论基础辨证施治功能性胃肠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痞证”、“胃痛”、“泄泻”等范畴,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辨证施治。
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针对脾胃湿热、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等不同证型具有相应的配伍和加减用药,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小柴胡汤加味六君子汤中的药物成分可调和肝脾、平衡气血,通过整体调节以改善胃肠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药效学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和六君子汤中的多种药物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可改善胃肠道微环境,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功能性胃肠病
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功能性胃肠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疾病,西医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胃酸过多,那么针对这类患者会使用抑酸剂类的药物中和胃酸,降低患者痛苦,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雷尼替丁等。
对于那些经常吃一点就感到饱腹的患者,需要使用促胃动力药帮助其胃肠道蠕动,缓解腹部不适症状,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则是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调理帮助患者恢复胃肠道健康,常用方剂包括香砂六君子汤、三仁汤、半夏泻心汤等。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中医药、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是非常有意义的。
谈到中西医差异及各自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治疗上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对于便秘,西医通常只是单纯针对肠道进行治疗,促进肠道运动、分泌等,而中医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有时会从开肺气角度调理,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
中药复方本身的配伍也是整体观念的体现。
当然,西医也有其优势。
随着医学发展,西医对人体生命的本质做出越来越精准的定量分析,从整体到器官、组织、细胞再到分子,层层深入,尤其是在当今倡导精准医学的背景下,西医对疾病的治疗甚至精细到靶向某一具体靶点,器官移植、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更是为西医治疗疾病开辟了广阔道路。
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宏观,将人作为整体进行调理,西医则更关注于局部,即具体的某一系统或器官。
西医在诊断方面可能优于中医,拥有许多先进诊断手段,这也是值得中医借鉴的。
西医对疾病机制的探究也较中医更深入。
但在治疗方面,西药作用有其局限性,对感染性疾病,西药中的抗生素可起到明确的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但西药对于一些功能性疾病常疗效不佳,甚至存在较大副作用,对此种情况选择中药在整体上进行调理可能是更适宜的方法。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368例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36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疗效。
方法:将475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进行治疗,对其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行对照。
结果:短期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远期疗效肯定。
关键词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2009~2010年收治功能性胃肠病患者5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将5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8例和对照组200例,诊断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病例未收录),其中男338例,女230例;年龄11~84岁,符合功能性食管疾病(治疗组92例,对照组39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治疗组142例,对照组56例),功能性肠道疾病(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治疗组36例,对照组25例),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治疗组43例,对照组32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
临床表现为胃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未收录)、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盆腔ct、b超查肝胆胰脾肾膀胱(男加前列腺,女加子宫、附件)均未发现各脏器有器质性疾病,两组的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无差异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分别辨证分型为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肝郁、湿阻(头重如裹,胸闷满痞,口腻不渴,纳呆呕恶,肢体困重,舌苔腻,脉濡缓)、肠结、其他七型。
其中阳虚者用四逆汤加减,以制附子30g,干姜30g,甘草20g为主方;阴虚者用增液汤加减,以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为主方;阴阳两虚者用八珍汤加减,以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0g,熟地15g,白芍10g,川芎10g,当归10g为主方;肝郁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柴胡10g,枳壳10g,川芎10g,白芍10g,陈皮10g,香附10g,甘草6g为主方;湿阻者用平胃散系列方加减,以苍术15g,陈皮15g,厚朴15g,甘草10g为主方;肠结用麻子仁丸加减,以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实10g,大黄20g,厚朴10g,杏仁10g为主方;对于其他型,均以二陈汤加减,以半夏20g,甘草15g,茯苓20g为主方。
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
CATALOGUE目录•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概述•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临床表现•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预防与护理•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病例分享•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研究进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分类:根据症状的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等。
定义与分类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与病因诊断标准分型诊断标准与分型症状表现患者感到腹部胀满,排气不畅。
患者感到胃部烧灼感,反酸水。
患者频繁打嗝,有时会感到胃部气体增多。
患者经常感到胃脘疼痛,伴有患者进食后感到饱胀,食欲不振。
体征表现030201并发症与合并症并发症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合并症该病可能伴随精神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身体健康问题。
中药治疗辨证施治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针刺治疗灸法治疗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排空,缓解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腹部按摩、推拿三阴交等。
自我按摩患者自己进行按摩,缓解症状。
常用的自我按摩方法包括揉腹、捏脊、搓腰等。
手法按摩推拿按摩VS保持良好作息饮食调整控制情绪适度运动预防措施饮食调理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饮食规律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蒸蛋等,有利于胃肠道吸收和消化。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验案二则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验案二则赵瑞占;赵小丽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24(31)10
【摘要】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多见。
笔者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多获良效,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案一:李某,女,48岁,于2022年10月8日初诊,主诉餐后饱胀不适1年余。
患者平素喜喝冷饮,经常熬夜,近1年来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时轻时重,口服泮托拉唑胶囊、莫沙必利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效果欠佳。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赵瑞占;赵小丽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中医院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验举隅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肝癌腹胀73例
3.浅议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与半夏厚朴汤
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误治案
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腹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浅析【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辨治;浅析【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04-02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具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早饱、嗳气、泛酸、便秘或腹泻或排便不爽等),但又没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或病理生化可以解释的疾病,也叫做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等。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fgids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据有关资料统计,本病约占消化科门诊总数的1/3~1/2.。
本病预后虽好,但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西医对fgids的病因尚没完全弄清,也缺乏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本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患病个体的不同,在治疗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1 功能性胃肠病的西医认识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普遍认为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和饮食因素受到广法的关注。
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家庭环境、心理社会因素、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炎症、脑-肠轴等因素有关。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复杂的症状群,按最新罗马iii标准可分为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肠道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症、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新生儿及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参照最新的罗马iii标准,它不仅包括诊断标准,也对fgids的基础生理、病理、神经支配及免疫系统分别做了详尽的论述,在治疗上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是目前世界各国用于fgid的诊断、治疗的共识文件。
目前,西医治疗fgid都以对证支持治疗为主,如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抗抑郁焦虑药等,但疗效并不理想。
2 中医认识中医并没有功能性胃肠病这一病名,但是依据患者的不同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腹痛”、“胃脘痛”、“嘈杂”、“反酸”、“泄泻”等范畴。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在进食后常常会感到胃部不适、消化
不良等症状。
疏肝健胃汤是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总结的一种药方,具有疏肝
理气、和胃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面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
健胃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疏肝健胃汤是由陈皮、白术、茯苓、半夏等中药组成的复方。
临床实践证实,疏肝健
胃汤能够调节肝脏功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缓解胃部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
消化问题。
疏肝健胃汤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疏肝健胃汤中的陈皮和白术等药物可以疏通肝气,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从而缓解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疏肝健胃汤能够和胃健脾。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基础,脾胃功能好坏会直接
影响到消化道的健康。
疏肝健胃汤中的白术、茯苓等药物能够补益脾胃,增加胃酸分泌,
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消化道的吸收和排泄,从而改善患者的消化问题。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的反复或持续性上腹部不适、胀气、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虽不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中医药治疗上,枳术宽中胶囊和黛力新是常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那么,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如何呢?下面我们将展开观察和分析。
一、枳术宽中胶囊枳术宽中胶囊是一种以中药枳实、茯苓、厚朴、砂仁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宽中健脾、行气化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腹胀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枳术宽中胶囊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黛力新黛力新是一种胃动力药,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排空,提高胃肠蠕动波幅和波频,从而缓解胃肠道痉挛和胃排空障碍,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
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常用于治疗胃胀、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1.实验设计本次研究选取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黛力新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观察指标包括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情况、胃肠道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估等。
2.观察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胃胀、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减轻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而对照组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有效率仅为70%左右。
在胃肠道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波幅和波频明显增加,胃排空时间缩短,而对照组患者改善较小。
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
3.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
枳术宽中胶囊具有健脾宽中、化湿化气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症状;而黛力新则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排空,缓解胃肠道痉挛和胃排空障碍。
谢昌仁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辨治特色
随 着 医学 科 技 的进 步 和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多 生 许
物 及 理 化 因素 所 致 的疾 病 已得 到 有 效 的 预 防 和控 制 , 与 生 活 而 过 对 患 者 的 整 体 体 质 和 局 部 病 症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得 出 中 医 辨 证 结论 。谢 老 认 为 ,GD F Is的 病 因 总 不 外 乎 中 医 所 说 的 内 因 、 外 因 、 内外 因 三 种 。 内 因 即患 者 的体 质 因 素 , 先 天 禀 赋 为 主 . 不 以 受 后 天 调 摄 和 疾 病 的影 响 ; 因是 指 气 候 、 境 、 原 微 生 物 等 外 环 病 因 素 ; 内外 因 则 是 饮 食 起 居 失 宜 、 志 过 度 、 逸 不 均 等 社 不 情 劳 会 、 理 因 素 。外 因 和 不 内 外 因 常 协 同 作 用 于 内 因 而 导 致 发 心 病 。其 病 机 总 属 肝 胆 疏 泄 功 能 失 常 和 / 脾 胃 运 化 功 能 失 常 。 或 如 先 天 不 足 、 胃 虚 弱 , 后 天 失 调 、 伤 脾 胃 , 导 致 脾 胃运 脾 或 损 可 化失常而发病 ; 居不慎 、 暖失 宜 , 寒暑湿 等 外邪乘 袭 , 起 冷 风 寒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7年 Ma h20 . o 2 3 J MT M r 0 7V l 2 c
.
・ 1 . 7
水” 。二药合用 , 水血并 治 , 共奏活血 利水 消肿 之功 。朱老用 此
肠 轴 、 肠 肽 、 会 心 理 因 素 、 激 等 … 。 近 年 对 F Is 基 因 脑 社 应 GD 的
中医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疗效
的发病 机制并 未清楚 , 因此无 法对 该疾 病 进行 对 症 治疗 , 并 且 西 医在 药物治疗 方 面没有研 发 出特效药 物 , 更 是 由于功能 性 胃肠病 患 者 的病 情迁延 不愈 , 具有 反 复性 , 该 疾 病 已经 成 为 临 床 中 的研 究 热 门项 目。 中 医认 为功 能性 胃肠 病 属 于 胃痛 和痞 满 的范 畴 , 患 者 的 发病 部 位 为 胃, 和脾 、 肝 存在 相对 密 切 的联 系 , 中医认 为 该 疾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为 气 滞、 气虚、 气 逆 以及气结 。《 内经 》 中对功 能性 胃肠 病 类 似疾 病 就 有 记 载, 主要记 载患者 胃脘 疼痛 、 膈 咽不 通 以及食 欲 不振 。《 灵枢 ・ 胀论 》 中指 出该类 型疾 病患 者 胃部 胀 满 , 鼻 闻焦臭 、 大便 困难 、 胃脘 疼 痛 等 。 现代 中 医认 为 功能性 胃肠病 以先天 禀赋 为主要 原因 , 通 过后 天疾 病 的 影响、 内部 因素 ( 操 劳 过度 、 情 志过度 、 起居 不合 理 ) 以及外 部 因素 ( 环 境、 气候 、 病原微 生物 ) 的影 响 , 从而 导致 患 者 出现 脾 胃机 能 异 常 的情 况, 引发 功能性 胃肠 病 。相关 临床研 究 表 明 , 功 能 性 胃肠 病 患者 的发 病 因 与中 医 内的火 、 暑、 风、 湿、 寒、 燥有 一 定 的联系 , 其 中 与寒 的联 系 相 对密 切 , 而 寒冷饮 食与该 疾病 的联系最 为密 切 , 又 或者是 食 用辛 辣 、 海 鲜等 食物 。与功 能性 胃肠病 相 关联 的精 神 因素 为 多 虑 、 忧郁 , 在 一 定程度 上对脾 产生 较大 的影 响 , 紧 接着 会 对 肝 肾产 生影 响 , 应 以治 疗 脾 胃为 主 。刘 超 的 临床研究 结果表 明 , 患 者在使 用 中药治疗 之后 其 消化 情况 、 形色、 精 力心理 以及大 便 等情 况 均有 明 显 的改 善 。有 相关 临床 研究 表 明 , 患者 在采 用 中医进 行 治疗 之后 , 其S S D—P R O 量表 评分有 明显 的变 化 , 患者 的生 活质量有 显著 的提升 。本 院本次 为 患者 治疗 使用 的中 药方 中含 乌药 、 陈皮 、 川 楝子 、 佛手 、 香附、 枳实 、 香橼、 沉 香、 木香、 青木 香 、 檀香 以及 甘松 , 其 中沉 香具 有 暖 胃 、 纳气 、 消除 脘腹 胀痛 的功效 , 乌药 具有 消除 气逆 、 顺 气止 痛 的功 效 , 陈皮 具 有 理 气 、 散 肺气 、 消除 胸腹胀 满 等治 疗 效 果 ( 陈皮 常 与木 香 、 枳 壳 等配 伍 使 用 ) , 多 种药物 配伍 治疗功 能性 胃肠病 具 有 较好 的治 疗 效 果 。观察 组 患 者 在 使用该 中药 方来进 行治疗 2个月之 后 , 大 部分 患者 的临床 症状 有 明 显 的改善 , 患者 的不 良心理有 明显 的缓解 , 并 且 其 生活 质量 有 显 著 的 改善, 具有 良好 的治疗 效果 。 通 过本 院的临床 研 究 结果 可 知 , 观 察组 患者 的治 疗 总 有 效 率 为 9 5 . 8 3 %, 对 照组 患者 的治 疗总有 效率 为 6 5 . 2 2 %, 两组 比较差 异 具 有 统计学 意义 ( = 7 . 1 1 , P< 0 . 0 5 ) 。 综 上所述 , 中医在治 疗功 能性 胃肠 病 中 的疗效 显 著 , 能 够 帮助 患 者 改善病 症 , 值得 在临床 中推 广和应用 。 参考 文献 [ 1 ] 陈兆 鑫. 中医治 疗功能性 胃肠病 1 0 0例 疗效 观 察 [ J ] . 亚太传统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
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有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属中医学的梅核气、呕吐、泄泻、便秘等病证的范畴。
现辨证施治如下:
1 肝气郁结
主证嗳气频作,胸脘痞满,胸胁胀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妇女则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疏肝和胃,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枳壳、郁金、厚朴、陈皮、佛手、合欢花各10g,白芍、茯苓、白术各12g,甘草6g。
临证加减噫气频多者,加旋复花、代赭石、姜半夏;胸胁胀痛较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者,加元胡、当归、桃仁、红花、郁金、川楝子、赤芍;经前乳胀腹痛者,加当归、丹参、丹皮、桃仁、红花、元胡、益母草;咽喉部有阻塞感、有阻塞之梅核气者,可用越鞠丸加减。
2 肝郁化火
主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柴胡、丹皮、栀子、白术、龙胆草、夏枯草、甘草各10g,薄荷6g,川楝子、枳实各12g。
临证加减肝火盛者,加大龙胆草、栀子;阴虚口干者,加生地、麦冬、芦根;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泛酸嘈杂者,加牡蛎、瓦楞子,同时合用左金丸;便秘者,加大黄。
3 痰湿郁阻
主证时觉咽部有异物梗阻,胸膈闷痛不舒,腹胀纳呆,大便有时干结。
舌苔薄润,脉弦滑。
治则行气化痰,清咽利膈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加减:半夏、厚朴、陈皮各10g,茯苓、紫苏叶、青皮、木香、郁金各12g,甘草、桔梗各9g。
临证加减兼有脾虚者,加白术、薏苡仁;胃纳不佳者,加内金粉、炒谷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
4 肝胃不和
主证胃脘部疼痛而胀满,反复发作,尤以妇女经期更易发作,伴嗳气不舒,饮食不佳。
苔薄白,脉弦。
治则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木香、厚朴各10g,薄荷6g,茯苓、薏苡仁各15g,炒谷麦芽、陈皮、甘草各12g,香附9g,川楝子3g。
临证加减胃脘部胀痛明显者,加元胡、郁金;厌食较重者,加山楂、内金粉、佛手。
5 肝脾失调
主证腹痛、腹泻、腹胀、肠鸣、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而作。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抑肝扶脾,理气止痛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黄芪、白术、白芍、薏苡仁、茯苓各15g,防风、柴胡、枳实、厚朴、香附、陈皮各10g,甘草6g。
临证加减腹痛明显者,加元胡;久泻不止者,加莲子肉、乌梅、山药;若腹痛肠鸣,泻下清谷,腰膝酸软而怕冷,属脾肾阳虚者,当用四神丸或真人养脏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