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从传统就业到创业创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发展梦想,还能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然而,要想成功创业,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创业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创业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而实践经验则需要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来积累。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创业项目实践,经历团队合作、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等过程,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自身创业素养。
二、市场洞察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可以通过举办市场调研、创业沙龙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市场的认知。
而创新思维则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创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加大团队合作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组织实践项目等方式来积累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四、风险意识与应变能力创业的过程中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创业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通过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创业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创业过程,提高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
五、创业精神与毅力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创业精神和毅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举办创业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业实践,克服困难和障碍,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力。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涉过保护母等 因子能 预测 大学生 的创造力倾 向。结论 :E P Q个性 因素和 父母 养育方 式在一定 程度 上均影 响着
大学生 的创造力倾 向。 [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力倾向 ;E P Q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 中图分类号 ]G 4 2 7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1 — 49 6 3( 2 0 1 3 )0 2— 0 0 3 0一 O 5
理 ,进行 显著 性检 验 、相关 和 回归分 析 。
一
一
研究 多为 小 样 本 的 调 查 和 单 一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 笔 者研 究 的样 本 数 较 大 ,并 且 从 内部 因素 和外 部
环 境 两个 方 面 探讨 创 造 力倾 向 的影 响 因素 。
一
对 象和 方 法
常模 相 比, 大 于 1 3 3 分 为 有 创 造 性 潜 能 , 占
5 . 4 % ;小 于 1 1 1 分 为一 般 ,占 6 0 . 3 % ;大 于 1 1 1 , 小于 1 3 3 为 良好 ,占 3 4 . 3 % 。其 中 挑 战 性 和 冒 险 陛的得分 最高 ,想 象力 的得 分最低 ( 见表 1 ) 。
的平均分为 1 0 9 . 7 1 。与 内外 向、神经质 、精神质等 因子呈正相关 ( r =0 . 2 0 3 , 0 . 2 3 1 , 0 . 1 5 3 ,P< 0 . 0 1 ) ,与父 母养育方式 中的过分干涉父呈负相关 ( r =一 0 . 1 0 7 ,P<0 . 0 1 ) 。有创造 性潜 能的大学 生 的过 分干涉父 和过度 保护父 的因子分 明显低于创造力倾 向一般 的大学生 的因子得分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内外 向、神 经质 、过 干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时期是人才的成长和塑造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益,也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各个层面提供机会和资源,助力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一、提供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提供一个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创新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作为讲师,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开办创业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等,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创新项目中去,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二、强化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创新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大学教育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或开设专门的创新学院,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与探索。
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独立研究项目、科研实践和创新大赛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项目中去。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设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四、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吸纳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引入国外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
第四讲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的内外因分析

并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简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 念中“由于重礼节,所以主张与人无争,主张待人接物, 中规中矩。”这种僵化保守的文化成为了一股无形的阻抗 力量,我们只有卸掉这一文化负累,改造不适应当今社会
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体制,把握传统文化中有利于
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障碍
三是在教学目标上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
从课程结构和设置来看,选课自由度不够;专业选择缺乏
自由,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挥特长和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专业基础课不够广泛和深入;流于形式的课程太多, 课程负担太重,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完规定的学分、忙过各种考试之后,他们最后的 一点灵感和激情差不多已消失殆尽。
一、影响创新素质的外因
二)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是
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障碍
四是在知行环节上重知识记忆,轻实践运用。我国传统
教育观,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以 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 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应试教 育”模式“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 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
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师生之间的交
流对学生知识获得及创新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全社会都有一种潜在意识:学生应该服从教师,听话的学 生才是好学生。教学上,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掌握不了 新知识,把内容“全盘”“喂”给学生,课堂上缺乏真正 的良性互动。
一、影响创新素质的外因
二)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是
创新的精华为我所用,那么,全民崇尚创新、热心创新的 文化氛围才能最终形成。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政策稳定性
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大学生 创业至关重要,避免因政策变化 导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保护大学生创 业者的权益,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 环境。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重 要影响,如家庭经济条件、家 族企业等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
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
社会竞争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大 学生创业产生压力,同时 也推动创业者提高自身能 力和创新性。
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人才、技术 、信息等,可以为大学生 创业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降低创业难度。
02
大学生个人素质对创业的 影响
知识储备的影响
总结词: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创业需要具备丰富的专 业知识、市场洞察力、营销策略等,这些都需要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
寻找导师和合作伙伴
大学生可以寻找有经验的导师或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03
不断改进和调整
大学生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
进自己的创业计划和策略。
创业心态的调整与对策
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
大学生初入社会,可能对创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和热情。然而,他 们应该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
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结词: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导师、同学、合作伙伴 、潜在客户等,以便获取创业信息、资源和支持。
创业意愿的影响
总结词
决定性因素
详细描述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决定其是否选择创业的关键因素。创业意愿强烈的大学 生更有可能克服困难,积极寻找机会并取得成功。缺乏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 能对创业持消极态度或缺乏坚持。
大学生成才的基石培养创造力

大学生成才的基石培养创造力大学生成才的基石:培养创造力一、引言:创造力的重要性(字数:150)创造力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创新和创造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如何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
二、创造力的定义与特点(字数:250)创造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某个领域内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概念、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创造力是一种发散型思维,能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脱颖而出,勇于突破固有的框架。
其次,创造力是与领域相关的,不同的领域对创造力的要求和表现方式各异。
最后,创造力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培养进行发展,它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形成。
三、培养创造力的大学教育模式(字数:400)1. 课程设置:大学应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和讨论课,为学生提供锻炼创造力的机会。
2. 实践机会:大学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比如,组织创意竞赛、创业实训等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实验。
3. 导师指导:大学应设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创新项目的指导,提供启发和鼓励。
4. 团队合作:培养创造力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大学应设立团队项目,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同学合作,促进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四、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字数:500)1. 丰富学习体验:大学应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如实践机会、实习实训、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体验。
通过多样的体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激发兴趣:大学应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并提供支持和资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
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
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
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
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
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
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
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
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且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学术能力,还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竞争力。
本文将从培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一、培养环境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具有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其次,大学可以提供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大学还应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创造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思维方式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大学生具备积极、开放的思维方式。
首先,学生应具备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追求,才能不断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其次,学生应有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陷入传统的思维路径,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灵活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中的潜在机会和挑战。
三、实践经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经验进行锻炼。
首先,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获得经验和启发。
例如,参加社团活动、实习或者志愿者工作等,可以提供学生切实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还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进行小型创新实践项目,如独立设计个人项目、组织创新竞赛等。
总之,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积极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充分的实践经验。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因此,大学应加大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助力他们成为具备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创造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创造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当我们谈论创造力的发展时,我们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技能培养上。
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创造力背后的心理因素。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创造力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它们对创造力的影响。
一、个体自我认知个体的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对于创造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新思维和新想法的接受程度。
如果个体对自己的创造潜力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可能会对新的创意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个体在培养创造力时,需要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对自己创造潜力的自信。
二、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新颖的思维和创意,个体需要敢于冒险去尝试,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然而,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个体的冒险精神也会存在差异。
一些个体可能会因为对失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而压制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导致创造力停滞不前。
因此,培养个体的冒险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承担失败,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
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一些个体可能在面对问题时遇到困难,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认知方式存在误解或限制,限制了他们找到潜在解决方案的能力。
因此,提高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创造力发展中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因素。
个体在情绪稳定和积极的状态下更有可能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
相反,当个体处于负面情绪或压力下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而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因此,培养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应对压力,对于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创造力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支持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社会环境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并提供实践和共享的机会。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关键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具体实施。
一、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是指学生运用知识、经验、思维等资源,创造新的观点、想法和方法的能力。
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创新起着推动作用。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创造力是发展人才的基础。
培养创造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促使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后发者可以通过培养创造力来补足学术上的不足,实现个人能力的突破。
其次,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造力是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更加自信和果断,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
最后,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创新离不开创造力的支撑。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创造新的价值,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想象力是指通过思维、感知和感悟等方式来构建和创造新的事物、形象或情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想象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首先,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它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种可能性中挖掘新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其次,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领悟艺术、文学和文化等领域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创造、创新和改进新颖、有效和实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实际应用和市场价值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影响因素1. 教育背景:教育背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具备探究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科研基础和良好的教育背景的学生,更能发掘自身潜力,培养创新精神。
2. 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接触和研究的领域、资源、方式也不同,对于创新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科专业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
3. 个人兴趣:个人兴趣是持续不断的运作力,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
兴趣爱好往往会引导学生去接触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4. 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为同学们提供多样化的社交、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培养方法1. 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参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增强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2. 多元化学习:从不同角度去学习一个课题或主题,可以培养更全面的思维方式。
尝试跨学科的学习,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3. 实践经验丰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理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应该积极参与比如做科研项目、企业实战、文化创意等多种实践经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4. 加强社交和交流:大学不仅是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与不同人交流的平台。
通过和同学、老师或者企业进行交流、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交流互动中吸收有益信息与经验,激发创新的灵感。
总之,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从教育、兴趣、学科、实践等多个方面加以综合提高,就能够培养出具有广阔视野、富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造力越来越被重视。
而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研究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或想法的能力。
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经历了自我认知、知识积累、思维方式转变等不同阶段,这些过程都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自我认知阶段: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2.知识积累阶段: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这为他们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思维方式转变阶段: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逐渐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打开思维的局限,进一步提高创造力水平。
三、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都对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2.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文化氛围都能够为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建议鉴于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培养多元思维:引导大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审视问题的能力和宽广的视野。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因素分析

军 (9 2一) 男 , 17 , 安徽建筑工业学 院教务处 教师 , 主要从事创造力 开发 、 高等教育管理 研究。
35 , 安徽建筑工业学 院教务处 处长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 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Vo .7 No 3 12 .
Sp2 0 e .0 6
影 响 大 学 生创 造 力培 养 的管 理 因素 分 析
刘 军 马建 国 李义 宝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教务处 , 安徽 合肥 [ 摘 2 02 ) 30 2 要] 本文采用《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 N素调 查表》 4 0 大学生进行 测试 , 对 0名
[ 作者简介 ] 刘
adKn )19 ) n ig (9 1的研究 结果 证 明 了这一 点 。 美 国心 理 学 家 T・ ・ M 阿迈 布 丽 ( mai ) 曾 A bl 也 e
做过一项研究 , 对负责研究与开发 的科学家采用访 问式调查 , 他们评 价与创 造力有关 的环境 因素。 让 研究 结果 显示 : 织 成 员 的创 造 力 受 管 理 因 素影 响 组 较大 。 如前所述 , 有研究者已对影响创造力 的管理因 素予以关注和研究 。本文以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为 研 究 对象 , 采用 调查 研究 的方 法 , 分析 研究 大学 管理 因素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3期
2 0 年 9月 06
长春工业 大学 学报 ( 高教研究版 )
Junl fC a gh nUnvri f eh o g ( g e d ct nSu yE io ) ora o hn cu i s yo c n l y Hi r uai td t n e t T o h E o d i
学生创造力发展研判报告

学生创造力发展研判报告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
学校教育也
逐渐意识到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报
告将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进行研判。
现状
当前学生创造力发展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缺乏自信心,过于依赖老师或其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 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缺乏创新思维。
- 学生缺乏表达能力,难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传统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点的灌输,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家庭教育不够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过于重视功利和保守的观念;
- 社会环境氛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不平等等问题。
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建立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交流平台,以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加强家庭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家庭对创育的认识和推广,使教育成果得以应用。
结论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家、家庭、社会各方的努力息息相关。
只有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拓展思维能力,才
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未来有用之才。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最有生产力和最具潜力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要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和素质。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教育、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觉醒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创新课程的开设,推广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交关系,让孩子们充分发展个性和兴趣爱好。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家庭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温馨、安全和互助的气氛,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应该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政策和资源,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创业,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让大学生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1、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学校应当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课程应当包含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注重知识的应用及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知识素质大学生应当提高知识素质,包括对于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在创新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学生应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方法和水平,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大学生创新创业胜利与否,最危机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胜利比例。
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明滞后于急需年青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
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艰辛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心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
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够。
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够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
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矛盾和焦灼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危机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
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凹凸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
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要逐渐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更新,实践教学的更新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更新。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因素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的竞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形成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创新素质和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进而探索以教学为主体的地方高校应用型高级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模式,以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新浪网的一则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仅有10%符合国际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原因是中国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知,甚至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
当代大学生要想在就业市场觅得理想职位,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瓶颈。
(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
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1】。
(2)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整合的意识,致使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最明显表现在发言、作业、试卷、论文中缺乏新意【1】。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因此,高校教育也需要更加重视在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
本篇论文将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创新教育已被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各高校纷纷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训。
然而实际上,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的分析:创新教育观念落后在很多高校里,教师和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对创新的内涵和具体表达形式还不够清晰。
有些老师因为自身缺乏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培训。
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单一很多高校的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比较单调,往往以“创意”为主,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
同时,由于课程时间限制,过多的课程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高校在创新教育培训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同时,学生在参加创新活动时的认识、态度和表现没有得到深层次的考量。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在高校培养创新能力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问题:缺乏行业间的交流当前高校的创新教育往往只是基于同行间的交流,而忽略了行业间不同一线创新人才之间的交流。
因此,应该在创新活动中设置更多的行业对接机会,丰富学生的创新视野。
实际应用需求弱一些创新教育培训活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实际应用需求。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实际应用的支持,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缺乏优质的创新教育资源目前很多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人才、资金、设备等,这也会影响到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高校创新教育的展望虽然当前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财力的增强,高校希望通过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来改进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与社会 2014年6月下 第18期总第564期一、概述(一)创造力概念“创造力”一词源于拉丁语,creare,意即个人创造、创建、造就的能力。
创造力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基础能力三个组成部分。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其主要部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二)大学生创造力现状1. 大学生创造意识不强。
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创造力开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无强烈的创造力开发发展的意识。
在大学校园中,一部分大学生将主要精力和课余时间用于参加培训班或实习中,以得到尽可能多的证书和社会经验;还有很多大学生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将时间用于复习课本知识中。
更有甚者,荒废宝贵的大学时光,更不可能考虑创造发明的事情。
2.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欠缺。
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习惯于一种正向的思维模式,他们更多关注的只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而对于解决问题所应用的方法往往淡化或者漠不关心。
对于文化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长期习惯于对概念的正误进行呆板的记忆,而对事物本身的态度与本质分析显得缺乏灵活性,这使他们的思维固化,抑制了众多创新思想的产生。
3. 大学生创造信心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掌上明珠式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缺乏自信,甚至逃避群体、否定自我。
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并怀疑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些对于大学生想象力的生成而言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其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
二、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培育的现状分析为进一步考察当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现状,我们以陕西高校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完整和动态的考察资料。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12年陕西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441881人。
陕西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大学生是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以陕西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在文献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参与活动相关信息、意义、总结等三大类进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就业的认识、创造力的开发培养等相关具体方面。
样本调查对象覆盖陕西省50余所高校,共抽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8.7%。
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专业人数、校源分布等,与学校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各类学生所占数量接近现实比例,取样合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二)受调查者对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认识1. 从自我评价看创新能力发挥。
为了解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开发发展的认识程度,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您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程度如何”,答案在“充分发挥”、“基本发挥”、“发挥了少部分”、“远没有发挥”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为便于资料结果统计,我们分别赋予其相应分值4、3、2、1。
统计结果见表1:被调查大学生选择的均值为2.36,这表明他们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挥程度在“发挥了少部分”与“基本发挥”之间。
而在对大学生创造力总体的认识方面,有19%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很具有创造力,有58%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创造力,有23%的受调查者认为缺乏创造力。
2.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因素。
从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相关匹配看其能力发挥。
创新能力发挥的前提是个人具有可挖掘的创新素质,而个人创新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因此,个人自身的智力水平、外部的教育环境等也会影响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
a.基本因素。
因为调查问卷的答案属于定序变量,为了比较精确的进行分析,特计算出各因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之间的Kendall’s tua-b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具体结果为: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蒙冰峰1 宋晋玲2(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2.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创造性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2014. VOL. 564. NO. 18·49·青年与社会 2014年6月下 第18期总第564期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仅与个人能力的Kendall’s tua-b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有较高的正相关。
b.科技实践活动。
最能体现影响大学生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开发和发挥的因素就是看大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等方面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各项科技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有58.9%的人在具体的科技实践活动上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外部条件占46.3%,实用性占24.1%,团队精神占19.7%,个人专业能力占15.3%。
在科技等实践活动方面影响大学生创造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上,42.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平台,40.6%的人认为主要在于经费不足,另外有10.9的人主要认为在于其个人能力不足。
这表明,是否具有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平台等方面的条件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进而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发挥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c.学校支持度。
大学生所在高校的重视程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8.4%的人认为学校“非常重视”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43.1%的人认为“比较重视”,28.5%的人认为“不重视”;而大学生对于学校及其在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相关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仅有8.6%的人认为“很满意”,52.1%的人认为“比较满意”,32.2%的人认为“不满意”。
而且只有8.1%的人能经常参加科技交流活动,结果如表3:d.影响大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的其它因素分析。
在同被调查大学生的座谈中,被调查者反应最为强烈的就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形式、途径等都比较单一。
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高校教师每年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任务,真正用于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是以专业学院为单位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与考核的。
其结果是很可能形成条块分割,造成师资资源单位、部门所有,分布在不同单位、部门的专业教师资源难以有效集成,从而更难以形成足以整合全校优势力量的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教师团队。
另外,现代最前沿性的科学研究课题往往都具有学科交叉的性质,但在实际中,以大学生为核心的科技活动是以课题组形式组成的单元,其规模较小,尤其是以指导教师为核心、少数大学生参与的家庭小作坊式的研究团队极为普遍,而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的协作交流很少,这显然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大学生普遍认为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包括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其中自身因素包括年龄、学历、身体、心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学校支持度和学校开发结构等方面。
在自身因素方面,个人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
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来看,个体的自身因素是终身的影响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表5可以看出,在自身因素方面,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年龄、学历、身体以及心理等之间的相关系数皆为负相关,可以认为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影响,而与个人能力有较高的正相关。
b.在环境因素方面,综合考虑问卷中主观题“您认为影响您创造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结果统计,计算出影响潜能发挥关键因素的Kendall’s tua-b和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影响最大的依次是平台条件、学校重视、团队建设、资金支持、时间因素。
三、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升,不断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一)锻炼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创新活动就无法进行。
激发个体内在的创造性思维除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内部创造动机外,还应通过举办各种大学生发明创造类活动,以引诱、鼓励、激发大学生的外部创造性思维动机。
(二)提升大学生创造实践能力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核心在于大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新产品、新形象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其创造性的成果是否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还需实践的进一步印证和检验,而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话动,一方面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新事物、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
(三)加强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重科技理工、轻人文艺术,重工具性、轻哲理性,重眼前实惠、轻长远发展,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可能禁锢大学生的思维,限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校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广泛涉猎与自己专业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要加强人文艺术修养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可以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
因此,要开发大学生创造力,不但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还要具有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1] 罗玲玲.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7.[2] 蒙冰峰等.阻碍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潜能释放的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6).2014. VOL. 564. NO. 18·50·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蒙冰峰, 宋晋玲作者单位:蒙冰峰(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710054), 宋晋玲(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刊名:青年与社会英文刊名:Young & World年,卷(期):2014(18)引用本文格式:蒙冰峰.宋晋玲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