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教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教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课程代码004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荀子》B.《孟子》C.《道德经》D.《学记》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正式颁布的法定学制系统和师范教育起始建制的是1902年的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C.《奏定进士馆章程》D.《奏定译学馆章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4.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包括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全民化和A.学习的阶段性B.学习的主动性C.学习的简单化D.学习的顺序化5.19世纪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的著名教育家是A.涂尔干B.斯宾塞C.雅思贝尔斯D.弗莱雷6.所谓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A.所有因素B.一般因素C.特殊因素D.最基本的因素7.1973年,美国学者斯宾塞提出的筛选假设理论发表在A.《筛选假设一就业市场信号》B.《筛选假设一学习市场信号》C.《筛选假设改革市场信号》D.《筛选假设一家庭市场信号》8.从作用的对象看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9.“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属于人身心发展动因的A.内发论B.外铄论C.差距论D.综合论10.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中,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在年限向A.上端延伸B.下端延伸C.两端延伸D.两端压缩11.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教学目标12.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角色B.个人努力C.分工D.社会制度13.“课程即社会改造”的代表人物是A.费雷尔B.孔子C.杜威D.鲍尔斯14.不属于活动课程特征的是A.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B.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C.以教师的主导去探究人类的文化知识精髓,传授给学生14.不属子沿动课程征的是A.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B.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C.以教师的主导去探究人类的文化知识精髓,传授给学生D.强调过程性评价15.教师采用语言、事实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服法.角色扮演法D.情感陶冶法16.教学的基础性任务是A.形式性任务B.发展性任务C.教育性任务D.实质性任务17.将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的思想家是A.乌申斯基B.加里宁C.培根D.凯洛夫18.教师从教所需的独特的心理和人格特质属于教师的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自我D.专业性向19.6、7周岁一11、12周岁阶段被称为A.少年期B.青年初期C.童年期D.幼儿期20.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B.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D.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4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4小题评分。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课程代码0046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生态功能5.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初期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A.民主化B.世俗化C.平民化D.科学化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A.班杜拉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A.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世界C.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品质D.突破学生内在情感障碍11.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依据是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过程D.德育对象12.下列仪式设计的内容中,仪式的主体部分是A.仪式名称B.仪式目的C.仪式参与者D.仪式活动13.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9.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任务的矛盾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的矛盾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抓好日常班级管理B.树立良好班风C.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要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12.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A.德育原则依据德育规律制定B.德育原则决定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指导德育规律D.德育原则就是德育规律13.不属于...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是()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专制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14.当受教育者通过受教修德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2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5.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B.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C.惩罚服从水平、快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D.相对的快乐主义水平、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17.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B.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C.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是同一过程D.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会,班会也属于教学活动18.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做法欠妥..的是()A.积极寻找其闪光点,漠视其不足B.积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帮助后进生C.热爱关心后进生,以爱感化他们D.要从后进生学习成绩入手,提高教学质量19.学校德育区别于社会德育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活动进行德育B.通过生产劳动进行德育C.通过共青团、少先队进行德育D.通过教学进行德育20.儿童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3A.幼儿期(3岁—7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规律的涵义及特点。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德育原理(高自考版)
一、名词解释1、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研究对象),提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研究任务)。
2、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
3、品德: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4、品德发展:是指个体人随着生活年龄的推移,其品德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实践活动。
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6、德育内容:是指用以形容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社会阶级性、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7、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修教受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促使受教育者与社会及其发展和谐一致的过程。
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9、德育方法: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0、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德育实施途径,学校、家庭、社会所实施的德育是德育主要的或根本的组织形式或途径国。
11、学校德育:是教育都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12、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原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理论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λ[单选题]*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D启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单选题]*A.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D.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划分为自然德育资濡口社会德育资源。
3 .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有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单选题]*A.德育目标。
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答案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
4 .依据资源时间属性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I[单选题]*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VD启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时间属性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划分为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5 .德育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但学校德育现实中资源匮乏是(\[单选题]*A.绝对意义上的匮乏8 .相对意义上的匮乏√C.显性意义上的匮乏D.隐性意义上的匮乏答案解析: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德育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实中的资源匮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者缺乏资源意识和利用德育资源的实际能力导致的相对意义上的匮乏。
6.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1[单选题]*A.校园物质文化资源B.校园精神文化资源VC.校园活动文化资源D.学校德育人力资源答案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校园德育资源的精华所在。
最新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B.班杜拉C.凯兴斯泰纳D.洛克4.现代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适应性B.两义性C.协调性D.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1A.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德育原则是( )A.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A.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会、团队会B.生产劳动C.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12.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指令性B.封闭性C.被动选择性D.寓教于养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2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15.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相对性B.一致性C.继承性D.滞后性16.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C.平衡性D.一致性17.“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8.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 )A.权系数B.标号C.标度D.效度19.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 )A.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德育原理考试试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来塑造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
A. 教育目标B. 教育内容C. 教育方法D. 教育环境答案:B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D.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答案:A3. 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
A. 权威与服从B. 指导与被指导C. 教育与被教育D. 合作与互动答案:D4. 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
A. 社会需要B. 学生需要C. 教师需要D. 家长需要答案:A5.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
A.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B.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C. 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答案:A6. 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主要强调的是()。
A. 道德知识的传授B. 道德情感的培养C. 道德行为的模仿D. 道德意志的锻炼答案:C7. 德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优秀学生B. 检查教学效果C. 促进学生发展D. 提高教师水平答案:C8. 德育过程中,学生是()。
A. 知识的接受者B. 道德的实践者C. 教育的旁观者D. 道德的旁观者答案:B9. 德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B10. 德育的实施途径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个人修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德育的功能包括()。
A. 社会功能B. 个体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A, B, D12. 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包括()。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答案:A, C13. 德育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2019年江苏自考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答卷
B136·28078(通卡)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课程代码 28078)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的“德”是指个体的 P.9.绪A.政治品质 B. 心理品质 C.道德品质 D.思想品德2.皮亚杰将儿童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P.112.三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3.经济道德、网络道德、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属于 P.152.四A.主旋律教育范畴B.基本文明规范教育范畴C.心理教育范畴D.现代思想和道德教育范畴4.在一个整洁、优雅的校园里,人们不由自主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 P.178.五A.显性德育课程起作用的表现B.隐性德育课程的规范、约束功能C.教师言传身教的结果D.教师长期说服教育的结果5.“公正团体法”的创立者是 P.235.七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杜威D.苏霍姆林斯基6.利用外界一切有理条件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P.259.八A.开放性B.主体性C.能动性D.科学性7.德育管理相对于其他管理来说 P.254.八A.更加直观B.更加简单C.更容易出效率D.更加复杂8.从国际范围看,品德发展的研究发端于 P.A.心理学B.伦理学C.教育学D.社会学9.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发于 P.146.四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10.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 P.238.七A.德育模式B.德育网络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11.最直接地体现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是 P.129.四A.德育内容B.德育方法C.德育手段D.德育评价12.在一定意义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于 P.35.一A.人的客体性,发展水平B.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C.自然发展水平D.环境的发展水平13.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 P.120.三A.幼儿期(3岁—4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14.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的确定应依据 P.142.四A.人类发展的要求,B.自然规律要求C.社会发展的要求D.人的本性需要15.采用陶冶教育法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 P.233.七A艺术熏陶 B.阅读书籍 C.讨论辩论 D.伟人典范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2019年4月09277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自考真题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试题课程代码:092771 .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时间是()A. 1949年12月B. 1950年12月C. 1969年12月D. 1979年12月2.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3.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以及角色过度负荷属于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A. 个人因素B. 职业因素C. 工作环境因素D. 社会因素4.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是()A.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B. 加强学习C.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D. 投身实践5.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是()A. 引导性原则B. 连贯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内化性原则6.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这属于()A. 绝对评价B. 相对评价C. 差异评价D. 质性评价7.自我反思是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最早对反思进行描述的是()A. 布鲁纳B. 陶行知C. 杜威D. 波斯纳8.教育伦理中的"至善",即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A. 一般标准B. 现实标准C. 具体标准D. 最高标准9.只要有人,有人的生活,就一定会有道德存在并起着作用,这体现道德的()A. 特殊的规范性B. 极大的稳定性C. 广泛的渗透性D. 显著的实践性10.低自尊的老师在应对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时会比高自尊的老师更()A. 客观B. 自信C. 积极D. 敏感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自考 德育原理 历年真题 汇总
全国20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B.班杜拉C.凯兴斯泰纳D.洛克4.现代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适应性B.两义性C.协调性D.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德育原则是( )A.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A.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会、团队会B.生产劳动C.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12.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指令性B.封闭性C.被动选择性D.寓教于养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15.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相对性B.一致性C.继承性D.滞后性16.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C.平衡性D.一致性17.“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8.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 )A.权系数B.标号C.标度D.效度19.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 )A.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B.蒙台梭利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家庭德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庭德育要求家长能言传身教,做好表率B.家庭德育是计划性、系统性很强的德育C.家庭德育要求寓教于养,养教结合D.家庭德育要求寓理于情,情理结合4.关于德育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B.德育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而不必与个性相联系C.德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共性的具体化D.德育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就是指个体德育与集体德育相统一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D.宗教品质6.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情境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8.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通过直接影响生产资料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B.通过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C.通过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D.通过对生产中人的影响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9.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B.对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C.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关系D.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11.德育工作者的仪表风度、工作作风、思想情操、人格品行都是德育工作者劳动的重要手段,这突出体现德育工作者劳动的( )A.长期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广延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12.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A.养教结合B.广泛性C.隐形性D.有组织性13.与常模参考性检测相联系的品德评定是( )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全面评定14.品德测评的核心部分是( )A.标号B.说明达到品德测评指标的程度C.标度D.权系数15.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有( )A.自觉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B.他律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C.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促进社会的发展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17.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18.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中突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关于德育目标与德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B.德育目标可以为德育活动指明方向C.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全过程D.德育目标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1.如何理解现代德育是一种发展性德育?22.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D.行为品质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自觉纪律教育B.道德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3.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A.大队辅导员B.班主任C.年级组长D.任课教师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理的整体出发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C.坚持效率原则D.从实际出发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A.德育原理B.德育实践经验C.德育目标D.德育方针10.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B.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C.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D.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11.人们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叫( )A.标度B.权集合C.标号D.权系数12.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示范陶冶法13.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 )A.哲学B.政治思想C.文学艺术D.法律14.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1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6.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 )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7.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1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0.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规律B.描述德育一般经验C.分析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D.探讨德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杜威3.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5.关于品德发展基本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B.品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年龄越大,品德也越完善C.社会精神文化与品德的形成、发展无关D.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6.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就是班级“家长”,在班级中具有绝对权威B.班主任的强制是班级纪律的根本保证C.班主任以其人格魅力来影响班风的形成D.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7.关于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德育原则的制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德育目标的确定C.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民主和法纪观念使现代德育方法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性D.德育是推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8.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从他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德育起源于()A.家庭和谐的需要B.阶级斗争的需要C.社会生活的需要D.民族发展的需要10.品德“三维结构说”的主要思想是()A.品德包括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等方面B.品德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等要素C.品德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方面D.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11.个体品德发展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法纪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C.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D.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世界观12.不属于...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特点的是()A.自觉性B.内省性C.涵育性D.封闭性13.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D.做一个爱国的人14.操行评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A.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长善救失、不断上进的方法B.对学生品德作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C.对学生不良品德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D.对学生优良品德作出肯定评价,以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方法15.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领导B.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学生群体C.任课教师与班风形成没有关系D.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直接影响16.在家庭德育中,违背..德育原理要求的是()A.建立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B.对孩子严格要求,必要时辅以体罚C.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发展D.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7.关于数学教师德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数学,不应将德育内容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B.数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关系C.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D.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德育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关于品德测评的描述,正确的是()A.品德测评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教育作用B.品德测评是要推测品德内部的观念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C.品德测评可以定性,但不能定量D.品德测评是对品德发展状况的评定,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设定方向20.相对评定又称为()A.到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群体内差评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课外活动的涵义与特点。
德育自学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德育自学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德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使之成为有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而德育自学考试则是对我们在德育方面的理解和实践进行考核的一项举措。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份德育自学考试的真题,探讨其中的答案。
第一题:“什么是道德?”答案:道德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树立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是基于社会价值观、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原则所形成的一套规范。
道德不仅包括我们在个体行为方面的修养,也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道德是我们行为的向导,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第二题:“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养有哪些?”答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具备一系列的道德素养。
“先天道德素质”包括能容忍不同意见,关爱他人,遵守公共道德等;“后天培养道德素质”包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
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养还包括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等。
第三题:“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什么?”答案: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源于我们内心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当我们在面临抉择时,内心的道德意识会指引我们选择正确的行为。
我们深知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会感到责任感,主动去践行道德准则,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答案: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校的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德育课程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参与,为青少年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引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
第五题:“德育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答案:在当代社会,德育的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
德育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成员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减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德育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2.提出儿童道德行为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教育家是()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品德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结构是由单维度、单水平、单序列的因素构成B.品德结构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C.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等维度形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整体D.品德结构是由品德的形式所决定的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宗教教育C.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5.关于现代德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德育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德育B.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精神解放的德育C.现代德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德育D.现代德育是提倡个性自由的发展性德育6.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情境性B.协调性1C.动荡性D.成熟性8.品德属于()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9.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10.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巴班斯基C.赞可夫D.马卡连柯11.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通常称作为()A.德育形式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途径12.德育方法是()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3.直观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品德修养法14.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5.道德品质发展的一般顺序是()A.从情境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B.从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C.从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D.从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16.对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符合德育原理做法的是()A.在成人的陪同下,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B.对网站内容筛选后,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C.应学校要求,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2D.任何情况下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17.关于品德修养自觉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自觉性与个体品德认识水平和自我尊严感没有关系B.一般说来,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与觉悟程序愈高,其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就愈强C.品德修养自觉性不能调节支配感情活动D.品德修养自觉性可以影响人的感情,但不能支配人的行为18.品德测评应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切忌主观臆断和搀杂个人私念。
2019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2019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考试试题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德育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事实的德育问题,另一种则是(D)A.基于实践的德有问题B.基于理论的德育问题C.林于王具的德分问题D.翡于价值的格育问题2.第一个把社公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领域,成为道德社会学的“开山鼻祖”的是(C)A.夸美纽斯B.洛克C.涂尔干D.杜成3.德育就其实践而首,主要采用的是(A)A.大德育的概念B.小德育的概念C.宏观德育的概念D微观德育的概念4.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其道德理想,并使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和幸福。
这指的是德育的(B)A.教育性功能确B.享用性功胞C.个体品德发展功能D.智能发展功能5.原始社会德育的主要标识和特点(B)A.宗教式德育B.生活式德育C.示范式德育D.祭祀式德育6.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花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在学校德育中。
教师在德有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教师的(D)A.社会角色B.职业角色C.行为角色D.盲人角色8.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是(C)A.三水平三阶段B.六水平三阶段C.22水平六阶段D.六水平六阶段9.都育课程的生活化取向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和(A)A.德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B.德育课程实施的生活化C.德育课程评价的生活化D.德育课程资源的生活化10.道德教育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这说明标有过程的引入具有(D)A.计划性B.正面性C.复杂性D.多端性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B)A.讲授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奖励与惩罚12.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效的最直接形式是(D)A.德育课程B.德育过程C.德育方法D.德育活动13.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C)A.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动机B.形成学生的道德能力体系C.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D.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4.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相关德育评价模式是(A)A.决策模式B.泰勒模式C.应答模式D.CSE评价模式15.成长记录袋的主体是(B)A.教师B.学生C.家长D.班主任16.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兴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A)A.德育目标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D.德育资源17.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A.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世界
C.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品质
D.突破学生内在情感障碍
11.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依据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过程
D.德育对象
12.下列仪式设计的内容中,仪式的主体部分是
A.仪式名称
B.仪式目的
C.仪式参与者
D.仪式活动
13.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
这指的是学生品德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功能
14.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D.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
15.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
A.校园物质文化资源
B.校园精神文化资源
C.校园活动文化资源
D.学校德育人力资源
16.家庭德育资源中的核心是
A.家庭成员关系
B.家庭文化层次
C家庭价值观
D.家庭生活方式
17.被称为除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外的“第四种教育力量”的是
A.社区环境
B.自然环境
C.传统文化
D.大众传媒
18.被称为“现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是
A.路易斯�拉思斯
B.劳伦斯�科尔伯格
C.彼德�麦克菲尔
D.内尔:诺丁斯
19.科尔伯格认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
A.四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八个阶段
20.彼德�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应该是
A.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
B.满足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需要
C.满足学生丰富道德情感的需要
D.满足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22.简述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育人角色及其主要种类。
23.简述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24.简述德育活动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25.什么是学生品德评价?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谈对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新课题的认识。
27.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合理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案例材料
这是一项面向小城镇学校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材料:调查者向教师问及“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5.5%的教师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8.7%的教师“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
在向家长问及“您认为孩子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他(她)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24.6%的家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1.4%的家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54.0%的家长“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
可见,小城镇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调查者在向学生问及“学校附近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27.5%的学生表示“有”,有20.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只有51.7%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
在向教师问及“学校附近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45.9%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有”娱乐场所,有48.0%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没有”娱乐场所,6.0%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学校附近有没有娱乐场所。
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学校附近存在娱乐场所。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所示现象,运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如何优化学校外部的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