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俗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俗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俗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16章民俗学研究方法

16.1 复习笔记

一、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

(一)神话学派

1.产生

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学派,是在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

2.基本观点

(1)一切民间文化源出于神话,由于神话的演化,民间故事、叙事诗、传说等才相继产生。

(2)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

(3)以神话为主体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部族)的集体创造,反映了他们的集体心理,因此倘要对某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世界观进行阐释,就非从神话入手不可。

3.格林兄弟的著作

(1)民间文学作品:《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即《格林童话集》)、《德意志传说集》等。

(2)专门论著:《德语语法》《德语史》《德意志神话学》。

(3)兄弟俩还合作编写了《德语词典》(生前未完成)。

4.格林兄弟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法。他们认为,作为每个民族世界观

核心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他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神话是宗教信仰的体现,而语言是神话的载体。透过语言不但可以掌握神话,了解宗教信仰,而且还可以看到经济结构、法律、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形态乃至国际和民族关系的某些方面。

(二)语言学派

1.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缪勒。

2.缪勒的主张

(1)缪勒擅长的是印欧比较语言学,曾注释印度史诗《梨俱吠陀》,理论代表作是《比较神话学》。在该书中,他提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的著名论点。

(2)他致力于复原印欧语系的“原始共同神话”,认为“民间故事就是古神话的现代方言”,主张民俗研究必须追溯原始神话这个源头,即主张由今溯古的研究思路。

(3)他提出区分民俗中固有成分与新生成分、外来成分的某些原则。

(三)人类学派

1.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哲学和方法论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当时正在茁壮兴起的社会人类学。

3.先驱者:泰勒。

4.主要代表人物:安德鲁·朗。

5.基本观点

(1)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管如何原始,如何独特,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着先民们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

(2)人类各民族从生物性和心理学规律来看,有着一致性,因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也就有着某种共同性。

(3)未开化民族的神话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通过研究未开化民

族的神话,并以之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相比较,便有可能追寻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进化轨迹。

6.所做的工作

大量地搜集世界各地未开化民族的民俗资料,从神话、传说等民间文艺作品,到生产、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礼仪祭典等等,并以此为基础,作纵、横两向的比较研究。

7.泰勒以文化进化观为理论基础,创造了“文化遗留物”研究法,指的是一系列的原始文化、仪式、习俗、信仰观念等等。

8.安德鲁·朗运用同样的方法而在比较的范围上又有所扩大,涉及同一复杂主题的神话在世界各地出现的问题。他一再强调用思想、信仰、习俗来解释未开化民族的民俗文化(主要是神话)。

(四)心理学派

1.产生背景

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心理科学在19世纪中叶以后有了长足进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氏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来论述、分析民俗文化的实质,就形成民俗学中的心理学派或称精神分析学派。

2.人类学派认识到人类在生物学领域和心理机制方面的某种一致性,现在又有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和荣格创立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于民俗文化遗留物中反映的种种神秘集体观念,以及所谓集体创作规律的探索,便成为一批民俗学家倾心的课题。

(五)社会学派

1.方法:运用社会学讲求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民族生活的历史发展过程。

2.社会学派的主张

(1)在这一派学者看来,社会一旦由人类个别成员组合而成,就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和思维具有强制力,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

(2)社会学派同样承认社会成员能够构成共同的信仰和集体意识。社会学派认为社会和社会环境才是产生宗教的真正原因。

3.马林诺夫斯基的主张

(1)民族文化具有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应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2)认为神话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原始先民关心自然、企图控制自然、并运用巫术力量、宗教仪式强迫自然遵从自己意志的产物。

(3)神话在古代社会曾发生过种种实际功能。他批评泰勒将“万物有灵观”作为神话、宗教产生原因的观点,强调应从客观的社会因素方面,而不是主观的心理方面去进行探索。不过他的某些说法缺乏历史分析,而且对自然神话也有所忽略。

(六)历史地理学派

1.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芬兰。

2.创立者: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

3.代表人物:民间文艺学家阿尔奈、安德森。

4.理论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实证论。

5.主张

(1)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素朴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

(2)他们需要对民间创作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做出索引,因为所谓题材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情节组合”。于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法及其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6.优点: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和论证翔实闻名。尤其是

他们在方法论的运用上,有可贵的自觉性。

7.不足: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有时未免有些片面。另外,考虑外部联系(如社会生活)的作用较少。

(七)结构学派

1.产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思潮首先在语言学领域兴起,很快笼罩了整个人文科学,其影响及于民俗学,形成结构主义学派。

2.主张:任何事物内部均存在着由种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倘立足于某一事物的整体,对其构成要素的诸多联系进行剖析,便可以构拟出该事物的总体结构,从而寻找出贯穿其中的总法则,达到认识和把握该事物的目的。

3.特点

(1)强调研究对象的内在性,即主张就神话论神话,就故事论故事,基本上排除它们与外部(主要是社会)诸因素的联系。

(2)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共时性分析,而置历时性分析于不顾。因此,结构主义研究可以达到深入细致的地步,却难免片面和割断历史之弊。

二、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田野作业方法

1.必要性

对于存活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极为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才能观察到、搜集到。

2.作用

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资料,能使我们看到活的民俗形态,看到形形色色蕴含着民俗意义的

文化物品,从而使民俗学研究建筑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种田野作业的方法是民俗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需注意的地方

(1)这种调查工作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风俗差异颇大的国家,应该分区域、有计划地进行。

(2)在田野作业中,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比较容易取得第一手材料。

(3)为了提高资料的可靠程度,必须进一步采用“参与法”,即调查者深入到被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共同生活,从生活方式的参与,进而到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的参与。

(4)研究者用“参与法”进行调查,固然优越于一般的“采风”。但又不如直接从被调查对象中寻找有文化知识的人去进行调查。

(二)文献学方法

1.必要性

(1)民俗科学包括民俗史、民俗学史,进行这些研究离不了古籍资料。

(2)不仅搞古代民俗文化研究,即使研究现在的民俗,也要参考文献。

2.中国的文献资料

(1)中国是一个历史文献极为丰富的国家,许多文献中保存了著述者搜采的民俗资料,特别是一些以反映地方风物民俗为主的著作,资料丰富而有价值。

(2)中国旧籍以经、史、子、集四部编排,除了上述著作外,四部之中均蕴藏有许多民俗资料。

(3)史部著作由于其记载具体,有些篇章不妨视为古代民俗的实录。有的史学家实已具有初步的民俗观念,在叙述中有所反映。

(4)子部和集部书由于所论范围各异,个人经历不同,其在民俗学上的资料价值也不

(完整版)【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

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 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2.物质民俗: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 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3.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4.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5.行业语: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 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 6.行业神: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 7.祖师崇拜: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 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 8.中人:在买卖交易中凭借经验和口才,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 从中获取酬金。 9.行商: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没有固定店铺。

10.市声:分为“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旨在传递商品信息,招徕顾客。 11.坐商: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12.招幌:从事手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所采取的多种多样的形 式,有音响、实物、文字及标志性等形式式。 13.四合院:华北地区民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 14.十姊妹:一种社会组织,由十位成员结盟组成,任何情况,如婚嫁、死亡、迁移造成的 减员都不会影响该组织在名义上的存在,只有十位成员都死亡的情况下,该组织才消亡。 15.宗族: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 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16.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来作为差等标 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民间用五服的范围表示血缘组织的范围。 17.族谱: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形式,包括本族源流世系、族籍登记、先贤礼赞、界址墓 图以及族规家训之类。 18.祠堂:按照昭穆供奉历代先人牌位的房屋,按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有专人看守。 19.族田:宗族重要的经济基础,是专门用于资助祭祀祖先或某位祖先的。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区别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区别 民族学和民俗学同属法学硕士下的学科,毕业后颁发的都是法学硕士学位。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民族学是法学一个二级学科,本科开设有该专业的学校不在少数;民俗学归属法学类二级学科社会学,本科开设的学校较少,主要是集中在研究生以上阶段。 民族学专业是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专业。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 这个专业和社会学一样都属于法学。从事律师、检察官、公证员之类的工作是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的,通过了司法考试是你最大的资本,也是择业中的最大竞争力,但是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律师也是要依托于一个行业背景下的,比如本科学的是金融,做了律师以后就可以专门打金融方面的官司或者在金融公司做法务,配合投行上市等等,如果本科是历史学,研究生是民族学专业,以这个为背景,研究生学历,英语再棒一点,通过司法考试,进一个大律所做律师,或者进一个大企业做法务基本没问题的。 民俗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它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相对热门专业就业而言,民族学和民俗学均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其就业特点比较广泛,一般毕业学生均是服务于国家事业单位、高校等、单位。这两门学科属于学术研究型科学,相对于有意向继续深造的读博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03350社会研究方法2017年10月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2017年4月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一、单选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D.个案调查比较节省人力物力 5.社会研究选题过程中,要确定研究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是确定 A.研究的内容B.研究的角度C.研究的层次D.研究的目标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B.组织 C.外来工群体D.非正式群体 8.关于理论模型中的公式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包含多个变量B.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C.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D.不能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9.下列不属于社会理论基本要素的是 A.理论命题B.概念 C.变量D.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10.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论述来源于 A.韦伯B.迪尔凯姆C.孔德D.帕森斯 11.在抽样方法中,随机数表法属于 A.判断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D.多段整群抽样 12.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评估信度的方法,它存在的不足是 A.计算再测信度有随意性B.会产生“练习效应” C.构造复本比较困难D.有效性难以证明 13.下列关于概念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 B.概念是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C.有些测量对象是一种理论建构 D.越是具体的概念,越容易对概念的定义产生歧义 14.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 A.确定每个指标权数B.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C.处理缺失值D.给缺失值赋值 15.在实施问卷调查时,研究者打算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合适的调查方式是A.电话问卷调查B.直接的问卷访谈调查 C.邮寄问卷调查D.请被调查者的领导帮忙填写 16.关于访谈对象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适当的访谈对象是一项重要的访谈准备工作 B.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访谈对象 C.个案访谈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访谈对象 D.被访者的选择是否得当,会对调查成败产生影响 17.下列属于恰当的访谈提问方式的是 A.使用语言越简单越好B.要有倾向性,适当诱导 C.尊重被访者,任由其叙说D.访谈对象是孩子时,应使用学术性语言18.下列属于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一般条件的是 A.性别B.语言与社会背景C.教育水平D.兴趣与能力19.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要透过研究对象的“眼光”来看他们自身的世界,以此来获得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认识,这种方法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为常用。这种观察法属于 A.实验室观察B.非参与观察C.参与观察D.结构式观察20.关于观察法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经典教材课后习题(文献研究)【圣才出品】

第九章文献研究 一、基本概念 1.文献 答:文献是指包含研究者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2.文献研究 答:文献研究是指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3.内容分析 答: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技术。它通过考察人们所写的文章、日记、信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及照片,所创作的歌曲、图画等信息载体,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进而了解和说明社会结构及文化变迁。内容分析方法假定:在传播的材料中所发现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态度,反映出并影响着创造和接受这些材料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除了信息本身的内容外,内容分析还被用来研究信息发出者的动机,以及信息传播的效果或影响。 4.二次分析 答:二次分析,主要是对其他研究者先前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的再次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的运用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就是现实社会中应存在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研

究者可以找到和获得它们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答: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主要集中于对那些由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所编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学科中应用比较普遍。 二、思考与实践 1.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1)文献研究是指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不介入性和无反应性,即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以及其他信息形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文献资料。其他几种研究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要接触研究对象,都要收集和使用直接从社会成员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2.如果要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电视广告中的性别偏见,如何进行抽样?如何进行编码? 答:(1)内容分析的抽样 ①内容分析中的抽样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它涉及三个不同性质的总体。在每一总体中所采用的抽样方式也常常是不同的。 a.媒介的抽样,经常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常用的分层标准有:地域分布、受众类型、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区别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区别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区别 民族学和民俗学同属法学硕士下的学科,毕业后颁发的都是法学硕士学位。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民族学是法学一个二级学科,本科开设有该专业的学校不在少数;民俗学归属法学类二级学科社会学,本科开设的学校较少,主要是集中在研究生以上阶段。 民族学专业是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专业。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 这个专业和社会学一样都属于法学。从事律师、检察官、公证员之类的工作是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的,通过了司法考试是你最大的资本,也是择业中的最大竞争力,但是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律师也是要依托于一个行业背景下的,比如本科学的是金融,做了律师以后就可以专门打金融方面的官司或者在金融公司做法务,配合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投行上市等等,如果本科是历史学,研究生是民族学专业,以这个为背景,研究生学历,英语再棒一点,通过司法考试,进一个大律所做律师,或者进一个大企业做法务基本没问题的。 民俗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它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相对热门专业就业而言,民族学和民俗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 上编 第1章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 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关信平《社会研究方法》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14)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央财经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方法(814)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随机抽取 2.区群谬误 3.实地研究 4.连续接近法 二、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的分布。 2.中位值是用来度量变量的离散趋势的。 3.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管总体分布如何,当样本规模n扩大时,抽样分布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4.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就是假设检验。

5.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 6.定距变量和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性质。 7.在研究两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使用的检验方法是t检验。 8.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在抽样分布中接受域面积所占的比例。 9.在实验研究方法中,索罗门三组设计可以排除实验之外因素的影响。 10.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问卷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定性资料中的比较分析法的定义和类型。 3.简述纵向研究的定义与类型。 4.简述测量中的信度与效度。 四、操作设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果你要研究一项关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居民生活质量的课题,请设计一个对“生活质量”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方案。 2.某城市有20个区(县),共1000万人口。这些区(县)有8个是城区,12个是郊区。现要从全市抽取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居民的消费状况。请设计一种多阶段的抽样方案,要说明每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董晓萍 [作者简介]董晓萍(1950-),女,辽宁大连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 [摘 要]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有相近的学术目标,有相似的历史保护形式和社会认同基础,但也不是所有民俗学的对象都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从民俗学的角度说,将两者共同讨论和交叉研究,有助于实现三种提升:一是有助于将部分本国文化杰作塑造为人类共享文化产品,二是有助于促进开展大众遗产学教育,三是有助于在人类多元文化差异中保持自身文化权力。这一研究旨在把生成和发展于本国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中的精神文化财富上升到人类生命意识上认识,促进人类在多样和谐的地球环境中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整体保护理论 基本问题 三要点 中图分类号 G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890(2009)01-009-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理念,很理性,但也很理想化。民俗学是与之目标相近的学科之一,民俗学研究对人类利用自然和文化的行为产生连续性影响的文化,现代民俗还超越了国家间、地区间和代际间的界限,营造了多元文化的接触点,具有跨文化性,这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走越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成立,也在于它的对象是一种连续文化的同一体,能成为世界文明财富,为人类所共享。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研究,可以促进非遗保护,民俗学本身也会在非遗理论建设中获得新的位置。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概念,但却是一对联系十分密切的概念。将之共同讨论,是基于它们在我国具有历史基础和社会认同的相关性。在全球化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已互相公开解密,两者的封闭传统都被解禁,这也对两者的主体文化自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人们必将寻求共同保护的出路。将两者共同讨论,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整体保护理论。 目前民俗学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问题,如民俗学与非遗理论的异同处和互补点等。由此所确定的学术目标,也应该是对政府公共政策、现代 社会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流都有实际价值的学问。本文就此稍作讨论。 一、民俗学与非遗理论相关的历史 基础与异同点 从民俗史上看,很多民俗保护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形式有相似的历史基础。我国很早就有保护文化的传统,政府下令搜集和保护遗产的文献记载十分丰富。在我国的世界遗产地中,武夷山就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政府保护文告。公元748年,当时朝廷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要求保护。公元944年,朝廷又诏告说: !全山禁 止樵采、张捕?,这对保护自然资源和区域地理景观是有益的。公元1121年,朝廷还在武夷山设置了!提举?、!主管?等官职,先后委任145名官员专司保护事宜。至今在36峰上还留下历代官府保护法令和告示14处,这就是文化举措了。除政府保护外,民俗保护更为普遍。当地有大量的乡规民约,对武夷山实行动物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和文物保护,形成了一个有浓郁民俗保护氛围的文化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

民俗学教案

民俗学教案 【篇一: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教案 一、前言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 文科学。本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讲座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 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民俗 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讲座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 本特点; 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 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 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 化要求。 第一讲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 来界定文化。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以后逐 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 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 教育等内容。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 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 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 有政治内涵,又有伦理意义。演化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使用文化一 词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它通常的含义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或指某种较鲜明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而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文化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物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暨南大学社会研究方法2016--2019年考研真题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各专业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的括号中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A、B两份问卷,每份问卷的问题都不一样,但都用来测量同一概念或事物,然后对同一群对象同时用这两份问卷进行测量,然后根据两份问卷所得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这测量的是() A.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折半信度 D. 准则信度 2、某研究人员以80后大学生为一群特殊人群,分别研究他们在三个年份的情况,以反映这一特殊人群在我国几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是一个() 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 C. 同组研究 D. 横剖研究 3、将某类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个体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这种测量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4、抽样时确保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这种抽样方法叫() A.概率抽样 B. 非概率抽样 C. 配额抽样 D. 判断抽样 5、小样本的样本容量一般不超过()个个案。 A.10 B. 20 C. 30 D. 40 6、从“若一个州的新移民比率愈高,平均来说这个州的识字率便愈高”推论 1

叙事学与民俗学

偶滴叙事学论文 2007-03-17 18:49 学个民俗学还真不容易呢,连叙事学这么高深都学科都要学 凑的一篇论文 奇文共赏吧 对叙事学理论中国化、民间化的思考 摘要:叙事学发展之迅速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把这种源于西方的理论更好的运用于中国叙事作品的研究上,如何建立起中国化的叙事学理论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民间叙事作品研究本应成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就从如何把叙事学理论中国化、民间化两个方面入手,试图揭示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叙事学理论;中国化;民间化;文人叙事;民间叙事 一、简述叙事学的发展史 1、西方叙事学发展概略 1969年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一书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述(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⑴从此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但对于叙事作品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时代,他在其著作《理想国》第三卷中就阐述了描述和模仿的差别。叙事学在起步之初,受到了结构主义以及俄国形式主义影响。经过罗兰?巴特、杰拉尔?热奈特等理论家的建构,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 结构主义强调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叙事学起步之初也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把叙事文本看作封闭整体,不考虑文本与社会、读者的联系,对叙事文本内部各要素展开研究。主要表现在以故事、文本和叙述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被归为经典叙事学。但随着叙事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对经典叙事学把作品视为封闭整体提出了质疑。 作为对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和变形,后经典叙事学将经典叙事学中的故事层面、文本层面和叙述层面进行了有机整合,也出现了多位有影响的学者,如米克?巴尔、查特曼、普林斯等。经过整合,叙事学家试图重建完整的“叙事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句法(由一套有限的规则生成所有故事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语义(对这些结构进行阐释,包括叙事内容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话语(结合上述结构,由另一套有限的规则来解释叙事话语,如叙述时序、叙述速度、叙述者干预等);语用(影响前三部分分析进程的认知和交际因素)。 ⑵通过这些叙事语法,叙事学就把自身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很广阔的空间中。美国叙事学者杰恩评价道,今天的叙事学“是…叙事学+X?的研究模式”,这里的“X”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性别研究,是文化研究还是后殖民研究,他觉得“都很有研究价值”。⑶相应的,目前也就出现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社会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认知叙事学、历史纪撰叙事学、法律叙事学、修辞叙事学及文化叙事学等等。同时后经典叙事学也把研究对象进行拓宽,既关注文字以外的叙事,如对戏剧、绘画、连环画等媒介的叙事进行分析,也关注文学以外的叙事,对日常会话叙事、新闻叙事、法律叙事等进行分析。 2、叙事学在中国的发展及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叙事学理论陆续被引入国内。同时相关论著也被大量的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掀起了叙事学研究热潮。总体看来,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路线:大量接受西方叙事理论;迎头赶上并积极参与西方叙事学理论讨论;利用西方叙事理论剖析中国、外国当代文学作品,继而剖析中国古代叙事作品;还有个别学者已然开始以叙事为切入点反思对比中西文化。⑷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民俗学概论C1.2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④社会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⑤民族学与民俗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科目配套的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 一、简答题 1.述评实证主义方法论。(云南大学2016年研) 答:在社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同时也是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即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观点 ①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②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则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由于这种定性研究方式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理论假定,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2)二者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都会实实在在地对社会研究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比如,它们将形成社会研究者关于社会现实的性质的种种假设,形成他们收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形成他们对于研究所需要的资料的选择,形成他们分析资料和解释结果的方式等。 2.简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关系。(华中农业大学2017

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 相关试题:结合你个人的经验或者实例,阐释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研究中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三种研究类型的含义 ①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a.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b.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②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③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会只停留在全面了解其状况的层次上。社会研究者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及其状况“怎么样”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弄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社会研究同样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常常用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常常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研究,称之为解释性研究。 (2)三种研究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