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04b1dc26aaea998fcc220e74.png)
1、“美国例外论”坚信美国是特俗国家,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美好的社会模式,美国由于他国,应给成为他国得楷模,美国人民是具有特殊使命的特俗人民,具有拯救其他受苦受难的人民的神圣使命。
美国例外论强调美国与众不同,是一个上帝特别恩赐的地方;美国例外论不仅认为美国是独特的,而且认为美国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是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他为人类树立了一个始终由正义与仁慈所指引的民族的高尚而且新颖的榜样。
从建国之后至今,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与使命感紧密相连,始终以民主、自由、人权作为其政策依据。
2、单边主义:所谓单边主义即独自处理外交政策与事物的倾向。
他具体表现在美国在所有事务上都要以美国利益为重,而不能让美国受到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一些条约和联盟的制约。
单边主义产生于美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及文化背景中,实际上是美国至上在具体对外行为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在国际社会中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3、孤立主义:所谓孤立主义是美国针对欧洲所采取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其主旨是避开欧洲的战争,不受欧洲国家控制。
他是美国早期外交的政策基础。
美国从其国内资产经济阶级的利益出发,为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为目标,以保证资本原始积累、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但又不能陷入欧洲政治漩涡及欧洲战争和不能断绝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孤立主义外交方针。
(1793年4月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4、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体现。
1853年门罗原则被冠以门罗主义㈠提出背景:拉美的独立运动、欧洲强国的打算(英、法、俄)、美国的野心。
㈡内容:门罗采取亚当斯:美国应该单独果断地行动以反对欧洲列强干涉西半球的事务的建议,于1823年12月2日向国会提出咨文,宣布三项原则,即“不准殖民原则”、“互不干涉原则”、“美洲体系原则”,强调:①今后欧洲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作为将来的殖民的对象;②欧洲的政治制度与美洲的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欧洲列强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图都将危及美国的和平与安全,美国现在不干涉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干涉;③对于那些已经独立的,并且已经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的任何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的表现。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https://img.taocdn.com/s3/m/64eb4a8ba0116c175f0e483d.png)
chapter three1.isolationism: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2.idealism: 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第28任务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前发表著名演讲,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象征着“理想主义”的浮现。
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是用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的理论。
3.collective security: 集体安全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T.W.威尔逊为实现“领导世界”的对外政策目标,竭力抨击传统的欧洲强权政治与均势外交,从而倡导的体系。
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国际联盟为中心,力主航海与贸易自由、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自决、缔结和约、实现裁军等,并将这些作为“永远结束战争”,缔结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
集体安全政策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
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4.political realism: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E.H.卡尔,美国的H.J.摩根索等。
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理想主义的破产,促成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f180b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5.png)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平衡外交、现实主义、区域化政策和战略性选择。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基辛格的平衡外交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之一。
基辛格提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采取平衡外交策略。
平衡外交的实现需要美国建立平衡外交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机构和其他大国来维护和平和稳定,并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基辛格强调,平衡外交可以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国家的安全。
其次,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于他的平衡外交思想构成了重要的支撑。
基辛格认为,外交政策应该基于对国际现实的准确评估。
他认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在于状态权力。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在国家利益和现实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需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自由和民主,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第三,区域化政策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以区域政策为中心。
他认为,国家在区域中的政策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区域化外交能够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基辛格的战略性选择思想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基辛格认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是战略性选择的结果。
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战略性选择可以使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和具有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主张国家应该以平衡外交、区域化政策为基础,做出战略性选择,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和平稳定。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5ae15077232f60ddcca131.png)
威尔逊主义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
此后,威尔逊又对“十四点计划”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美国外交四项原则(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美国外交主要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获得政权的外国政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遵守道义)等,完善了他关于持久和平的设想。
威尔逊主义显然想用集体安全体系的“快刀”斩断欧洲古老均势体系这堆“乱麻”,他好像要告诉欧洲人:“从今以后,国际秩序不应再建立在均势的基础之上,而应以民族自决为基础;各国的安全不应依靠军事同盟,而应以集体安全为保障;外交活动也不宜由专家秘密进行,而应‘公开地达成公开的协议’。
”根据威尔逊对国际体系的设想可以得出下列看法:(1)他的人性观是基于自由主义的人性善;(2)他承认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并且认为和平只能建立在经过考验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3)在国际层面上,他认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只要所有国家的政府将宣战权交给多边组织,武力的使用必须得到多边的同意或授权;(4)类似“勿杀生”的伦理道德、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突出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律令,决策者将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
威尔逊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有:(1)19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
古典自由主义有重商主义的倾向,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会致力于和平,因为战争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避免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利益的和谐性会引导它们寻求集体安全,“和平与正义、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应当也可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共同追求的一种目标和架构”。
对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进行分析1
![对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进行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e2b009f4aef8941ea76e05c6.png)
一、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形成与发展
(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1、何谓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又称实效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起源于希 腊词(pragmatikos),原始含义指人们在工商和法律方面 的技艺,后来就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实用”的含义。实用 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创造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 从理论和逻辑出发,把实际效果看作检验一切理论和学说 的标准,其目的在于应付生活环境,解决人们在现实活动 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用即真理”、“真理即工具”就是 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形象准确的表达。
对于国家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在 其文化土壤上添置一棵有益的 树木。
——杰斐逊
建议一种绝对自私或兴趣只在 国家的政策,而只是表明,一 种受国家自己利益控制的政策 就其公正和真诚而言,本来和 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汉密尔顿
美利坚和众国成立以后,国家作为一个实体在外部关系 中具有了自己的利益。外部安全是一国对外关系中首先 关注的问题,对于一个新国家来说,这仪问题尤其突出。 美国初创时期,一些欧洲国家力图阻止美国向外发展, 以免形成强大的对手,怎样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的外交 问题,以一种什么态度解决问题对美国的开国者们是一 个考验。
六是灵活变通,善于适应正在变化的现实;
七是谨慎明智,Leabharlann 往避免极端主义的解决方案。美国已故总统尼克松曾深有体 会的说:“领导美国的秘诀在 于使美国人相信,你想做的事 情符合他们的私利。”
美国已故总统尼克松
三、美国实用主义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纵观美国对外关系史,实用主义有如下明确的体现:随环 境的变化而调整对国家利益重点的界定,在民主、人权 等价值观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常不履行诺言,即使理想 主义的高调幌子也很难掩饰住实用主义的目的。
2、美国会以什么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决定做解释?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5674047be1e650e52ea9969.png)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美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后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
独立战争(1775-1783)胜利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到186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4位。
经过1861-1863年的南北战争,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南方的奴隶制度,美国的独立和统一从此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外交通常带有孤立主义的特点,这种孤立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欧洲事务持中立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在美洲大陆却奉行扩张主义政策。
诸如1803年,美国利用法国的困难处境,从法国手中取得了路易斯安娜;1810-181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等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年度国情咨文中还提出了《门罗宣言》,即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欧洲,欧洲列强不得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
《门罗宣言》的发表,虽然对于维护拉丁美洲新独立国家的独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也表露了美国企图独占拉丁美洲,把拉丁美洲变成其势力范围的野心。
( )第一节:富兰克林的外交思想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不断奋斗与超越的一生。
他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和科学事业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生于今麻萨渚州波士顿城一个贫穷的家庭,因家境贫穷,他并未受正规教育。
10岁那年被迫中止学业。
但勤奋好学的他并未因离开学校而停止学习,在帮父亲工作的两年里,他阅读了《为善论》、《希腊罗马名人传》等大量作品。
这些作品对富兰克林的思想起了重要启蒙作用。
( )1717年,富兰克林做了同母异父兄弟詹姆士、富兰克林的学徒。
1723年因争执而分手。
1724年,富兰克林孤身来到伦敦,其间他在一家印刷所里工作了近一年。
在英国期间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发表了见解,他提出:勤劳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分给寄生、懒散的人,这是造成社会贫困的主要原因。
威尔逊理想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威尔逊理想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1a817a57fd5360cba1adbdb.png)
威尔逊理想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理想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他全面构筑了理想主义理论,他让美国脱离“孤立主义”,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中心角色作为毕生追求。
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思想来源,然后探讨了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标签:威尔逊;理想主义;民族自决;国际联盟;美国外交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集中体现了具有美国特色的价值观、使命观和利益诉求,备受历任美国总统和外交决策者的重视。
理想主义学派中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他被摩根所评价为“在这一学派中,伍德罗·威尔逊是最雄辩和最有影响的代言人。
”他的理想主义代表了当时盛行一时的和平主义情绪,同时致力于将美国摆脱孤立主义,承载着实现美国大国的梦想,从而实现和平和霸权的双重目的。
一、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思想来源理想主义是多种思想观念融合的结果,而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主要有三个理论源泉,分别是基督教加尔文派信仰、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弗雷德瑞克·特纳的边疆学说。
(一)基督教加爾文派信仰在美国宗教贯穿于其历史发展中,同时美国宗教与政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加尔文教在美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信仰的世俗化,这一信仰的世俗化在美国最大的体现就是“社会福音”思想的兴起。
社会福音思想将宗教进步引入世俗进步的范畴中,相信人类文明在上帝的指引下必然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为此,加尔文教社会福音思想使威尔逊坚信进步是上帝指明的方向,并在后来成为支撑威尔逊在国内外进行进步主义改革的信念。
其次,加尔文教在美国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契约思想的扩展。
这一思想将上帝和个人及所创造物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深受加尔文教的契约理论影响的威尔逊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希望运用契约手段为战后世界建立一种秩序,从而达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美国外交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美国外交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e083c4be1e650e53ea9962.png)
美国外交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先后对美国的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内涵,代表人物,具体表现四个方面来系统的论述两者。
一·背景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特殊的历史,是一个殖民民族的历史。
从北美殖民地开始,这个建立在移民基础之上的美利坚民族,不是以种族和宗教作为民族的标识,而是把共同的文化作为民族的认同。
这种文化价值体系是英国清教主义、理想主义和新大陆移民拓植历史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基督教文明为其道德价值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为其核心,因其独有的历史而兼具多元、兼容、开放和自由竞争的特性。
那些从英国来的清教徒认定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注定要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由此在美国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但实际上美国人是一个务实主义者,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上述两种思想反映到美国外交中便逐渐形成了美国外交思想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
从时间上来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以此为分水岭,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外交实践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945年,理想主义外交占统治地位时期理想主义外交始于“一战”结束,终于“二战”爆发。
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主要观点有:重视道德:维护正义;主张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呼吁要在民主制度下,重新恢复美国领导的活力和信心。
早在1918年,他在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作为实现战后的“世界和平纲领”,其主要内容有:不搞秘密外交,提倡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取消贸易壁垒;裁减军备;“调整”殖民地;建立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最后一点。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外交政策的道德核心
![美国外交政策的道德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f9c2041d5f0e7cd1842536d8.png)
美国外交政策的道德核心德里克•乔列特托德•林德伯格2013-1-30 0:46:44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京)2008年01期作者简介:[美]德里克•乔列特(Derek Chollet),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托德•林德伯格(Tod Lindberg),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政策评论》杂志编辑。
译者:冯平理想主义死亡了吗?推行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应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吗?一直以来,如何在理想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是个永恒的话题。
“9•11”事件后,这个问题的探讨更为激烈,也更有争议。
来自左派的怀疑强调在国际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已在传统自由主义者和民主党内引起了与日俱增的反感。
那些曾经接受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肯尼迪自由主义传统的人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认为这些价值观很重要的自由主义者也开始减少。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2006年6月作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的民主党人说美国应该“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民主”,而共和党人中持这一观点的人有64%。
①这种怀疑背后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建立民主”与布什总统及其政策紧密挂钩。
“9•11”事件后,布什利用两党的一些共同主题,强调美国价值观的恒久重要性,但是他的观点却充满了宗教式的狂热。
很多自由主义者非常钦佩2003年11月他在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发表的演讲,但发现他采取的手段,比如伊拉克战争,证明只是劳民伤财。
因此对于许多左派来说,植根于价值观的政策,尤其是推行民主,已经声誉扫地,而且在政治上人气大减。
第二,目前政治环境的结构性动因。
不受欢迎的总统已经将其政策认同于价值观的推行,这种领导风格并没有给自由主义者带来任何好处。
所以,布什赞成的就必定是他们反对的,即使这意味着违背他们一向持有的信仰和传统,即使布什有时做的是对的。
但是自由主义内部也看法不一。
过去七年的历史对于许多参与外交政策的左派来讲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的可行性——历史与今天的简论
![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的可行性——历史与今天的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abcecf4028915f804dc29a.png)
是, 当思 想拥 有 权 力 的时候 , 它 也就 成 了意识 形 态 , 而 意 识形 态
有 被美 国抛 弃 , 而是 被 历任 总统 以不 同 的方 式继 承 。“ 理想 ” 便 成 为美 国发 展途 中 的灯塔 。其 “ 乌托邦 式 ” 的 国际秩 序也 为 当代 国际所 倡导 。
拢 。都证 明 了理想 主义 外交 政策 在 当代 的可行 性 。 理 想 主 义 的可 行 性 还在 于 其 中不 仅 有 理 想 更 有 美 国 自身
的 野心 , 在 美 国 自身 发展 中又 体 现 出 , 其 中 的理 想性 也 只 是美
国野心 的华 丽 外衣 。当时背 景 下 的理 想性 , 只是 由于美 国 自身 实 力不够 的 自然外 显 。 随 着美 国实 力 的增 长 , 野 心 的膨 胀 , 理 想 主 义 一 路 上 并 没
格局 的 构想 。而他 的 “ 十 四点“ 具 体 内容可 由j 个关 键词 体 现 。
作者 简介 : 向帅( 1 9 9 ( 卜 ) , 女, 四川 绵 阳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从 事 中 国古代 思想 史( 先秦 ) 研究。
行性
1 9 1 8 年1 月1 8日, 美 国总统威 尔 逊在 美 国 国会 发表 了“ 十
四点计 划 ” 的 演讲 , 而其 中 的十 四 点 纲领 内容 也成 为 了理 想 主
义外 交 的宣 言 。“ 纲 领概 括 了 ‘ 威 尔逊 主 义 ’ 的基本 精神 , 同时也 是 国 际关系 理论 中‘ 理想 主义 ’ 的滥 觞 ” 。l l 1 理 想 主义 之所 以被冠 以理 想 二 字 , 就注 定 其有 着 当 时背 景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4225f0ac281e53a5802ff8e.png)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浅析后冷战时代的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思潮
![浅析后冷战时代的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d711e637c5da50e2524d7f74.png)
浅析后冷战时代的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思潮作者:廉欢来源:《商情》2008年第05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理想主义思潮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外交理论在整个美国外交史上得到了最为彻底的实践,并对21世纪初国际形势乃至今后更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外交思潮1994年,美国学者戴维·卡拉汉写道:“理想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全球角色中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短暂时期外)更为清晰可见和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对冷战结束后,尤其是1992—2000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思潮迅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最终产生了以“民主和平论”为思想基础,“人权高于主权”为法理依据,积极使用武力介入它国内政的“新干涉主义”为手段的“克林顿主义”外交政策。
这一时期,理想主义思潮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外交理论在整个美国外交史上得到了最为彻底的实践,并对21世纪初国际形势乃至今后更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格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民主和平”论在国际关系领域内,有一种古老的国际安全模式理论——“民主和平论”,它在某种程度上或者更应该被称作是一种假说,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也无法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证明,并且其引用的事实证据也不具备绝对可信的说服力,仅仅是尚未被事实证伪而已。
类似的理论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他在其中对一种被他称为“永久和平”的安全模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民主和法制的共和国组成的不断扩大的共同体可以在国际法的原则下最终达到“永久和平”,因为共和政体的制约机制能阻止共和国家冒险进行战争,而非民主国家是否进行战争则全凭不受约束的个人意志。
总体来说,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民主和平论也并没有超出康德论述的水平,它的基本内容是: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来看,民主国家(西方民主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之间即使发生冲突,不会倾向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专制国家之间以及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较为容易发生冲突,且更倾向于动用武力解决;因此,让专制国家“民主化”就成为了解决国际冲突实现世界和平的最佳手段。
威尔逊与美国外交理念
![威尔逊与美国外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131c7520740be1e650e9a84.png)
威尔逊与美国外交理念威尔逊开创了美国外交思想的主流学派。
他的理想主义式的外交思想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旧十分具有影响力。
就是这样的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孤立的美国一步步地卷入世界大战。
从美国的外交史来看,而后美国参与的各种争端战争的说辞中也不难看出威尔逊理念的影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 民主党人, 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之一。
由于对美国的突出贡献, 他被列为七位最杰出的美国总统的第二位, 仅次于亚伯拉罕林肯。
20世纪初, 学者出身的威尔逊总统是个理想主义者, 提出了他称之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纲领主张。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转折时期, 他奉行的对外政策尽管无不服务于美国的现实利益, 但却留下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十四点纲领体现了威尔逊主义的主旨, 阐述了美国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 力图建立起一个新的国际体制。
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斯福总统所设计的二战结束后世界划分的蓝图, 对20世纪美国外交产生了很大影响。
i在20世纪初之前,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明确地表达了对欧洲不干涉的态度。
当时的美国还不够强大,不干涉欧洲,休养生息是正确的决定。
但是美国身处远离当时政治争端中心的欧洲,她站在一片没有被开发的土地上,有着天然的海洋屏障,有着欧洲国家没有的巨大的生存空间,没有时时可能发生在身边的变局,没有欧洲国家经历了多年的均势体制和外交经验。
这个唯一以主张自由而建国的国家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国家。
美国能够克服这块远离欧洲的大陆上所发生的任何挑战和问题。
这样的特殊环境下,美国自然而然的认为海洋的屏障上帝赐予他们的,因此他们具有特殊的使命,即向全世界宣传先进的民主与和平。
ii。
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美国有义务成为世界民主的标杆,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能将民主发挥到何种地步,美国应该造福世界,应该承担世界的警察和英雄,引导世界成为民主的集合,是独一无二的道德化身。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2ddb195f0e7cd18425364f.png)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资料研究美国外交的两条线索:1.外交思想●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分界:1898前孤立主义主导1898后国际主义主导:1)西奥多·罗斯福——现实的国际主义2)伍德罗·威尔逊——自由的国际主义3)20S——独立的国际主义4)30S——孤立占主导(孤义和国义的较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美国放弃孤立主义,选择国际主义(1898-1941:美国外交思想摇摆期,各种思想的角逐)2.外交政策(复习思路:人,时间段,政策)●1776-1898 大陆扩张(注重外交思想及其指导原则)(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计划》是美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政策文件,它确立了美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其指导思想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内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
其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力的原则。
此《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结合。
(2)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辞》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重要文献。
美国的孤立从未不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它具有相对的含义:①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②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③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④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积极的战略进攻,其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⑤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3)中立政策为了回应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中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华盛顿代表美国于1793年4月22日发表《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美国外交政策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45bbd180eb6294dd886c5f.png)
美国外交政策一、英译汉(20分)二、名词解释Manifest Destiny 天定命运“天定命运论”是19 世纪40年代美国产生的一种扩张主义思潮。
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即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其对新大陆的统治和主宰是一种天意的安排,种族优越论和扩张是其思想核心。
“天定命运”有三层含义:一、美国建国的必然性。
二、美国领土扩张的合法性。
三、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
“天定命运论”迎合了当时美国国内进行领土扩张的需要,在美国盛极一时,成为早期美国的主流思想,迄今仍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Isolationism 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政策不是真正的孤立和闭关自守, 而有着特殊的内涵。
首先, 这项政策的实施只针对欧洲。
第二, 所谓孤立! 是指在政治和军事上远离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之间的纠纷, 而在经济上继续与各大洲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第三, 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 不为任何国家承担义务。
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符合当时美国的国家利益, 为以后美国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孤立主义政策的最大作用在于为美国崛起提供了所需的国际空间。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自由国际主义自由国际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大战略思想。
它深受威尔逊理想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Containment Strategy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美国外交理想主义外衣和现实主义政策
![美国外交理想主义外衣和现实主义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b7fa6d0b1c59eef8c7b4ad.png)
美国外交理想主义外衣和现实主义政策
10历史班杨毕坤10504010
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一向是以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掩饰其为谋求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政策。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以伊拉克萨达姆独裁伊拉克人民没有自由民权为理由,联合英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争很快结束,但是伊拉克从此陷入混乱,战争结束十年了,但是伊拉克没有迎来自由民主,更多的是在美国的强权干预下的混乱,国民经济的倒退,美国政府也因为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受到民众的反对。
美国在发动战争时的理由是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理由,认为伊拉克的独裁政治跟美国的自由民主格格不入,他们有义务解放伊拉克人民,让他们也拥有自由民主权利,美国人打着人权的幌子进行了一场所谓的正义战争。
但是每个地区每个文明都有其发展的方式,都有适于自己的政治模式,在这个所谓人权的背后,美国更看重的是其在中东地区的权益和其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方便于低廉,美国进行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控制伊拉克,从而增加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取得中东地区独霸的地位,便于从中东获得大量的石油,控制石油的价格,保证自己国家的利益,并且以石油为纽带,可以加强对相关国家的影响,从而增强其世界霸权地位。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启示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97d785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5.png)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启示现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希望不是获得普遍的和谐,也不是实现完整的和平这一愿望......而是展开利益的竞争......在这些刺耳的声音中——这些声音预示了领导者不会立刻将其手中的剑换成犁头——我们可以聆听到一种信念:腐败远未触及这个经过数百年勇敢战斗而屹立不倒的雄威建筑。
——阿尔弗雷德·马汉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借助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搭乘第二次工业革命东风的美国超越欧洲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伴随而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却相对滞后。
不过,在“门罗主义”的庇护与“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羽翼之下、长期远离欧洲纷争的美国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并逐步形成了有别于欧洲传统权力外交的世界观。
本文即以此入手,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马汉和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为读者梳理20世纪初美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脉络,探寻其成败得失。
马汉:“海权论”之父的现实之路如果问影响近现代世界格局走向的人物有哪些,那么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之父——一定会榜上有名。
早年间,马汉的军旅生涯过得并不如意,学术研究才是他的擅长之处。
1883年马汉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海湾与内陆水道》,并得到海军高层的欣赏,从而获得加入海军战争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机会。
马汉的伟大成就也从此起步。
马汉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得出结论,将一国海权力量建设的成败归结于六大因素:第一、地理位置。
马汉认为,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海权潜能。
例如,英国有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保护、扼守西欧进入大西洋的通道,其地理位置是绝佳的;反观法国,同时与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为邻,海岸线又被伊比利亚半岛隔断,因此它在与英国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第二、物理构造。
单有地理位置是不足够的,优良的海港能否与国内主要交通线路相连接同样至关重要。
例如,当时美国国内最重要的水道密西西比河就与新奥尔良相连,贯通南北,这就是巨大的优势。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a86dcfa910ef12d2af9e70c.png)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一、美国历史在任何国家,国家对外政策总是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美国,这个历史只有区区几百年的国家是如何在崛起,又如何称霸世界,现如今它的对外政策又如何等问题大都可以从它的历史中看出一些端倪。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
在两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
这也充分展现出了美国人民面对殖民统治而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二、三次战争正是拥有这样复杂而又独特的历史,美国很快就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战后,随着苏联在战后的崛起,美国成了西方国家与红色苏联抗衡的唯一希望,事实也证明美国在与苏联进行的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苏联并称为“两极”,并且在上世纪末取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并且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不断巩固。
并且开始扮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1798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4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
美国自由主义传统与理想主义
![美国自由主义传统与理想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b028c20c22590102029db7.png)
美国自由主义传统与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基础。
一套复杂的自由主义的理论系统,决定着美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流,可以说,自由主义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源于欧洲,但却深深根植于美国。
北美大陆广阔“洛克式荒原”、私人对财富的拥有、对个人主义关注的新教及其改革、缺乏旧大陆的政治竞争环境,构成了自由主义成长的最深厚土壤,使自由主义在美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归结起来,美国的自由主义有如下特征:竞争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核心和基本精神,它从天赋人权出发,尊重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承认个人拥有不可让予的天赋权利。
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在美国,“他们不受惠任何人,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他们养成了总是认为自己有独立地位的习惯,他们倾向于认为他们的整个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基于人性的个人主义和竞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浸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私有财产的权利。
自由主义认为,人类具有积累、享用和转让私人财产的自然权利。
这种权利是人类其他权利的基础,是符合人类天性和社会现实的最好形式,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
私有财产是美国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一,为美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者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利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有限政府。
这个观点来源于洛克思想并被美国宪法具体化,深深根植于美国文化之中,既:政府的权利必须是受到限制的。
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是为了保护人民天然权利,如果它的权利超出保护人民的天然权利,不可避免的就侵犯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因而人民也就有权利解散它。
正如洛克所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都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国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各国也在为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外交政策。
每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交理念和手段。
其中美国就以其理想主义闻名全球,朝着他称霸世界的目标前进。
美国外交传统最大的特点是现实利益考虑与意识形态考虑之间的矛盾,亦即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冲突。
美国人以注重实际著称,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理想主义外交趋向于主张世界政治的变革,强调外交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维护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认为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富有特殊的责任,视美国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义之邦”,是其他各国仿效的范例。
理想主义者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国家应当效法美国,美国也有义务把美国式的民主推广到全世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它似乎将所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战争都看做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战争,维护人权与践踏人权的战争。
单纯的把国际关系解释成“对与错”的对立关系。
而他,美国,就是那个正义的主持者,人权的至高无上的拥有者,无论是不是他的公民,涉不涉及到他的领土过着交易,他都要求别国公开外交,让他去监督和管理,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反对别国内部解决或者独自解决问题。
与理想主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现实主义外交,其被认为是趋向保守,强调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实现国家利益,手段是从国家实力出发,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武力来实现国家的目标。
现实主义外交家把国际关系看成是权力政治,其主要观察方法是分析国家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主张运用均势原则指导外交实践,并认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权应该高度集中,决策者可采取秘密外交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国家利益。
理想主义的形成对国际关系来说是个飞跃,使国际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论框架。
理想主义者所建立的学说多数是对未来的善良向往,这虽然顺应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反战的要求,但是却对造成“一战”的根源缺乏实事求是地分析,有些人更是对当时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严峻的军备竞赛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无意地为之掩饰。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向善,国家间可以实现和平相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道德寻求集体安全,建立合作关系,维持和平秩序。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在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中存在着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外交政策本着实用主义原则的不断演变中,理想主义外交冲动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日益调和,二者之间的鸿沟日益缩小,甚至出现了融合的趋向。
价值观的推广、民主国家的扩展越来越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灵活运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外交理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便是寻求二者间平衡的最终归宿。
他们信奉理性、进步,有道德信念,凡事都遵循道德原则。
理想主
义者也相信这些道德伦理是可以影响国家的行为的。
换言之,一个国家可以出于纯粹的好意和道德抱负而采取某种对外行动,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
理想主义者希望通过沟通、交流、理性,不同国家可以一道可以建立国际秩序、建立理性的国际社会,达到永久的国际和平;理想主义者认为社会、经济问题都是要考虑的国际政治问题,而不仅仅是国防/军事问题;理想主义也倾向于认为国家的行为是有国际情势决定的,并非总是出于自生利益。
理想主义者往往会以道德原则来影响或主宰他们的外交政策、外交行为。
他们甚至不惜用国家的力量来完成其道德事业,这里,国家力量成了手段,而道德是最终目的。
针对外交,美国民众向来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他们抱有所谓的“救世主”情结,认为美国乃是拯救世界之力量: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之国家,是一个理想的国度,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应当凭借自己的物质能量,去将自己的价值和信仰(如自由、民主、人权),推广和普及到整个人类社会。
这就是一种美国式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
美国的这种态度,在不少美国人自己看来,乃是真诚和善意的,但在外国人看来,则是傲慢的、自高自大的,天真可笑的,幼稚的,虚夸的和不切实际的美国人的这种理想主义,也正是世界各国和美国产生矛盾的根源之一。
综上所述,如果美国继续这种傲慢的理想主义外交态度,终有一天会淹没在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中,国际社会也终会联合起来消灭这种干涉别国外交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