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以我国某新兴工业城市为背景,通过分析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和外部条件,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具体内容包括:城市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方面。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工业区位问题,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设计案例分析问题,如:“某企业为何在我国某地区进行区位选择?请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3.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优化我国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共同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原则。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影响工业区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的主要因素,如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
2.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区位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业区位选择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3.掌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现代技术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小组间进行成果分享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2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地图、统计图表等资料,提取有效信息,为学习工业区位选择奠定基础。
2.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方面具备一定经验,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3.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工业布局的优势和不足。”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地区,从土地、劳动力、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工业布局的特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地区的工业区位选择合理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特点。
2.强调工业区位选择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业发展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并阐述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土地、劳动力、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一、课标要求一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主要由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三部分组成。

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

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三、学生情况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

所谓熟悉,是前面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后,有一定的基础,对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谓陌生是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还是一片茫然,没有接触过,因为这些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的产生背景和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

2.理解不同工业在不同区域选址的优势。

3.了解我国五大经济区的位置和产业分布。

4.意识到工业发展和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

2.我国各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讲述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并列示在黑板上。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2. 学习新知1.通过课本原文,介绍中国五大经济区的概念与位置。

2.解释每个经济区内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对比不同区域的工业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不同经区间的差异和优势。

3.给学生分发有关工业区划的地图,让他们查找有关数据并作出归纳总结。

3. 拓展思维(探究发现)1.提问:我国的五大经济区分别是哪些?第二产业在不同经济区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2.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陈述结果。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进行思考: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选择工业区位?四、教学体会1.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最为重要的,在于学生们应多思考,体会为什么工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此章内容。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2.利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工业的区位选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和做出决策,尤其是在讨论和互动中,学生们可以更综合地考虑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请教师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本章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实践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让学生自己想”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本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影响工业项目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
-基于GIS软件的工业布局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的优缺点评估。
2.针对所选取的工业项目,运用SWOT分析法或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要求学生从项目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或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并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3.请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工业发展政策的理解,以及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
4.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பைடு நூலகம்1.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工业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为我国工业崛起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理解、关爱他人。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学科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希望通过学习,了解工业布局的奥秘。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降低学习难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工业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基石。

地理教学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了解工业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探讨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工业区位选择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 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工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重要工业区的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了解我国重要工业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区位优势。

3. 能够分析我国工业发展趋势,备一定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可以通过现场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经营场所的组成情况、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2. 基本知识(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简要介绍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分类和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建立工业区位选择概念的基本框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3. 重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60分钟)教师可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当代重要工业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服务于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特点。

重点分析这两个重要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原则和成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重要工业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区位优势。

同时,还可以介绍下一代工业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发展的影响,加深对于该方面知识的理解。

4. 班级合作探讨与总结(30分钟)在探讨过我国重要的工业区的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学习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知识以及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以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意见,汇总出与工业相关的关键性问题,再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以加深全班学生的认识。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直观方法多采用图画呈现和现场考察等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特征。

3.2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3.2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工业区位选择知识,分析自己家乡或熟悉地区的工业布局,列举影响其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逻辑清晰、分析深入,能结合地图和数据资料进行论述。
2.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规律;
(2)强调工业区位选择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
2.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布局问题,积极参与到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讨论中,提高社会责任感;
3.理解不同地区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尊重地域特色,树立全球视野;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拓展:
a.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案例和前沿动态;
b.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布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阅读一篇关于工业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学术论文,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3.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感受工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创设情境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布局为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提醒学生注重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工业区位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及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的改进建议。
2.设计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方案。
3.实践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在使用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实证研究时,可能面临操作技巧和方法的困扰。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市场因素、政策环境等。
2.学会运用SWOT分析法对工业区位选择进行分析,能够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工业区位进行综合评价。
3.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区位因素实证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学会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富士康在郑州建立生产基地的原因。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工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分享讨论成果。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战演练:学生分组分析实际问题,如某企业在选择新厂址时如何进行区位选择。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战演练: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2. 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图片。

3. 案例:提供相关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

4. 课后练习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建议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课设计【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剖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色。

课标解读:认识工业的观点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联系实质理解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要素,工业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要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剖析】第四章和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详尽论述了其观点、特色、形成与发展。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家产部门。

农业是公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公民经济的支柱,两者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其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了前后铺垫和过分的关系。

本小节商讨了工业生产活动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有关于学生来说是个相对模糊的观点,为了使知识平常化,教材使用了大批的案例,引用大批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质,联合不一样地区的工业生产活动,经过案例剖析引证理论内容,经过理论指导此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获取一致。

在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踊跃指引学生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在认识工业区位要素的基础上,浸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并踊跃参加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建立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联合大批活动设计、图表展现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观点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要素,要点在于剖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剖析工业地区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要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区的发展。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说出工业区位的观点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联合实例,剖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要素。

3.理解工业区位要素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联合资料信息和图表归纳,剖析影响工业区位的要素,进一步提升资料剖析能力和图表归纳能力。

2.联合工业区位要素知识,对实质工业的区位选择进行剖析,实质培育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掌握工业区位要素及意义,更为踊跃地参加社会经济生活,提升实践意识。

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案例驱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如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某城市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理论,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2.任务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小组合作完成某地区的工业区位选择规划,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合理的工业布局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国内外典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要求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重点探讨影响该工业布局成功的关键因素。
4.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区位选择方案。要求考虑环保、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设计方案。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述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如土地、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2.详细讲解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如成本最低原则、市场接近原则、集聚原则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介绍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3.树立正确的工业发展观念,理解工业区位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协调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4.1.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4.1.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4.1.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通过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使学生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苹果手机组装厂在我国河南设厂”的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河南factory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对该案例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主导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区位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对当地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苹果手机组装厂在我国河南设厂”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设计一系列与工业区位选择相关的情境,如企业老板选址、政府官员规划工业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园区,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区位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2工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2工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该工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政策实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
-你认为该政策在促进工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为某地区规划工业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5.教师点评:在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分析题:提供某一地区的工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影响该地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规律。
2.应用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某一地区规划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但在表达个人观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信心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
4.部分学生对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各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工业区位选择的规律及原因”。
3.讨论方法:小组成员针对主题展开讨论,记录下讨论过程中的关键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4.汇报与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并进行交流、提问。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报告。要求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课题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探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通过小组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据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掌握5种工业导向类型分布及典型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具体案例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结合实际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探讨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和调用资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养成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形成。

教学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五种主要的工业导向类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法、自主学习法、教师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导入
教学环节
一、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二、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方面:土地、水源、原料、动力,
社会经济方面:市场、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
三、对工业进行区位选择分类
1、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出各导向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布局的原则。

(体验法)
2、表格小结(归纳法)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图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Word版

章节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某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解读:本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说明”,说明本条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为理解水平,即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能够通过举例说出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能够通过案例说出影响工业区位布局因素的变化。即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①联系生活,学会分析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②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③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与工业相关的事物。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活跃课堂气氛。
展开
展开
【过渡】工业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贯穿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那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播放《中粮集团广告》视频,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从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挖掘出工业和工业区位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能力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但往往思维的深度不够、准确性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体验了区位的分析过程,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方法,这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此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企业有一定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教学因子。第一个教学因子与“农业的区位因素”类似,为第二个教学因子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个教学因子主要介绍了科技、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运用。教材主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二)过程与方法
1.以比亚迪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所在城市的某个工业园区或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GIS软件分析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
4.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工业区位选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所在城市的某个工业园区或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知识梳理: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完成的要求和标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讨论素材:提供相关素材,如工业园区的介绍、企业的市场信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
3.讨论过程: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区位选择的因素和结论。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1) 工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地位及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

(2) 地图:展示工业分布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2)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讲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

6. 总结讲解: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某一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因素。

五、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工业生产的概念、地位及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理解。

(2) 学生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的掌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3.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有关资料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新课导入】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既灵活也复杂。

一个工厂企业到底布局在哪里才是最优区位呢?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板书】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新课教学】工厂里的工人在生产工业产品的过程:(即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略讲)原料 动力 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策等。

学生讨论: 请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归纳: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总结: 以上,我们从厂商所考虑的区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为获得最高的利润。

但能否找到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地方呢?引导: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学生阅读教材58页,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工业部请引导学生看“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案例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包括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并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内容要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回顾重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要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
2.案例总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3.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与工业区位选择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这一理念融入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中。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工业区位选择的核心问题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程度,如土地、劳动力、市场、交通、资源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分析案例: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了解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联系实际理解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四章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概念、特点、形成与发展。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二者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其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了前后铺垫和过度的关系。

本小节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为了使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通过事例分析引证理论内容,通过理论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在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树立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图表展示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工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材料信息和图表归纳,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材料分析能力和图表归纳能力。

2.结合工业区位因素知识,对实际工业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实际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及意义,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高实践意识。

2.通过分析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设施】
课件、学案、课本插图、教学三板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分组讨论、读图分析法
【课型】
新课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2.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
1、科技的进步
2、环境
3、政策
4、乡土情感、个人喜好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