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张力低下的表现特征

合集下载

肌张力检查【范本模板】

肌张力检查【范本模板】

肌张力检查1、拉起抬头检查:正常:一月内,拉起时头完全后垂,坐位头竖5秒.2-3月头轻微后垂,坐位头竖15秒以上。

4个月头拉起时头不后垂,坐位时竖头稳,能左右转头看.2、俯卧位检查:正常:1个月小儿头稍能抬起。

2个月小儿抬头45度。

3个月小儿抬头90度。

4个月胸能抬离床面。

3、四肢肌张力:小儿仰卧位,被动活动其四肢感觉有无阻力,并检查上、下肢关节活动度. 1)内收肌角检查:小儿仰卧位,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将两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限度,测两大腿之间的角度正常:1—3月:40-80度4-6月:80-110度7-9月:100—140度10—12月:130—150度2)腘窝角检查:仰卧位使小儿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臀部不要离开桌面,测量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正常:1—3月80-100度4—6月:90—120度7-9月:110-160度10-12月:150-170度3)足背屈角检查: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以拇指抵住小儿足底,其它手指握住小儿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曲,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正常:1岁内60—70度大于此角表明肌张力增高,双脚不一样也有问题,常见于早产、多胎颅内出血、窒息。

4)跟耳征角检查:仰卧位,双腿并在一起,尽可能向耳的方向推压,臀部不要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正常:1—3月:80—100度4—6月:90—130度7-9月:120—150度10-12月:140-170度5)围巾征检查:上肢肌张力检查,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高,肘不过中线,肌张力低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

新生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可考虑脑瘫。

4、异常姿势检查:由于肌张力增高或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脑损伤的患儿可有一些异常姿势1)持续头背曲:2—3月仰卧位拉起时头明显后垂2)紧握拳:3-4月仍紧握拳不松开.3)拇指内收:3—4月后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外展.4)两上肢硬性后伸5)角弓反张:头后仰,上肢硬性后伸,下肢强直伸直.6)下肢交叉、内收。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肌张力对身体的运动和姿势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肌张力异常时,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肌张力进行分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肌张力的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肌张力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应该是适中的,既不过紧也不过松。

这样才能保证肌肉的正常功能和活动。

二、肌张力过高的表现。

当肌张力过高时,肌肉会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表现为肌肉僵硬、不适、疼痛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肌张力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肌张力过高表现为肌肉紧绷,中度肌张力过高表现为肌肉明显僵硬,重度肌张力过高则表现为肌肉严重僵硬,甚至导致活动受限。

三、肌张力过低的表现。

与肌张力过高相反,肌张力过低则表现为肌肉松弛、无力、难以维持姿势等症状。

同样地,肌张力过低的分级标准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肌张力过低表现为肌肉轻微松弛,中度肌张力过低表现为肌肉明显无力,重度肌张力过低则表现为肌肉严重松弛,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四、肌张力的影响因素。

肌张力的异常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环境、疾病等。

情绪紧张、焦虑、压力大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肌张力过高;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缺乏运动、疲劳等情况则可能导致肌张力过低。

此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肌张力异常。

五、调节肌张力的方法。

针对肌张力的异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节。

包括适当的休息、放松身心、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按摩、理疗等方法。

对于肌张力过高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肌肉;对于肌张力过低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六、结语。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对于评估肌张力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调节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肌张力的分级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对肌张力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肌张力的评定-qin

肌张力的评定-qin

2.原因
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 见的病因,表现为齿轮样僵硬或铅管样僵硬。 由于僵硬,动作常表现为始动困难、缓慢或无动 状态,全身的肌肉表现也不一样,僵硬最早出现在手 腕,其次累及肘关节、肩关节等肢体近端关节。
二、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下又称为肌张力弛缓,是指肌张力低于 正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 失。
(一)表现
肌张力低下表现为: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柔软、 弹性减小,被动关节活动时肌肉的抵抗减弱甚至消失, 活动范围增大; 肢体整体运动功能受损,伴有肢体肌力减弱、麻 痹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根据肌张力降低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肌张力低下、 中度和重度肌张力低下。
轻度肌张力低下的特征:
导致痉挛的原因: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系障碍) 引起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产生。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脊髓损伤 脱髓鞘疾病 脑血管意外后 脑外伤 去皮层强直 去大脑强直 脑瘫
痉挛的评定标准
由于痉挛评定受到来自患者、评定人员的多种因 素的影响,因此,痉挛的量化评定有一定困难,由此 也形成了不少量化评定的方法及评定标准。 大多采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改良 Ashworth分级法。其中,改良Ashworth分级法可信度 较高。
轻度
中度 重度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前1/4时(即肌肉在其最短 的位置时)出现阻力,使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难以完 成
(二)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评定时还需要考虑阻力 出现时肢体被动运动的角度,并要求将被动运 动的速度控制在1s内通过全关节活动范围。
表4-4
痉挛级 别 O级 1级 1+级 肌张力程度 无肌痉挛 轻微增加 轻度增加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以下是与肌张力低下相关的常见症状:
•肌肉明显松软,失去正常弹力
•关节抵抗小,活动度明显增大
•粗大运动(如竖头,翻身,坐,爬,站立等)落后
而病理性肌张力低下患儿往往预后不好,临床表现也较为突出,比如哺乳时吮吸无力,体重增加不良,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笑等,以下4种异常姿势更为常见:
家长有办法判断孩子的肌张力低不低吗?
仅根据上述表现,家长有时并不好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肌张力低下。

下面介绍一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1]。

在周围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宝宝清醒、情绪放松的情况下,家长可通过查看宝宝的关节活动度(围巾征、腘窝角、足背屈角、股角)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围巾征
将宝宝的手通过前胸部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地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不过中线,4~6月宝宝过中线。

如果双肘明显超过中线,双上肢很软,像围巾一样围住自己的脖子,说明肌张力低。

腘窝角
宝宝仰卧,屈曲大腿使其紧贴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

足背屈角
宝宝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

股角
宝宝仰卧,检查者握住宝宝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慢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图源| 李林,武丽杰.人体发育学.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在做以上动作时,如果肌张力低下,对应的角度会增大。

宝宝不同月龄正常角度如下表:
宝宝下肢关节活动度不同月龄正常值
如果检查角度出现异常且差数较大,则提示可能是病理性肌张力低下。

请立即前往医院,争取早诊断早康复。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通常指的是肌肉过度紧张或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可能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僵硬或过度松弛。

肌张力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高肌张力:
•痉挛( Spasticity):(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紧张。

这种情况常见于中风、脑性瘫痪等病症,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强直( Rigidity):(肌肉呈持续性的过度紧张状态,不像痉挛那样是短暂性的。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或药物反应引起。

2.低肌张力:
•松弛( Hypotonia):(肌肉过度松弛,缺乏正常的张力和紧张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或神经肌肉连接异常引起。

3.间歇性肌张力异常:
•肌阵挛( Dystonia):(表现为肌肉痉挛或异常姿势,可能持续性或间歇性出现。

常见的类型包括扭转性肌阵挛、颈部肌阵挛等。

4.其他类型:
•腱反射亢进(Hyperreflexia):(腱反射异常增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腱反射减退( Hyporeflexia):(腱反射异常减弱,可能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

肌张力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病因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以改善肌张力异常引起的症状和影响。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一、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2、高张力肌肉张力增高,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低张力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下的肌肉张力4、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二、关节活动范围通过检查各关节部位的活动能够范围来了解肌张力,也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能够范围加大,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地将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程度,观察测量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臀部不要离开床面,册来那个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3、足背屈曲小儿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以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

正常时1岁内小儿在60—70之间,大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增高。

4、足跟耳征小儿仰卧位,扶小儿足部向同侧耳的方向尽量牵拉,臀部不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5、围巾征检查观察上肢肌张力可作围巾征检查,检查者手托住小儿颈背部使呈半卧位,另一手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绕颈部观察小儿肘部位置,正常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个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增高时则达不到中线位置,肌张力降低时小儿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一样。

不同月龄小儿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检查项目1—3月4-6月7-9月10—12月内收肌角40-80 80—100 100—140 130-150腘窝角80—100 90--—120 110—160 150—170足跟耳征80—100 90-130 120-——150 140--—170足背屈角60—--70 60-——70 60—-—70 60—--70以上所列数字单位为“度”三、拉起抬头检查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其手腕部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时稍停片刻,观察头与躯干位置,再拉至座位观察竖头情况。

肌张力降低诊断详述

肌张力降低诊断详述

肌张力降低诊断详述*导读:肌张力降低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肌肉无力,不能带动相应关节运动。

肌肉不能正常活动,肌肉所牵动的关节活动有障碍。

肌张力减低:肌张力低下指肌肉阻抗降低,并常常伴有关节过度伸展及腱反射减弱。

全身肌张力障碍: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旧称扭转性痉挛)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综合征,其特征是扭转性的不自主动作,造成持续的,往往很怪异的姿势.症状通常开始出现在儿童时代。

表现为行走时足部内翻并固定于跖屈位。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往往具有遗传性,主要的遗传型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部分外显率,在先验病人的家系中有些看来“未得病”的成员往往是本病顿挫型的病例。

在若干家族中,致病基因看来是定位于染色体9q。

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础不明.。

本病最为严重的形式表现出毫不容情的稳步进展加重的病程,症状十分严重的病例可能经常处于全身扭转形成的奇特的固定的姿势中。

精神与思维功能通常保持正常。

偏身肌张力障碍(hemidystonia):系指同侧上下肢的肌群受累,多为继发性原因所造成的。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分类。

1.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可显示脑部某些生化代谢情况,对诊断颇有意义。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表现节段性分布特点,如颅-颈部肌张力障碍,上肢伴或不伴中轴、头颈部肌张力障碍,下肢伴或不伴躯干肌张力障碍,躯干-颈部(不影响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是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中的一类!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 syndrome)简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

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综合征)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综合征)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病因】本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类。

(1)原发性肌张力异常最常见来自遗传因素。

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黑质纹状通路中,酪胺酸羟化酶或生物蝶呤功能障碍。

(2)症状性肌张力异常: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均可引起症状性肌张力异常。

本病仅有少数的神经病理研究,未有肯定的结论。

【症状】典型的肌张力异常如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等诊断不难。

但必须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张力异常相区别。

肌张力异常以起病年龄分为儿童型(12岁以前)、少年型(13~20岁)和成人型(20岁以后)。

成人型肌张力障碍常为局限性,病情不进行性加重,如痉挛性斜颈。

儿童和少年型病情进行性加重,下肢首先累及,然后波及全身,如扭转痉挛。

(一)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起病者最多见。

男女同样受累。

起病多甚缓慢。

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

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

两侧斜方肌及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后过伸。

患肌可发生肥大。

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

(二)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

首发症状大多是一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跖曲。

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

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

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构音困难。

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

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一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对于原发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由于病因不明,且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关,故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症状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如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等。

肌张力及评定分析

肌张力及评定分析

肌张力及评定分析肌张力评定九月份后半月讲课内容刘亚飞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肌张力(muscletone)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临床上所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

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以导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CNS损伤或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体征。

(一)正常肌张力分类⑴静止性肌张力: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⑵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如正常情况下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⑶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如做上肢前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体位的影响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如在痉挛期的中风患者仰卧位时患侧下肢伸肌肌张力可增高。

、精神因素的影响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使肌张力增高、并发症的影响有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关节挛缩等都可使肌张力增高、神经状态的影响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的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化、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疾病的影响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药物的影响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外界环境的影响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主观因素的影响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一)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式化(扭曲); 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 其中张力障碍性姿态(dystonia posturing)为一持续扭曲畸形,可持续 数分钟或更久。
4、肌张力弛缓(flaccidity)
当肌张力表现为降低和缺乏、被动运动
时的阻力消失、牵张反射衰减、肢体处 于关节频繁的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松 软)等现象时,则称为肌张力弛缓。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级
4级
四、痉挛评定量表应用 注意事项
(一)评定的影响因素
1.痉挛的神经性因素;2.痉挛的速度依 赖
3.患者的努力程度;4.精神因素的影响 5.环境变化的影响;6.评定时患者的体 位
(二)评定纪录
需要记录:测试的体位、是否存在异 常反射、是否存在影响评定的外在因素、 痉挛分布的部位、对患者ADL等功能活动 的影响及所应用的药物、治疗技术是否 有效等
进一步引发协同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上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 进、阵挛、异常的脊髓反射、被动运动 的阻力增加和运动协调性降低;
痉挛特殊的表现
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 折刀样反射(clasp-knife 阵挛(clonus) 去脑强直(decerebrate
reflex)
rigidity) 去皮层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
2、僵硬(rigidity)
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使得
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 现象。 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
齿轮样僵硬(cogwheel rigidity) 铅管样僵硬(leadpipe rigidity)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

【VIP专享】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

【VIP专享】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

家长如何发现早产宝宝姿势异常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往往都会被医生扣上一顶“高危儿”的帽子,这里所谓的高危儿就是可能存在脑部后遗症危险的儿童,因为绝大多数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都会在出生前后发生过缺氧的状况,所以,这类儿童更要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我家Cathy就是一个36周出生的超低体重儿(1.1KG),从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如何对高危儿宝宝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出现严重的脑部后遗症(如脑瘫等)。

所谓的脑瘫其实是一种脑部损伤造成的残疾类疾病,如果一旦确诊为脑瘫(特指一岁以后),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康复到正常人,只能是无限制的减轻,因为一岁以后的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已经比较稳定,代偿功能已经越来越弱,所以说起来很吓人的脑瘫,只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进行干预,完全可以消除脑瘫症状,通过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代偿功能,绕过损伤区域,从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早产儿的大脑发育异常,出生后只剩下不到1/2的脑质,其他区域甚至都是空洞,但是通过良好的早期干预,同样也达到了正常人的运动、行为、智力标准,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第一步:如何早期发现出异常,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行为。

总结一下常见的家庭内测方法,希望能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让更多的父母们尽快的发现宝宝是否出现了异常,以便及时就诊,这样才不会耽误,还是那句话,宝宝喂养上,很多事情不要过分的自信,尤其是对高危儿来说,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是一定需要的。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还是基于鲍秀兰等专家推广的专门适用于中国宝宝使用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技术。

另外一项可以在更早期检测是否异常的方法就是上海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杨红博士引入的GMs(全身运动评估)技术。

这两种技术,第一种是被动引出异常现象,第二种是让宝宝自己在安静的条件下做主动运动,两种检测过程截然相反,但结果是一致的,GMs可以在三个月内甚至更早期做出异常评估。

所以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所在城市找一下是否有GMs检测技术。

肌张力6级分级的口诀

肌张力6级分级的口诀

肌张力6级分级的口诀肌张力是指肌肉收缩时的程度,是指肌肉收缩的强度。

肌张力可以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口诀,可以帮助你记住每个级别的强度特征:第一级:0级肌张力,口诀是“几乎没有感觉”,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非常低,几乎感觉不到。

第二级:1级肌张力,口诀是“轻轻按按放开”,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较低,有微小的抵抗感,但可以轻松放开。

第三级:2级肌张力,口诀是“一点点坚持”,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较强,有显著的抵抗感,需要一点点坚持才能放开。

第四级:3级肌张力,口诀是“慢慢紧紧压”,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很强,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要慢慢压紧才能放开。

第五级:4级肌张力,口诀是“表面凹凹明显”,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很强,有极强的抵抗感,表面凹凹明显,手都难以按压,放开时也需要一些力气。

第六级:5级肌张力,口诀是“半边坚持自主松开”,表示肌肉收缩的强度特别强,有强烈的抵抗感,双手紧握不能放开,需要自己坚持一半的力量才能自主放开。

以上就是肌张力6级分级的口诀。

肌张力的量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肌肉的性能和活动状态,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关系。

本文结合肌张力6级分级的口诀,详细阐述了肌张力6级分级的程度特征,让大家明白肌张力的量化定义,从而更好地使用肌张力技术。

肌张力技术是一种体积考核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肌肉的力量,评估肌肉力量的水平,为日常锻炼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运动强度,达到最佳运动效果。

根据肌张力的口诀测试,可以多次检测,以了解肌肉力量的变化情况,给出更精确的运动指导意见。

此外,肌张力也可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肌肉力量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肌肉力量变弱,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此外,肌肉的力量也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习惯,如果肌肉力量弱,可能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正常生活习惯。

因此,肌张力的量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肌肉的性能和活动状态,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了健康,每个人都应该多多注重肌肉力量的提升,坚持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周至少做3次肌张力测试,了解运动的强度,更好地提升身体的力量和活动能力,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常见的病因。
由于僵硬,动作常表现为始动困难、缓慢或无动状 态,全身的肌肉表现也不一样,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 其次累及肘关节、肩关节等肢体近端关节。
肌张力评定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体时 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评定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康复功能评定学
定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临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 的阻力判断肌张力。
肌张力的产生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 础,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须的,也 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 种复杂运动所必须的条件。
7)踝关节背屈、跖屈
• 体位:仰卧,髋膝关节屈曲 • 方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近端附近,
另一手置于脚掌部,做踝关节背屈、跖屈
8)颈屈伸、侧屈、旋转
• 体位:仰卧,取出枕头,使颈部探出床边
• 方法:检查者双手把持头部,做颈屈伸、 侧屈、旋转
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 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周 神经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异常。
二、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特征
①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 衡,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从而使关节固定;
(二)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 1.弛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

宝宝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宝宝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宝宝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宝宝肌张力过高,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若宝宝肌张力低也是对宝宝有极大影响的,而对于宝宝肌张力过低,一般都是采取及早治疗,早日康复的治疗方法的,但是有不少家长是不知道宝宝肌张力低的表现的,所以错过宝宝治疗的时间的。

肌张力低一般是由于大脑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各种原因如产程延长、难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窘迫、窒息等都会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性的损害,表现为出生后肌张力的异常。

一般正常刚出生的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肌张力一般较高,1-2个月以后才逐渐减退,肢体方可自由屈伸,若持续肌张力过低,说明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及运动发育方面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CT检查,以明确孩子是否有脑损伤,以及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进行相应的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的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并定期检查,对以后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指导干预治疗计划方案的制定。

新生儿,有窒息病史,剖腹产,出现不哭,不闹,吃奶差,要高度重视。

小儿脑瘫能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很多,小儿脑瘫患者是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脑瘫患儿大脑的运动支配区,造成姿势异常、运动障碍为主症的脑瘫。

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又称软瘫通,常是一个暂时的阶段,可见于脑瘫婴儿,一般来说,脑瘫患儿软瘫可延续至2—3岁,如果给予脑瘫患儿足够的刺激,肌张力会渐渐提高。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宝宝肌张力了低的表现,所以我们若是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就要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清楚,切勿耽误孩子的治疗。

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对于肌张力低相信许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肌张力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和未来,就是对于患者的家庭也是一个重大的负担,肌张力低又被称为脑瘫,患者的表现常常令人感到同情,小儿肌张力的表现也是如此,这让许多的家庭负担加重了许多。

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些表现让人感到伤心。

一、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是最明显的小儿脑瘫的表现。

1、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肌张力低有什么表现,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

2、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

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

有时呈反射状姿势。

有时呈双下肢伸直。

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3、由仰卧位: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肌张力低有什么表现,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二、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这点小儿脑瘫的表现,是需要极大注意的。

上述就是小儿肌张力的表现,所以通过我们介绍的这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肌张力低是怎样的病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肌张力低的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如果家里有患者的,一定要耐心的对待患者,积极的带着患者去医院检查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宝宝肌张力低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肌张力低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肌张力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张力低这个疾病多发于婴幼儿事情,其主要的表现就是腿软,没有力气,不能抬头、不能站立等,这个病症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对宝宝多进行一些恢复的运动,出现宝宝肌张力低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原因一
第一是先天性的基因营养不良,生后肌张力,降低关节挛缩,精神发育迟滞,颜面肌受累,会出现独特的疾病颜貌。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血中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细胞脱落,结缔组织增生。

★2.原因二
Duchene型及营养不良是与性染色体有关,男性发病率信,比较罕见,都在三岁之前会发病,肌张力比较低,运动发育迟滞,智力低下,可见肌源性肌萎缩和假性肥大。

肌电检查可见多相信电位增高与高频放电。

★3.原因三
一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酯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这种疾病智力会减退症状会进一步恶化,对于环境的反应会减少会丧失语言能力,尖叫,四肢强直肌张力增高,躯干颈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瞳孔对光的反射迟钝不能注射。

★4.原因四
产伤也是原因之一,臂丛神经麻痹,肌张力低,被动性亢进,肌力低下。

婴儿因为囟门以及颅缝尚未闭合,可以通过陆丰裂开和囟门膨隆医患冲突争,高的压力,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肌张力低下的表现特征
*导读:肌张力低下其实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肉静止的松弛状态下就是称之为肌张力。

……
肌张力就是维持身体的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多种的方式。

由于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失养导致的此疾病发生。

*肌张力低下特征之一
孩子还在幼儿阶段的时候,有过窒息病史、剖腹产;不哭不闹、吃奶差的表现就需要进行高度的重视。

小儿脑瘫能够造成功能障碍的有很多,姿势的异常和运动障碍症状就是脑瘫。

如果小儿溶血症,围产期的疾病都会导致肌张力低下引起小儿脑瘫。

幼儿其实卧位的时候仰面朝天的青蛙样子,很容易导致了口鼻阻塞产生窒息。

如若有此症状就应该高夫警惕,不要让孩子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单独俯卧。

*肌张力低下特征之二
各个年龄阶段都是可以发病,由于染色体当中的基因遗传,大多数患者都是脑瘫软瘫的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肌肉收缩乏力;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吸吮和吞咽。

家长喂奶的时候会咳嗽时候反射无力。

无论气管内的分泌物、异常物咳出之后,因此支气管炎和肺部的感染很容易的发生。

常见的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家族当中,是因为同病成员都是会有肌肉肥大、脊柱前凸、侧凸、骨盆倾斜等多种典型表现。

从上肢开始,可以局限于起病的部位,是进展
到全身型的病变。

*肌张力低下特征之三
根据扭转痉挛的疾病诊断是不困难,多数根据从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或是骨盆等奇异的扭转会出现不自觉的扭动。

其中,肌张力低下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手足徐动型的疾病,另外脑瘫的而患者很容易发展成为痉挛型,由于脑瘫患者容易在早期的时候很容易的被其他疾病而耽误后早期治疗,此时的家长需要足够的重视孩子的症状。

孩子肌张力低下是严重的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