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
![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4e938f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8.png)
章名:09|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答:A2.鲜乳的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条件为()A.61〜65℃30minB.70〜75℃15〜16sC.80〜95℃瞬时加热D.135〜137℃3〜5s答:D3.在缺氧环境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不可能是()A.酵母B.霉菌C.细菌D.细菌或酵母答:B4.毛霉分解()能力最强。
A蛋白质B淀粉C纤维素D果胶答:A5.一般干制食物的AW值保持()以下,即可达到防霉目的。
A.0.64B.0.85C.0.90D.0.95答:A6.下列哪种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分活度()A.腌肉B.巴氏消毒C.冷藏D.酸泡菜答:A05判断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均衡,所以及易被微生物腐败。
答:J2.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腐败。
答:J3.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弱。
答:J4.蛋白质分解菌能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良好生长,即使无碳化合物存在,生长繁殖也很旺盛。
答:J5.不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蛋白质分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较弱。
答:J6.大多数酵母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都很强,因为蛋白质类食品中N/C比值较高,有利于大多数酵母菌生长。
7.许多霉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因而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答:J8.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单糖和双糖和淀粉。
答:X9.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能分泌果胶酶,使果蔬的组织变软。
答:J10.具有强烈分解蛋白质能力的厌氧性细菌,同时也有较强的脂肪分解能力。
答:X11.微生物能否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决于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
答:J12.食品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J13.在5℃左右或更低的温度(甚至-20℃以下)下仍有少数微生物能生长繁殖,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678f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a.png)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保鲜技术不断创新: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 更新,如冷链物流、真空包装等,能够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也在不断提升,能够实现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管和追溯。
建立完善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与监管要 求
制定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消费者有权了解食品的安全信息 消费者有权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消费者有权投诉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有权获得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
营养价值损失:食品腐败变质过 程中,营养物质分解,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
经济损失:腐败变质的食品造成 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成本增加和 销售收入减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品安全风险:腐败变质的食品 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食品安 全风险。
消费者健康危害:腐败变质的食 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引发疾病或不适症状。
,
01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危 害 02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原 因 03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控 制 措 施 04 食 品 防 腐 剂 的 使 用 与 注 意 事 项 05 食 品 安 全 法 规 与 监 管 要 求 06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与 挑 战
食品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如细菌、毒素等对人体的侵害,引发食物中毒、疾病等健康问题 食品腐败变质对经济的危害:导致食品浪费、经济损失,影响食品产业的发展 食品腐败变质对环境的危害:腐败食品的丢弃和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食品腐败变质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783aed626fff705cc170aad.png)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现代食品加工有三个主要目标:1.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2.提供高质量的产品;3.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微生物和化学因素可能引起的的腐败和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对加工食品而言,通常是以微生物为主.而所谓的食品质量如风味,颜色和质地等,同样与微生物引起的腐败、酶的作用和化学反应等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清楚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以便更好的控制他们,达到现代食品加工的目的。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食品易受到外来的和内在的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
外来的因素,主要指生物学因素,如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虫害等;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食品自身的酶作用以及各种理化作用的影响。
1.1生物学因素1.1.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是由于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在无空气(氧)的状态下发生,通常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产芽孢细菌非常耐热,如肉毒杆菌在中性环境下,100摄氏度加热数小时有时还不能完全被杀死.耐热性细菌在土壤中存在较多,因此对于土壤中生长的莲藕、芋头、芦笋、竹笋等块根、块茎类原料,在加工时要特别注意。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而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在PH值5.0左右的微酸性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
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酱油、果酒等。
霉菌: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
由于霉菌的好气性,无氧的环境可抑制其侵害,在水分含量15%以下,可抑制其生长发育。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428d4e725c52cc58bd6bee1.png)
变质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消长规律
需氧菌繁殖期:细菌主要在表层蔓延。 兼性厌氧菌期:细菌已在肉中层出现。 厌氧菌期:细菌已蔓延至肉深层。
(3)鲜蛋的腐败变质
腐败:由细菌引起,使蛋黄膜破裂→进一步 腐败产生恶臭H2S,内含物变灰或暗黑色。
霉变:霉菌菌丝通过气孔侵入蛋壳,造成 蛋液粘壳。
(4)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
质量管理体系
HACCP分析的七大原则: (1)危害分析 (2)控制点(CCP)的确定 (3)制定与每个被确定CCP有关的预防性措施 (4)建立监控CCPs的程序 (5)建立当监控表明超过某极限时应采取的改正行为 (6)建立将HACCP体系归档的有效档案保存制度 (7)建立用于确认HACCP体系运转正常的程序
D:高压杀菌:200MPa以上 机理:使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 因机制以及细胞膜发生变化,进而使生理 机能丧失或发生不可逆变化。
E:食品的干燥和脱水保藏 F:化学保藏 盐藏:提高渗透压、降低Aw、减少水中溶解氧。 糖藏:提高渗透压、降低Aw 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抑制微生物呼吸酶系统
(2)微生物种类和生理特性 A:分解蛋白质类的微生物 主要为细菌、霉菌 B:分解碳水化合物类的微生物 主要是霉菌 C:分解脂肪类的微生物 主要为细菌和霉菌
(3)环境条件 A:温度 嗜冷、嗜温、嗜热 B:气体 C:湿度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或自身组织酶进行的某 些生化过程。
微生物或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方法:
低温保藏 气调保藏 加热杀菌保藏 非加热杀菌保藏
(1)低温保藏
冷藏:在不冻结状态下的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等,短期保藏。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ppt课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096f5f1eb91a37f1115c7b.png)
2019
-
16
1.3肉类变质现象
肉类腐败变质时,往 往在肉的表面产生明显 的感官变化,常见的有: 发粘 变色 霉斑 气味
2019
-
17
2.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2.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主要类群 乳房内的微生物 环境中的微生物
2019
-
18
2019
-
19
2.2 乳液的变质过程
乳中含有溶菌酶等抑菌物质, 使乳汁本身具有抗菌特性。但这种 特性延续时间的长短,随乳汁温度 高低和细菌的污染程度而不同。
表面屏障Biblioteka 蛋内抑菌物质较高的pH
2019
-
28
4. 鲜蛋的腐败变质
4.1鲜蛋中微生物的来源
产蛋前的污染 产蛋时的污染 产蛋后的污染
禽蛋的防御微生物侵染的机制:
表面屏障 蛋内抑菌物质 较高的pH
2019
-
29
4.2 鲜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鲜蛋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大肠菌群、无 色杆菌属、假单孢菌属、产碱杆菌属、变形 杆菌属、青霉属、枝孢属、毛霉属、枝霉属 等。另外,蛋中也可能存在病原菌,如沙门 氏菌、金黄色球菌。
2019
-
30
4.3 鲜蛋变质的现象
❖腐败:初期出现散黄蛋 ,后期出现恶 臭气味;
❖酸败:糖或脂肪分解,产生酸类物质; ❖霉变:霉菌菌丝 在蛋壳内生长,形成
霉斑.
2019
-
31
5.罐头的腐败变质
5.1罐头的特性
2019
-
32
2019
-
33
5.2罐头食品变质的原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微生物因素
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62d79c16fc700abb68fcf2.png)
(二)、外在因素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决定食品是否腐败的重 要外在因素。
即使是在较低温度下,如果相对湿度较高 (冰箱处于未除霜状态),微生物也能很 快生长。
将较干燥的食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食 品表面会吸收水分,从而最终导致微生物 的生长。
食品贮藏处的空气情况也很重要,尤其是 对包装的压缩食品。
乳酸链球菌肽Nisin:又称乳酸链球菌 素,是目前唯一允许作为防腐剂在食 品中使用的细菌素。
,是我国允许使 用的两种国家标准有机防腐剂之一。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人体有极微弱的毒性, 是近年来各国普遍使用的安全防腐剂,也 是我国允许使用的两种国家标准的有机防 腐剂之一。
辐射线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D值:杀灭食品中活菌菌数90%所需 要吸收的射线剂量,单位为“戈瑞” (Gy,即1kg被辐射物质吸收1J的能 量为1Gy)
环境对辐射杀菌的影响:
氧气:氧气的有无对杀菌效果有显著影响, 有氧存在杀菌效果更好,但是无氧条件下 对食品成分的破坏不及有氧的1/10,所以 一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
无机元素、水和生长因子 食品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
食物成分不同,其腐败变质的现象也不同:
以糖类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变质过程中不会 产生异味。
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或脂肪时,其腐 败变质过程会产生大量恶臭的气味。
(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下的食品。 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的食品。 食品的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
盐腌和糖渍是实际生产生活中常用的 保存食品的方法。
嗜高渗微生物(嗜盐,嗜糖)能在高渗透 浓度的介质里面或其表面生长。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04e3e2bed630b1c59eeb5ae.png)
化学因素
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因素
生物因素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作用, 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作用,此过程食品中蛋白质的 分解, 分解,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 解。
•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食品中的酶以及微生 物的作用, 物的作用,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或氧化而引 起的。因此, 起的。因此,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就是要针对引 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 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方法 组合, 组合,杀死腐败微生物或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 繁殖,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繁殖,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首先分解糖产酸使食品的pH值下降 首先分解糖产酸使食品的 值下降 糖与蛋白质
细胞内所进行的各种生化反应,均以水分为溶剂。 细胞内所进行的各种生化反应,均以水分为溶剂。
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 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 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 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
密闭容器内
水蒸汽压 P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 AW 纯水蒸汽压 P0
• 水分活度高说明含水量高还是低? 水分活度高说明含水量高还是低? • 若食品 W =1说明是什么环境? 若食品A 说明是什么环境? 说明是什么环境 • 若食品AW =0说明是什么环境? 说明是什么环境? 若食品 说明是什么环境
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为了防止食品变质,最常用的办法是降低食品的 含水量, 值降低至0.70以下,这样可以较长期 以下, 含水量,使Aw值降低至 值降低至 以下 地进行保存。 地进行保存。
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和酶 的作用
对某些物质的吸收机制 发生改变
细胞膜电荷性质改变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13e1aa81711cc7931b716fc.png)
食品
鲜肉、鲜鱼、鲜奶、鲜奶油、新鲜果蔬、果汁
0.98~0.93 蒸煮肠类、蒸煮火腿、部分加工奶酪、浓缩奶、面包
0.93~0.85 干香肠、发酵香肠、牛肉干、生腌火腿、切达干酪、
甜炼乳
0.85~0.60 甜点、干果、果酱、果冻、咸鱼、某些干酪
<0.60 方便面、糖果和巧克力制品、饼干、休闲食品、干制
蔬菜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一)微生物
2)食品中的水分 结合水
食品中的水分 游离水
❖ 微生物生长繁殖只能利用游离水; ❖ 水分活度(Aw)
▪ 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 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描述为:
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部分食品的水分活度值
Aw
>0.98
感官品质的下降 营养价值的损失 安全性的降低。
食品坏了、不能 食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1. 1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定义 ❖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 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控制品质的下降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二.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
微生物种类 嗜盐性细菌 嗜干霉菌 耐高渗酵母
❖ 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 ▪ 去除水分(干制) ▪ 加盐或加糖 ▪ 控制水分状态(速冻)
最低Aw值 0.75 0.65 0.60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二)微生物的控制
❖ 3 PH值的控制
微生物 适宜的pH值
迅速生长繁殖
偏离生长 的pH值
生长繁殖 受到抑制
▪ 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 稳定生长期的营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营养细胞 • 成熟的芽孢>未成熟的芽孢 • 较高温度下培养的微生物耐热性较强
食品微生物学-_10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及保藏-王霞霞
![食品微生物学-_10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及保藏-王霞霞](https://img.taocdn.com/s3/m/3250c13e915f804d2b16c1ac.png)
(1)温度
(2)湿度
(3)气体
1、食品本身的性质
1. 营养组成:食品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良好培养基,故一 旦被微生物污染即可导致变质。 2. 基质条件: 食品的pH值、食品的水分、食品的渗透压 (1) [PH] 酸性食品与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者为非酸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和大多数蔬菜); pH值在4.5以下者为酸性 食品(水果和少数蔬菜) 微生物生长与食品pH值的关系:非酸性食品适宜细菌生 长;酸性食品中,酵菌、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如大肠菌 群)可生长。 微生物分解食品营养成分可使食品pH值变化:糖类物质 被分解时pH值下降,蛋白质被分解时pH值上升。 pH值影响杀菌工艺 非酸性食品:灭菌;酸性食品:消毒。 因为酸抑制孢子萌发。
食品保鲜栅栏
(Leistner, 1987)
发酵的干腊肠
图13.4 在发酵香肠(意大利腊肠)的成熟和贮藏期间发生的栅栏次序。 Pres.=亚硝酸盐,Eh=氧化还原势的减弱,c.f.=竞争性菌丛的生长,pH酸度, aw=干制流程
栅栏的次序确保每个阶段的稳定性。除了aw,所有
的栅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弱。
第9章 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
本章内容
9.1 食品的腐败变质
9.2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9.3 食品腐败变质与食品类型的相关性 9.4 食品防腐保藏技术
9.1 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1.食品本身的性质 (1)食品的营养(2)PH条件
(3)水分(4)渗透压
2.微生物 3.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3)食品的渗透压。引起扩散和渗透现象的不平衡压力
高浓度的盐或糖降低了食品的水分活性;提高了食品的 渗透压,因此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渗透压的耐性不同,一般情况下,许 多霉菌和少数酵母菌可在高渗条件下旺盛生长,因此在 糖渍或盐淹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或酵母菌,有时也有耐高渗细菌。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b471a4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4.png)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第一讲(3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难点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导入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教学内容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
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1.影响食品变质的因素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不是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
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致使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
第9章-01改-食品腐败变质与控制
![第9章-01改-食品腐败变质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5a8482f453610661ed9f489.png)
主要内容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概念: 概念: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指食品受到各种
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 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腐臭;油脂酸败;果蔬腐烂;粮食霉变
1.食品的腐败变质 1.食品的腐败变质
1.1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1.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1.3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4腐败变质食品的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腐败变质食品的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1.5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感官性状; 感官性状;
卫生学意义:
营养降低; 营养降低; 危害(不良反应、中毒) 危害(不良反应、中1.5各类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变质现象 1.5各类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变质现象
乳及乳制品 肉类 鱼类 鲜蛋 罐藏食品 果蔬及其制品 粮食及其制品
一、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特征: 特征: 酸度升高;产气(甜味、醇味) 酸度升高;产气(甜味、醇味)
1.3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3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感官鉴定:最为敏感; 色泽 气味、口味、 色泽、 感官鉴定:最为敏感;-色泽、气味、口味、组织状态 化学鉴定: 三甲胺; 化学鉴定:TVBN;二甲胺 三甲胺; pH;POV;羰基价; ;二甲胺/三甲胺 ; ;羰基价; K值:鱼肉 依次分解为ADP、AMP、IMP、HxR、Hx, 值 鱼肉ATP依次分解为 依次分解为 、 、 、 、 , K=(HxR+Hx)/(ADP+AMP+IMP+HxR+Hx) ( )( ) K值≤20%,绝对新鲜;≥40%,早期腐败。 值 ,绝对新鲜; ,早期腐败。 物理鉴定: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 、 物理鉴定: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 ↓、粘度 ; 、粘度↑;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 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大肠杆菌呈黑色, 中心有或无金属光泽
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 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 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术 • GMP和HACCP • 微生物预报技术
微生物检验
• 在国家卫生标准中常用细菌总菌落数和大肠 菌群的近似值来评定食品卫生质量,一般食 品中的活菌数达到108cfu/g时,则可认为处 于初期腐败阶段。
大肠菌群的近似值(MPN)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3-94 1、检样稀释
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 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 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 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 1:10的均匀稀释液。 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 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 液。 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 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 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蜂胶
• 蜂胶是蜜蜂采集的植物树脂,并混入它的上颗腺分泌物 和蜂蜡等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蜂胶 中含有丰富的具有药效的成分,有抗菌、抗病毒、消炎 、镇痛、促进组织再生、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其他多种功 能,素有"完美的天然广谱抗菌物质"之称。 • 蜂胶可应用于食品的贮藏,保持食品的鲜度、光泽、颜 色和口味,阻氧、防水分蒸发,减少霉烂、变质、延长 货架期,且无任何副作用。
乳球菌肽(Nisin )
• 乳球菌肽(Nisin):某些乳酸乳球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 和分泌的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小肽。 • 乳球菌肽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由于乳球菌肽对细胞 膜的吸附,然后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引起细胞自溶 。nisin不抑制革兰氏阴性菌、酵母和霉菌,专抑制革 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细菌芽孢。 • Nisin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防腐剂在国际上已得到认 可,并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罐头、肉制品、饮料等领 域。另外,利用Nisin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不抑制 酵母菌这一特性,可将它应用于啤酒、果酒、蒸馏酒 等乙醇饮料的生产中,以防止乳酸菌的腐败。
2、食品的pH值
酸性食品(pH > 4.5) :动物食品、蔬菜
非酸性食品(pH <4.5) :水果
细菌、酵母、霉菌
3、食品的水分
食品中水分:游离水和结合水
水分活度( Aw ):P/P0; 纯水的Aw=1;无水食品Aw=0 ; Aw=0.60 ? Aw=0.64?
细菌、酵母、霉菌
4、食品的渗透压 食盐和糖是形成不同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鲜蛋的腐败变质
散蛋黄:荧光假单胞菌,蛋黄膜
破裂,蛋黄流出与蛋白混合。
黑腐病:变形杆菌属和某些假单
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引起。
霉斑:蛋液粘壳,霉菌。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 鲜乳中残留微生物。 1、抑制期:乳中的溶菌酶等自身物质使乳汁本身具有抗菌特
性,但随时间延长消失。。。 约12h左右
2、乳链球菌期:分解乳糖产乳酸,抑制其他菌生长。 3、乳杆菌期:pH<4.5,出现乳凝块,乳清析出,约2d 4、真菌期:pH=3.0~3.5,霉菌、酵母菌, pH回中性; 5、腐败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产生臭味
F. 罐头类:出现‘胖听’现象,敲击罐头壁发出空洞音。
食品理化检验
•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 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TVBN达到30mg/100g,认为变质。 • 三甲胺 新鲜鱼虾等水产品、肉中没有三甲胺,初期腐败时,其量 可达4~6mg/100g。 • 组胺 当鱼肉中的组胺达到4~10mg/100g,就会发生变态反应样的 食物中毒。 • pH值变化 V字形变动。一般不用pH值作为初期腐败的指标。 蛋白质腐败, pH值上升;糖类物质腐败, pH值下降。 • 黏度(肉类敏感)、折光率等
D.化学防腐:防腐剂、酸渍等。
E.生物防腐:天然防腐剂、发酵作用降低酸度。
天然防腐剂
• 植物来源:大蒜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连翘提取
物、果胶、茶多酚 、甘露聚糖等
• 动物来源:溶菌酶、蜂胶 、壳聚糖、鱼精蛋白等 • 微生物来源:乳球菌肽、纳他霉素
大蒜提取物
• 大蒜含蒜氨酸,大蒜辣素和 大蒜新素,其中大蒜辣素和 大蒜新素是大蒜中的主要抗 菌成份。后者抗细菌的效力 为前者的50%。大蒜辣素的 抗菌基理可能是其分子中的 氧原子与细菌中半胱氨酸结 合使之不能转变为胱氨酸, 从而影响细菌体内的重要氧 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大蒜对 多种球菌,霉菌有明显的抑 制和杀菌作用。
5、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 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MPN)检索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
• • • • • • • 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2 大肠菌数测定 GB4789.3 沙门氏菌测定 GB4789.4 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5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4789.6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4789.10 霉菌酵母菌计数 GB4789.15
作用机理。(表9-8)
辐照源:60Co 、137Cs 剂量:5~10kGy 消毒(不能杀死芽孢)
10~50kGy 灭菌
安全性问题:放射性、感官性状、营养成分、有害物质
控制微生物繁殖速度的措施
A.降低食品水分含量:日晒、阴干、热风干燥、 喷雾干燥等。 B.降低食品的储藏温度:冷藏、冷冻。 C.提高食品渗透压:大部分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中 会死亡,由于脱水的作用。盐腌和糖渍两种方法。
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措施
• 预防微生物污染:从食品原料到食用的整 个食品链过程注意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杀灭微生物的措施 • 控制微生物繁殖速度的措施
杀灭微生物的措施
A.热处理:
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5~30min;115 ℃,30min
煮沸消毒法:100℃,15min以上
巴氏消毒法:60~85 ℃,15~30min 超高温灭菌法(UHT);135~137 ℃,3~5s;142 ℃ 微波加热:国际规定食品工业用915MHz和2450MHz 两种频率。
B. 辐射灭菌:
利用γ射线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的特点,对微 生物的DNA、RNA、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物质的 破坏作用,特别是对DNA损失是其杀灭微生物的主要
溶菌酶
•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鸟类与家 禽的蛋清中,故商品溶菌酶是 从蛋清中提取纯化的。 • 溶菌酶作用机理是由于溶菌酶 分解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使 细胞因渗透压不平衡引起破裂 ,从而导致菌体细胞溶解,起 到杀灭作用。 • 食品工业上广泛应用于清酒、 干酪、香肠、奶油、糕点、面 条、水产品、熟食及冰淇淋等 食品的防腐保鲜,也是婴儿食 品、饮料的优良添加剂。
环境因素
1、温度 食品中低温生长的微生物:假单胞菌属等 食品中高温生长的微生物:嗜热细菌等 2、气体(O2、H2、CO2) 3、湿度 未包装的食品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过程
• 食品腐败变质的源头是微生物的污染。 • 食品腐败的本质是微生物酶的作用。
1、蛋白质类食品的腐败变质(腐败)
多
细菌、霉菌
• 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胺类是碱性含氮化合物,具有 挥发性。因此测定鱼、肉食品中的总挥发性盐基氮( TVBN)的含量,是鉴定肉、鱼新鲜度的指标之一。 • 测量方法: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肉、鱼、豆类)水 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形成氨、胺的含氮物),称为TVBN。
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 食品腐败变质: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 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 官性质的一切变化。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础
内:食品本身的因素
(营养成分、pH、Aw、渗透压)
外: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氧气)
食品本身的因素
1、营养成分 蛋白质类:肉、鱼、蛋和豆制品 碳水化合物类: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 脂肪类:食用油
• 已列入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2、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腐败变质(发酵)
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半纤维素、 淀粉、糖原及糖) 酶 微生物代谢 有机酸+酒精+气体等
细菌、霉菌和酵母 (绝大多数酵母不能使淀粉水解)
3、脂肪类食品的腐败变质(酸败)
微生物解脂酶等 食品中脂肪 脂肪酸+甘油+其他产物
• 细菌、霉菌和少数酵母 • 霉菌比细菌多,酵母菌能分解脂肪的不多(解
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 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 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 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 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 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原理:胆盐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大肠杆菌 能分解乳糖而产生酸,使培养基的pH降低(指示剂变 色)。这一现象可作为观察结果 的指标。大肠杆菌细胞在酸性环 境中,由于甲酸脱氢酶的作用, 可使甲酸分解成C02和H2,在培养 基中产生大量气体而进入倒管中, 以观察产气。
脂假丝酵母)
• 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 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 ,即所谓哈喇味。因此,鉴定油脂的酸价和过
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判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