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新框架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架构方案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架构方案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架构方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构建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架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安全属性和安全管理属性
7个信息安全属性 个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 完整性Integrity 完整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性 不可否认性Non不可否认性 Reputation 可追究性 Accountability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
主讲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分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 总体框架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 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 题,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而且是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21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纪之交世界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经 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 险的威胁之中。 险的威胁之中。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案第1章安全防护体系概述 (4)1.1 网络信息安全背景分析 (4)1.2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目的 (4)1.3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原则 (4)第2章安全威胁与风险管理 (5)2.1 安全威胁识别 (5)2.1.1 网络攻击 (5)2.1.2 恶意软件 (5)2.1.3 内部威胁 (6)2.2 风险评估与量化 (6)2.2.1 风险评估方法 (6)2.2.2 风险量化指标 (6)2.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6)2.3.1 技术措施 (6)2.3.2 管理措施 (6)第3章安全防护体系框架设计 (7)3.1 总体架构设计 (7)3.1.1 安全策略层: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明确安全防护的目标和方向。

73.1.2 安全管理层:负责安全防护体系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保证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7)3.1.3 安全技术层:包括安全防护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安全响应技术等,为安全防护提供技术支持。

(7)3.1.4 安全服务层:提供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运维等服务,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7)3.1.5 安全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软件等,为安全防护提供基础支撑。

(7)3.2 安全防护层次模型 (7)3.2.1 物理安全层:保证网络设备和系统硬件的安全,包括机房环境安全、设备防盗、电源保护等。

(7)3.2.2 网络安全层:保护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隔离等。

(7)3.2.3 系统安全层:保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软件的安全,包括安全配置、漏洞修补、病毒防护等。

(7)3.2.4 应用安全层: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

(7)3.3 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8)3.3.1 安全防护技术 (8)3.3.2 安全检测技术 (8)3.3.3 安全响应技术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8)4.1 边界防护策略 (8)4.1.1 防火墙部署 (8)4.1.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1.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4.1.4 防病毒策略 (9)4.2 内部网络防护策略 (9)4.2.1 网络隔离与划分 (9)4.2.2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9)4.2.3 安全配置管理 (9)4.2.4 数据加密与保护 (9)4.3 安全审计与监控 (9)4.3.1 安全审计 (9)4.3.2 安全事件监控 (10)4.3.3 威胁情报应用 (10)4.3.4 定期安全评估 (10)第5章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10)5.1 数据加密技术 (10)5.1.1 对称加密技术 (10)5.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10)5.1.3 混合加密技术 (10)5.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5.2.1 数据备份策略 (10)5.2.2 数据恢复策略 (11)5.2.3 备份安全策略 (11)5.3 数据防泄漏与权限管理 (11)5.3.1 数据分类与标识 (11)5.3.2 访问控制策略 (11)5.3.3 数据防泄漏技术 (11)5.3.4 安全审计与监控 (11)第6章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11)6.1 操作系统安全 (11)6.1.1 基础安全设置 (11)6.1.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2)6.1.3 系统加固 (12)6.2 应用系统安全 (12)6.2.1 应用层安全防护 (12)6.2.2 应用层防火墙 (12)6.2.3 应用安全审计 (12)6.3 系统漏洞防护与补丁管理 (12)6.3.1 漏洞扫描 (12)6.3.2 补丁管理 (13)6.3.3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13)第7章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3)7.1 应用层安全威胁分析 (13)7.1.1 SQL注入威胁 (13)7.1.3 CSRF跨站请求伪造威胁 (13)7.1.4 文件漏洞威胁 (13)7.1.5 其他应用层安全威胁 (13)7.2 应用安全开发规范 (13)7.2.1 开发环境安全规范 (13)7.2.2 代码编写安全规范 (13)7.2.3 第三方库和组件安全规范 (13)7.2.4 应用部署安全规范 (13)7.3 应用安全测试与评估 (13)7.3.1 安全测试策略 (14)7.3.2 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 (14)7.3.3 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 (14)7.3.4 渗透测试 (14)7.3.5 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 (14)7.3.6 持续安全监控与响应 (14)第8章终端安全防护策略 (14)8.1 终端设备安全 (14)8.1.1 设备采购与管理 (14)8.1.2 设备安全基线配置 (14)8.1.3 终端设备准入控制 (14)8.1.4 终端设备监控与审计 (14)8.2 移动终端安全 (14)8.2.1 移动设备管理(MDM) (14)8.2.2 移动应用管理(MAM) (15)8.2.3 移动内容管理(MCM) (15)8.3 终端安全加固与防护 (15)8.3.1 系统安全加固 (15)8.3.2 应用软件安全 (15)8.3.3 网络安全防护 (15)8.3.4 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 (15)第9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5)9.1 云计算安全挑战与策略 (15)9.1.1 安全挑战 (15)9.1.2 安全策略 (16)9.2 大数据安全分析 (16)9.2.1 数据安全 (16)9.2.2 数据隐私保护 (16)9.3 云平台安全防护技术 (16)9.3.1 网络安全 (16)9.3.2 数据安全 (16)9.3.3 应用安全 (17)第10章安全防护体系运维与管理 (17)10.1 安全运维流程与规范 (17)10.1.2 安全运维组织架构 (17)10.1.3 安全运维流程设计 (17)10.1.4 安全运维规范与制度 (17)10.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7)10.2.1 安全事件分类与定级 (17)10.2.2 应急响应流程设计 (17)10.2.3 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 (18)10.2.4 应急响应资源保障 (18)10.3 安全防护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18)10.3.1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监控 (18)10.3.2 安全防护策略调整与优化 (18)10.3.3 安全防护技术更新与升级 (18)10.3.4 安全防护体系培训与宣传 (18)10.3.5 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安全防护体系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已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新版】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探索

【新版】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探索

21
2、社会公共服务类
– 基于数字证书的信任体系(PKI/CA) – 信息安全测评与评估体系 (CC/TCSEC/IATF) – 应急响应与支援体系(CERT) – 计算机病毒防治与服务体系(A-Virus) – 灾难恢复基础设施(DRI) – 密钥管理基础设施(KMI)
22
基于数字证书的信任体系(PKI/CA)
T6
SML1 EAL2 SML2 EAL3 SML2 EAL4
T7
SML1 EAL2 SML2 EAL3 SML2 EAL4
V4
V5
SML2 EAL1
SML2 EAL2
SML2 EAL2
SML2 EAL3
SML2 EAL3
SML3 EAL4
SML3 EAL4
SML3 EAL5
SML3 EAL5
SML3 EAL6
1、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
– 组建研发国家队与普遍推动相结合
– 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 – 建设技术工程中心与加速产品孵化
– 加大技术研发专项基金
– 全面推动与突出重点的技术研发
• 基础类:风险控制、体系结构、协议工程、有效评估、工程方法
• 关键类:密码、安全基、内容安全、抗病毒、RBAC 、 IDS、VPN、 强审计
推动安全产业发展,支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掌握安全产品的自主权、自控权 建设信息安全产品基地
形成信息安全产品配套的产业链
造就出世界品牌的安全骨干企业 安全产品制造业、集成业、服务业全面发展
尽快配套信息安全产业管理政策(准入、测评、资质、扶植、、)
重视TBT条款运用,保护密码为代表的国内安全产品市场
17
信息 价值 V1 V2 V3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ppt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ppt

信息安全的攻击与威胁
攻击
信息安全攻击是指未经授权者通过各种手段试图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如黑客攻 击、网络钓鱼、勒索软件等。
威胁
信息安全威胁是指可能对组织的信息安全造成损害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技术漏洞 、内部人员失误、自然灾害等。
02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物理安全
访问控制
对重要信息系统的设施、区域和设备进行物理访问控制,限 制无关人员进入和操作。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02
根据用户、资源、环境等多个属性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
限。
强制访问控制(MAC)
03
通过安全策略来强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数据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
使用相同的密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
非对称加密
使用公钥和私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
哈希算法
将数据转换成固定长度的摘要,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
02
云计算安全挑战
云计算安全防护面临诸多挑战,如保护云服务提供商的隐私和商业机
密,确保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以及防范虚拟化攻击等。
03
云计算安全防护技术
常见的云计算安全防护技术包括虚拟化安全、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
日志分析等。
大数据安全防护
1 2
大数据安全防护现状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安全问题 逐渐凸显,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和数 据损坏等。
数据备份与恢复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用户安全
身份认证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法,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
访问控制
根据用户的职责和权限,限制对重要信息系统的访问和操作 。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概述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概述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概述信息安全体系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 策略和规程:包括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政策、安全规程、控制措施和程序,以确保组织内部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执行。

2.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威胁分析和安全漏洞管理,以识别和减轻潜在的安全风险。

3. 身份和访问管理: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组织的信息系统。

4. 安全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数据加密和恶意软件防护,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护。

5. 安全监控和响应:包括实时监控、安全事件管理和安全事件响应,以保持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感知和及时响应。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根据组织的特定需求和风险状况进行定制,以确保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同时,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技术环境。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组织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信息资产,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涵盖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实施和持续改进,以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干扰或破坏。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各个关键组成部分。

首先是策略和规程。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是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和安全规程。

具体来说,信息安全政策应当包括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要求、信息安全的目标和范围、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机制、信息安全责任和权限的分配、信息安全培训和监督制度,以及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改进和审查的一系列管理程序。

涉及敏感信息资产的操作程序和应急响应机制,应当被明确规定。

其次是风险管理。

风险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威胁分析和安全漏洞管理。

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威胁分析,可以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找出哪些方面具有较大的风险,并将重点放在这些方面,进行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的概述,以用于组织和规划安全防护措施。

该框架图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在建立安全防护体系时获得更清晰的指导。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路径/文件名.png)
框架说明
1. 建筑和设施安全:包括建筑物的物理安全措施,例如防火系统、监控摄像头和访客管理措施。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安全,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2. 信息安全:针对企业或组织的信息资产建立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完整性保护和风险管理等。

3. 人员安全: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建立相关的安全策略和流程,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保障。

4. 供应链安全:确保从供应链中获取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包括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进行供应商审核和监控、确保产品的完整性等。

5. 应急响应与恢复: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和恢复策略,以应对安全事件和灾难,并迅速恢复业务运作。

结论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图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视觉概览,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理解和规划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不同企业或组织的特定需求和情况,可以根据框架图提出具体的安全防护方案。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随时调整和更新安全防护体系。

gartner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

gartner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

gartner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Gartner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技术研究和咨询机构,其提供的安全防护体系框架(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组织的信息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并逐步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为什么需要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如何实施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此外,本文还将探讨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的优势和挑战。

一、什么是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是一种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战略,旨在帮助组织建立更加智能和灵活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该框架基于Gartner 公司在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安全威胁。

与传统的防御性安全模型相比,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更加注重分析和响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安全体系的实时调整和优化。

二、为什么需要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在当前的信息安全威胁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传统的安全防御方式往往是基于固定规则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于新型威胁和恶意行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较弱。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和智能的安全防护体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提升对安全威胁的识别和防护能力。

三、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Gartner 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由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1. 威胁情报:威胁情报是指收集、分析和共享有关当前和潜在威胁的信息。

利用威胁情报,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可能的安全威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 安全分析:安全分析是将威胁情报与组织内部的安全事件数据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以便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威胁和异常行为。

电力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与策略

电力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与策略

电力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与策略摘要:国家中线信息基础设施可以说非国家电网莫属,电力行业可以说在进行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大风险隐患的威胁。

为对电力生产管理以及信息网络自身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给予保证,在前期对其信息安全进行规划情况下,使用调研与分析的方式,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平台以及应用三个层面去对于当前我国电力网信息安全的防护体系的构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了相关的构架策略,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容灾引言:当前我们国家的电网公司已经开始对于信息安全进行规划,为了能够对信息安全整体的目标加以实现,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并同时还需要给予有效的落实。

信息安全技术的防护架构其主要是对电力网自身的信息安全能力给予支持,同时其还是对于电网信息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主要保障,其也是对于信息安全目标加以实现的核心手段。

通过对于防护对象和其自身的需要进行确认,积极的建设出一个信息安全基础的预防框架,使得建设和运维安全的能力能够获得提升,同时还需要将其作为主要的基础,真正的对于系统和网络以及终端等安全形态去进行集中的监控,并且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响应,使其最后可以对于风险的可视化以及可管理加以实现,使其能够对于电力网自身运行以及安全管理给予实现,并且增强其自身进行安全决策的能力。

1 识别防护对象及总体安全需求当前,电网公司在建设和规划的使用上的系统主要有信息展现和决策分析,还有就是经营管理与综合管理,以及专业生产等几个大大分支。

通过整体去对于多种使用系统自身的功能,以及系统所面向的使用对象,以及承载业务数据自身的敏感程度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及时的对于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需要给予充分的满足。

比如,外部的网站主要都是在互联网里去进行部署的,因此我们则需要对于网站自身的可用性,以及页面预防篡改等多种安全需要给予充分的满足;运营监管平台可以说肩负着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敏感的数据,因此对于其自身数据安全上是应该给予非常好的保证。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ppt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ppt
03
总结词
防病毒技术是一种通过软件或固件来预防、检测和清除病毒程序的技术。
详细描述
防病毒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检测和清除三个环节。预防环节主要是通过安全漏洞修补、文件加密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病毒程序的入侵。检测环节则是通过对比已记录的病毒特征码来发现和识别病毒程序,以便及时进行处理。清除环节则是通过特定的反病毒软件或固件来清除已感染的病毒程序,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防病毒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安全防护技术,用于隔离和控制网络中的数据流,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
总结词
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和内容过滤三种类型。包过滤防火墙通过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允许或阻止数据包的传输。代理服务防火墙通过代理服务器来处理网络请求和响应,从而隐藏内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应用程序协议。内容过滤防火墙则是在应用层对数据内容进行过滤,以控制网络流量和应用程序的使用。
医院A
该医院通过强化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严格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医疗信息的安全性。
医院B
医疗机构信息安全防护案例
总结与展望
06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总结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一种全面的安全策略,通过对网络和系统的脆弱性进行深入分析,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通常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IDV技术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一种利用公共网络架设的私人网络,使得远程用户能够安全地访问公司内部网络资源。
总结词
VPN技术主要包括PPTP、L2TP和IPSec三种协议。PPTP协议是一种点对点隧道协议,通过在PP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加密隧道,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L2TP协议是一种二层隧道协议,通过在L2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虚拟隧道,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信息安全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人类的视角描述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在当今的网络化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我们保护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信息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加密算法、访问控制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能够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确保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和破坏。

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则是一种分类和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框架。

它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关键技术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和分类,为信息系统提供了安全等级保护的指南和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和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

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应用范围广泛。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用户,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和保护。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应用,能够帮助其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保护国家机密和重要信息的安全。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应用,能够帮助其保护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应用,能够帮助其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它们的应用不仅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和信息资产安全,也能够保障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利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升信息安全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靠的保障。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旨在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方针如下:1.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信息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安全政策。

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3. 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

4. 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安全生产目标:1. 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无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2. 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3. 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信息安全素养不断提升。

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 人人有责,全员参与。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企业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

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工作机构(1)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政策、制度、标准,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改工作,监督和检查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等。

(2)设立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工作,包括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

(3)设立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措施和责任人。

(2)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项目团队的安全意识。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明确自身安全职责。

(4)定期开展项目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是指建立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一套标准化的框架,用于指导和规范组织的信息安全工作。

它包括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流程、方法和技术,是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对于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维护组织的声誉和信誉、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需要明确组织的信息安全政策。

信息安全政策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石,它规定了组织对信息安全的基本态度、目标和原则,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方针。

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中,信息安全政策应当贯穿始终,成为其他标准和规范的依据和指导。

其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它通过识别、评估和处理信息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信息资产不受损害。

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中,应当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还应当涵盖信息安全管理控制的要求。

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技术和管理控制手段,确保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不受非授权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等威胁。

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中,应当规定信息安全管理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技术、安全审计、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控制流程等内容。

最后,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还应当包括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管理的要求。

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和主动防范能力。

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中,应当规定组织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的要求,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频次等,同时还应当规定组织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管理的要求,包括宣传教育、奖惩机制和监督检查等。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是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了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控制、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管理等内容。

(完整版)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完整版)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1.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防范病毒的侵害➢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

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深度防护框架

信息安全深度防护框架

信息安全深度防护框架1.深度防护模型深度防护体系的防护范围涵盖了国家电网公司所有的网络和信息设施,按照防护机制和防护目标的划分所构造的深度防护体系框架模型如下图所示:图3-1 深度防护体系模型●防护机制区域防护机制区域包含三种防护机制,分别是技术机制、管理机制和运维机制。

每种防护机制都包含多种安全控制措施,这些控制措施完成了深度防护体系中的防护功能,根据防护功能和防护机制所构造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是深度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防护目标区域深度防护目标区域中包含多个安全域,防护的对象是根据域划分所确定的网络设施和通信、域边界、以及域内计算环境。

详细情况参见“2.3深度防护对象”部分的内容。

2.深度防护机制深度防护模型中,防护机制区域确定了技术、管理和运维三种防护机制,这三种防护机制在防护体系中是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

对这三种防护机制的相互作用图示与说明如下:图3-2 防护机制间的相互作用首先,管理机制是核心,运行维护是为了达到管理机制的目标和要求的。

其次,运行维护是对技术措施的运行维护,通过运行维护确保技术措施发挥应有的防护能力,从而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三,技术机制为管理和运维机制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机制才能确保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最后,对技术机制和运维机制的落实和实现需要进行管理。

下面是管理、运维和技术机制的内容的图示:图3-3 管理、运维和技术机制内容深度防护体系中,技术、管理和运维机制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三种防护机制,才能达到深度防护的目标。

从当前信息安全工程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发现,无论那个机制无法达到要求,都将使整个防护体系的功效大为减弱,因此,在防护体系的建设中,一定要合理科学的将三种防护机制融合起来,确保相互间能充分支持和制约。

3. 深度防护措施深度防护安全机制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在明确的不同防护层次的安全防护内容和防护措施后,结合深度防护的模型,从等级要求、防护目标和防护措施分类三个层面构建完整的深度防护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免受各种安全威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引言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和网络数据免受截取、篡改、破坏和盗用的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网络软件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应用以及用户身份认证等多个方面。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安全威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是必不可少的。

二、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重要性1. 统一管理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通过制定适当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采取相同的保护措施,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2. 分层次和全面防护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可以分层次地为网络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

通过在每个层级上引入相应的安全机制和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可以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通过建立紧急处理流程和预案,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和损失。

三、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关键要素1. 认证和授权认证和授权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基础。

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确保网络系统只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并对用户进行细粒度的授权管理。

采用安全的认证机制,如双因素认证和智能卡认证,可以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2. 安全边界安全边界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网络系统中,可以通过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构建安全边界,限制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访问和通信,防止安全威胁在网络内部扩散和传播。

3. 安全监测和日志管理安全监测和日志管理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中的关键环节。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网络空间无界限的情况下,信息安全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信息泄露、网络侵犯、数据盗窃等问题屡见不鲜,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于2017年6月1日正式生效。

该法律旨在保护网络空间安全,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对网络黑客、病毒攻击等行为进行了惩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安全的基石,也是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规范企业和组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核心之一。

《网络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络数据安全的立法,规范了网络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等方面的要求,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我国还有一系列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三、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特点1. 多层次、多角度的规制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规制方式,旨在覆盖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

从网络安全到个人信息保护,再到网络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张完整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通常是由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组成,旨在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中断、修改或破坏。

这些措施涵盖了物理安全、网络和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多个层面。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1. 物理安全:- 保护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受物理损坏或盗窃。

- 包括对机房的出入控制、环境监控(如温度、湿度、烟雾检测)等。

2. 网络边界防护:- 通过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手段来确保网络入口的安全。

- 对进出网络的数据流进行过滤,阻止恶意流量进入内部网络。

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和服务。

- 可以采用多种身份验证机制,如用户名/密码、双因素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

4. 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 记录和分析用户的活动,以便发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攻击迹象。

- 定期审查日志信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规性。

5. 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护:- 使用防病毒软件和反恶意软件工具定期扫描系统,清除潜在威胁。

- 更新病毒库和安全补丁,保持最新的防护能力。

6.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被盗也能保证其不可读性。

- 加密通信通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

7. 漏洞管理:-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 实施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策略,降低被利用的风险。

8.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制定应急预案,训练相关人员如何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 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

9. 安全管理政策和程序:- 制定并实施全面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确保所有员工遵守规定。

- 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此外,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还包括了法律法规遵从、风险管理、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和构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时,需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并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作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试图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深度和广度。

1. 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安全威胁层出不穷。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定义与特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机密性等级以及安全保护需求,建立起来的一套安全等级分类体系。

它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等级划分、信息系统保护需求和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与产品等级对应关系。

该体系框架的建立旨在为不同级别的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深度与广度评估在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深度和广度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体系框架的完备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是否涵盖了不同级别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需要,是否可以满足不同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 技术实施的难易程度: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在实际应用中,技术的实施难易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系统。

- 对不同行业的适用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是否能够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信息系统,是否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对新型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技术实施的复杂性等。

未来需要加强对该体系框架的研究和完善,以适应信息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

信息安全的安全框架

信息安全的安全框架

信息安全的安全框架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不断增加,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机密信息,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安全框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本的信息安全框架,包括资产识别、风险评估、安全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一、资产识别资产识别是信息安全框架的基础,它帮助组织了解其拥有的信息资产,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档。

资产可以是实体设备,如服务器和计算机,也可以是数据,如客户信息和财务报表。

通过对所有资产进行准确的识别,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在资产识别的过程中,组织需要确定资产的价值、重要性和敏感性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将资产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组织还需要规定资产的所有者,以确保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组织信息安全风险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组织需要识别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损害的威胁,并评估其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威胁和影响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安全控制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包括威胁识别、漏洞分析和风险分级几个主要步骤。

威胁识别是识别可能对组织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或情况,如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

漏洞分析是对组织现有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最后,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分级,并确定应对策略。

三、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指为了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威胁和风险的侵害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流程,以减轻威胁的影响或阻止其发生。

安全控制可以包括技术控制、物理控制和行为控制等多个方面。

技术控制是通过使用安全软件和硬件来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例如,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等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物理控制是指通过安全门禁、监控摄像等物理手段来保护实体设备的安全。

行为控制则是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新框架
Analytics+CyberSecurity+Forensics
--美亚柏科:谢志坚关键字:趋势分析、即时响应、调查取证
一、互联网信息安全透视
斯诺登的出现,引发了信息安全行业和国家网络安全的全民大讨论。

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令各国政府不寒而栗,美国利用全球互联网中心的地位和各个本土IT巨头的配合,长期监控非友好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盟友德国政府也不例外。

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新闻充斥在每个IT人士的眼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需求已经从纸面上已经被摆到桌面上了。

中国公安部很早就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分级保护等信息安全体系,严令政府单位和各大企业根据自己单位对国家、社会等重要程度不同,制定对应的等保和分保级别。

各中小企业也对自己的内部网络安全也逐渐重视起来。

传统的安全防护,无非就是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去构建自己的安全体系。

管理上,制定各种管理性的安全制度,细分每个人员的角色权限,审计所有的访问行为等。

技术层面,从OSI七层模层或TCP四层模式上,区域划分越来越合理合规,装备是越来越齐全,硬件设施越来越强大,有Firewall、IPS、IDS、WAF,AntiVirus等设备,从物理层已经武装到应用层,犹如一张张天网,似乎已经觉得网络就已经很安全了,百毒不侵。

但是,世界并非太平,也不可能天下无贼。

道高一尺,魔高一杖,所谓的安全,只是相对安全。

小学生tools-user 就可以使用DDOS攻击令很多企业策手无策,0day攻击让很多IT人员不敢轻松度假。

而APT攻击在很久的一个时间里,少见有系统的概述,也往往因为周期长,让很多信息安全人员放松警惕。

网络安全,尤其是互联网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就来自于有组织、有特定目标、持续时间极长的新型攻击和威胁,国际上有的称之为AP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击,或者称之为“针对特定目标的攻击”。

这种攻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网络攻击和应用入侵行为,突破传统现在的防御体系,直接把现有体系变成“马奇诺防线”。

一般认为,APT 攻击就是就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犯罪计划,目的就是获取某个组织甚至是国家的重要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的一系列攻击行为的整个过程。

APT 攻击利用了多种攻击手段,包括各种最先进的手段和社会工程学方法,
一步一步的获取进入组织内部的权限。

APT往往利用组织内部的人员作为攻击跳板。

有时候,攻击者会针对被攻击对象编写专门的攻击程序,而非使用一些通用的攻击代码。

此外,APT 攻击具有持续性,甚至长达数年。

这种持续体现在攻击者不断尝试各种攻击手段,以及在渗透到网络内部后长期蛰伏,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直到收集到重要情报。

更加危险的是,这些新型的攻击和威胁主要就针对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单位进行,包括能源、电力、金融、国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或者是国家核心利益的网络基础设施。

对于这些单位而言,尽管已经部署了相对完备的纵深安全防御体系,可能既包括针对某个安全威胁的安全设备,也包括了将各种单一安全设备串联起来的管理平台,而防御体系也可能已经涵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各个阶段。

但是,这样的防御体系仍然难以有效防止来自互联网的入侵和攻击,以及信息窃取,尤其是新型攻击(例如APT 攻击,以及各类利用zero-day 漏洞的攻击)。

二、互联网企业如何面对高级威胁APT的挑战?
众所周知,网络攻击者经常使用复杂的恶意软件来危害网络和计算机,以窃取企业的敏感信息。

近期,Gartner的报告称可以用五种基本方式来保护企业免遭攻击,并且建议结合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该报告详述了科学解决隐形攻击(又称先进的持续威胁)的“五种高级威胁防御模式”,简单的传统安全防御技术如反病毒或防火墙除并不包括在其中。

这篇报告通过分析一些已经上市的安全产品,来帮助识别隐形攻击或收集被入侵的系统的相关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取证。

最经典的防护体系应该包含事前发现,事中防护,事后取证。

合理的安全体系部署和计算机犯罪取证相结合,寻找入侵关键电子数据证据,能有效定位犯罪嫌疑人,进而起诉攻击者,保护公司利益。

事前防护:趋势分析
众多企业了解网络攻击和其它未知风险对他们的系统和数据造成的不可避
免的威胁,也在签名、指示系统和启发式的安全检测软件投入了资金,以期对这些威胁做出警告和防御。

多年来,他们努力将众所周知的安全墙建得尽可能牢固,但也只有办法检测已知的安全威胁。

结果是,就算是最强大的软件也无法保证能够阻止诸如零日(zero-day)漏洞、木马、变形恶意软件或者内部人员渎职等安全威胁渗入企业内部。

这样一来,安全专业人员也就只剩一个选择,即等待攻击发生。

一次看起来只是普通行为的操作,不会触发边界保护系统的警报,然而这可能是对网络的主要威胁,并造成极大破坏。

现实是,如今企业时刻都在安全威胁的包围之中,而且所面对的更多是未知的安全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未知的安全威胁,市面上的信息安全分析工具重点关注的是结构化数据:日志文件或网络数据包。

然而,单单监控网络数据包或者查看日志文件远远不足以检测这些未知威胁的异常行为。

我们需要深入这些终端(服务
器和终端用户设备)以彻底了解这些安全隐患。

根据Garnet的新型安全框架定义要求,EnCase Analytics产品能通过对有终端数据的洞察分析,发现那些躲过检测的风险和安全威胁,是新一代的信息风险管控手段。

它通过互动型的可视化界面,为用户提供其终端所面临风险的鸟瞰图,用户便可以查找系统上的异常行为,将其终端转为“大数据”分析的源头从而快速发现入侵的迹象。

EnCase Analytics可让客户能洞悉分析终端活动产生的数据,十分清楚地看到企业的全局安全风险,发现之前尚未被发现或未知的安全威胁。

通过独有的系统快照及智能分析模块,能及时发现系统出现的恶意进程、网络通讯连接,并作出预警。

EnCase Analytics发现难以找到的风险和威胁,具有:
➢通过全面的终端可视化来洞察安全
➢EnCase Analytics并不信任已经遭到入侵的操作系统,而是从内核级别获取您所有终端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入最可靠、最有用的资源库,从中洞察未被检测的风险和威胁。

➢安全风险和威胁鸟瞰视图
➢不管数据集多大,有何差异,EnCase Analytics均能够快速将整个企业的终端数据以多维度进行可视化展示
➢从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中快速洞悉风险与威胁
EnCase Analytics通过互动型可视化界面,发现可疑模式、共性和异常,还可对实时动态调整瞄准并锁定安全威胁
◆事中防护:实时应急响应和敏感数据发现
EnCase CyberSecurity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及处置系统,基于国际领先的电子数据取证技术,通过磁盘级访问技术对终端及服务器进行搜索扫描。

采用Entropy Near-Match专利技术,可发现企业网络中相同或相似的恶意程序、木马、病毒及其变种(包括Rootkit程序),此外也可以搜寻整个网络中存在的所有恶意文档(Word/Excel/PDF等)
发现相关恶意代码或文档后可在整个企业内部网络中大规模快速系统修补,对恶意文件进行强行删除及清理相关系统变动(如注册表恢复),将整个网络中遭受破坏的PC终端及服务器恢复至原来的状态,保证终端及服务器系统能正常运行。

EnCase CyberSecurity是Guidance公司的事件响应和敏感数据发现平台的一款区别传统杀毒或其它基于文件型扫描产品的防护工具。

它能改进数据及事件管理的工作流,节省成本的同时提升安全、合规和调查团队的整体效率。

➢终端事件响应
✓通过快速验证、范围评估和抑制安全事件的发生来降低有效攻击的风险✓消除事件发生、发现和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利用现有人员与技术降低损失,减少事件响应的开支
➢终端敏感数据发现
✓减小敏感数据存放于非授权路径的风险
✓减少定位敏感数据的时间,提高规章策略符合度
✓减少通常很难测量的数据发现过程的带来的损耗
◆事后追溯:取证及诉讼
EnCase Enterprise是目前最强大和易用的远程调查解决方案,它可以为安全专家、调查员、计算机事件响应团队和诉讼专员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助其迅速对企业网络中任何位置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中的数据进行彻底搜索、收集、保存和分析,而不干扰公司的日常运行。

EnCase Enterprise 是业界领先的电子取证解决方案,全球政府机构和财富100 强企业中65家企业对于产品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大加赞赏。

❖EnCase Enterprise 备受各行业领袖和政府机构信赖的原因是:
✧采用集中式电子调查来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利用远程调查的最佳解决方案来提升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满足行业调查的各项标准
✧利用高级搜索功能实现提供有史以来最快的证据挖掘速度
✧通过自动化常用调查任务提升工作效率
✧使用法庭认可的EnCase 证据文件格式以维护证据的完整性
✧提供电子调查、事件响应和电子数据发现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