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曾经连续20 多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是( )A.朱元璋B.明成祖C.明神宗D.崇祯帝2.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天灾D.阶级矛盾激化3.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田免赋4.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赤5、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 )A.西晋B.唐朝C.明朝D.清朝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指( )A. 阿骨打B. 努尔哈赤C. 成吉思汗D. 朱元璋8.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李自成B.吴三桂C.戚继光D.皇太极9.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回族B.蒙古族、女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10.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A.西晋与东晋 B.北宋与南宋 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1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参考答案1-5CADCC 6-11DBBBCC12.(1)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2.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A.陕西北部B.河南中部C.四川地区D.东北地区3.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描述的是老百姓对明末起义军的欢迎与支持。

“闯王”指的是( )A.陈胜B.吴广C.张献忠D.李自成5.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政权( )A.大顺B.张楚C.西夏D.大元6.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洛阳7.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 )A.张献忠B.吴三桂C.努尔哈赤D.皇太极8.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B.党项族C.契丹族D.女真族9.1635年,(____)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 )A.忽必烈B.努尔哈赤C.康熙D.皇太极10.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11.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1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等情况,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清朝的建立和早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缺乏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象现象中看到本质问题,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等。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朝建立和死亡的历史背景;2.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3. 探讨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迪。

二、教学内容:1. 明朝的建立和茂盛时期;2. 明朝的衰落和死亡;3.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4. 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 小组谈论;3. 演讲展示;4. 视频资料观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朝的建立和茂盛时期1. 介绍明太祖建立明朝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叙述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茂盛时期;3. 分析明朝的壮大及其原因。

第二课时:明朝的衰落和死亡1. 探讨明朝的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2. 分析明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3. 叙述明朝死亡的历史事件。

第三课时: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1. 小组谈论,总结明朝死亡的主要原因;2. 分析明朝死亡的内外因素;3. 演讲展示,分享各小组的谈论效果。

第四课时: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视频资料观览,了解明朝死亡后中国历史的进步;2. 谈论明朝死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总结明朝的历史意义和启迪。

五、作业设计:1. 撰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分析明朝的建立、茂盛、衰落和死亡;2. 小组展示,演讲明朝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3. 观看电影《明朝的那些事儿》,撰写影评并分享心得。

六、评判方式:1. 教室参与度(30%);2. 作业完成度(40%);3. 小组谈论表现(30%)。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设计,同砚能够深度了解明朝的建立、茂盛、衰落和死亡过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沉思历史原因对当今社会的启迪。

同时,通过小组谈论和演讲展示,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期望通过这门课程,激发同砚对历史的爱好和对国家将来进步的沉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明朝的死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明朝这一壮丽帝国的终结。

通过进修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援助同砚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从而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与思维能力。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③明朝灭亡的影响及启示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朝的兴衰历程,掌握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明朝的兴起和璀璨时期。

2. 明朝的衰落和死亡原因。

3. 明朝死亡的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2. 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干系。

3. 对历史资料和文献的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深入探讨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如资料搜集、文献分析等。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朝的兴衰。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明朝的兴起和璀璨时期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明太祖建立明朝、永乐大典等重要事件。

2. 讲解明朝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成就。

3. 讨论明朝为什么会出现璀璨时期,学生展开思考并发表观点。

第二课时:明朝的衰落和死亡原因1. 分析明朝的内忧外患,如太监专权、土地兼并、民变频发等问题。

2. 讨论明朝死亡的外部原因,如蒙古入侵、倭寇侵扰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何会由繁荣走向衰落,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

第三课时:明朝死亡的过程和影响1. 讲解明朝死亡的具体历史事件,如崇祯帝自缢、清军入关等。

2. 探讨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如清朝的建立、文化传承等。

3. 分析明朝死亡的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当下,避免历史的重演。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示作业等。

2. 作业评判:完成课后阅读、资料整理、文献解读等任务。

3. 考试评判:通过期末考试或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明朝死亡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书资料:准备相关历史书籍、文献资料等。

2. 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阐述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紧凑,通过插图、资料卡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明朝灭亡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堂和教材,对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教学内容清晰、生动。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明朝灭亡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具体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问题,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历史资料:准备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案+同步练习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案+同步练习件新人教版
(3)1644年,____________率领农民军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__________自缢,明朝灭亡。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1616年,____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____________
(2)1635年,_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____
四、课堂检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检测题
1、李自成在农民起义中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
A、平均地权 B、打倒土豪
C、均田免粮 D、耕者有其田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的政权是( )
A、大通 B、大利 C、大顺 D、顺治
3、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
A、清太祖努尔哈赤 B、清太宗皇太极
C、清世祖福临 D、清圣祖玄烨
4、历史上李自成的贡献有( )
①建立大顺政权②灭亡明朝③打退清兵,阻其于山海关外④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5、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再次崛起,第二次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是( )
A、后金 B、辽 C、蒙古 D、西夏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以及清朝的建立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清朝初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灭亡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全面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以及清朝的建立,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清朝的建立。

2.教学难点:对明朝灭亡原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清朝建立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呈现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以及清朝的建立等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衰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衰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衰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的衰亡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明朝的衰亡,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朝的衰亡,并理解其中的复杂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明朝的衰亡过程和背景介绍。

2.录音或视频素材:与明朝的衰亡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笔、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带有明朝背景音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明朝的兴衰起伏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探究(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明朝的兴衰原因,并列举出他们能够想到的各方面因素。

2.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成果,教师引导整理和分类,将原因主要归纳为政治腐败、外族侵袭、经济问题等。

3.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明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明朝衰亡的复杂性。

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明朝衰亡的历史意义,分析衰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对比明朝和其他王朝的兴衰历程,探讨不同因素对王朝命运的影响。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明朝的衰亡原因和历史意义,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

2.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思维梳理,并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明朝衰亡的短论文,包括原因、影响和个人观点。

五、板书设计明朝衰亡的主要原因:政治腐败外族侵袭经济问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王朝的兴衰历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作业布置部分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个人观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明朝的灭亡”。

本课由“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构成,
主要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经过。

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时
1课时
明朝的灭亡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动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过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国号清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的过程,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了解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害,知道农民战争对于明代封建秩序产生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

继立的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需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补充人物相关知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袁崇焕
丰富学生的知
识,增加学生
的学习兴趣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
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
【2.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以及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明朝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应具备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如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画卷,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讲解史料,阐述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归纳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如: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对明朝有何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目标:
通过进修《明朝的死亡》,让学生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阅读《明朝的死亡》,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2. 分析明朝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敌入侵等方面。

3. 撰写一篇关于明朝死亡原因的论文,包括引用相关史料和资料进行论证。

4. 小组讨论明朝死亡的影响和启迪,并展开讨论。

三、作业要求:
1. 认真阅读《明朝的死亡》,并结合相关史料和资料进行分析。

2. 论文要求结构周密,论证充分,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1500字。

3. 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少于10分钟。

4. 作业提交时间为两周后,迟交作业将扣分。

四、评分标准:
1. 阅读理解能力:20分
2. 论文写作能力:30分
3. 论证能力:20分
4. 小组讨论表现:20分
5. 作业提交及时性:10分
五、作业安排:
第一周:学生阅读《明朝的死亡》,准备相关材料。

第二周:学生撰写论文,完成小组讨论。

第三周:学生提交作业,进行评分和讨论。

六、作业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深度进修的效果。

同时,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有效作业编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有效作业编制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清单Array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代中后期,__________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__日益腐败。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__________的控制力不断下降,__________,各级官吏_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__________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__________,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__________异常尖锐。

2.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____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

3.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__________多万人。

4.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__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__。

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__________发起猛攻,明朝末帝__________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__________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______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__________。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__。

3.明朝灭亡后,正当__________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最后失败。

失分警示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改族名为满洲,建立政权,国号为清。

理由:。

课堂练习1.“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A.陈胜B.刘邦C.黄巢D.李自成2.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明朝的死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不仅关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遥影响。

通过进修《明朝的死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1. 明朝死亡的原因:政治腐败、民族问题、经济衰退等。

2. 明朝死亡的过程:明朝末年的战乱、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等。

3. 明朝死亡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动荡、文化的传承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课本解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死亡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死亡的具体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明朝死亡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进修:教师讲解明朝死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明朝死亡的理解和看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明朝死亡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明朝死亡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对明朝死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明朝死亡的掌握水平。

3. 考试评判: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明朝死亡的进修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历史教程》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外患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明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如明朝的建立、繁荣等。

但是,对于明朝的灭亡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事件。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引用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会从繁荣走向灭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外患等问题,呈现明朝灭亡的过程。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明朝灭亡的问题,如: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的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业目标1. 了解明朝的兴衰历程及其相关历史事件;2.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作业内容和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朝的兴衰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2.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3. 探讨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4. 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作业报告,包括对明朝死亡原因的分析和对影响的思考。

四、作业步骤1. 阶段一:准备阶段-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朝的兴衰历程;-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钻研方向和分工;- 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撰写作业报告。

2. 阶段二:独立钻研阶段- 学生独立进行钻研和分析,确定明朝死亡的原因;- 学生撰写作业报告,包括对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3. 阶段三:作业提交和评阅- 学生提交作业报告,老师进行评阅和点评;- 学生根据老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老师进行作业评分和总结。

五、作业评分标准1. 报告内容完备、准确,包括对明朝死亡原因和影响的分析;2. 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思路连贯;3. 思量问题全面,观点独到,有独立见解;4. 文章结构合理,格式规范,语言规范。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明朝的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灭亡作业设计方案》

《明朝的死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选题背景《明朝的死亡》是一部反映明朝死亡历史的著作,通过对明朝末期政治动荡、社会动荡以及农夫起义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内在因素。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影响,是我们了解历史、熟识历史的重因素材之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社会、经济状况;2.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内在因素;3. 精通相关历史事件的进步过程;4. 培育同砚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5. 培育同砚对历史事件的爱好和热忱。

三、教学内容1. 明朝末期政治、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2. 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内在因素;3. 农夫起义的影响和作用;4. 相关历史事件的探究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进步过程和背景,让同砚了解详尽的历史事件;2. 谈论法: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内在因素;3. 实践法:让同砚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资料查找、整理和分析,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明朝死亡的历史背景和影响1. 讲解明朝末期政治、社会、经济状况;2. 分析明朝死亡的原因和内在因素;3. 谈论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课:农夫起义和明朝的动荡1. 讲解农夫起义的背景和进步过程;2. 分析农夫起义对明朝的影响;3. 同砚展示自己对明朝死亡的分析和看法。

第三课:相关历史事件探究和分析1. 同砚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资料查找和整理;2. 同砚分组谈论并撰写相关历史事件的探究论文;3. 同砚进行效果展示和沟通。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同砚在教室上的乐观参与水平;2. 作业评估:对同砚完成的相关历史事件探究论文进行评分;3. 谈论评估:评估同砚在谈论中的表现和观点。

七、教学资源1. 书籍:《明朝的死亡》、《中国历史概要》等相关书籍;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历史事件资料;3. 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同砚进行探究和分析应用。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原因(1)政治上: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致使阶级
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天灾)
经过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2)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3)1644年,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统治长
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
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清兵入

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
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易误警示
1.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
.......,不是清军。

2.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极
...,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

巧学妙记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相差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1.曾经连续20 多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是( )
A.朱元璋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2.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激化
3.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均田免赋
4.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5、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 )
A.西晋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指( )
A. 阿骨打
B. 努尔哈赤
C. 成吉思汗
D. 朱元璋
8.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A.李自成
B.吴三桂
C.戚继光
D.皇太极
9.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10.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
A.西晋与东晋 B.北宋与南宋 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
1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 )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1-5CADCC 6-11DBBBCC
12.(1)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 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 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

因为“均田免赋”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