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职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一、指导和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1.1 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政策、目标和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1.2 协助医院管理层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的决策和相关政策。
1.3 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知识水平。
1.4 监测和评估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1.5 确保医务人员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
二、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2.1 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并监督实施情况。
2.2 指导和组织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及时更换和消毒。
2.3 开展手卫生、器械消毒和环境卫生的培训和监督。
2.4 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
2.5 管理院内爆发和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宣传和防护措施。
三、感染监测和报告3.1 设立感染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相关数据。
3.2 监测和报告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医务人员和访问者。
3.3 报告并协调应对医院内感染的爆发和疫情。
四、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4.1 与医院不同部门合作,共同制定感染控制的工作流程和原则。
4.2 与感染科、临床科室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感染防控方案。
4.3 与环境卫生部门合作,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管理。
4.4 与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合作,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相关感染控制政策、标准操作程序、感染监测报告等文件。
注释:1.感染预防和控制:指通过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活动。
2.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内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工作的委员会。
3.感染监测系统:一个用于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内感染数据的系统。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护理器具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也是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理器具时刻伴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此,预防由护理器具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2.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中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据美国2002年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只能达到5%~8%,两成多医生护士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
4.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院内感染监控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院内感染监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5.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工作“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
所以,近年来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质量控制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不够平衡。
6.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人没有卫生处置设施、重点病房没有气体消毒设施、洗手池太少等,致使感染源传播。
7.护士配备不足:县级以下基层卫生院护士缺编更为严重,护士缺编使护士只注重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
(5)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TVHO) 提出的有效限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亲密相关。
护理人员处于临床第一线,消毒、灭菌、无菌、隔离技术等,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限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护理工作贯穿预防院内感染的每个环节,护理人员个人素养、工作量、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等都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限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在实施各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医疗用具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方法、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预防和限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
从入院患者的合理支配始终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必需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限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
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为主。
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
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护理工作预防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因此,要使护理人员充分相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休戚相关。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医院感染是指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访客或医务人员造成的感染。
它是当前全球卫生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威胁。
在医疗机构中,感染控制工作深受护理管理的影响。
因此,有效解决医院感染问题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护理管理措施,下面就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进行讨论。
问题一:护理人员缺乏感染控制知识护理人员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线实施者,其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但目前一些护士缺乏感染控制知识,没有掌握感染控制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手段,从而影响了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解决该问题的应对方案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2.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不足及时纠正;3.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护理人员学习感染控制理论和技术。
问题二:护理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手是传染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措施至关重要。
但目前一些护士在手卫生的实施方面存在不规范、不认真等问题,导致感染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
解决该问题的应对方案如下:2.建立科学合理的手卫生检查和评估机制;3.对于手卫生措施不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纪律性的惩处,形成强化机制;4.增加设备和物品及时清洁卫生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及时更换材料和设备。
问题三:无菌操作不规范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无菌操作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一些护士对于无菌操作规范不够理解,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发生交叉感染。
解决该问题的应对方案如下:1.加强无菌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2.建立规范的无菌操作流程和守则,并加强评估和监督;4.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无菌操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问题四:医护人员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快捷、有效的药物,常常被医护人员随意使用,从而导致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的产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也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解决该问题的应对方案如下:1.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机制,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2.加强护理人员医疗伦理和患者教育,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3.加强针对抗生素的药物监管和使用指导。
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0906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
质量
医疗
护理
服务
医院感染 管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安全
2009.06.28
2.1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医院感染流行病的监测 流行暴发的预防控制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消毒、灭菌、隔离方法的合理应 消毒药械的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医务人员的防护 重点科室的管理 相关科室的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导尿管护理-过程监测
• 导尿管护理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是监测内容之一 • 数据将以标准化的形式进行每周5天的记录: • 硅胶导管、闭式引流导管以及无阻塞导管的位 置是否不低于腿部水平, • 尿袋位置是否在膀胱水平以下, • 是否保证了尿袋没有接触地板等
• Victor D. Rosenthal,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INICC): Goals and objectives, description of surveillance methods,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8;36(9): e1-12.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的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病
病原体 病原学诊断 传染原 传播方式 感染对象 暴发频率 传染性 隔离意义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治疗 愈后
2009.06.28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医院环境安全和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一些护理管理问题影响感染控制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一、护士个人卫生问题1. 护士不规范的手卫生习惯。
导致问题的原因:护士可能因为时间紧迫、疏忽大意或者卫生意识不足等原因,没有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标准操作流程。
应对方案:加强护士的手卫生培训,提高他们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管理层应制定明确的手卫生政策和操作规范,并对护士进行监督和评估。
2. 护士戴手套使用不当。
导致问题的原因:护士可能戴手套时没有及时更换,并且在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没有做好手卫生。
应对方案:加强对护士正确使用手套的教育培训,强调手套的更换和正确脱除的时机,同时提高护士对手套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认识。
二、患者感染控制问题1. 患者隔离措施不规范。
导致问题的原因:医院在执行患者隔离措施时可能存在分类不明确、患者隔离标识不明显、护士不严格执行等问题。
应对方案: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患者隔离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对护士进行隔离措施培训和考核;定期对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规范操作。
导致问题的原因:护士在对患者伤口进行护理时可能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
三、消毒和清洁问题1. 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
2. 医院环境清洁不及时。
导致问题的原因:医院清洁人员可能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环境清洁,或者在清洁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清洁剂。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护士个人卫生问题、患者感染控制问题和消毒清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政策,定期对相关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
这样可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 引言
1. 背景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的详尽信息,以帮助相关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 医院单位分类及风险评估
1. 分类标准:按照患者住宿类型、手术操作等级进行分类。
2. 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不同单位特点确定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3. 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建立
1.监测指标选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选取常见临床部门作为目标区域并明确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2.数据收集方式: 确定合适可行又能够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度高效率高质量采集方案;
4.基础设施建设
1)空气洁净化处理技术应用;
5.环境清洁消毒工程设计原则
6.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7.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管理
8. 患者个体化护理及手卫生实践
1)患者入院前的准备工作;
2)住院期间的个体化护理要点;
3) 出院后继续关注和指导。
9.废弃物处理规范
10.教育培训计划
11.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医疗机构传染病暴发应急处置条例:国家对于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暴发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进行治理、防止扩散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件。
2. 职业健康安全法: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劳动过程中不受伤害或致残,并提供必要条件以促进其获得合适就业并享有公正待遇。
12.本文档涉及附件:
- 相关统计数据表格
- 环境清洁消毒操作流程图。
护理院感染管理制度
护理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概述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院的首要任务之一,而感染管理制度就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设立的,是护理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全院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规范医疗操作流程,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二、目的1. 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2.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规范;3. 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三、内容1. 院感知识和技能培训医院要定期开展院感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院感基本知识、院感控制措施和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 空气和水质控制医院要定期对院内的空气和水质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院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和无菌性。
4.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和消毒防护,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规范。
5. 患者隔离管理医院要建立健全的患者隔离管理制度,对感染患者和潜在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6.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确保院内感染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7. 宣教和宣传医院要加强院感知识宣教和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院感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8. 废物处理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和环保。
四、责任与监督1. 院长负责院感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2. 护理部负责院感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和监督;3. 医疗质量监测部门负责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4. 各科室、各护理班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对策
1、加强护理部的协同管理
• 护理部是护理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有较强 的管理权威和凝聚力。护理部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 织成员之一,医院感染控制网由三级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 组,制定有明确的分工职责。护理部主任担任医院感染管 理委员会成员,能有效地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正常运 行。
医院感染率增加的人为因素
❖ 滥用抗菌药物为“万恶之首”(包括无意识滥用和故 意滥用。一是知识结构,医疗技术水平问题;二是医 德医风问题)
❖ 不适当的置(插)管诊治术,以及后续护理的失当。 ❖ 无菌观念不强(不会洗手、检查病人后不洗手、器械
消毒不规范、手术室管理不善) ❖ 违背医护常规的各种操作行为(如实施各种穿刺术时
➢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医务人员对院感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医院管理者重医 疗效益、轻消毒监测,普遍存在着无菌观念淡薄。如 手术前刷手不认真,消毒液替代刷手;换药不戴口罩 帽子;操作前后不洗手等;消毒液浓度不准确;
2、医院感染链的存在:感染源-途径-易感人群。患者 多,空气流动差,患者抵抗力低。家属多,空间小, 病种区分不严格。医院没有合理的消毒措施。
4.5加强重点科室管理
• 医院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 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尤为注重 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从设备、设施 上管理到督导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尤为重 视监测工作: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测内容包 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 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的强度 等,对有不合格的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
“最重要的,医院不能给病人带来伤害。 ”
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1)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考评,其分值比例不低于护理质量分值的20%。
(2)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
(3)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处置以及职业暴露防护等规章制度。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的调配,协助开展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控制工作。
(5)严格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标准化管理。
内部布局合理,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确保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和无菌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应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
医疗机构应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
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以及护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则是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以下将分别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针对感染预防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染控制不仅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也能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
感染管理应该包括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等方面。
医疗管理
医疗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进行的规范管理活动。
医疗管理涉及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包括医务部门、药品管理、质控管理等。
医疗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医疗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医疗管理应包括医疗目标的设定、预算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
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护理管理涉及护士的培训和管理、护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护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保障。
护理管理应包括护理流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的评估等。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高质量提供。
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护理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 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
消毒工作包括对医疗器械、床单、地 面等的消毒,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学消 毒方法。
清洁工作包括日常清洁和定期深度清 洁,需要保持医院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需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一
经验二
经验三
经验四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和监管机制,加强临床
医生合理用药培训。
推广抗菌药物临床路径, 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目标 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 并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
加强与药事管理部门的 合作,共同推进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工作。
总结与展望
结果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 院感染发生情况、传播途径和危险 因素。
反馈与改进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人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 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 要求
护理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培养
定期开展感染预防知识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意识。
要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洗手可以使用肥皂、洗手液等清 洁用品,遵循六步洗手法,确保 手部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
手部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或免洗手 消毒液,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
应及时进行。
隔离与防 护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以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和感 染风险。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减少留置针的 使用,以降低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ppt课件
监测与报告的意义与作用
提高医院感染防意识
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通过监测与报告,使医务人员更加关注医 院感染问题,提高防控意识。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和传染源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感染扩散 。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 和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谢谢观看
通过监测与报告,可以收集大量关于医院 感染的数据和信息,为政策制定和改进提 供科学依据。
06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事件
感染原因
调查发现,感染原因是新生儿病房的空气 消毒不彻底,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
A 事件描述
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了一起医院 感染事件,多名新生儿感染了肺炎
克雷伯菌。
B
C
D
案例总结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需 要高度重视空气消毒和手卫生,特别是对 于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
应对措施
医院立即采取了加强空气消毒、严格手卫 生制度等措施,并对新生儿病房进行了全 面消杀。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的医院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多名手术患者在术后 出现了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ppt课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一些严重的医院感染,如 肺炎、心脏疾病等,可直 接导致患者死亡。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
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
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
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
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
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
管理。
8、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9、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
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
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报道基层医院在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制定并执行的护理管理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护士数量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
近10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护理器具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也是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理器具时刻伴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此,预防由护理器具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2.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中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据美国2002年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只能达到5%~8%,两成多医生护士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
4.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院内感染监控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院内感染监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5.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工作“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
所以,近年来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质量控制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不够平衡。
6.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人没有卫生处置设施、重点病房没有气体消毒设施、洗手池太少等,致使感染源传播。
7.护士配备不足:县级以下基层卫生院护士缺编更为严重,护士缺编使护士只注重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
(二)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适应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要在转变管理行为上下功夫,首先将医院感染管理列为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在护理系统成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总护士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科室护士长。
2.在各科室中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和1~2名护理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突出“人本”管理核心,对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组织与领导。
加大宣传,组织培训:提高感染监控管理意识和防控技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克服护理人员“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可控可不控”错误倾向,树立“非控不可”意识。
3.护士长加大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力度,面对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护理人员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员积极参与感染监控管理,发挥群体最佳效应。
护理部一要组织全员培训,二要加大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三要与各科室护士长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
4.各科护士长结合本科工作实际以及科室护士的不同文化层次,从基础抓起,实施目标教学与管理,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季有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纳入学分管理,形成激励机制。
5.院内感染监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
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监测水平和动手能力,掌握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院内二重感染的先兆,手术后伤口愈合等级判断等。
对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必须突出相关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实践技能的实用性。
6.改善护理基础设施,增加“八室”、“四房”的空气净化设备,完善消毒隔离设施,改善洗手条件。
医护人员按卫生规范洗手,可降50%交叉感染率。
7.按规范洗手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但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按规范洗手实际办不到,因此近两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一种以酒精为基础的无水擦手液(其配方为酒精80%+甘油1.45%+过氧化氢0.125%)这种擦手液能在几秒钟内杀死附着于手部98%以上的病菌,使用方便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手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几率。
8.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使护理人员配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
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按章操作,规范洗手,不打折扣,落实制度,确保环节质量。
9.及时准确地填报院内感染的相关数据。
转变按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
10加强健康教育,干预病人行为,尤其是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防止交叉感染。
1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宣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介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相关防治知识及传播途径,使病人及其家属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准则。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五)易于清洁和消毒;(六)避免阳光直射;(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三)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