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实验指导书(实验用)解析
公差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一、目的要求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的测量方法。
3. 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定义的理解。
二、测量原理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故可用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然后按W值组合量块,用于调整两量爪之间的距离。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ΔEwm值。
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时,按选定的跨齿数。
,使两量爪的测量平面分别与第1和第n齿的异名齿廓相切。
调节两量爪5、6的距离使指示表压缩约2圈,并将指针对零。
沿齿圈一周,进行测量,所得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ΔFw值。
对于齿形角α=20°的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和跨齿数n。
可用下式计算:W=m〔2.952(n-0.5)+0.014z〕n= 19z+0·5≈0·1l1z+0·5式中,z—齿数;m—模数(mm)。
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有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
图3-1所示的是用公法线千分尺和公法线指示规测量的示意图。
公法线指示规的两量爪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开口套4在杯体2上移动来调整。
活动量爪6的位移通过1:2的杠杆传给指示表10。
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 ,可测模数1~10mm、直径在450mm以内的中等精度齿轮。
图3-1 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器具(a)公法线千分尺 (b) 公法线指示规1-钥匙;2-杆体;3-开口槽;4-开口套;5-固定量爪;6-活动量爪;7-卡规体;8-按钮;9-锁紧螺母;10-指示表四、测量步骤1.计算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和跨齿数。
公差实验指导书

公差实验指导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实训指导书前言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
其一般步骤为: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检测项目;③确定检测方案及检测仪器;④对产品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数据;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检测报告或有关单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工序或入库)。
1.1 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就结构持征而言,轴径测量属外尺寸测量,而孔径测量属内尺寸测量。
在机械零件几何尺寸的检测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测量方法和器具较多。
根据生产批量多少、被测尺寸的大小、精度高低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方法.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检测。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测量工具,用它检测零件时,只能确定零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不能测量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一般精度的孔、轴,生产数量较少时,可用杠杆千分表、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对于较高精度的孔、轴,应采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万能测长仪,电动测微仪,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练习目标:1、加深对测量技术中常用术语及测量误差的认识和理解。
2、正确、规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孔、轴尺寸的测量。
3、了解产品检测的基本过程。
4、初步掌握用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5、初步掌握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前应掌握的知识: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知识。
2、测量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术语。
3、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4、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5、立式光学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6、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练习项目:1、测量的认识。
2、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3、用投影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学农 主编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如图1-1)和杠杆系统组成,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2—游丝;3—弹簧如图1-1,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固定)测量头;2—等臂直角杠杆;3—活动测头;4—挺杆;5—隔热手柄;6—定心板;7、8—弹簧;9—指示表(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也称可换测量头)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使弹簧8压缩,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6与孔壁的两个接触点的连线与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使两个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如图1-6a)。
量仪附有一组长短不同的固定测头,可根据被测孔直径大小来选择使用。
公差实验指导书(2013年12月编)分解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研究所编2013年12月目录实验一机械零件产品的合格性检测 (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二、实验仪器介绍 (1)三、实验内容 (11)四、实验步骤 (11)五、实验零件附图 (11)实验二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及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12)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内容 (13)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 (13)四、测量步骤 (13)实验三齿轮径向综合误差的测量 (15)一、实验目的 (15)二、实验内容 (15)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 (15)四、测量步骤 (15)实验一机械零件产品的合格性检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设计及工程实践能力。
本实验需要学生根据被测孔计算专用工作量规工作尺寸,设计量规,并从提供的实验设备中选择合理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方法步骤,并对零件的合格性与否做出相应的判断。
二、实验仪器介绍下面列出已有实验仪器以及部分仪器使用说明。
1、数字立式光学计数字立式光学计光学主要用作相对法测量,在测量前先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和量块(或标准件)尺寸的差值可在仪器的显示。
用数字立式光学计在相应的测量条件下,以四等或五等量块为标准,可对五等或六等量块进行检定,还可以测量圆柱形、球形、线形等工件的直径以及各种板形工件的厚度。
图1所示为上海泰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JDG-S1型立式光学计外形图。
它由底座l、横臂4、立柱6、光学计管8和工作台13、14等几部分组成。
1- 底座; 2-升降螺母; 3横臂固紧螺钉; 4横臂; 5电缆; 6立柱; 7微动螺钉; 8-光学计管; 10光学计管固紧螺钉; 11-提升器 12-测帽; 13-可调工作台; 14-方工作台安置螺孔; 15-数显窗; 16-中心零位指示; 17-置零按钮; 18-电源插座; 19-电缆插座;实验图1 数字立式光学计外形及结构图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被测件最大长度:180 mm ;直接测量范围>=±0.1 mm;最小显示值:0.1 μm;测量力:(2±0.2) N ;示值变动性:0.1 μm;最大测量误差±(0.5+L/100) μm,L是被测长度;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将微小的位移量转换为光学影象的移动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学农 主编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如图1-1)和杠杆系统组成,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2—游丝;3—弹簧如图1-1,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固定)测量头;2—等臂直角杠杆;3—活动测头;4—挺杆;5—隔热手柄;6—定心板; 7、8—弹簧;9—指示表(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也称可换测量头)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使弹簧8压缩,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6与孔壁的两个接触点的连线与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使两个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如图1-6a )。
立式光学计测量尺寸公差实验指导书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测量塞规及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3.验证随机误差分布规律。
二.实验内容A: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2.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塞规是否合格。
B:进行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实验三.实验原理用立式光学计进行测量,一般是按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即先将量块组放在仪器的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以量块尺寸L为基准使显示屏上的读数归零。
再将工件放在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从显示屏上读出相对零位的偏移量,即工件尺寸对量块尺寸的差值△L,则被测工件的尺寸为x=L-△L。
四.立式光学计简介立式光学计也称立式光学比较仪,如图1所示。
本实验采用JDG-S2型数显立式光学计,数显立式光学计根据黑白光栅的莫尔条纹原理设计而成,其中重点使用了光栅式传感器。
立式光学计用标准器(如塞规、量块)以比较法测量工件的尺寸,可对五等量块、量棒、钢球、线形及平行平面状精密量具和零件的外型尺寸作精密测量。
立式光学计的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
图1 立式光学计图2 立式光学计结构组成图1-数字显示器,2-测量计管锁紧螺钉,3-光学计管,4-测杆,5-测帽锁紧螺钉,6-工作台,7-电源开关,8-打印键,9-公英制转换键,10-置零键,11-底座,12-调平手轮,13-测帽,14-提升器,15-信号电缆,16-升降螺母,17-横臂锁紧螺母,18-横臂,19-立柱JDG-S2型数显立式光学计的技术参数1.被测件最大长度180 mm2.直接测量范围≥10 mm3.最小显示值0.0001 mm4.测量力(2±0.2) N5.读数方式数字显示6.最大不准确度比较测量时:±0.00025 mm,直接测量时:0.0005mm7.最大测量误差±(0.5+L/100) μm,L是被测长度,以mm计五.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头。
立式光学计的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
公差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守则1.上课前学生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地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净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必须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动、乱拆。
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由实验室酌情处理。
因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损坏者,需按规定进行赔偿!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吃东西和乱扔纸屑等。
除实验必须的讲义、记录纸和文具外,个人的书包及衣物等一概不要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室内不得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4.实验完毕后,需先经指导教师审核数据并签字,然后再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搞好实验室卫生,经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去。
5.学生必须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老师评阅。
批阅后的实验报告由学院档案室统一保管,并将成绩计入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中。
实验1 尺寸误差测量实验1.1 演示实验实验1.1.1立式光学计测外径1 目的要求① 掌握外径比较测量的原理②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调整和使用方法。
③ 了解量块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
④ 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常用术语的实际含义2 测量原理: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一般是按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即先将量块组放在仪器的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以量块尺寸调整仪器上的指示表到达零位,再将工件放在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从指示表上读出指针对零位的偏移量,即工件外径对量块尺寸的差值L ∆,则被测工件的外径为L L x ∆+=。
3 仪器简介:立式光学计亦称立式光学比较仪,如图1.1所示,它由底座1,立柱2、横臂5、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6等部分组成。
4 操作步骤:① 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
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 的圆柱面工件时,则应选用刀口形测头。
② 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组。
③调整仪器零位将量块组置于仪器工作台16的中心,并使测头14对准量块组的上测量面的中心。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 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 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 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 如图1-1) 和杠杆系统组成,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 2—游丝 ; 3—弹簧如图1-1, 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 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 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 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 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 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 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 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 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 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 固定) 测量头; 2—等臂直角杠杆; 3—活动测头; 4—挺杆; 5—隔热手柄;6—定心板; 7、 8—弹簧; 9—指示表( 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 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 也称可换测量头) 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 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 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 使弹簧8压缩, 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 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 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6与孔壁的两个接触点的连线与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 使两个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 如图1-6a)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 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 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 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 如图1-1) 和杠杆系统组成,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 2—游丝 ; 3—弹簧如图1-1, 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 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 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 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 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 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 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 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 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 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 固定) 测量头; 2—等臂直角杠杆; 3—活动测头; 4—挺杆;5—隔热手柄;6—定心板; 7、 8—弹簧; 9—指示表( 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 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 也称可换测量头) 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 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 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 使弹簧8压缩, 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 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 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第一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第一節、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第二節、量块第三節、机械式量仪第四節、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第二章表面粗糙度及形位误差的实验内容及方法指导第三章螺纹综合测量实验指导第四章齿轮测量实验指导学时: 2学时课题:一、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二、量块目的任务: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选择并组合量块。
重点难点: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工具度量指标;量块的按“级”测量和按“等”测量;量块的选择及组合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测量的一般概念技术测量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所谓“测量”就是将一个待确定的物理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他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精度。
“检验”具有比测量更广泛的含义。
例如表面疵病的检验,金属内部缺陷的检验,在这些情况下,就不能采用测量的概念。
二、长度单位基准及尺寸传递系统三、测量工具的分类测量工具可按其测量原理、结构特点及用途分以下四类:1.基准量具:①定值基准量具;②变值量具。
2.通用量具和量仪:它可以用来测量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值。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1)固定刻线量具(2)游标量具(3)螺旋测微量具(4)机械式量仪(5)光学量仪(6)气动量仪(7)电动量仪3.极限规:为无刻度的专用量具。
4.检验量具:它是量具量仪和其它定位组件等的组合体,用来提高测量或检验效率,提高测量精度,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较多。
四、测量方法的分类1.由于获得被测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量法间接量法2.根据测量结果的读值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量法(全值量法)相对量法(微差或比较量法)3.根据被测件的表面是否与测量工具有机械接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量法不接触量法4.根据同时测量参数的多少,可分为:综合量法分项量法5.按测量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测量方法分为:被动测量主动测量五、测量工具的度量指标度量指标:指的是测量中应考虑的测量工具的主要性能,它是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的依据。
公差测量实验指导书

公差测量实验指导书实验守则1. 上课前学生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地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净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 必须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动、乱拆。
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由实验室酌情处理。
因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损坏者,需按规定进行赔偿!3.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吃东西和乱扔纸屑等。
除实验必须的讲义、记录纸和文具外,个人的书包及衣物等一概不要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室内不得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4. 实验完毕后,需先经指导教师审核数据并签字,然后再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搞好实验室卫生,经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去。
5. 学生必须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老师评阅。
批阅后的实验报告由学院档案室统一保管,并将成绩计入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中。
1实验1 尺寸误差测量实验1.1 演示实验实验1.1.1立式光学计测外径1 目的要求① 掌握外径比较测量的原理②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调整和使用方法。
③ 了解量块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
④ 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常用术语的实际含义2 测量原理: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一般是按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即先将量块组放在仪器的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以量块尺寸调整仪器上的指示表到达零位,再将工件放在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从指示表上读出指针对零位的偏移量,即工件外径对量块尺寸的差值?L,则被测工件的外径为图1.1立式光学计外形1―底座2―立柱3―横臂升降螺母 4,11,12―紧固螺钉5―横臂6―直角光管7―上下偏差调整螺钉8―目镜9―反光镜10―零位微调螺钉13―偏心手轮14―测头15―拨叉16―工作台17―工作台调整螺钉x?L??L。
3 仪器简介:立式光学计亦称立式光学比较仪,如图1.1所示,它由底座1,立柱2、横臂5、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6等部分组成。
4 操作步骤:① 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
公差配合与检测实训指导书(DOC)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编者:蒋贤海一、《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目的1.通过零件测量,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百分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通过零件测量,掌握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如长宽高,内外径,平行度的测量。
3.通过零件测量, 培养从零件的功能去把握零件的关键尺寸及其相应的精度的能力。
4.掌握检测报告的制作能力。
二、《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的内容和任务1.测量对象及测量内容①测量对象为量块及数控机床拆下的零件、套筒。
②测量零件的实物,并做出零件的检测报告。
2. 测量任务①本次测量分组进行, 3 人为一组。
②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等。
测量用品:对应产品零件图一张(实训时由指导教师依具体产品另行提供)。
③检测前,要掌握并熟悉以上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④选用正确的检测方案,检测出零件图中的标注尺寸的实际尺寸。
三、《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步骤和时间安排1.时间:在完成《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学习后完成。
2.进度计划:三阶段:第1阶段: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使学生掌握三种测量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及测量报告制作:①游标卡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②千分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③百分表的用途与使用方法○4测量报告制作第2阶段:测量进行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指导学生完成指定零件的测量任务:①机床零件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外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分两种方式进行:先任取一单件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再从这批零件中任取四个,每一零件进行测量一次,记录在抽样检测报告中。
②套筒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内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分两种方式进行:先任取一单件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再从这批零件中任取四个,每一零件进行测量一次,记录在抽样检测报告中。
③量块平行度的测量任取四块量块,进行平行度测量,记录在平行度检测报告中。
第3阶段:测量报告完成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指导学生完成各个零件的检测报告:①对记录在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处理;②检测报告装订,主要内容为(封面,检测图纸,检测报告,实训总结)3.实训时间安排:注:不能在课内完成任务的学生,课外自行安排时间完成。
【实用资料】公差实验指导书.pdf

5
15
3—支臂 4—支臂紧固螺钉
16
5—立柱 6—光管
4
6
7—光管上下微动螺母
3
7
8—光管紧固螺钉
2
8 9—测头提升杠杆 10—测头
9
1
10
11—工作台
11
12—反射镜(将光源光线反射入光管)
13,16—公差极限指示片调节手柄
14—标尺内壳
15—目镜
图 2-1 立式光学计
8
焦距平面
物镜
O
平面镜
F
图 2-2 自准直原理
规格。组合量块时,为减少量块组合的累积误差,应力求使用最少的块数,一般
不超过 4 块。可从消去尺寸的最小尾数开始逐一选取。如:
量块组合尺寸
36.375mm
第一块
1.005mm
剩下尺寸
35.37mm
第二块
1.37mm
剩下尺寸
34mm
第三块
4mm
剩下尺寸
30mm
第四块
30mm
量块除作为长度基准的传递媒介之外,还可用来检定、校对和调整计量器具,有
仪器的外观及各部分功用如图 2-1 所示,其光学原理是根据光的折射、反射 及自准直原理设计的,如图 2-2 所示。由普通物理学得知,当一光源位于透镜的 焦点上时,则由此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变成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当遇到与主光 轴垂直的平面镜后,光线按原路反射聚于透镜焦点上。
12 13
14
1—底座 2—支臂上下移动调节螺母
放松支臂紧固螺钉 4,转动调节螺母 2,使支臂下降,直至测量头 10 与量块 表面接触。并在目镜 15 内看到刻度线为止,然后拧紧螺钉 4。 b 细调节:
公差配合与检测实训指导书(DOC)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目的通过零件测量, 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仪、 百分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通过零件测量,掌握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如长宽高,内外径,平行度的测量。
通过零件测量 , 培养从零件的功能去把握零件的关键尺寸及其相应的精度的能力。
掌握检测报告的制作能力 。
二、《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的内容和任务1.测量对象及测量内容测量对象为量块及数控机床拆下的零件、套筒 测量零件的实物,并做出零件的检测报告。
2. 测量任务本次测量分组进行 , 3 人为一组。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等。
测量用品: 对应产品零件图一张 (实训时由指导教师依具体产品另行提供) 。
检测前,要掌握并熟悉以上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选用正确的检测方案,检测出零件图中的标注尺寸的实际尺寸。
三、《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步骤和时间安排1. 时间:在完成《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学习后完成。
2. 进度计划:三阶段: 第 1阶段:准备阶段, 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使学生掌握三种测量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及 测量报告制作: ① 游标卡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② 千分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③ 百分表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⑷测量报告制作第 2 阶段: 测量进行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指导学生完成指定零件的测量任务: ① 机床零件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外径、长度) 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分两种方式进行:先任取一单件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 再从这批零件中任取四个,每一零件进行测量一次,记录在抽样检测报告中。
1. 2. 3. 4.② 套筒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内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分两种方式进行: 先任取一单件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 再从这批零件中任取四个,每一零件进行测量一次,记录在抽样检测报告中。
③量块平行度的测量 任取四块量块,进行平行度测量,记录在平行度检测报告中。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几何量公差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几何量公差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实验〔一〕简单零件的尺寸测量与表达1.掌握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理解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的区别; 3.掌握简单零件的表示方法; 4.理解工程图及标注方法。
二、实验器具的工作原理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测量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可以用它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游标卡尺的构造1.三用游标卡尺,其测量范围一般有〔0~125〕mm 和〔0~150〕mm 两种。
制成带有刀口形的上下量爪和带有深度尺的型式, 如下图。
其下量爪用来测量工件的外径及长度,上量爪用来测量孔径及槽宽,深度尺可用来测量工件的深度及长度。
1-尺身;2-上量爪;3-尺框;4-紧固螺钉;5-深度尺;6-游标;7-下量爪。
三用游标卡尺2.双面游标卡尺,其测量范围一般有〔0~200〕mm 和〔0~300〕mm 两种。
如下图,其上量爪用来测量沟槽或孔距,下量爪用来测量工件的外径或孔径。
双面游标卡尺3. 单面游标卡尺,与双面游标卡尺比拟,单面游标卡尺没有上量爪,下量爪可测内外尺寸。
其测量范围有〔0~200〕mm ,〔0~300〕,〔0~500〕mm 直至1000mm ,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测量,单面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游标卡尺的读数机构,是由主尺和游标(如上图中的6和8) 两局部组成。
当活动量爪与固定量爪贴合时,游标上的“0”刻线(简称游标零线) 对准主尺上的“0”刻线,此时量爪间的间隔为“0”。
当尺框向右挪动到某一位置时,固定量爪与活动量爪之间的间隔,就是零件的测量尺寸。
此时零件尺寸的整数局部,可在游标零线左边的主尺刻线上读出来,而比1mm 小的小数局部,可借助游标读数机构来读出。
公差实验指导书(平行度误差测量)

实验二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指示表的结构及通用测量工具并熟悉使用它们测量箱体孔与底面的平行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平行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3.掌握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平行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的原理1)平行度误差的定义给定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包容实际要素并平行于基准要素,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f。
任意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包容实际轴线并平行于基准轴线,且直径为最小的圆柱面的直径Φf。
2)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实际基准要素都是有误差的,由实际轮廓要素建立基准时,是以轮廓实际基准要素最小包容区域的体外边界作为理想基准要素;由实际中心要素建立基准时,是以实际基准要素的最小区域的中心要素作为理想基准要素。
对平行度误差(位置误差)基准的体现方法有分析法、直接法、模拟法和目标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对实际基准要素进行测量后,根据测量的数据用图解或计算法确定基准的方向或位置。
(参见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然后,根据理想基准方向,作实际被测轮廓的包容平行平面(和理想基准面平行),此平行平面纵座标距离,即为被测面的平行度误差如图2.1所示。
用分析法体现基准评定位置误差的方法,图2.1用分析法体现基准评定平行度误差符合最小条件的原则。
(2)模拟法模拟法是采用形状精度足够精确的实际基准要素(如精确平板的工作面,圆柱形心轴、球面中心等)来体现基准。
如图2.2所示,在基准面A上放一精确平行平尺,指示器的测量架置于精确平行平尺上并沿被测面长向某一测量线方向移动,指示器的最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3)直接法直接法体现基准是将形状精度足够精确的基准实际要素直接作为基准。
如图2.3所示。
这种测量方法,基准实际要素的形状误差,将直接反映到测量结果上,对被测要素的定向或定位误差有夸大或缩小的可能。
(4)目标法 对于基准要素无形状精度要求或没用足够形状要求的零件,亦或具有特殊型面殊型面的零件,可以采用指定的基准目标来体现基准,以保证用指定的基准目标来体现基准,以保证设计、加工、装配和测量时的基准的一致性和再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径向和端面圆跳动测量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跳动公差的定义。
2、 了解跳动量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偏摆检查仪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偏摆检查仪外形如图3-1。
它由底座、固定顶尖座、活动顶尖座和滑板四部分组成。
顶尖座和滑板可以根据测量时的需要,在底座上调整位置;活动顶尖用于批量生产时快速装卸工件;滑板用于安装指示表。
图3-1 测量圆跳动示意图(a )测量径向圆跳动 (b )测量端面圆跳动1—固定顶尖座 2—指示表 3—零件 4—心轴 5—浮动顶尖手柄 6—活动顶尖座7、8、11—锁紧手柄 9—滑板 10—底座四、测量步骤1、 装心轴 把被测零件安装在心轴上,二者成无间隙配合,用心轴的轴线体现跳动的基准轴线。
2、 把心轴装在仪器上 放松锁紧手柄8、11,移动顶尖座,把心轴装夹于两顶尖之间,把手柄锁紧后,心轴能灵活转动,但不能有轴向窜动。
3、 径向圆跳动测量 参阅图3-1(a ),调整指示表的前后位置,使测头与被测零件的最高点接触,且测杆与心轴垂直。
把指示表压缩一圈左右,转动表盘调零。
慢慢转动被测零件一周,指示表的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径向圆跳动值。
对于较长的圆柱面,应根据需要测量几个横截面,取由这些横截面测得的径向圆4126 3 547 8 9103(a )(b )跳动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4、端面圆跳动参阅图3-1(b),安装指示表,使其测杆平行于心轴轴线,把指示表压缩一圈左右,转动表盘调零。
慢慢转动零件一周,指示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端面圆跳动值。
对于被测端面的直径较大的零件,应根据情况在不同直径的几个轴向位置测量,取由这些轴向位置上测得的端面圆跳动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
五、思考题1、测量径向圆跳动能否代替测量圆度误差?实验三径向和端面圆跳动测量实验报告仪器名称:偏摆检查仪仪器的分度值:0.01mm 或0.001mm测量范围:直径d≤150 mm,长度≤600mm测量结果实验四齿轮单个齿距偏差Δf 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相对测量法测量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方法及对测量结果的处理。
2、加深理解齿距累积误差的意义及其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齿轮周节检查仪三、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齿轮的齿距误差是沿一定圆周上齿与齿之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按其表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个齿距偏差Δf 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
单个齿距偏差Δf pt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它影响齿轮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它影响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测量齿轮齿距的绝对值并无实际意义,因为齿轮的传动性能取决于各齿距是否一致,而不决定于齿距的绝对值。
为方便起见,齿距的测量总是在齿轮分度圆附近的某一圆周上进行,测量其同名(左或右)齿廓上的对应点之间弦线距离的均匀性。
齿轮周节检查仪是以齿顶圆为测量基准,用相对法测量齿轮齿距偏差,其外形如图4-1。
测量时,仪器的测量爪接触在相邻同侧齿面的分度圆上,以任意一个齿距调整仪器对零,比较其他各齿距相对于该齿距的大小,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齿距偏差Δf pt和齿距累积误差ΔF p。
四、测量步骤1、调整仪器高度在仪器背面装上三个支脚螺钉,并与被测齿轮同放在平板上,使测量爪大约与齿宽中部接触。
2、调整测量爪松开固定量爪背面的紧固螺钉,根据被测齿轮模数调整固定量爪5,使其上面的刻线与面板上的相应模数刻线对齐,锁紧固定量爪5背面的紧固螺钉。
3、调整定位杆松开两定位杆3背面的紧固螺钉,使其与被测齿轮的顶圆接触,同时应保证两测量爪4、5分别在分度圆附近与相邻同侧齿廓相接触,锁紧定位杆3背面的紧固螺钉。
此时,指示表应有一圈左右的压缩量。
4、 调零 在平板上移动仪器,使定位杆3与被测齿轮的齿顶靠紧,两测量爪4、5分别与一对齿的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此时观察指示表值。
如此反复2~3次,待指示表示值稳定后在转动表盘,使零刻线对准指针。
然后移动量仪,使量爪和定位杆稍微移开齿轮,在重新使它们接触,待指示表值稳定后再调整示值的零位。
以该齿距作为测量其余齿距的基准齿距。
5、 测量 逐齿测量各个齿距相对于基准齿距的偏差,如此循环测量齿轮一周,至第一个基准齿距时,如读数为零,则测量方为可靠。
6、 填写实验报告,进行数据处理,做出合格性判断。
图4-1 手持式周节仪外形图1—指示表 2—面板 3—定位杆 4—活动量爪 5—固定量爪 6—锁紧螺钉五、数据处理示例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处理方法有计算法(表格法)、作图法或调用计算机程序法。
现以齿数z =12的齿轮为例说明如下: 1、 计算法(1)将测得数据即指示表示值(Δp i )记入表4-1的第二列。
(2)将Δp i 值按顺序逐齿累加记入第三列中。
1被测齿轮65 43 2 3表4-1 单个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总偏差计算示例 (μm )(3)求测量时的基准齿距(即第一个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值K (由于基准齿距并不等于理论齿距,因此各齿距的读数中均含有系统误差K )。
∑=∆=zi i p z K 11(4)将第二列中的Δp i 值分别减去K 值即为绝对齿距偏差,填入第四列中,其中绝对值最大者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偏差(Δf pt )值。
(5)将第四列中各值累积相加,填入第五列内,此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 )值。
2、 作图法以被测齿轮的齿距序号为横坐标,指示表示值累加值(∑=∆zi i p 1)为纵坐标,绘出图4-2所示的折线,然后过坐标原点与折线的最后一点连接成一条直线,作平行于该直线且包容上述折线的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在纵坐标方向的距离即为该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 )值。
图4-2 齿距累积误差图解3、 计算机求解法将读得指示表示值(Δp i )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图4-3为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 )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框图。
n10 12 11 9 87654321+20 0+40−40−20−60ΔF p = 64图4-3 计算机程序框图六、思考题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实验四齿轮单个齿距偏差Δf 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测量实验报告仪器名称:齿轮周节测量仪指示表分度值:0.001mm测量范围:模数2~16mm被测齿轮参数:模数m= mm,齿数z= ,压力角α=测量结果(μm)实验五 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ΔF r 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量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定义。
二、实验仪器 齿轮跳动检查仪三、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ΔF r 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检查时,将被测齿轮固定在仪器两顶针间,把具有原始齿条齿形的测量头依次插入齿轮的齿槽内,在齿轮转一转范围内,测头相对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即为ΔF r 。
图5-1 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1—立柱 2—指示表 3—指示表测量扳手 4—心轴 5—顶尖轴 6—顶尖锁紧螺钉7—顶尖座 8—顶尖座锁紧螺钉 9—滑台 10—底座 11—滑台锁紧螺钉 12—滑台移动手轮 13—被测齿轮 14—表架锁紧螺钉 15—调节螺母仪器结构如图5-1所示。
安置在仪器底座10上的滑台9可由滑台移动手轮12通过齿条传动机构作纵向移动,并由滑台锁紧螺钉11固定。
在台面上的左右顶尖座7可沿台面的上基面作纵向移动,并可用顶尖座锁紧螺钉8固定。
松开顶尖锁紧螺钉6后,顶尖轴5可在顶尖座孔内移动。
转动调节螺母15,可使测量12 34567 8910AA 向1514131211座连同测量支架和指示表沿立柱1上下移动,使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或离开,并用表架锁紧螺钉14使之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测量支架可相对于测量座在垂直平面内作±900的转动。
指示表架可利用指示表测量扳手3抬起或放下。
四、测量步骤1、安装齿轮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尺寸合适的测头,安装在指示表2的测杆上。
把安装着被测齿轮的心轴顶在两顶尖之间,注意调整两顶尖之间的距离,使心轴相对于顶尖能灵活转动且无轴向窜动量。
2、调整齿轮位置松开螺钉11,转动手轮12,使滑台9移动,从而使测头大约位于齿宽中部,然后将螺钉11锁紧。
3、调整量仪零位放下扳手3,松开螺钉14,转动螺母15,使测头下降于齿槽内,并与两齿面接触,同时使表针压缩1~2圈。
紧固螺钉14,转动表盘,使指示表的指针对准零刻线,扳动扳手3,观察示值稳定性。
4、测量抬起扳手3,将被测齿轮转过一个齿,然后放下扳手册,使测头进入齿槽内,记下指示表的示值。
逐齿进行测量,分别记录读数。
测量读数中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5、作误差曲线图以齿数为横坐标,指示表的读数为纵坐标,绘出误差曲线图,观察齿轮径向圆跳动的变化规律。
曲线上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即为ΔF r值。
6、填写实验报告,做出合格性判断。
五、思考题1、齿轮的径向圆跳动误差(ΔF r)是由什么加工因素产生的?2、只控制齿轮的径向圆跳动误差(ΔF r)能保证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吗?实验五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ΔF r的测量实验报告仪器名称:齿轮跳动检查仪指示表分度值:0.001mm测量范围:模数1~6mm被测齿轮参数:模数m= mm,齿数z= ,压力角α=测量结果(μm)实验六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及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2、加深理解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及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的定义。
3、练习齿轮公差表的查阅及测量结果的处理。
二、实验量具齿轮公法线千分尺三、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齿轮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与外径千分尺基本相同,只是测量头由于测量的特殊要求设计成碟形,以便碟形测头能伸进齿间进行测量。
齿轮公法线长度W是指与两异名齿廓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如图6-1)。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是指齿轮一周内测得的实际公法线最大长度W max与最小长度W min之差。
因能部分表明齿轮传动时啮合线长度的变动,故可用来ΔF W 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它与齿厚偏差有关,可用来评定齿侧间隙。
一般要在齿轮不同位置上测量数次,取其平均值。
图6-1 公法线千分尺四、测量步骤 1、 计算跨齿数k当020=α时,5.09+=zk (四舍五入取整数) 式中z 为齿数。
2、 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z k m W 014.0)12(476.1+-=公称3、 测量 根据公法线的公称长度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校对零位,然后逐齿测量或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均布地测量6条公法线长度,从刻度尺上读取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