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在东方世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佛教对中国人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乃至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词汇、名称概念等都源自佛教经文。
比如:烦恼、利益、因缘、境界、实际、傲慢、执著、勇猛精进、极乐、慈悲、忏悔、不可思议等等词语均出自佛教经典。
包括现在的日常用语,如果脱离了佛教,简直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
又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内容源自佛教,如盂兰盆会、腊八粥等民俗活动,就直接源自佛教节日。
可以这样说,不理解佛教,我们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也正因为佛教有机的融入了中国文化,我们都通常依靠中国的语境来理解佛教,这反而让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从而导致很多不明究竟的人对佛教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佛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了伦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另外还充实了思想,弥补了我国在精神世界某些方面存在的空白,并且起到了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佛教善于以事物喻人的精神世界。
若以一条河流作为比喻,印度是佛教须弥山的左岸,中亚西域是佛教的中岸,中日韩是佛教的右岸。
要知道中国佛教是什么样,就必须回到源头中国的道教中去。
就像中国人千百年来锲而不舍寻找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一样。
佛教修行者都知道,东方人对佛陀所说“此岸”和“彼岸”的理解认知,并不是完全指一个地方、一种境界,也不是完全指人生最终的归宿,而更主要的是强调破除“执著”这个“此岸”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无漏智慧”——解脱这个彼岸。
这样讲的意思是更进一步说明此岸不一定是原地,“彼岸”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会心当处即是。
所谓善恶一念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即在此。
比如在《坛经》中,六祖惠能所讲之净地,并不是具有八万四千里之遥,而是当下便是,即:“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是佛”。
从某种意义上讲,净土也是彼岸,除去心中烦恼达到内心宁静也是彼岸,又如《心经》中所讲之“波罗蜜”,也是“彼岸”之意。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并以其智慧,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学、哲学、语言、艺术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哲学深受佛教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经过冲突后融合:老庄学者取义佛经;而佛徒也常引用老庄语句阐明观点。
帝王多有奉佛,儒家为保封建正统思想地位而吸收佛教思想。
唐宋时期,佛教发展到顶峰。
各大佛教宗派雨后春笋般崛起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朱程理学、陆王心学的参悟方法也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
时至今日,国人仍深受佛教思想影响:佛教宣扬的修身养性、生死轮回等思想还深深影着许多中国人。
文学方面,佛教离尘恬淡的观点在文学界形成了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诗佛”王维的诗画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以反映其内心宁静。
除王外,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号的“居士”二字便是佛教用语,代表恬淡安逸。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本身使用了许多幻想、夸张的手法,这是佛学的特点;另一部名著《红楼梦》也极大融入了佛学思想。
难怪鲁迅曾说:“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史上外来成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 艺术方面,尤其是美术、音乐、建筑方面,佛教文化留下了丰富而优秀的作品。
就美术而言,佛教典故成为画家的创作源泉,吴道子、顾恺之等画家皆擅佛画;敦煌壁画不仅画工优秀,而且反映了许多佛学道理。
就音乐方面,佛教音乐如《大悲咒》流传广泛。
至于建筑,各地的寺庙、石窟自然是佛教建筑的精华,寺庙多建于山中,因地制宜,浑然天成,给人超凡脱俗之感;石窟中的雕塑和笔画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还给人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深刻感悟。
中国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佛教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财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增加了浓重的一笔。
佛教作为反省人心的哲学思想对于躁动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剂保持内心平静的良药。
佛家文化与思政
佛家文化与思政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
佛教思想强调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通过修行来达到超越人世的境界。
在中国,佛教的传播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的融入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本篇论文将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挑战。
佛教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佛教思想源于古印度的文化环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的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起源于印度的中部地区,当时印度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的生活困难,思想上也在寻求新的出路。
悉达多在反思生命意义和苦难的本质时,创立了佛教。
佛教思想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随着汉武帝的统治,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影响和变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思想魅力,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密切相关。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和中国的儒、道、法家等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和变革。
唐朝时期佛教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宋朝时期,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佛教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明清时期,随着禅宗和律宗的兴起,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当代中国,佛教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
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佛法、菩提、般若。
其中,佛法是指佛教的教义和法则;菩提是指悟道、证道、修行和成佛的过程;般若是指了解和体悟世间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佛教思想强调生命的无常和苦难,认为一切众生都处于轮回转世的循环中,只有摆脱轮回才能得到解脱和超脱。
佛教思想主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强调内心的净化和修行,追求智慧和慈悲。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佛教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不仅是宗教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将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文化艺术的传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元素。
无论是佛教寺庙的建筑搭建、壁画雕塑的艺术创作,还是佛经的翻译传抄和音乐艺术的发展,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精品,不仅体现了佛教信仰的内涵,也展示了中国艺术的长处。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多元化和包容性。
2. 思想观念的渗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佛教的教义中,强调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和慈悲善良的重要性等核心理念。
这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相契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对于仁爱和博爱的追求。
佛教的思想观念也为中国人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提供了借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1. 与儒家文化的互补佛教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而佛教侧重于个人修行和解脱。
这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关怀。
佛教的慈悲和儒家的仁爱相辅相成,互补了彼此的不足,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与融合。
2. 与道家文化的交融佛教与道家文化有着同样的出发点,即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佛教强调的缘起性空、无我境界,与道家注重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相契合。
两者均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目标,共同塑造了中国人民独有的精神风貌。
佛教与道家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界” ㈡.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大千世 佛教的宇宙观 三界 1.欲界 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 1.欲界: 界1.欲界: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 ”
2.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 2.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 色界 3.无色界:界内众生但有意识,而无情欲。 3.无色界:界内众生但有意识,而无情欲。 无色界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㈢.佛教教义
十二因缘说” 2.“ 十二因缘说” 人生由无明—行 识 名色 六处—触 名色—六处 人生由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处 触 — 老死这12 因缘和合而成, 因缘和合而成, 受—爱—取—有—生—老死这 爱 取 有 生 老死这 前因后果,人人如此。悟透因缘说, 缘觉) 前因后果 , 人人如此 。 悟透因缘说 , ( 缘觉 ) , 便是罗汉果位的最高阶梯。 便是罗汉果位的最高阶梯。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㈠.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创立
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 今尼泊尔境内 ) 王子达悉多·乔达摩 乔达摩( 565—前485年 王子达悉多 乔达摩 (前565 前 485年 ) ,释迦族 尊称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又称佛陀, 人 , 尊称释迦牟尼 ,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 又称佛陀 , 意思是“觉悟者” 意思是“觉悟者”。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3. 华严宗 创始人唐代的法藏 ( 643-712年 ) , 武则天亲赐法藏 “ 贤首佛 年 师”。 主要经典: 华严经》 主要经典:《华严经》。 主要理论: 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 主要理论: “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 “法界缘起”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法界缘起”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4. 净土宗 创始人是唐代僧人善导(631-681年)。该宗专修往生 创始人是唐代僧人善导(631-681年)。该宗专修往生 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后世称为净土宗。 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后世称为净土宗。后人多以晋代庐 山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 山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 主要经典: 阿弥陀经》 主要经典:《阿弥陀经》、《往生论》。 往生论》 主要思想: 去西天净土。 主要思想:念“阿弥陀佛” ,去西天净土。 阿弥陀佛”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文化产生了许多的融合和冲突,尤其在唐朝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也因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相关问题。
一、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历史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文化主要分为儒、道两大流派。
佛教与中国的结缘始于汉朝,从此开始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在中国之前,没有这种阿塞罗摩道的安住法,以及轮回转世的观念,这都是当前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深根植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就跟中国文化进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儒、道、佛的三教融合逐渐形成。
儒家中的性善论、社会责任、尊老爱幼等思想,与佛教中的慈悲心、舍得、戒律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佛教三宝中的戒、定、慧,真正实现了三教融合,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不仅只在文化理念上的交流,它还给中华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佛教文化在中国创造了众多灿烂的文化艺术,如:佛教艺术、语言、书法、绘画、音乐等等。
佛教经文中富含精神修养、礼仪、礼节等方面的教导,这些教导的内容都为后来中国的礼仪文化、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的茶道、园林等文化中,同样有着佛教文化的影响。
正是有了佛教的传入,中华文化后来才演变出茶道、庭院等,这些艺术在佛教文化的启发下,创造了中国独特而雅致的文化风貌。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冲突。
佛教理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外来性,尽管在三教融合的时候,佛教也进行了中国化的改进,但是它与中国的文化没有完全融合。
1、佛教的异端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在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内部纷争不断,上山下乡、苦行者、不可轻视人间欲望等,都是佛教内部的畸形表现,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记得,我非常崇敬季羡林先生曾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章里,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作为一位著名学者他本人并不信佛,但他对印度文化和佛教,以及中国佛教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即便是一个佛教徒也提不出的深刻见地和学术观点。
比如,他说,真正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方面,社会的各阶层,把宗教意识带给中国人的是从印度输入到中国来的佛教。
我们简直可以说,要想了解中国文化,最少应该了解从印度传出来的佛教思想。
不了解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否则,我们无法写出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语言学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
季先生的评价可谓公正精辟。
但他老人家也要求我们对于这样的研究“更要细微、具体、事实求是地加以分析,期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论断”。
佛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博士京口授浮徒经,以及后来的汉永明帝梦金人,派遣使臣迎取佛像、传教士传教,翻译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修建洛阳白马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是直接从佛陀的故乡尼泊尔和印度进来的,而是从今天的中亚,西域传播而来的。
其传播路线有二条:一条是北传路线是通过阿富汗、巴基斯坦、新疆的喀什、和田、吐鲁番、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进来的;一条是南传线路,既通过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海上线路。
初传佛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翻译佛经,和如何适应中国化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经逐渐被翻译成了汉文,但是要想让人们理解和读懂、听懂这些外来的异族思想,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用汉语文化的习惯解释佛教的名词概念,如何让我们原有的道家和儒家思想接纳外来的佛教,让其本土化、民族化,这一过程经过了二三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佛教的传入由于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所以在魏晋六朝时期发展的非常迅猛。
通过修建各种大规模的石窟寺,如克孜尔石窟、伯孜克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创作了难以记数的佛教石刻造像,全国各地兴建了大小不一的寺院,大量的佛经翻译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的兴盛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科学 道教对古代化学、医药学和人体科学作 出了贡献。 2、文学艺术 《八仙庆寿》、《封神榜》 3、民间习俗 二郎神、关帝、玉皇、财神
1、哲学 2、文学 3、艺术 佛教对我国的雕塑、绘画、音乐、舞蹈 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4、建筑
第三节
道教
一、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道家、神仙家之 学以及中国古已有之的神灵崇拜,流行 汉代的谶纬神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道教
一、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道家、神仙家之学以及 中国古已有之的神灵崇拜,流行汉代的谶纬神 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基本教义十分庞杂。其基本教义是“大 道”生成宇宙及万事万物。所谓“大道无形, 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二千年期间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译述介绍到逐渐兴盛时期,从汉 代到南北朝历时约五百年。
佛教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二千年期间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译述介绍到逐渐兴盛时期,从汉 代到南北朝历时约五百年。 第二,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它的鼎 盛阶段,并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第三,佛教逐渐衰微时期,从北宋到近 代持续近千年。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主要宗派
1、基本教义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大 乘为主。基本教义集中表现在“四谛”之说上。 四谛就是阐述苦、集、灭、道四种真理。 2、主要宗派 隋唐时期佛教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法 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净土宗。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在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西域传入中国。
从此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哲学方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对我国原有的哲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佛教的其它体系“三谛圆融”等学说,大大丰富了中国的哲学体系。
在宗教方面,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
佛教以其特有的教义教导人们要空灵、空寂、空无,不要怨怨相报,忍耐人间百般苦,以求西登极乐世界。
另外,佛教以其浩如烟海的宗教文献和其宇宙论及其精密的宗教仪规,大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
在伦理方面,佛教加强了中国人传统道德的若干特点,包括仁慈及重视人命在内,并且使这些特有的德性更进一步,而力主重视一切有生命之物。
所有中国的教派和学派,诚然都是劝导我们应该仁慈及爱好和平。
但每一学派都有一种显著的人性上的缺点。
然而,自从佛教传入了中国,中国的伦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杀生方面,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万物皆生命,认为杀生不仅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更是神所不允许的事,佛的教义是怜惜生命的。
在建筑雕刻方面,佛教的影响特别显著。
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出现了完全源自印度的宝塔,并且随处可见。
在佛教未传入之前,我们是从来都没有这东西的,它是由印度的圆顶宝塔略加修改而成。
这一种建筑形式,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山川景色的自然之美。
另外,在雕刻方面,中国古代只有石刻,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之前是没有立体的雕刻的,而佛教在这一方面却带来了立方体的雕刻。
这一种立方体的雕刻首先出现在宗庙之中,随后出现在人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如桥上的浮雕,生活饰品的雕刻等。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071240123 中文一班吴俊莹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彻底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中国文化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可没。
本文通过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详细讲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中华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的民族。
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扎根、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信仰的宗教,而且长盛不衰。
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百姓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
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两千年来,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断地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佛教终于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佛教参与其中,并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道教也开始中兴,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产生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
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教义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1. 去世俗追求内心净土佛教教义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隐居山水”为乐,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与佛教的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2. 和谐与平衡佛教主张“中道”和“无我”,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3. 慈悲与仁爱佛教强调慈悲与仁爱,倡导以悲心为本的情感伦理,这种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和谐相处。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1. 诗词创作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诗人们以其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题材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2. 绘画与雕塑艺术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造像和壁画多以佛陀和菩萨为题材,它们以其精巧的技艺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1. 法律与道德观念佛教教义强调世间法的制约和反思,对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的价值观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慈悲、善良和谦逊。
2. 葬礼与丧葬制度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葬礼和丧葬制度产生了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生死观的变化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和丧葬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禅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禅修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与禅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从佛教与道教两个主要宗教信仰以及禅修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禅修的内涵与意义。
一、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起源于古印度,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佛教以超越苦难、追求解脱为核心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心修炼和觉察。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如佛像、经书、卷轴等成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元素。
佛教的教义体系和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相结合,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处世态度。
对于中国人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合乎佛教思想的理想追求。
二、道教的哲学思想与修炼方式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修炼方式。
道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强调追求道的境界,通过修炼来达到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境界。
道家修炼方式主要包括内观和外观两方面。
内观是通过静坐冥想、打坐修行来提升个体的修养,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外观则是通过身体锻炼、气功功法等来强化身体素质,以求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道教的修炼方式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家的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禅修的精髓与价值禅修作为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禅修强调个体内心的觉察和修炼,通过坐禅、静心冥想等方法,达到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内心平和与觉醒的目的。
禅修注重个体的内在体验和直接觉知,通过对思维和感官体验的觉察,实现对自己和环境的深刻洞察。
通过禅修,人们可以超越分析性思维的局限,直接体验当下的存在,从而达到超越欲望束缚的境地。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其创始人为释迦摩尼,创建时间及地点为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它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各个时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中国亦是一个佛教大国,自两千年前传入至今,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使得其在中国拥有最多的信徒与最广泛的传播,这更促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情操,亦或是名物名迹,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键词:佛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正文]一.前言: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灿烂的历史,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两教的民族。
佛教中的许多佛理都与儒家,道家文化相思,在不断的矛盾冲击与辩论结合之下,佛教最终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长河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群众基础深厚,由古至今长盛不衰。
一.佛教的传入与教义1.关于佛教的传入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其后,学术界经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为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将其视作一种类似于黄帝炎帝的神灵,以求庇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东晋“佛儒合明”,北朝的“洞窑佛光”,唐代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也在于隋唐,及至宋代,佛家世俗化加剧,在思想上体现为“三教合一”思想以及对君主权威的信奉,庙宇管理上体现为“五山十刹”的划分。
在金,元两代藏传佛教盛行,元太祖鉴于元朝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佛教,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但随着满清入关,藏传佛教再度盛行。
2.佛教的意义及其最高真理是指“四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说世间所存在的一切皆是种种痛苦的表现;集谛是说明痛苦的原因或根据;灭谛则是指出消灭痛苦的方向是超脱生死轮回;道谛标明消灭痛苦,超脱轮回,证得的途径或方法。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一).佛教与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精品]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精品]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佛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十分深刻,并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接受和尊重。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影响十分重要。
佛教所强调的“空”、“法”、“缘”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具有相通之处,都在于强调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佛教所讲的“菩提”理念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即通过自我修行和超越肉体,追求心灵的升华和智慧的启迪,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存在相似之处。
其次,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影响也非常显著。
佛教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佛教壁画、石窟等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还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绘画和雕塑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显著。
佛教所强调的“慈悲”和“佛恩济世”影响着社会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佛教社会文化也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佛教寺庙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和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佛教僧人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社会群体和精神领袖,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佛教文化所强调的对思想、艺术和社会的影响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文化价值的认知和感受,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摘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经过两千多年传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派,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等诸多方面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本文阐述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佛教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影响一、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断的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传统思想、文学、艺术、语言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研究及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道教也开始兴起,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形成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阐明自己的观点。
至于儒家,因为帝王及名儒都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兴趣,所以,当时的儒学者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之优美,无不学佛。
唐宋时期,佛教哲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儒、佛、道三种哲学成功合流,思想交融,各展所长,这种格局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文学作品,偏重于写实,缺乏幻想力;而佛教不同,有着丰富的幻想力,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佛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过程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真正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东晋时期。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危机。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安抚。
佛教中强调的“解脱人生苦难”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从而迅速在中国社会中扎根。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的普及不仅仅是学习佛经,更是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佛教强调自我修行与慈悲为怀,这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关注个人修养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契合。
佛教的中心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生活的指导原则和价值观。
三、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
在中国境内,佛教与道教、儒教等传统信仰并存,形成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共生。
其次,佛教通过僧侣的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的开展,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以“利他”为宗旨,倡导慈悲与善行,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援助和帮助。
最后,佛教的文化艺术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艺术以其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四、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保护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保护佛教遗址、寺庙和文物,同时鼓励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上也有不少佛教文化保护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佛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努力奋斗。
总结起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是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解析佛教是一种充满着深邃人文内涵的宗教,它历史悠久,不仅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有着大量信徒,同时也在中国造就出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美学等各个领域,本文就来深入探究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一、佛教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尚事物的本质佛教强调万物皆空,让人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灵。
这种思想让人们更关注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外观。
在古代书法、绘画中,禅宗的影响显而易见,法师们采用极简的笔画去表现事物的本质,传达出一种极简、沉静、深入骨髓的美。
2.重视心灵净化佛教信仰中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物质享受并不能传达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净化。
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古代文化,呈现出淡泊名利,精神修养重于物质享受的特点。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中,往往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意识及对身心的净化的向往。
3.尊重个体佛教中也强调“我见”和“我执”的困扰,提倡不执著、不自我中心的理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个体的特点相契合。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写下的自传和个人文集,这些作品在展现他们个人历程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价值和尊重的观念。
二、佛教文化在艺术美学中的体现1.墨色深邃佛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古代中国的书法、绘画色彩更加朴素、简洁、极具神韵,表现出浑圆、厚重、安宁、恬静的气息。
这样的形式美是灵与性的结合,受到世人的喜爱。
2.意境超凡佛教文化的影响也让古代中国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修养性和超凡脱俗的意境,特别是寺庙中的佛像和壁画。
通过色彩、形态和线条等方式来表现佛教禅宗的精神,使人们感受到的是深远而超然的意境,意境中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佛教思想的精髓。
3.艺术之道佛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古代中国的艺术家们练就了一种炼就心性的艺术之道,认为艺术是通向佛道的一种方法,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人类感觉和知觉的表达,更具有超越艺术本身的意义。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交融。
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不仅在信仰和宗教方面给予了中国人民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1. 理念交融佛教强调“空”、“无”、“缘”、“悟”,主张从痛苦中解脱,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平和。
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倡导伦理道德,追求和谐与中庸。
佛教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产生了共鸣与交融,相互借鉴,互相影响。
2. 艺术融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入互动。
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佛教艺术风格,如洛阳大佛、敦煌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的杰作,展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之美。
3. 文化共通佛教弘扬慈悲、智慧和善行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伦关系、道德准则的理念相契合。
佛教的禅宗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佛教的传入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
公元前2世纪,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西域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中国扎根,为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佛教在中华文化中的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经文翻译、传教活动以及修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的佛教体系,如禅宗、华严宗等。
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1. 倡导人伦关系佛教倡导众生慈悲为怀,尊重他人权利与尊严,提倡平等与和睦的人际关系。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佛教早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东汉汉明帝在洛阳兴建白马寺,是佛教进入华夏文明的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
而晋南北朝期间,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云岗石窟、莫高窟以及龙门石窟,古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在山岩间开凿出一尊尊佛像,表达自己的对佛门的崇高致敬与皈依愿望。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历经发展,在自身传达的思想深度方面,都已经达到一个高峰。
佛教文化不同于基督教文化,不同于伊斯兰教文化,因为佛教文化不仅仅拥有自己的教义,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宇宙观,有着自成一派的哲学思想。
我们甚至可以把进入中国的佛教文化称之为一门学派。
与儒家、道家一样,佛教也在传播自己的人生观念、道德体系。
正所谓有“儒释道”三教的说法,恐怕也是古人也早已承认这个观点。
因此,我们更不应仅仅把佛教简单视为宗教迷信,而应看到其中宝贵的思想感悟。
胡适先生当年写《中国哲学史》便打算把佛学加入其中,无奈他对佛家文化研究不深,因此包含佛学的《中国哲学史》的下卷迟迟不能完成,而此事也侧面印证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佛教宣扬众生要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理想境界。
而这其中带有的人文关怀正与儒家的人本观念相契合,其中的“涅”的理想境界也带有道家顺应自然的理念的影子。
可以看出,佛教起初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终于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其中一只不可或缺的脉络。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许多文人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大诗人王维,就有“诗佛”的称号,他的诗中不乏佛家学派里禅宗的思想,如著名的《过香积寺》中就有“安禅制毒龙”一句,“毒龙”指妄心,“安禅”指一种修行手段,此二词都是佛家术语,用在此诗中却显得一气呵成,可以说诗为佛教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佛学也为美学开拓了巨大的疆域。
苏轼也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他自号“东坡居士”,“居士”二字,本是佛门用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已经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多年了。
在中国,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在朝代不断更替,外来文化不断传进,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冲突,融合,分裂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仍然深深的扎根于中国,佛教仍然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同时也是中国拥有最多信徒和传播最广的宗教,这充分说明了佛教的包容性和佛教在中国的本土性。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甚至,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国主要是通过佛寺的兴建来传播的,古代就有诗人写道,南国三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佛教在中国兴建了大量的佛寺。
而且,佛教还兴建了大量的石窟建筑,今天还大量存在,成为了宝贵的旅游资源。
同时,佛教信众还兴建了大量的和佛教偶像有关的庙宇,像观音,如来之类的佛教偶像庙宇,在中国,到处都是。
佛教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房屋建筑的形式,像佛塔,今天还影响着中国人的建筑形式,今天的上海金茂大厦,台北的101大厦都模仿了佛教的佛塔建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注重家国,伦理的关系,而佛教关注的是众生,是众生平等。
当然中国的文化和佛教的文化没有优劣的对立关系,而且因为佛教的包容性,迎合了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人的传统的思想,所以佛教在中国可以很好的传播和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继而改变中国人的某些思想观念。
因此,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补充,对中国人的某些思维方式有一些补充式的改变。
佛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肯定有它的自己的文化,像佛教的经卷,佛教的雕塑,佛教的绘画,佛教的建筑等等。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佛教徒怀着虔诚的求知之心,到印度求佛经。
但是,大多数的经卷是印度的文字,要翻译,因此就出现的很多新的佛教语言和词句,这些语言和词句通过佛教的传播,融入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
而且佛教的绘画也影响了中国绘画技法,像关于佛像的绘画,特别是敦煌的飞天绘画,结以中国的嫦娥,为广大人们熟知。
佛教的传入还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的挂灯笼。
佛教的音乐也对中国的音乐有很大的影响,像台湾的著名歌手齐秦的姐姐齐豫就是著名的佛教徒,同时也是著名的佛教音乐歌手。
在民间,佛教音乐也很盛行,像峨眉山的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就有很好的交流和融合,广受佛教信众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根的潮流,各种文化的复苏和交流,人们急于寻找对社会发展的各种迷惑和不解的答案,佛教又开始兴盛起来。
佛教应该抓住机遇,以在中国的两千多年的传播经验,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的影响为依据,扎根于社会主义中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适应中国人的生活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传播。
可以预见,未来,佛教在中国一定会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