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讲解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是古代诗词中一类重要的题材,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以下是对送别诗的一些鉴赏:
首先,送别诗通常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诗人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情景、景物和情感,将离别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李白《送友人》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诗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青山、白水、孤蓬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凄凉和痛苦。
其次,送别诗中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例如,白居易《南浦别》中写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里的“南浦”和“西风”象征着离别的悲凉和凄凉,“肠一断”则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此外,送别诗中还常常包含着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思考。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不仅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送别诗作为古代诗词中的一类重要题材,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情眷恋和不舍,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
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欢迎阅读。
sòng bié送别wáng wéi王维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chūn cǎo nián nián lǜ,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鉴赏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就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就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送别是唐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愁别绪、别离之痛等情感。
本文将对唐代的几首代表性送别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一首送别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登高望远之景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鹳雀楼高人所难及,隐喻友人的远行;接着,描绘楼台旁的美景、万里江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王之涣既展现了离别的苦痛,又表达了人生万物的无常和离合的感慨。
第二首送别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杜甫借助月夜的寂静,回忆起已故的舍弟,表达了浓烈的亲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月色和回忆,勾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凄凉。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展现了杜甫对兄弟深深的眷恋与感念。
第三首送别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王维以送别使者为主题,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和沙漠的荒凉景象。
诗人以行者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者的感受的交融,王维展示了离别时的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首送别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离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交融,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表达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代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登鹳雀楼》、《月夜忆舍弟》、《送元二使安西》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几首代表性的诗作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
唐代送别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一、送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二、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景色廖廓秀丽。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晚年流落边疆,写下了许多蕴含离别之情的诗篇。
其中《送别》一首,是李白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离别诗。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悲怆之情,对于描绘唐代人物形态和离散生活的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意境李白的这首《送别》,从第一句便营造出了苍凉和离别的气氛:“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诗中一字一句,自然铺陈,深入人心。
整首诗无论从描写手法还是诗歌语言,都概括了离别带来的各种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的哀思和离愁。
诗中《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客愁思故乡》、《明月来相照,金樽消旧梦》等句,则将整个作品的氛围推至高潮。
长江天际流淌的是心灵的离别,日暮客愁则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所感受的孤独,而明月的照耀和金樽的抚慰则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
语言李白的语言流畅深刻,表现了唐代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繁琐而有味道的词汇,平仄婉转的韵律和形象思维。
其中“天长路远魂飞苦”一句,意境深远,抒发了主人公离散时心理的内疚和惆怅。
同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深情悠长,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离愁。
整首诗充满了移情和文学韵味,并且篇幅不比长篇叙事诗短,可谓是一篇完整的抒情诗篇。
写作手法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思维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感悟。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运用了“春风绿”和“明月照”这两项广为人知的意象和象征,将离别的哀愁和流连的感慨融合在了一起。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直接将白发与“缘愁如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在诗歌结构方面,李白将整个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句组成,表达出主人公与恋人的分别,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主人公沉溺于乡思之中,表达出他的无奈和愁绪;第三部分突然转折,用“明月”和“金樽”两个意象进行撰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和离别。
结束语李白的《送别》是一篇篇篇哀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引言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多以表达离别之情为主题,既凝练又真挚。
本文将针对古代送别诗的主要特点、流派以及著名作品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诗歌形式。
二:送别诗的特点送别诗是一种独特的古代诗歌形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表达离别之情:送别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抒发离别时的情感和思念,给予读者强烈的感受。
2. 约定俗成的写作形式:送别诗在结构和韵律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常采用七言、五言绝句等形式。
3. 抒发真挚的情感:送别诗往往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别离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三:送别诗的流派送别诗在古代发展出了多种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送别诗流派:1. 咏别流派:这种流派以赞美和讴歌别离者为主,通常描绘别离时的景色和情感,给人以悲伤和温馨的感觉。
2. 劝别流派:这种流派以劝告离别者为主,鼓励他们对未来的寄托和前途,给人以勉励的感觉。
3. 哀别流派:这种流派以哀悼和悲伤为主题,表达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给人以哀戚的感觉。
四:著名送别诗作品赏析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给人以深深的思乡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庄严的语气表达了人生离别时的思考和豁达,给人以勇敢面对离别的力量。
3. 孟浩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死离别的思考,给人以沉思和感慨。
五:附件:相关资源本文档涉及的相关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以获得更多的背景材料和参考资料。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附件:附件是与某一文书、合同或法律文件相连、附带的文件或文件集。
2. 流派:指一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特色的艺术或文学作品。
《送别》古诗词鉴赏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解释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诗文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1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1、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为一刻,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太白此诗所写景物,无论实景,抑或虚景,都是为了抒发惜别之情。
可以说,借景抒情是本篇最大特色。
首联以工整的对句,着意描绘送别之地的实景,巧于用字而饶有韵味,写郭外青山用一“横”字,于视觉上形成画境,于心理上引发情意,一“绕”字也隐含惜别之意。
颔联是一幅自然而工巧的流水对,“孤蓬”是游子的象征。
颈联以又是工整的正对,“浮云”、“落日”妙在虚实相间,浮云无定,故以比游子,落日衔山,故以比故人之情。
末联全用赋体,伤叙写别时场景。
这场景平铺直叙,然而却委曲尽情,无言的手势,无形的马声,无不充分表现出惜别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唐代京城习俗,友人远行,向西的在渭城饯行,向东的在灞陵送别。
还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元二使安西是建功立业,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人捕捉一个“朝雨”物象,描绘出清爽新鲜的春景象,一面交代了地点、地间和环境,一面融情于景,渲染了送别的气氛,三、四句直接写人抒情,“无故人”一句含有挚情,突出了远行吉利、一路珍重的诚挚祝愿,不能理解为有感伤情绪。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王昌龄素有“诗家天子”之称,尤工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
首句追写昨夜寒雨(时值秋令)弥漫江天,肃杀凄冷,由此渲染饯时的心绪,“连江”形容雨之滂沱。
次句,“平明”,天亮时分。
举目远眺,楚山孤影绰绰,更增入惆怅,这里没有正面描写离情别意,而是通过“楚山孤”,表达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羁宦的孤苦。
三句仍没有写离情,却突然提起洛阳亲友,既点明辛渐将往之处,又藉此代人设问,以引出结。
结句为诗眼所在,“冰心”;“玉壶”,皆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自甘寂寞中透露出高傲。
送别诗——《送别》
送别诗——《送别》
《送别》原文
落叶聚还散,
征禽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
沾君出塞衣。
《送别》译文
落叶时聚时散,
飞鸟远去不归。
坎坷路上流下伤心泪,
沾湿你远行出塞的衣襟。
《送别》鉴赏
仕途不顺,友人远离。
从哪里能够得到安慰?陈子良的《送别》描绘了与友人分离送别时的身似落叶,才聚终散,你我各处奔波不息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坎坷身世的无奈。
《送别》作者简介
陈子良[公元?年至六三二年],字不详,吴人。
生年不详,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
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
与萧德言、庾抱,同为隐太子学士。
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十五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十五篇《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译文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
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
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注释⑴二龙:指曹操和周瑜。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⑵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2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送别诗文欣赏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 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 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 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 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 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 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 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 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 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 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 阳在山”的难忘一幕!
《送别》分三段 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 的具象情景; 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 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 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 “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 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 出世顿悟的暗示。
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来自”,从 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 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
4
第三段,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 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 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 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 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9
选用明同年的任一 用古的的创《教九 美典“《作送的一 国诗学送的别李五 流词堂别“》叔年 行体乐》学。同, 曲填歌,堂它,在 调写”就乐属写杭 作歌特具歌于了州 谱词点有”李这第 。,:这。叔首一
二一些李同著师 是是鲜叔早名范
《 送 别 》 背 景 资 料
10
2
第一段,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 “暮色”、“弱柳”、“残笛”、“夕阳” 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 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 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送别》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赏析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赏析篇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送别诗鉴赏》课件
传统文化传播
送别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有助于传播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感
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价 值观,有助于增强人们对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文化创新发展
在传承送别诗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 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文 化的现代化转型。
感谢您的观看
04 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把握主题思想
送别诗的主题思想通常表达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在鉴赏 送别诗时,要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分析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中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柳、酒、 月等。意境则是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所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分析意象与意境有助于深入理解送别诗的内涵。
03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意象的运用
总结词
送别诗中意象的运用是表达情感的重 要手段。
详细描述
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物象,如柳、长 亭、酒等,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意象富含象征意义,能够引发 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语言的锤炼
总结词
送别诗的语言精练、含蓄,富有表现 力。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来增强诗 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更具有 文学价值。
THANKS
理解背景与文化内涵
送别诗往往与时代背景、文化传统、诗人个人经历等方面 有关。理解这些背景与文化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送别 诗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作于唐代边塞,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苦寒和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 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特点。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朝代:唐代:王昌龄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漫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呈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详情,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早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原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行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耸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由于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犹如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吩咐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方高洁清白的品行。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清澈的品行。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别离:离别,分别。
创作背景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
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
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
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江月·送别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翻译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送别悼亡诗鉴赏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 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 之情的?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 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 寞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4、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 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 害怕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 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都寻梦也回廊。
2、春草
?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 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远还生。〞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
3、水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
悼亡诗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 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 式。这些作品多写作者与亡妻梦中 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 伤与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 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 生。
悼亡诗举例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元稹?三遣悲怀?之一〕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 〔梅尧臣?悲书?〕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 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 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 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有人评价这首词“真是柔情寸断, 此情涌向笔底,写来字字凄怆, ‘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词的 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开始直抒胸臆,说泪水将 青衫湿遍了,为妻子的死而痛哭! 其后“冷冥冥、尽意凄凉〞“蔓草 残阳〞“和清泪、搅入椒浆〞“难禁 寸裂柔肠〞等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 都极写其凄惋哀怨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拟人等
鉴赏方法
• 1、把握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古道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
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 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
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 了宣城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
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 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
地区南侧的水浦,多用于水边送行。
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 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 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 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 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 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
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 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 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 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 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 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 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注意虚实结合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鉴赏训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 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 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 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 忧伤之情。
3、抒写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 赠汪伦 李白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表白诗人志节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常用术语
• 离愁别绪、落寞茫然、怅然若失、 殷切期望、美好祝福、情深意长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 作用?
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 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 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 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 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 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人的关切和思念。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
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在与挚友分别时, 总会一吐心中的离愁别绪。因此,赠友送 别诗成为古典诗词中的重要题材,而且内 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歌主要是借对离别情景的描写, 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
•
有名的离别诗
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 船(舟)、阳关、西风、美酒、春草
春草和流水: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 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离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 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的《踏莎行》中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 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 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 情?)“渺茫”是遥远而
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 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 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 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 时的怅然若失。
2、分析景物特点
• 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诗人心中的感情, 寓情于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已是诗 家之能事,借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更 见功夫。
• 在鉴赏中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并作 深入的分析,进而领悟到作者的情感。
3、抓住细节描写
• 细节作为“有包孕的片刻”,也是最有情 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 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 感的享受。
送别诗的常见风格
• 哀婉缠绵:凄婉缠绵、低回流连的作品往 往感人至深。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 豪放健美:慷慨悲歌、乐观豪爽,却又见 真挚情谊,坚强信念。高适《别董大》
常用表现手法
• 古代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可分为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 常见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等
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 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 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 别的对方。如李白《送友人》、《梦游天姥 吟留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 人》等。
• 送别诗的常见主题
1、表达友人离去后的怅惘、孤寂之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表达对友人的牵挂、惦念、体贴、 劝慰、祝福之情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