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11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作者:岳云强刘婷孙娟娟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4年第02期[摘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对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4) 02-0080-0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这为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一)1978——1985年,拨乱反正,初步恢复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始逐步进入恢复阶段,教育部明确规定: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階段各专业均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三门课程,同时,文科专业增设国际共运史或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此外,还增加了国际共运历史或科学社会主义课程。
允许各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使用自编教材,但是,仍有个别高校继续使用之前的教材。
[2]可见,这一阶段,课程虽然初步实现了统一,但教材不统一。
(二)1985——1998年,走上正轨、初步发展的阶段1984年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明确提出,为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门类和教材编写方式。
随后,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规定“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4门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的“85”方案。
[3]1987年3月,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85”方案,教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硕士生、博士生学习阶段必须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形势与政策约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选题20分(20题,每题1分)简答题 20分(4题,每题5分)论述题 30分(2题,每题15分)材料题 30分(2题,每题15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全)
1、雅尔塔体制的内容和影响。
P2内容:(1)彻底击败德国,解除德国的全部武装,消灭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在经济上消灭其作战潜力,迫使德国赔偿盟国所受的损失;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2)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的独立主权。
(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
(4)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
影响: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雅尔塔体制所蕴含的强权政治和大国主义等消极作用,不仅为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给美苏争霸和冷战留下了隐患。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过程。
P2(1)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授意戴维斯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把苏联纳入自己的合作蓝图,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2)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份8000字电文(3)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4)1946年9月,正式提出对苏联实施“冷战”的纲领(5)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演说。
(6)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苏计划。
(7)1949年4月,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3、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进步性。
P6终结这一格局总体上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也没有重大的旨在确定大国地位、重划势力范围和设计世界政治新蓝图的国际会议及协议。
虽然两极格局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实现了永久和平,但相对而言,人类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样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
(1)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两极格局分化(2)50-70年代初,想多极化方向发展(3)70-90年代,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影响。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结构一览表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要国际关系理论。
2. 全球政治格局:包括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冲突与合作等。
3. 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国际贸易与投资、国际金融等。
4. 国际安全问题:包括军备控制、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等。
5. 发展问题:包括贫困、不平等、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6. 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运作及其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角色。
以上就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结构一览表。
对冲逻辑与中美安全关系的策略性质——以南海互动为例
魏蚝务一国际政治与经济摘要:对冲理论属于“斗而不破”传统策略的学理化表述,它为国家间安全互动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理论认为,相关国家为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倾向于综合运用多样化措施,而非单向度的行为策略;突出特点是有意释放混合信号、避免被认为站在某一边,由此减少行为风险。
中美安全关系的复杂性,主要源于两国以及第三方之间安全互动的策略性质,或“对冲成分”。
南海争端作为典型事态,可以完整演绎各方对冲思路,得出相应政篆启示。
中国在处理外部安全关系时,应该将对冲策略作为常态化思路,逐渐从“以拖待变”转向“积极对冲”,尝试以灵活方式、最小代价,实现最终目标。
关键词:对冲逻辑;中美安全关系;南海问题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冲逻辑与中雀安全关系的策略性质——以南.。
潮一文/刘毅解相关国家的行为局限(例如:美国外交政策的选择战略安全与简单化认知性介入、自我优先、实用主义等),有效降低本国行近年来,由于相关国家的系列动作,南海问题几动风险。
新近的“对冲”视角可以作为此类分析的基础。
度升温。
某些国家不断做出示威的“小动作”,强化非对冲逻辑及其现实意义法占领区域的资源开发,鼓励美国进行军事或政治介入,并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
但是,对这些行为的“对冲”(hedging)概念最初来自金融学领域。
理解,很大程度上存在“简单化”倾向。
一些观点从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通常会有两种行为,即“做空” 简单的权力现实主义角度,坚持“权力对抗”、“战略与“看多”,用来抵御资产亏损的风险。
属于一种所平衡”、“遏制围堵”等思路,很难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谓“反向操作”行为。
对冲概念引入国际关系领域后,还可能限制政策的灵活度。
有必要重新审视与反思。
保留了基本含义。
131它主要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利益认知的不确定性同样体现在中美安全互动之中,相关国家在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时,倾向于综合运特别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意图(能否尊重中国主权用多样化措施而非单向度行为策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 治第一次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次作业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愈发紧密,影响着全球各国的发展走向和人民的生活。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深入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趋势和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应对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
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成为世界工厂,出口的各类商品遍布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也使得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
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会迅速传导至其他国家,如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压力,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设置贸易壁垒,这不仅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也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在政治方面,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正在改变着国际力量的对比。
这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依然存在,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威胁。
中东地区的长期动荡,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
恐怖主义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难题。
国际组织在协调各国利益、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合作往往面临诸多困难。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课件(共24张PPT)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
1 课堂导入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区分两个“问题”与“主题” (1)“和平问题”与“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成为当今时 代的主题之一是指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②两者的联系表现在:都是讲 述和平这个政治问题,后者讲述问题的现状,前者讲述问题本身。 (2)“发展问题”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①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经济 发展是主线。②两者的联系表现在:都是讲述经济问题,后者讲述问题的现状, 前者讲述问题本身。
国际关系民主化
(1)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 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 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2)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 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 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3)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 成功的。
(1)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 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2)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 可以避免。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战争,而且大量资金 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 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教案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趋势。
2. 掌握当代世界经济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创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3. 当代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变化的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经济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当代世界经济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趋势。
2. 掌握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当代世界政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力量对比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2. 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跨境问题的凸显政治文明的进步3. 当代世界政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我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我国应对国际政治变化的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模拟联合国:让学生体验国际政治谈判的过程,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当代世界政治的认识和看法。
六章:全球化与我国的发展战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掌握我国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
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发展机遇我国的经济开放与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全球化带来的外部资源与市场机遇3.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发展挑战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国际竞争加剧对我国产业的压力全球化对我国环境与资源的挑战4. 我国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策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系统介绍全球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单选题库(附答案)
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正式形成于()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C,安德罗波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4: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制定的外交政策是()A,谋求对美国的军事优势B,苏美合作主宰世界C,独霸全球D,维护世界和平、解放全人类5: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的是()A,赫鲁晓夫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6:战后提出“三环外交”的英国首相是()A,撒切尔夫人B,丘吉尔C,布莱尔D,梅杰7:中美正式建交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79年 D ,1982年8: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B,2000年C,2001年 D ,2002年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6年10: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A,莫斯科B,上海C,东京D,墨西哥城11: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是来自挪威的()A,哈马舍尔德B,赖伊C,吴丹D,德奎利亚尔12: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13: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14: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15: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互派大使的国家是()A,苏联B,朝鲜C,越南D,缅甸16: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是()A,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C,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D,1961年的不结盟首脑会议17: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18: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A,16个B,10个C,5个D,15个19: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纽约B,巴黎C,旧金山D,雅尔塔20: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21: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22:打开中日关系大门的日本首相是()A,田中角荣B,中曾根康弘C,三木武夫D,佐藤荣作23: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24:“艾森豪威尔主义”最初提出来是针对()A,拉美地区B,欧洲地区C,中东地区D,亚太地区25:提出“第三世界主义”的法国总统是()A,戴高乐B,密特朗C,蓬皮杜D,希拉克26: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27: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28: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是在()A,1990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29: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A,1989年B,1982年C,1991年D,1992年30:欧盟的前身是()A,欧洲经济体B,欧洲共同市场C,欧共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3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32: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33、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34、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35、尼克松主义实际上是一种()A,和平战略B,遏制战略C,均势战略D,以实力求和平战略36、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是()A,人权问题B,台湾问题C,经济问题D,军备控制问题37、2002年2月28日,中俄双方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高中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一、世界多极化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反对单极格局,主张多极格局,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中国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在行动中?(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强自身建设)(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推进国际合作)(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重塑大国形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中国“五不”:不结盟、不称霸、不主导,不领导,不决定性作用)二、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国际交往的规则是国际法,其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我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谈判与对话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当前全球发展最突出的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悬殊。
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1)传统安全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都是对和平与发展构成挑战的传统安全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件(整理版)
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所下的定义是,这 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 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社会、政 治和经济安排。这些安排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偶然 机会带来的。他们是人类在自己确定的体系和一套 自己确定的规则和惯例中做出选择的结果。 —— SUSAN STRANGE 苏珊· 斯特兰奇 《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2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简称IPE),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国际 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冷战以及两极国际 体系的现实,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政治和军 事要素。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在西方的学术界常被 称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就是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全球视野下的市场与国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Stat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1
第一章 导论
•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 •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经过了一个什么样发 展过程? •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
14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经过了 一个什么样发展过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20世 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深刻变化的具体要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欧洲统一和区域 一体化运动,以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构成催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现实依据。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论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专业:财务审计班级:111 学号:1151068王文杰二〇一四年一月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
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 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
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三大态势。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依然“乱象不减”,金砖国家作用突出。
自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后,美、欧、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由2010年的5.1%和2011年的3.8%进一步下滑至2012年的3.3%。
其中,美国继续被高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则大范围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是没任何起色。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连推货币宽松等“治病药方”,但疗效不佳。
同样,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从横向比还算不错,但纵向比则整体放缓。
总体上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突出代表,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则面临“选举后”新问题,大国关系进入调整期。
2012年堪称世界“选举年”,70多个国家进行了政府更迭或换届选举,中、美、日、朝鲜半岛等多国及地区几乎都在同一年完成了这一过程。
然而“选举政治”在许多国家盛行,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平添了复杂因素,不少国家的政治选举和政府更迭往往伴随着国内局势动荡。
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许多国家出现政治保守化、民粹主义上升的局面,并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
与此同时,大国相互合作借重,相互牵制竞争这一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一方面,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另一方面,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
4.5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考点目标定位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经济的区 域合作与竞争。
3.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梳理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上除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 量中心。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2.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基于此建立起区域性国际组织,同时地区冲突不断。
例如阿以冲突不断,和平步履维艰,主要围绕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 这里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 东事务有关。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联合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至全面冷战,并按意识 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军事政治联盟。
但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不断遭受冲击。
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西方阵营也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 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成5个国家,•网络体系总览—政治地图的頂变基本要素特点提高途轻——世界经济地理格局I —彗极伽政抬格局一警溝作擔监因索L 世界经济全球地理意文 鼠义和作用苏联分成15个国家。
除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目前,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既有矛盾和联系,又有斗争的特点。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参考书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参考书目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4.李景治主编《世界经济政治疑难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7.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8.何方:《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9. [美]约翰•阿奎拉:《决战信息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12.[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3.[美]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1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15.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6.宋新宁: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7.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列等:《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胡元梓等:《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王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进程》,《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2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24.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25.杜厚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6.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27.宋则行:《世界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28.(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29.杨成绪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政治学原理(2)
在外来的蓝图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班长:张占一.为什么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51.政治的性质由经济的基础决定,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3.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4.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二.政治含义?P2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所以,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P33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他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间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四.如何理解国家是阶级的统治?P40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作为产生于社会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在表面上所采取的不是阶级组织的形式,而是一种共同的形式。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五.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P821、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国家。
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敢于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则进一步强化了垄断资本的地位。
3、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的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职能3、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4、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影响资本循环的阶段与形式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的形成生产价格的出现7、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借贷资本的特点与利息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与实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作用与局限性10、经济全球化表现与影响国际经济协调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111 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方面。
112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2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2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2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31 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
132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133 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111政治(单)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复习指导》教育部全国高度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试科目:政治适用专业:单考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可持续发展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价值极其实现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货币价值规律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实事求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P1关贸总协定P6布雷顿森林体系P1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马歇尔计划P13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
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
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综合国力P34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
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被动员和利用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我们所称的综合国力,一般指的是各类国家战略资源之总和;而国家战略资源一般指的是某一类战略资源。
二、问答题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P26-382、经济全球化对及其影响。
P26-32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的联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经济关系
经济关系经济关系(Economic relations)经济关系概述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经济关系的分析以往的经济学对经济关系都做了分析,但分析的方式不同。
有的把经济关系放在经济学科的前提假定中,如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以“经济人”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前提假定,认为社会中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是理智的自利者,由此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就是自愿互利的交换关系,人们从对自己有利的目的出发,通过提供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而换得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从而达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效果。
有的把经济关系通过经济理论的范畴来表现、概括,如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李嘉图,在其经济理论中,各种经济范畴之间可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地租、利润、工资,这三个范畴就反映了地主、资本家、工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以分析经济关系为己任,然而,传统政治经济学似乎还不懂从经济学科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翻开以往的各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见到的多是从政治层面上来分析经济关系。
例如,谈到资产阶级内部的关系,就说是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的关系,实际上这是对各种竞争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的一种描述,用这种描述来论述经济关系,除了得到一个总体印象外,我们得不到什么。
资本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商品销售中的竞争关系,有要素获取中的竞争关系,有相互之间在商品、要素等方面的交易关系,有资产产权交易关系,通过其交易还能形成经济上的附属或支配关系,有服务方面的交易关系,有利益一致的联合、结合关系等等。
再如,谈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工人阶级内部的关系,就说是同志式的协作分工关系、互助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政治经济复习资料•考试形式:开卷考试•考试题型与分数分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四、论述题(本题20分)一.单选题: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是( C )研究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名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马克思和恩格斯2.国际法院设立在(C ),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
A.苏黎世B.日内瓦C.海牙D.鹿特丹3.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方国家成立了( D ),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国际贸易组织C.经济互助委员会D.巴黎统筹委员会4.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B )。
A.英国B.法国C.西德D.美国5.《论世界帝国》是(D )写成的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问题著作。
A.马基雅弗利B.达芬奇C.格老秀斯D.但丁6.1776年,美国最初从英国统治下宣布独立的时候共有( B )个州。
A.15B.13C.17D.167.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发表了( A ),宣称自己不是神的化身,不能代表神治理日本。
A.人格宣言B.人性宣言C.天皇宣言D.君主宣言8.1955年,代表地球上16亿人口的29个发展中国家在印尼召开( C ),成为亚非国家新觉醒的重要标志。
A.不结盟会议B.独立运动会议C.亚非会议D.77国会议9.1993年10月,( B )加入独联体,从而使其成员国数目增加到了12个。
A.亚美尼亚B.格鲁吉亚C.乌兹别克斯坦D.阿塞拜疆10.1953年周恩来在同(B )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苏联B.印度C.巴基斯坦D.孟加拉1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C )。
A.联合国B.国际行政联盟C.国际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2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方国家成立了(D ),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国际贸易组织C.经济互助委员会D.巴黎统筹委员会13.提出日本要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的日本首相为(C )。
A.池田勇人B.大平正芳C.中曾根康弘D.铃木善信14.法国的政治体制是(B )。
A.君主立宪制B.半总统制C.委员会制D.大公国制15. 继《马约》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又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阿约》,其全称是( A )。
A.《阿姆斯特丹条约》B.《阿尔巴尼亚条约》C.《阿拉木图条约》D.《阿塞拜疆条约16.最先使用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是( C )。
A.毛泽东B.邓小平C.索维D.卡翁达17.1991年12月,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发表(A ),正式宣告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诞生。
A.《阿拉木图宣言》B.《明斯克宣言》C.《莫斯科宣言》D.《基辅宣言》18.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先在解决(C )问题时提出的。
A.澳门B.香港C.台湾D.南沙群岛19.周恩来在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 A )的演说。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20.在联合国体系中,有权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各会员国必须执行的决议的机构是( C )。
A.秘书处B.社会理事会C.安全理事会D.国际法院21.20世纪90年代后,(A )技术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技术。
A.信息B.生物工程C.航天D.新能源22.“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由(C )提出的。
A.马克思B.邓小平C.克劳塞维茨D.马基雅弗利23(C )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A.《费城宣言》B.《大陆军宣言》C.《独立宣言》D.《关于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24.以下哪个条约或协定被称为“新日美安全条约”:(B )。
A.《日美安全条约》B.《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C.《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D.《共同防御援助协定》25.提出“政治新思维”、“多元化”、“公开化”和“民主化”的苏联领导人为( D )。
A.赫鲁晓夫B.契尔年科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是( A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和平共处27..到2006年7月为止,联合国已从51个创始国扩大到(D )个成员国。
A.189B.190C.191D.19228( B )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成立。
A. 莫洛托夫计划B. 经互会C. 布拉格之春D. 中苏友好关系29.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最终标志是( B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 苏联的解体C. 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D. 日本开展多边自主外交30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除参议院和众议院之外,被人们称作“第三院”的是( D )。
A.新闻媒体B.选民意愿C.法院D.利益集团31.促使日本经济在战后的恢复时期内实现了“战争景气”的战争是指(B )。
A.中国内战B.朝鲜战争C.中东战争D.越南战争32.在1973年举行的第(B )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上,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正式写进了会议的纲领性文件《政治宣言》中。
A.三B.四C.五D.六33独联体的最高机构是(B )。
A.政府首脑理事会B.国家元首理事会C.独联体中央政权机构D政府总理或部长会议主席会议34最早提出和平共处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国对外关系政策的是(C )。
A.周恩来B.毛泽东C.列宁D.甘地政府总理或部长会议主席会议3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 C )。
A.多极化B.市场化C.全球化、一体化D.集权化36( C )为现代战争的根源。
A.两种制度的矛盾B.私有制C.帝国主义D.一些国家的落后37.明确日美形成“平等伙伴关系”的条约或协定是(D )。
A.《日美安全条约》B.《共同防御援助协定》C.《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38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当时被人们称作(B )的改革。
A.布拉格改革B.布拉格之春C.布拉格之秋D.布拉格曙光二.多项选择题1.构建雅尔塔体系的一系列协议来自于(ACE )。
A. 波茨坦会议B. 布雷顿森林会议C. 德黑兰会议D. 乌拉圭会议E. 雅尔塔会议2.当代对军事力量活动的削减和限制包括(AD )。
A.不首先使用核武器B.削减或限制常规部队数量C.禁止外空武器D.对武器贸易进行登记或限制E.禁止某些滥杀伤武器3.欧共体自1975年后,与(ACE )地区国家签订了四个《洛美协定》,对建立新兴南北关系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A.非洲B.南部非洲C.太平洋D.巴尔干半岛E.加勒比4.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积累了很多深刻的矛盾。
如(ABCDE )。
A.巨额的不良债权B.逆资产效果C.紧缩的恶性循环D.超低利率和财政赤字陷阱E.结构性的贸易黑字5.下列(ABC )事件标志着第三世界的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
A.亚非会议B.不结盟运动C.77国集团D.中国重返联合国E.石油斗争6.以下属于社会民主党人所大力倡导和推行的社会经济政策是(ACDE )。
A.欧洲一体化B.反对全球化C.福利制度D.国有化E.国家干预调节7.以下属于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有(CD )。
A.出口补贴B.货币贬值C.限制外汇持有D.限制进口数量E.出口退税8.20世纪60年代,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事件包括( BC )。
A. 第一次亚非会议B. 不结盟运动C. 77国集团D. 石油战争E. 恢复中国的联大席位9.美国是一个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这里所说的三权是指(BDE )。
A.货币发行权B.行政权C.征税权D.司法权E.立法权10.以下国家中主要依靠苏联军队的力量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东欧国家是(BCDE )。
A.阿尔巴尼亚B.波兰C.匈牙利D.保加利亚E.罗马尼亚11.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有(ABCDE )。
A.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B.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历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历史C.出台右倾色彩较浓的政策法案,计划修改宪法D.极力发展军事力量,妄图充当军事大国E.右倾保守政治力量占据上风12.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亚洲和非洲扩张的具体举措有(ABCDE )。
A. 支持印度肢解巴基斯坦B. 插手安哥拉内战C. 支持越南黎笋集团侵占柬埔寨D. 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E. 支持雇佣军入侵扎伊尔13.以下不是经互会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国家是(AB )。
A.俄罗斯B.南斯拉夫C.匈牙利D.保加利亚E.罗马尼亚14.所谓的欧洲经济领域内的“四大自由流通”指的是(ABCE )。
A. 商品B. 劳务C. 人员D. 技术E. 资本15.罗纳德·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提出“里根经济学”,其主张和政策源于西方货币主义和供给经济学理论,包括(ABCD )。
A.紧缩社会福利B.减税C.改善供应以推动经济发展D.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E.增加社会福利16.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措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BDE )。
A.全面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B.放开物价,形成依靠市场调节的价格体系C.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D.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E.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17.战后,麦克阿瑟规定了修改日本宪法必须坚持的原则有(BCE )。
A.废除日本天皇B.放弃国家交战权C.废除封建制度D.坚持整肃令E.削弱日本天皇的权力18.1992年以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休克疗法”,其措施是(ABD )。
A.自由化B.紧缩的货币政策C.稳定化D.减少政府赤字E.国家垄断化19.1992年以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休克疗法”,其措施是(BC )。
A.自由化B.紧缩的货币政策C.稳定化D.减少政府赤字E.国家垄断化20.南方共同市场是由巴西、(BDE )等国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A.玻利维亚B.乌拉圭C.秘鲁D.巴拉圭E.阿根廷21. 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事物应该坚持的原则有(ABCDE )。
A. 整体性原则B. 相互联系原则C. 有秩序原则D. 动态原则E. 定量化原则三.简答题1. 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解。
P68-702. 简单阐述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国家政权组织原则。
P137-1383. 简单评述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P43第1点4. 简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并举例说明。
(请看下面)5. 简单评述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P44第3点6. 试评析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的影响,p71-74举例说明。
例一..从《京都协议书》的强制生效到《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试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一国气候目标与政治目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