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音乐教案.docx
最新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阳关三叠》教案.doc
别情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离别之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友情、亲情,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感受《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2)以演唱、弹奏、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附点节奏、八度音程等音乐要素;(2)口风琴吹奏《阳关三叠》的主旋律。
2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使用聆听、演奏、演唱、创作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最终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情景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3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琴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难点:从附点节奏、八度大跳音程等相关的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古筝演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看是什么?生:古筝师:不错,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开始盛行 ,它的音色清脆悦耳,如山泉流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今天老师就用古筝为大家演奏一曲《阳关三叠》,从而引出课题。
师:《阳关三叠》原本是一首古琴曲,那古琴是什么样的呢?师:出示古琴图片介绍,认识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古朴、低沉、深幽细诉情怀,直触人心。
接下来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中,一起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活动2【讲授】欣赏《阳关三叠》,熟悉乐曲,体验情感。
1、在古琴的伴奏音乐中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古诗描绘的情景;2、吟诵古诗《阳关三叠》,了解“三叠”含义,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篇一: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内容:《阳关三叠》二课时安排:20分钟三课型:单一课型渗透式欣赏教学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五教学目标: 1 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七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八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九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送别》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生:《送别》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二欣赏歌曲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深沉、惆怅、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阳关三叠(合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阳关三叠(合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歌曲介绍《阳关三叠》是传统的汉族民歌,常见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原本是男声独唱的曲子。
但在今天,更多的是以合唱的形式演唱,继承了这首乐曲的精神。
而“花城版合唱”则是一种新颖的合唱方式,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让歌曲更加高雅。
二、歌曲的形式和内容1. 歌曲的形式《阳关三叠》为AABBAA的形式,即前两句歌词一致,后两句歌词一致,最后再回到前两句歌词。
每句歌词一般有4个音节,唱起来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2. 歌曲的内容《阳关三叠》以万里长城为背景,讲述了壮烈的战士在万里长城上保卫家园,抵御外敌入侵的故事。
歌词中激励士兵们以百倍的勇气、千倍的力量,保卫祖国家园。
三、歌曲的演唱技巧1. 声音饱满歌曲需要有饱满的声音才能很好的表达出战士们的勇猛和闯荡的英姿。
在唱歌的时候,合唱队员们要充分深呼吸,发挥最大的声音。
2. 音调协调合唱队员之间需要保持音调的协调与配合,音高相间,各唱各的,但需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声音效果。
唱歌的时候,大家要仔细听别人的声音,并且自己要有良好的节奏感。
3. 协同配合在唱歌的过程中,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唱响。
要注意团队合作精神,磨合合唱技巧,让声音更加和谐。
4. 表达情感歌曲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体现,唱起来也要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大家要将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中,真正用歌声传递出士兵们不退缩的勇气和爱国情怀。
四、歌曲的意义和价值1. 文化价值《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的民歌之一,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忽视。
它是中国文化的绝佳代表,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
2. 爱国教育歌曲中诉说士兵保卫祖国之决心,歌咏了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唱这首歌曲可以增强队员们的爱国感情,让大家进一步认识祖国,珍惜和爱护好我们的家园。
3. 化解压力唱歌可以排解内心的烦恼和忧虑,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团队合唱还能磨合合唱技巧,增强团队精神,为日常生活开拓一片美好的天地。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案
8.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请谈谈你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音乐特点的理解,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0.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阳关三叠》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阳关三叠》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阳关三叠》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研究、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阳关三叠》的音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验,亲身体验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6.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增强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能力。
7.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音乐素养。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阳关三叠》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阳关三叠》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阳关三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阳关三叠》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阳关三叠》WORD版教案
课题:《阳关三叠》
教师寄语: 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
——舒曼
学习目标:
1. 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即兴编排表演音乐情景剧。
学习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欣赏《朋友》导入
2.展示交流:有关朋友的歌曲、古诗、名言警句、故事
(二)唱歌
1,朗诵诗句。
2.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用简练语言描述你的感受
3、背景资料我知道
4. 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5.分析歌曲的特点。
6. 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7、小组展示:看谁唱的好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1.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
3.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
(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四)我的收获。
初中音乐《阳关三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观看老师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等教学手段,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3.知识与技能(1)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2)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图片,交流图片内容老师:“同学们,这幅图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学生:“xxxx 的场景。
”老师:“这幅图上有一首诗,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原名及作者吗?”学生:“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老师:“在古代的时候,诗与歌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在《史记》中也记载: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我们今天就以这首诗为歌词,学唱一首古韵十足的古代琴歌《阳关三叠》。
”此处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2.了解歌曲了解《阳关三叠》这首歌曲中“三叠”的含义及古代琴歌这种艺术形式。
出示歌曲完整的歌词,理解“三叠”的含义。
老师:“同学们在观察完整歌词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歌词和原诗有什么区别?”学生:“xxxxxxxx”老师:“古人在谱入琴曲后增添的长短句,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小组讨论)学生:“进一步抒写了离情别绪,加强了惜别的感觉。
”老师:“古代的交通和通讯远不及当今社会发达,所以古人对于离别之情特别重视。
让我们带着这种离别的不舍与伤感之情将本曲的第一叠歌词朗诵一遍。
”出示第一叠歌词。
3.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用la 演唱下列旋律。
4/4 1 2 3 4 |5 4 3 2 1 | 1- - -||要求:打开口腔、气息匀称、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积极的表情。
(2)聆听歌曲范唱,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与情感。
老师:“歌曲的速度属于哪种?” 学生:“中速。
”老师:“通过观察曲谱,我们发现曲谱中的音符有什么规律?” 学生:“只有1 2 3 5 6”老师:“这种调式叫做什么?” 学生:“五声调式。
人音版音乐九下《阳关三叠》word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材分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本课采用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内容]:合唱曲《阳关三叠》[教学重难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课堂情景“回放”,引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
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
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
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自行选择古诗。
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乐、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
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师:我们常说古代诗与歌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假设有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需要配乐,而你是电影的音乐总监,请你选择一首曲子为这样的场景及那首古诗配乐(老师给两首曲子让学生选择)。
学生选择音乐,阐述选择的的理由。
二、感受与体验情感体验——学主题,听曲、作画、人声模仿古琴1、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的篇目《阳关三叠》。
该篇目是中国传统音乐经典,著名的流行歌曲。
歌词简短、优美,曲调优雅、悠扬。
学生通过学习本曲,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提高音乐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阳关三叠》的旋律,并能辨认出乐曲的基本音乐要素;2.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故事和意义,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表达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预备知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认识基本的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2.导入环节:让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中国传统乐曲,让学生先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3.学习主题:介绍《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详细解析曲调及歌词;4.基本技能:让学生练习听辨基本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5.探究主题:全班合唱《阳关三叠》;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7.提升评价:评价学生练习的成果,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前置导入:通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先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2.讲解法:以故事形式,讲解《阳关三叠》的背景及歌词解析;3.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与伙伴一起探究《阳关三叠》中的基本音乐要素;4.基本技能:利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听辨基本音乐要素的能力;5.合作探究:通过全班合唱《阳关三叠》,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及对音乐的理解;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唱歌的表现能力和对《阳关三叠》的理解;7.提升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色;2.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3.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4.学生自我表达和分享的技能。
六、教学评价方式1.监测渠道: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学习笔记、作业任务;2.评价标准:掌握基本音乐元素;掌握《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色;掌握合唱技巧;能够表达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3.评价方法:评分制、小组互评。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2.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同学朋友见的友情,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看、听、想、说的实践活动形式,感受并表现音乐,学生自创情景剧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
2)认识民族乐器——古琴3)了解并复述《知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验音乐的情绪和内涵2.掌握“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在音乐中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开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古代离别时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假如老师给你两首诗,你将会选择哪首诗作为对此画面的写照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那么我们常说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这个场景大家说还需要什么?(音乐)同学们太棒了,下面老师同样给你两段音乐让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4、以音乐为背景共同朗诵古诗,让学生体会音乐。
二、新课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阳关三叠》,(听后问学生听后感)2、领学生分析歌曲:《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所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当时王维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
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
琴歌是随古琴边弹边吟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_关_三_叠教学设计
(1)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引入下一问题
(2)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
教师简介词作者杨慎,曲作者谷建芬。
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提示学生思考问题
(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分析音乐形象
(2)联系歌曲和电视剧,谈谈这首歌对电视剧主体表现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教师小结后换入下一环节,今天我们的人无不仅仅是听、看、赏我们还要学唱这首歌曲。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3)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评价与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音乐:.cn/plan/minge/music/hc/14%20%D1%F4%B9%D8%C8%FD%B5%FE.mp3
八.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欣赏:
1、导入:
播放视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以《滚ug/
教师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提问学生,所看内容反映我国什么时代的人物,比组织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
阳关三叠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苏教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
初二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开 放 的 导 入
教学设计表
课题
《阳关三叠》
课型
唱歌
年级
初二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而创作的一
首古代艺术歌曲。 此曲也被称为《阳关曲》、《渭城曲》等。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
意指唱(奏)三次。在不同版本琴歌《阳关三叠》中,常常被加进新词,以丰富曲调 情感表达的需要。 可对比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体会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 的不同感受。 2.学生分析 通过简单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作为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 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歌曲的情感细腻、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引导学生 理解特别是“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音乐学习的广度和深 度。
事、构造等等。 曲的含义去演唱。
※关于古琴你了解多少?
核
3、——四四拍
歌曲的上半阙
心
3、乐理知识
— —强 . 弱 . 次 和下半阙有什么不
过
A、师: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强.弱
同的感觉?上:好
程
B、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内容。
像对友人千叮万嘱
推
4/4 |X X X X|,学生 下:伤心的、不舍
阳关三叠教案初中音乐
阳关三叠教案初中音乐【篇一:阳关三叠教案初中音乐】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案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的情绪难点:体验音乐的内涵教学用具: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首先给大家分成三组,各组选出代表,我提出的问题经各组讨论后,由代表回答,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问题。
最后我们将选出这节课的冠军。
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生:《送别》师:来,咱们一起唱几句,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指挥师生一起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同学们唱的很好。
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同时留心两个问题:出示课件:1、这首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请同学们看画面。
(课件出示)欣赏歌曲。
二、新授师:歌曲咱们欣赏完了,请各组同学讨论以上两个问题生:讨论(分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师:同学们体验的很正确,(总结问题 1)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朋友到边外服兵役分别时的歌曲。
(总结问题 2)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
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课件出示)师:启发学生,〈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
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课件出示)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
阳关三叠音乐教学教案.docx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冯元元指导教师:凌素娟林丽芳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
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
这首歌曲在唐宋时期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传唱至今。
它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经典音乐作品。
二、研究1.学生阅读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的关爱。
导言: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下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阅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爱之情。
请学生们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了解《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导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请看屏幕上的课件,我会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阳关三叠》的曲调、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3.演唱《阳关三叠》。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表现歌曲中的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师演示如何演唱,学生跟唱。
)三、总结1.学生自我评价。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你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少呢?请你们自我评价一下。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课堂小结。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通过欣赏和演唱,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希望你们能够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更多的艺术歌曲,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达到了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感谢你们!大家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唐代音乐创作中使用唐诗入歌的手法,其中《阳关三叠》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歌以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表达了离别和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唱歌课《阳关三叠》教案.docx
唱歌课《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琴歌《阳关三叠》第一叠【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琴歌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的情绪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交流古琴知识、观看教师古琴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歌曲等手段,学唱琴歌《阳关三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2、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3、体验古曲韵味和情感。
【教学重点】学唱并表现歌曲《阳关三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歌词情感内涵等音乐要素入手,唱出曲中忧伤离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琴歌(一)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1、教师提问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是什么乐器呢?生:古琴2、交流知识教师请一位同学来到古琴桌前帮老师立起古琴。
(1)了解琴弦师:古琴有几根琴弦呢?生:数数7根。
师:对,七根琴弦,因此古琴也叫七弦琴。
琴弦由外置里,由粗到细依次为一弦二、三、四、五、六、到七弦。
(2)了解琴徽师:琴面上的白点,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徽。
同学们数数一共几个?一位同学起立数古琴的徽点。
生:13个。
师: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中国农历的12个月及闰月。
(3)了解琴的结构师:我们再来看古琴立起来像不像一个“人”啊?生:(略)师:琴有头颈、肩、腰、尾,翻过来琴的背面有2个孔叫什么呢?这是古琴的出音孔一个叫龙池,一个叫凤爪、还有雁足。
古人赋予了它们诗意的名字。
师: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什么形状的?生:是弧形,师:弧形代表着天,师:琴底呢?生:琴底是平的,象征着地。
师:又有“天圆地方”之说。
(4)了解琴名与音色师: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就可以发出悠扬的琴声。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阳关三叠音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阳关三叠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音乐器材:古筝、二胡、笛子等。
3. 音乐录音资料:阳关三叠音乐的演奏录音。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乐器组合和演奏技巧。
2. 分别介绍古筝、二胡、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示范演奏:1. 教师示范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每个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风格。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的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奏的乐趣和挑战。
分组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奏排练,注意协调和配合。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演奏,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活动:1. 回顾阳关三叠音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奏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就。
3.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完整演奏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回味他们的合奏表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满意程度。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合奏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讲解,学生将能够:1. 了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2. 熟悉阳关三叠的内容;3.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唱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2. 理解阳关三叠中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掌握阳关三叠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电子音箱;2. 播放音频的设备;3. 学生合唱表演视频。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播放阳关三叠的演唱视频,为学生带来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背景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民歌,最早流传于西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一首有四个不同版本的合唱曲。
这首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Step 3:学习副歌部分老师分发阳关三叠的歌词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副歌的歌词和旋律。
老师可以逐句教唱,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4:演唱技巧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并进行训练。
重点关注呼吸和发声技巧,让学生意识到这对演唱的影响。
Step 5:合唱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部,让学生互相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声音。
Step 6:合唱表演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合唱表演,并录制视频。
老师可以在结束时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还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阳关三叠合唱表演视频;阳关三叠歌词。
以上是关于阳关三叠教案的简要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民歌阳关三叠的背景、内容及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合唱练习和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演绎阳关三叠这首美妙的合唱曲目。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引言:《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词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曲作者为南宋时期有名音乐家杨洪基。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英烈的敬仰之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阳关三叠》这首曲目展开音乐鉴赏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曲目背景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写给在征战中英勇牺牲的蒙古将士的挽歌。
他们英勇的壮举和无数的牺牲,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慨。
此曲亦分别在明代、清代作为帝王弟妹婚嫁时的娱乐音乐演出之一。
二、曲调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调结构分为序幕、首尾小间、主幕、中间白板、末尾等几个部分。
其中,序幕以浑厚豪放的乐音描绘壮烈的战场,首尾小间则以婉转的乐音烘托战士们的忠诚与牺牲,主幕则通过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了对英烈的敬仰和赞美。
中间白板则起到了平缓曲调的作用,帮助听众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以慢板的方式展示了对逝去的英烈的怀念之情。
三、文学内涵解读辛弃疾以洒脱的笔触写出了发表词。
词中表达了痛惜逝去英雄的悼念之情和对国家境况的不满之情,描绘了当时战乱纷争的动荡时代。
词中的阳关更是成了一种意象,象征着战场与伤亡。
同时,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对英烈的敬仰和对自己走向荣誉的追求。
四、音乐形象解读《阳关三叠》中的旋律扣人心弦,韵味深厚,以表达作者对英烈的敬仰之情。
乐器的运用也富有特色,如曲起处,锣、鼓铿锵有力地打击,营造出浑厚激情的氛围;而曲终处,则逐渐淡去乐声,以慢板和弦将情感引领到高潮,使听众为之动容。
曲中的高潮部分则以高亢激昂、骤然提升的音调,增强了曲目的震撼力。
五、教学设计1.了解曲目背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信息,介绍辛弃疾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涵。
2.欣赏曲目: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聆听曲目,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目的曲调、旋律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演唱《阳关三叠》并理解其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阳关三叠》,理解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古曲的演唱技巧,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作品背景介绍讲述《阳关三叠》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故事,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分析作品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
4.感受音乐情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感受《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
5.学习演唱技巧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韵味等,并示范演唱。
6.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7.合唱展示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阳关三叠》的演唱水平。
2.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阳关三叠》乐谱。
2.相关古曲视频、音频资料。
3.教学课件。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结合作品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曲的情感内涵。
3.注重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了古曲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合唱展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讲解古曲背景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讲解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冯元元
指导教师:凌素娟林丽芳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
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
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
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
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
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
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
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
在课前呢,已经
有几位同学通料找后做了一些言的准,下面就由几位同学上台来大家分介中国古代歌曲展的概况。
(三位同学分介先秦期的上古音、秦-隋唐期的中古音和宋、元期的近古音。
)
2.入并介唐朝歌曲《阳关三叠》。
小:同学介得太好了!你!你得?才有同学介了在唐代的音作中,
大量使用了唐入歌的作手法,其中《阳关三叠》就是使用一手法的佳作之一。
首
以王《送元二使安西》,全曲曲
朴而富有激情,略淡淡愁的歌曲,表达了离情意及行友人的关,同学,如果不了解作者作的代背景和心路程,要准确地理解种离的内涵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先通一个短片介走教材个元推荐的唐朝歌曲《阳关三叠》吧。
(件播放短片介《阳关三叠》)
二、新教学
1.教演唱歌曲《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言:同学,唐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有感染力,那么唐入歌,又会是怎的效果呢?⋯⋯回答的很好 . 在老就来模仿古人琴而歌吧。
2.生探原与歌曲歌异同。
言:同学,我能在首歌里看到蒙蒙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
能看到两袖清,抱拳永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上的一行清泪,是多么“唯美”
的画面呀!那么,王的原与在演唱的歌有什么不同?(探:除了王的原四句,
歌里面增加了部分歌。
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的歌及曲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了更加深刻的表出首的内涵,曲作家行了二度作改完成的。
)
3.朗歌。
(件出示歌)
4.学唱歌曲。
(方法:唱、念、填演唱。
)
5.生探歌曲上和下的情感表达上的区。
言:同学的演唱充了真情感。
在一叠中音分上和下,大
家想想看,在演唱的程中上下的情感表达是一的?好,大家可以一下。
(探:上用王的原,由四句“起、承、、合”式的旋律成,曲以走向呈,温情而含蓄;下旋律跌宕起伏、落多,突出表了悲、惜、不舍的感情。
)
6.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言:同学,是多么朴、真、深切的情感啊,我再次演唱,
从音中反复体种离的惆,感受那种至而的情感美吧。
(学生随琴演唱)
7、生探歌曲下中音的情特征及表方式。
:在演唱的一叠中,有一句旋律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翻的情感因素,一句是
在上是下?(教合例行引,学生指出“遄行,遄行,途越度关津⋯⋯”)
再:作曲家用了哪些音要素来作,才能准确表达种情感因素呢?(生探:作曲家在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了全曲最高音,使情更于奔放,形成了一叠的高潮。
( 6—— 6 的音),使送的情上升到了最极限,无法用言来表达,那就用八度大跳来喊吧,喊出的是友人的真情,喊出的是治者的不。
)
8.探第三叠中歌的含。
言:我来看第三叠中的句歌(,,何日言旋,能酌几多巡?)能是什么
意思?(生答)
小:,就是希望着和他共叙,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是王
的无奈,更是当整个社会底人民的无奈。
歌曲深地刻画了作者的心情,并且成功地含射了社会的与人民的疾苦,随着尾声的一声,音似乎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
老在就来同学演唱第三叠,我更深次的感受作者的心声吧。
9、教演唱歌曲第三叠。
:“想必同学听唱完三叠后,能解到,什么歌曲要停在“三”上了吧?我国
言中有“一而在,再而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大家都知道呀,可“三”是极数。
什么
么呢?同学,一个音主反复三次,既能我的听捕捉并住,又符合咱心理承受的度。
就是我中国多曲采用三段体的一个心理基。
三、拓展
学生 1: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弦五重奏。
外音介:《阳关三叠》(弦五重奏)是胡登跳 1989 年根据同名琴歌改。
曲即保留了原曲的“三叠” 构,又巧妙地运用了弦器的、注、吟、揉等技法模古琴的韵味,
并恰如其分地吸收代多声部写作技巧,富有次地表了古人依依惜的真感情⋯⋯
学生 2: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效果。
外音介:同学,种
形式你来了什么不同的感受?其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独唱的音色一、条清晰、情感表一,能淋漓尽致地表歌者的内心世界。
而合唱音色丰,音响立体,
音域广、声部丰富、力度化大、音响次多、表力,尤其是多声部的均衡和,更具
有一种感染力。
大家是?
四、作
欣比《我你,中国》与《阳关三叠》 , 从年代、主、旋律、格、情、演唱形式、曲
式构、式等方面比两首歌曲之是否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五、
结课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
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