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d89c4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a.png)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
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
(2)暂时人口流动。
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
(3)周期性人口流动。
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含解析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912b1d31b765ce050814e0.png)
[学考合格练]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5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回答1~2题。
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解析:第1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2题,北京属于特大城市,城市问题多。
北京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答案:1.B 2.B目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迁移人口的结构也出现新特点。
下图示意2010年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百分比(图a)和受教育状况百分比(图b),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的主导因素是()A.文化教育B.自然环境C.移民政策D.经济水平4.迁入日本的移民主要从事()A.高端制造业B.电子商务业C.低端服务业D.教育培训业解析:第3题,经济因素是当今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日本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第4题,迁入日本的人口中,以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的比重最大,所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的低端服务业。
答案:3.D 4.C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第5题,从图中判断,该地20~34岁的人口迁移比重最大,主要为劳动力输出,经济因素是促使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课件(共30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06239c1eb91a37f0115c31.png)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 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 的地区是 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 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
机会多、工。资较高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原因是 矿产资源的开发,西 部大开发的。实施
(3)四川省人口大量 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 极影响是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荒漠化与移民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
化,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人类生活、生产
的空间布局,从而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
2021/8/8
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021/8/8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深圳市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 迁移是主要的,经常 起作用的因素,是人 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2021/8/8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 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 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 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环境因素 水资源
自然资源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大型工程建设 交通通信的发展
政治 因素
政策 战争
社会文 化因素
文化教育 家庭婚姻 宗教信仰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8 2021/8/ 8Sunda y, August 08, 2021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6b7c4bae45c3b3566ec8bcd.png)
地 低地 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中分布在地
形 高山和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势较低的第
高原 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三级阶梯上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 热带干旱地
气温 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 区,人口集
气 候
降水
地带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 同。一般来讲,降水较多、人口密
矿业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第般一来 章讲,人降口水分较布多、、迁人移口与密合集理,容5降量.水较根少、据人口上稀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有(多选)(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
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答案:低平 北半球中低 沿海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F.青藏高原
由于土壤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新教材)2020高中地理中图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新教材)2020高中地理中图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6d216c4c77da26925c5b094.png)
答案 (1)C (2)B
提升运用能力 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 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___□0_1_内_地__和__边__疆___。 (2)主要人群:__□0_2技__术__人__员___、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_□0_3_东__北_三__省___、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_□0_4_频__繁__,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_□0_5_东__部__迁移为主。
向人口稀疏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 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 □1_2_就__业__压_力___,赚取外汇
给_□1_3_迁__入__国_____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
题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 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1)~(2) 题。
1.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 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
答案 B
解析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2022-2023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7张)
![2022-2023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7张)](https://img.taocdn.com/s3/m/ff1524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0.png)
思考题: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想一想】
你还能列举出更多人口迁移的推 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
……
2019中图版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 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
因素
人文 因素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人口 迁移
……
……
经济因素
• 经济因素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 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
【思考题】
查阅资料,了解影响明朝初期山西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这对我国当时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
2019中图版
课程标准解读
综合 思维
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 影响。
区域 认知
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 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2019中图版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 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永久性或长期
……
……
人口居住地
改变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9世纪以前
•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 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思考题】 阅读课文,回答中国汉代至宋代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
……
问题: 阅读课文,回答中国汉代至宋代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方向:主要是由北向南,即由黄河 流城向长江流城、珠江流城迁移。 原因:历史上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 向南方迁移。
……
高中地理必修二 试卷讲义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必修二 试卷讲义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90cf92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4.png)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目标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暂时性的,如探亲访友、出差、旅游等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2)人口迁移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为正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为负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判断人口迁移思考 2022年的高考,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该学生的行为是人口迁移吗?为什么?答案 是。
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其居住地发生长期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①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迫使人们迁出。
②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等,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文因素军事战争等军事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2011年持续至今的战争导致叙利亚人口外迁文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科技移民材料一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
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ecbe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5.png)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条件(与人口移动的区别)(1)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
(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人口机械增长(1)含义:人口迁移引起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2)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机械增长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计算公式: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4.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即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数减去人口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
可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②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越能影响人们迁移。
如人们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③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军事也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导致的人口集聚。
④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唐人街、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a319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c.png)
探究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 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在我国占有比较优越的 地位。湖北省是我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 重要迁入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 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 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三 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死亡人口超过10 万,为躲避战乱,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逃离的居民达200万。尽管战后 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
指点迷津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洲迁移活动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 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 欧洲,非洲,亚洲的中国、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出区 印度和日本等国
人口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人种的空间分布
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和时间尺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
历史上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 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 大规模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 要点笔记我国人口普查时,将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 人口迁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725f2b89ec3d5bbfd0a749b.png)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微思考] 庞大的春运客流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因为春运客流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 其居住地不会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大多是由 经济 因素造成的。人们追求更好 的生活条件,于是那些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 高 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微思考] 联合国近日发布了2019年全球移民数据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移民 数量将达2.72亿,移民人数占全球总人口的3.5%。今年的报告显示,来自10 个国家的移民人数占到全球移民总数的1/3。材料中的移民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还是国内人口迁移? 提示:国际人口迁移。
向南方的“阳光地带”
迁移
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9年9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据估计,2019年全球 国际移民数量将从2010年的5 100万增加到2.72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将从2010年的2.8%上升到3.5%。移民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呈现增长趋势。约占 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 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等。
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 1972年,乌干达5万多亚洲裔居民被独裁者驱赶,其中大多数迁往 英 国。 战争 也会引起人口迁移,如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乱使许多人逃离家园,迁居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案设计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54eb90102de2bd960588db.png)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重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1.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个人实例导入,以自身从曲阜迁往济南为例,引出人口迁移。
二、新课讲授(一)人口的迁移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满足什么条件?周围有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教师归纳: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满足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的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学生活动:举出身边的人口流动现象,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现象。
过渡:判断一下自己的实例属于哪类人口迁移?教师归纳:2.分类:学生活动:读图,结合历史背景,小组讨论,思考二战前后,①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②这种迁移的原因有哪些?③主要有什么特点?图1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图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4.国内人口迁移三个时期分别提高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人口迁移特点、原因。
采用提问(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现象很普遍。
那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呢?教师举出大量实例,指导学生对教材的思考得出答案。
教师归纳:学生活动:做实例与影响因素连线题(三)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过渡:同学们,咱们学了关于人口迁移的知识,大家能对人口迁移进行评价吗?咱们以民工潮带来的影响为辩题,探讨一下民工潮带来的利与弊。
学生活动:分组整理论据,展开激烈的辩论赛。
升华:同学们,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口迁移对于迁出迁入地来说有利也有弊,同时其作用也非常大,所以当今社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现象很是频繁,同学们现在勤奋努力去读书,就是要使自己有能力到大都市里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501ca827284b73f342504b.png)
必修2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含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①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被发现后方向:从旧大陆(欧洲、非洲)向②(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迁移。
原因:1.新航线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2)二战后方向:由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
②国际④增加,持续时间长。
⑤专业人才移民。
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1)原因:为了开发⑥。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1)特点: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人口向⑦迁移,人口向东部迁移(2)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⑧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⑨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
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生态环境因素(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⑩的地区迁移。
参考答案:①定居地②新大陆③发展中国家④难民数量⑤发展中国家⑥内地和边疆⑦城镇⑧经济收入较高⑨战争⑩生态环境较好重点一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空间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时间限度:较长,通常一年以上③居住地变更:必须跨越行政区界线(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新授课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新授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dcb86da32d7375a517805d.png)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 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1→B1、C1→A2
A A2
B
A1
B1
C
C1
C2
活动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 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B、 C、 D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练习
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B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C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3、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地区间生存 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发的
欧洲、非洲、 亚洲到美洲、 大洋洲
二 战 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 人增加
亚、非、拉 →西欧、北 美、西亚
(二)国内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1.历史上: 发生大规模的由_黄__河__流域向长江流域、__珠__江__
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闯关东”:河北、山东迁往_东__北___地区 “走西口”:河南迁往_新__疆___、甘肃等地
(新教材)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97张)
![(新教材)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97张)](https://img.taocdn.com/s3/m/7fb0acd6de80d4d8d05a4fb1.png)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我国 历史上曾采取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较容易
迁移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__□0_4_灾__难__性___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 生态环境因素 迁移;生态环境__□0_5_脆__弱____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迁移
第心素养
水平 1:根据地理资料,指出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地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
及其影响。 的时空特点,为人口迁移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
描述人口 水平 2: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墨西哥裔人口占美国总人口 墨西哥裔人口数量(万人)
的比例(%)
1803.9
6.8
1339.3
5.4
874.0
3.9
453.2
2.2
173.6
1.0
134.6
0.9
107.7
0.8
142.3
1.2
74.0
0.7
38.5
0.5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 (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 [成果展示] (1)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 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原因 B.家庭原因 C.自然原因 D.个人原因 答案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变其□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
欧洲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欧洲由人口□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10专业人才移民。
长;发展中国家□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A.西亚→南亚B.亚洲→北美C.非洲→亚洲D.欧洲→拉丁美洲答案 B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原因B.家庭原因C.自然原因D.个人原因答案 A解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随着家庭青壮年的迁出,导致“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3.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海南省冬季气温较高;出行交通方便;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等。
02、任务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任务探究国际人口迁移近百年来,墨西哥裔人成为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之一。
这部分人口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出生于美国的墨西哥裔人和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下表为1910~1996年美国全部墨西哥裔人口变化。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成果展示](1)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居住地变更。
一般以跨越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
②时间较长。
居住地□01长期或□02永久(至少为一年)地改变。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08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2)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科学思维分析人口迁移时空特点的方法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2)题,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1)C(2)B提升运用能力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答案 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答案 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任务探究国内人口迁移2010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全国五大民工源头输出地之一的阜阳站客流激增猛涨,再次迎来高峰。
该站旅客发送量再次突破9万人,达92 353人,同比增加11.2%,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截至3月1日,节后春运16天,阜阳站安全运送旅客99.7万人,同比增加14%,其中分别向上海、杭(杭州)甬(宁波)、广东、北京方向运送旅客29万人、26.4万人、16万人、9.5万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与2009年相比,2010年春节后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数量有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归纳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主要迁入地的共同特点。
(3)阜阳所在的安徽省西北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后,对阜阳外出农民工会有怎样的影响?[成果展示](1)数量增加。
(2)经济发展程度高。
(3)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有部分在阜阳当地就业,外出数量可能会减少。
1.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2.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A.少年儿童B.青壮年C.大中学生D.老年人(2)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A.上海B.浙江C.广东D.广西科学思维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第(1)题,读图可知,14~49岁人口迁出率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第(2)题,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答案](1)B(2)D提升运用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B.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C.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答案 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以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为主。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答案 B解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主要的目的是务工、经商、学习。
任务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成果展示](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军事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3)经济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续表2.人口迁移的影响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城市分布不均衡C.人口分布不均衡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科学思维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第(1)题,“春节空城”现象是由于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
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春节空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2)题,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而是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
[答案](1)D(2)B提升运用能力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宜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140万。
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A.①⑦B.②④C.④⑦D.④⑧答案 C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
2.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⑧B.③⑤C.⑧⑩D.⑤⑧答案 D解析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