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讲师:欣然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30个高清视频(共33课时)。
序号名称1导言2 [第一编]第1、2章史前教育与学校的肇端3 [第一编]第3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4 [第一编]第4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5 [第一编]第5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6 [第一编]古代教育部分知识点总结7 [第二编]第6、7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8 [第二编]第8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9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10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2)11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1)12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2)13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二部分14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三部分15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四部分16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五部分17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六部分18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七部分19 近代教育知识点总结20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1)21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2)22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3)23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1)24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2)25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三部分26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27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2)28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29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2)30 [第三编]现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以下变化:(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一、单项选择题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在()的教育运动。
A.美国B.欧洲C.全世界D.亚洲【答案】B【解析】19世纪末,适应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对新型统治人才的需要,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为社会培养新型上层人物的学校,称为“新学校”。
这种学校产生以后,很快在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广泛发展起来。
许多主持创始“新学校”的教育家纷纷提出并论述了“新学校”所反映的“新教育”思想,一时间形成了“新学校运动”,也称“新教育运动”。
2.“新教育之父”是英国教育家()。
A.雷迪B.利茨C.德克乐利D.蒙台梭利【答案】A【解析】“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这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3.新教育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英国人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B.法国人德莫林创办了罗歇斯学校C.德国人利茨创办了乡村寄宿学校D.1912年国际新教育联盟在瑞士成立【答案】A【解析】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德比郡创办的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而德国人利茨创办的“乡村寄宿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
法国人德莫林创办的罗歇斯学校有“运动学校”之称。
4.新教育运动推行的教育目标是()。
A.儿童中心B.活动中心C.家庭中心D.社会中心【答案】A【解析】新教育运动提出“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强调教育者要了解儿童,保护儿童,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5.1921年,法国“新教育联谊会”出版了宣传新教育理论的()。
A.《新教育》B.《新青年》C.《新时期的教育》D.《新世纪》【答案】C【解析】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首先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第11、12章)【圣才出品】
第11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1.1 复习笔记一、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
他一生克服重重困难,为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改善瑞士平民特别是乡村贫民的生活状况,进而推动社会的改良,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
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其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和《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要素教育。
二、论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这个基本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1.在他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
2.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
3.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才是个性“完整的人”。
4.通过教育完美地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民的素质,授予人民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养、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独立的人。
因此,教育具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改良之密切联系的双重作用。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的观点,尽管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其中民主主义的和积极的教育思想,仍是十分可贵的。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将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心理学化,建立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机制”,是建立新式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根据裴斯泰洛齐的论述,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杰斐逊B.富兰克林C.林肯D.贺拉斯·曼【答案】B【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2.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C.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D.带有一定的机械化倾向【答案】C【解析】C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A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项,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D项,根据教育性教学思想,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陈鹤琴D.杜威【答案】B【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十四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一、存在主义教育(一)主要史实1.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20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和西欧各国。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
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4.存在主义的主要论题(1)存在先于本质(2)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3)自由和选择②真理是个人的选择③价值存在于选择之中④责任(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人生是一场悲剧(二)存在主义主要教育观点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
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从根本上说,也不外是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的。
所以,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创造”。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和承担后果的道德标准。
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集体教学的方法有许多弊端,应该采用个别教育的方法。
并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视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反对传统的师生观。
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的。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1.悲观主义;2.个人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没有社会性;3.忽视自然科学;4.放任的教学观。
二、行为主义教育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流行于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行为上被揭示出来;人类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一反应”,通过它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发生与变化。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1.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1.神创说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
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
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神学的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
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势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A.意大利B.古罗马C.希腊D.北欧【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它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使人文主义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2.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C.文法学校D.快乐之家【答案】D【解析】维多里诺热衷于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他对教育实践热忱很高,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3.关于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解放性【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①人本主义。
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②古典主义。
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③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④宗教性。
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
不包括解放性。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答案】D【解析】基督教教育属于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教育势力。
5.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答案】C【解析】拉伯雷是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巨人传》中,要点如下:①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自由观;②主张身心并行发展,重视体育;③要求认识所有事物;④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一、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张史教育的中心在西欧和北美2.现代:20世纪后教育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
教育重心的转移:各级学校出现的顺序。
(1)中世纪:大学(2)文艺复兴:中学(3)宗教改革:小学教育重心的变化(4)一战前:初等教育的普及(5)一战到二战之前:中等教育的普及(6)二战后:高等教育大众化3.20世纪教育制度发展的阶段线索(1)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至一战结束(1918)(2)资本主义教育裂变时期:一战后(1919)至二战结束(1945)(3)教育的重建和发展时期:二战后(1945)至20世纪70年代(1970s)(4)整体和多样化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现在4.20世纪教育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教育民主化教育国家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科学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法制化教育的终身化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一节 现代英国教育二战前:《巴尔福教育法》《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二战后:《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一、国民教育制度的统一和确立(1902-1944)(一)《巴尔福教育法》(1902)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后所制定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1.主要内容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并规定地方当局:应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利,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协调初等与中等教育关系。
2.意义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伙伴关系的建立,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 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 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 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 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 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 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 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 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 了成文法典。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 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 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 经典《圣经》的来源。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 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 a.古印度文字 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 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印度文学作品 古印度的文学作品包括宗教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 衍那》、小说等。另外,古代印度在语言学、语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成 就。 c.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吠陀教,后演变为婆罗门教,影响 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印度出现了列国林立的局面,一些 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不满,出现了各种思潮,佛教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d.古印度文明在天象、数学、医学、农学、建筑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11.2课后习题详解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和⾼效专业的⼈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理学化的⽅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学科中⼼、教材中⼼、教师中⼼、课堂中⼼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了⼈类的⽂明⽔平,在⼀定意义上解放了⼈。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
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些弊端。
如,在⼯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在教育中丧失个性、⾃主和⾃由,阻碍个⼈创造⼒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活、社会和⼉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它强调将教育建⽴在现代⽣物学、⼼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度来看待⼉童;强调⼉童的⾃主、⾃由和⾃我发展能⼒,重视经验和活动;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童⾝⼼发展中的作⽤,重视⼉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从⽽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活动为中⼼、学⽣为中⼼、能⼒为中⼼、作业为中⼼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新教育运动概述】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
新教育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特征;“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新教育运动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欧洲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教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重建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的弊端不能适应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培养新的人才的新形势。
如教育与社会以及儿童日常生活实际脱节,教育忽视儿童的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等;儿童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等实验科学的诞生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2.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1)兴起时期(1889-1914)乡村寄宿学校的建立: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阿博茨霍尔姆创办了一所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此后,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雷迪对英国现行学校教育、特别是公学的教育状况极为不满,致力于建立一种提供“一种完全现代而又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的新型的学校,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德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活动,改造旧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偏重古典语文课程、忽视社会关系及个人关系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
雷迪被誉为“新教育运动之父”。
1893年,英国的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有哪些。
答: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便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
(1)终身教育的含义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教育:①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②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①培养新人终身教育不仅能够使人适应各种变化,特别是经济和职业方面的变化,而且能够培养人的丰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充实、幸福地生活。
②实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朗格朗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教育的手段”。
(3)终身教育的原则①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②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③在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④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⑤在各种形式的行动(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行动等)和教育的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4)引发的教育变革①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②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④尽管对于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为宗旨的终身教育理论和模式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第12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战后教育重建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1)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①成立1946年11月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一次大会,该组织正式成立,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②宗旨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从而对和平、安全、正义与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③组织结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
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
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
(2)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及贡献①教科文组织成立初期,其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为战后重建欧洲的文化教育提供服务。
②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加入该组织,使它进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新阶段。
其活动自然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诸如扫盲计划、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等方面的内容。
③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儿童基金会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批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重要项目。
④教科文组织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具有进行广泛的智力合作的能力,它是一个“知识性组织”,拥有智力资源的优势,在巴黎总部汇集着多方面的一流专家,并与各成员国家的优秀学者联系密切。
2.日本战后教育重建的基本措施是什么?答:二战期间,日本教育体系具有浓厚封建与国家主义思想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一度停办,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几乎完全瘫痪。
(1)教育重建政策的确立①1946年,日本颁布战后新《宪法》,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行义务教育。
②1946年8月,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a.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尊重个人价值、培养充满独立精神的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b.教育方针“尊重学术自由,培养进取精神,通过互敬与合作,致力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
杨马人注重对男童进行教育,把勇敢、好斗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杨马人 的男子在教育儿子时,总是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动辄诉诸武力的人。杨 马人父亲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挑逗儿子打自己,然后报之以大笑并对儿子的“勇猛”倍加赞赏。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实际教育部分 (1)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2)军事体育。 2.理论教育部分 (3)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4)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3.方法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等。 (2)基本观点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一定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 劳动经验的情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 的最初的本源。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2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础,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史前社会的青年礼(成年礼)
概念:所谓的“通过仪式”,是从英文“Rites of Passage”转译过来的,其意义在于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的阶段
不断确立起来的。
作用: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
第二节 史前教育
一、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原始公社):共同劳动中接受教育,生产劳动经验、知识,群体生活 习惯、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1.5 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 3.父系氏族时期:男女青年学习不同内容,青年礼;
3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兴趣为中心设置课程,打破分科,组成教学单元,从而形成了德可乐利教学法。 ②劳作学校。这种新学校是建立在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基础之上
的,以劳作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公民教育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 得到性格的陶冶。
③国际新学校局。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在 1899 年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 1919 年,费里埃尔总结了新学校的 30 条基本特征,并以此作为新学校创立的条件。
2.发展时期(1914~1944) (1)新教育联谊会的成立 ①1914 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 ②1921 年召开了“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正 式成立,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③从 1921 年起,新教育联谊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讨论会,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部 分国家和大部分英语地区建立了分会。 (2)新教育联谊会关注重点的变化: ①20 世纪 20 年代,新教育联谊会主要关注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自由发展及儿 童心理学等问题。这时新教育运动的重心在于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倾向于儿童中心主 义。 ②20 世纪 30 年代至“二战”前,新教育联谊会主要讨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校的 社会功能等问题,强调学校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在民主秩序重建中的作用,倾向于社会中心主 义。 3.衰落时期(1944~1966)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联谊会召开的会议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
3 / 5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这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教育运动本身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2)1966 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这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但其所包含的合理的教育思想却成为 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利教学法。
③劳作学校:劳作学校是建立在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
以劳作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公民教育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得
到性格的陶冶。
④国际新学校局: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在 1899 年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
1919 年,费里埃尔总结了新学校的 30 条基本特征,并以此作为新学校创立的条件。
动”、埃德蒙·德摩林在法国创办的罗歇斯学校等。
③乡村寄宿学校的特征
a.新学校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利于儿童了解自然、在
自然中得到智慧和体力的发展;
b.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庭式教育
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治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亲密无间;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11 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11.1 复习笔记
一、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时期(1889~1914) (1)乡村寄宿学校 ①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a.地位: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是欧洲教育界 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 典范。 b.教育对象及办学目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建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教育对象是 11~18 岁的男生。其办学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现代和有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 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培养出“更高级的人,能够应付现代知识与现代生活不断增长 的范围与复杂性,而且他们能更好地培养感情从而力求建立健全的人类社会。” c.课程设置:新学校破除了古典传统课程体系,开设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农艺、体育 与手工劳动、艺术、文学、语言、科学、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等课程,强调课程之 间的联系和全面发展,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 d.课程特征:学校重视实际工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力量和技巧,并 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合作与领导,从而使儿童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完人。 ②影响
2.发展时期(1914~1944)
(1)新教育联谊会的成立
①1914 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
②1921 年,召开了“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 会正式成立,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③从 1921 年起,新教育联谊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讨论会,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 部分国家和大部分英语地区建立了分会。
1 / 7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a.雷迪的新学校理想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到阿博茨霍尔姆任教,这些年轻人后来都成
为了新教育运动的骨干力量,传播和发展了雷迪的新教育思想。
b.许多新教育拥护者受到启发,在不同国家创办多所学校。如巴德利在英格兰南部
创办的贝达尔斯学校、赫伯特创办的西高地学校、赫尔曼·利茨在德国开展的“乡村之家运
(2)其他类型学校 ①“儿童之家”:为了实验其新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在其看来, 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教育方法的根本就是为儿童身心的发展提供适宜 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儿童之家”的实验,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得以形成。 ②“隐修学校”:德可乐利创办的隐修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为 4~18 岁的儿童,学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社会功能等问题,强调学校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在民主秩序重建中的作用,倾向于社会中心
主义。
3.衰落时期(1944~1966)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联谊会召开的会议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
这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教育运动本身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2)新教育联谊会关注重点的变化 ①20 世纪 20 年代,新教育联谊会主要关注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自由发展及儿 童心理学等问题。这时新教育运动的重心在于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倾向于儿童中心 主义。 ②20 世纪 30 年代至“二战”前,新教育联谊会主要讨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校的
3 / 74
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体现着科学方法与精神,对 20 世纪教育科学
化历程有着重要贡献。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梅伊曼和德国教育家拉伊。
(1)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
的优劣毫无用途。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
化”。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a.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b.根据假设,以证明其正确性。
④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
2 / 7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从幼儿园到中学形成一体化。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机构,还是一个实验室、活动室甚至
工厂车间,其目的是使儿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学校强调儿童的本能
需要和兴趣,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设置课程,打破分科,组成教学单元,从而形成了德可
c.新学校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活之中,使儿童得到
全面的发展;
d.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重视学习现代语言和最先进的自然科学
知识,重视活动和经验,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动;
e.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
f.办学招收对象为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之外。
(2)1966 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这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
一场运动的终结。虽然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终结了,但其所包含的合理的教育思想却
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观点
1.科学方法和精神
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教育思潮,它强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