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1讲_整数数列计算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 (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2、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解:甲乙速度比=8:6=4:3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篇二】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
”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
他走过桥去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
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
问: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解决。
第5次以后,财迷只剩下32个铜板,相当于第5次过桥前手里有16个;第4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四次结束以后手中有48个,相当于第4次过桥前手中有24个;第3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3次结束以后手中有56个,相当于第3次过桥前手中有28个;第2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2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0个,相当于第2次过桥前手中有30个;第1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1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2个,相当于第1次过桥前手中有31个。
解答:解:第五次后有:32÷2=16(个);第四次后有:(32+16)÷2=24(个);第三次后有:(32+24)÷2=28(个);第二次后有:(32+28)÷2=30(个);第一次原有:(32+30)÷2=31(个);答:财迷身上原有31个铜板。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小学奥数数列
数列一:数列1.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数叫数列例如: (1)1,2,3,4,5;(2)1,4,9,16,25;(3)3,5,7,9,11,13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 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2.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思考:下标的作用。
3.通项公式(1)填空,找规律项: 2, 5, 10, 17, 26, ( ) , 50 , ... ( ) 序号 1 2 3 4 5 6 7 ... n 总结:如果数列中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称此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巩固】(一)填空,写出通项公式(1)1, 3, 5, 7……。
(二)按规律填数(1)2,6,10,14,( )22,26,,,,,321⋯⋯n a a a a ⋯⋯128), (,32,16), (,4,2)2(⋯⋯49), (,25,16,9,4), )(3(⋯⋯) (,61,51,41), (,211,)4((2)33,28,23,( )13,( ),3(3)3,6,12,( ),48,( )192(4)1,2,4,7,( ),16,22(5)23,4,20,6,17,8,( ),( ),11,12(6)1,1,2,3,5,8,13,( ),34,35(7)34,21,13,8,5,( ),2,( )(8)(100,96),(97,98),(91,75),(79,( ))(三)根据通项公式写出第1项,第5项32)1(+=n a n。
1+1)2(n a n = 。
思考:数列(1)1,2,3,4,5;(3)3,5,7,9,11,13数列(1),(3)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起来的。
二:等差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注意:一定是相邻两项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巩固】数列:1,2,3,4,5,6,7,8这是一个( )数列,首项是( ),末项是( ),项数是( )公差是(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a a +=12d a d d a d a a 2)(1123+=++=+=d a d d a d a a 3)2(1134+=++=+=-----------=n a 。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8讲_数列规律计算
第八讲数列规律计算【漫画修改】原图中从小高出发的是等差数列:1,2,3,4,5,….现改为双重数列:1,1,2,1,3,1,4,1,5,1,6,1,7,1,….我们以前学习过找规律以及等差数列,本讲内容就是以这两块知识为基础,并通过找规律、应用等差数列和周期性解决问题.本讲所学的很多数列的规律可要比等差数列复杂得多.例如:1,1,1,2,1,3,1,4,…这样的数列,我们就要把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开来看,或者是两项两项地看.又如:1,2,3,2,3,4,3,4,5,4,5,6,…奇数项和偶数项的规律不是特别明显,两项两项地看也没有好的发现,但三项三项地看就很容易发现规律了.对于规律较复杂的数列,我们不能拿别的数列规律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让我们来寻找以下数列的规律.找规律(1)40,2,37,4,34,6,31,8,________,________,25,12;(2)1,2,2,4,3,8,4,16,5,________,________,64,7.观察数列的规律:10,1,10,2,10,3,10,4,10,5,10,6, (50)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10?(2)这个数列中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分析」这是一个双重数列,试着拆开看看,这两重分别是什么数列呢?根据哪一重求项数呢?练习1观察数列的规律:1,4,2,4,3,4,4,4,5,4,6,4,…,30,4.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4?(2)这个数列中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例题2观察数列的规律:1,2,2,4,3,6,1,8,2,10,3,12,1,14,2,16,3,18, (50)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2?(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分析」这是一个双重数列,拆开看看,这两重分别是什么数列呢?根据哪一重求项数呢?练习2观察数列的规律:1,30,3,28,1,26,3,24,1,22,3,20,1,18,3,16,1,14,…,2.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3?(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观察数列的规律:1,2,2,4,3,6,4,8,5,10,6,12,7,14,8,16,9,18, (19)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分析」这是一个双重数列,试着拆开看看,这两重分别是什么数列呢?根据哪一重求项数呢?最后一个数19是属于哪一重的呢?练习3观察数列的规律:40,1,38,2,36,3,34,4,32,5,30,6,28,7,26,8,24,9,…,2.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例题4观察数组(1,2,3),(2,3,4),(3,4,5),…的规律.求:(1)第10组中三个数的和;(2)前10组中所有数的和.「分析」解决数组问题,我们可以把数组竖着对齐写,观察一下,每列分别有什么规律呢?练习4观察数组(1,2,3),(2,3,4),(3,4,5),…的规律.求:(1)第15组中三个数的和;(2)前20组中所有数的和.解决多重数列问题,首先要把原数列拆成几个简单数列进行分析,而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判断清楚原多重数列的最后一项到底是属于哪一重的,进而才能确定两重的项数是否相等.例题5观察数列的规律:2,3,4,6,6,9,8,12,10,15,12,18,14,21,16,24,18,27,…,60.请问:这个数列一共可能有多少项?「分析」这是一个几重数列?试着拆开看看,这两重分别是一个什么数列呢?最后一个60到底是属于哪一重的呢?例题6一列由两个数组成的数组:(1,1),(2,1),(2,2),(3,1),(3,2),(3,3),(4,1),(4,2),(4,3),(4,4),(5,1),….请问:(1)第70组内的两个数之和是多少?(2)前55组中“5”这个数.出现了多少次?「分析」(1,□)有1组,(2,□)有2组,(3,□)有3组,(4,□)有4组,……,发现这个数组的规律了吗?第70组的第一个数是几呢?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和估算出来吗?课堂内外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又叫兔子数列,用文字来描述,就是由0和1开始,之后的每一个数都是由前面两个数相加.如下:0,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一)兔子数列在西方,最先研究这个数列的人是比萨的列奥纳多(又名斐波那契),他描述兔子生长的数目时用上了这个数列,如下为兔子繁殖的规律:①第一个月有一对刚诞生的兔子②第二个月他们可以生育③每月每对可生育的兔子会诞生下一对新兔子④兔子永不死去⑤每个月兔子对数为:1,2,3,5,8,13,…(二)神奇的自然现象百合花的花瓣是3枚,梅花是5枚,而苹果、梨、杏等蔷薇科植物花瓣也都是5枚,飞燕草是8枚,瓜叶菊是13枚,向日葵有的是21枚,有的是34枚,雏菊有的是34枚、55枚或89枚.这些花瓣数正好就是“斐波那契数”.作业1.已知一个数列:1,30,1,27,1,24,1,…,1,6,1,3.请问:(1)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中所有数的和是多少?2.1,2,2,4,3,6,1,8,2,10,3,12,…,42.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个1?(2)这个数列中所有数的总和是多少?3.2,3,4,6,6,9,8,12,10,15,…,33.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1)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中所有数的和是多少?4.观察数列:(1,2,3),(2,3,4),(3,4,5),….三个数为一组,请问:10第一次出现在第几组?该组的三个数之和是多少?5.观察数列的规律:1,3,1,7,1,11,1,15,1,19,1,23,…,39.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1)数列中有多少个1?(2)数列中所有数的总和是多少?第八讲数列规律计算1.例题1答案:51项;1775详解:(1)奇数项是由常数10组成的,偶数项是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偶数项有50项,所以奇数项也有50项,那么在奇数项中有50个10,在偶数项中还有1个,所以有51项是10;(2)奇数项的和是5010500⨯=,偶数项的和是()+⨯÷=,所以所有项的总和是1505021275+=.500127517752.例题2答案:9项;699(1)奇数项是由1、2、3组成的周期数列,偶数项是从2开始连续的偶数.偶数项有50225详解:÷=项,所以奇数项也有25项,25381÷=L L,那么在奇数项有8个完整周期还多余1个数,每个周期中有1个2,多出来的1项是1,所以奇数项一共有8个2,在偶数项中还有1个,所以有9项是2;(2)奇数项的和是()250252650+⨯÷=,所⨯+++=,偶数项的和是()8123149以所有项的总和是49650699+=.3.例题3答案:37项;532详解:(1)奇数项是由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组成,偶数项是从2开始连续的偶数.最后一项是奇数项,奇数项有19项,偶数项有18项.共有37项;(2)奇数项之和是()+⨯÷=;119192190偶数项的最后一项是18236⨯=,所以偶数项之和是()+⨯÷=,所有项的总和是236182342+=.1903425324.例题4答案:33;195详解:(1)观察数组的规律,可以知道数组里面三个数都是连续的自然数,而且每组的第一个数组成了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所以第10组三个数是(10,11,12),三个数的和是11333⨯=;(2)第1组三个数的和是23⨯,第2组三个数的和是33⨯,依次类推,前10组所有数的和是()L.323411195⨯++++=5.例题5答案:59项或40项详解:奇数项是从2开始连续的偶数组成,偶数项是从3开始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组成.60可能是奇数项也可能是偶数项.当60是奇数项的时候,奇数项有60230÷=项,所以偶数项有29项,共有59项;当60是偶数项的时候,偶数项有60320÷=项,所以奇数项也有20项,共有40项.6.例题6答案:16;11次详解:(1)观察数组的规律,第一个数是1的有1组,第一个数是2的有2组,第一个数是3的有3组,因为12341166L组,所以从第67组开始,每组的第一个数是12,第67 +++++=组是(12,1),依此类推第70组是(12,4),两个数的和是12416L+=;(2)因为1231055++++=组,所以第55组恰好是(10,10),第一个数是5的有5组,即(5,1),(5,2),(5,3),(5,4),(5,5).第二个数是5的只能是(5,5),(6,5),(7,5),(8,5),(9,5),(10,5),出现了6次,所以“5”这个数出现了11次.7.练习1答案:31;585详解:(1)偶数项是由常数4组成的,奇数项是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奇数项有30项,所以偶数项也有30项,那么在偶数项中有30个4,在奇数项中还有1个,所以有31项是4;(2)偶数项的和是304120⨯=,奇数项的和是()+⨯÷=,所以所有项的总和是130302465+=.1204655858.练习2答案:7项;269详解:(1)奇数项是由1、3组成的周期数列,偶数项是30~2连续的偶数.偶数项有30215÷=项,所以奇数项也有15项,15271÷=L L,那么在奇数项有7个周期还多余1个数,每个周期中有1个3,多出来的1项是1,所以奇数项一共有7个3,在偶数项中没有3,所以共有7项是3;(2)奇数项的和是()713129230152240+⨯÷=,所以所有项⨯++=,偶数项的和是()的总和是29240269+=.9.练习3答案:39项;610简答:(1)偶数项是由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组成,奇数项是40~2连续的偶数.最后一项是奇数项,奇数项有40220÷=项,偶数项有19项,共有39项;(2)奇数项之和是()+⨯÷=;240202420偶数项的最后一项是19,所以偶数项之和是()+⨯÷=,所有项的总和是119192190+=.42019061010.练习4答案:48;690简答:(1)观察数组的规律,可以知道数组里面三个数都是连续的自然数,而且每组的第一个数组成了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所以第15组三个数是(15,16,17),三个数的和是16348⨯=;(2)第1组三个数的和是23⨯,第2组三个数的和是33⨯,依次类推,前20组所有数的和是()L.⨯++++=32342169011.作业1答案:20;175简答:(1)奇数项都是1,偶数项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有10项,整个数列有20项;(2)奇数项之和为10,偶数项之和为()303102165+⨯÷=,所有数之和为175.12. 作业2答案:7;504简答:(1)偶数项是2,4,6,…,42,有21项;奇数项也有21项,是1,2,3这三个数为一个周期的循环数列,21个数包含7个完整周期.偶数项中没有1,奇数项中有7个1,因此一共有7个1;(2)偶数项总和为24642462++++=L ,奇数项总和为()123742++⨯=,所有数之和为504.13. 作业3答案:22;330简答:(1)偶数项是3,6,9,…,33,有11项;奇数项也有11项,整个数列有22项;(2)奇数项是2,4,6,8,…共11项,所以第11项是22,所以奇数项之和是()222112132+⨯÷=,所有偶数项之和是()333112198+⨯÷=,所有数之和为330.14. 作业4答案:8;27简答:先看第一个问题,每组第1个数分别为1,2,3,…,第8组的三个数为(8,9,10),第9组的三个数为(9,10,11),10第一次出现在第8组.再看第二个问题,第8组三个数之和为27.15. 作业5答案:10;220简答:(1)奇数项都是1,偶数项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3,7,11,15,…,39,共有()3934110-÷+=项,所以奇数项也有10项,所以共有10个1;(2)奇数项之和是10,偶数项之和是()339102210+⨯÷=,所有数之和是220.。
小学四年级奥数-高斯计算
7
数列
•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 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 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 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 • (1)1,2,3,4,5,…,100; • (2)1,3,5,7,9,…,99; • (3)8,15,22,29,36,…,71。 •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种方法叫做倒序法,可以知道这两串数字是相等的, 所以,我们求出这两串数的和,一定要“除以2”!
(1+10)×10÷2=11×10÷2=55
3
• 方法二: 1+2+3+4+5+6+7+8+9+10 +10+9+8+7+6+5+4+3+2+1
这种方法叫做倒序法,可以知道这两串数字是相等的, 所以,我们求出这两串数的和,一定要“除以2”!
(1+10)×10÷2=11×10÷2=55
首 项 末 项 项 数
得出:(首项+末项)×项数÷2=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首项+末项)×项数÷2=和
4
小故事
• 一位教师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 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一位小男孩即刻把 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德国数学家⾼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上学时,有⼀天⽼师出了⼀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斯为什么算得⼜快⼜准呢?原来⼩⾼斯通过细⼼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斯使⽤的这种求和⽅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泛地适⽤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个数排成⼀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项,其中第⼀项称为⾸项,最后⼀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斯的巧算⽅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定要判断题⽬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1讲_整数计算综合
第一讲整数计算综合63*32x55-(5x7x8)0?V58人砸畦I哇1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四则混合运算,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各种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等等.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例如: 123 234 234 123;123 234 234 123 . 结合律: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乘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例如: 123 234 345 123 234 345 ; 10 11 12 10 11 12 . 三、 分配律:例如: 100 40 10 100 10 40 10 ;避免错误使用: 18 3 6 18 3 18 6 .四、 去(添)括号:1. 加、减法去(添)括号:括号前面是“ ”,去(添)括号后不变号;括 号前面是“ ”,去(添)括号后要变号.例如: 234 345 123 234 345 123, 345 234 123 345 234 123 .2. 乘、除法去(添)括号:括号前面是“ ”,去(添)括号后不变号;括 号前面是“ ”,去(添)括号后要变号. 例如: 8 5 8 8 5 8, 93 31 3 93 31 3.五、 带符号搬家:同级运算时,可以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 注意:加、减法同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同为第二级运算. 例如: 241 164 59 241 59 164 ; 165 29 5 165 5 29 . 四则混合计算时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由这些性质出发, 我们能总结出很多种巧算的方法, 比如凑.整.法、提.公.因.数. 法等等.(1) 125 71 8 ; (2) 124 24 31 ; (3) 28 7 28 7.「分析」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会很麻烦, 可不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使得计算非常简便 呢?乘法分配律:a b c a c b ca b c a cb c例如: 2341235 234 5 123 5;除法分配律:a bc a c b ca bc a c b cc ab c ac b .c abc a cb5234 1235234 5 123 .练习1计算:(1)25 123454321 4 ;( 2)96 25 24 .同级运算时,可以通过添(去)括号改变运算顺序.(1) 222 64 32 ; (2) 123 41 32 ; (3) 125 21 60 7 8 15 .「分析」通过除法我们可以把数变小,进而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添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哦!计算:(1) 72 27 88 9 11 12 ; (2) 25 121 2 11 5 4 .提取公因数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巧算方法之一,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自己构造公因数.例题3(1) 222 33 889 66 ; (2) 21 32 58 68 32 37 ;(3) 12 21 23 12 52 11 .「分析」部分有公因数就先提一提吧!没有公因数时可以试着去构造哦!倍数关系往往是构造公因数的关键.练习3计算:23 5 46 25 69 15例题4(1) 16 32 36 40 4 ; (2) 96 4 176 4 128 4 ;(3) 15 6 53 6 20 6 .「分析」除法中,我们就把“提取公因数”改称“提取公除数”吧!练习4计算:(1) 52 7 13 7 3 7 ; (2) 11 5 111 5 1 5 23 5 .(1) 15 16 12 ; (2) 64 28 35 .「分析」除数太大,除不开?拆一拆!例题6(1) 56 47 46 44 ; (2) 55 45 56 44 .「分析」本题的两小题中都没有公因数, 但是有些因数很接近, 比如(1)题中的47可以看成46加1,接下来怎么办?数学以外的括号括号,又称括弧号或夹注号在数学中,括号主要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大括号“ { } ”、中括号“[]”、小括号“()”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一”.而数学以外,括号主要用于作注释之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 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这种注释,要用括号表明. 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括号内只能对前面的语句进行附加说明,不能引入新的内容.用作注释的括号主要包括:方括号“ []”、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和书名号“ <> ”等形式.我们能不能构造公因数呢?{ } [] ()【】〔〕<>「」 『』它们各自用途不同,不可混淆.方括号“[]”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参考文献等.六角括号“〔〕”用来标示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作者国籍、朝代等.方头括号“【】”又称“鱼尾号”,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条目.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丨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丨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进入计算机时代,括号又有了新的任务,各种编程语言中都会大量地用到小括号“()”和大括号“{} ”•作业1. 计算:(1) 75 24 25; (2) 46 13 26 23 •2. 计算:(1) 50 27 77 25 11 9 ; (2) 110 47 125 100 47 8 •3. 计算:13 29 26 19 11 39.4. 计算:49 13 107 13 110 13 .5. 计算:50 27 45.第一讲整数计算综合1. 例题 1答案:71000; 96; 49详解:(1)125 71 8 125 8 71 1000 71 71000 ; (2)124 24 31 124 31 24 4 24 96 ;(3)28 7 28 7 28 28 7 7 49 .2. 例题 2答案:111; 96; 12000详解:1)222 64 32 222 64 32 222 2 111 ;2)123 41 32 123 41 32 3 32 96 ;3)125 21 60 78 15125 21 60 78 15125 8 2 7 60 15 12000 .3. 例题 3 答案:66000; 5800;1100详解:(1)222 33 889 66 111 66 889 66 66 111 889 66000 ; (2)21 32 58 68 32 3732 21 37 58 68 32 58 58 68 58 32 68 5800 ; (3)12 21 23 12 52 1112 21 23 52 11 12 44 52 1148 11 52 11 11 48 52 1100 .4. 例题 4 答案:31; 100;8详解:(1)16 32 36 40 4 16 4 32 4 36 4 40 4 4 8 9 1031;(2)96 4 176 4 128 4 96 176 128 4 400 4 100 ;(3)15 6 53 6 20 6 15 53 20 6 48 6 8.5. 例题 5答案:20; 80详解:(1)15 16 12 15 16 3 4 15 3 16 4 5 4 20 ;(2)64 28 35 64 4 7 35 64 4 35 7 16 5 806. 例题 6答案:4656 ;11 详解:( 1) 56 47 46 44 56 46 1 46 44 56 46 56 1 46 44 46 56 44 56 4600 56 4656 ; ( 2) 55 45 56 44 56 1 45 56 44 56 45 1 45 56 44 56 45 44 45 56 45 11 .7. 练习 1答案: 12345432100; 100 简答:( 1) 25 123454321 4 25 4 123454321 12345432100 ;( 2)96 25 24 96 24 25 4 25 100.答案: 144; 110 简答:1) 72 27 88 9 11 122) 25 121 2 11 5 425 121 2 11 5 答案: 2300答案: 6; 20简答:23 5 11 111 1 23 5 100 5 20 .11. 作业 1答案: 72; 4 简答:( 1) 75 24 25 75 25 24 3 24 72 ; ( 2) 46 13 26 23 46 23 26 13 2 2 4 .12. 作业 2答案: 42; 4700 简答:( 1) 50 27 77 25 11 9 50 27 77 25 11 98.练习 272 27 88 9 11 1272 1227 988 116 3 8 1449.练习 325 5121 112 110 .10. 简答: 23 5 46 25 6915 23 5 23 50 23 45 235 50 452300练习 41) 52 7 13 7 3 752 13 3 7 42 7 6 ;2) 11 5 111 5 1 550 25 27 9 77 11 42 ;( 2) 110 47 125 100 47 8 110 47 125 100 47 8110 47 125 8 100 47 110 47 10 47 100 47 4700 .13. 作业 3 答案:1300 简答:13 29 26 19 11 39 13 29 13 38 33 13 13 29 38 3314. 作业 4 答案: 4 简答:1300.49 13 107 13 110 13 49 107 110 13 52 13 4 .15. 作业 5 答案:30 简答:50 27 45 50 27 5 9 50 5 27 9 30 .。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数列与数表含答案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数列与数表含答案第17讲数列与数表内容概述通过观察数列或数表中的已知数据,发现规律并进行填补与计算的问题,注意数表形式的多样性,计算时常常考虑周期性,或进行合理估算.典型问题兴趣篇1.1,1,4,2,7,3,10,1,13,2,16,3,19,1,22,2,25,3,…,100.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问:(1)这个数列一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所有数的总和是多少?2.观察数组(1,2,3),(3,4,5),(5,6,7),(7,8,9)的规律,求:(1)第20组中三个数的和;(2)前20组中所有数的和.3.一个数列的第一项是l,之后的每一项是这样得到的:如果前一项是一位数,接着的一项就等于前一项的两倍;如果前一项是两位数,接着的一项就等于前一项个位数字的两倍.请问:(1)第100项是多少?(2)前100项的和是多少?4.如图17-1,方格表中的数是按照一定规律填人的.请观察方格表,并填出“?”处的数.5.如图17-2,数阵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20行第3列的数是多少?6.如图17-3,从4开始的自然数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5行第20列的数是多少?7.如图17-4所示,把偶数2、4、6、8,排成5列.各列从左到右依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和第5列,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20行第2列的数是几何?8.如图17-5,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按某种体式格局布列起来,请问:(1)100在第几行?100是这一行左起第几个数?(2)第25行左起第5个数是多少?9.如图17-6,把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排成数阵.试问:能否在数阵中放人一个3×3的方框,使得它围住的九个数之和等于:(1)1997;(2)2016;(3)2349.如果可以,请写出方框中最大的数.10.如图17-7,将1至400这400个自然数顺次填人20 x20的方格表中,请问:(1)246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4行第13列的数是多少?(3)所有阴影方格中数的总和是多少?拓展篇1.1,100,2,98,3,96,2,94,1,92,2,90,3,88,2,86,l,84,…,.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2?(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几何?2.一列由两个数组成的数组:(1,1),(1,2),(2,2),(1,3),(2,3),(3,3),(1,4),(2,4),(3,4),(4,4),(1,5),…,请问:(1)第100组内的两数之和是多少?(2)前55组中“5”这个数出现了几何次?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4,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的个位数.从这列数中取出连续的50个数,并求出它们的和,所得的和最大是多少?如果从中取出连续的500个数,500个数的和最大又是多少?4.如图17-8,把从1开始的自然数填在图上,1在射线OA上,2在射线OB上,3在射线OC上,4在射线OD上,5在射线OE上,6在射线OF上,7在射线OG上,8在射线OH上,9又回到射线OA上,如此循环下去,问:78在哪条射线上?射线OE上的第30个数是多少?5.如图17-9,将从5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规律填人数阵中,请问:(1)123应该排在第几列?(2)第2行第20列的数是几何?6.如图17-10所示,将自然数有纪律地填入方格表中,请问:(1)5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00行第2列是几何?7.如图17-11所示,数阵中的数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这个数阵中第60行左起第4个数字是多少?8.中国现代的纪年办法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根蒂根基上树立起来的.天干共十个,其布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十二个,其布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每对干支透露表现一年.在干支纪年中,每六十年龄年体式格局循环一次.公元纪年则是国际通行的纪年方式.图17-12是1911年到1926年的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照表.请问:(1)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公元1911年,是干支纪年的辛亥年,请问公元2049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2)21世纪的甲子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3)“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的戊戌年,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9.如图17-13所示,将1至400这400个自然数填入下面的小三角形中,每个小三角形内填有一个数.“l”所处的位置为第1行;“2,3,4”所处的位置为第2行;………请问:(1)第15行正中央的数是几何?(2)第12行中所有空缺三角形内的数之和是几何?(3)前8行中阴影三角形内的各数之和比空缺三角形内的各数之和大几何?10.如图17-14,把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按某种体式格局布列起来.请问:(1)15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5行第10列的数是多少?11.如图17-15,把从l开始的自然数按某种方式排列起来.请问:(1)200排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8行第22列的数是多少?12.如图17-16所示,把自然数按纪律布列起来.假如用“土”字型阴影掩盖出8个数并求和,且和为798.这8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几何?(“土”字不能扭转或翻转)超越篇1.下面的数组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1,1),(1,2),(2,1),(1,3),(2,2),(3,1),(1,4),(2,3),….请问:(1)其中第70个括号内的数划分是几何?(2)前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是多少?2.桌子上有一堆球,如果球的总数量是10的倍数,就平均分成10堆并拿走其中9堆;如果球的总数量不是10的倍数,就添加不多于9个球,使球数变为10的倍数,再平均分成10堆并拿走其中9堆.这个过程称为一次“操作”.若球仅为一个,则不做“操作”.如果最初有…个球,那么经过多少次“操作”后仅余下一个球?3.在图17-17所示的数阵中,将满足下面条件的两个数分为一组:它们上下相邻,且和为391.问:在所有这样的数组中,哪一组内的两个数乘积最小?4.图17-18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郡么XXX第23列的数字是多少?5.将“白、旦、田、由、甲、申”这六个字按如图17-19所示的体式格局布列.请问:(1)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15个字是几何?(2)第1列从上往下数的第25个字是多少?(3)第25行的第15个字是多少?6.将自然数从1入手下手,顺次排成如图17-20所示的螺旋形,其中2,3,5,7,…处为拐点,请问:(1)第30个拐点处的数是多少?(2)前30个拐点处的各数之和是多少?7.如图17-2l,把从1入手下手继续的自然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数表,假如这个数表有40行,请经由进程计算回覆以下问题:(1)第1行的数是多少?(2)第20行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是多少?(3)第35行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是几何?8.如图17-22,25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等边三角形.在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都标有一个数,使得任何两个相邻小等边三角形所构成的菱形的两组相对的顶点上所放置的数的和都相等.已知在大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放置的数分别是100、200、300.求所有顶点上数的总和.第17讲数列与数表内容概述经由进程观察数列或数表中的数据,发现纪律并举行填补与计算的问题,留意数表体式格局的多样性,计算经常常斟酌周期性,或举行公道估算.典型问题兴趣篇1.1,1,4,2,7,3,10,1,13,2,16,3,19,1,22,2,25,3,…,100.请观察上面数列的纪律,问:(1)这个数列一共有几何项?(2)这个数列所稀有的总和是几何?答案:67;1783解析:距离是是等差数列。
高思奥数导引小学四年级含详解答案第11讲 几何图形剪拼
第11讲几何图形剪拼兴趣篇1、如图,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块,可以怎么剪?请大家画出尽量多的方法。
(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或翻转后重合,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2、观察图,ABCDEF是正六边形,O是它的中心。
画出线段PQ后,就把正六边形ABCDEF分成了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五边形。
能否画出3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6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能否画出几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3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边形?能否画出几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3 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五边形?3、如图,在一块正方形纸片中有一个正方形的空洞。
现在要求用一条经过大正方形中心点的线段,把纸片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应该怎么分?4、请把图中的两个图形分别沿格线剪成四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
5、请把图沿格线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部分,使得每部分都恰好含有一个“○”。
6、如图,三角形和六角星的每条边长都相等,那么用多少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六角星?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7、如图,左图是由五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
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剪成四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
8、如图,请把一个大正方形分割为两种面积不同的小正方形。
(1)如果要求两种小正方形一共有6个,应该怎么分?(2)如果要求两种小正方形一共有7个,应该怎么分?9、如图,有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现在想把它们剪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求如下:(1)如果分别剪开这两个正方形,再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么办?(2)如果只允许剪开一个正方形,再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么办?10、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你能将其剪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拓展篇1、请在图中标出分割线,把下图沿格线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个部分。
(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或反转后重合,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大小事相同的)2、把图沿格线分割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个部分,请在图中画出具体的分割办法。
四年级奥数2简单的数列求和
教学内容:简单的数列问题(一)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777年~1855年),幼年时代聪明过人。
上小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全班同学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地说出了正确答案5050。
那些正忙着把这100个数一个一个相加求和的同学大吃一惊!小高斯有什么窍门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这一串数中,1+100=2+99=3+98=…=49+52=50+51=101。
即:与这串数首末两端距离相等的每两个数的和,都等于首末两数的和,这样的和为101的数共有100÷2=50对。
于是小高斯就把这道题巧算为:1+2+3+…+99+100=(1+100)×100÷2=5050像1,2,3,…,99,100这样的一串数我们称为“等差数列”,下面介绍有关等差数列的概念。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例如:(1)5,6,7,8, (100)(2)1,3,5,7,9, (99)(3)4,12,20,28, (804)(4)1,4,8,16, (256)其中(1)是首项为5,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4,末项为804,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4)中前后两项的差都不相等,它不是等差数列。
从高斯的故事我们知道,要想求出像1,2,3,…,99,100这一等差数列的和,只要用第一个数1与最后一个数100相加求和,再乘以这串数的个数100,最后除以2。
由此,我们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例1]计算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组成的数列1,2,3,…,1999是等差数列,公差是1,首项是1,末项是1999,项数是1999。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整数计算综合含答案
第1讲整数计算综合内容概述熟练运用已学的各种方法解决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问题;学会利用加减抵消、分组计算方法处理各种数列的计算问题。
学会处理“定义新运算”的问题,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典型问题兴趣篇1. 计算:(1) 121×32÷8; (2) 4×(250÷8) (3) 25×83×32×1252. 计算:(1) 56×22+56×33+56×44 (2) 222×33+889×66.3. 计算:(1) 37×47+36×53 (2) 123×76-124×75。
4. 计算:100-99+98-97+96-95+…+12-11+10.5. 计算:50+49-48-47+46+45-44-43+…-4-3+2+1.6. 计算:(1+3+5+7+…+199+201) -(2+4+6+8+…+198+200).7. 计算:1+2+3+4+…+48+49+50+49+48+…+4+3+2+1.8. 下面是一个叫做“七上八下”的数字游戏。
游戏规则是:对一个给定的数,按照由若干个7和8组成的口令进行一连串的变换。
口令“7”是指在这个数中插入一个数字,使得新生成的数尽量大;口令“8”是指将这个数中的一个数字去掉,也要使新生成的数尽量大。
例如:给出的数是1995,口令是“8→7,”在第一个口令“8”发出后变成995,在第二个口令“7”发出后变成9995。
如果给出数“6595”以及口令“8→7→8→7→8→8”,问:变换后依次得到的6个数的和是多少?9. 规定运算“∇”为:a∇b= (a+1) ×(b-1), 请计算:(1)8∇10; (2) 10∇8.10. 规定运算“☺”为:a☺b=a×b-(a+b), 请计算:(1) 5☺8; (2) 8☺5; (3) (6☺5)4; (4)6☺ (54)拓展篇1. 计算:(1)72×27×88÷(9×11×12); (2) 31×121-88×125÷(1000÷121).2. 计算:(1) 555×445-556×444; (2) 42×137-80÷15+58×138-70÷15.3. 计算:20092009×2009-20092008×2008-20092008.4. 计算:1+2-3+4+5-6+7+8-9+……+97+98-99.5. 计算:100×99-99×98-98×97-97×96-96×95-95×94+…+4×3-3×2-2×1.6. 在不大于1000的自然数中,A 为所有个位数字为8的数之和,B 为所有个位数字为3的数之和. A 与B 的差是多少?7. 求图1-1中所有数的和.8. 已知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计算: 2222222220191817161521-+-+-++-9. 计算:951×949-52×48.10. 规定运算“Θ”为:a Θb=a+2b -2, 计算:(1) (8Θ7) Θ6;(2) 8Θ(7Θ6)11. 规定运算“”为:a b=(a+1) ×(b -2). 如果6 (5)=91, 那么方格内应该填入什么数?12. 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的数的运算,“∇”为选择两数中较小的数的运算,例如:3∆5=5,3∇5=3请计算:1∆2∆3∇4∆5∆6∇7∆…∇100.(运算的顺序是从左至右)超越篇1. 观察下面算式的规律:2000+1991-1988-1982+1976+1970-1964-1958+1952+1946-1940-1934+……一直这样写下去,那么最后4个自然数分别是哪4个?符号分别是加还是减?算式最终的结果为多少?2. 从1, 2, ……, 9, 10 中任意选取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并将两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乘积,把所有这样的乘积全部加起来,总和是多少?3. 计算:1-3+6-10+15-21+28- (4950)4. 已知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计算: 222222222222100999897969594934321+--++--+++--5. a Θb 表示从a 开始依次增加的b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例如:4Θ3=4+5+6=15, 5Θ4=5+6+7+8=26, 请计算:(1) 4Θ15 (2) 在算式(Θ7)Θ11=1056中,方框里的数应该是多少?6. 定义两种运算:a Ωb=a -b+1, a ∀b=a ×b+1, 用“Ω”、“∀”和括号填入下面的式子,使得等式成立(不能用别的计算符号):7 3 4 5=27.现定义四种操作的规则如下:①“一分为二”:如果一个自然数是偶数,就把它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先加上1, 然后除以2. 例如从16可以得到8,从27可以得到14.②“丢三落四”: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 “3”或“4”,就将其划掉,例如从5304可以得到50,从408可以得到8. (不含数字3和4的自然数不能进行“丢三落四”操作) ③“七上八下”: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7”,就将所有“7”移到最左边;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8”,就将所有“8”移到最右边。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30讲(经典讲解)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四年级 奥数 讲义 693学子 教案库 四年级数学超级提速班 11-16讲答案
第十一讲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和方阵 知识概要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会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小数加减法式题。
2、学习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经典例题例1 用竖式计算。
(1)4.52+21.5+36.183+0.94+1.267=64.4(2)75.36-42.5-8.493-15.7=7.667例2有6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51m 、1.52m 、1.50m 、1.49m 、1.53m 、1.51m 。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分析与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
把条件中的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49 1.50 1.51 1.51 1.52 1.531.49比1.51少0.02,而1.53比1.51多0.02,从1.53中拿出0.02,补给1.49,两各个数都是1.51;同理从1.52中拿出0.01,补给1.50,两各个数都是1.51。
所以六个数的平均数是1.51。
答:六个人的平均身高是1.51m 。
例3王师傅在一周内加工零件,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42个,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9个,这7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分析与解: 4.5 2 2 1.5 3 6.1 8 3 0.9 4 + 1.2 6 7 6 4.4 1 0 几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并且把能够凑成整十的数先相加。
7 5.3 6 - 4 2.5 3 2.8 6 - 8.4 9 3 2 3.3 6 7 - 1 5.7 7.6 6 7 几个数连减,要依次减,竖式可以一层一层的写。
方法1:按常规方法解答,总数量÷总份数。
(42×3+49×4)÷7= 322÷7= 46(个)方法2:如果把“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9个”转变为“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2个”,每天就多加工7个,4天就多加工7×4=28个,把28个再分配到4天里,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小学奥数题_高斯取整
《小学奥数教程:高斯取整》专项突破(附答案详解)奥校小学数学竞赛教研中心一、单选题1.用{x}表示数x的小数部分,[x]表示x的整数部分.如{2.3}=0.3,[2.3]=2.若a+[b]=15.3,{a}+b=7.8,则()A. a=7.5,b=8.3B. a=8.3,b=7.5C. a=8.5,b=7.3D. a=7.3,b=8.5二、填空题2.求和=________ ;其中[x]为取整运算,如[1.25]=1.3.设[a]表示不大于数a的最大整数,如[1.9]=1,[2]=2.那么[1.36]+[1.36+]+[1.36+]+…+[1.36+]+[1.36+]=________ .4.[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中共有________ 个不同的整数.(提示:(n+1)2﹣n2=2n+1)5.把长为a米的木棒截成19段,使后一段比前一段都长b米,则中间一段长为________ 米.6.定义:符号{x}表示的x的小数部分,如:{3.14}=0.14,{0.5}=0.5.那么{}+{}+{}=________ .(结果用小数表示)7.设A=0.09×8+0.10×8+0.11×8+…+0.28×8,则A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 .8.与A最接近的整数为________ .设A=489.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05,第二个数是85,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那么第2011个数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 .10.一个小数去掉小数部分后得到一个整数,这个整数加上原来的小数乘以4的积,和是21.2,原来这个数是________ .11.以[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那么,满足[1.9x]+[8.8y]=36的自然数x,y的值共有________ 组.12.如果正整数n使得[]+[]+[]+[]+[]=69.则n为________ .(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13.[x]表示取数x的整数部分,比如[6.28]=6,若x=9.42,则[x]+[2x]+[3x]=________ .14.算式+++…+结果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 .15.算式+ + +…+ 结果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三、计算题16.(1)在[],[],[],…,[]中共出了多少个互不相同的数?(2)在[],[],[],…,[]中共出现了多少个互不相同的数?17.请给出三个数a,b,c,使满足:[a]+[b]=[a+b],[a]+[c]<[a+c].([a]表示不超过数a的最大整数,称为a的整数部分)18.设S=.则S的整数部分=?19.用{a}表示a的小数部分,[a]表示不超过a的最大整数.例如:{0.3}=0.3,[0.3]=0;{4.5}=0.5,[4.5]=4.记,请计算,;,的值.20.计算:[]+[]+…+[]+[].21.求+++…+的和的整数部分.22.1÷(1÷2000+1÷2001+1÷2002+1÷2003+1÷2004+2005+1÷2006+1÷2007+1÷2008+1÷2009)的整数部分是多少?23.=+++…+,求A的整数部分.四、应用题24.请问:连续两个两位数乘积的末尾最多有几个连续的0?25.我们用“{a}”表示不小于a的最小整数,例如{1.7}=2.那么如图,已知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的边长都是0.8,空白部分的面积是S.求{S}.26.对于实数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下列数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整数?,,,......,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由a+[b]=15.3可知a的小数部分为0.3,所以{a}=0.3;而{a}+b=7.8,则b=7.8﹣0.3=7.5,[b]=7,所以,a=15.3﹣7=8.3.即a=8.3,b=7.5.故选:B.【分析】由于{x}表示数x的小数部分,[x]表示x的整数部分,又a+[b]=15.3,则[b]为整数,所以a的小数部分为0.3,所以,{a}=0.3;而{a}+b=7.8,所以b=7.8﹣0.3=7.5,[b]=7,所以,a=15.3﹣7=8.3.二、填空题2.【答案】880【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0+0+0+1+1+1+1+…+22+22+22,=(0+0+0+…+22+22+22)+(1+1+1+1+…+21+21+21+21),=(0+22)×12÷2×3+(1+21)×11÷2×4,=396+484,=880.故答案为:880.【分析】通过计算发现,括号里面的数在取整时有一定规律,即:0、0、0、1、1、1、1、2、2、2、3、3、3、3、…,也就是7个数为一循环,共出现80÷7=11…3,即出现11个循环后,又连着出现三个相同的数字;在一个循环中,前三个数相同,后四个数相同;三个相同数字出现12次,四个相同数字出现11次;并且三个相同的数字前面,前面出现的数字和后面出现的三个数字和相差6,最前面的数字是0,最后面的应是22,;四个数字前面的与后面的和相差8,最前面的数字是1,最后面的应是21;然后运用高斯求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答案】40【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20+2×10,=20+20,=40.故答案为:40.【分析】根据高斯取整的特点,结合本题数字,因为≈0.63,1.36+0.63=1.99<2,故应以此为分界点,分为两部分,即{[1.36]+[1.36+]+[1.36+]+…+[1.36+]}以及{[1.36+]+…+[1.36+]},然后进行计算.4.【答案】2012【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此数列是从0到2011递增排列,所以共有2011+1=2012个不同的整数.答:共有2012个不同的整数.故答案为:2012.【分析】从[]到[]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都是0,从[]到[]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都是1,从[]到[]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都是2,从[]到[]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都是3,…,[]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是126,…,[]表示的不超过x最大整数是2011,此数列是从0到2011递增排列,所以共有2011+1=2012个不同的整数.5.【答案】【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设第一段木棒长为m米,则其他各段依次为:m+b、m+2b…m+9b…m+18b.中间一段为m+9b.可列等式:m+(m+b)+(m+2b)+…+(m+9b)+…(m+18b)=a解(m+m+18b)×9+(m+9b)=a即(m+9b)×19=am+9b=答:中间一段木棒长为.故答案为:.【分析】由题意,我们可设第一段木棒的长度为m米,则第二段为m+b米,以此类推,第三段为m+2b 米…m+9b米…m+18b米.中间的一段长为m+9b.它们的和是a米,可以表示为:m+(m+b)+(m+2b)+…+(m+9b)+…(m+18b)=a由高斯取整速算得,(m+m+18b)×9+(m+9b)=a,即(m+9b)×19=a,得m+9b=.由此得解.6.【答案】1.82【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671.67}+{78.75}+{82.4}=0.67+0.75+0.4=1.82故答案为:1.82.【分析】通过分析{3.14}=0.14,{0.5}=0.5,计算出{}+{}+{}的小数部分,然后相加即可.7.【答案】29【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A=0.09×8+0.10×8+0.11×8+…+0.28×8,=[(0.09+0.28)+(0.10+0.27)+(0.11+0.26)+…+(0.18+0.19)]×8,=0.37×10×8,=3.7×8,=29.6;答:0.09×8+0.10×8+0.11×8+…+0.28×8的整数部分是29.故答案为:29.【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8.【答案】25【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48×(+++…+)因为所以与A最接近的正整数为25.故答案为:25.【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把A化成48×(+++…+)一步一步的去解,最后得出,因为所以与A最接近的正整数为25,据此解答即可.9.【答案】91【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105与85的平均数是95;85与95的平均数是90;95与90的平均数是92.5;90与92.5的平均数是91.25;92.5与91.25的平均数是91.875;91.25与91.875的平均数是91.5625;…后面每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91,所以第2011个数的整数部分是91.故答案为:91.【分析】分析题干计算后发现,这列数依次是105,85,95,90,92.5,91.25,91.875,显然,从第六项起后面每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91,所以,第2011个数的整数部分是91.10.【答案】4.3【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5×整数部分+4×小数部分=21.2;小数部分小于1,4×小数部分<4;21.2﹣4=17.2,那么5×整数部分要大于17才行.整数部分=1,5×1=5<17,无解;整数部分=2,5×2=10<17,无解;整数部分=3,5×3=15<17,无解;整数部分=4,5×4=20>17,可以;5×4+4×小数部分=21.2,那么小数部分就是(21.2﹣20)÷4=0.3原来这个小数就是4.3.故填:4.3.答:原来的小数是4.3.故答案为:4.3.【分析】由“这个整数加上原来的小数与4的乘积,得21.2”可知:整数部分+原来的小数×4=21.2;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4=21.2;5×整数部分+4×小数部分=21.2;因5×5=25,那么整数部分一定比5小,就可能是1、2、3、4分别讨论求符合条件的解.11.【答案】4【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x最小是1,此时[1.9X]=[1.9]=1,此时[8.8Y]≤36﹣1=35,由于8.8×4=35.2,8.8×5=44,所以Y≤4,所以满足[1.9X]+[8.8Y]=36的自然数X,Y的值共有4组.Y=0,X=19,Y=1,X=15;Y=2,X=10;Y=3,X无解;Y=4,X=1.答:满足[1.9x]+[8.8y]=36的自然数x,y的值共有,4组.故答案为:4.【分析】显然0≤y≤4(否则等式左边>36),当y=0时,有x=19.当y=1时,有x=15;当y=2时,x=10;当y=3时,x不存在;当y=4时,x=1.12.【答案】48【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由条件]+[]+[]+[]+[]=69以及若x不是整数,则[x]<x知,2|n,3|n,6|n,即n是6的倍数,可以推出n=48;故答案为:48.【分析】由[]+[]+[]+[]+[]=69以及若x不是整数,则[x]<x知,2|n,3|n,6|n,即n是6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13.【答案】55【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因为2x=9.42×2=18.84,3x=28.26则:[x]+[2x]+[3x]=[9.42]+[18.4]+[28.26]=9+18+28,=55.故答案为:55.【分析】完成本题只要先算出2x,3x的值是多少,然后再据取整的意义求出[x]+[2x]+[3x]的值即可.14.【答案】5【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1+1+1+1+1+1)﹣(0.1+0.01+0.01+…+0.000001)=6﹣0.111111=5.888889答:算式+++…+结果的整数部分是5.故答案为:5.【分析】根据上式加数的特点,分别差0.1,0.01,0.001,0.0001…0.000001就等于1,所以假设都等于1,所以算式的结果是6,再用10减去0.1,0.01,0.001…0.000001的和,所以最后的结果是6﹣0.111111,计算后可得到答案.15.【答案】5【考点】高斯取整【解析】【解答】解:+ + +…+=(1+1+1+1+1+1)﹣(0.1+0.01+0.01+…+0.000001)=6﹣0.111111=5.888889答:算式+ + +…+ 结果的整数部分是5.故答案为:5.【分析】根据上式加数的特点,分别差0.1,0.01,0.001,0.0001…0.000001就等于1,所以假设都等于1,所以算式的结果是6,再用10减去0.1,0.01,0.001…0.000001的和,所以最后的结果是6﹣0.111111,计算后可得到答案.三、计算题16.【答案】解:(1)找分子两数之差是否大于2008的1.5倍,超过1.5倍就会隔一个整数出现,比如分界点为1506,那么分子在15062之前,每个整数都出现,15062之后,隔一个才出现一次.因此共出现1506+1506÷2=2259个不同的整数.(2)分母为1000时,分子为1009,这之前出现1000个不同的整数,这之后会取整都是0,因此共有1001个不同的整数.【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1)找出分界点,找分子两数之差是否大于2008的1.5倍,超过1.5倍就会隔一个整数出现,比如分界点为1506,那么分子在15062之前,每个整数都出现,15062之后,隔一个才出现一次.(2)找出分界点,分母为1000时,分子为1009,这之前出现1000个不同的整数,这之后会取整都是0.17.【答案】解:根据取整计算的定义可知,a、b、c可分别为1.4、1.5、1.6,则[1.4]+[1.5]=[1.4+1.5]=2即[a]+[b]=[a+b];[1.5]+[1.6]=2;[1.5+1.6]=3,即[a]+[c]<[a+c].答:a、b、c可分别为1.4、1.5、1.6.【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根据取整计算的定义,只要数a、b的小数部分相加小于1,则:[a]+[b]=[a+b],a、c小数部分相加大于或等于1,则][a]+[c] <[a+c].如,a、b、c分别为1.4、1.5、1.6,则:[a]+[b]=[a+b]为[1.4]+[1.5]=[1.4+1.5]=2,[1.5]+[1.6]=2;[1.5+1.6]=3,即[a]+[c]<[a+c].因此符合题意的此类数有无数个.18.【答案】解:因为×10<++…+<×10,所以200<S<200.9所以S的整数部分为200.答:S的整数部分为200.【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利用×10<++…+<×10,可得200<S<200.9,即可得出S 的整数部分.19.【答案】解:①{f()}={f()}={f()}={f(1.4)}=0.4;②[f[]]=[f(1.4)]=1;③{f(1)}={f()}={f(1)}={f(1.0)}=0;④[f(1)]=1.【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根据f[x]=(),把要求的数化成实际数,然后再求.20.【答案】解:[]+[]+…+[]+[]=0+1+2+…+[]=0+1+2+…+857=1×857+857×(857﹣1)×1÷2=857+857×428=857×429=367653.【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因为高斯取整的意义是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称为x的整数部分,记作[x];所以[]+[]+…+[]+[]依次取整为0,1,2,…856,857,据此解答.21.【答案】解:因为×11<+++…+<×11,×11=1×11=1.1所以+++…+的和的整数部分为1.【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因为×11<+++…+<×11,可推出+++…+的整数部分,解决问题.22.【答案】解:设x=1÷2000+1÷2001+1÷2002+1÷2003+1÷2004+2005+1÷2006+1÷2007+1÷2008+1÷2009,则<x<,所以<,即200<<200.9,的整数部分是200,因此1÷(1÷2000+1÷2001+1÷2002+1÷2003+1÷2004+2005+1÷2006+1÷2007+1÷2008+1÷2009)的整数部分是200.【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设x=1÷2000+1÷2001+1÷2002+1÷2003+1÷2004+2005+1÷2006+1÷2007+1÷2008+1÷2009,利用放缩法求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的求值范围,即可求出1÷(1÷2000+1÷2001+1÷2002+1÷2003+1÷2004+2005+1÷2006+1÷2007+1÷2008+1÷2009)的整数部分是多少.23.【答案】解:因为<+++…+<,设+++…+=s,则<,<s<即:106<s<106.95所以A的整数部分是106.答:A的整数部分是106.【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设+++…+=s,则<,进而推出s的取值范围,进一步解决问题.四、应用题24.【答案】解:因为2乘5得到一个0,而两位数最多有两个因数5,和它连续的数提供两个因数2,则乘积的末尾有2个连续的0,例如24×25=600.【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因为2乘5得到一个0,而两位数最多有两个因数5,和它连续的数提供两个因数2,则乘积的末尾有2个连续的0;据此得解.25.【答案】解:正五边形面积=5××0.8×[(0.8÷2)×tan54°]=2×(0.4×1.38)=2×0.552=1.104正方形面积=0.8×0.8=0.64{S}={1.104﹣0.64}={0.464}=1答:不小于空白部分面积的最小整数是1.【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空白部分的面积=正五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求正五边形的面积:找到五边形的中心连接中心与各顶点,则正五边形被分成了五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要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在乘以5就是答案了.这个小三角形的顶角=360÷5=72°所以底角=(180﹣72)÷2=54°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高=(0.8÷2)×tan54°这个数据需要查表才能得出来:tan54°=1.38,所以三角形的高=0.4×1.38=0.552,那么这个正五边形的面积=5××0.8×0.552=1.10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0.8×0.8=0.64,进一步计算得解.26.【答案】解:=44,=43,=42,…,=21;共有44﹣21+1=24个不同的整数.答:共有24个不同的整数.【考点】高斯取整【解析】【分析】根据高斯取整:=44,=43,=42,…,=21.此数列是从44到21递减排列,所以共有44﹣21+1=24个不同的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整数数列计算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
如等差数列2, 5, 8, 11, 14, 17, ? ?在等差数列中,称每一个数为一个项,第一个数2为首项,最后一
个数称为末项,数列中所有数的个数称为项数,相邻两项差3, 3称为公
差.
你们还记得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项数以及数列和该怎么求吗?
第m 项和第n 项相差
m n
个公差(m> n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 2 ;
项数为奇数时有:和中间项项数.
在涉及到等差数列的整数数列计算中,我们常用到“分组配对”的思想?事实上,
“分组配对”不仅在等差数列中用得到,在很多与数列计算相关的问题中也能够发挥作
用.
例题1
匚的作用
▼的作用
羊族和狼族发生了一场惊
天动地的大混战.战斗打得天昏地暗*同梭内部偶尔也会出现口和號杀-战场上,▲和▼这两种武器被广迂使用,它们的作用却不相同.
战场的某个肃落里*有这样串争斗(顺序从左至右).
这场争斗最后幸存卜来的是羊还足狼?
计算:100 98 96 94 92 90 L 8 6 4 2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
练习1
计算:100 99 98 97 96 95 L 2 1 .
例题2
计算:50 49 48 47 46 45 44 43 L 4 3 2 1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最后一组是否包含4、3、2、1这4个数呢?
练习2
计算:95 93 91 89 87 85 83 81 L 7 5 3 1.
除了等差数列,还有多种整数数列,其中,平方数列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例如我们可以把 6 6 6 6 6简写为 6 5 .乘方是乘法的简便运算,例如我们可以把 6 6 6 6 6简写为65,读作“ 6的5次方”.再举几个例子:10 10可以记为102,读作“10的2次方”或“10的平方”;10 10 10 可以记为103,读作“ 10的3次方”或“ 10的立方”;10 10 10 10可以记为104,读作“ 10的4次方”.对于字母代表的数也有同样的表示方法,例如a2 a a,b4 b b b b 等.
已知平方差公式:a2b2a b a b (把等式右边的乘法运算采用乘法分配律拆开即可得等式左边算式,大家可以试试).
可以用如下一句话来解释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它们的和乘以差,简记为“平方差等于和乘差”.
例题3
已知平方差公式:『b2 a b a b.
计算:(1 )66623342;
(2)50 1 50 1 ;
2 2 2 2 2 2
(3) 20 19 18 17 16 15
2
L 2
2
1 .
「分析」对于202192我们可以写为20 19
20
19 20 19,是不是整个算式中的数
都可以这样转化呢?
练习3
计算:1 12 1 0292 8272 62 52423222 12.
本讲一开始的漫画中,幸存下来的是羊还是狼呢?故事中的和是我们新定义的运算符号,这类定义新运算的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在这类问题中,新引入的运算符号代表新的含义,而且在不同的题目中,符号代表的含义不一样.
例题4
规定运算“ @”为:a@b a 1 b 2 .计算:6@ 5@3 .
「分析」算式中涉及到两次“ @”运算,那么应该先算哪一个呢?
练习4
规定运算为:a b 2 a b,计算:(1) 6 5 4 ; (2) 6 5 4 .
例题5
计算:123456789L 97 98 99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
例题6
计算:100 99 99 98 98 97 97 96 L 4 3 3 2 2 1 .
「分析」算式是一加一减的形式,能不能把两对乘积分成一组?各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内外
平方和公式
计算平方数列求和,往往需要用到“平方和公式”:
122232L n2n n 1 2n 1 6
平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到等差数列和整数裂项的知识.
平方数列求和:
2 2 2 2
1 2 3 L n 121 231 341L nn11
=1 2 2 3 3 4 L nn1 1 2 3 L n
其中,等差数列
1 2 3 L n n n 1 2 ;...................................... ①
剩下的部分 1 2 2 3 3 4 L n n1 1 2 3 L n则是最基本的整数裂项, 我们进行如下操作:3 1 2 1 2 4 0 1 2
323234123
3 3
4 3 4
5 2 3 4
3nn1nn1 n2 n1nn1
相加,等号右边除了最大项与最小项外,中间的所有项都加减抵消了,因此就有:
3 1 2 2 3 3
4 L n n 1 = n n 1 n 2
所以, 1 2 2 3 3 4 L n n 1 = n n 1 n 2 3 ............ ........... ②
②减①,得平方和公式:
2 2
1 2 32L n 2=n n 1 n 2 3 n n 1 2
=n n 1 n 2 3 1 2
=n n 1 2n 4 6 3 6
=n n 1 2n 1 6
作业
1. 计算:99 97 95 93 91 89 L 3 1
2. 计算:(1)552452;(2)632372.
3. 计算:1002992982972962952L 2212
4. 规定运算“ ?”为: a b a b+2 .计算 5 4 2
5.计算:1+2 3 4 5 6 7 8 9 L 28 29 30 .
第十一讲整数数列计算
1.
例题 1 答案:50 详解:原式共有
50项,两个一组,共有
25组,每一组都是
2,所以这个算式的结果是
25 2 50.
2.
例题 2 答案:51
8. 练习 2 答案:96 简答:原式(95 93 91 89) (87 85 83 81) L (7 5 3 1) ,1~95 连续奇数共有48 个,所
以共分了12 组,原式12 8 96 .
9.
练习 3
原式(50 49 48 47) (46
45 44 43) L
(6 5 4 3) 2 1
,
3~50 共
48
个数,所以一共分了12 组,原式12 4 2 1 51 .
例题 3
答案:(1)332000;(2)2499;(3)210 详解:(1)原式(666 334)(666-334) 332000 ;
(2)原式=502 12 2500 1 2499 ;(3)原式
20 19 20 19
18 17 18 17 L 2 1
2 1
20 19 18 17 L
2 1 210.
详解:3.
4
例题答案:28
4.
详解:先算括号里面的:5@3 (5 1) (3 2) 6,
5.
6@(5@3) 6@6 (6
例题5答案:1584 1) (6 2) 28 .
详解:
6.
原式(1 2 3) (4 5 6) L
(97
98 99) 0 3 6L 96 (3 例题 6 答案:5000
96) 32
1584 .
详解:原式=(100 99
99 98) (98 97 97 96)
(4 3 3 2) 2 1
99 2 97 2 L 3
(99 1) 50 2 5000 .
7.
练习 1 答案:50简答:原式共有
100 项,两个一组,共有50 组,每一组都是
1,所以这个算式的结果是
501 50 .
答案:6612. 作业 2
答案:1000 ;2600
简答:(1)原式= 55 45 55
45 100 10
1000 ;
(2)原式=
63
37 63
37
100 26 2600 .
13.
作业 3 答案:5050
简答:平方差公式,原式
=100
99 98
97 L
321
,和为5050.
14.
作业 4 答案:52
简答:根据运算规定:
4 2 4
22
10,5
4 2 5
10 5
10 2
52
15.
作业 5 答案:135
简答:三项为一组,共
有
10 组:
原式= 1 2 3 4 5 67 89 L 28 29 30
03 6L 27 可以看成首项为3,末项为27,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和为
3+27 9 2=135 .
简答:
原式
11 10
11 10
9 8 9 11 10
9 8 L 2
1 66
10. 练习
4
答案:10;6
简答:
(1)65 4 2 6 5 4 742 (2)65 4
6
2 5 4
662
11. 作业
1
答案:50
简答:
原式
= 99 97 95 93 L3
99 1
21
50
项,
每两项为一组,共有
7 4 10;6 6 6 .
1 ,从 1 至99,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共有
25 组,和= 2 25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