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文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文采
江苏省洪泽中学
【考纲剖析】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作者用于叙事、说理、摹形、传情的工具。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基础等级的要求是“语言通顺”,主要指写作语言的规范、准确和连贯,即用规范的语言写作,用词准确,句子没有语病,句子之间有合理的衔接。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有文采”,表现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
1.词语生动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如果把文章比做大厦,词语便是用以建筑的砖瓦。词语贫乏,写出的文章只能是干瘪乏味,面目可憎,自然也谈不上生动。词语的生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⑴表达动作和情态的近义词、反义词的准确运用。
叶圣陶先生《没有秋虫的晚上》写虫声:“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竭,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美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首句八个形容词,从四个方面状写虫声的韵味和节奏,既凝练又准确,选词用语左右逢源,给人以丰富多彩的美感。
⑵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典故具有内涵深厚,精悍凝练的特点,能够表达丰富的意思,成语典故的运用,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词语丰富的程度和运用水平。
⑶名言警句的恰当运用。一般说来,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1993年高考作文根据“老树皮、新树皮”写文章,一位考生在记叙女儿、儿子赞颂树皮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颂新树皮;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就十分恰当而且形象,因而得分也较高。
2.句式灵活
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设问强调,反问警醒,假设欲擒故纵,整句连贯有气势,散句柔和而绵长,整散交错则摇曳多姿。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根据句式的不同特点,结合内容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句式。文学大家都注重句式的设计,比如冰心的散文《笑》,写古道上的情景:“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整齐的句式,勾勒出排列的一组画儿,历历在目,恬静优美;读起来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许多种,对高中生来讲,“善于运用”指的是运用好常见的几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修辞的过程,蕴涵了作者的阅读、联想、观察、感受、表达等多项能力,能够体现人的创造水平,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下面的文句(采自2003年高考作文);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恶,这正如我们看这个世界一般,要不为障目的浮尘所蔽。那样,我们定会看见清流之清,浊水之浊,看见蓝天之蓝,阴霾之暗,看见绿野之美丽,荒漠之单调。”
“情感,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有时,它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一旦泛滥,就会冲蚀理智的大桥,留下破败的痕迹。理智,则是一种有节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缚了,小则针砭时弊、以法治国;大则评判古今,以史为鉴,在类似这样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搀杂情感的因素。
同时我们也很难想像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状,那时,也许窗外将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纷繁复杂变得简单,家庭的争纷,情感的纠合,一切将不复存在。人们只是理智地处理今天,盘算明天。这样的世界可爱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点爱、一份情感、些许滋润、几多点缀。”
4.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指的是语言要含蓄,要意味悠长,这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原则。相比而言,“有意蕴”显然反映了对语言更高的要求。体现这一要求,主要应着眼于结尾语言的处理,具体地讲有这样三个方面:
⑴以景寄情,含蓄隽永。叶圣陶先生《五月州一日急雨中》结尾句:“我满腔的愤怒。再有露胸朋那样的话再在路上吧?我向前走去。依然是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雨。”这里的“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雨”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虚实相生,能引发读者深远的联想,富有情感韵味,适用于记叙文和散文。
⑵画龙点睛式的升华。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记叙了一家人吃花生的寻常故事,结尾句:“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上。”
杨朔《荔枝蜜》结句:“这黑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文章的结句,分别通过逆转和虚化,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更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⑶直抒胸臆的情感激发。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种真情流露,如钟声回荡,响亮悠长,能够感染读者,激起读者的共鸣。
【强化练习】
题目1:⑴ 2001年高考“诚信”;⑵ 2002年高考“心灵的选择”;⑶ 2002年北京卷“规则”;⑷ 2003年高考“情感与理智”;⑸ 2003年北京卷“转折”。
自选一个话题,确定中心,用排比、对比、设问、整句等修辞手法,写出文章的开头。
题目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要求:试仿照上面的方法,为你选的题一中的文章作例证。
题目3:根据下面的材料,从表明观点的角度,写出文章的结尾。
经验
有一年,有个登山队要攀登一座雪峰,食品、药品及其他登山器材都备齐了。有位专家提醒说,别忘了多带几根钢针,因为在高寒的雪山上,燃气炉的喷嘴极易堵塞,需要用钢针疏通。负责这事的老队员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只带了一根,因为,凭经验,他认为一根足够了。遗憾的是,这支登山队,没能成功,队员一个也没有回来。因为,那根钢针在使用时,不慎崩断了,而燃气炉的喷嘴堵塞,队员们断了饮食,陷入了绝境。
题目4:用形象的语言,阐述“朴素”这个观念。
要求:自选内容,运用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200字。
【思路点拨】
题目1:“凤头”,就是美丽的开局,观点明确,情感丰富,语言讲究,都是美丽。
题目2:排比论据,是材料丰富的具体表现,同类的或相反的都可以,这种方式给人很充实的感觉。
题目3:结尾的安排,古人说要像“撞钟”,要响亮。响亮如何体现?主要是要能给人的心灵或情感以震动。让人联想、回味、感喟、激昂等等。这里的结尾是要表明观点的,要概括事件中的“理”儿。
题目4:语言的形象是文采的基本要求,形象需要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手段。
【课外练笔】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