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解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
现代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
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又称: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免疫学名解
免疫名解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进入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免疫:集体在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基础上,清除非己物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5.抗原:一类能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6.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及鸟类的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原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并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9.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组织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10.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11.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12.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
13.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亦称同种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4.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15.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故称超抗原。
1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免疫学名解
免疫: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
补体:是存在人与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物一大类具有生物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总称,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
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针对抗原分了上某一单个搞活经济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其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且来源容易。
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情形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像。
免疫电泳技术: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免疫固定电流: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相结合的技术。
免疫电泳:一种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样品中抗原的性质。
即先将待检血清标本做琼脂凝胶电泳,血清中的各蛋白组分被分成不同的区带,然后与电泳方向平行挖一小槽,加入相应的抗血清,与已分成区带的蛋白抗原成分做双向琼脂扩散,在各区带相应位置形成沉淀弧。
放射免疫RIA与免疫放射IRMA的鉴别P513酶免疫技术:是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提高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检测敏感性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
ELISA法的原理及方法P523钩状效应:即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体过量叫做前带效应;抗原过量叫做后带效应。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为M蛋白,是B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
它编码的基因产物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疫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
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补体补体: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抗原(antigen Ag):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免疫应答(immune resp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表现出一定生物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球蛋白(immunologlobulin 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补体(complement, C)系统: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抗原呈递细胞(nigenpresenting ell, 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称为辅佐细胞超敏反应(hy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物质中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抗体(antibody 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APC: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称为辅佐细胞。
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物质中央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名解
免疫名解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 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T淋巴细胞的特性。
4、抗原性(antigenicity):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5、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特异性(specificity):抗原与TCR和BCR间、抗原与抗体间的互相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
8、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或表位(epitope):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或6-8个核苷酸组成。
9、顺序表位:10、构象表位:1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h 细胞辅助。
需有T细胞辅助,表位种类多、排列无规律,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产生IgM、IgG型抗体(以IgG为主),有免疫记忆。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的辅助。
不需有T细胞辅助,表位种类单一,但数目多、排列有规律,仅产生IgM型抗体,不能引起细胞免疫,无免疫记忆。
13、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免疫学名解
6.铰链区:在Ig分子重链间的二硫键区域、包括CH1和CH2之间的约3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含有大量的脯氨酸,富有弹性和伸展性,使Ig分子两臂能张合自如,有利于与不同距离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称为铰链区。
6.B7-CD28:是指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CD28表达于T细胞表面,B7表达于APC表面。
7.CD40-CD40L:是指提供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CD40表达于B细胞表面,CD40L表达于Th细胞表面。
8.ITI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是指位于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胞内段上的一种氨基酸基本序列,磷酸化后可以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对细胞活化发挥负调节作用。
2.体液免疫:是指由B细胞介导为主,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3.外源性抗原:是指在抗原提呈过程中,APC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
4.初次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首次接触某个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5.独特型网络:是指个体内抗体及抗原受体分子可变区的独特型表位与抗独特型通过互相刺激互相制约而构成的网络,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4.凝集原:.指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5. 凝集素:指凝集反应中的抗体。
6.试管凝集试验:是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7.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疑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passive agglutination test)。
免疫学名解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分泌型,如血清抗体;膜型,如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抗体(Antibody,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称为抗体。
抗体具有激活补体、ADCC、抗细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基因工程抗体: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
由于可用人体的aa序列代替某些鼠源性抗体的aa序列,保留其结合抗原的特异部位,再经修饰而成,故又称人源化抗体。
主要包括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和小分子抗体三代基因工程抗体。
特点:可从最小抗原结合位点(高变区)Fv片段到F(ab)’片段,甚至整个Ig分子,因而免疫原性大大地减少嵌合抗体:是将鼠源性抗体的VH区基因与人体抗体的CH区重组连接,构成嵌合基因后插入载体中,最后在真核或原核系统中表达的抗体分子。
这种抗体分子的免疫原性较鼠源McAb显著降低,可减少鼠源性抗议诱发的免疫反应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鼠的HVR(CDR)基因→嵌入人Ab的可变区基因→嵌合基因→人Ig恒定区基因→插入载体真核系统(原核系统)→表达CDR移植抗体。
特点:更进一步减少了鼠源性抗体成分分泌片SP(Secretory 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
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仅供参考)06预防二班1、现代的“免疫”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生理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3、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成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T、B)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淋巴组织中。
5、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 T、B;单核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6、.抗原的概念: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7、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8、抗原性: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10、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超敏反应)的抗原。
1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12.、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13、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4、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15、佐剂(adjuvant):属非特异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区分“自己”与“非己”物质,从而达到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与免疫调节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异物性:T、B淋巴细胞在胚胎期、在成熟前未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未被阴性选择过的物质)。
4、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结合的难易程度。
决定免疫原性的强弱。
5、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特性。
6、抗原性(反应原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物质基础):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为表位。
8、抗体(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Ab都是Ig,Ig不一定都是Ab)10、超抗原(SAg):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菌体某些成分、逆转录病毒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构成的不同于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这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或B细胞。
11、补体(complement,C):是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1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
13、细胞因子(CK):是一大类由细胞分泌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
14、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防止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功能7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及衰老、凋亡细胞的”非几细胞”功能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免疫调节参与机体调整功能的调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构成网络调节系统免疫应答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几”物质的整个过程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是成熟淋巴细胞,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粘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第三章抗原抗原antigen指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且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性能免疫反应性(抗原性)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不具备免疫原性,具备抗原性的物质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表位总数抗原表位epitope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共同抗原common epitope不同抗原间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议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大分子物质、大分子化合物、血清蛋白等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u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某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治疗用动物抗血清(抗体)及异种器官移植物等同种异性抗原allogenic antigen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指在抗原提呈细胞(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内体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超抗原superantigen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佐剂adujuvant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型物质丝裂原mitogen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属于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第四章抗体抗体antibody,Ab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 C区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高变区内形成与抗原表位互补的空间构象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y”形两个臂之间的距离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 SP;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 , SC是分泌型IgA分子上的辅助成分,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 , Fc由一对CH2和CH3结构域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Ab与细胞表面Fc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同种型isotype不同种属来源的抗体分子对异种动物来说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异种动物产生针对该抗体的免疫应答,为种属型标志,在Ab的C区同种异型allotype同种不同个体Ab中的抗原表位,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Ab的C区独特型idiotype,Id每个抗体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的表位,存在于V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 mAb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 pAb产生的抗体中实际上是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总和第五章补体系统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etein是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是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后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周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MBL途径MBL pathway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或纤维胶原素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一次活化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内分泌方式endocrine少数细胞因子通过循环系统对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网络性Network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刺激、彼此约束,形成复杂而又有序的细胞因子网络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 superfamily receptor ,IgSFR这类受体在结构上与免疫球蛋白的V区或C区相似,即具有数个IgSF结构域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细胞表面印记cell surface marker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功能分子是免疫细胞相互识别和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是因该类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第一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 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多态性polymorphism指群体中单个基因作为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的现象MHC的单体型haplotype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哪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 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第九章B淋巴细胞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是在B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中,BCR基因发生重新排列和组合,从而产生数量巨大、能识别特异性抗原的BCR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指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克隆清除clone deletion前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至未成熟B细胞后,其表面仅表达完整的mIgM,若IgM与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结合,导致细胞凋亡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船体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异二聚体组成第十章T淋巴细胞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指在胸腺皮质中,未成熟DP细胞表达的随机多样特异性的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自身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自身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