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

合集下载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人教版语文《邓稼先》

人教版语文《邓稼先》
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
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结构图解
写作手法小结
我国的两弹功臣






怀








XXX小学
感谢您的观看
七年级 语文公开课 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 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 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发表过大约300篇论文以及《基本粒 子发现简史》
邓稼先
简介
1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第四板块: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的邓稼先。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执著追求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邓稼先。
文章第一部分写的什么?
文章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 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作用引出邓 稼先。
积累阅读
读《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 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
优质课教
邓稼先教案是指关于邓稼先的教案。

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为中国的核武器和原子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份邓稼先教案的参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国情怀。

3. 学习邓稼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 理解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研制的?
2.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二、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2. 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段,并进行分析。

三、深入探究
1. 提问:文章中提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你认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归纳总结
1.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探讨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 建议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课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 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 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 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 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 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 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 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体裁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 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 己的生平(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他传)。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或写人的记叙文,而 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 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 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亲密的朋友。挚,诚恳。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xiǎn)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鲜为人知: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当之无愧: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锋芒毕露: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rú)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诸葛亮《出师表》。小心谨慎, (jū cuì 过度劳累) 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杨振宁
预习资料
1964年10月16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7张PPT).
2/2/2019 殷切(
) )
可歌可泣 ( 彷 徨(


红(


鲜为人知(

根据意思写成语
1、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2、很少有人知道。 ( ) 3、小心谨慎,贡献全部力量。( ) 4、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 5、每家每户都明白。( ) 6、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 7、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 ( )
2/2/2019
自学检测:
第一部分: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出科学 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 第四部分:从另一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2019
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1、用文中的话说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
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
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 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 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2019
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1)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并说说六部分 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学时间:6分钟)
2/2/2019
读一读
热泪盈眶( ) 鞠躬尽瘁( ) 殷红(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

…………
抓细节描写、字斟句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目的是精读课文,结合重点段落,紧扣文本典型细节, 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相对客观地分析理解,那 么这一环节则要求学生调动体验感悟,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 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三、透视选材,读懂作者
学习任务三:结合课文注释与对 邓稼先、杨振宁适当的背景介绍, 理解文中多次出现“不知”“不 知道”,作者是真的不知道吗? 作者杨振宁为什么没对邓稼先生 平事迹、巨大贡献做详细介绍, 反而将笔墨聚焦在这些细节镜头 上? (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关系: 杨振宁与邓稼先同为科学家,又 是保持着50多年深厚友谊的同窗 好友。)
22
一、潜入文字,走近人物
阅读任务一:杨振宁为何称赞邓稼先为 “奇丈夫”?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单。
概括主要成就: 摘录作者评价: 批注我的理解:
16
1.概括主要成就。 功勋之奇,人品之奇,民族气
节之奇,拼搏精神之奇,人生价值 之奇……人是生活在一群人之中的, 也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之中的,因此 要结合文中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 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 定的大背景,才能真正读懂人物之 “奇”。
19
设计意图: 这个文本的特殊之处在于作
者与写作对象之间特殊的缘分,由 此这个文本呈现出与其他文本不 同的特质。教学中应当发现并引 导学生体会这个特征,不仅读懂邓 稼先也读懂杨振宁,杨振宁对邓 稼先的惺惺相惜,还有理解、钦佩、 敬爱、骄傲、怀念、感伤。
四、延伸拓展(作业布置)
结合课文与课外搜集的有关闻一多的资料,为其 撰写建党100周年文化界革命友人的推文。
评价性语句
17
设计意图: 此环节紧扣语文教学本质,以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对人物做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文本解读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文本解读

《邓稼先》文本解读一、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本文编排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感受名人的风采”单元。

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邓稼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为“教读课文”。

还包括有“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和文言文《孙权劝学》。

部编教材单元编排体例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

“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邓稼先》本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便是“群星闪耀,感受名人的风采”。

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书体系结构。

以阅读能力为例,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强调“精读”,要求做到:一是字斟句酌;二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

”要想准确解读《邓稼先》文本,首先应当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

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

邓父和杨父是多年深交的老友。

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

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

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课后生字组词

《邓稼先》课后生字组词1.至(zhì):至于、至极、至诚、至亲2.鞠(jū):鞠躬、鞠养、鞠躬尽瘁3.奠(diàn):奠基、奠酒、奠仪4.截(jié):截断、截取、截止、截然不同5.选(xuǎn):选择、选拔、选手、选贤任能6.聘(pìn):聘请、聘书、聘金、聘礼7.坎(kǎn):坎坷、坎肩、坎坷不平8.挚(zhì):挚友、挚诚、挚爱9.梯(tī):梯子、楼梯、阶梯、梯形10.肛(gāng):肛门、肛疾这些生字和组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Vocabulary Formation for New Words in "Deng Jiaxian" after ClassHere are the new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phrases from "Deng Jiaxian" after class:1.Zhì (至): Zhìyú (至于), Zhìjí (至极), Zhìchéng (至诚), Zhìqīn (至亲)2.Jū (鞠): Jūgōng (鞠躬), Jūyǎng (鞠养), Jūgōng Jǐncuì (鞠躬尽瘁)3.Diàn (奠): Diànjī (奠基), Diànjiǔ (奠酒), Diànyí (奠仪)4.Jié (截): Jiétuàn (截断), Jiéqǔ (截取), Jiézhǐ (截止), Jiéránbùtóng (截然不同)5.Xuǎn (选): Xuǎnzé (选择), Xuǎnbá (选拔), Xuǎnshǒu (选手), XuǎnxiánRènnéng (选贤任能)6.Pìn (聘): Pìnqǐng (聘请), Pìnshū (聘书), Pìnjīn (聘金), Pìnlǐ (聘礼)7.Kǎn (坎): Kǎnkě (坎坷), Kǎnjiān (坎肩), Kǎnkěbùpíng (坎坷不平)8.Zhì (挚): Zhìyǒu (挚友), Zhìchéng (挚诚), Zhìài (挚爱)9.Tī (梯): Tīzi (梯子), Lóutī (楼梯), Jīetī (阶梯), Tīxíng (梯形)10.Gāng (肛): Gāngmén (肛门), Gāngjí (肛疾)These new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phrase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while also expanding our vocabulary.。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邓稼先》生字拼音、词语解释第一部分 七年级下册生字1《邓稼先》元勋yu ánx ūn 奠基di ànj ī 选聘xu ǎnp ìn 谣言y áoy án 背诵b èis òng 昼夜zh òuy è 昆仑k ūnl ún挚友zh ìy ǒu 可歌可泣k ěg ēk ěq ì 鲜为人知xi ǎnw éir énzh ī 至zh ì死s ǐ不懈b úxi è 鞠躬尽瘁j ūg ōngj ìncu ì 当之无愧d āngzh īw úku ì 家喻户晓ji āy ùh ùxi ǎo 锋芒毕露f ēngm ángb ìl ù 妇孺皆知f ùr úji ēzh ī1.邓稼先【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科技原理,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2.增强学生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中领悟敬业、创新、奉献等精神品质,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提升表达与交流水平。
5.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科学精神与探究能力。
-在探讨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通过敬业、创新、奉献等品质来克服困难。
-对于“两弹一星”的科技原理,教师应使用生动的比喻或图表等辅助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
-在比较科研环境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资料和现代科研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科研条件和挑战,从而加深对邓稼先时代科研工作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弹一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邓稼先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题答案

⼈教版语⽂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题答案 课后练习是提⾼学习成绩的基础,关于⼈教版语⽂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题有哪些指导呢?接下来是店铺⼩编为⼤家带来的参考答案。

⼈教版语⽂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题答案 《邓稼先》第⼀题答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先概述我国近⼀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这⼀巨⼤转变作出巨⼤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巨⼤影响的历史⼈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着写? 答:课⽂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然⽽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千年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千年传统⽂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答:“邓稼先是中国⼏千年传统⽂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个最不要引⼈注⽬的⼈物”,“忠厚平实”,“真诚坦⽩,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质”。

中国⼏千年传统⽂化讲宄⼈与⼈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化中这些优秀的成分,并变成了⾃⼰的⽓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全意为⼈民服务,是领导、团结⼴⼤⼈民⼀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的⾏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的话,他仍会⾛他已⾛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民的利益,奉献⾃⼰的⼀⽣,这是邓稼先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第一单元邓稼先/杨振宁【知识提纯】1.作者微博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背景资料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字词清单】(1)字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 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据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统计,1898年那年,全国各省受灾,真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灾情最严重的是“黑吉二省,哀鸿遍野,百不一存”。

1898年,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竟强行划分了势力范围。

1898年,慈禧太后竟饶有兴趣地坐看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心中其实早已有了主意。

1898年,谭嗣同悲怆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898年,刘胡兰还没有出生。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

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指原子弹),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了。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他说:“我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喜欢一个“静”字,他说:“平静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一生。

”邓稼先喜欢一个“实”字,他说:“科研工作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

”邓稼先喜欢一个“真”字,他说:“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人,也只有邓稼先这样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曾为他题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的同事和部下当年赠给他一副挽联:“哀君早辞世,功勋在人间。

”邓稼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邓稼先》课文赏析《邓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传记型文章。

作者杨振宁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全文贯穿了对邓稼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文章开头以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为引子,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凸显了邓稼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邓稼先》(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细读课文,思考:
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这些 文字体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提示:可通过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 等角度去赏析。
文中评价邓稼先的词语:
忠厚平实 忠诚纯正 甘于奉献 热爱祖国
真诚坦白 朴实
治学严谨 热爱人民
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 没有私心 与人为善 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写邓稼先墓志铭。
谢谢!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 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 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 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疑难探究
●1.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
赞颂之情。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疑难探究
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的?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 歌、挽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1、邓稼先【教学目标】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增强我国的军事力量,避免重现一百年来屈辱的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很重视原子弹的研制,希望把中国打造成科技强国、军事强国。

1964年是中国军事科技史上值得自豪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成功自行研制了原子弹。

今天,让我们走近为实现这个伟大创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板书题目)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六个小标题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概述历史一贡献背景。

(2)生平贡献﹣"两弹"元勋。

(3)人物对比一性格气质。

(4)破除谣言﹣民族骄傲。

(5)艰难创业﹣精神品质。

(6)高度赞扬﹣贡献意义。

教师总结:本篇文章形散而神聚,各部分都围绕塑造邓稼先的形象展开,既不可颠倒顺序,也不可删减部分,可谓设计精妙。

使用小标题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条理,一目了然,同时小标题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一)描绘背景1.伟大的人物是顺应时代的。

自由朗读文章第一部分,圈点勾画出关键信息。

说说邓稼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明确】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2.以1898年为例列举的几个事件,能否删除?为什么?【明确】不能,这里运用排比,写下了列强对中国的侵占,写出了当时中国任人宰割的危急局面,为介绍邓稼先做铺垫。

(二)初窥其影人的一生极其短暂,然而古今多少奇人在历史的舞台留下剪影,实现了生命的永生平做一个时间轴。

从时间轴上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

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2.默读第一部分。

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

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