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春》的文本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
《春》的文本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春》的文本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朱自清的《春》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自1937年发表后,一直备受中学语文教材编者的“青睐”,长期选入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然而如此名篇,对其如何教学却莫衷一是。
一、《春》的文本分析朱自清的《春》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热情赞美,文章格调清新、感情欢快。
起笔表达了对春天急切的盼望之情,句式简洁像诗一样,不失优美富有意蕴。
尤其“东风来了”,暗示着时间的变化,自然引出下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初春的山、水、太阳仿佛有了新的生命一般。
接着描绘各种能体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而且这四幅画又是按照时间的变化,从初春写到晚春,每两个自然段一个层次,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逻辑的严密。
写春草,表现小草萌发时的可爱;写春花,表现百花争春时的热闹。
小草长于早春,花儿开于盛春。
从写作顺序上讲,自然要先写小草后写花儿。
所以作者如此美妙的写作思路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写春风,从触觉、嗅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和层次描绘出了春风的温暖、轻柔、惬意。
写春雨,仿佛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既有画面,又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最后有写景转向写人,描绘了一幅“迎面图”。
尤其最后三段的比喻句,总结了春天的新、美、力,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赞美了春天里蕴含的美好和希望。
更重要的是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的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注意到,《春》写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地方的春景,它的写作对象是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出现的“春季”或者说“春天”。
它选取了那些最常见、也是最富有特点能够体现春天的生机、美好和希望的画面,以诗意化的语言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的字里行间不仅充满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而且还富于哲思。
这些对春的思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议论来阐述,而是与写景抒情交融着。
《春》“拆卸”了还有美吗?——以《春》为例谈抒情散文的诵读教学
朱 自清 《 春》 的 “ 课 ” 文章 , 向我诉 苦道 : “ 简 说 我
直 不知 道 该 怎 么 教 这 篇课 文 了。 这 岂止 是把 文章 大卸
八 块 ,简 直 是 三 十 二块 ,六十 四块 。 我 到 底 该教 哪一
块 才是 ?”我 接 过 文章 一 看 , 的确 是 奏 刀麻 利 ,切 剁 剔 抉 ,功 夫 下 得 很是 深 细 。 而 那 年 轻 教 师 的苦 恼 也 是 真 的。 面 对 那许 多 大 大小 小 的 肉块 ,她 该 如 何 将 其 还 原 ,从 而 唤 回作 品 的生 命 ? 不 过我 还 是 告 诉 她 :这 是 说课 ,不 是 教 案 ,提 供
备 课 的 参考 ,面 面 俱 到 或 许 是 必要 的。 如 果 觉 得 它 有
参 考 价值 ,你 还 得 取 舍 ,要 筛选 ,根 据 你 的 教 学 对 象 进 行 你 个人 的独 立 准 备 。 你 不 能看 到 肌 肉、 血 管 、 神 经 就 晕倒 ,你 先 要 凭 着 自 己的语 感 ,完 整 地 感 受 作 品
赏” ,强调 的是 必须 完 整地 读 出 它 的美 妙和 精 彩 。 但 是 一篇 文章 的美 妙 和 精 彩 ,我 们 通 常会 习惯 立
切 ”: 自然 界 的 “ 切 ” 都 是 那 么 欢 喜 雀 跃 。 可 一
见 ,它 是 贯 穿全 文 的情 感 基 调 。 我们 必须 从 此 后 的 每
我认 为 ,这 篇 散 文 最好 只教 学 生 诵 读 ,而 不 适 宜 作 分析 。 它 的 “ ” 太 感性 了 , 太直 观 了 ,它 是 一 首 美 从 儿童 口里 唱 出来 的 春 的 赞 歌 ,准 确 地 说 ,这 是 一 篇
第 一段 写 “ 盼望 ” ,情 绪 急 切 而 欢 快 , 自不 消 多
《春》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
3、文章难度适宜:相比于其他长篇散文,《春》这篇文章篇幅适中,语言 优美,意境深远,适合初中生阅读和理解。
4、情感教育:通过《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然之美、感受生 命之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 标。
三、思路引导
在《春》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点, 提高阅读体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引导:
3、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并尝试模仿造 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探讨文章的主旨和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和意境, 让学生领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春天对人生的 启示和意义。
首先,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风筝》的主题涉及到人性、家庭、社会等 多个层面。通过主人公“我”和小兄弟之间发生的风筝事件,鲁迅揭示了封建家 庭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同时,通 过对小兄弟性格特点的描述,鲁迅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纯真和宽容。此外, 文章还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落后。
通过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和 特点,为未来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内容二
《合欢树》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则臣的中篇小说,它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背景, 描述了一段关于家乡、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故事。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深入探 讨《合欢树》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
首先,从文本解读角度来看,《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成长的怀念 和对爱的赞美。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描绘了家乡的美丽风 景和淳朴民风,同时呈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 而“合欢树”则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家乡的回忆和成长的过程。
《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春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阅读《春》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珍惜美好的自然环境。
4.注重朗读教学:《春》是一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的散文,适合进行朗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朱自清的《春》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如景物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写作技巧,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
总之,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春》的教学之我见
《春》的教学之我见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给我们创造出春日融融、春水泱泱、春草茵茵、春花攘攘、春风煦煦、春雨绵绵、春到人欢的优美意境。
它像一首欢快的歌曲,沁人心脾;又像一幅清丽的水彩画,令人陶醉。
这优美的意境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首先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入境”――进入文章所创造的优美意境。
只有“入境”,才能感受美,欣赏美;才能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才能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所以引导学生“入境”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我有感情的范读中,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春天的图画。
看春的色彩,听春的声音,嗅春的气息,触春的肌肤,尽情畅游于这一大片大好的春光中。
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盼春、绘春、赞春三幅图画。
先看盼春,经历了漫长的严冬,谁不盼望春天的来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叠用两个“盼望着”,可以想象出作者盼望春天来到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一个“近”字让我们欣喜若狂,春天快要来到了。
怀着无限愉悦的心情,我们盼来了春天,换去冬装,投入春的怀抱。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着美妙的春天。
(一)大地回春图。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从总体上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再分写春山朗润,春水涨,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更是传神妙笔。
(二)春草图。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春天一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显示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人们在草地上游玩、嬉戏,更衬托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欢乐。
(三)春花图。
这幅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
百花争春,色彩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嬉闹、蝴蝶翻飞,再衬托出春花烂漫、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再看那遍地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着眼。
多么迷人的一幅春花图啊!让我们留连忘返。
(四)春风图。
在这幅图中,作者调动各种感觉来描绘春风,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甚是妙哉。
先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和煦。
_春_的教学之我见
每月一家2007.03文学教育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给我们创造出春日融融、春水泱泱、春草茵茵、春花攘攘、春风煦煦、春雨绵绵、春到人欢的优美意境。
它像一首欢快的歌曲,沁人心脾;又像一幅清丽的水彩画,令人陶醉。
这优美的意境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首先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入境”———进入文章所创造的优美意境。
只有“入境”,才能感受美,欣赏美;才能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才能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所以引导学生“入境”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我有感情的范读中,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春天的图画。
看春的色彩,听春的声音,嗅春的气息,触春的肌肤,尽情畅游于这一大片大好的春光中。
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盼春、绘春、赞春三幅图画。
先看盼春,经历了漫长的严冬,谁不盼望春天的来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叠用两个“盼望着”,可以想象出作者盼望春天来到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一个“近”字让我们欣喜若狂,春天快要来到了。
怀着无限愉悦的心情,我们盼来了春天,换去冬装,投入春的怀抱。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着美妙的春天。
(一)大地回春图。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从总体上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再分写春山朗润,春水涨,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更是传神妙笔。
(二)春草图。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春天一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显示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人们在草地上游玩、嬉戏,更衬托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欢乐。
(三)春花图。
这幅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
百花争春,色彩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嬉闹、蝴蝶翻飞,再衬托出春花烂漫、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再看那遍地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着眼。
多么迷人的一幅春花图啊!让我们留连忘返。
(四)春风图。
在这幅图中,作者调动各种感觉来描绘春风,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甚是妙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散文《春》为例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散文《春》为例■蔡兴华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 233500)【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打造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
本文将以散文《春》为例,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从鉴赏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行文结构,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感受文章意境能力,强化学生的境界感知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关于打造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74-01 新课程的推进带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持续变革,一定程度上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持续冲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受其影响较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例如散文《春》在语言表现力上颇为突出,行文结构鲜明,意境深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一、鉴赏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初中课文而言,语言表达是最基础的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从文章的语言开始入手。
陌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是学生需要拿下来的基本内容,而这只是学生鉴赏课文的前提。
想要进一步鉴赏课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鉴赏角度,语文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为学生鉴赏课文的语言特色。
《春》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着颇为出色的表现,例如课文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盼望”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给人一种期待已久的渴望,让人不禁能够感觉到迫切性的气息。
而“脚步”以此将春天进行了拟人化,这使得春天的形象可视化,作者通过“脚步”一词充分利用了读者的想象力。
对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解读和教学策略
对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解读和教学策略散文《春》的解读《春》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春》也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丰富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
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
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如下特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
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
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
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
课文《春》对写好散文的指导意义
课文《春》对写好散文的指导意义初中作文仍以写人、记事为主。
课文《春》作为朱自清优秀散文、中学课文阅读名篇,对学生散文写作,特别是景物描写具有典范的指导意义。
一是布局谋篇要严谨。
作者对《春》分为三段来描写,分为盼春、绘春和赞春。
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
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或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
所谓散文,但最忌散而乱。
本文第一、二节为总起。
第三、四、五、六节为分述部分,重点刻画春天的景象。
第七、八、九节三个排比句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
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写文章开头忌转弯抹角,不知所云。
本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开头连续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描写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直入主题。
三是要学会观察景物,描写要细腻,富于韵味。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太阳、花、草、鸟、虫、风、雨和人们的活动情景。
细腻刻画出山川朗润、花木争荣、绿草如茵、春光明媚、鸟语婉转、春风拂煦、细雨密织和人们精神抖搂等等,充满一派生机和活力的情景四是要多运用比喻、拟人等笔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例如文中的“春天的脚步近了”、“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等等比喻和拟人手法描写。
五是既要有概括描写,又要有细腻描写。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如作者对山、水和太阳作简单概括描写,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
而对春草、春花、春雨和人物迎春活动作重点描写和细腻刻画,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春天的动人景象。
六是要注意写作时序。
先远后近,或先近后远,要有广角和特写镜头。
作者先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为广角镜头,远景描写,为下文细致的描写作铺垫。
接下来是一些特写镜头,重点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千百姿态和万千景象。
七是多运用重复、对仗和排比语言。
《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篇一《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采取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进行教学。
在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从备课到上课我以讲学稿为主线,力争突出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
《春》这篇课文需要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情感,所以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自悟,而我只是个组织者。
课前,我给每名学生发了讲学稿,让其按着讲学稿的学法指导来学习,通过查资料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些预习题,然后整理归纳。
一、导入我的导入形式是直接点题。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老师少说话,节省时间留给学生学习用。
这正遵循了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
二、关于学习目标的展示要求引导学生默看学习目标,仅限于一分钟,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学习。
这一点我尝试着做了。
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想长时间训练应该能达到的。
三、关于自学指导及学生自学这是“先学后教”中“先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
例如《春》一课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指导题:根据春花图学习下面几幅图(草、风、雨、迎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五、六、七段然后回答问题:①你较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哪一幅画?或喜欢那些句子?并归纳每幅图画的特点。
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
(品味语言)参考格式:我们小组喜欢图画,因为句子或词语写出了春天景物,用了修辞(或从感官角度来写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②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情感(读中悟情)(五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回答)出示自学指导题后,学生进行5分钟自学。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老师尽可能不干预。
教师只是巡视、督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关注学困生,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说点“悄悄话”,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学指导题具体明晰,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指导题的表述上用“比一比”的形式,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快乐,定出非常具体的自学时间,这样就加大了课堂密度,让学生紧张起来,这也体现了洋思的“让学生每节课都像在考试”的课堂特点。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思考——以朱自清《春》为例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思考——以朱自清《春》为例朱自清是一位伟大的中国诗人,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
他的一首诗《春》尤为流传甚广,并在初中被纳入语文课程。
《春》是一首充满着婉约和温柔的诗歌,它描绘了春季自然生长的壮观景象,也展示了作者本质上对春天的深情厚爱。
文中有着诗意的语言,例如“春到天接地,木香飘满野”,这样的语言极大地拉近了读者和文学作品的距离,并使读者的情感得到了深刻的震撼。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这首诗歌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春天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季节,其愉悦美好的气氛也让人们充满希望。
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当作一片心理景观,他们可以放慢脚步,把这首诗歌做个密切的观察,通过诗歌中细微的描写,把书中所有美妙的优美图景,都收入到自己的心中。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享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景象。
此外,我们还可以“灵活应用、独特施展”,利用朱自清《春》中不同的文学元素,提出各种各样的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发掘作者的文化思想,学习他的文化精髓。
例如询问:春季究竟有何美好之处?为什么朱自清在这首诗歌中写到大自然的这种美妙景象?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去发掘作者表达的思想,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抽象的文化内容。
朱自清的《春》,不仅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出春天的美好,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去善待大自然,理解与尊重自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记录大自然的真挚之情。
总之,朱自清的《春》在初中英文散文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春天的美好,还可以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契机,通过对诗歌中文学元素的探究来培养学生文学观察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用心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育必备:《春》的课文分析与教学方法
《春》是中学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是鲁迅,这篇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教育必备的《春》课文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春》的课文分析和教学方法。
一、文章主旨《春》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春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在春景中感受自然,抒发着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独特的气息。
文章中的主旨是借春景之美来表达人生的意义。
鲁迅的《春》以自然为背景,以春天为主线,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作者通过客观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从自然中汲取到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二、文章结构《春》的结构清晰,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开头、主体、过渡和结尾。
开头通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出了文章的主题;主体则是结合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体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美好的气息,表现了作者的感性和情感;过渡则通过简单的句子将主要观点串联起来,凸显出整篇文章的连贯性;结尾则重点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看法和感悟。
三、文章语言《春》语言优美、简洁、自然、真实。
鲁迅自然摄人心魂的笔调,使我们在清爽的春天里感受到了一种飘逸、轻盈的感觉。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之中。
文章中的语言精炼、简明,没有任何累赘,读起来非常流畅,极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对《春》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先诵读、后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到熟练掌握《春》的语言,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发现,通过对文章的深释读,理解文本背后蕴含的意蕴。
还可以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在学生内心深处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借鉴鲁迅的刻意训练和从众心理,教育学生通过用辞、用词的修辞手法,将形式语言和内容语言结合食用,打破传统,达到教育的目的。
端正态度 客观赏析 整体把握——以《春》为例谈散文教学
二、 客观赏析是关键
客 观 赏析 , 就是从文章人手 , 把握 文章 的行 文 脉 络。 阅读 散 文 , 赏 析 散 文其 实 跟赏 析古 诗 词一 样 , 先是
_ 一
比较松散 , 不好理解 , 很难读 出中心思想。 事实上 , 散
文虽 没有 格 式 内容 限 制 , 不 像/ J 、 说 一样 整 体 围绕一 个 故事展 开 ,也 不像 说 明文那 样 主要 介 绍 一件 事 物 , 但
妙之处。 有 些 散 文 也 并 非那 么 让 人 难 以理 解 。 例 如 朱 自清 的 ( ( 春 , 只 看 题 目就 会 知 道 这 是 一 篇 描 写春 天 的文 章 , 然 后 仔 细 品读 , 发 现作 者 还 是 按 照 条 理 来 赞 颂春天的。 先 是 总 体 描 绘春 景 , 给人 一 种 春 意 盎 然 的 感知 ; 然 后 再 从春 草 、 花木 、 春风 、 春 雨、 人 们 的 活 动 等 五 个 角 度 来描 述 春 天 , 春 天 让 一 切 事 物 欣 欣 向荣 。 从这篇来说 , 散 文 也是 容 易 品析 的 , 只 是学 生 从 前 没 有 接 触 过 或 很 少 接触 , 所 以认 为 散 文 很 难 , 如 果 能真 正融人 进散 文 , 他 们也 许 会爱上 散 文 。 所 以对 待散 文 , 一 定要 放 平 心 态 , 不 要 把 它 想 象 得 那 么难 , 要静 下 心 来 , 慢 慢 享 受 散 文 带 来 的 不 一 样 的感 受 。 就 像 阅读 ( ( 舂) ) , 我 们 会 感 受 到 春 天 的 欣 欣 向 荣, 如 同 自己现在就 身 处于春 天一 样 。
等, 它不如记叙文通俗 易懂 , 也不如说明文有条理性 ,
以《春》为例谈散文的审美教学
以《春》为例谈散文的审美教学作者:王文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4期散文是一种文体,在散文中不仅包含着优美的语言,而且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良好的散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该篇散文的整体把握,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散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去体会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本文就以《春》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好散文的策略。
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春》语言的优美《春》是由朱自清作者完成的一篇散文,由于该篇散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优美性,且散文篇章相对短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美的熏陶下,更好地学习到散文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春》这一篇散文语言的优美性。
同时,该篇散文本身具有散文句子简短、流畅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学生阅读,也更直观地体现出了散文的口语习惯和口语化特点,因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朗朗上口,更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己已经融入到作者写的散文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美的熏陶下,更深入地理解到该篇散文所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例如,文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语句不仅具有语言优美的特点,还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体会到作者描写“春”语言的优美性。
二、根据《春》的内容,制作出精美的板书内容虽然散文看上去内容相对较散,但是散文仍具有紧密的逻辑结构,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美的熏陶下更好地学习到散文知识,教师就要做好备课工作,从而在课堂引导学生阅读时,能够为学生展示出精美的板书,使学生能够被教师所展示出的精美板书所吸引,更深入地学习散文知识。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状态,教师要想制作出精美的板书就要在全面分析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寻找一些适合散文的图片背景,从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板书内容,并采用精彩的展现形式进行放映。
《春》教学论文
《春》教学论文【摘要】以一字法点刻神韵,正是古代文学家们所追求的境界,只是在当今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中,逐渐被人忽略,而且是不能不撇去而已。
但它既考验了学生的高度的概括能力,还反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
其实当用现成的办法发现毫无意趣时,效仿一下古法,反而能够推陈出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美文,其作为散文的范本影响了数代人,正因如此,其文本经过多年的教学浸泡,在教学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教学要在这种前提下有重大突破,绝非易事。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经过多次的思考,对这篇已形成固定教学模式的文章做出了较大的教学模式调整。
既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它的解读就存在多义性,但现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都是围绕“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来赏析,在教学上竟然如此单一,很多老师感叹:长恨春归无觅处。
可悲夫,如果这篇文章只分析写法,那么春天的灵性又到哪里去了?这样虽然称之为发现式教学,但这是伪发现,学生都踩着考试的点去分析了,哪会进行什么审美的思考,哪会发现春的情趣,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现在我对《春》的教学构思作一次浅俗的解读,这也是为品读中华经典美文做一次抛砖引玉。
《春》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写景状物的手法和思路外,与其同样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那如何才能做到并得到一次有效的反馈,下面我便针对如何对以“一字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进行阐述。
春天的气息散播在每一个角落的景物里,我们如何才能感受到春天的恩赐?我们把目光放到审美享受中,体察春带给人的审美意趣。
若无美的微察,则难以企及朱自清的境界。
我一开始便给学生一个范例:雨_____春,我在中间添一个“织”字,给他们解释我选这个字的原因,因为这是春雨,它不寒冷,亦不凄清,打在身上的感觉虽微凉,但相对冬天的寒冷来说,已经是倍感温暖。
散文 春 教学教案范例
散文《春》教学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散文《春》。
(2)理解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3)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散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散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散文《春》。
(2)理解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散文中抽象的描述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基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散文《春》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春》,查阅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3. 朗读感悟:(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春》。
(2)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7. 板书设计:散文《春》教学教案范例春天生机勃勃美好赞美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春》为例谈初中散文教学实施路径
以《春》为例谈初中散文教学实施路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学(215000)庄洁静[摘要]文章以朱自清的《春》为例,简述初中散文教学的实施路径,即领会作者意图、注重诵读体悟、关注语言特色、厘清文本结构、细究写作手法、落实深度对话。
[关键词]《春》;散文教学;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4-0019-03《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在《春》中,朱自清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等,写出了春的生机盎然,表达了对春的喜爱之情。
《春》的内容优美,结构精巧工整,所传达的情感真挚,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一、领会作者意图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抒情性是散文最明显的特征。
无论是写景散文,还是叙事散文,均蕴含着“我”的情感及体验,反映在审美创造中便是作者的“个性化特征”。
因此,结合背景领会作者意图,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旨,是初中散文教学的基本落脚点。
自古以来,“诗言志,歌永言”,擅长抒情而又含蓄的古人,在赋诗或作文时,往往有所寄托,这一传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审美创造。
这种含蓄蕴藉的审美范式所对应的表现手法有别于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给学生领会作者意图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但毫无疑问的是,领会作者意图恰恰是走向散文深处,实现散文深度阅读的关键。
在明确了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理解散文主旨,赏析写作技法,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春》大约写于1933年,此时,朱自清从欧洲游学归来不久,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并有了儿子,生活安定顺遂,又因为到清华大学任教,能够专心治学,心境颇为积极明媚。
《春》中对春天及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便是这一时期其昂扬心情的表现。
了解了《春》的创作背景后便能领会朱自清的创作意图,感悟《春》的语言中满是蓬勃向上的气息。
二、注重诵读体悟“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打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壁垒,是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散文教学作为一种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所以,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无论课堂教学的时效与长效,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反思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有效性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思考,试图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美丽起来,有效起来。
一、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我始终认为,所谓“精心”的设计就是“不落窠臼”。
对于《春》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学案例都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颂春这一结构来处理文章脉络,这对学生整体感知有好处,但是散文的神韵在于情感的体验和作者文化品位及人文精神的感悟,重在品位赏
析而不是对作品的分析。
我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跳出这个框架,构建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即从作者情感和学生自主阅读入手,牵出两条线索:一是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二是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_。
由此把握作者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发掘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体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开阔到作者笔下的整个春天,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二、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课堂在读上做了很好的蓄势,让学生带着这种被感染的激情用自己的语言咏春,描绘春,在“品”字上下了功夫。
本环节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我和全体同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让师生思想撞击出智慧火花,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中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我对《春》的课堂教学上,我别出心裁的拓展课外文化资源,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时时引经据典,我认为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充分拓展课外资源,充实课堂也开阔学生视野,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文字魅力的熏陶让语文更
有艺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有帮助。
比如,学生讨论春草时,我引导学生: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谈到春雨时,我出示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二者的比较凸显《春》中雨的特点,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在对比中突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读朱自清的文章特点也是另辟蹊径。
四、寻找美点,让语文课奉献一份美丽的心灵鸡汤
《春》一直以来都是著名的优美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至纯至美,使我们的心仿佛被春风吹醒了一样沉醉在美妙的春天里。
《春》一文意境非常优美,让人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富有意境的图画。
所以我在讲这一课时,首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天”这一问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当学生兴致高昂的描述自己心中的美好春天时,将学生引导到诗词中春天里去,这一引导是将现代语言美与古典诗词美相结合,使言中有画,诗中有景。
在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我并没有死板的一一讲解,而是先从朱自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入手,进而拓展到学生眼中的春天
是什么样子?我讲解这五幅图的环节中,我发现了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巧妙,也看到了学生畅所欲言中的激情。
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欣赏文章中语言,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才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五、注重感悟,让语文课绽放一束美丽的理性之花
在《春》的教学中,我将对语言美的感受作为了学习的重点。
在《春》中,他时而运用比喻,时而运用排比,语言丰富、生动,将旖旎的春色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实在是美。
从语言的美入手解读课文,让孩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去文章中找到自己认为是美的地方,细到品读文中的词、句子、段落、修辞、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等等,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美,构思美去感悟,最后得出文理美,最终真正领悟课文。
感受语言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文与享受
文中的道理。
《春》的语言就朴生动,秀雅清新。
在阅读教学中,我利用“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的句型轻松的完成了“钻“、“闹”、“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斜织”、“薄烟”、“逼”等关键词语的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有了美的体验。
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
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想学语文,会学语文,热爱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