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doc 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doc 7页)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等。
(2)我国对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开辟了沿戈壁滩和沙漠西行的古代“丝绸之路”(想一想:途经何
地?)②观赏沙漠地貌景观
③建立沙漠公园和鸣沙观赏点(鸣沙成因:电荷、碰撞、风暴前奏)(四)其它地貌
1、花岗岩地貌
(1)类型特征:
a山地:高大、雄伟、峭拔、险峻,顶部轮廓圆滑如华山、黄山的莲花峰、山东的泰山等。
b丘陵:山体高度小,起伏缓和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厦门的鼓浪屿、泉州的清源山、蓟县的盘山等。
c石块:轮廓浑圆、造型奇特的石头蛋遍布于花岗岩山地、丘陵和岩石海岸的海滩上,如泉州的风动石。
(2)花岗岩地貌综合特点
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悬崖、深壑、怪石、石柱林立、雄伟壮观。
(3)花岗岩的特点
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理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球状风化显著,呈肉粉色或青灰色,有结晶体。
2、丹霞地貌
(1)概念
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发育而成的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因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称为丹霞地貌。中国有350多处丹霞地貌,多分布在南方。如福建的武夷山等。
(2)特点
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3)成因
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
a在低洼盆地中形成了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水平砂砾岩层。
b红色水平砂砾岩形成后,盆地随周围地区一起整体抬升,不再有其他堆积物覆盖。
c在湿热气候下,岩体经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形
成了种种地形奇观。
(4)分布
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著名的丹霞地貌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湖南的武陵源,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僧帽山和双塔山、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甘肃的麦积山、四川的青城山、重庆的四面山、乐山凌云山等。
3、岩溶地貌
(1)概念
在巨厚的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层上,由于水的溶蚀和析出、沉积等化学变化过程而形成的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分布集中于云贵高原,如桂林山水、石林等。
(2)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因素
A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它们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
①岩石性质:要具可溶性,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
②地质构造:一般为断层、节理发育的地区,两组节理交叉部位,裂隙度大,透水性好,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B气候因素:
①降水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量大,有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力强。但纯水对碳酸盐类的岩石溶解是微弱的,只有当水中含有CO2时,岩石的溶解度才显著增大。
b、水中CO2的含量越高,溶蚀力就越强。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
CO2+H2O=H2CO3
H2CO3=H++HCO3
H+
②温度
a、温度高,水中CO2含量就少,溶蚀作用会减弱。
b、温度高,水的电离度大,水中H+离子增多,溶蚀力增强。总的看,温度高,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③气压:气压高,水中CO2的含量就增多,溶蚀力增强。
C生物因素:
因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大量CO2,促进石灰岩的溶解。
(3)岩溶地貌的类型
A地表岩溶景观
地表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密切相关。
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斗、落水洞等景观。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丛、峰林、峡谷等景观。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
其中旅游观赏价值大的有: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天生桥、边石堤等。
石芽、石林:在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地表水沿着坡面节理裂隙溶蚀和冲蚀,凹者称溶沟,凸者为石芽,进一步溶蚀、冲蚀形成高大而排列如林的石芽称为石林。云南路南石林是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热带石林。
峰丛、峰林: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下蚀作用微弱,形成基座相连、且基座相对高度超过顶部山峰的相对高度的一种连座石灰岩山峰,叫峰丛。基座分离或微微相连的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叫峰林。
孤峰:孤峰是耸立在溶蚀平原上的孤立石灰岩山峰,是岩溶地貌发育晚期的产物。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热带峰林景观。
天生桥:天生桥是古地下河道随地壳上升后崩塌所残存的遗迹,看起来像一座跨越峡谷的石桥。
边石堤:边石堤是指发育在溶洞底部或山坡、谷底的堤状石灰华,由碳酸钙沉积所形成。四川黄龙沟大型露天石灰华边石堤,景色迷人。
B地下岩溶景观
由于石灰岩的透水性,地表水可转化为地下水,使地貌的塑造过程由地表引入地下,形成岩溶独特的地下景观系统。地下岩溶景观由地下水的溶蚀,冲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和各种洞内的化学沉淀物。
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在溶洞中,由于洞内空气中CO2 含量较低,或水分蒸发,渗出的地下水,会使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部分淀积下来,形成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积景观。
地下河、湖:地下河、湖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各种构造面,特别是各种构造面相互交叉的地方,又有隔水层底板存在时,逐渐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