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
北京缺水!华北缺水!中国缺水!
我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0%,但中国的淡水资源仅有世界的10%不到,而且这其中的75%已经污染了;七 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 。中国的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 都在下降,北京地下水下降的速度是每年1米左右。
中国正试图通过建设大规模的引水设施,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难题
传统的智慧 苏州城:河网密布、纵横交织 “支穿曲渠,吐纳交贯,舟揖旁道,
井邑罗络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 国而未尝有溺之灾”
因太湖地区地形四周高仰、中间低洼,苏州城内 修建大量塘浦以使高地有灌溉之水,而低地筑堤 作围可以防洪排涝。由此“低田常无水患,离天 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吴郡记 载“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为一 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 高厚,则水不为害,而可是趋于江也。”
海绵城市
城市层面:低影响生态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 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 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 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 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区域层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城市
1
1.1 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
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 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 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 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 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 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 然”。
LID技术可以减少约30%-99%的暴雨径流并延 迟大约5-20分钟的暴雨径流峰值;
LID技术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油脂、 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并具有中和酸雨的效果, 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之一。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传统的智慧 徽州民居:四水归堂
徽州民居依山傍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 落, 天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少不了水系 的融合。天井中排水道与巷道中的排水道相连, 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 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工水系网络既有利 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气候、净化 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居独 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排 走,又能收集雨水
河流
湿地
区域层面应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重要的生 态基础设施,并加以保护和修复,以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 生态调蓄空间。
湖泊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城市层面: 低影响生态开发
四种参与角色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Ecology at Philosophical Level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尊重环境因素与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华的传统智慧给予我们的启迪
国际思潮பைடு நூலகம்
LID 低影响开发模式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 国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 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径流的管 理和控制。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基本目标是 使区域开发后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前的 状态,不增加地表径流量。 LID的核心雨水调蓄方式包括入渗、蒸发、 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 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 水池等。
核心目标: 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
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 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 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1.1 概念定义
末端雨水快排模式
海绵城市处理模式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 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 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 统。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区域层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 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 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 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生态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 生态调蓄空间。
传统的智慧 宏村: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 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 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 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 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