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分析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
从 精英教育 转化为“ 大众教育 , 但在制度上还没有 为这种 大众化做
2 世纪 7 年代 , 0 O 马丁 ・ 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 , 数量 好准备 , 探讨 大学的结构还是 头重脚轻 。他说 :我 们的高等教育 一直在大
Hale Waihona Puke 增长与性质变化间的关系, 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 史分 为 精英、 大众和普 学 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和发达国家攀比, 不知道 : 却 像美国这样的发达 及 三个阶段 , 构成了特罗高等教育阶段论 。其中 , 高等教育入学人口占 国家, 大学生人数有将近一 半是社 区学 院的学生。我 们还是应该 让大
水” 问题 , 等 针对这些 问题本文提 出了不断优化 中国高等教 育的结构体 系, 合理配置 高等职 业技 术教 育, 强对 高校 办学的宏观 引导和调控 , 加 不断增强 自主办学能力, 优化用人 环境等措施。
【 词l 高等教 育; 关键 大众化 ; 结构调 整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 在短短四到五年 时间 , 中国高等教育就实 求全 , 升级、 升格 之风在中 国高校 盛极一时 , 致高等教育结构 呈 导 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 教育的过渡 , 照美国当代 著名的教育 社会 现 。 金字塔型 , 按 倒 而社会经济发展 急需的大量专业 技术人才却 又十 分 学家马丁 - 特罗( ai T0) 12 20) M n r (96~ O7 关于世 界各国高等教育发 紧缺 , n w 直接影响了中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展三个阶段的理论 , 国高等教育在 2o 年 就已进 入到大众 化阶段 。 我 o2 众所周知 , 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产业链的制造基地 , 需要大量的专业 方面中国高等教育顺 应社会发展需 求 , 满足了更多 人接受 高等教育 技术人员及劳工工人 , 而大学教育却没有完全跟上这一形势 。国家人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摘要]本文旨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及最终目的加以思考,克服脱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推行大众化教育,并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个性张扬1.高等教育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挑战。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惊人的,而且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经历了五次伟大的革命,基本上是每十年一次。
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要求高等教育不仅内容要更新,而且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都要有根本的改变,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的人才。
但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却又是十分迟缓的,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与50年前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很显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迟缓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
首先,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冷战已经结束,但竞争越来越激烈。
其次,科学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引起了社会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再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正处在大转型、大发展、大分化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关键阶段,人口与资源矛盾最为激烈,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社会伦理需要重构。
可见,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的突现期。
3.高等教育面临着两种文化冲突的挑战。
一种文化冲突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优秀的文化传统。
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精华的部分能够激发人们奋发图强,促进现代化的建设,但糟粕的部分则可能阻碍现代化的进程。
另一种文化冲突是中西文化的冲突。
我国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
西方文化有些具有先进性,例如他们开放的思想、务实的精神、民主的传统,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吸收和融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流失的问题,也使得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无法实现其教育梦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着教育质量的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面临,一些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降低了入学门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我们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加入高等教育领域。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就业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需要关注社会负担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多种资助方式,例如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等,降低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也有许多可行的对策。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和特征
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并坚持连续三年扩招后 ,汤敏
博 士 和“ 扩招 ” 在 我 国高 教界 乃 至 整个 社 会 引起 重 大 这
国家和地区, 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其发展速度 , 发展 规模 , 发展模式都是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模
式正是人们试 图把握 教育发展规律 的体现 。由于研究 者的经验和角度不同,也就形成 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 式 。概括起来有 , 波浪发展论 、 非均衡发展论 、 功能发展 论、 阶段发展论等 。 波浪发展论强 调高等 教育发 展 中停滞 与扩 张交替
二、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历程
1998年11月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
士 和夫人 左 小 蕾 博 士联 合 给 中央 有 关 领 导写 了一 封
信, 他们建议 , 在3至4年内使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 , 新增学生实行全额 自费 , 同时国家建立助学贷款系统 ,
给部 分有 困难 的学生提供 贷款 。当1999 年开始扩 大高
反响的事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几年之间, 我国高等 教育规模急剧扩张 , 进人21世纪的前5年中, 我国的高 等教育事业继续发生了突飞猛进 的变化 。2002年 , 国 我 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巧%。 依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 , 我 国已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下表:②
2000- 2004年我国18- 22 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状况(万人 . % ) 年度
浅 析 中国高等教 育大 众化 的历 程和 特征
周善标 毛建如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 随着我 国高校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 大以及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突破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 了由“ 精英化 ” 大众化 ” 向“ 的转 变。我 国高等教 育事业 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带有 自己鲜 明特点 : 经济后发 ; 政府主导 ; 主要通过挖掘现有 学校 的潜 力扩 大招 生数圣 ; 承载着 巨大的人 口特别是农村 人 口数1 的 包袱 ; 所有高等 学校走均衡化的办学模式, 办学特 色不明显, 学校之间缺乏利益竞争。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大众化 历程 特征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涉及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不仅关注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还深入探讨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功能拓展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新课题研究方向: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提升1.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研究如何建立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与国际化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异同,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研究如何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结构优化1.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型结构优化研究: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层次(如专科、本科、研究生)和类型(如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结构特点。
研究如何优化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型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2.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优化研究:考察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方式,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功能拓展1.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如何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社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研究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高等教育的本土化特色,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1.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适应性研究: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自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规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指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不再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形式,而成为一种对整个社会开放的教育机会。
而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则是高教的发展趋势,追求卓越,强调教育的学术拔尖水平,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科研和高端教育领域,培养和造就一批才华出众、能力卓越的人才。
大众化与精英化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它们必须相互协调并发展,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大众化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平等,而精英化则需要教育机会的优质化。
因此,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之间的平衡,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是指一种情况,即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指将高等教育从一种少数人能接受和享受的阶段扩大到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和享受的阶段,即一种普及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主要包括四个维度:拓宽教育渠道、提升学群的整体素质、扩大学科领域和广泛开放教育资源。
拓宽教育渠道,就是让更多的人通过多种方式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教育体验。
对社会各层次有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人群的读书门槛逐渐降低,同时加大对边缘群体的支持力度,如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等。
提升学群的整体素质,就是增强整个学生群体的学术水平、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这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实验和实习等。
扩大学科领域,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各类人才。
广泛开放教育资源,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多媒体和其他技术手段,让高等教育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二、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对优秀学生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培养,让学生成为卓越的、拥有尖端知识的人才,进而提升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的精英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卓越的教育质量、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尖端的科研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探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教育的总体结构和规模,也影响了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本文将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探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高等教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这一理论的提出源自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实践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教育机会的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逐渐提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体现了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国家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中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是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受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地域限制。
是人力资源的培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首先是拓展学生规模。
中国政府通过扩大高校规模、增加招生计划、扩大助学金覆盖面等措施,逐步增加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
其次是降低教育门槛。
政府通过降低高考分数线、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渠道、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等措施,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最后是提高教育质量。
政府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等措施,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征分析
列问题 。具体表现在 : 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 的管理上难 以到位 , 政策方面不明朗 、 不完善 、 稳定。一方面存在着 中央政府具体 的规 划 不
和明确的投入 , 同时也存 在地方政府 和校方根据所谓 的“ 因地制宜 ” 原 则实施与中央政府政 策不甚相 符的地方性“ 土政策” 。 因此 , 当前阶段 , 为政府主管教育 的各 级机构 , 先要改革 当 在 作 首 前高等教育的评估模式 , 不可一味强调发展速度 , 切 而应制订 比经济规 划更长远的教育远景 规划 ,因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总是离不开教育事业
科技信息
基础 理论 研 讨
当前【 国高等教 育大众 化盼 段明特征 分析 l 】
桂 林  ̄ _ 3 学外 国语 学院 蒋 乐梅 r .v -
[ 摘 要] 伴随着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 了大众化发展 阶段 。分析 当前 中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探讨
其 内在联 系, 对于 中国高等教 育后 大众化 阶段 以及将来普及化阶段的发展 是很 有必要 的。 [ 关键词 ] 当前 中国高等教 育 大众化 阶段 特征 分析 众所周知 ,截至 2 1 年 中国的高等教育 的毛 入学率达到 2 . 00 4 %, 2
的先 行 发 展 。
综上所述 , 要理顺当前中国教育大众化 的各种关 系, 首先就要牢靠 把握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的特征 。 首先 , 作为主管高等教育的 政府各 部门要切实树 立“ 百年树人 ” 的教学思想 , 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 模式 , 新思维 , 创 对教 育的发展作好先 于其他行业发展 的长远规划 ; 各
高等学校切实确立“ 以学生为主 、 以质量为本” 的思想 , 明确学校未来 的 发展方 向,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对 高等学 校的要求。 参考文献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青 岛 2 61) 6 50
2 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o'已进人大众化时 代依 靠提高教育的规模效益,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 02 5o / 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 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 影响,同 度,有效 引导了教育消费,推动教育产业健 康发展,并对经济 时也由于增 长速度猛 烈对高校产生压力,导致许多实 际问题存 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目前教育消费已成 为我 国消费市 在,正确分析 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 ,对 场新 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些建议 。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 教育规模
作者简介 :刘音 ( 7- ,女,陕西米脂人,山东 1 5) 9 科技 大学资源与环境 工程学院教研科主 ,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任
教学管理 ; 张升堂 ( 7一 ,男 1 0 ) ,陕西风翔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 9 水文水资源。( 山东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 诨 i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刘 音 张升堂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教育规模跃居世界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 极为深远 的影响,但 也由于增长速度猛烈对高校产生诸多压力,并出现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分析了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并提 出一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 国家相 比, 我 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一个人 口 基 数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 在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进 程 中
推 进并 实 现 的 ,具 有许 多鲜 明特征 。
1 . 前期 准备 不 充分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一蹴 而就的事 , 仅有规模上的扩大
指 导及 财政 支持 , 但 并不 会进 行 强制性 的干 预 , 实 际进 程还
所谓高等教育, 是指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级各类教育 的总称。 当前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各 国教育发展的普 遍趋势 , 我 国也 不例 外 。伴 随经 济社 会 的发 展 ,我 国高 等教
育 也进 入 了大 众化 阶段 , 在 取 得举 世瞩 目成 就 的 同时 , 也凸
3 . 高等教 育 大众 化推行 速 度过 快
文 献综 述
‘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最经典的定义来 自马丁 ・ 特罗 , 他以 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指标 , 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 英、 大众 、 普及三个阶段 :当毛入学率在 1 5 %以下时 , 为高 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 ;当毛入学率达到 1 5 %~ 5 0 %时,为 大众化阶段 ;当毛入学率达到 5 0 %以上 ,为普及化阶段。 日本有本章教授在考察 日本高等教育 大众化 的演变历 程后 , 提出了高等教育的 “ 后大众化”阶段 ,将其定位在马 丁 ・ 特罗所说的大众化阶段的后期和普及化阶段的初期。 潘懋元认为 , 精英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非两个非此即彼的 概念。大众化仅指数量 的增加 , 仍包含一定的精英教育 ,不 过两者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朝提高发展 , 一个朝普
备不足也使得后期发展 中的诸多矛盾逐渐浮上台面。 2 .政 府 主导 高等 教 育大 众化进 程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 大多是在其经济社会 充 分发 展 的基 础上 , 以各 高 校为 主导 , 依托 高 校 自身 内在发 展需求逐渐达成的 ,自发性较强。政府虽会给予一定 的政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130042)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改革中也存在着失误,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由来和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应对方法【中图分类号】g521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首倡者——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1973年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该文阐述了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主张:一个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超过15%时,就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且在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1]。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据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5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入学率也已达14.1%,基本实现了大众化。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和挑战按照国务院的指示,1999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
1998年毛入学率为9.8%,2002年达到了15%[2]。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就发展得如此巨大,进而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且毛入学率继续在扩大,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不存在问题,不存在挑战呢?当然不是。
实际上,主要有以下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发展。
1.规模和经费投入比例严重失衡国家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2—2005年分别为3.32%、3.28%、2.97%和2.16%。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众化教育弊端凸显,针对大众化教育弊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措施正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国时期,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倡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后模仿前苏联的高教模式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有盲目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生机勃勃。
我们应当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说到底都是由人才转化而来的,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大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有高等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弊病百出。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大众化教育,顾名思义,即教育面向大众,使大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大众化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有好处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成功经验。
但是,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
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我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从提高教育质量转向了覆盖面的扩大。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式。
1. 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有限。
因此,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我们需要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在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学校和政府可以联合,通过举办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媒体优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高等教育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高等教育,并引导大众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提升教育质量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我们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分层培训计划,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定向专业人才,让高校知识通过职业实践得到体现,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强化教学体验。
3. 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在高等教育中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方向之一。
开展国际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国际化办学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境外留学交流项目、企业实践项目、双语教学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国际主流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国际化办学等措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需求两个方面,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高度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每年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4047.8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也接近了300万。
这种大众化趋势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推出更多种类的学科和课程,比如跨学科、综合性课程、MOOC等。
除此之外,高校也开始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
3. 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随之高等教育也在国际化方面迅速发展。
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与国际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等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主要任务。
除此之外,高校还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创新性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中,高等教育需要具备开展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这就需要高校在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需求1. 职业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职业化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而高等教育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职业化需求也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需求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出现,人们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优势与挑战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优势与挑战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从过去的专门为部分选拔的精英阶层教育,到现在强调群众性、大众化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
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和挑战,本文将就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优势1. 培养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才不仅在学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也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 提升人民素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素质提升的过程。
全社会都可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是说,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在普及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思维方式、文化素养、生活精神都将发生积极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人们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思维,并揭示了人们日常认知之外的世界,这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模式,这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有重要的贡献。
3. 推动经济增长随着高等教育人口的增加,技能水平和创造力有较大提高,本身就成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助推因素。
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超过普通人才,这些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对于经济的健康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促进了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也为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挑战1. 教育资源紧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但相对的,教育资源的供给并不充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许多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孩子难以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了公平教育的难题。
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许多学校为了增加学生数量而降低录取门槛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4期王娜(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看不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满足一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人民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性;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22-03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美国在二战后,一方面为了安顿大批退伍军人,另一方面为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急需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才,于是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大众化便应运而生,当时施政者的初衷是为了安抚民众情绪、迎合社会的需求,他或许并没有预想到,未来几十年大众化会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就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认为:如果高等教育仅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受教育机会,那么高等教育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高等教育开始迈向“大众化阶段”;当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同时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时,提出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教育质量、教育观念、入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转变。
虽然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与异议,但不可否认大众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布鲁贝克曾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有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政治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选择。
根据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问题
?G649.2 A 1006-026X(2018)08-0000-01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处在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阔步迈进的阶段,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继而促进我国经济
社会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主要思想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当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占18-22周岁人口的比率。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我国自2018年以来,国家推出一系列的法律、决定、计划,积极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力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018年为9.8%,2018年为10.5%,2000年为12.5%,2018年为13.3%,2018年为15%,达到马丁特罗所说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提前三年完成了毛入学率15%的目标,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018年为19%,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2018年为22%,2018年为23%等等,来说明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获得了大发展,学生人数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2300万人,2018年高等教育在学总数达到2500万,是2018年的4倍,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特点
?(1)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与人为性。
2018年,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了加快实现现代化,也为了刺激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改变就
业观念,暂缓就业压力的需求,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
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人为”过程,或者从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和政府的行为。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是一个在教育民主化思潮推动下的自然而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并不牢固。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体现为规模的扩张,更体现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功能、学校类型、定位、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然而,我国众多高校的学制、教学环节、教育内容及其他教学管理制度等并没有随着大众化的进程进行改革。
(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完成方式是“跨越式增长”,而非“常规式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不能不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奇迹。
这种“跨越式”的超常规增长,必然会在短期内带来许多问题,使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更加突出。
我们在制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时,必须要深刻了解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的背景和特点,这是政府制订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
?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马丁•特罗教授所考察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是教育民主化观念下影响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对社会需要的一种主动的自然适应性,变现为质与量基本同步变化后出现的一种适应。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的。
而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过程中,是由政府为主导,政府控制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权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因此导致了竞争的异化。
我国把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一种任务和目标来实现,启动与推进都是人为的过程,一味的用相应的行政手段来达到15%入学率的目标,却没有去创造或准备与15%入学率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质的变化的条件,结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资源却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容量紧张,质量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开始积极提出对策,例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的“质”的变化。
还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只是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
人才和创新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开办一批有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院校,使高等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还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
这些措施的推行会会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使高等教育不仅是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质的变化。
?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的主要措施。
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
(2)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为参照,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涉及的是规模发展问题。
(3)在发展公立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高教、民办高教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模式。
(4)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地方政府加快社区办学以社区生源为主,以当地急需专业、人才为导向,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在社区就业,从而缓解学生就业的矛盾。
综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国教育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创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
量。
?
?
?[1]陈笑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转变中的问题[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2)
?[2]孙晓雷;王敏.论潘懋元职业技术教育思想[ J].继续教育研究,2018(1)
?[3]郑宏宇.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1~3.
?[4]邓新荣;高务龙.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精英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大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