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导学案(含答案)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导学案(含答案)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生平,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分析五首诗歌。

学习重点背诵五首诗歌学习难点背诵五首诗歌任务驱动把握五首诗歌节奏,并背诵。

知识链接1、积雨辋川庄作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被擢为右拾遗。

安史乱前,累官至给事中。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

《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

诗从积雨写起。

久雨后的辋川是很美丽的:空气潮湿,炊烟袅袅。

农民在排除积水,家人正准备午饭。

第三、四句写山庄自然景色:白鹭飞翔在雨后迷茫的水田上,浓浓的树荫里黄鹂鸟在婉转啼唱。

积雨给水鸟带来了快乐,使鸣禽更觉凉快。

第五、六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景。

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2、旅夜书怀《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长相思》导学案(通用15篇)

《长相思》导学案(通用15篇)

《长相思》导学案(通用15篇)《长相思》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体味天涯羁旅之思及“容若词自然真切”的特点。

重点难点:1、巩固有关知识2、把握羁旅之思的情感,体味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三蕃之乱平定。

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走进纳兰-------------------“我是人间惆怅客”1、有感情的吟诵两首词。

2、内容理解(限时3分钟)榆关更聒疏窗被酒赌书消得泼茶香你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情感表达上看《长相思》抒发《浣溪沙》抒发。

感受纳兰------------------“一片幽情冷处浓”4、用化的语言改写其中一首词,充分体会其情感。

(限时5分钟)品味纳兰----------------------“一往情深深几许”5、纳兰一满清贵胄、能够对汉族文化,特别是掌握并运用得十分精深,那么这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词人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请至少找出三种)(限时8分钟)6、近代文学大师王国维评价纳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请据此并结合词句概括纳兰词在语言和抒情上的特色。

(限时8分钟)感悟纳兰-----------------------“当时只道是寻常”7、“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令无数人黯然伤神••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遗憾?说说你的故事。

(限时10分钟)附:1、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纳兰性德画像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3)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5)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

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第一篇:《扬州慢》教学设计《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引得多少文人骚客怀梦,痴叹着十里春风,烟花扬州。

扬州人张若虚的一曲《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唱得多少人满眼思乡泪。

徐凝来到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惹得多少动人的故事,发生在如此温婉的月光之下。

说不尽的扬州美景,道不尽的扬州风情都在诗词中得到体现,那到了南宋时期,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二、学习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案反馈四、预习自测1、“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慢——慢词(曲调舒缓)2、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五、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南宋时姜夔眼中的扬州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今日扬州城的特点?请选取词中让你心动又心疼的意象或句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美的语言再现姜夔眼中的扬州城。

提示: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

如果用上阕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的话,那么,如今的扬州城实际上等于是一座“空城”:空旷、空荡、空无一人、毫无生气。

探究点二:盛唐时杜牧眼中的扬州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昔日扬州城的特点?请搜集描写昔日扬州的作品或故事说说昔日扬州的景象。

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扬州慢长相思学案第一篇:扬州慢长相思学案《扬州慢》《长相思》学案编写人:叶凤云编号:日期:班级姓名小组教研主任签字:备课组长签字:成绩《扬州慢》一、教学目标1.领略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是如何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来的;2.词中多处化用杜牧诗句所起到的作用。

三、课前导读1.作者生平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沈阳)人,早岁孤贫,后屡试不第,曾于颠沛流离中亲历家国破残之痛,在长期的豪门清客生涯中,与当时著名诗人、词人如杨万里、范成大、齐弃疾等,都有广泛文学交往。

他精熟音律,能自己谱曲,其词特点为风雅、清空、峭拔,是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后来发展成为格律派。

2.作品背景此词写于作者初次来扬州之时,年仅二十二岁。

虽然扬州距金兵第二次占领已历时十六年之久,但姜夔看到的仍是战后的一片破败萧条景象,联想到扬州曾有的繁荣,忆起唐代杜牧关于扬州的佳作,他难 1 抑心中的怆然,遂自创其曲,写下这首著名的词作。

词牌中“慢”是舒缓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四、课文解读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感情基调2、扬州字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此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空城---破败荒凉3、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4、下阕中诗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5、今日的扬州领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词句写到了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的扬州什么特点?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7、作者写昔日的扬州城于眼前看到的扬州城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长相思》【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推荐作品(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推荐作品(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长相思导学目标《积雨辋川庄作》: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

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旅夜书怀》:1.解读杜甫此诗的景与情。

2.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新城道中(其一)》:1。

了解和感受诗人畅达的胸怀。

2。

体会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

《扬州慢》:1。

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长相思》:1。

了解纳兰性德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1)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擅,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他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决不曳裾侯门,谄媚逢迎.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代表作品:《暗香》《疏影》《扬州慢》等。

(2)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代表作品:《长相思》《蝶恋花》《木兰词》《浣溪沙》《采桑子》等。

2.背景解读(1)《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的念头.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对现实抱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

这首诗就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2)《旅夜书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四川乐山、重庆至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这首诗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4)《扬州慢》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时年二十余岁。

扬州慢学案(学生版)

扬州慢学案(学生版)

《扬州慢》教学学案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一、自主学习(一)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1、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

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

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

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

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并以文学艺术受到大家的赞赏。

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背景介绍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

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不过,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

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

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3、解题这首词是一首慢词。

《扬州慢》学案(精)

《扬州慢》学案(精)

《扬州慢》学案【文本解读】《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素养目标】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5.背诵全词【学习重难点】通过鉴赏理解黍离之悲。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姜夔姜夔(1155—1221),字,号。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2.相关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

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

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

3.解题“扬州慢”,词牌名。

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⑴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⑴作者的“身”在那里?⑵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

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

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雨霖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展和《扬州慢》今昔对比、抒发感慨的手法。

二、教法设计雨霖铃1、简介作者(略)。

2、诵读欣赏:默读、朗读、范读。

3、评析理解:学生参考注释,逐句评析,教师点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

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都隐透离情。

景中见情,绘出凄凉环境,定下全词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由景及人,写出情人河边话别场面。

“无绪”表其心中悲苦,“催发”言其时间紧迫,“执手”状其难舍难分,“凝噎”见其离情郁结。

几句话形象地写出离别时之苦。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一笔点出痛苦原因:今后行程遥远,云水苍茫,难期再会。

把眼前之悲,引向未来之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离别”为全词之眼,上结别时情景,下启离后情怀,点明主旨,统摄全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后如何?从近处说,今宵酒醒时,晓风拂柳,残月照人,将更为凄苦。

此句情中带景,进一层渲染离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往远处说,则漫长岁月,流落江南,虽有“良辰好景”,不能成欢;虽有“千种风情”,无人可诉。

又进一层渲染离情。

全词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上阕写离别时,下阕写离别后,层层深入,尽情铺展;景句中有情字,情景中有景字,情景兼融,缠绵悱恻,正是柳词特色。

4.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扬州慢1、简介作者(看注释)。

2、解释小序:学生阅读、口译,并加订正。

重点了解“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二句。

3、诵读欣赏(同前首)。

4、评析理解:“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不先写停留,却先写扬州曾是“名都”、“佳处”。

颂繁华,正是为写荒凉作好铺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教案 -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爱情的诗意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

2. 黑板或白板。

3. 古诗词《长相思》的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特点,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代诗词的认识和感受。

讲解:1. 讲解《长相思》的背景和作者。

- 《长相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难以相见的爱人的思念之情。

-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2. 阅读《长相思》的原文,并解读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古诗词的韵律与辞藻。

- 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和对仗技巧。

- 解释古代诗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辞藻,鼓励学生去尝试理解并产生自己的理解。

实践:1. 分组讨论与交流。

- 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评价。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诗词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自由创作。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自由创作一首与《长相思》有关的诗词。

总结:1. 整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并分享给全班。

拓展:1. 给学生推荐其他与爱情相关的古代诗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创作的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二)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三)读懂《长相思》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

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长相思》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

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有多少唐诗宋词描绘你美丽的容颜,又有多少豪情诗句掩盖了岁月的沧桑。

常常想,是不是前世你我的约定,才让今生的你踏着古韵,一路寻我而来?那一刻,你用什么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诗、画成就都很高,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晚年曾经在此隐居,“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信奉佛教,寻访山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表现隐居山林、脱离尘俗志趣的《积雨辋川庄作》即作于此时。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下,经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

《旅夜书怀》即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途中。

诗人沿途看到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心中无限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

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5.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扬州慢》 导学案

《扬州慢》 导学案

《扬州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理解《扬州慢》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

3、赏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描绘的扬州景象,感受其今昔对比。

(2)品味词中蕴含的深沉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

2、难点(1)掌握词中化用前人诗句的妙处。

(2)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姜夔(约 1155 年-约 1221 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一生未入仕途,四处漂泊,以诗词、音乐和书法闻名于世。

其词作风格清空峻拔,意境幽冷,多抒发个人身世飘零之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姜夔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年)冬至日路过扬州时所作。

当时的扬州屡经金兵侵掠,一片荒凉。

作者目睹了这座名城的残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寄托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四、文本解读1、原文呈现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词句注释(1)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年)。

至日:冬至。

(2)维扬:扬州的古称。

(3)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4)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5)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环境清幽,是名胜之地。

(6)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

(7)废池乔木:荒废的池塘和古老的树木。

(8)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9)杜郎:指杜牧。

杜牧曾在扬州任职,写下了许多赞美扬州的诗篇。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 扬州慢+长相思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 扬州慢+长相思

《扬州慢》导学案1、《扬州慢》作者,字,号。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

2、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赏析上阙:3、作者用了哪些景来写空城?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氛围?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本为无情之物,怎么会“厌言”呢?5、扬州城自古便是如此吗?以前的扬州是如何?赏析下阙:6、“杜郎俊赏”在词中有何作用?7、“豆蔻”、“青楼”体现了昔日扬州何种景象?8、在今日的扬州,作者又看到哪些景象?有何特点?9、月亮本无关冷暖,更无声音,作者却说“冷月无声”这样写是否合理?10、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1、概括整首词的内容。

《长相思》导学案1、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号。

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8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遗风。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是哪里的景物?3、词中用的四个“一”字,请赏析。

4、“身向榆关那畔行”中“身”字有何好处?5、说说你对“夜深千帐灯”及“故园无此声”的理解。

6、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结:词的上片以“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扬州慢》导学案答案1、姜夔尧章白石道人怀念哀思2、内容:交代了词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它词人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作用:交代写作背景,为全诗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的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②齐读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一)默读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齐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写了南方将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风声雪声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境入情。

读中感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达。

主要抓住“故园无此声”来反问和追问,在反问中展现了行军艰难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问中大胆设想了故园温馨之境,词中短短的五个字“故园无此声”,并未直接写故园却胜过千言万语,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

两种情境的碰撞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词情,真是难眠之时心好苦。

而开课的写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这种思乡之苦的原因,只有——长相思。

最后在学生的深情朗诵中结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入词境,感悟词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两首背景音乐,一首伤感,一首轻快。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读准读通。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三、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长相思 教案

长相思 教案

长相思教案教案标题:《长相思》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长相思》。

2. 分析和探讨《长相思》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学的能力,并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案步骤: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描绘秋天或爱情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问引发思考,如“你们有没有过长时间思念某人的经历?”主体:2. 学习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长相思》的作者李白及其背景以及该诗的作品背景(写作时间、历史背景等)。

3. 诗歌朗读与欣赏:请一位学生高声朗读《长相思》,然后进行整体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诗歌分析与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可以涉及的问题包括: - 诗歌中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和情感?- 诗歌用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这些情感?- 诗歌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5. 学生表达与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撰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于长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梳理与总结:6.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提问学生对诗歌和美的理解和感悟。

7. 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其他中国古代经典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拓宽视野,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个教案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编写人:叶凤云编号:日期:班级姓名小组
教研主任签字:备课组长签字:成绩
《扬州慢》
一、教学目标
1.领略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
3. 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是如何运用触景
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2. 词中多处化用杜牧诗句所起到的作用。

三、课前导读
1. 作者生平
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沈阳)人,早岁孤贫,后屡试不第,曾于颠沛流离中亲历家国破残之痛,在长期的豪门清客生涯中,与当时著名诗人、词人如杨万里、范成大、齐弃疾等,都有广泛文学交往。

他精熟音律,能自己谱曲,其词特点为风雅、清空、峭拔,是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后来发展成为格律派。

2.作品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初次来扬州之时,年仅二十二岁。

虽然扬州距金兵第二次占领已历时十六年之久,但姜夔看到的仍是战后的一片破败萧
条景象,联想到扬州曾有的繁荣,忆起唐代杜牧关于扬州的佳作,他难抑心中的怆然,遂自创其曲,写下这首著名的词作。

词牌中“慢”是舒缓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
四、课文解读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感情基调
2、扬州字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此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空城---破败荒凉
3、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4、下阕中诗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5、今日的扬州领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词句写到了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的扬州什么特点?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7、作者写昔日的扬州城于眼前看到的扬州城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
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知人论世】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兰——即纳兰。

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

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1、上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乡的幽怨之情?作者的身在哪里?
心在哪里呢?
2、下片中哪个字可以提挈下片?怎样提挈?
3、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送别的诗词: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