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1教育网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图表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准备]
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教学过程]
课堂总结儒家
孔子
春秋
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
张“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孟子战国《孟子》
反对一切非正义
战争,用“仁政”
治国,使自然资
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战国——
认为人能认识自
然规律,并按规
律去办事
道家
老子
春秋
晚期
《道德
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
面,可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庄子战国《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子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
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
晚期
《孙子
兵法》
“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
孙膑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
立,故天下服矣”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
的层次结构,掌握
其外在的形式和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
体系及一定的结构
框架。
巩固练习
1.下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
物。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D.“为政以德”
2.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
巩固基础知
识,启发思维,培
养学习能力。
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
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
回答问题。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
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
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
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
论据?(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
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
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
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
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
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
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
思想。
(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
团结友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
爱好和平;保护环境等。
(3)喜欢儒家思想。理由:儒家主
[板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