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特殊方法测密度》 教学设计
《特殊方法测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理解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改进方法。
2、教学难点(1)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石块、溢水杯、大烧杯、小烧杯、密度比水大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待测液体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密度的概念和常规测量密度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特殊方法测密度。
(二)新课讲授1、测量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密度(沉锤法)(1)实验原理:ρ = m / V ,其中 m 为固体质量,V 为固体体积。
(2)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₁。
③用细线将固体拴住,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₂。
④固体的体积 V = V₂ V₁。
⑤根据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ρ 。
(3)误差分析:①测量固体质量时,天平读数不准确会导致质量测量误差。
②读取量筒中体积时,视线没有与液面凹处相平会导致体积测量误差。
2、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密度(针压法或悬锤法)(1)针压法实验原理和步骤与沉锤法类似,只是在测量体积时,需要用细针将固体压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
(2)悬锤法①实验原理:ρ = m / V ,其中 m 为固体质量,V 为固体体积。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在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知识后,密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密度把压强、浮力、杠杆联系在了一起,纵观近几年,用特殊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中考题层出不穷。
这类题知识联系广泛,稳中有变、变中求活、活中求新、新而不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从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天平使用、量筒使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巩固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变式训练掌握密度的其他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变化器材和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思想、采纳他人合理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其他器材代替天平或量筒测量密度的方法;学习方法的引导2.难点: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分析:变式训练是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运用课件演示和学生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问题,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以学生主体的理念。
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最后及时总结归纳。
《特殊方法测密度》 教学设计
《特殊方法测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
(2)熟练运用特殊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测量和计算物质的密度。
2、教学难点(1)理解特殊方法测密度的实验设计思路。
(2)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待测固体(如石块、小木块等)、待测液体(如盐水、酒精等)、溢水杯、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金银首饰、不同浓度的盐水等,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或确定其浓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特殊方法测密度。
(二)新课教学1、复习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提问学生密度的定义、公式以及单位,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特殊方法测固体密度(1)测量体积小于量筒分度值的固体密度以小石块为例,由于其体积较小,无法直接用量筒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排水法,先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然后用量筒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
再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m1。
②将溢水杯装满水,把小石块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③用量筒测量烧杯中溢出水的体积 V1。
④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 = m1 / V1。
科学教育教案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变化
科学教育教案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变化科学教育教案: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变化导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物质的密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密度变化原因。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和推理能力。
实验材料:1. 烧杯2. 温度计3. 实验草稿本和铅笔4. 多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如水、油、塑料颗粒、铁块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变化,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步骤:1. 将烧杯洗净,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结果。
2. 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3. 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油,用温度计测量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依次将塑料颗粒和铁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5. 观察不同物质在烧杯中的相对位置和顺序。
6.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各物质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7. 分析并总结不同物质密度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塑料颗粒的密度小于油的密度,而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 分析可知,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质量越大,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质量越小,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实验扩展:1. 可以选取更多不同密度的物质进行实验。
2. 可以探究不同温度对物质密度的影响。
3. 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深入了解密度变化的原理。
实验思考:1. 你能否找到一个物质的例子,其密度介于水和油之间?请尝试寻找并进行实验验证。
2. 根据实验结果,你可否推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浮沉关系?请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实验设计。
结语:通过本教案中的实验,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变化以及其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完整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型新课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知识的体积。
教技能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过程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方法目的方法。
情感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标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态度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量筒(或量杯)、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 得出若测ρ就先测回顾密回顾上节课密度m和 V 再算出。
度的概的知识,请同学们叙述学生回答: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念,围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积,密度可得。
绕问题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进行思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考、讨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论,体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现物理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从生活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中来。
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回顾上节课如何学生回答:不能,不规则石块、盐水的体积不能用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来测量,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使学生一、量筒的使用:知道本(一)观察量筒归纳量节知识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的原用方法。
理,(二)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1)单位 ml( 2)最大量程进一步(1)、如何测固体(石100ml ,最小分度值为 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熟悉测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量工具回答)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清晰、准确地讲解测量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实验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测量密度的重点,强调实验操作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测量密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g. 测量工具:如尺子、温度计等,用于辅助实验测量。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布置,创造一个适合学习和实验的环境。可以布置以下区域:
a. 分组讨论区:将教室内的座位重新安排,形成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b. 实验操作台:在教室内设置实验操作台,用于摆放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
5.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密度的测量对于物质的鉴别、质量的判断等。
6.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7.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8. 实验误差和减小方法:了解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学习采用合适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9.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10.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1. 安全意识和实验规: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12. 创新与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前几章的基本概念,如质量、体积、力、压强等。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使用刻度尺、天平、量筒等基本实验器材。
物理多种测密度的方法
《 助 沉 法 》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 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 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 线、水、蜡块、铁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 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 和石块的体积V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 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2;
例题9 在课外小组里,肖英和其他同学利用木棍、铁块和细绳等材料制作了一杆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把细绳系在木棍的重心O处并把木棍挂起,M和N是两个铁块。当M在A点,N在B点时,木棍如图所示平衡。把M浸没在水中,N移至C点时,木棍再次水平平衡。把M浸没在某种液体中,N移至D点时,木棍又处于水平平衡。可知被测液体的密度________水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本题答案:大于。
实验结论: 因为“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即 F牛=F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ρ牛gV牛排=ρ水gV水排 ρ牛gSh牛排=ρ水gSh水排 ∵h牛排=L-h牛 h水排 =L-h水 ∴ρ牛(L-h牛) =ρ水(L-h水) 牛奶的密度:
《等浮力法》
01.
【例题】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
测量物质的密度优秀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稳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表达,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阶段的一个重要,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过程中标准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原理、注意仪器的选取和使用、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中如何减小误差、制定最正确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测量物质密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新课标要求 一、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 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教材内容详解一、 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二、 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 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P= 得出密度.V三、测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 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 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再根据p= 求V得密度.氩的发现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 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 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 1.257 2kg / m 3,而从氨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 .250 5kg / m 3,虽然二者仅差0.006 7kg /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 “排水法”来测量,从量 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课内练习题型I 双基巩固例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答案:C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 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 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 mL 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 例2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A 、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V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 m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 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同金属块的体积 V 2.(1) 合理的顺序应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 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 ? (3) 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那么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根底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那么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那么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END]。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特殊方法测密度》 教学设计
《特殊方法测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能够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密度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准确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石块、小木块、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块、木块、盐水、酒精等,提问学生如何区分这些物质。
学生可能会回答通过颜色、气味、硬度等方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量来鉴别物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物质的密度。
公式为:ρ = m / V ,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2、常规方法测密度(1)测量固体的密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和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V1 。
③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V2 。
《特殊方法测密度》 教学设计
《特殊方法测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理解密度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特殊方法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石块、小木块、烧杯、溢水杯、细针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密度的定义和公式,提问学生:“如果没有量筒,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测量固体密度的特殊方法(1)称重法测密度器材:天平、水、细线、石块步骤: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m1。
②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用天平测量此时的总质量 m2。
③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 F 浮=(m2 m1)g。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 液 gV 排,求出石块的体积 V =(m2 m1) /ρ 水。
⑤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 = m1 / V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2)标记法测密度器材:天平、水、烧杯、石块步骤: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m。
②在烧杯中装适量水,标记此时水面的位置。
③将石块放入烧杯中,水面上升,再次标记此时水面的位置。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直至水面到达第二次标记的位置,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
《特殊方法测密度》 教学设计
《特殊方法测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用特殊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并能准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2、教学难点(1)理解特殊方法测量密度的思路和原理。
(2)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石块、小木块、溢水杯、大烧杯、小烧杯、牛奶等。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金属、木材、液体等,提问学生如何鉴别这些物质。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来鉴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特殊方法测密度。
(二)新课讲授1、测量固体密度的特殊方法(1)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①方法一:针压法实验原理:ρ = m / V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 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 V1;将木块用针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V2;木块的体积 V = V2 V1;根据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ρ。
②方法二:沉坠法实验原理:ρ = m / V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 m;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挂在木块下方,使木块和铁块能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 V1;将木块和铁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2;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 V = V2 V1;铁块的体积 V 铁可以通过单独测量铁块得出,木块的体积 V 木=V V 铁;根据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
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
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在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知识后,密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密度把压强、浮力、杠杆联系在了一起,纵观近几年,用特殊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中考题层出不穷。
这类题知识联系广泛,稳中有变、变中求活、活中求新、新而不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从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
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天平使用、量筒使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巩
固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变式训练掌握密度的其他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变化器材和
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思想、采纳他人合理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其他器材代替天平或量筒测量密度的方法;学习方法的引导 2.难点: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
变式训练是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运用
课件演示和学生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问题,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以学生主体的理念。
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最后及时总结归纳。
2、学法指导: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回忆思考,先温故后知新,进而思考测密度的其他方法。
通过大量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获取新知。
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五、教学设计
排水V 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