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
工程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基本要求
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一般都要使用地形图。
在某些情况下,当现有地形图的内容、比例尺或现实性等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时,则需要进行专门的地形测绘,包括水下地形测绘。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初步设计阶段可选用1:1000、1:20 00、1:5000、1:10000比例尺,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阶段往往选用1:1000、1:500的比例尺。
一、工程地形图的测绘方法(1)全站仪数字测图全站仪数字测图是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主要方法,基于全站仪的数字测图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1、分为数字测记模式(全站仪+电子手簿或人工记录数据再传输至成图系统中经处理生成数字图,内业成图);2、电子平板模式(全站仪+便携计算机或PDA个人数据助理,实地成图),实现“所见即所测,所见即所得”。
数字测图系统具有基本数据编辑加工、图形分层、符号配置等功能外,有些还具有属性数据录入与挂接、由离散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进而生成等高线、影响数据集成与叠加和不同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
(2)GPS RTK数字测图技术,此方法完全与全站仪类似,利用RTK系统代替全站仪或与全站仪组合使用。
GPS RTK数字测图(3)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测图:对于大范围的地形图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场地测绘等,可以 利用航摄影像、遥感影像、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LIDAR或使用轻型飞机摄取影像,使用数字摄影测量或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生产生成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以及复合模式组成。
(4)车载移动测图系统测图 ,又称移动道路测量系统(MMS),以车辆为平台,集成 GPS接收机,视频传感器CCD,惯性导航系统INS,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快速采集道路和两旁的地形数据成图。
二、工程地形图测绘碎步测量的具体要求(1)全站仪数字测记模式:1 仪器设置: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 5mm。
要通过测定较远的另一已知点进行检校,平面位置较差不超过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超过1/5基本等高距。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完整版)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交通及辅助设施、管线及辅助设施、水系胡辅助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标注等。
地形图的测绘与取舍除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地形图的测绘,应真实反映地物、地貌的状况。
⑵测区内所有的等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均应用图式绘于图上。
⑶房屋测绘简易棚房、临时工棚不予测绘,但以砌砖为墙体的较整齐正规的简易房屋则应测绘。
⑷花圃、绿化带①建筑区内的绿化带一般用花圃符号表示,大片的草坪用草地符号。
高出地面的花坛,用实线分隔;与地面同高的绿化地用地类界符号分隔,当花坛或绿化地的边界与内部道路重合时,重合部分只绘内部道路线。
②活树篱笆符号在图示中属于栏栅类地物,起隔离作用的带状灌木按此符号表示,花圃周边的矮冬青树虽然也起隔离作用,但它与花圃是一整体,主要作用还是绿化,因此可不绘活树篱笆符号。
⑸道路、河流公路应按图式绘路面线(铺面)和路肩线,路面线用0.3mm的粗实线,路边用0.1mm的细实线。
桥梁与道路连接处应按图式以适当的空隙予以分隔,以突出桥梁位置。
河流、小沟不需测注河(沟)底高程, 2.5m宽以下小沟的沟边,不绘陡坎符号。
⑹其它地物电力线、通讯线一律不连线,高压线只是在通过主干道路时连线。
地形图上电杆、路灯、消防栓、各类控制箱等地物的点位,应该是该地物的中心。
测量这些地物时,应采用偏镜法确定其中心位置的坐标,不应以棱镜的位置作为该地物的点位。
门墩的符号应与实地方向一致,方块符号的中心应是门墩的中心,不应随意标绘。
⑺注记单位名称的注记应简洁、准确。
②开发地块按以下三类情况注记:已平整或正在平整的地块注“平土区”;已开始施工的地区注“施工区”;无规则的挖掘沙、石土的场地注“乱掘区”,场地较长的明显陡坎,按实地情况测绘。
③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不注“钢”,而注名“砼”。
一般铁皮房按照简易房表示。
④水系名称应用斜体字注记。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1 地形图测绘1.1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 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
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
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40,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n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
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
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等级高程控制点用来进行高程拟合。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13977—1992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199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编号应用的公式。
1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3
坐标展点仪
GB/T 13605—1992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1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15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0
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4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5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校园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测量任务书
“1:500校园数字地形图测绘”测量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我校近年来加大校园建设,已经对校园内路面,实验楼,大门,食堂都进行了重建。
校园的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更新校园内的地形图,我们准备开展校园数字地形图测绘。
二、区域范围和概况测绘范围: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各方向到校园围墙为准。
测区概况:校园内建筑密集,大部分主干道目前是水泥路,有破损情况,校园内有部分高差较大。
且校园内设施众多,导致校园道路上或道路附近有众多不同作用的检修井。
三、已有资料说明1、2010年四等GPS网控制成果资料因为校园道路重铺沥青遭到损毁,只留存部分控制点坐标。
2、2012年校园内实训场控制点高程资料,部分控制点坐标四、建设目标1、对施测区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2、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进行测区内1:500全野外地形测绘、成图。
测区邻接部分从分界线开始往邻测区多测1米。
五、建设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项目设计任务书。
六、内容及技术要求1、内容要求1)按照相应技术规程,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对校园内道路网进行测绘,完成以上区域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
各测区图形要接边,接边后以矩形图幅成图上交。
2)地形图测绘2.1居民地和垣栅(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
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
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1:500地形图要求
1:500地形图测绘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浙江省地方标准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系换算的参数。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起算基准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2 精度衡量指标 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指标,2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3 标准内容的系统性 按本标准进行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并满足地籍图、房产图基础公共要素的基本要求,同时为数据
建库作好准备,使之成为后续高新测绘产品的良好数据源。 3.4 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1 范围 .............................................................................................................................................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3) 3 总则 ............................................................................................................................................. ( 3) 4 平面控制测量................................................................................................................................ ( 4) 5 高程控制测量................................................................................................................................ ( 6) 6 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 ( 9) 7 图根控制测量.................................................................................................................................(11) 8 数字测图....................................................................................................................................... (14) 9 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 (15) 10 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9) 11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 (21) 12 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 ............................................................................................... (22) 13 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 (2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允速查表 ............................ (2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房屋建筑结构分类表................................................................................ (2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 (26)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 (27)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辅助要素类型编码.................................................................................... (41)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 (42)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1:5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 (44)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1:1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 (45)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1:2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6) 参考文献................................................................................................................................................. (47)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内容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内容1 地形图测绘1.1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的依据。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段和作业⽅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于每平⽅公⾥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于0.2⽶,⾼程中误差不得⼤于0.1⽶。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视野开阔的地⽅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测量可采⽤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精度要求的⽅法。
图根控制点的⾼程测量可采⽤⽔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精度要求的⽅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点作为测站点测图。
由图根点上可⽀出⼀个⽀点,⽀点边长不宜⼤于地形点最⼤于400⽶。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图根平⾯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
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导线,⽀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于3000⽶,平均边长300⽶,40,不⼩于1个测回,测⾓中误差⼩于±20秒,导线的⽅位⾓闭合差⼩于n 导线相对闭合差⼩于1/4000。
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于2100⽶。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图根控制测量采⽤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
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程采⽤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等级⾼程控制点⽤来进⾏⾼程拟合。
1.1.3 图根控制测量采⽤GPS RTK测量⽅式施测时的要求图根点的平⾯和⾼程采⽤实时动态定位求取时⽤于求取转换参数的点必须能够控制测区围,平⾯点不得少于四个,⾼程点不得少于6个。
1:500地形图要求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d)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数据采集方法a)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得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得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b)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得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与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得数据得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得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瞧不清不测”得原则。
2、3、3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得设置及测站上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得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得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得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得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得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与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与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她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与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1:500地形图要求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 时,可用直线连接。
2.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3.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4.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4.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4.2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4.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4.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4.5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4.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码头应实测轮廓线,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无名称者注“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4.8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5.管线测绘5.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5.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6.水系测绘6.1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6.3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
各种干出滩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并适当测注高程。
6.4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7.境界测绘7.1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7.2县(区、旗)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出,界桩、界标应测坐标展绘。
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林、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
7.3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8.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8.2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8.3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8.4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
当1: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
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6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9.植被的测绘9.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9.2 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
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
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9.3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记10.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0.2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10.3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10.4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10.5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11.地形要素的配合11.1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11.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11.3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11.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11.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11.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11.7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
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
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11.8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11.9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二、地形图绘制一般要求陡坎与水涯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0.5米时不表示水涯线。
水涯线边应注记“水涯线施测于****年**月**日”,放在SXSS层,字体倾斜为345度,顺水流方向注记,字头垂直于水涯线。
河流的名称注记放在SXSS层,字体倾斜为345度,字体大小为1.75,字头朝北,可把字打散注记,如图:水库、池塘名称注记也要放在SXSS层,字体倾斜345度,字体大小为1.75,字头朝北。
池塘注记塘底高程,鱼注记应加括号。
水田应注记泥面高,直接注记数字,不要点块;水井的画法为:图上分别为不依比例和依比例的水井,275.99为井口高程,1.5为井口至水面深度;测区内的高压线全部要连线,城区内的低压线和通讯线不用连线,但农村部分应连线;测区内的田坎宽度大于0.7米时应画双线田坎,小路的画法为在双线田坎内应舍去,断在双线田坎边;测区内的小路宽度大于0.7米时应画双线,用虚线绘制(南方CASS的内部道路线绘制);测区内的坟群可穿等高线,但双线的地物(双线路、围墙、不应穿等高线);居民点内的坝子、晒谷场注记“坝”字,房屋周边可注记“空”字;等高线应注记等高值,字头朝高处,注记格式为300.0、300.5等等,等高线应注记示坡线;花台用内部道路线绘制;道路的虚实线法则:从西北角进光,被照着的地方为虚线,未照着的地方为实线,虚实线一般是大车路(机耕道)、乡村路才绘制,需变换时应遇居民区或桥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