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认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

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

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

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摘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塑造学生人文底蕴、锻炼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就此针对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应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教师应当客观认识到核心素养概念的意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技能的锻炼与学习态度的养成。

本文围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展开讨论与分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前言: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核心要素,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参照总体教学目标以及学段教学需求,开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在此期间,教师应当明确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主体以及载体形式,同时完善内容组织优化,丰富语文课程呈现形式,比如可以结合数字化媒体、信息化资源完成课程导入。

一、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提升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所需要兼顾的重点活动项目,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各学段的衔接目标,比如在一~二年级阶段,语文教师需要适当地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对象形文字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感触,比如在识字教学期间,教师可开展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汉字中的文化规律、人文规律,同时引入丰富多样的诗意化元素,结合情景故事来帮助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思维,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在识字学习期间探寻汉字的规律,例如在讲解月字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探索与月字旁相关的汉字,如“股、腿、肚”,让学生总结相关汉字所具备的结构特征、语言规律,学生会发现“月”字通常与“肉”存在密切的关联,借助此类方式,教师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学习思维,为学生在后续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底蕴则是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人文底蕴是指文化传统、人类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养和涵养,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文化积淀、道德积淀和精神积淀,同时也是构成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并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指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学、以人为师等人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怀,关注生命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个性、人的尊严和人的尊重。

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落实的重要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讲故事、诵诗词、学经典、读文学名著等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教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积极的情绪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包括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情感的理解和共鸣、情感的调节和管理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赏析优美的诗词、品读饱含情感的文学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感受到人文底蕴的温暖和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

个性素养是指学生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体验和表达、对自己的梦想和志愿的追求和实现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个性发展中感受到人文底蕴的包容和尊重。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案:让孩子欣赏汉字之美,培养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案:让孩子欣赏汉字之美,培养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案:让孩子欣赏汉字之美,培养文化素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和欣赏汉字的美丽和博大精深。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们真正领略到汉字的魅力所在。

一、教学目标1.认识汉字“雨”,了解其基本构造和意义。

2.学习汉字书写笔画,提高书写水平。

3.通过识字教学,开展语文扩展阅读,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认识“雨”字的书写形式和意义。

2.学习并掌握“雨”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笔画顺序。

3.通过“雨”字的认识和书写,培养孩子们关注天气变化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了解“雨”字的基本构造和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孩子们展示“雨”字的形状,并与孩子们一起探讨“雨”字的构造和涵义。

如何动态而流畅地书写“雨”字,让孩子们了解并感受“雨”字的韵律之美。

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诗歌、歌谣等文学作品醉人,激发孩子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对文化的热爱。

2.学习书写“雨”字的笔画顺序教师应该以具体的书写笔画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雨”字的书写顺序和书写规范。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们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笔画的意义和书写的技巧。

同时,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等工具用视频的方式播放“雨”字的笔画演示,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扩展阅读和培养环保意识在课堂讲解和书写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选择与“雨”字相关的文学作品,如与雨有关的诗歌、儿歌、故事等,以便于更好地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他们语文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借此带领孩子们关注环保、珍爱自然,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拓展视野的强烈愿望。

四、教学效果评估方法1.观察孩子们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识字和书写表现,对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价,以使教师了解课堂教育的真实情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教学视点117【参考文献】[1] 刘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 知识窗,2018(24).[2] 陈小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18(22).[3] 李翠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7).[4] 黄明国.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7).[5] 赵雅思.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才智,2019(19).[作者简介:雷鸣,贵州毕节,毕节金海湖新区岔河镇戈乐大寨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逐步发展和进步,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关注。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确立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学会语文学习方法,使其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

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出色的表现力和个人魅力。

这篇文章首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训策略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6个方面。

第一,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不断思考,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要有责任感,遇事要有责任感,对行动要有结果。

第三,学生要有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学习。

第四,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

第五,学生们要学会如何过健康的生活,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第六,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要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接下来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1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对古代及现代中国及外国报道具有独到的洞察力。

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小学语文是母语课程,必须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目标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标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學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小学语文是母语课程,我们必须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目标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教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素养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升阅读素养,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提高终身阅读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核心。

1.制订阅读计划,挑选合适读物要求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挑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每天抽出时间自觉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内阅读语文新的教学观重视以“读”为“法”,变“问懂”为“读懂”,把“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坚持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阅读方法有跟读、默读、朗读、诵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几种阅读方法。

3.课外阅读当前的阅读教学倾向于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忽视向课外延伸,学生所得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品位,要使用“一篇讲读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的阅读教学模式,处理好精读、略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阅读一本书,应该运用这样的阅读策略:(1)学会粗读、泛读。

用较短的时间粗读全书,看书名、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对整本书有全盘认识。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史伟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8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一、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理解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读者把从材料中感知的信息和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生成意义的过程”。

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经典作品,大多文质兼美,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指导学生把握鉴赏方法。

譬如读《故都的秋》,就引导学生领悟景物描写的妙处,并由此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读《祝福》,就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二、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

”而诵读,是“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因此,在语文課堂教学中加强诵读引导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

课堂朗读指导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欣赏名家范读视频、教师范读,以及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接龙读、分角色朗读等。

同时,可定期举行诵读比赛来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个人赛、小组赛,看谁读得好,读得投入,读得有感情。

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重视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思维能力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这样说:“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据___院长___所说,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是学生研究、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

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为中心,满足学生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21世纪”素养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研究、合作研究、自主研究。

其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来提高。

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自我觉察和自我惊醒,不断地研究,提高自己的本体和实体知识,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最后,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在课程中提高自己,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

总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

因此,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义,揭示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才能发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例谈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例谈

解难度。

且题目要求中展示的情景非常生活化,降低创作难度。

此外,看图写话从园地七的单幅漫画,到写身边的玩具,再到展开想象编故事,这样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材编写方式,学习难度呈梯度上升,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辅助插图更优儿童习惯于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因此教材中的插图也非常重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精美,但对于写话练习的插图却是少之又少。

统编版教材与写话内容相关的插图采用多种绘图风格,色彩明丽,生动可爱,对开拓学生创作思路很有帮助。

三、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写话练习的使用建议(一)适当使用范例如在讲解“学写留言条”时,教师不应引导学生过多关注图中的范例,给学生造成“留言条只能这么写”的错觉。

可以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其他班级学生书写的留言条,或从网上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其他留言条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寻找出别的留言条中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

(二)注意情景创设如在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学生可能一下子不知道该写什么。

此时,教师如果事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带到教室,上课前先让学生体验或分享自己玩玩具的过程,再让他们动笔写,就会容易很多。

(三)适当丰富形式写话应结合视、听、说、读、想、写等多种活动形式。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增加仿写、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加深人文底蕴,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写话练习中,较为常见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个性化评语批改。

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运用表格、便利贴等各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互评,或让家长参评,都是丰富评价的好方法。

评价方式无法一一例举,应源自每一位有情趣、爱学生的一线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创意。

(五)应用实践生活化在学习写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与“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也提升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如何书写留言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写请假条、制作贺卡或手抄报,也可以尝试着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融入写话中,让写话更富有生活意义。

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提升核心素养摘要:核心素养对完善人格,塑造品格,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利用人文课程,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成长。

关键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言教育,方法引言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高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总趋势。

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合组织等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并应对未来的时代和社会。

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它提出并倡导“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生活个体,促进个体身心的持续和谐发展。

通过知识,情感,意义和行为整合的精神元素和成长基因。

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思想的地图和生命增长的精神密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为中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建立了六个核心素养(人文科学,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和创新)。

核心素养是解码个人生活的增长,核心素养教育是“看待生活,通过生活,促进生活,提升生活”的教育。

本文阐述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施。

一、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所谓人文底蕴,主要是学习者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人文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它包含人文积累,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

它具有丰富性和及时性,与语言学科密切相关。

人文底蕴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培养人文底蕴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文底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因此,要了解人文底蕴,有必要将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特定的文化特征相结合,以区分传统人文底蕴和当代人文底蕴。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必要去其糟粕,并不断改进;对于当代文化而言,要不断创造当代人文底蕴。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是当前语文教育亟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培育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语文是一种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情感传达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感,以及对文化的认同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故事、赏析诗词文章、导读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诵读、默写、朗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情感认同,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热爱语文的情感态度。

二、引导学生感悟人文精神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出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对人文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赏析经典诗文、学习古代典籍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向上、伟大精神品质,如孝道、忠诚、仁爱、勇敢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名人散文、名家小说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感悟现代人文精神,如梦想、奋斗、创新、进取等。

三、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语文教学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传统,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师可以通过赏析古代诗词、学习古代典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落实这一核心素养,比如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符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情感态度、文学修养、传统文化、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方法、全面发展、教育模式、新时代要求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锻炼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情绪发展,使他们在语言交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是承载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国家历史、民俗风情,培养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着学生成长的整体素养和品质提升。

只有注重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2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意义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传授文化、传授道德、传授情感。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2强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字功底
在当前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阅读环节,这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注意饮食,教师应当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阅读学习阶段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极其重要。实践中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促进其阅读水平提高,有效改善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匮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采用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阅读意识与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以此来丰富其精神。比如,在《竹林深处人家》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且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以此来准确把握其在语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方法;同时,对精美句子进行梳理,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熟背并能够应用到今后个人文章的写作之中。通过该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与赏析,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大量积累语言素材,并且帮助学生们在后续的应用写作中能够提供素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以及督促学生独立描述课文大意,采用最为简洁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核心内容,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跨学科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明白原理、意义和准则并不是核心素养的唯一要求,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自己去发现,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应该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完成跨学科学习,把原本就有的定理和公式融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它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并非易事,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发挥不了作用,如何巧妙地构思出学科活动才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学科活动并不是课堂活动或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它要与学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整个学科活动过程中都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到最终的答案。在设计学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演绎”的干扰,将学生的学习形式真正地转变为归纳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但是这种方式却给教材的编撰者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原本教材只要能够做到直观地体现学科知识就可以,但现在不仅要精确体现学科知识,还要按照核心素养的形式去编撰。将核心素养的观念加入到教材之中并非易事,这要求教材编撰者在编撰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发散性活动以及跨学科活动,要想完成这些活动,学生们必须把各个学科的知识都了然于心,只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是无法完成学科活动的。设计这些学科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因此,教材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恰当,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针对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教材应该由知识的再现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让学生在教材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习得新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科学有效地创新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给小学生营造出更加具有高质量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

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引言:语文因为其独特的人文性特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能够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于目前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很多学校已经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上教育日程,这也充分说明了现在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核心素养概述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要求,也是连接宏观的教育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的桥梁。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曾经这样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研制的DNA,是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条主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2]。

根据新时期育人要求,学生核心素养涵盖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即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以学科特征为基础,通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厘清了学科核心素养,也就能够从本质上把握学科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使学科教学真正步入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理解。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理解。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理解。

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不仅指单纯的文化知识,更是指学生要掌握历史文化,拥有文化修养,具备文化识见,以及具有文化情怀等,这些都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注重以实践和实践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体验、体会,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文化修养,让学生具有文化责任感等等。

二、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来不断调整着的,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历史、传统文化,掌握价值观念,时代的思想,社会的进步,以及学习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等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让学生搞清楚价值观、思想观念的含义,在大环境中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

三、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

社会观念是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总体认识,这种认识有其认知、认识和认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社会观,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实现自我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本文阐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分别是: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文章指出,语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祖国和民族。

同时,教师也应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作品选择上,要注重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思想精神、道德规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作品解读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作品赏析上,要注重培养学生欣赏中华文化的美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作品比较上,要注重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的态度和意识。

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

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水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但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作者:王蕾
来源:《教育》2017年第30期
2016年9月,历时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其中,文化基础部分包含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如何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趣味十足的识字教学?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概述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且不说课标其他要求,单就识字方面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儿童来说,真可谓是“步履沉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难于上青天”!对于教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的高效性也是“小语届”亘古不变的话题与难题。

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只有依据低年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能以“趣”导学、以“趣”促学,学生才能凭“趣”想学、以“趣”自学,“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高效性之王道。

哪些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变得有趣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课前激趣之“预习趣味卡”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如何提升预习“趣味性”,让学生能“爱”上预习,主动预习?“趣味预习卡”也许能为您揭开这层面纱。

低年级学生爱玩,喜爱新鲜、有创意的东西。

据此,我们备课组设计出趣味十足的预习卡,让学生在课前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新知识就“自动”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课中促趣之“字理识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