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是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庄。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

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zǐ)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前33年),昭君被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yé)单于(chányú),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尚:还。

紫台:皇宫的别称。

连:联姻。

朔漠:北方的大漠。

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传说当地多白草,而只有昭君墓上长满青草,故名。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时,昭君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很丑。

当时皇帝纳妃主要靠宫廷画师的画像,因此很多宫女都去贿赂毛延寿。

昭君因为自告奋勇去匈奴,让毛延寿东窗事发,而被斩首。

省识:未仔细辨认。

环珮(pèi):古代女子的配饰,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千年。

胡语: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

怨恨:愁怨和遗憾的心情。

【大意】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就再也没有回来。

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词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词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hè)赴荆(jīng)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shuò)漠,独留青冢(zhǒng)向黄昏。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省识:旧识。

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咏怀古迹_其三_

咏怀古迹_其三_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汉 留历 缠 素 大苍 唯命 惹 就 前玉 古 书 了史 绕 手 漠天 昭, 人 史 三环 有 。 青风 了 拨 孤神 君玉 怜 册 人, 四 冢尘 古 弦 烟明 ,肌 惜 上 倾昭 大 向。 今 几 一, 抛枉 , 的 了君 美 黄 , 下 侧下 却然 亦 艳 天 人 昏 如 , ,不 了生 是 名 下 , 花 一 黄负 一了 佳 。 , 博 容 曲 沙百 生白 人 是 始 西 了 颜 琵 漫姓 ,骨 绝 红 得 施 青 沉 琶 天黎 上。 代 颜 鲜 , 名 淀 幽 飞民 不 却 似 血 貂 照 了 丝 扬。 负 薄 水 染 蝉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 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 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 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 “向”, “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 “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 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 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 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如何理解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的准备期: 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怀古咏史诗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 同病相怜 2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3理性思考

明确目标
2.再读诗歌,弄清史实,知人论世,体味 思想情感
2.再读诗歌,弄清史实,知人论世,体 味思想情感
昭君 杜甫
因李林甫的“野无遗贤”, 在京羁留十年
画图省识春风面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此诗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 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 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 常。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或 考。 忧国伤时,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分类:3.理性思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
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 意义,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 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影响 很大。他的律诗在唐代诗人中 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事名 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中 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影 响很大。
怀人伤己
明确目标
3.背诵诗歌,归纳鉴赏方法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及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及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及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由杜甫所创作的,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佩一作: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赏析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1《咏怀古迹·其三》作品赏析《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⑼明妃:指王昭君。

⑽去:离开。

朔漠:北方大沙漠。

⑾省:曾经。

⑿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佩:通“佩”。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赏析】第三首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于大历三年( 768)从夔州到达江陵所作。

每首多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其一是咏怀庾信,叹其“萧瑟”,寄托自己的乡关之思;其二是追怀宋玉,伤其“空文藻”,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其三是叹惋昭君,悲其“怨恨”,以谴责君王的美恶不分;其四是咏唱刘备,感其身后“虚无”,以寄君臣相契之怀;其五是缅怀武侯,惜其大功不成,寄寓自己的无限哀思。

组诗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或显或隐地表现了诗人生活漂泊、政治失意的身世之感,是杜诗七律中优秀诗作。

【赏析】这是组诗的第三首,因昭君村的古迹而怀昭君,寄托着诗人身世之感。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以雄浑的笔势,着重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诗句发端不凡。

群山万壑, 写出山势像波涛起伏。

“赴”字画龙点睛,将长江三峡山山相连、蜿蜒流走,有如万马奔腾、直趋荆门的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使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使荆门成了视野中的焦点。

“群”字,很有音乐之美。

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说:“音节一道,难以言传,有略可浅为指示者,亦得因类悟入。

如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使用‘千山万壑’便不入调,此轻重清浊法也。

”“千山”二字都属于清音,读起来声音单调,不如“群山”二字浊清兼有,更能表现出诗歌语言清浊相间富于变化的音乐之美,读起来风韵摇曳,富有韵致。

下句落到昭君村上,感叹昭君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唐代还有昭君故居遗址,所以说“尚有村”。

“尚”字,流露出沉郁的伤悼之情,人已逝,遗迹犹在,人事沧桑令人感叹欷歔。

联系组诗来看,一个“尚”字,与第二首联系了起来。

“最是楚宫俱泯灭”,楚宫“泯灭”了,而昭君村尚存,存废对比中突出了人们对昭君的同情和爱戴。

山川灵秀之所聚,才孕育出绝代佳人。

诗人把昭君村放在群山赴会、万壑争流的大背景来写,实际上是寓赞美其人之意于其中。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

(2分)(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

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廖仲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雨,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像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亦与此意相接近。

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翻译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文解释: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

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

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

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解释: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大沙漠。

1.此首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对王昭君的伤吊之情,也流露诗人对自己的隐隐哀伤。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对峙。

这句是描述夔州到荆门这一带的山川气势,长江两岸干山万壑连绵不断,如顺水而下奔赴荆门。

2.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

村:指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

3.紫台:即紫宫或云紫禁,天子的宫廷。

连:此处犹言继而、接下来。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将宫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5.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中宫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选,于是就按画像召见。

因此宫女都贿赂画工。

昭君不肯,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得不到召见。

后来匈奴使者来朝,元帝就遣嫁昭君。

临行前,昭君被召见,元帝才发现她是后宫第一美人,后悔不及,就把画工毛延寿杀掉了。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

6.环佩:古代妇女佩带的装饰品。

这里代指王昭君。

空归月夜魂:昭君只能在死后魂归故国了。

7.琵琶:原是胡人的一种弹拨乐器。

胡语:胡人的乐曲和语言。

8.这句说乐曲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一个人离开了汉宫,来到广阔的沙漠;到头来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寂寞地对着日落西山的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

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诗中所写道的历史遗迹(人物):(金陵——冶城)
问题: 2.诗中所写之景有何特点?(新旧之景,有潮起有日落)
问题: 3.诗中所用之典故是?(金陵六朝古都;后庭花,亡国之曲)
问题: 4.借用杜牧《泊秦淮》的哪句诗能概括出本诗的寓意?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杜甫怨:独与空,君王
拓展延伸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借古之 贤良: 诸葛亮
说今之 本人: 想效仿 先贤
怀古:诸葛亮
评价:功高盖世
比较:伊吕,萧曹
感慨: 难复汉室 鞠躬尽瘁
怀古诗作之中的用典手法
——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温故知新
怀古: 西都
(秦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 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怀古:
赤壁
赤壁(之战) (周瑜、曹操)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读新诗
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
杜甫
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 和亲
生长明妃尚有村。 典故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说今
朝廷
镇藩
之举
标题:怀古(古迹)
荆门——朔漠: 明妃远去和亲
一、独:孤独生与死 省、空:谁知苦与痛
怨恨—— ①昭君怨:画师?帝王?
作业小测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