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高考第17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ppt课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稀树 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大陆西岸
内陆
16 00 大陆东岸
( 以陆 北地 半自 球然 为带 例 )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51
(1)热带湿润地区
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植被 土壤
低山、丘陵 ≥ 75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红壤
作物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52
(2)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山地、丘陵、盆地 4500 ℃ ~ 7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红壤,肥力较低
雪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是温带季风气候 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 ;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亚马孙河流域
,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低纬度 。
62
63
专题4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
长江三角洲的“优越” 黄土高原的“脆弱”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气候
地理位置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物
水田农业
土壤
土壤肥沃
地貌
地势低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文
长江入海口
3
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 水文变化
水 土
地貌变化
流
失
土壤侵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单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清单一、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随纬度变化而发生更替。
比如,在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而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多为苔原和冰原。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植被、土壤等要素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3、垂直地带分异规律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内增多而后减少,导致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垂直更替。
例如,在喜马拉雅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等景观。
4、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比如,在河谷地区,由于谷底和谷坡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不同,植被和土壤也会有所差异。
三、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能量基础。
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热量差异,从而形成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海陆位置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湿润;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
这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地理
自
当
主
预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堂 达
习
标
·
探 新
1.差异性:地球表面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区域。
提 素
知
养
2.自然带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5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图表点拨] 教材P125图5-2-2,该图展示出:
达 标
·
探
新 知
(1)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陆位置等规律。
提 素 养
( )提
·
新
素
知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养
合 作
规律。
探
究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攻
重 难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课 时 分
( )层
作
( )业
·
返 首 页
12
·
自
当
主 预
(5)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 堂 达
提 素 养
合 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
作
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区域认知)
探 异规律。
究 攻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
课 时 分 层 作
重 难
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实践力)
业
返 首 页
·
3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高中地理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7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图像题专项突破
三、非地带性现象
@《创新设计》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 受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 等因素影 响使地
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南 美 大 陆 西 岸 3 ° S ~ 30°S
缺少陆地分布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
地带分布的__绿__洲____
地下水丰富
温带_荒__漠___带
10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图像题专项突破
@《创新设计》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真题研析
【例1】 (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
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
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5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图像题专项突破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_低___纬度和_高___纬度
分异(纬度地带性)规 _热__量__ 太阳辐射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非常复杂,而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基于这些联系和影响的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等原因,地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
例如,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平坦的地形,而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则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比如高山和深谷。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与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关,包括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
由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极地地区则气温极低,干燥寒冷,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独特。
水文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冰川、湿地等,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地下水层中。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沙漠地区常常缺乏水源,而雨林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生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方面之一。
它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系和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温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热带地区的雨林生态系统则非常脆弱,受到破坏的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大气、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这也为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资料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位置的编排可以看出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在前两章自然环境的详细学习之后,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故本课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是对前面自然要素知识的一个整合,总结和提高。
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强调全球性,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
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
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
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高中地理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因素
热量变化为基础 水分也起一定作用
4、典型地区 在 低 纬度和 高 纬度表现最明显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 带三种自然带。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伸展,南北方向更替。
亚寒带针 叶林带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分异 规律
典型地区
自然带更 替
低纬度和高纬度
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苔原(冰原)
中纬度 森林、草原、荒漠
图示
陆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气候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带
地 水
苔原气候
温度(热量 或纬度)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低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 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规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低纬度地区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律 热带雨林气候
0°
热带雨林带
垂直地带性
想一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现象是 什么原因导致的?
(三)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差异大, 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出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成因: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位置的编排可以看出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在前两章自然环境的详细学习之后,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故本课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是对前面自然要素知识的一个整合,总结和提高。
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强调全球性,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
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
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
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自然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
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有规律的,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应该通过“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此外还有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此外,通过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的理解,应该让同学们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关知识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与理论整合。
也是对本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对于整个必修一来说,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的一种提升和整合,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以后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学情分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旅游经历,对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有着较强的感性体验;通过三个小组组成的旅游团沿着三条线路探究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高一的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读出每种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具体分布区,所有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地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规律性。
新知识的学习并非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形成的。
学生需要的是思路和方法性的指导,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运用地图在不同范围和方向上分析得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表现形式: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自然 带,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意义:了解纬度地带性规律有 助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布 规律,预测和规划人类活动,
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地带性规律
定义:非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域分异现象,不受地球表面基本轮廓 的影响,而是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地域分异规律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对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应用 为地理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地域分异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农业领域:根 据地域分异规 律,合理布局 农作物,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城市规划:利用 地域分异规律, 合理规划城市功 能区,提高城市 居民生活质量
THANK YOU
汇报人:
人类活动对地域分 异规律的影响研究
地域分异规律在可 持续发展规划中的
应用研究
地域分异规律在应对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地域分异规律有助于制定应对 全球变化的策略,实现可持续 发展。
地域分异规律有助于评估全球 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护
生物多样性。
地域分异规律有助于理解全球 变化的影响,预测未来环境变 化趋势。
01
02
03
04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太阳 辐射在地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导致地表不同 纬度之间存在温度、水分和植被等差异,从而 形成地表不同纬度之间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和洋流等因 素的影响,地表不同经度之间存在降水、温度和 植被等差异,从而形成地表不同经度之间的分异 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降水从沿 海向内陆
递减
中纬度 地区
东西方向 (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
热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低纬和高 纬度地区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背风坡 积雪冰川带
迎风坡
峰顶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垂直自然带谱数量: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热带疏林草原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和地 域分异
温故而知新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 律
自然地理要素
表现
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改变引起其 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基本 原因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自然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
地带性规律
热带疏林草原带
自然带分布高度: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山麓 热带雨林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_山__顶___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_水__热__状__况_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海拔越__高__,纬度越__低__的
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 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经度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基础:以 水分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中 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这种分异规称为经度地带性非洲之旅
地区
刚果盆地 (姆班达卡)
乍得湖 (恩贾梅纳) 撒哈拉沙漠 (陶代尼)
2020版地理新高考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五单元 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第17讲
热带草原 带 ___________
观
马达加斯加岛 亚寒带针叶林
东部、巴西高
绿洲 原东南部、澳
信风来自海洋,温 暖湿润;山地迎风 坡,多地形雨;暖 __________带
荒漠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例1】
(2017· 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
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形成原因 位于东南信风的
背风坡,盛行离
西风 秘鲁
按理想状态分布 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岸风;______寒
流降温减湿
实际分布的自 然带 赤道附近的东 非高原呈现 ___________ 景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 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
海拔高,气温低,
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
水分
辐射
一定范围内
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 ______
地形 海陆
____纬度地
区
分布
特别提醒
自然带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并不存在明确的界 间的水热条件具有过渡性特征,自
线。由于不同自然区域
然带之间也相应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易误辨析 ]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越高(低)。②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 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③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
④人为因素
与环境变迁 等
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④人为因素与环境
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
①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
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②一般 ①纬度 ②坡向 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级考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误辨析]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吗?提示不一定。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特别提醒自然带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并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由于不同自然区域间的水热条件具有过渡性特征,自然带之间也相应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易误辨析]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三、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具体表现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真题研析【例1】(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且为山前洪积平原,可推知该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A、B错;该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故该公路应位于气候干旱的新疆,C错,D对。
第(2)题,分析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的应是多冰川的天山山脉,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位于山麓地带。
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次是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积雪冰川,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应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答案(1)D(2)D技法归纳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基础热量水分分布特征图形描述文字描述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分布纬度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对点专练1.(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
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答案(1)B(2)A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研析【例2】(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尝试自解]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1)C(2)B技法归纳1.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同纬度的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1)雪线的分布(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①纬度(温度)②山地降水③坡度、坡向④季节变化⑤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①纬度越低(高),0 ℃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
②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③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
④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反之。
⑤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林线①纬度②坡向③海陆位置④大气环流①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
②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③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④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⑤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对点专练2.(2016·新课标全国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1)A(2)C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真题研析【例3】(2019·4月浙江选考)“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图1图2(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A.①B.②C.③D.④[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图2与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分布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湿润,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与亚欧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亚欧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沙漠一直分布到大陆东岸,A错误、C正确;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