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人高考语文精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考语文

题型分析(150分,120分钟)

第一卷(客观性试题40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

现代文阅读:科技说明文阅读(16分)

第二卷(主观性试题110分)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或或者文学作品(25分)

古诗文阅读和鉴赏(25分)

作文(60分)

试卷内容、赋分形式

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

现代文阅读16+25=41分

古诗文阅读和鉴赏25分

写作60分

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25%

其他75%

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50% (75分)

中等难度题约40%

较难题约10%

具体题型

字音(4分)

字形(4分)

词语(4分)

成语(4分)

病句(4分)

语序(4分)

说明文(16分)

散文(25分)

文言文(16分)

古诗(9分)

作文(60分)

课时安排

第一次课记叙文阅读+语文知识及应用

第二次课议论文阅读+作文

第三次课说明文、中外小说阅读+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第四次课文言文阅读及其备考策略

第五次课古诗阅读及其备考策略

第六次课冲刺复习(试卷+考前的备考策略)

记叙文阅读知识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说明、抒情为辅助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取材广泛,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生活

记叙文反应现实生活具有相对完整性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记叙文在记述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时要选择某个

观察点和叙述角度

第一人称“我”

分类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目的: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特点

特点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目的:以事来反映现实生活

特点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目的:借景抒情

特点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写作背景——主题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思想内容: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文章剖析:

心里颇不宁静

内心

一个人、自由的人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写作手法:

月色:朦胧优雅

月光月影

写作手法

荷塘的四周:

杨柳树梢树缝

惦记江南:

采莲盛况《采莲赋》

《西洲曲》

回到现实

思想内容: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解题:题目给出时间、地点

从标题看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风格

为什么用“故都”而不是“北京”?

有关秋天的描述,情感基调与作者性格有关

作家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7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国民党白色恐怖威胁,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

郁达夫的作品:

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露出颓废色彩。

优美、颓废、伤感和灰冷的文风。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思考:

作者既然写北国之秋,为何作者在文重多次提到南

国之秋?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做对比。与南国之秋“慢”、“淡”、“润”对比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烘托出故都的秋的与众不同,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本文的“形”、“神”分别是什么?

“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神”是赞美之前,抒发作者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文章解析:

划分层次段落

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个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总括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文章解析:

1-2 段思秋

3-11段绘秋

五幅图画:

清晨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

12段议秋

13-14段恋秋

语言特色

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京腔的互答声中。

作者如此淋漓尽致地绘秋景、谱秋声、摄秋实,真实地表达了他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地文字中,而不是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方法:联系背景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记叙文阅读——纪念刘和珍君

作者简介

文章脉络

1-2 段纪念的缘由

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痛斥走狗文人——唤醒麻木庸人

3-5 段追忆刘生平

追述生平事迹——概写遇难经过——详写遇难细节

6-7 段教训和意义

劝诫徒手请愿——激励奋然前行

语段赏析

语言知识及运用——字音

注重说普通话,规范用词

语言知识及运用——字形

勤查字典,注重积累

语言知识及运用——词语

正确使用成语

看语义——字面意思和本意大不相同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看谦敬是否错位——用于自己还是他人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看语境——是否合适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之多,不能用于其他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