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的初步应用教案示例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I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根据散点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了解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转化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2、了解回归模型的选择,体会不同模型拟合数据的效果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对变量作适当的变换”(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变非线性为线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问题1:你能回忆一下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师】提出问题,弓I导学生回忆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选变量、画散点图、选模型、估计参数、分析与预测)【生】回忆、叙述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板演/PPT】⑴确定硏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是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是预扌倉量;⑵画岀确定好的解释主变量和陨报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等t⑶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逸浏我们观察到数据呈线性关系;则选用线性回归方稿=昭心Q肢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如最刃匸乘法);Sj得出结果后分析残差图是否有异常(个别数据对应残差过大’或残差呈现不随机的规律性等等丄若存在异常贝I检查数据果否有误或模型是否合适等一【师】问题2.能刻画回归模型效果的类别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回忆思考【板演/PPT】刻画回归效果的方式(1)残差图法作图时纵坐标为残差,横坐标可以选为的样本编号,或身高数据,或体重的估计值等,这样作出的图形称为残差图•在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这样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说明模型拟合精度越高.(2)残差平方和法残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拟合效果越好.(3)利用R2刻画回归效果;_; R2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 R2越接近i-l于1,表示回归的效果越好.二、新知介绍(1) 回归模型选择比较不同模型拟合效果【师】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种植棉花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种植中经常会遇到一种虫害,就是红铃虫,为有效采取防止方法,有必要对红铃虫的产卵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图我们搜集了红铃虫的产卵数y和温度x之间的7组观测数据如下表:【板书/PPT】觀度严 C 21 23 25 27 29 32 35产卵数和个7 11 21 24 66 115 325【师】试着建立y与x之间的回归方程【生】类比前面所学过的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步骤动手实施【师】教师巡视指导【板书/PPT】解:1)作散点图以 y=0.367t-202.543所因为t=x2,即y 关于x 的二次回归方程为 y=0.367t2-202.543 。
3.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
3.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会解释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归分析的应用. 教学难点:a 、b 公式的推到.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引入: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其回归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公式分别为:11n i i x x n ==∑ 11ni i y y n ==∑ (,)x y 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如何推到着两个计算公式? 二、引导探究,推出公式从已经学过的知识,截距a 和斜率b 分别是使21(,)()niii Q y x αββα==--∑取最小值时,αβ的值,由于212212211(,)[((]{[(2[([(][(]}[(2[([(](ni i i ni i i i i nni i i i i i Q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n y x αββββαβββββαβαβββββαβα=====-----=---+-----+--=---+-----+--∑∑∑∑)+))])])))])]))因为 所以2212222111222221122111[([(]()2()()()(()()[()()](()[]()()()ni i i nn nii i i i i i nni i i i ni i i i nni i i i i i Q y x y x n y x x x x x y y y y n y x x x y y x x y y n y x x x y y x x x x αββββαβββαβαβ==========---+--=----+-+------=--+---+---∑∑∑∑∑∑∑∑∑(,))])))1n=∑在上式中,后两项和,αβ无关,而前两项为非负数,因此要使Q 取得最小值,当且仅当前两项的值均为0.,既有通过上式推导,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很好训练学生数学能力,必须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出。
1.1.2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教案
第 1 页 1.1.2 回归分析的根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 ,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根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难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由例1知 ,预报变量〔体重〕的值受解释变量〔身高〕或随机误差的影响.2.为了刻画预报变量〔体重〕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与解释变量〔身高〕有关?在多大程度上与随机误差有关?我们引入了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二、讲授新课:1. 教学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1〕总偏差平方和:所有单个样本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 ,即21()n i i SST y y ==-∑.残差平方和:回归值与样本值差的平方和 ,即21()ni i i SSE y y ==-∑.回归平方和:相应回归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 ,即21()ni i SSR y y ==-∑.〔2〕学习要领:①注意i y 、i y 、y 的区别;②预报变量的变化程度可以分解为由解释变量引起的变化程度与残差变量的变化程度之和 ,即222111()()()n n ni i i i i i i y y y y y y ===-=-+-∑∑∑;③当总偏差平方和相对固定时 ,残差平方和越小 ,那么回归平方和越大 ,此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④对于多个不同的模型 ,我们还可以引入相关指数22121()1()n i i i ni i y y R y y ==-=--∑∑来刻画回归的效果 ,它表示解释变量对预报变量变化的奉献率. 2R 的值越大 ,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 ,也就是说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2. 教学例题:例2 关于x 与Y 有如下数据:x 2 4 5 6 8 y 30 40 60 5070为了对x 、Y 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现有以下两种线性模型:6.517.5y x =+ ,717y x =+ ,试比拟哪一个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分析:既可分别求出两种模型下的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也可分别求出两种模型下的相关指数 ,然后再进行比拟 ,从而得出结论.。
高中数学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1-2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
教学难点:求回归系数 a , b教学方法:讲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新课:1、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1) 画出两个变量的散点图。
(2) 求回归直线方程。
(3) 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
2、举例:例1、题(略) 用小黑板给出。
解:(1) 作散点图,由于问题是根据身高预报体重,因此要求身高与体重的回归直线方程,取身高为自变量x 。
体重为因变量 y ,作散点图(如图)(2)列表求 ,ˆ0.849ˆ85.712x yba ≈≈-回归直线方程 y=0.849x-85.712对于身高172cm 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体重为y=0.849*172-85.712=60.316(kg) 预测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为约60。
316kg问题: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
316kg 吗?(留下一节课学习) 例2:(提示后做练习、作业)研究某灌溉渠道水的流速y 与水深x 之间的关系,测得一组数据如下:水深xm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流速ym/s1.70 1.79 1.88 1.952.03 2.10 2.16 2.21(1)求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2)预测水深为1。
95m 时水的流速是多少?解:(略)三、小结四、作业: 例2、 预习。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课题】:3.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回归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进行相关性检验,理解只有两个变量相关性显著时,回归方程才具有实际意义。
在起点低的班级中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结合画图表的方法整理数据,鼓励学生通过收集数据,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从而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理解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模型的步骤,了解判断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先从大学中女大学生的甚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入手,求出相应的回归直线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自己已有知识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知识,勇于求知的良好个性品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教学重点】:1.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2.了解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
【教学难点】:1.了解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2.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模型的差异。
【课前准备】:课件∑n练习与测试1. 设有一个回归方程为x y5.22ˆ-=,则变量x 增加一个单位时,则( C ) A .y 平均增加5.2个单位 B .y 平均增加2个单位 C .y 平均减少5.2个单位 D .y 平均减少2个单位 2. 在画两个变量的散点图时,下面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B )A .预报变量在x 轴上,解释变量在y 轴上B .解释变量在x 轴上,预报变量在y 轴上C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x 轴上D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y 轴上 3. 已知x 与y则y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x b yˆˆ+=必过( D ) A .(2,2)点 B .(1.5,0)点 C .(1,2)点 D .(1.5,4)点4. 已知两个相关变量x 与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当x 取值1,2,3,4时,通过观测得到y 的值分别为1.2,4.9,8.1,12.8,这组样本点的中心是( D )A .(2,4.9)B .(3,8.1)C .(2.5,7)D .(2.5,6.75)5. 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9岁的身高,数据(略),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为y=7.19x+73.93,用这个模型预测这个孩子10岁时的身高,则正确的叙述是( C )A .身高一定是145.83cmB .身高在145.83cm 以上C .身高在145.83cm 左右D .身高在145.83cm 以下6. 在一次实验中,测得(x ,y )的四组值分别是A (1,2)、B (2,3)、C (3,4)D (4,5),则y 与x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A )A .1ˆ+=x yB .2ˆ+=x yC .12ˆ+=x yD . 1ˆ-=x y 7. 有下列关系:⑴人的年龄与其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⑵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⑶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⑷森林中的同一树木,其横截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⑸学生与其学号之间的关系。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设计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明确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回归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节的学习,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去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从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上我们发现直接求回归直线方程存在明显的不足,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行回归分析,进而介绍残差分析的方法和利用R 的平方来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回归方程,最后是建立回归模型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通过实际问题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培养我们利用整体的观点和互相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各相关指数、建立回归模型的步骤。
教学难点:求回归系数a ,b ;相关指数的计算、残差分析。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11,x y ),(22,x y ),…,(,n n x y ),我们知道其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121()()()niii nii x x y y bx x ==--=-∑∑ (1)ay bx =- (2)其中1111,n ni i i i x x y y ====∑∑,(,x y )成为样本点的中心.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1)画出两个变量的散点图.(2)求回归直线方程.(3)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下面我们通过案例,进一步学习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举例: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表编号12345678身高/cm 165165157170175165155170体重/kg4857505464614359求根据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解:由于问题中要求根据身高预报体重,因此选取身高为自变量x ,体重为因变量y .作散点图(图3.1一1)从图3.1一1中可以看出,样本点呈条状分布,身高和体重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近似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探究中的公式(1)和(2),可以得到ˆˆ0.849,85.712ba ==-.于是得到回归方程084985.712y x =-.因此,对于身高172cm 的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其体重为084917285.71260.316y =⨯-=(kg ).ˆ0.849b=是斜率的估计值,说明身高x 每增加1个单位时,体重y 就增加0.849位,这表明体重与身高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如何描述它们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在必修3中,我们介绍了用相关系数;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方法.本相关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niix x y y r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r 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当r 的绝对值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本例中,可以计算出r =0.798.这表明体重与身高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从而也表明我们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有意义的.显然,身高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不一定是60.316kg ,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接近于60.316kg .图3.1一2中的样本点和回归直线的相互位置说明了这一点.由于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而只是散布在某一条直线的附近,所以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线性回归模型来表示:y bx a e =++,(3)这里a 和b 为模型的未知参数,e 是y 与ˆy bx a =+之间的误差.通常e 为随机变量,称为随机误差,它的均值E (e )=0,方差D (e )=2()D e σ=>0.这样线性回归模型的完整表达式为:2,()0,().y bx a e E e D e σ=++⎧⎨==⎩(4)在线性回归模型(4)中,随机误差e 的方差越小,通过回归直线ˆybx a =+(5)预报真实值y 的精度越高.随机误差是引起预报值 y 与真实值y 之间的误差的原因之一,大小取决于随机误差的方差.另一方面,由于公式(1)和(2)中 a和b 为截距和斜率的估计值,它们与真实值a 和b 之间也存在误差,这种误差是引起预报值 y 与真实值y 之间误差的另一个原因.思考:产生随机误差项e 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的体重值除了受身高的影响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数学《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新人教A版2)高二(最新编写)
y)2
。
( 2)学习要领: ①注意 yi 、 μyi 、 y 的区别;②预报变量的变化程度可以分解为由解释变量引
起的变化程度与残差变量的变化程度之和,即
n
n
n
(yi y)2
( yi μyi )2
( μyi y)2 ;③当总偏
i1
i1
i1
差平方和相对固定时,残差平方和越小,则回归平方和越大,此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④
(B) y 平均增加 2 个单位
(C) y 平均减少 2.5 个单位
(D) y 平均减少 2 个单位
3.已知 x 与 y 之间的一组数据:
x
0
1
2
3
y
1
3
5
7
则 y 与 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bx+a 必过(
)
(A) (2,2)点 (B) (1.5,0)点 (C)(1,2)点 (D) (1.5,4)点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 1)总偏差平方和 :所有单个样本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SST
n
残差平方和: 回归值与样本值差的平方和,即 SSE ( yi μyi ) 2
i1
。
n
( yi
i1
y) 2
。
回归平方和: 相应回归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SSR
n
(μyi
1. 提问:“名师出高徒” 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
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回归分析是对具有
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
作散点图 求回归
《3.1.2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案
《3.1.2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关系数r ;2. 了解随机误差;3. 会简单应用残差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关系数和随机误差教学难点:残差分析应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节例题中,身高172cm 女大学生,体重一定是60kg 吗?如果不是,其原因是什么?二、引导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 $0.84985.712y x =-对于0.849b=$是斜率的估计值,说明身高x 每增加1个单位,体重就 ,表明体重与身高具有 的线性相关关系. 2 如何描述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ni ix x y y r --=∑ (1)r >0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2)r <0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3)r 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越接近0,表明相关性越弱.(4)当r 的绝对值大于0.75认为两个变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关系.3 身高172cm 的女大学生显然不一定体重是60.316kg ,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接近于60.316kg .①样本点与回归直线的关系②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而是散布在某一条直线的附近,该直线表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表示y bx a ε=++e 是y 与$y bx a =+的误差,e 为随机变量,e 称为随机误差.③E (e )=0,D (e )= 2σ>0.④D (e )越小,预报真实值y 的精度越高.⑤随机误差是引起预报值$y 与真实值y 之间的误差之一.⑥$,a b $为截距和斜率的估计值,与a ,b 的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这种误差也引起$y 与真实值y 之间的误差之一.4 思考产生随机误差项e 的原因是什么?5 探究在线性回归模型中,e 是用$y 预报真实值y 的误差,它是一个不可观测的量,那么应该怎样研究随机误差?如何衡量预报的精度?①2()D e σ=来衡量随机误差的大小.②µi i i e y y =- ③µµ$i i i i i e y y y bx a =-=--$ ④µ$22111(,)(2)22n i e Q a b n n n σ===>--∑$$ ⑤$(,)Q a b $称为残差平方和,µ2σ越小,预报精度越高. 6 思考当样本容量为1或2时,残差平方和是多少?用这样的样本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报误差为0吗?7 残差分析①判断原始数据中是否存在可疑数据;②残差图 ③相关指数µ22121()1()n i i i n ii y y R y y ==-=--∑∑ ④R 2越大,残差平方和越小,拟合效果越好;R 2越接近1,表明回归的效果越好. 8 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时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时预报变量.②画出确定好的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得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③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④按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⑤得出结果后分析残差图是否异常.三、典型例题例1 下表是某年美国旧轿车价格的调查资料,今以x 表示轿车的使用年数,y 表示响应的年均价格,求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减,但不在一条直线附近,但据此认为y 与x 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是不科学的,要根据图的形状进行合理转化,转化成线性关系的变量间的关系.解:作出散点图如下图可以发现,各点并不是基本处于一条直线附近,因此,y 与x 之间应是非线性相关关系.与已学函数图像比较,用$µµbx a y e +=来刻画题中模型更为合理,令$ln z y =$,则$z bx a =+$$, 题中数据变成如下表所示:拟合,由表中数据可得0.996,0.75r r ≈->,认为x 与z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由表中数据的$0.298,8.165,b a ≈-≈$所以0.2988.165z x =-+$,最后回代$ln z y =$,即$0.2988.165x y e -+=四、当堂练习:1 两个变量y 与x 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R 2如下,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 )A 模型1的20.98R =B 模型2的20.80R =C 模型3的20.50R =D 模型4的20.25R =答案 A五、课堂小结1 相关系数r 和相关指数R 22 残差分析y。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精品教案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随机误差;认识残差。
2.能力目标
(1)会使用电脑画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
(2)能正确理解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随机误差e的认识、残差
【教学难点】
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大学回归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统计学与应用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2. 回归系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
教学难点:1. 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
2. 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
2. 实践操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操作。
教时安排:- 课时1: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估计- 课时2: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模型诊断及多重共线性问题参考资料:1. 《统计学与应用》教材2.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教材3.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教学过程课时1: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估计一、引言- 简要介绍回归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阐述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二、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1. 回归方程的建立2. 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三、实例分析-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展示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过程。
-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四、课堂练习- 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估计。
课时2: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模型诊断及多重共线性问题一、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1.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2. 方差分析二、模型诊断1. 异常值检测2. 残差分析三、多重共线性问题1. 共线性问题的定义和表现2. 多重共线性的检测方法3. 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四、实例分析- 分析上一节课的案例,探讨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模型诊断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案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2、了解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步骤3、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二、知识回顾1.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 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2.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第一步:列数据表,第二步:计算;最小二乘法的公式:1122211()()()n niiiii i nniii i x y nx y x x y y b xn x x x ====⋅-⋅--==-⋅-∑∑∑∑,a y bx =-第三步:写出回归方程(()111,,nni i i i x x y y x y n ====∑∑;为样本中心) 三、例题解析例1、某种产品的广告费用支出x 万元与销售额y 万元之间有如下的对应数据:(1)销售收入y 的值.解:(1)作散点图 (2)求回归直线方程=x =y∑=ii yx∑=2i x例题小结:1.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和进行预报的步骤:第一步:作______;第二步:求_______;第三步:代值预报2.思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相同吗?事实上,销售额和广告费用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支出和销售额的关系).这就说明销售额不仅受广告费用支出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 (即残差变量或随机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其中残差变量e 中包含销售额不能由广告支出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其中:解释变量为:x 预报变量为:ˆy随机误差为:e 特别地: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四、知识构建1.残差:ˆˆi i i e=y -y ;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说明拟合的精度越_____,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_____.2.总体偏差平方和:()2y -∑ni 1y; 残差平方和:()2ˆi y -∑ni 1y3.回归效果的相关指数:()()2121ˆ1ni i niy yy y -=--∑∑2RR 2越大,意味()2ˆi y-∑ni 1残差平方和y 越______,即拟合效果越______;R 2越小,残差平方和越______,即拟合的效果越________.练习:如果散点图的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一条斜率非0实数的直线上,则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是________关系,R 2=___________五、知识应用例、关于x与y有如下数据:为了对、y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现有以下两种线性模型: 6.517.5=+,y x717=+,试比较哪一个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y x。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精品教案
回归剖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随机偏差;认识残差。
2.能力目标(1)会使用电脑画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2)能正确理解回归方程的预告结果。
3.感情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论两个变量的有关性,理解办理问题的方法,形成谨慎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修业精神。
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中适合地利用学生合作与沟通,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领会与别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课重点】回归剖析的基本方法、随机偏差e的认识、残差【教课难点】回归剖析的基本方法【教课方法】启迪式教课法【教课过程设计】教课过程双边活动设计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建情境:发问:身高和体重之间是察看思虑并从学生感兴趣的供给六名篮球明星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来研回答篮球明星下手,的图片,让学生猜最高究这类关系。
层层深入,引入最重的人,进而引出本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课题。
课主题。
“今年级男生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复习回首:1、在学生小组议论的学生小组讨经过有效的复习一、将前面 1、2 问题改时候,教师合时参加论 1、2 两个让学生为后边新为:议论。
问题。
经过小知识的解说打下1、两个变量之间有哪2、教师演示用计算机组议论,使得优秀的基础。
几种关系?进行回归剖析的方学困生也能2、进行线性回归剖析法。
对从前的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识有必需的二、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认识。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一遍操作。
问题体现:1、要修业生小组议论统1、小组议论回归剖析的先决例 1.统计 10 名高三女计方案。
并对学生提出并设计一条件是统计数据生的身高体重数据,汇的方案做出评论个统计 10 不可以有错误而且总后求出依据身高预告2、找学生代表登台操作。
名女生身切合统计规律,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随高体重数因此让学生设计机检查一名高三女生的据的方方案能让学生参身高,而后预告体重。
案。
与知识产生的全2、认真察看过程,切合课改登台操作理念。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整体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新课程中增加了有关统计学初步的内容,先后出现在必修3和选修12(文科)、选修23(理科)中.《数学3(必修)》中的“统计”一章,给出了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线性回归分析”是其介绍的一种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在这一部分中,学习了如何画散点图、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利用计算器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等内容.然而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不一定都呈线性相关关系,它们可能呈指数关系或对数关系等非线性关系,本节就是在学习了如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非线性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学会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划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的教学分四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解释随机误差项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第二课时:从相关系数、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角度探讨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以及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第三课时:介绍两个变量非线性相关关系;第四课时:回归分析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使用转化后的数据,利用计算器求相关指数,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的不足,激发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寻求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转化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以及对随机误差e 的认识.教学难点:掌握利用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随机误差的来源和对预报变量的影响.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名师出高徒”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会说“有名气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教师提问:为什么?学情预测: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然关系,即名师也不一定出高徒,二者之间是相关关系.设计意图:复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分析做好铺垫.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上面所提的“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那么,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是什么关系?试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析某大学女大学生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报身高172 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活动结果:可以采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在校女大学生中抽取样本,记录其身高和体重,然后通过所得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所得模型来预报身高为172 cm 女生的体重.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设计目的: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进行预测或决策.探究新知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学生活动:分组合作探究,查阅课本中的计算公式. 活动结果:1.画散点图选取身高为自变量x ,体重为因变量y ,画出散点图形象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判断二者是否具有线性关系.由散点图可以发现,样本点呈条状分布,身高和体重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直线近似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2.建立回归方程由计算器可得a ^=-85.712,b ^=0.849. 于是得到回归方程为y ^=0.849x -85.712. 3.预报和决策当x =172时,y ^=0.849×172-85.712=60.316(kg). 即一名身高为172 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预报值为60.316 kg.设计目的:进一步熟悉线性回归分析的具体步骤.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公式的应用.理解新知提出问题:散点图可以直观地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描述线性相关性的强弱?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活动结果:还可以通过必修3中的相关系数r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提出问题:如何根据相关系数r描述线性相关性的强弱?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查阅课本.活动结果:其具体计算公式是r=∑i=1n(x i-x)(y i-y)∑i=1n(x i-x)2∑j=1n(y j-y)2当r>0时,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0时,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r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当|r|>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提出问题:在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线性相关系数是多少?我们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否有实际意义?学生活动:独立计算,求解相关系数.活动结果:利用计算器可求得r=0.798,这表明体重与身高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从而表明我们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有意义的.设计目的:复习判断变量线性相关的方法,进一步熟悉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问题:身高为172 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 kg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也可相互讨论.学情预测: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 kg左右.提出问题:为什么根据得到的一次函数求出的结论不一定是实际值?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也可相互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示.活动结果: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y=bx+a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 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 kg、57 kg 和61 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 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应相同.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理因素、饮食锻炼、测量工具等其他因素.为了更准确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可用下列线性回归模型来表示:y=bx+a+e.我们把自变量x称作解释变量,因变量y称作预报变量,e称为随机误差.提出问题:函数模型y=bx+a与线性回归模型y=bx+a+e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也可相互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示.活动结果:线性回归模型:y=bx+a+e当理想化时,即所有人的遗传因素都一样、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一样、所有测量都没有误差等等,此时e=0,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函数模型了.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设计目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充分认识随机误差e 的来源和对预报变量的影响. 运用新知例1)有如下统计数据:若由此资料可知y 对x 呈线性相关关系,试求: (1)回归直线方程;(2)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为多少?分析:正确理解计算b ^,a ^的公式和准确的计算,是求线性回归方程的关键. 解:(1)由上表中的数据列成下表故x =4,y=5,∑i =15x 2i =90,∑i =15x i y i =112.3,于是b ^=∑i =15x i y i -5x y∑i =15x 2i -5x2=112.3-5×4×590-5×42=1.23,a ^=y -b ^x =5-1.23×4=0.08,∴回归直线方程为y ^=b ^x +a ^=1.23x+0.08.(2)当x =10时,y ^=1.23×10+0.08=12.38(万元),估计当使用10年时的维修费用为12.38万元.点评:由于本节课题目计算量大,公式较多,所以在求解时易出现公式乱用,数据出错等问题,对这一点,同学们在解题时尤为需要注意.【变练演编】例2其中x 为高一数学成绩,y 为高二数学成绩. (1)y 与x 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如果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线性回归方程.思路分析:先根据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解:(1)由已知表格中的数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得x =71,y=72.3,∑i =110x i y i =51 467,∑i =110x 2i =50 520,∑i =110y 2i =52 541,r =∑i =1n(x i -x )(y i -y )∑i =1n(x i -x )2∑j =1n(y j -y )2≈0.785 3>0.75,故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2)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可设线性回归方程为y ^=a ^+b ^x ,则b ^=∑i =110(x i -x )(y i -y )∑i =110(x i -x )2≈1.22,a ^=y -b ^x =72.3-1.22×71=-14.32, 所以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22x -14.32.点评:本题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将两个变量相关性的判断转化为数据大小的比较.变式:在确定上题中y 与x 的线性相关关系中,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若有,请加以说明.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回顾课本解答问题. 活动成果:还可以通过画散点图的方法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如选取x 的值作为自变量,y 的值作为因变量,画出散点图.由图可知两个变量有线性相关性,求其回归直线方程是有实际意义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判断变量线性相关的各种方法. 【达标检测】1.对于回归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若是非确定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变量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B .回归系数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C .回归分析中,如果r 2=1或r =±1,说明变量x 与变量y 之间完全线性相关D .相关样本系数r ∈(-1,1)2.下列各组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是( )A .出租车费与行使的里程B .学习成绩与学生身高C .身高与体重D .铁的体积与质量3.若劳动生产率x(千元)与月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50+80x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劳动生产率为1 000元时,月工资为130元B .劳动生产率提高1 000元时,月工资平均提高80元C .劳动生产率提高1 000元时,月工资平均提高130元D .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 000元 答案:1.D 2.C 3.B 课堂小结(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默写本节的主要基础知识、方法、例题、题目类型、解题规律等;然后用精炼的、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节的知识脉络、思想方法、解题规律)1.知识收获:进一步学习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以及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正确认识随机误差e 的产生原因、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的不同之处.2.方法收获: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3.思维收获:体会模型诊断的思想,提高利用回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个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认识过程.。
大学回归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回归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和解释。
2. 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和检验。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例数据3. 统计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回归分析的定义,介绍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回归分析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如因变量、自变量、回归系数等。
2. 讲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最小二乘法等。
三、回归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 介绍回归分析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模型检验等。
2. 讲解回归分析的方法,如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四、实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回归分析。
2. 讲解如何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和检验回归分析结果。
二、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和检验1. 介绍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方法,如决定系数、t检验等。
2. 讲解回归分析结果的检验方法,如残差分析、方差分析等。
三、实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和检验。
2. 讲解如何运用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和检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估和检验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提问,共同探讨回归分析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情况等。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精品教案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教学目标:1.明确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意义;2.知道回归分析的意义;3.知道回归直线、回归直线方程、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4.掌握对两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借助科学计算器确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回归直线方程;5.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能力;6.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教学难点: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计算.三、教学用具:幻灯机或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S 先引入函数关系再引入相关关系间由正方形面积S与其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2x (确定关系)引入一块农田的水稻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非确定关系),从而引入新授内容.2.(板书)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1)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得出相关关系的概念.(板书)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相同点:均是指两个变量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关系;函数关系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两个非随机变量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相关关系的例子.(2)回归分析(板书)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回归分析.通俗地讲,回归分析是寻找相关关系中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3)散点图(板书)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 散点图形象地反映了各对数据的密切程度. 3.回归直线方程(1)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思想方法先引导学生观察散点图的特征,发现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并问学生,类似图中的直线可画几条?显见,可画出不止一条类似的直线.那么,其中的哪一条直线最能代表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分析,最能代表变量x 与y 之间关系的直线的特征:即n 个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其过程简要分析如下: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a bx y +=∧,其中a 、b 是待定系数. 则 ),,2,1.(n i a bx y i i =+=∧.于是得到各个偏差 ),,2,1).((n i a bx y y y i i i i =+-=-∧.显见,偏差∧-i i y y 的符号有正有负,若将它们相加会造成相互抵消,所以它们的和不能代表几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故采用n 个偏差的平方和2222211)()()(a bx y a bx y a bx y Q n n --++--+--=表示n 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记 ∑=--=ni iia bx y Q 12)((向学生说明∑=ni 1的意义).上述式子展开后,是一个关于a 、b 的二次多项式,应用配方法,可求出使Q 为最小值时的a 、b 的值(课前布置学生看阅读材料).即⎪⎪⎪⎩⎪⎪⎪⎨⎧-=--=---=∑∑∑∑====..)())((2121121x b y a x n x xy n y x x x y y x x b ni i ni i i n i i n i i i其中∑∑====ni i n i i y n y x n x 111,1.在此基础上,给出回归直线方程、回归直线、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最后,向学生指出,对回归直线方程只要求会运用它进行具体计算a 、b ,求出回归直线方程即可.不要求掌握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2)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提问:列表计算的优点是什么?故可得到,2573075.43.399,75.430770003.399307871752≈⨯-=≈⨯-⨯⨯-=a b 从而得回归直线方程是.25775.4+=∧x y最后请一位学生画出回归直线,并求出35=x 时,y 的估计值.例 一个工厂在某年里每月产品的总成线y (万元)与该月产量x (万件)之间有如下(1)画出散点图;(2)求月总成本y 与月总产量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讲解上述例题时,(1)可由学生完成;对于(2),可引导学生列表,按∑∑∑===→→→→→→→12112121212i ii i i i ii i i i y x y xy x y x y x 的顺序计算,最后得到.974.0,215.1≈≈a b 即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974.0215.1+=∧x y若条件允许,可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演示本题,即画出散点图,并求出回归直线方程.讲解上述例题后,要求学生完成下面问题:(1)画出散点图;(2)试求腐蚀深度y 对时间t 的回归直线方程. 略解:(1)散点图.呈直线形.(2)经计算可得∑∑∑========11111121112.13910,5442,36750,45.19,36.46i i i i ii iy t y t y t.3.036.46113675045.1936.4611139101111221112111≈⨯-⨯⨯-=⨯-⨯-=∑∑==tt tyyt b i i i ii.542.536.463.045.19≈⨯-=-=t b y a故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542.53.0+=∧t y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 4.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求准确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回归分析与散点图的含义,了解回归直线方程推导的思路,会利用a 、b 的公式求出回归直线方程,利用回归直线方程去估值.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题.。
大学回归分析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理解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学会进行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模型诊断。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数据分析、建模和解释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 回归模型的诊断和改进。
教学难点:1. 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的诊断与处理。
2.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识别和解决。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回归分析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2. 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建立模型-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模型诊断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建立模型-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模型诊断三、案例分析1. 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总结回归模型的诊断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1. 异方差性诊断与处理:- 异方差性的识别- 异方差性修正方法2. 自相关性诊断与处理:- 自相关性的识别- 自相关性修正方法3.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识别与解决:-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识别- 多重共线性修正方法三、案例分析1. 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回归分析的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
ˆ= 式b
其中 x ;y ,
ˆ= a
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5.相关系数 r 的性质 0,相关程度越小。 二、新知形成: 1.线性回归模型
r
r 越接近于 1,相关程度越大; r 越接近于
练习、在一段时间内,某中商品的价格 x 元和需求量 Y 件之间的一组数据为: 价格 x 需求量 Y 14 12 16 10 18 7 20 5 22 3
(1)与函数关系不同,在回归模型中, y 的值由 x 和随机因素 e 共同确定,即 x 只能解释部 分 y 的变化,因此我们把 x 称为解释变量,把 y 称为预报变量。 (2)线性回归模型 称为 。
y bx a e Ee 0, De
2
, 其中 e 是 y 与 bx a 之间的误差, 通常 e 为随机变量,
③产品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⑤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 D.③④⑤ 2.已知 x,y 取值如下表:若 x,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x ˆ =0.95x+a,则 a=( B ) 且回归方程为 y y A.0.325 B.2.6 C.2.2 D.0
0 2.2
1 4 .3
3 4.8
迁安一中
教学内容 上课班级 教学目标 回归分析的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数学组
编写人
教案
审核人
残差点 的宽度
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这样的带状区域 ,说明模型拟合精度越高.
上课总序号
(4)残差平方和法 残差平方和 (5)利用 R2 刻画回归效果 R2=1- 表示回归的效果越好. (6)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为: 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是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是预报变量; ②画出确定好的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 ④按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 ; R2 表示 变量对于 变量变化的贡献率. R2 越接近于 , ,残差平方和 ,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回归分析的初步应用教学设计
回归分析的初步应用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散点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
*知道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散点图及相关指数比较体验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
*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
*通过使用转化后的数据,利用计算器求相关指数,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新课程中增加了有关统计学初步的内容,先后出现在必修3和选修1-2(文科)、选修2-3(理科)。
《数学3》中的“统计”一章,给出了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这一章中,学习了如何画散点图、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利用计算器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是一种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是在学习了必修三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了解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不一定都呈线性相关关系,他们可能呈指数关系或对数关系等非线性关系,本课时就是学习如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在此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非线性关系的回归模型。
二、目标及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能根据散点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
3.知道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
2.通过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寻求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转化能力。
2.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线性回归系数的最佳估计值的探求方法.通过探
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运用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难点: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基本思想的理解与应用,“对变量作适当的变换(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变非线性为线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
问题1:你能回忆一下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吗?
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1) 画出两个变量的散点图。
(2) 求回归直线方程。
实例1.课本第3页习题1.1第一题
据统计1993年到200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数据如下(参看课本) 探究1:请结合以上数据,猜想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探究2: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回归模型?根据自己得到的模型,预报2003年的(GDP )?
环节二.学生活动 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选择变量,画散点图。
(2)通过计算器求得线性回归方程。
(3)给出于2003年的预报值,.
问题2:预报设值一定是实际值吗?误差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你得到的模型能较好的刻画GDP 和年份的关系吗?
环节三.建构数学模型
1.由学生解决的过程提出的问题,引入线性回归模型:
我们将Y=bx+a+e 称为线性回归模型.解释变量x ,预报变量y ,e 称为随机
ˆˆˆ
y bx a =+()()n i i x X y Y --∑
误差。
其中a+bx 是确定性函数, ε 是随机误差 注:ε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所用确定性函数不恰当; (2)忽略了某些因素的影响; (3)观测误差。
2.线性回归模型应考虑的问题:
模型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如何求a,b 3.线性回归方程: (1) 相关系数r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
相关系数的性质: r ≤1,r>0 正相关,r<0 负相关; r 越接近1,x,y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r 越接近于0,x,y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
()()()()()()()
()2
2
2
1
2
1
2ˆˆˆ5ˆ17i n
i i n i
y y
y y
y y ---=-
-∑∑∑∑n
i 1
i i i n
i 12总偏差平方和 : y
3残差 e
=y -y 4残差平方和 y 回归平方和 = 总偏差平方和 - 残差平方和6回归效果的相关指数R 残差分析通过残差判断模型拟合效果判断原始数据是否存在可疑数据
环节四:深入探究
问题4:结合以上公式探究,进一步阐述问题3的解决。
实例2:课本第9页例2. 背景介绍:
红铃虫喜高温高湿,适宜各虫态发育的温度为 25一32C ,相对湿度为80%一100%,低于 20C 和高于35C 卵不能孵化,相对湿度60% 以下成虫不产卵。
冬季月平均气温低于一4.8 ℃时,红铃虫就不能越冬而被冻死。
(1)试建立y与x之间的回归方程;并预测温度为28o C时产卵数目。
(2)你所建立的模型中温度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产卵数的变化?
探究:给出数据,让学生分析两个变量的关系。
类比前面所学过的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步骤,动手实施
方案1:(1)选择变量,画散点图。
(2)通过计算器求得线性回归方程:=19.87x-463.73
(3)进行回归分析和预测:R2=r2≈0.8642=0.7464
预测当气温为28 时,产卵数为92个。
这个线性回归模型中温度解释了74.64%产卵数的变化。
思考1: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也随之增加,气温为28 时,估计产卵数应该低于66个,但是从推算的结果来看92个比66个却多了26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发现问题。
让学生检查结果,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通过比较,发现接近于指数关系,也像二次函数关系。
通过计算机拟合,直观判断所选模型。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方案2:(1)找到变量t=x 2,将y=bx2+a转化成y=bt+a;
(2)利用计算器计算出y和t的线性回归方程:y=0.367t-202.54
(3)转换回y和x的模型:
y=0.367x2 -202.54
(4)计算相关指数R2≈0.802这个回归模型中温度解释了80.2%产卵数的变化。
预测:当气温为28 时,产卵数为85个。
思考2:比66还多19个,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模型呢?
思考3:如果选用指数模型,是否也能转换成线性模型,如何转化?
(1)利用对数降幂法(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幂指数中的自变量如何转化为自变量的一次幂?”可引导学生回忆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指对数关系。
)。
(2)在计算中发现只有以10或e 为底,才能直接运用计算器。
方案3:(1)作变换z=lgy ,将
转化成z=c2x+lgc1(线性模型)。
(2)利用计算器计算出z 和x 的线性回归方程: z=0.118x-1.672 (3)转换回y 和x 的模型:
(4)计算相关指数R2≈0.985这个回归模型中温度解释了98.5%产卵数
的变化。
预测:当气温为28 时,产卵数为4 2个。
问题5:比较例2的三个模型,哪个能更好的刻画红铃虫的产卵数y 和温度x 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从散点图、相关指数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进行比较后获得指数模型更好。
练习:选修1-2:P13 3 环节五:归纳小结
1. 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1、2、3、4、5、(课本第9页) 2.当选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时,如何建立模型? 3.如何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 环节六:课后作业
1.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2008,2009年的国内生产值,分析由回归方程计算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预测2010年国内生产值。
2. 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写一篇关于预测、决策的文章。
(如股市、房价、大学生就业等等社会热点问题)
974.0)()ˆ(12
1
22
=---
=∑∑=y y
y
y
R i
n
i i i
i i y y e
ˆ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