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汉口江滩设计与研究
浅谈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生存之本。
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城市滨水驳岸为研究对象,结合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点明了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根据论文前面对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阐述,分别从人体感官,生态效应,人性心理,历史文化四个大方面对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生态驳岸设计的具体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关键词: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化设计AbstractWater a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survival of all things. Revetment as the demarcation of the urban land and waters, its design processing the border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domai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ake the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revetment,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tren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Basic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ory of expounded on the urban waterfro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levels,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sual sense, ecological effect, and human psycholog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r generous face waterfront ecological design of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raw the conclusion。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上传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园林景观——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以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从驳岸的岸线设计、断面设计、材料选择及施工做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景;驳岸;设计;施工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喧嚣的城市里的人们,渴望着回归自然,因此,水景成了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滨水景区不但能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还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驳岸设计和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真正吸引游人,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滨水区的生态。
1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公园驳岸虽然打破了人工硬质驳岸的单一形式,利用水生、湿生植物与硬质铺装结合,力图使岸线更加优美,更加接近原生态景观,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驳岸水陆缺乏整体感某些城市公园驳岸采用砖石、砖石灌浆和混凝土预制板等建成硬质堤岸护坡,岸边种植水生植物。
这种驳岸虽稳定性好、抗冲刷,但它缺乏整体感,将水陆直接分开,渗透性差,阻碍了水土交换,水生植物往往不能很好的生长,鱼虾的繁衍空间受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从而影响到了景观的生态效应。
1.2 空间营造缺乏亲水性水体是城市公园的主要观赏点,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驳岸是连接水陆的纽带,对亲水性的营造至关重要。
某些城市公园驳岸尺度设计很不合理,材料选择失当,导致亲水性缺失。
主要体现在驳岸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吸引不了人们与水亲近;驳岸高度过高于水面,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到水体对自己的威胁,不愿意与水亲近;单一的硬质材料人为地将人与水隔离开来,缺乏软性景观的过度,人工气息太浓。
1.3 违背节约原则有些公园为了体现“高档次”,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砖石材料,并为追求异域景观,从外地引进景观效果好的置石和名贵植物品种。
这种只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施工和养护成本的做法,违背节约型园林的原则,也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上传解读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基于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汉口江滩设计与研究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外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大量的学者开始进行对此进行研究,很多学科,如:建筑、 城市规划、工程、地理学、生态学等都参与其中,国外的 城市滨水区再生改造正逐渐的趋于成熟。 总结当代国外 滨水区的建设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城市复兴,增 加滨水区用地功能,从而提高城市吸引力;改善滨水区活 动空间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联合组织滨水区的交通;宣 传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突显城市特色;综合整治水体,改 善景观生态环境。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生态性原则
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自然优势,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 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 然的有机的融合
26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阐述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地域性原则 驳岸生态化设计不是简单的水边园林工程建设,结合城市
13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内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 武汉城市滨水的开发就强调要加强其旅游功能,
通过对休闲旅游空间的合理设置,将其与城 市滨水区连接,满足旅游休闲者的需求。 东 湖的规划设计就是集中在河道疏通、防洪功 能、空间整合、交通设施、绿化开发、生态 环境、度假旅游、历史文化景观这几个方面。
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是驳岸建设 的重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墙体、 形体驳岸等合理的将城市文化与驳 岸设计相结合,使滨水空间充满文 化气息
21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阐述
城市滨水驳岸的生态化功能 亲水功能
人都是有亲水性的,通过望、问、听、触来将 水和谐的结合在一起。 人在滨水环境中的 心理需求有:接近自然;调节生活情绪、氛 围,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参与各种活动(李 琳, 2005)。
汉口江滩1期设计方案浅谈

汉口江滩1 期设计方案浅谈摘要本文通过对汉口江滩公园1期专项建设工程地块园林绿化方案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园林绿化的多重功能叠加效益及环城“彩带”景观营造在武汉市汉口沿江绿化带建设工程中实例运用。
项目的有效实施,标志着公共绿地性质的沿江绿化带生态建设迈出颇具创造性的独特步伐,从而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规划宏伟目标。
关键词:沿江绿化带生态防护景观林带硬质景观软质景观AbstractThe exampl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built by the fact that the multiple function having shown the organism's habits landscaping to people to Hankou river beach park 1 phase of end item construction project land landscaping scheme introduction overlays beneficial result and round-the-city "colour bar" landscape in riparian Wu Han City Hankou green belt construction project applies. The project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teps out the riparian green belt being indicating the common greenbelt character having rather distinctive creativeness step, is that the city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ys down solid basis thereby, and real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oexistence " organism's habits plan grand goal ultimatelyKeywords: The tough forest belt quality landscape afforesting simultaneous organism's habits protection landscape along the river is soft quality landscape引言近年来,武汉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把武汉建成一个特大生态型城市成了市政府新的发展目标。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一、基本概况1、前世今生江滩的前世长江浩浩,汉江蜿蜒。
喧闹三镇,因了两江千年流淌,而变得灵秀,变得多姿多彩。
在过去的江滩整治工程中,只注重了防洪作用,而忽略了环境功能,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
曾几何时,人们乘船游览武汉三镇,一边感叹上天对武汉人的眷爱,一边却惋惜江滩刺目的荒芜。
江滩的今生2001年汉口长江江滩开始苏醒,仅仅几年时间,一座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集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江滩公园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了武汉旅游新名片,随后汉江江滩,青山江滩,武昌江滩相继开建。
今日,武昌江滩四期全面建成向市民开放,武汉两江四岸的江滩公园成为江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建设简史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
江滩改造一期从2001年11月开始进行吹填,整个整治工程预计于02年国庆节前竣工。
整个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示城市景观。
江滩整治二期从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2002年开始进行吹填。
从武汉客运港至长江二桥间的百万平方米江滩将连为一体,面积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8个上海外滩。
江滩用地70%用于绿化,20%用于修建各种休闲娱乐设施,10%建造亲水平台。
于2003年9月28日对市民开放,形成3.4公里长的“绿化滨江长廊”。
江滩三期将开工汉口江滩两头延伸,三期建成后,这条滨水绿化长廊将长达8.45公里,形成世界级的大型绿化广场。
二、格局分析游览路线简图主要节点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从天津入口广场至露天剧场为观江游览区,以黎黄陂路闸口拓宽30米,形成贯通的大广场为中心广场区,从中心广场至粤汉码头为休闲活动区。
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三)用地结构不合理 据资料显示,汉口江堤内用地区域住宅用地占总用地面积37.1%,商业用地占17.6%,办公用 地占12.7%,用地功能很分散,堤外滩涂用地多家使用权单位企业划地为营。
(四)江滩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 汉口江滩并没有在交通上与汉阳江滩、武昌江滩连为一体;其次三个江滩滨水景观设计上没 有联系,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功能分散。
公园局部设计要素——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公园里的水体 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
公园局部设计要素——地面铺装
地砖整个公园绵延8.45公里,又呈带状,之中地砖小道形态丰富有致。 其主要颜色为浅黄色、蓝色,又以赭石色、朱红色、青黑色等加以点 缀。
公园局部设计要素——小品
江滩公园内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 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 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 之下更受欢迎。
公园局部设计要素——植物
江滩上栽种了各类树灌木70多种,其中乔木4331株,灌木23万株。 形成了银杏,竹林,枇杷,桂花,雪松,樟树,广玉兰,乌柏等8个 片区。
(三)关于法规:通过加强法规建设和总体会话来保护历史街区原有的风貌,已经部 分用地不合理的现状。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游憩林阴带:总长1200米,宽3-8米,采用 蓝色系列的地砖迚行铺饰,间隔局部地段有地 灯装饰,形成蓝色彩带。各类绿化用地10万平 方米,共占28.8平方米总用地的70%,绿化 覆盖率达90%,使汉口江滩成为汉口滨江地区 最大觃模的集中绿地。
堤防景观带:重点迚行堤上观景廊道设计,形成集垂
(二)历叱建筑及特色风貌破坏严重 一方面一部分历叱街区建筑使用保护法觃未得到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乱搭乱建随意变更装修 情况为普遍。
个人见解
滨水区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问题 (三)用地结构丌合理 据资料显示,汉口江堤内用地区域住宅用地占总用地面积37.1%,商业用地占17.6%,办公用 地占12.7%,用地功能很分散,堤外滩涂用地多家使用权单位企业划地为营。 (四)江滩之间的联系丌够密切 汉口江滩幵没有在交通上不汉阳江滩、武昌江滩连为一体;其次三个江滩滨水景观设计上没 有联系,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功能分散。
公园局部设计要素——植物
江滩上栽种了各类树灌木70多种,其中乔木4331株,灌木23万株。 形成了银杏,竹林,枇杷,桂花,雪松,樟树,广玉兰,乌柏等8个 片区。
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中的驳岸设计_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_常娜

个案点击 Case Study98总第237期 2013 01内容摘要:在水陆交接的滨水景观中,驳岸是介于水陆之间限定水体边界与连接陆地过渡的构筑物。
本文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从城市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出发,对其驳岸设计的类型和做法,以及滨水景观的边界空间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江滩公园、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驳岸设计人们天生有亲近水的本能,那些具备水条件的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具吸引力。
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位于江河两岸,对存在于滨水景观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洪水泛滥、江水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人们的关注和认识在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此类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变得更有代表性。
而位于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的驳岸,则最能代表滨水景观的设计核心,设计必须关注新的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的景观是如何转换及表现的,处于边界与过渡区域的驳岸,对于研究滨水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对江滩公园的驳岸调查中表明,只要气候允许,人们喜欢聚散在岸边,体验河畔林荫道、广场、园林、戏水、遛狗、观赏近景和远景。
这些活动使滨水地带得以立体化、动态化,能多角度去感受滨水景观。
本文主张把驳岸看作是受各种动态景观因子相互影响的边界与过渡性空间,研究如何通过驳岸来转化滨水景观的面貌。
它们的交通、休闲、美学欣赏等功能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通过对其驳岸设计的剖析,希望能给滨水景观设计以启示。
一、江滩公园驳岸设计概述武汉江滩公园包括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和汉江江滩四大板块。
目前已经建成的汉口江滩公园全长7公里,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兼具城市河道和临江公园双重属性,是自然元素最为密集、人与水交流最为直接的场所。
(图1)是完全开放的滨水公园,没有明显的边界限制,从沿江大道向公园的过渡自然便捷。
在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设计中,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选择。
从社会平等角度分析城市滨水区设计——以汉口江滩为例

断演化和发展的历 史 范畴。不能 脱离具 体 的社会历史 条件 来谈论平等 。
1 3 水 资 源 的社 会 意 义 .
马 克 思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 , 对四 面八方 的市 民有 着莫 大的吸引力 , 人们来滨水 区游憩 , 理应享 受平等 的待 遇。 在滨水区设计 中出现 的一些 不符合 社会平 等 的设 计无 疑是
享着 一个 主 题 。
— —
【 文献标识码 】 A
内 的平 等 。社 会 的不 平 等 关 系 是 随 着 分 工 和社 会 分 裂 为 阶 级 而 产 生 的 。关 于 社 会 平 等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观 点 : 人 与 人 在 指
政治上 、 经济上 、 社会上处于 同等地 位 , 享有 同等权利 。平等
市 中一道 优美 的 风景 , 道 风 景 是 许 多 城 市 环 境 的点 睛 这
之笔 。
城市 滨水 区 是一 个集 历 史 、 化 、 术 、 景 、 俗 、 文 艺 风 民 建 筑、 饮食 、 居 乃 至 哲 学 观 念 等 多 方 面 内 容 发 生 多 层 次 交 叉 起
2 以汉 口江滩 为例进 行分 析
观 的 独 特 性 及 蕴 涵 丰 富 意境 的 “ 境 意 ” 反 映 所 在 城 市 的 环 来
土地作 为市民的休闲区开发建设。汉 口江滩 公园 , 分三期进
行 规划 建设 。一 期 _ 于 2 0 T程 0 2年 1 0月 完 成 并 正 式 对 外 开 放 , 长 10 m( 图 1 。从 武 汉 关 至 粤 汉 码 头 , 置 了武 全 . 4k 如 ) 设
等 性 , 指 在 地 球 上 不 同 的 气 候 带 、 同 一 条 河 流 的 不 同地 是 在
对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的建设进行探讨

对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的建设进行探讨发表时间:2016-08-12T11:44:37.53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作者:陈伟尧[导读] 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 “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
陈伟尧(阳江市园林管理中心)【摘要】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公园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本文从保护生态和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求出发,对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建设前言: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 “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
水和城市、水和人类、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衰的。
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外,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
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共同线成景观,以共同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
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
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一、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类型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城市公园人工湖,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公园人工湖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蔡美权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4(028)003
【摘要】@@ 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由于近50年来长江主泓南移、北岸不断淤积,在长江防洪堤外形成了宽150~420m长7km、面积约2km2的滨江滩地.就区位而言,汉口江滩位于主城核心区,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8km的城市滨水岸线(彩页图1),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极有条件形成展示城市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蔡美权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天人合一”思想在城市防洪景观设计中的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的理性选择[J], 胡雪媛;裘鸿菲
2.长江中下游滨江地区梯级平台景观设计——基于汉口江滩景观规划的思考 [J],
刘星;刘熙
3.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建设探索——以佳木斯市王三五河滨水地区规划设计为例
[J], 王娜;唐三保
4.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J], 鹿雷刚;潘宜楠
5.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武汉市汉阳汉江江滩二期为例 [J], 梁发;刘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设计初探_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设计初探———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文/陈慧宇1陈林2【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建筑硬质界面和水体这一软质界面的过渡空间,也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窗口”的作用。
滨水设计对城市特定的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的独特性及蕴涵丰富意境的“环境意”来反映所在城市的所在内涵、民族性格以及岁月的积淀,地域的分野,并成为城市环境美的核心。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设计生态环境城市历史和文化1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设计的意义滨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河(江)滨、湖滨和海滨,它是一个特定的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其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20分钟的距离范围。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风景、民俗、建筑、饮食、起居乃至哲学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发生多层次交叉的景观综合体。
它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价值。
休闲区集中了诸如休闲、娱乐、餐饮等满足人们休憩需求的各项功能,如果跟城市的步行街等商业区结合,势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市民的需要。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要求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现在更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滨水休闲区作为城市设计的象征,提供了人们需要的蓝天白云、碧水烟波,且她创造了亲水的、共享的、多样的和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
③美化城市风貌。
滨水休闲空间是对城市特定的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休闲景观的独特性及蕴涵丰富意境的“环境意”来反映所在城市的内涵、民族性格以及岁月的积淀、地域的分野,并成为城市环境美的核心。
成功的滨水休闲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美丽的城市形象。
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滨水休闲空间通过创造优美的步行、游憩环境,形成环状的生态绿地和开放空间,使得城市天际轮廓线得以保护,追求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城市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研究意义发表时间:2019-04-17T16:12:35.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詹鹤[导读]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指在城市的范围内水域和陆地相连接的区域,而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生态环境、居民的空间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杭州尼塔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333000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指在城市的范围内水域和陆地相连接的区域,而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生态环境、居民的空间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从城市文化、自然、人文环境等方面对生态驳岸设计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与城市相适应的生态驳岸设计形式与手法。
阐述城市滨水景观驳岸生态化设计的思想理念与设计原则,从滨水驳岸空间布局的序列性、景观竖向性等多个方面论证驳岸的设计方法,为城市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生态驳岸;设计分析 1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尤其是亲水的特性使城市滨水空间成为人们日常休憩的好去处,而驳岸设计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
在城市滨水空间,驳岸设计是滨水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驳岸设计的组织形式、空间配色、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不同植物的选择等都可以使驳岸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态效应。
(2)滨水空间生态驳岸设计的研究意义生态驳岸是指在城市滨水驳岸处理中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以生态为基础,以安全为导向,以人为本、共享资源、全面建设为指导,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害。
在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调整和交换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观景功能。
生态驳岸设计作为滨水空间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设计意义与价值,不仅能够提升整个滨水空间的生态平衡性。
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形象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生态约束的江滩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基于生态约束的江滩湿地公园设计研究作者:张晶晶唐晓岚周铭杰陈庆来源:《设计》2020年第13期摘要:在長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本文以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切入点,为修复江滩生态、改善江滩环境以及提升城市滨江休闲空间提供参考。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梳理江滩湿地公园建设的生态约束条件;运用实例研究法以南京栖霞某江滩湿地公园的设计为例,进行实例研究。
研究发现江滩湿地公园建设主要受江防水利的安全、江滩湿地的脆弱性、江滩湿地环境的复杂性及江滩湿地生境保护四个方面的约束;提出的基于生态约束的江滩湿地公园设计步骤和策略能够有效指导江滩湿地公园的设计。
研究验证了基于生态约束的设计可为江滩修复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约束江滩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弹性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062-04引言长江流域湿地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1]。
长江江滩,是长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属于河流漫滩湿地类型。
长江中下游江滩面积大,是平原河床季节性淹水湿地,环境复杂,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后文提及的江滩皆指长江中下游江滩.不再赘述。
多年来,由于管理困难、过度围垦及工业侵占等问题,江滩湿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导致江滩湿地退化严重。
近年来,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对江滩湿地的保护及修复给予了高度重视。
湿地公园是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优化、生态文化教育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湿地保护形式[2],是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方式。
目前关于江滩湿地公园的众多研究成果对江滩生态本底的关注不足、缺乏对江滩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变化的总结和对其开发利用的约束条件的论述,在理论上也未明确提出针对江滩景观营造的策略。
因此本文以南京栖霞某江滩湿地公园的设计为例,从场地现状出发,提出基于生态约束的江滩湿地公园设计理念,为江滩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

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本文以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为研究对象,以现存的实例为依据,以城市文化和自然、人文环境为主线,探讨与当地城市相适应的驳岸景观形式与设计手法。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提高滨河空间景观改造中驳岸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驳岸的管理依据,提高驳岸设计的艺术品位,增加人文含量。
笔者将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总结出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原则;第二,找到了运用绘画的相关相关原理指导驳岸设计的方法;第三,从人性的多个方面论证了驳岸的设计方法;第四,总结了国内外驳岸景观设计的案例。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地能力越来越强。
在多种水文环境中,河流是人们日常生活利用最多,接触最多的一种。
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治水治河的历史。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开始不遗余力的改造城市的环境,而河流的整治又是改造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环,驳岸的设计改造又是整个滨河景观改造中最关键的一步。
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功能1.防洪功能防洪护堤,蓄水排水是滨水驳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驳岸改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而其他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潜水位河流的改造中,这一功能则没有特别突出。
2.生态化功能“驳岸生态化”是自然形成的河岸或者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
驳岸的生态化功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调节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恢复水陆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景观功能一个城市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结合所在的区域、区位、地里、环境、资源等综合自然因素,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作为城市滨水核心设计的驳岸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景观观赏,还要还要结合区域的发展来展现城市的景观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内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 尤其是驳岸设计上,提出驳岸设计的安全性、生态性、系统
性、社会性、个性化的综合开发原则。 生态驳岸设计要 从保护生态和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求出发,对自然型、 台阶式的人工驳岸进行研讨,对那些从水域过渡到陆地的 横断面,形成不同生物的生活场所,提升生态环境、稳定 结构安全、美化视觉效果、增加亲水情结。 近年来,国 内对滨水区的开发和规划也比较活跃,也有不少成功的案 例,如上海的黄埔江岸线规划、成都府南河公园的整治、 开封滨水区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等。
13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内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 武汉城市滨水的开发就强调要加强其旅游功能,
通过对休闲旅游空间的合理设置,将其与城 市滨水区连接,满足旅游休闲者的需求。 东 湖的规划设计就是集中在河道疏通、防洪功 能、空间整合、交通设施、绿化开发、生态 环境、度假旅游、历史文化景观这几个方面。
8
城市滨水驳岸相关概念界定
国外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1938年,在德国首先提出了“近自然河流治理”的观念,学者 Seifert提出在改造工程中除了具备防洪、供水、保持水土等河流 传统治理功能外,还应该有接近自然的目的,同时还强调在治 理工程中要讲究美学的“亲河川整治”的概念。 这样,经济又有 效的保持自然景观,体现了人类从物质文明进步到精神文明, 从实用价值进步到美学价值,把工程技术提升到工程艺术。 到 50年代,又提出了全新的河流生态保护理念,认为河道工程要 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 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还有瑞士、日本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 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整体 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不再是以前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无混凝土护岸或者是在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 护岸,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 了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基于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 汉口江滩设计和研究
1
绪论
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2)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相关概念界定及目前城市滨水驳岸设
计中存在的问题; (3)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研究,驳岸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4)城市滨水驳岸的分类特点、功能的分析。 (5)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内容要素。 (6)滨水驳岸生态化的植物应用与选择。 (7)结合汉口江滩实例进行实践分析。 (8)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对城市滨水驳岸的生态化设计提出创新。
10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内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国内城市滨水的开发还刚刚起步,一般是为了改善水区环境,
迎合地区空间发展以及推进产业发展的城市建设的措施。 中国古代的城市为了解决因供水、水路交通等问题,一般 都是建在河流沿岸或距离河流不远的地方,河流是城镇防 守的天然堡垒,所以有着着临水、亲水分布的特点。 滨 水区不仅是城镇居民的基本活动空间,对那些外来的旅游 者来说,也是进行观光活动的地方,能体现城市形象。
5
城市滨水驳岸相关概念界定
驳岸 : 驳岸是城市滨水区连接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
为自然形成和人工形成的建筑物或护坡。 主 要功能是防止陆地被淹和阻止河岸崩塌。
6
城市滨水驳岸相关概念界定
生态驳岸 :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的人
工的滨水驳岸,是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 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 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来减少对河流 自然环境的破坏。
7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外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就开始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对滨
水区进行综合再生改造。 早在60年代初,滨水区的再改 造就在美国开始了,巴内的摩内港(InnerHarbour)就被 认为是滨水区再生改造中最早、最优秀的案例之一。 到 70年代,北美的一些重要城市如多伦多、旧金山、波士顿 的城市滨水开发盛行,其再生改造初步已取得成果。 欧 洲国家则是到了80年代,滨水开发才引起广泛关注,在英 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出现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滨水区成功 建设的代表性案例,如伦敦的dockland.
9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外城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大量的学者开始进行对此进行研究,很多学科,如:建筑、 城市规划、工程、地理学、生态学等都参与其中,国外的 城市滨水区再生改造正逐渐的趋于成熟。 总结当代国外 滨水区的建设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城市复兴,增 加滨水区用地功能,从而提高城市吸引力;改善滨水区活 动空间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联合组织滨水区的交通;宣 传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突显城市特色;综合整治水体,改 善景观生态环境。
2
绪论
论文重点环节:
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驳岸的分类、特点、功能。 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内容要素。 驳岸生态化植物的应用与选择。
3
Your subtopic goes here
研究框架
4
城市滨水驳岸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滨水区:
“滨水区”通常指河流、湖泊、海滨等区域。 城市滨水区指城市 水域范 围内的区域,包括水域和陆域。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 发的重要资源,是城市核心的景观生态走廊。 城市滨水区的开 发、人文历史景观以及生态自然景观,给城市创造了丰富的生 态景观特色,由于港口经济的繁荣发展,大量的人口流动,自 然河水的冲刷,城市滨水区也遭遇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失 调、水岸线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滨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宝贵,加强城市 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建设。
11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国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滨水驳岸的研究状况 : 国内的观点认为水滨驳岸有生态、景观及实用功能价值;能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市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交通协 调、滨水防灾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 设计方面,其实国内的研究比较丰富,在空间布局、地面 配置的层面上有很多探讨。 考虑局域空间结构、用地结 构、景观设计、道路交通、空间开发各方面的形态整合, 从历史文化、自然梯度开发、生态体系、旅游体系上对文 化、空间、生态这几个要素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