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工作是处于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但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能够获得较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有的却徒劳无功,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语感的培养,下面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分析探讨。
阅读教学语感培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国家,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国家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语感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费时少、阅读效率高,读后能知思路,明内容,会评价的效果。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字、新词的掌握和积累,主要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发掘新词,修辞手法等上面,至于全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内容通常教师都不会要求学生去思考,都是直接将其写在黑板上,从而让学生进行背诵,整个阅读教学结束以后,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比较少,主要就是字词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掌握都缺乏一定的方法,整个阅读文章都被拆分成比较散乱的语言零件。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直接地去感知文体、文脉、文旨、文风等,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
2.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高效教学策略2.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就是要注重从声音上去体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必须要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吟诵,那么就可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语境中,培养学生强烈的语感,比如在这样的阅读语段中: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第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内容提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
“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而语感往往是在有效的在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
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强调以读为本,注重积累,讲究品评,不断提高自已的语感。
从而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言语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关键词】语感阅读教学朗读积累语言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语感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
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反映,有的学生听课抓不住要点,发言词不达意。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的语感能力较差。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我们的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瞬息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信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作逻辑推理,句句以理性分析,加以处理。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靠得就是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
因此,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
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从语文教学的历史看,古代语文教学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培养语感却是很成功的,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古代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读、背,读得多,背得也多。
小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 师的范读 ,对 于 营造 情感氛 围 , 引导 学 生 进 入 课 文 意境 ,培
养学 生 语 感 能 力至 关 重 要 。 在范读 中 。 教 师要 感情饱 满 , 将 自己 融
入 作 品 中 ,这 样 . 才能再 现 作 品 的意 境和 氛 围 , 才能 激发学 生 的情
感 。 如 朱 自清 先 生 的《春 》. 要 读 出 作 者 热 爱 自然 、 热 爱 生 活 、 积 极进
眄
尊先
生
说
“
:
语
文
教
师最
重
要
的任
务是
传
语
感
于
学
生 要 , 以培 养 学 生 强 烈敏 锐 的语 感 入 手 , 才能 有效地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能 力。 ” 在 教学 中 , 教 师的语 言 要做 到声音 洪 亮 、 宇正 腔 圆 、 形 象
●王 立 华
生动 、 语 速适 中、 形 象生 动 、 条理 清楚。
宇词 障碍 。在具体语 境 中对 重点词 、 句 、 段 的理 解 。 这 二 者是 密不 可 分
的 , 因 为只 有先 了解全 貌 , 再 仔 细 品 味 。 才能 深 入 课 文 。 否 则就会 “ 只
见树木 .不见 森林” 。造成片面 理 解作 品 ,违背作者的原意 。 例如 ,在学
习 “ 音 乐 巨 人 贝 多芬 ” 一 文 时 。 如 对贝 多芬 不 做介绍 。 而 让 学 生 直 接见
半殖 民地 , 是 相 对 于 完全 殖 民地 而 言 的 , 它 是 指形 式 上 有 自己 政府 的独 立 国 家 。 实 际 上 政 治 、 经 济等社 会 各 方面 都 受 到 外 国 殖 民 主 义 的控制 和 奴 役 的 国家 。 其表 现 包 括 :政 治 上 ,部 分 丧 失 国 家独 立 自主 权 ;经 济 上 丧 , 失独 立 地 位 ,沦 为资本 主 义 国 家 的原 料产 地 和 商 品销售 市场 成 , 为 世 界 资本 主 义 经 济 的附庸 ;文 化 上 。 近 代 资 本主义 思 想意识 传入 并有所 发展 . 即 “ 西 学东渐 ” 局 面 形 成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策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技能的关键阶段,而语感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觉、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文学表达和感受的基础。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阅读为主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语言的美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可以建立阅读俱乐部,每个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并定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创设阅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比如,在学习辞章修辞时,可以用诗歌、童话等具有较高情境性的文本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语言表达。
3.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分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以多种感知方式接触和感受文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获得文学文化的启迪。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1.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布置一个仿古校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2.情感导入3.评价意见及时反馈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或者评论学生阅读材料时,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情感给予及时反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言辞和观点是否发人深省,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认识。
三、培养批判性阅读意识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
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
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
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
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
“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的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和把握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对语言美感的认知和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知语言之美,一直是语文教师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感知语言的魅力和美感。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和班级应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文学作品欣赏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教师还可以邀请作家、诗人等文学名人来校做讲座,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多样化的读物选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推荐一些与学生年龄相适宜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之美,激发其语感。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来展现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情感体验语感是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中要能够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感知语言之美。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共鸣来培养语感。
1. 情感化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懂文本背后的情感、情节,让学生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其语感。
2. 多角度的情感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如人物的情感、环境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等,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情感感悟来丰富自己的语感。
3. 情感情景的再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感知语言之美,培养其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如童话故事、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使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本,并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阅读资料,如图书馆、图书室、互联网等,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二、引导学生感知文字的生动形象。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出其中的情景、人物和环境等。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照片等图像素材,加深他们对于文字所描述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培养学生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度。
通过韵律朗读、歌唱、儿歌学唱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音韵的敏感度,并能准确发音,理解语音的变化。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韵律进行感受和分析,增强他们语感的培养。
四、进行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朗读,表达出其中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情感共鸣和深层次的理解。
五、进行文字的创造和模仿。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创作,例如写小故事、写读后感等,让学生通过创作,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和快乐。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字的模仿,例如模仿优秀文段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字的魅力和灵动。
六、进行各类知识的拓展和拼接。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将所学的知识和语文知识进行拼接和融合,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七、进行文本的剖析和解读。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剖析和解读,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对文本结构、词句表达和逻辑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设计情境化的阅读材料设计情境化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
通过生动活泼的描写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阅读材料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情绪共鸣,深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策略之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培养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阅读速度的训练活动,如快速阅读、扫读等,引导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的流畅度和感知能力,从而加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提高语感。
三、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来感受语言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参与式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提倡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进行阅读心得的写作。
通过写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阅读材料,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创设和谐、积极向上的语言环境,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设置读书角、图书馆等阅读场所,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欣赏语言的美和提高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一、朗读与诵读1. 朗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
可以选取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和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句子的韵律和情感。
2. 诵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或诗歌的诵读比赛,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调、重音和停顿,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敏感性。
二、创设语言环境1. 语言角在班级或学校内设置语言角,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交流,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书、海报和录音,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感。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实际对话。
例如,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地感受语言的使用。
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课堂讨论与分享1. 小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所读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分享。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拓展思路,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 分享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班上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和个人见解,不同的视角和感受会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关注语言的细节和美感。
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1. 文学作品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包括童话、诗歌、散文等。
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
2. 实用性文本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如说明书、广告和新闻报道等,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实际运用,提高语言敏感度。
五、反馈与纠正在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关键的策略。
语感即是指学生对语文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一、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注重选择各类文本,包括课内外课文、名家名著、报刊杂志等,涵盖不同题材、风格、难度的文本,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本的魅力和特点。
2. 创设情境和角色: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增加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想象空间。
4.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推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信息、经验和常识进行猜测和推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1. 学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词语的解释、例句和造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掌握修辞和表达技巧:通过学习修辞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用词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2. 导入背景知识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知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表达的情感。
3. 倾听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在阅读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1. 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造就策略一、结合语境,把握语感。
首先,文章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或前呼后应,伏言埋笔;或上勾下联,环环相扣;或以此达彼,潜义横生。
但不管形式如何,它都以固有的规律,把词和组合成有机整体。
构成这个整体的词句不是孤立的。
其次,反映纷繁多变的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有概括性,多义性,敏捷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又说,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指代也往往不同,有很大的独特性。
基于这两点,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语境功能来精确把握语言文字,从而训练语感,是一条科学的、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学生融入语境,丰富语境、点拨语境、稳固语境。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望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其表层意思很好理解,但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把握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其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就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才行。
文章写的是作为少爷的我与少年闰土从相识到相知,最终分别的故事。
开头段描写了我印象中的少年闰土在明朗的月光下,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瓜地里刺猹的英武机敏的形象,既表达出了我对少年闰土印象深刻显明,也暗含着我对那月光、瓜地生活的艳羡。
文章接下来写到:当我得知闰土要来时,我很开心,因为他和我年龄相近,特殊是他会捕获鸟雀:这里也写出了我在大宅子中生活孤独单调,文中着重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拣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别致稀奇的故事,和闰土的生活相比,我才产生了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这样的悲叹。
天空是一望无际广袤高远的,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自由伸展的感受。
而此句中的天空一词,前面用了三个方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使得这天空是有形的,是被可怕的高墙围住的很小的一块。
这里高墙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封建制度,封建规则,他们生活在封建家庭里,生活在高墙之中,不能接触到外面广袤的世界,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现天。
所以,三个词一步一步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很狭窄,学问很少。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
会 随之加深 , 他们真切地感受N; '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f Jl h
策 略 五 : 开想 象 展
见, 反复诵读是促使学生充分感 悟、 加深理解、 形成独特见解 的
最佳 策 略 。
语言文字符号本 身没有直接可感 性,必须借助联 想和想
象 , 干 瘪 枯 燥 的 符 号为 形 象 鲜 活 的画 面 ; 可通 过 重 组 表 象 , 化 还 创 造 出新 的情 境 和 意 境 。在 学 习 《 熊 住 山 洞》 后 一 段 时 , 小 最 为 了让 静 止 的文 字 在 学 生头 脑 中活 起 来 , 引 导 学 生通 过 角 色 转 我 换 来 想 象 文 本 中 的情 境 :如 果 你 就 是 这 些 动物 中 的 一 员 , 在 “ 你 送 花 时 , 对 小 熊说 些 什 么感 激 的 话 呢 ?” 的 学生 说 :如 果 我 会 有 “ 是 小猪 , 会 对 小 熊 说 , 谢 你 没 有砍 树 , 天 我 可 以在 大 树 下 我 谢 夏 乘 凉 。 ” 的 学 生 说 :如 果 我 是 一 只 小 鸟 , 会 对 小 熊 说 , 有 “ 我 谢谢 你 给 了我 一 个温 暖 的 家 。 ” 生 的 回答 相 当精 彩 , 我 希 望 能激 学 但
瓣
翊霍— YUW ENJ A0YAN I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 @林育 吉教
《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在教 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 “
好 的语 感 ” 。培 养 学生 对 语 言文 字 的 敏锐 感 受 , 仅 可 以提 高 学 不 生 理 解 语 言 文字 的能 力 , 展 思 维 , 能激 发 学 生 美 好 的 情 感 。 发 还 阅读 教 学 中 如 何 引发 学 生 的 语感 , 高 他 们 感 受 语 言 的灵 敏 度 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一、结合语境,把握语感。
天空是一望无际广阔高远的,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自由舒展的感受。
而此句中的天空一词,前面用了三个方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使得这天空是有形的,是被可怕的高墙围住的很小的一块。
这里高墙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封建制度,封建规矩,他们生活在封建家庭里,生活在高墙之中,不能接触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现天。
二、重视朗读,激活语感。
三、再现形象,诱发语感。
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
形象再现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
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
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发展指导 阅读教学 中培 养学生语感策略
江 苏 省 灌 南 县 实 验 小 学 庄 舂 莉
朱作仁教授 曾说过 : “ 敏锐 的语感 读、美读、熟读 成诵之 外,还要 以课 中神 韵 。 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也是一个 本 为基 地 ,引 导 学 生 由此 出发 去 跋 涉 四 、运 用语 言 ,强 化语感 人语文水平 的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 课堂之外 的万水千 山,去观赏课本之 在 阅读教 学中培 养学生的语感 呢 我 外的万紫千红 。如学习 三顾茅庐 后.
二 、积 累 语言 ,丰富 语感 背 诵 是 一 种 很 好 的积 累 语 言 的方
推敲字词是一种 良好的学习习惯 ,
寻找 出深 意 ,加 深 对 文 章 的理 解 。如
时,再让他们 自己来 读课文 ,学生 的 可以让学生从那些看似平常的字词上
祁黄羊 这篇 课文 中有旬 “ 看来 只
有 祁 午 能 担 当 此任 了 ” ,旬 中 的 “ 只
在 学 生 读 懂 、 感 悟 的 基 础 上 ,教 师要 为学 生 创 造 写作 的机 会 ,如让 学
生练 习扩 写 、缩 写 、仿 写 、改 写 、 写
有”是值得推敲 的。为什么用 上 “ 只
读后感等 ,使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实
中感知九寨沟景色 的秀丽。同时 ,我 养 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再有 都为 祖 国有这 样 一位 民族 英雄 而 自豪 。
在教室后面 的黑板上 ,设置了 “ 妙词 如 江雪》一诗 中,“ 独钓寒江雪”中 我借机引导学生 : “ 站在林则徐的铜像 佳 句”这一栏 目,轮流让学生把从课 的 “ 寒 ”字最为精妙。一个字描绘 了 前 ,此 时此刻 ,我想,你们肯定有很 外 摘 录 的 优 美 词 句 写 上 去 ,同学 之 间 幅凄冷、寒江独钓的画面。教学过 多话想对英雄林则徐说。 ”那么 ,请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培养他们语感的基础。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持久力,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口语表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感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写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信息,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
阅读品味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和文化内涵,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美的感受和人生的智慧。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体验和阅读品味等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充实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山东省微山县实验小学高祥虎语感是一种语言现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敏感而深刻的直觉感受,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接近作者旨趣和文本内涵的能力储备。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语)再读叶老的这句话,细品之余,确有拨开浮云之感。
语感,首先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语言文字训练中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训练。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泛的标签,语感训练应立足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逻辑性,体味语言文字的形象和情味。
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层面,谈一谈自己培养学生语感的一般实施策略。
一、提高朗读质量,训练学生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有“因声求气”之说,即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文本的情味,揣摩行文的方法。
朗读的一般要求是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一,放声朗读,读得正确,做到一字不能差。
教材选编的文章,语言比较规范,经得起推敲。
坚持不懈地抓好正确朗读的环节,为学生语言的“内化”贮存了规范、正确的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觉,使学生不仅能在听、读语言材料时,迅速地捕捉所需的语言信息,准确地判断语言、领悟语言、乃至鉴赏语言。
学生在自主使用语言时,也能较迅速地,甚至直觉地找到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材料。
第二、反复诵读,以达纯熟乃至释卷能诵,即读得流利。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听读。
“听读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
” (叶圣陶语)让学生根据语意恰当地断句,做到正确、流利、连贯,培养学生听、读语言的节奏感、舒适流畅感。
这种语言感觉的形成,学生不仅会在听、读语言材料时对其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通顺,迅速地做出判断;还能在运用语言时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文通字顺,词到意达。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 (叶圣陶语)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畅,有感情,就必须指导学生揣摩词句,领悟意境,唤醒记忆中类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文本蕴涵的情味。
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这大量的朗读、揣摩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二、激活“内在视像”,训练学生语感“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言出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出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进而触摸作者及文本的灵魂和内在意韵。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生活画面,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的补充,加以联想和想象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生活画面,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进入审美欣赏活动。
此举旨在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鲜明的“内在视像”,准确地把握文本所承载的事物特征、情态、意韵、旨趣等。
例如;我指导学生读《少年闰土》一文中描写闰土看瓜刺猹的精彩片段时,先利用课文插图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画面,然后通过音乐烘衬,富有情趣的听读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试着让画面动起来。
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听读中那深蕴在文字中的语言色彩、情境气势,激活了学生的“内在视像”,少年闰土那勇敢可爱、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极富生活气息的鲜明画面跃然心中。
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不再是单薄、被动、毫无情趣的。
之后的学生感情朗读和当堂背诵环节,充分证明“ 寻言观象”“意以象尽”的道理。
如果能经常训练学生“寻言观象”的习惯,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中迅速建立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图景的联系,使学生把理解语言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这种语感能力形成后,学生无论是品味语言抑或运用语言,都将大有裨益。
三、体会言外之意,训练学生语感“语言文字是作者旨趣最贴切的符号。
” (叶圣陶语)即语言文字是文、道、情的统一,它包含着情的起伏,美的律动。
读文章时“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 叶老的提醒如醍醐灌顶,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进而体会语言文字是如何表达言外之意的。
而这种体会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有两句话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蕴涵丰富的意味和情感信息,如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以揣摩、玩味,就会失去一次训练学生语感的契机。
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直觉将无从培养。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两个句子时,让学生驱谴想象,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反复诵读,使抽象的语言具体生动起来,在这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象中,去捕捉作者心灵震颤的霎间。
学生终能体会到两个“才”字背后的丰盈的情味,最终“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应该说,语感的训练方式、手段很多,以上仅从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指导朗读、驱谴想象、揣摩文字情味三方面,谈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将不难达到“如水入口,冷暖自知”的境界。
儿童文学园地一奇葩——简评《童话寓言》创作特色陈继达蜘蛛、小白兔、乌龟、山羊、老鼠等这些生活常见的东西,一经他那支彩笔的勾勒、点染,就神奇地在纸上活现出来,演绎出一系列生动的并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
这是著名寓言作家徐强华先生的艺术才华。
通读他最近出版的《童活寓言》(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我为他广博的知识、全新的艺术构思和深邃的哲理所震撼。
它是一本不同于传统寓言,也不同于传说童话,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书,是儿童文学园的中的奇葩。
首先这本系列童话寓言集的题材丰富而新鲜。
凡是花木虫鸟、游鱼珍禽奇兽、太空探秘、生活哲理、人世万象,应有尽有,包罗其中,富有幻想,就像万花筒。
如《敢于吃人的树》,写非洲一种名叫“奠柏”会吃人的奇树,但它通人性懂爱情,它对待要砍它的大力士和给它吃鱼的铁匠是两种截止不同的态度。
《会钓鱼的鱼》、《树上提鱼》讲了生物界一些新奇珍闻。
看了标题就会引起人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还有《登月酿造桂花酒》,充满着科学幻想,意在揭示人类进入2 1世纪后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幻想的事也将成为现实的可能。
这对少年儿童很有启迪作用。
还有《时光老人》中的时光呼唤懒猴,同机器人和月亮对话,意在说明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和时间就是力量这个真谛,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和激情,可读性很强。
这类题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容和哲理的光辉,是儿童阅读的佳品。
又如《富翁买画》,用“它是唐寅的亲笔画” 、“石涛泼墨真是绝了”和“朱耷的画哪会如此廉价”三个小标题,写出唐寅、石涛和朱耷三位大师的画真伪如何鉴别。
作品的新鲜还表现在对一些传统故事或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如把青蛙、乌龟之类美好事物的象征,写成反面的东西。
在《池塘小总管》中,把青蛙描写成小霸道予以讽刺,通过青蛙在选花、评鱼、弃赛等三个典型事例展开情节,完成对它的形象塑造。
乌龟呢,在他的笔下是个顽固派的典型。
这种奇特的构思写法出乎人们想象,给人耳目一新。
题材的新鲜,还体现作者科学性、文学性、哲理性熔为一炉。
翻开这本《童话寓言》,这样的作品不算少。
《母猴教子》即是其中一篇。
它用“一匙难开二锁”、“不学自然无术”、“凝聚才有力量”、“动脑驱逐死神”“为自由拒厚禄”、“筑路利已益人”等六个篇章,生动地描述母猴的慈爱、聪慧,谆谆善诱儿子,而小猴幼稚、天真、可爱,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母猴的每句话都含有科学性与哲理性,又很有情趣。
末篇《柿树的故事》分十二章,可当作生动的短篇小说来读。
语言生动活脱,富有生活气息。
从“奇特的理想”、“可笑的自卑”到“狂妄的自大”……柿树的性格被刻画得入情入理。
由于狂妄自大不思进取,结的果实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
病因何在?枝叶争吵,百灵鸟的插话,指出病根在于“树根就躺在功劳的沙发床上睡大觉”、“不再伸展了,泥土的营养停止吸收了”,所以结的果又小又少。
这样阐述,很符合科学。
根子终于作了自我检讨,树干枝条和叶子也表示愿意配合,朝积极方向发展。
这时,作者笔锋一转,却写一个瘦子前来砍伐它。
柿树如梦初醒,得到了深刻教训,振作精神,经过奋战,有了起色。
可又遇到一场特大风暴,风暴后它只剩下光秃秃的身躯了,默默地愧对主人。
这就写出了它在成长道路上艰难曲折,有主观原因,也受制于客观条件,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让我们读来觉得很有趣味。
其次,作品形式的创新。
所谓童话,是用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乐为儿童接受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寓言呢,则是一种带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简短,寓意深刻,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古典的伊索寓言,先秦诸子百家的寓言,都是十分短小,寓意集中,一针见血,深刻尖锐,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或典故。
而徐强华的这本《童话寓言》,也可以视为《寓言童话》,则是他在系列寓言创作外,另辟一个儿童文学园地一块新园圃或介乎“童话”和“寓言”的新品类,它不是“童话”和“寓言”两种文体合集,“童话”也不是“寓言”的附加语或修饰的偏正关系,而是跨越或介手“童话”和“寓言”的一种新文体,也就是说它吸收“童话”的因子——夸张拟人化,曲折生动的情节描写和形象刻画,又隐含深刻的寓意,是寓言和童话的混血儿。
有人称它是系列寓言,是古典寓言在现代的发展,并举韩非子曾写过一组系列寓言以证明之,说明这种体裁发端于子春秋战国。
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我认为《童话寓言》中每个系列作品仅仅吸收了古典寓言“寓意”这个内核,而摒弃了“故事单一、篇幅短小和寓言集成”这些特点,它吸收了童话那种用想象、幻想夸张和小说的某些技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高大的苦楝树》主要是刻画苦楝树自我牺牲、谦虚谨慎、甘当傻子的高尚品格,用“我愿做这样的傻子”、“供观赏,我不如柳树”和“别怕,我会保护你的”等三个片段,曲折的故事来表现。
虽然每个片段含有一定寓意,但它同先秦的寓言那种简短一针见血的写法大相径庭。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徐强华这本著作称为系列寓言集,还是用“系列童话寓言集”称呼为妥,它是既有别于古典寓言,又异于传统童话的一种体裁,是兼寓言与童话的特点两者有之的复合型体裁。
徐强华从事儿童文学特别是寓言创作将近半个世纪了,他创作发表了四五百篇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他五七年因创作寓言《鲤鱼跳龙门》,香花被当作毒草,在政治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