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眼屈光学基础》幻灯片

《眼屈光学基础》幻灯片
– 跟框架镜比,视野大,影像变化不大,且不 影响外观。特别是用于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 较大者及某些特殊职业者,但需严格按照佩 戴规那么和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并发症发生。
– 屈光性手术。
– 预防
–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定义:
二 远、视远眼是视在眼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
– 轻度远视:?+3.00D
– 中度远视: +3.00D~+6.00D
– 高度远视; ?+6.00D
– 根据调节情况:
– 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
– 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
– 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
– 临床表现:
– 视力:视力减退程度 与调节 年龄和安康状况有关
– 婴幼儿发育不良:导致眼轴变异增长。
– 眼病:巩膜软化、眼外伤、色素膜炎、房水混浊等。
临床表现:
– 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 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 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 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
– 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6.00D以上
– 假性近视:
– 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 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一样的情况。滴 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 或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
– 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 称为真性近视。
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 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正视眼 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 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 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

基础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ppt课件

基础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ppt课件

【例2】设40岁时调节幅度5.00D,则:
正视眼:
调节近点距离=1/5=20(cm)
-1.00D近视眼: P=A-(±R)= 5.0- (-1.0)=6.0(D)
调节近点距离=1/P=1/6≈17(cm)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 -1)=25(cm)
ppt课件.
5
【例3】60岁正视眼老者,调节幅度为1.00D,求当其戴用+2.50D
ppt课件.
6
【例4】屈光不正患者,调节幅度为1.00D,经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
1.0,如配予下加光度+2.50D的双焦镜,试问戴此镜后,哪段距离的物体 看起来是清楚的?
屈光不正患者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1.0,表明从远用区看无限远的物 体应为清晰;然从远用区视近的近点距离则依其调节幅度而定,调节幅 度为1.00D,故为眼前1m。换言之,戴此双光镜后,从远用区看,其视 物清晰范围是从眼前1m至无限远。
ppt课件.
C 1m
0.5m
R1
R2
眼的集合角
14
2)棱镜度(△):等于看近时MA×PD(cm)(见图)。 如瞳距为60mm即6cm,视近距离为33cm,其集合角为1/0.33=3MA,
双眼集合量为6×3=18△。 集合角的真正大小随瞳孔距离改变而改变,棱镜度为单位衡量更为准确。 3)集合角的圆周度计算公式为: (两眼中心距 / 集合距离)× 50+3°
ppt课件.
10
二、眼的集合作用
1、集合:当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 同时向内转动,以使视轴能正对物体,物像准确 落在双眼视网膜黄斑部。 类型: (1)张力性集合; (2)调节性集合; (3)融像性集合; (4)近感性集合。

眼的屈光及调节ppt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ppt课件
– 距患者33cm处观察角膜上反光点 – 位于瞳孔缘者,约为10°~15° – 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间距中点,约为25°~
30° – 位于角膜缘约为45°
25
斜视
斜视检查
角膜映光法检查 斜视度数
26
斜视
斜视检查
• 三棱镜法
– 病人一眼注视视标,将三棱镜置于斜眼前 – 将角膜反光点移到角膜中央所需棱镜度数和
– 麻痹性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 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
– 限制性是由于肌肉组织的粘连所致
28
斜视
斜视检查 • 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比较要点
– 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 斜视角是否变化 – 代偿头位是否存在 – 是否存在复视、头晕、恶心
29
弱视
30
斜视
概念和分类
• 弱视: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 素干扰,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光线的充分 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 正视眼:调节放松,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屈光不正: 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
– 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 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 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8
正视和屈光不正
正视眼示意图
9
正视和屈光不正
近视眼示意图
10
正视和屈光不正
方向,确定斜视性质和幅度 – 分别测量33cm处、6m处戴棱镜与不戴棱镜
斜视度数 – 1弧度约等于1.7°(三棱镜度)
27
斜视
斜视检查 • 共同性斜视
– 眼外肌本身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 – 某一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的眼位偏斜 – 不同方向注视或注视眼,其偏斜度相等

眼屈光基础知识ppt课件

眼屈光基础知识ppt课件
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坚实硬 化,失去可塑性;睫状肌功能也逐渐变弱, 遂致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这一变化贯穿 人的一生。大约40岁以后由于调节力明显下 降,从而导致人从事近距离工作感觉疲劳或 看不清,这种现象就叫老花。
18
老花的特点
❖ 老花症状出现的迟早与眼的屈光状态有明显 关系;
1、未经矫正的远视眼老花出现较早,而且相比 同年人的度数较高。
❖ ★ 为了准确得到验光结果,建议大家可选择到正规的医院 或大型的眼镜店进行验光配镜!
❖ ★ 验光过程更完善的,结果更可靠。 ❖ ★ 验光人员必须取得国家颁发的验光师从业资格证书。
24
九、用眼卫生
❖ 1、饮食习惯 ❖ 2、用眼习惯 ❖ 3、保健方法 ❖ 4、定期复查视力
25
❖ 1、饮食习惯: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 素A、B1、B2、C以及E的食品。如:蛋、奶、 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3)每次用眼时间不宜过长,40至60分钟最好 休息10分钟,每天必须有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还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远离近视
27
❖ 3、保健方法 ❖ 多运动(打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 ❖ 多远眺(睫状肌得到休息,晶状体减少过
多的压迫) ❖ 多做眼保健操
28
❖ 4、定期复查视力: 1)近视患者配了眼镜并不代表一劳永
逸,定期复查更换合适的眼镜也是保证屈光 度数稳定的重要前提。
2)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发 生近视后都应定期复查,少年儿童一般要每 隔6个月复查一次,学龄前孩子最好每三个月 就复查一次,成人每年定期复查一次,以便 及时了解视力的控制情况,尽早发现是否有 屈光度迅速发展的可能,及时跟进治疗或更 换更为合适的眼镜。

眼的调节与集合ppt课件

眼的调节与集合ppt课件
当集合达到极限时,两眼就放弃集合,向外 转动
在放弃集合之前,两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点, 称为集合近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在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 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 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调节的机制
参与调节的组织
睫状体(ciliary body) 悬韧带(zonule fibers) 晶状体(lens)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逐渐下降而出现老视 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调节范围 眼在调节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
远一点称为远点 眼在极度(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
点称为近点 远点与近点的距离为调节范围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集合 当眼调节在放松状态下注视远方物体时,两
眼的视轴是平行的,当要看清近物体时,眼 不但要调节,而且两眼的视轴也要转向被注 视的物体,这样才能使双眼物象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 经过视中枢合二为一,形成双眼单视,这种 运动称为集合(辐辏)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调节训练的方法
渐进镜法
通过逐渐增加镜片的度数,训 练眼睛的调节能力。
反转拍法
使用正负不同度数的反转拍, 交替看远看近,以锻炼眼睛的 调节能力。
远近交替法
通过观察远近不同的目标,让 眼睛不断地调节焦距,以增强 调节能力。
乒乓球训练法
通过用眼睛跟踪旋转的乒乓球 ,训练眼睛的调节和追踪能力

调节训练的原理
CHAPTER 03
眼的屈光检查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评估患者能否 看到特定距离的物体,确定视力 状况。
矫正视力检查
通过验光检查后,佩戴适当度数 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再次进行视 力检查,评估矫正效果。
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
通过患者的主观反应,使用红绿视标 、散光表、蜂窝状点群视标等来测量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
玻璃体
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 透明胶状物质,对光线无折射
作用。
视网膜
位于眼球壁的内层,能够将光 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
脑。
眼的屈光系统的作用
01
02
03
折射光线
使光线按照特定的角度折 射,确保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
调节焦距
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实现远近不同物体的清晰 成像。
保护眼球
角膜、晶状体等结构能够 阻挡外来物质进入眼球, 保护眼球不受损伤。
生理学原理
通过训练眼睛的肌肉,增强肌肉 的收缩能力和耐力,改善眼睛的
调节功能。
心理学原理
通过视觉训练,提高眼睛对不同 距离和不同焦距的适应能力,改
善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
物理学原理
通过改变光学透镜的焦距,训练 眼睛在不同距离和不同光线条件

最新第二章调节与集合1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章调节与集合1教学讲义ppt课件
第二章调节与集合1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第一节:概述 一、调节 二、集合
一 调节
眼的调节
概念
机制
应用
生理性调节 物理性调节 调节的测定
调节的概念
调节示意图
调节的概念
A

F’ F’ 视网膜
调节的概念
人眼自动的改变屈光力的大小从而使远近不 同距离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就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
视觉反射运动中唯一能用人的意志控制的功 能,由人的意志使两眼视轴向鼻侧集合,由 大脑额叶司理
非自主性集合
一种视觉反射,它是通过大脑枕叶知觉中枢 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由人的意愿控制的, 产生非自主性集合的条件刺激是物象离开两 眼黄斑部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其皮下中枢存 在于中脑帕黑氏核处,再到双眼内直肌使双 眼同时内转发生集合.
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 明视,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
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以屈 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
1
调节力=────────
调节距离(m)
物理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
物理性的调节,纯粹是晶状体的物理性变形, 它以屈光度来测量,使眼的集光力量增加 1.0,称之为付出了10 D的调节。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角:集合程度的强弱以米角(Ma)表示, 当注视眼前1米处物体时,两眼视轴与两眼中 心垂线所夹的角
R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棱镜度:三棱镜度的定义为通过三棱镜观察1 米处的物体,物象向三棱镜顶端移位1厘米, 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1Δ表示。
具体表示集合的大小用公式集合=10×PD/d, 这里PD代表瞳距,单位为mm,d代表距旋转中 心的距离,单位为cm。

屈光系统PPT课件

屈光系统PPT课件
5
屈光状态类型
正视
近视
屈光不正
远视
散光
老视(老花)
看远时不需调节 看近时需要调节
6
屈光不正
• 屈光不正概念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7
屈光不正 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 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 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者称为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
26
远视与屈光发育
27
远视眼的危害
1、眼睛更容易疲劳 远视眼无论是看近和看远都是需要调节的,长时间
下去的话,眼睛也就比较容易疲劳了。这是由于眼睛的 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会发生睫状肌疲劳,眼睛感觉发 胀,眼睛疼痛等,隐晦影响到孩子的上课的注意力。
2、容易形成斜视 远视眼患者如果一只眼睛的远视严重,为了能够更
12
近视
13
按近视程度分类
A. 轻度近视 -3.00D以下。
B. 中度近视 -3.00D~-
6.00D。
C. 高度近视 -6.00D以上。
14
近视的发展
15
近视眼形成的病因
1.遗传因素:父母均近视的孩子、父母一方近视的孩子 比普通孩子近视风险要高。 2.环境因素:长时间看书玩手机、灯光过暗或过亮、在 颠簸环境下阅读、不正确的写字姿势等。 3.行为因素:过少的户外活动和过多的近距离用眼。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引起近视。
8
近视
近视眼(myopia)是眼在调节松弛(静止)状态下,平行 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 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
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为与眼球和 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如被看目标恰好位于近视 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看近距 离目标清晰。

眼屈光调节讲课PPT课件

眼屈光调节讲课PPT课件
• 准确验光确定近视度数。 • 应用合适的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通过眼屈光系统后能聚焦
在视网膜上。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 • 随访眼底,处理各种病理性眼部改变。
.
14
远视 定义 临床表现
•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 之后,称为远视眼(hyperopia)。
.
15
远视 分类
按远视度数分类
①低度远视:<+3.00D ②中度远视:+3.00D +5.00D ③高度远视:>+5.00D
按屈光成分分类: 屈光性/轴性
•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 远视。
.
16
远视 临床表现
• 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
• 远视的临床表现与年龄和远视程度密切相关。 ① 年轻、调节幅度大或低、中度远视可无任何症状。 ② 阅读需求增大时,可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③ 1
光学基础
•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 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 屈光(refraction)。
•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用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表达,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iopter, D) 。
.
2
眼的屈光
• 眼的主要屈光间质: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 眼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
.
7
正视
• 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于黄 斑中心凹,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emmetropia)。不 能聚焦于中心凹,称屈光不正(ametropia, refractive error)。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镜时,所能明视的范围。 戴用+2.50D花镜后,如不动用调节力所能看清楚的最远处自然
是仅靠花镜就能看清的最远处,即2.50的倒数,在眼前40cm。 而最近点当是在+2.50D花镜基础上又动用了全部调节幅度后: 1/(2.50+1.00)=1/3.50≈28.6(cm) 亦即眼前28.6〜40cm是该老者戴用+2.50D花镜后清晰的近视觉 范围。
【例2】设40岁时调节幅度5.00D,则:
正视眼:
调节近点距离=1/5=20(cm)
-1.00D近视眼: P=A-(±R)= 5.0- (-1.0)=6.0(D)
调节近点距离=1/P=1/6≈17(cm)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 -1)=25(cm)
ppt课件.
5
【例3】60岁正视眼老者,调节幅度为1.00D,求当其戴用+2.50D
而该患者戴镜后若从阅读区(近用区)视物,则亦如上题所证,其视近 物的清晰范围在眼前28.6〜40 cm。
故总体来说,戴此双光镜的患者,眼前1m至无限远和眼前28.5〜40cm 为其视物清晰范围。
本例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光镜常有中间距离视觉的模糊。
ppt课件.
7
如果年龄相同 不论其静态屈光状态 即不论正视眼或非正视眼 其调节幅度基本相同 但其调节范围、视物时使用的调节力却不相同。
(5)集合范围:为集合远点与集合近点之间的距离。
(6)集合程度(集合幅度):即集合能力,是双眼内转并 保持融像的最大内转量,为集合近点集合力与集合远点集 合力的差值。
(7)集合角:两眼视轴由无限远处转向眼前目标集中注视 时,所形成的角。可以用米角、棱镜度和圆周度来计量。
ppt课件.
13
1)米角:为衡量集合角的单位。 若两眼注视眼1m距离处的一点,两眼视轴
远点距离的倒数即为非正视眼屈光不正度,故上述公式可改变为:
调节幅度=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屈光不正度)
A = P+(±R)
A:调节幅度 R:远点时的屈光力 P:注视近点的屈光力
ppt课件.
4
【例1】
1. 正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1/∞)=10.00(D)。
2. +2.00D远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00+(+2.00)=12.00(D)。
ppt课件.
8
(1)调节不全(调节不足) :是指调节幅度低于同年龄调 节平均水平下限,而呈现调节机能不充分的状态。
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计算: A=15-0.25 X
A —最小调节幅度
X — 被检者年龄
(2)调节痉挛: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致使睫状肌 张力异常增加,导致持续性的痉挛状态。
在正视眼或轻度远视眼呈现调节痉挛时即为“假性近视”。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 明视的线性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折光力。 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 / 调节距离(m)
ppt课件.
3
(5)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为注视远点时与注 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 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 -1/远点距离(m)
3、近反射三联运动: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是一联动过程。
ppt课件.
2
(1)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点距离:调节远点至眼物侧主点距离。 静态屈光度:远点距离的倒数。
(2)调节近点:调节最强时自该近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近点距离:调节近点与眼物侧主点距离,以近点至角膜顶点距离。 动态屈光度:近点距离的倒数。
(2)集合远点距离:由集合远点至两眼旋转 中心连线中点的距离为集合远点距离。
ppt课件.
12
(3)集合近点:当集合作用达到最大限度(最紧张)时, 两眼所能明视的最短距离的一点,此点是两眼保持集合的 最近点。
(4)集合近点距离:由集合近点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中点 的距离为集合近点距离,一般为8〜10cm。
所成的集合角,称为1米角(MA)。 米角是注视物体至眼距离(米)的倒数,
即MA=1//集合距离(m)。 该距离是指注视物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的
垂直距离。 如图所示, ∠R1CR2即为1米角,R1、R2为
左、右眼的回旋点。 故注视2m远的物体时,集合角为0.5MA;
一、眼的调节作用 二、眼的集合作用
ppt课件.
1
1、调节的定义:人眼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 距离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2、调节的机理:当眼视远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 体相对扁平,此为调节休止,又称眼的静止状态。
当眼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 力得以加强,此即眼的调节。
ppt课件.
10
二、眼的集合作用
1、集合:当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 同时向内转动,以使视轴能正对物体,物像准确 落在双眼视网膜黄斑部。 类型: (1)张力性集合; (2)调节性集合; (3)融像性集合; (4)近当注视无限远处的目标时, 不需用集合,即集合静止时,两眼明视最远 的一点,为集合远点。此时双眼视轴一直向 前,成为两条平行线(或接近平行),集合 远点在无限远处。
ppt课件.
6
【例4】屈光不正患者,调节幅度为1.00D,经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
1.0,如配予下加光度+2.50D的双焦镜,试问戴此镜后,哪段距离的物体 看起来是清楚的?
屈光不正患者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1.0,表明从远用区看无限远的物 体应为清晰;然从远用区视近的近点距离则依其调节幅度而定,调节幅 度为1.00D,故为眼前1m。换言之,戴此双光镜后,从远用区看,其视 物清晰范围是从眼前1m至无限远。
(3)调节麻痹者:多呈散瞳、羞明等。
(4)调节反应不良(调节灵活度不良):是指调节聚焦能 力下降,无论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都不能立刻看清物体。
ppt课件.
9
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而致视近困难 的现象。
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更不属于屈光不 正。
(1)年龄相关性调节变化 (2)老视眼的临床表现 (3)老视眼的矫正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