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答: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说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是一种社会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空想社会主义”来说是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学科。

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所发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科学的阐明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改造旧世界,建立、建设新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是指以公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原则的社会形态。

它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初级阶段。

2、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P10答: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五个大的历史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从16世纪初到19实际40年代,试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空想社会主义走完了他的产生、发展和渐趋没落的历程。

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期无产者利益和愿望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论。

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努力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运用于实际,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获得胜利的发展。

以列宁为代表,把学说变成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从客观历史条件看,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阶级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必然是空想的。

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或者是完全没有大工业,或者是大工业刚刚产生时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还不够发达。

所以,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一般来说还只是变现出它的社会弊病,而没有鲜明地暴露出它的内在基本矛盾。

因此,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只能从抽象的理性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上的批判,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考察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其次,由于没有大工业,或大工业还很不发达,这一时期或者根本没有现代无产阶级,或者没有萌芽中的现代无产阶级,即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不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当然也不可能找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头脑格式是玄学的,它使社会主义脱节了实际。

他们看到事物的差异时看不到它们的关联,看到关联时想不到差异。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可以议决臆想出理智的和美好的制度来处置社会问题,而且计划为人类指出将来成长的门路,连细枝小节都给规矩下来,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

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人类社会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发展阶段:(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管理组织:氏族议会制度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附加)3. 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劳动发生变化:氏族:共同劳动----家庭: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2)私有制确立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家庭私有。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4.阶级含义:(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团体(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阶级:奴隶和奴隶主5.国家(1)产生: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2)含义:国阶级矛盾吧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标志:建立了军队、法庭等暴力机关5.奴隶社会:(1)产生: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2)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评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产生:(2)生产力表现:A.铁制农具B.耕作技术C.水利事业D.手工业E.商业和城市生产关系特点:①内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

2.工人运动
(1)标志: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 工人阶级 开始作为独立

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2)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 科学社会主义 产
生的历史前提。
[思考小测]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及其失败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何影响?
提示:三大工人运动中工人斗争的经验,为马克 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 动的失败,则表明了创立科学革命理论的迫切 要求。
贫富分化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 逐渐解体了。
[思考小测] 有人认为,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示:不同意。私有观念不是人所固有的,是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私有 观念的产生。
2.奴隶社会的产生与演进 (1)阶级的产生: ①阶级的含义:在一定 生产关系 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②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主 阶级和奴隶阶级。二者之间的矛 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的建立与演进
(1)封建制生产关系:
特点 意义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 地租 等方式,占 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相对于奴隶,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原因
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 建制所代替,这是 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 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 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为题,首先需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然后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是指19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

他们认为通过改革社会的道德和制度等方面,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空想社会主义强调人道主义和道德理念,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被称为“空想”。

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和历史的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上的指导,与具体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如苏联、中国等。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身,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不公和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反思和启示。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缺乏实践基础、理论不够科学等。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更系统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崩溃的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如苏联建设和中国革命实践等,这些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发展历程,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同时又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错误和局限性,提出了更具体和可操作的社会主义理论。

在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还可以借鉴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人道主义和道德理念,使社会主义建设更加人性化和公正。

科学社会主义--辨析题

科学社会主义--辨析题

科学社会主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人物也多是有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思想进程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

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批评和否定资本主义思想,是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无产者反抗剥削者斗争的理论形态。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进行不成熟斗争的理论表现。

因而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2.空想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甜蜜补充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总的趋势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成分,增加现实主义因素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对未来社会的描写越来越合理。

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猛烈地、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声,不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甜蜜补充。

3.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毫不相关的新思想体系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既有历史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及对未来社会的天才预测,都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素材。

科学社会主义在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因素的同时,也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思想体系。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从感性到理性,对未来社会发展也从个人猜测到科学预测。

所以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声,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条件。

4.欧文提出“剩余产品”的概念就是后来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欧文在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那么劳动者就应占有他们创造的全部价值,即工人应当获得全部的劳动产品。

但事实相反,工人生产出的“剩余产品”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

欧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初步接触到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但仍旧没有达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度,也与当时经济关系不发达的时代背景有关。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李卫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8卷第3期2、李皓,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3、卢继元、胥静,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4、杨彬,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5、贾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6、葛洪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3期7、于凤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5期8、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6月第26卷第2期9、信德初,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两重性质——兼论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现代哲学》,2000年第2期10、赵小芒,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从空想科学的发展——读《反社林论》,《国防大学学报》,1990年5月27-32期11、颜晓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方法论转变,《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12、黄达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划清空想与科学的界限,《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13、林萍,驳毛泽东思想的乌托邦来源论—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3卷第4期14、胡瑞华,超越乌托邦——论邓小平关于破除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3月第29卷第1期15、孙代尧,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空想成分”之争的有关历史考察与辨析,《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1年第5期16、朱旭红,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浙江大学学报》,1994 年9月第8卷第3期17、茶娜、高利英,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18、张彭松,王雪冬,乌托邦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理论视角的历史反思与批判,《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6卷第1期19、祝福训、申存良,划清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20、伍林生,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月总19卷21、徐毅鹏,乌托邦与科学共产主义理想,《新长征》,1986年4月12-14期2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新近发展,《宁波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研究观点摘录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这两种主义的出发点都是由人出发的,从出发点来看,两者都具有共同点,这无论在那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和有意义的。

但是两者对人的本质的这一问题的回答,则不尽相同,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空想主义对于人的认识,仅仅看到了当时正被剥削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的表面需求,以为只要消除剥削,不被压迫就可以了,缺乏对人的本质问题的一系列科学的诠释。

因此,使得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理论指导。

另外,在上次交的文章中,也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对人性的考虑不周,其表面看来是为人性而服务,其实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思想。

这里不在详述了。

但科学社会主义不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作为人的人”这一概念,而且他整个理论的构架的确都是基于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

他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其进步性体现在以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以物质生产劳动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象化活动观改造成唯物主义对象化活动观。

马克思充分意识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需求形态,意识形态,物质的,精神的,将种种因素辨证结合起来。

全面客观地以综合的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的问题。

具体说来,他意识到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认为人通过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产物来确证自己是客观存在物。

我觉得这个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站的住脚的。

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不管是多么入世,或者多么出世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实践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

接下去,从人的实践性出发,他推导出了其他一系列的概念,包括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动力系统,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等。

最终完善并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是仔细理下脉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是以人为本的,因此其理论根基是非常牢固的,我觉得这便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综上,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也是从人出发,但看到的只是人被压迫这一表象。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相同点主要有:第一、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罪恶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班主义的发展从头到脚都是用鲜血和血泪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英国的圈地运动,使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广大的英国人民却被迫失去了土地,成为无产者,他们没有生活来源,被迫进入资本家的工厂做工,成了英国资本发展史上廉价的劳动力,它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得到了连基本生活都不能维持的工资。

他们对拉丁美洲人民的屠杀和剥削使当地土著居民几乎灭绝,他们对拉丁美洲黄金和白银的掠夺,所以的这一切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但是对世界人民来讲却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所以空想社会主义和初学社会主义都对资本主义这个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

第二、都对人类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都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不满,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各自提出了一些富于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

空想社会主义希望能通过和平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入某些方面的偿试建立一种理想的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而空想社会主义则希望通过具体的社会革命,以实际行动,去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第三、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具体奋斗目标上,都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共同的理想,并为此进行着不断的努力的实践着。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各自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果,为人类历史的进步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的文体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势。

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之上的,它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成分。

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上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去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去区别)

1.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并产生的,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运动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变迁的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论证,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基础。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他们深信自己的天才实验能够使有产者和统治者感兴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客观地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可以把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还出在自发阶段时的产物,是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成熟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发展和尖锐化,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阶级斗争舞台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分析和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正确总结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总结-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总结-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16和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时期,其中19世纪初期。

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两者的联系:(1)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是羊吃人。

科学社会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2)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3)在社会历史观上即发展趋势有共同的思想:均将资本主义当作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度时代”,必然要被新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4)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改造是密切联系的。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同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

归纳起来: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

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的弗朗索瓦·拉布雷创作《南特敕令》
• 英国的亨利·莫尔提出“新亚特兰蒂斯”
18世纪
• 法国的摩莱里创作《自然法典》
• 德国的康拉德·楚卡尔创作《基督城》
• 英国的威廉·戈德温提出“平等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托马斯·莫尔
• 提出“乌托邦”概念,主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 提倡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制度
DOCS SMART CREATE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早期思想与实践
16世纪初期
•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提出“乌托邦”概念
• 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创作《太阳城》
• 德国的约翰·凡·艾克提出“基督城”设想
17世纪
• 荷兰的赫尔曼·莫尔提出“乌托邦”续集
• 科学社会主义提倡共产主义,主张
的规律
会主义
废除剥削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效果比较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效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效果
•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尝试基本失败
• 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 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有限
个社会主义国家
• 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败原因分析
01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 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02
缺乏实践经验
• 空想社会主义者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
• 缺乏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
03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比较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比较

学术之窗南方论刊·2020年第10期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比较谭天 赵本琼(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种理论形态。

他们既具有千差万别的差距,又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明晰两者质的区别和量的联系,理清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关系及其内在逻辑,进而帮助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有助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比较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端于1516年托马斯出版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1]的《乌托邦》,发轫于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2]。

在500多年的发展道路中,社会主义学说先后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流变,并在此期间和之后还相继滋生了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等诸多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派别。

但在林林总总的社会主义流派中,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占据着极端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同时,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身,在其探索、形成与发展进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两者又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两者进行比较,一方面意在明晰科学社会主义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的逻辑理路,探寻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旨在避免人们对空想社会主义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判断,提升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水平和增进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感。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3]。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身,要想充分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及空想社会主义。

反之,如果不能全面和具体掌握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内涵及意义,则可能把两者相随意等同和绝对割裂。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4、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 和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25
5、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 新,同时把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 来。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包括 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
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消除封建主义和自然经济的遗毒。
四是为了更好的弄清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 经验教训 ,使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少走弯路, 避免重蹈覆辙。
2
一、从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
展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理论自 信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第一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乌托邦》 意大利人康帕内拉1622年《太阳城》
会主义国家需要有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15
(四)从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更加坚定 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而是多样性。 2、不同模式下的社会主义。 3、最具个性特色和最令世人注目的,是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16
三、从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 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 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 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 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 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 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5)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 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 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978年
2011年
GDP总量 2165亿美元 人均GDP 220美元 进出口总额 206亿美元 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都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这种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第二,空想社会注意者在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这些萌芽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论。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4)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四、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 2)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即对待无产阶级的 历史作用和态度不同
3)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 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3、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
1)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
3)在社会历史观上即发展趋势有共同的思想
二、科学社会主义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 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 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 3、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一、空想社会主义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如何?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对资本主义的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 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 测;
(3)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 思想资料。
一、空想社会主义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如何?
一、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 1、空想社会主义的定义 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 的。 2、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2、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思想上仍然受到历史唯心主义 支配,在不同程度上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成天 3、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 才头脑的发明、理性和正义的体现。相信天才创造 历史,希望理性统治世界,始终不能正确认识历史 发展的客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中晚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注意的区别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

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

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

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

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

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而不是‘有产者’恩赐的赠物。

(3)剩余价值学说揭穿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科学地论证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在于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4)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

就是说,资本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造就了自身灭亡的物质基础,而且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简而言之,“科社”揭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条件、途径等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谋求解放的行动指南。

本世纪前40年,即1917年至1959年,苏联、东欧各国、朝鲜、越南、中国、古巴等一系列国家,以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先后用革命暴力手段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或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或是殖民地社会制度,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历史事实,部分验证了“科社”关于如何推翻旧制度的理论和策略的正确性。

之所以说“部分验证”,是因为这些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发达的、成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也并非“科社”理论所言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的那种社会主义。

不仅如此,当代的历史事实却是:一百多年前“科社”理论所论断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危机——调整——发展,再危机——再调整——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达到了一个更高、更“完善”的新阶段(人们称之为“信息社会”),其生命力远远没有耗尽,其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当代资本主义的如此发展状况,是“科社”创始人所始料不及的。

我们不能苛求前人。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剖析、评估,可谓“入木三分”;但同时,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判断,也难免带有某种“空想”成分(这与“空社”有某种相似之点)。

令人钦佩的是,作为学者的马克思,其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是科学的,他从不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是什么“绝对真理”,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他甚至反对把他的学说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之为什么“主义”。

他曾诙谐地说:据我所知,我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尽管如此,马、恩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成果,早已成为人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珍贵遗产。

以上,只是讲了“科社”与“空社”在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上,既有相似又有区别这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如何对待未来社会,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方面,我则认为“科社”与“空社”是基本一致的,是没有根本区别的。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人所共知的: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还保留着资产阶级法权),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社会分工消失,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劳动三大差别消灭,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国家消亡,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其实,马克思的所有这些设想,都没有超出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

只要翻一下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我们就很容易从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欧文的“劳动公社”的设想中,看到诸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没有城乡之别和工农差别、劳动从谋生手段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废除国家等等思想。

综上所述可知:一方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好,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天才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设想中又包含着大量的空想成分。

“科社”本身也含有许多非科学的、空想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渊源于空想社会主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永远不要忘记,科学社会主义“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者之列。

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的无数真理”。

时隔一百多年后,我们可以说,马、恩不仅未能“科学地证明”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思想是“真理”,而且他们自己的一些思想也沿袭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思想中的空想内容。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提高,今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不要说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绝对料想不到的。

马、恩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而言,显然是极其“不成熟的”。

因此,这里可以借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

”既然马、恩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还极不成熟,既然马、恩还无法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还能存活得那么久、发展得那样高,那么他们也就不可能正确判断出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科社”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者之列”。

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的“天才预示”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

尤为可贵的还在于:马、恩都是真正的、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和辩证唯物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