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doc
饮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生活饮用水水源受到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2. 生活饮用水供应中断或水质不达标;3. 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疾病暴发或群体性健康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副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成员:由环保、卫生、水利、公安、交通、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专项工作组根据应急需要,设立以下专项工作组:- 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救援和应急物资保障;- 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力量,开展伤员救治和疾病防控;- 环境监测组:负责对污染源和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布水质信息;- 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车辆调度、人员调配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突发事件报告发生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2. 应急响应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现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停止受污染水体的使用,切断污染源;-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污染扩散;- 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应急处理,恢复水质;- 对受影响人员进行救治和健康监测;- 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发布水质信息。
4. 应急恢复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恢复工作,包括:- 恢复饮用水供应;- 清理受污染区域;- 评估事件损失;- 开展善后处理。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大量的人口。
然而,近年来,河南省的生活饮用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原因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组建应急指挥部1.确定组长和副组长,由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担任。
2.组建应急指挥部工作组,由河南省环保厅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3.明确各工作组的职责分工,包括污染源调查组、抢险处置组、水质监测组、宣传教育组等。
三、做好调查工作1.迅速组织污染源调查组,确定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和范围。
2.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水质污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发布警报,告知民众停止使用受污染的水源。
四、抢险处理1.组织抢险处置组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停止污染源的排放、封堵污染渠道等。
2.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水质恢复到安全标准。
3.组织群众转移,确保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供应。
五、加强水质监测1.及时启动应急水质监测机制,加强对受污染区域的监测。
2.配备专业测试人员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抢险处置工作,并向公众发布相关通知。
六、开展宣传教育1.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紧急通知,提醒民众停止使用受污染的水源。
2.组织专家给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提高民众对生活饮用水污染防治的意识。
3.组织开展水质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供防治生活饮用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七、建立长效机制1.总结应急预案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和流程。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一体化、高效的水污染防治机制。
3.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惩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以上为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该能够在应对类似事件时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在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时,迅速、高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预防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饮用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
(2)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应对饮用水污染事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饮用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2)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人员及时到位。
三、组织管理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报告编制等工作。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5、明确各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监测、风险评估、卫生防护等工作。
(2)环保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污染源排查、水质监测等工作。
(3)水利部门:负责水源地管理、供水设施保护、应急供水等工作。
(4)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协助污染源排查等工作。
(5)宣传部门:负责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宣传教育等工作。
(6)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开展应急工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明确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
(2)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设立水源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2023年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建设新的水库和水源地,确保有足够的饮用水供应能力。
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河流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推行水资源综合管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水污染风险。
制定水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2.饮用水污染,生态之患 饮用水污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污染水源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饮用水污染还可能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3.饮用水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 饮用水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污染事件可能导致饮用水紧缺,造成居民生活受限、经济活动受阻,并增加医疗资源的压力。此外,基础设施修复和清洁工作所需的资源和资金也会增加,对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心理疏导
卫生保健
危害评估与处置
05
Hazard assessment and disposal
危害评估
1.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饮用水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饮用水中的污染物质可能会导致急性或慢性健康问题,如胃肠道疾病、呕吐、腹泻以及中毒等。特别是对于脆弱的群体,如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饮用污染水后的健康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2. 安全区域确定根据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确定安全区域,以确保人员可以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3. 疏散路线规划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各个疏散路线的具体规划,包括疏散的方向、目的地以及不同人群的优先疏散顺序,以确保疏散工作的有效进行。
疏散原则及程序
安置点选择与准备
饮用水
安置点
环境整治
活动场所
每个监测站点应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如水质监测仪器、气象仪器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要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023年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方案
强化监测网络的自动化与远程控制能力,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建立监测网络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
加强监测网络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政府部门、水厂和第三方监测机构建立联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
定期检修维护监测网络,保障数据采集的连续性
对监测网络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采集的连续性。
监测设备
1.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选择具备高灵敏度、高准确 度的水质监测设备,如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紫 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这些设备能够对水样进 行全方位、全程监测,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水质 信息。 2. 监测设备的布局:应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在 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区域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测设 备,以实现对污染源和受污染水源的全面监测。 同时,还应将监测设备布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以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监测系统的影响。
应急处置流程和步骤
1. 紧急通报与调查: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立即由相关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通报,并启动调查程序,确 定污染源、污染范围和原因。 2. 人员疏散与安置:确保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并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和医疗救护 等基本生活保障。 3. 供水保障与紧急处理:在疏散安置的基础上,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影响地区的饮用水供应。同时,加强与相关 部门的协调,紧急处理污染源,以尽快恢复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状况。
以下是围绕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为主题的一句话: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快速制定并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
0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目标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目标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 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救援。"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饮水突发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水源污染、供水管道破裂、二次供水设施污染等。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3)科学处置,确保安全;(4)信息公开,引导舆论。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2 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
2.3 指挥部职责(1)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2)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3)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4)发布应急响应命令。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事故报告(1)发现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3.2 事故调查(1)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2)对污染源进行封堵和治理;(3)对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
3.3 应急响应(1)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3)对受影响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污染扩散。
3.4 恢复供水(1)对污染水源进行治理,确保水质达标;(2)恢复正常供水。
四、应急保障4.1 人员保障(1)组建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水质检测、交通保障等;(2)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4.2 资金保障(1)设立专项应急资金,用于事故应急处置;(2)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4.3 物资保障(1)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消毒剂、防护用品等;(2)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一、事件背景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品之一,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对于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饮用水污染事件可能会发生,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健康危害和社会恐慌,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事件目标制定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 1. 快速响应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2. 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污染的饮用水供应,确保公众的正常生活需求; 3. 提供科学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消除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4. 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相关措施,以便未来更好地应对类似事件。
三、应急预案1.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设立应急指挥部:由相关政府部门、专家、饮用水供应企业等组成的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流程;•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关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信息;•制定紧急处置措施:应急指挥部要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紧急处置措施,包括停水、加大监测等措施。
2. 预警机制建立•监测体系完善:建立完善的生活饮用水监测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预警标准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饮用水预警标准,确保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负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公众饮用水污染情况和应对措施。
3. 应急处置措施•污染源隔离:对于已确认的饮用水污染源,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进一步扩散污染;•保障饮用水供应:确保受污染地区的饮用水供应,提供临时用水设施和水车,确保公众的正常生活需求;•饮用水安全处理:对于受污染的饮用水,采取适当的水质处理技术,确保水质安全;•疏散和医疗救治: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及时疏散人群,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4. 信息发布与公众沟通•及时发布信息:应急指挥部负责及时发布关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信息,包括污染源、处理进展、饮用水供应等;•透明公开原则:信息发布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提出的问题;•媒体联络和协调:建立媒体联络机制,及时与媒体进行沟通,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不实谣言的传播。
生活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生活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应急物资储备。
本单位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包括消毒剂、饮用水、医疗器械等,以备突发事件时使用。
2、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3、应急预案修订。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小幅度改写:
为了应对单位生活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减少因此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单位制定了应急预案。
该预案旨在立即控制事件造成的危害,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防止事件扩大。
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成立了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应急调查和处理工作。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报告、采样监测、现场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等。
同时,我们还将储备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修订应急预案,以确保其时效性和有效性。
应急小组成员应该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研究,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突发卫生事件处理预案。
此外,应该进行常见水体污染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演
练,加强日常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容易导致污染水源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控制。
最后,应在文件上盖章并注明日期。
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应急预案
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应急预案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生活饮用水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水源地受到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1.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快速有效地应对水污染事件,降低其对环境和人民的危害;3.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事件的扩散和蔓延。
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预案的制定和修订首先,成立由相关领导、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架构、任务分工、信息通报和公众教育等。
2.水源保护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控制农业农药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3.污染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定期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情况。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污染事件。
4.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
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方合力处置,并确保公众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5.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同时,要及时向公众发布水污染事件的信息和处理进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6.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在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应立即排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同时,开展相关调查和评估工作,确定污染的范围和影响,并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
7.后期恢复和监测当污染事件得到控制后,要立即进行后期恢复工作。
清理污染物,修复受损的设施,并进行水质的持续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水质监测的专业能力;3.提供应急设备和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响应的物质支持;4.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5.定期评估和修订预案,提高应对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饮用水质突发污染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依据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饮用水质突发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饮用水质突发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水源受到化学、生物、物理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2. 水质污染事件引发饮用水短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3. 水质污染事件引发传染病疫情,威胁人民群众健康。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饮用水质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饮用水质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工作组:(1)应急监测组:负责污染源监测、水质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2)应急处理组:负责污染源治理、水质净化、应急处置等工作;(3)应急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人员调配、通讯联络等工作;(4)应急宣传组:负责舆情监测、信息发布、科普宣传等工作;(5)应急医疗救治组:负责医疗救治、疫情监测、防控措施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应急响应(1)发现水质污染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及相关部门;(2)应急指挥部根据污染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监测(1)应急监测组对污染源、水质、环境进行监测,掌握污染程度、影响范围等信息;(2)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
3. 应急处理(1)应急处理组针对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降低污染程度;(2)对受污染的水源,采取净化措施,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3)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4. 应急保障(1)应急保障组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调配物资、人员,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2)加强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是指在正常饮水卫生条件下,突然发生水源、水厂或配水管网等环节的水质污染事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来应对。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指挥体系,明确污染事件的报告、评估、处置、后期整改等工作流程。
2. 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报: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获取污染事件可能发生的预警信息,并进行准确评估,确保获得可靠的预警预报。
3. 疏散和撤离措施:根据污染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疏散和撤离方案,安排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确保人员的安全。
4. 应急供水保障:在受污染的地区,安排应急供水设备和水源,确保受污染区域内的居民有足够的饮用水。
5. 污染水源保护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设置监测点,在发现污染源时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
6. 污染水质监测与评估: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监测饮用水质,及时评估污染情况,推测污染范围和扩散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
7. 应急处置措施: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应急处置方法,包括清洗、消毒、修复、更换等,确保水源和管网恢复正常。
8. 危机公关和宣传工作:及时发布污染事件的信息,向居民和公众解释污染事件的影响和处置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与误解。
9. 事件评估和整改: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对整个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以上是针对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一、总则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预防和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导致生活饮用水污染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本预案的目标是: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指挥体系1.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 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全国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应急指挥部的工作。
3. 各级应急指挥部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4. 各级应急指挥部设立专家咨询组,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三、预防预警机制1. 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定期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污染风险。
2. 风险评估:定期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导致污染的各种因素,确定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防范对象。
3. 信息报告: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报告。
4. 预警发布:根据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结果,各级应急指挥部可以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应急响应1. 响应级别:根据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2. 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应急指挥部全部成员参加,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开展应对工作。
(2)二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应急指挥部成员参加,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监测和预警。
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饮用水源受到化学物质、生物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2. 饮用水源受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如泄漏、爆炸、火灾等;3. 饮用水源受到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4. 饮用水源受到人为破坏或过失,如非法排放、非法倾倒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监测评估组:负责污染源监测、污染范围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
(3)人员疏散组:负责组织受污染区域的人员疏散、安置和救援工作。
(4)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5)信息宣传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装备、资金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响应(1)接到污染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及相关部门。
(2)应急指挥部成员迅速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确定事故等级,启动应急响应。
2. 现场处置(1)对污染源进行封堵,防止污染物扩散。
(2)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志。
(3)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检测,确定污染范围。
(4)组织专业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修复。
3. 人员疏散与救援(1)根据污染范围和风险评估,制定人员疏散方案。
(2)组织受污染区域的人员疏散、安置,提供生活必需品。
(3)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4.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发布权威信息。
(2)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引导公众舆论。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与依据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人体内各种生理和生化活动,绝大多数都需有水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要发挥水在生理和卫生上的作用,除需有足够的水量外,还应有良好的水质。
水的化学成分、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性状不良时,能引起疾病,由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的疾病称介水疾病或水性疾病,它们包括有病原体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水性地方病,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中毒。
为了保障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量足质优的饮用水,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饮用水污染事故,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卫生厅制定的《河南省卫生厅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特制订本应急处理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以及二次供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也适用于环境污染事故中,有可能涉及到饮用水水源水质,对饮水人群的健康有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处理。
三、水性疾病污染事件的定义水性疾病污染事件主要有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爆发(介水传染病)和水体化学污染致人群中毒。
1、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传播的疾病。
经饮水传播的疾病种类主要是霍乱、伤寒、痢疾、脊髓灰白质炎、嗜肺军团病、胃肠炎(可分为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各种肠道病毒或寄生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和肝炎等。
近年来罕见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导致腹泻暴发流行的报道已不少见。
介水传染病流行主要原因有两点:⑴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⑵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运输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污染来源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生物制品,工业废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灌溉,降水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畜粪便。
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旨在针对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制定一套应急响应措施,以保障民众的饮水安全。
以下是一个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1. 应急组织:设立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水务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媒体等组成,负责协调应急工作。
2. 预警监测:建立饮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并配置自动监测设备,以及开展事前预警工作。
3. 应急准备:建立饮水卫生突发污染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应急饮用水、消毒剂、水质检测设备等,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4.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包括封控、疏散、停止供水等措施,以降低危害和风险。
5. 信息发布:及时组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向受污染影响的居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防止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6. 事后处理:组织专业机构对污染源进行调查,追究责任,并对受污染影响的地区进行后续处理,包括恢复供水、健康教育等。
7. 评估总结:汇总应急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质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一个饮水卫生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制定。
此外,还应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不同类别的污染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紧急疏散、现场调查、样本采集、控制污 染源等。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物资储备
储备足够的饮用水、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事件期间能够及时供应。
装备保障
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防护用品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危害程度等 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评估应急 处置效果。
要点二
与其他部门预案的协调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需要与其他部 门的相关预案进行协调,如与环保部门的水污染防治 预案进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如一级预警要求水质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值10倍以上。
03
预警判断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模式识别法等方法进行预警判断,确保预警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预警措施与实施
预警响应
当发生水质污染时,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机制,按照预警 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信息报告与发布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水质污染情况,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多 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饮水安全。
现场处置
组织专业人员前往污染现场进行处置,如隔离污染源、对受污染的 水进行必要的处理等,尽力减轻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05
应急处置措施
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类与处置措施
饮用水污染事件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饮用水污染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类。
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
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概述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原因导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的紧急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并控制污染,并尽快恢复正常的饮用水供应。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划分1.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并指导实施。
2.饮用水水源保护组:负责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并加强监测与预警工作。
3.饮用水水质监测组:负责对饮用水源及供水网络中水质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及时报告监测结果。
4.污染防控组:负责制定污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进行紧急处理与清除污染源。
5.群众宣传组:负责向社会公众传达有关突发污染事件的信息,并提供应急指导。
6.协同机构:包括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应急救援部门等,协同协助应急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1.建立饮用水水源监测与预警系统:设置监测点位,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2.制定污染防控方案: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制定不同污染类型的应急处理方案,包括封锁污染源、隔离污染点位、停供饮用水等措施。
3.组织抢险救援: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及时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处理,并清除污染源。
4.中断饮用水供应并通知公众:及时通知公众停止饮用水,避免人员因饮用污染水源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并向公众提供饮用水替代方案。
5.对饮用水进行紧急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饮用水进行紧急处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6.紧急调度资源:调度相关资源进行应急工作,包括专业人员、设备及物资等。
7.建立群众健康档案:收集排查受污染区域的群众健康状况,并进行持续监测。
8.开展饮用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以备不时之需。
9.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协同作战与资源调配1.与环保部门合作,共同监测饮用水源的水质情况,并及时交换信息。
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篇)
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篇)一、总则1.1 目的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饮用水污染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组织指挥体系设立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组织指挥职责(1)指挥长:负责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全面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行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具体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行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加强对饮用水生产、供应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供应的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加强对饮用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发生的饮用水污染事故。
3.2 预警分级根据饮用水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一级预警(特别严重)、二级预警(严重)、三级预警(较重)、四级预警(一般)。
四、应急处置4.1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4.2 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对受污染的饮用水进行紧急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3)对受污染的水源地进行调查和监测,查明污染原因。
(4)对受污染的饮用水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5)对受污染的饮用水用户进行告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对受污染的饮用水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饮用水安全。
五、后期处置5.1 调查与评估对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影响和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一、目的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日益紧张,对清洁饮用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突发的水源污染事故不时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在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时,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处置事故、控制污染源、消除危害、恢复生产,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应急机制的建立1. 领导体系建立(1)设立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由主要负责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任副指挥长。
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和决策,调度各参与单位。
(2)建立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小组,包括水务、环保、卫生、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处置方案制定、资源调度、救援队伍组织等具体工作。
2. 指挥调度体系建立(1)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合适的应急通信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指令的快速下达。
(2)确定各级指挥中心和救援队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指挥系统的畅通和信息共享。
(3)建立事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三、应急预案的组成和内容1. 事前预案(1)制定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污染源调查、事故预警、突发事件处置、协调应对、资源调度、社会宣传等内容。
(2)制定水源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3)建立饮用水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水源净化设备、杀菌消毒剂、饮用水储备等,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投入应急救援。
2. 事中预案(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成员到指挥中心集合,迅速建立指挥体系。
(2)确定事故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处置方案,调度救援队伍和物资,组织应急救援行动。
(3)建立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处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与依据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人体内各种生理和生化活动,绝大多数都需有水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要发挥水在生理和卫生上的作用,除需有足够的水量外,还应有良好的水质。
水的化学成分、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性状不良时,能引起疾病,由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的疾病称介水疾病或水性疾病,它们包括有病原体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水性地方病,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中毒。
为了保障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量足质优的饮用水,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饮用水污染事故,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卫生厅制定的《河南省卫生厅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特制订本应急处理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以及二次供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也适用于环境污染事故中,有可能涉及到饮用水水源水质,对饮水人群的健康有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处理。
三、水性疾病污染事件的定义水性疾病污染事件主要有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爆发(介水传染病)和水体化学污染致人群中毒。
1 、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传播的疾病。
经饮水传播的疾病种类主要是霍乱、伤寒、痢疾、脊髓灰白质炎、嗜肺军团病、胃肠炎(可分为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各种肠道病毒或寄生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和肝炎等。
近年来罕见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导致腹泻暴发流行的报道已不少见。
介水传染病流行主要原因有两点:⑴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⑵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运输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污染来源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生物制品,工业废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灌溉,降水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畜粪便。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多见于洪涝水灾地区,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多见于洪涝水灾地区,但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各个单位的自备水源等管理、消毒制度不健全也不容忽视。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⑴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发病日期集中在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内。
如果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特点;⑵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⑶流行病学调查有可能得出水质受污染的途径,水质细菌学检验常有异常改变,但不一定能从水中检出病原体;⑷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化学性污染水体化学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它们可以使人群发生急性、慢性中毒。
当水体受到有毒工业废水、废渣污染时,某些化学毒物如汞、砷、铬、酚、氰化物、农药、苯并(a)芘及放射性物质,能引起中毒、致癌和放射性照射的危害及过敏性皮肤损害等健康危害。
四、分级及应急响应原则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级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1.1 特别重大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1.1.1 伤亡100 人以上,且危重人员众多的;1.1.2 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1.1.3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1.2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H级):1.2.1 伤亡50 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 例的;1.2.2 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1.2.3 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
1.3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川级):1.3.1 伤亡30 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 例的;1.3.2 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
1.4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W级):1.4.1 伤亡10 人以上,且有1 例死亡和危重病例的;1.4.2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
2、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特别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I 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H级)由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应急响应。
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川级)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应急响应。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W级)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应急响应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直接参与下级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指定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辖。
五、生活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求1、调查处理目的生活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环境卫生业务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处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做好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不仅是为了掌握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饮用水污染及健康危害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制订环境卫生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居民的健康。
2、调查处理原则和要求由于生活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情况比较紧急,因此其处理原则是快、准、全。
快要求反应要快,奔赴现场要快,救治病人要快,采取控制措施要快。
准要求到达现场,初步了解情况后,能正确地提出现场应开展的工作,正确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正确提出结论,正确采取措施。
要求某一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专业方面,如传染病爆发、中毒等与防疫、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都有关,不但要考虑控制而且要考虑卫生行政执法。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的快、准、全,还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从人、财、物上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理。
2)疾控机构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成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调查处理队伍,调集队伍并配备相应的交通、通讯、采样和相关工具。
3)按规范要求制订应急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4)对现场处理要统一组织、分工合作。
5)在应急处理同时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监督执法。
六、生活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程序1、电话记录做好电话记录最好设计好电话记录本,应包括如下内容:接电话时间:-月-日- 时-分接电话人(姓名):来电话单位:地址:邮编:来电话人(姓名):联系电话号码:电话内容(突发事件报告电话记录请注明时间、地点、发病人数、症状)查询事件发展经过记录:电话内容向科领导汇报情况:事件处理建议意见:所领导(签字):事件处理意见:CDC 领导签字:处理结果:处理人(签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来访电话记录”中再稍加详细地将上述有关内容补充进去,不需要重新编印专为突发事件记录的电话记录本。
2、处理程序2.1 接报告电话报告电话要按要求登记报告电话汇报站、科领导报告电话情况核实报告电话上报情况切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状况2.2 反应反应人员:应急队人员(应包括中心和相关的科领导、环境卫生、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等)。
反应时间:扣除路途时间不超过1 小时。
准备必备工具:交通工具汽车,采样工具:包括水质采样器、水温计、无菌采样瓶等;相关工具: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必被参考书:标准、法规和技术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调查表:个案调查表、流行病学调查表,其它:饮用水消毒器和消毒剂、消杀药品、防毒用具等。
2.3 现场调查(见后)(1)饮用水化学性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2)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2.4 事件处理总结报告:(1)业务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前言②基本情况及事件经过③调查方法④结果、分析、讨论⑤处理措施及效果评价⑤结语(2)行政性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标题、文号、主送抄送单位②事件概况③事件经过④现场调查检测和结果⑤事件原因分析、结论⑤事件处理经过、效果⑦问题和建议③落款、单位、时间⑨附件。
2.5 上报与反馈:调查报告上报:省卫生厅、肇事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必要时报省政府、卫生部。
2.6 资料归档:对与整个事件有关的资料,包括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监测记录、执法文书、采送样单、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等,进行整理、补漏、分类、归档。
八、生活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方案1 、饮用水化学性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1.1 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1.2 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1.3 形成初步印象,要排除非化学性污染,需掌握以下几种污染特点:①化学性污染:工业为主的污染如造纸、电镀厂等集中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突发排放;农业污染为主的如突发农药沉船造成的河水污染,农田施农药后暴雨入河污染,化学性污染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
②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染为主的污染和医院污水排污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③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1.4 开展现场调查工作①个案调查,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有关因素,尤其对首发病例进行详细调查。
②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
③污染源调查,根据源水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
④环境监测,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和有关的分散式供水)、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份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江河段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水源水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行监测。
⑤生物材料监测,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
⑥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⑦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
⑧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行检测。
⑨照相、摄像、录音,做好有关记录。
1.5 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发病人数、健康危害特点1.6 初步处理意见①及时救治病人,如有必要进行隔离。
②成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参加单位包括卫生、公安、环保、交通、供水等部门。
③采取控制措施:采取停水、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保护高危人群等措施。
消除污染源,如停止排放、关闸口、打捞污染物等。
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停水或采取保护措施。
采取措施如加入药水中和、净化污染稀释处理工艺的能力加大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如水厂加大投氯量和净水剂用量,用活性炭处理过高的有机污染物等。
④加强监测(包括增加指标和频次),掌握污染动态。
⑤加强水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