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_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合集下载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 .Bejn 1 ii gRee r h C ne f CNOOC C ia Lt ,Bej n 0 0 7,Chn sa c e tro h n d. lig 1 0 2 ia; 2 c o l f su csa d J foma in Teh oo y,C i iest f Per lu ,Bej n 0 2 9,Chn ; .S h o Reo re n r to c n lg o h n Un v riyo toe m a iig 1 2 4 i a 3 Ex oa inDe rme to C OC h n d. . plr to pa t n f NO C ia Lt ,Be n 0 0 0,C i ; Qi g 1 0 1 hn a 4 Ke a o aoy o . yL b rtr fMa ieGelg n E vrme t nt ue fOca oo y, i s a e rn oo y a d n io n ,I si t o t en lg Chn eAc d myS ine ,Qig a ,2 6 7 ,C ia e ce cs n do 601 h n)
降期 ( 早一 中 中新 世 ) 生 了 区域 性 拗 陷作 用 , 成 了隆 坳 相 间格 局 , 积 厚 度 小 于 2 0 m; 构 造 期 ( 中新 世~ 第 四纪 ) 降 幅度 发 形 沉 00 新 晚 沉 加 大 , 沉 积 了 巨厚 的 地 层 , 并 断裂 活 动 东 强 西 弱 。 上述 3期构 造 演 化 均 形 成 了沉 积 厚 度 很 大 的 叠 加 伸 展 盆 地 。深 水 区 生 烃 凹 陷 是
凹陷 内的 非 构 造 圈 闭拓 展 。 关键 词 :南海 北 部 ; 水 区 ; 造 演 化 ; 烃 凹 陷 ; 源 岩 ; 层 ; 气运 移 ; 探 领 域 深 构 生 烃 储 油 勘 中 图 分 类 号 : E1 1 T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摘要】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13页(P10-22)【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伸展薄化拆离断陷;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勘探方向【作者】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位于珠江口以南250 km的南海东北部大陆边缘深水陆坡区(图1),水深300~3 000 m,主要由白云凹陷、荔湾凹陷及其周边局部隆起组成。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发布时间:2021-05-07T10:36:42.4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9卷第3期作者:黄晓清[导读] 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黄晓清中石化胜利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200摘要: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大陆坡等海域的沉积盆地。

南海深水盆地位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部位和欧亚、印-澳和菲律宾三大板块的交互区,受中、新生代周边不同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南海扩张等地球动力学事件的综合控制,具有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特征。

关键词: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方向引言自2006年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寻找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21世纪以来,国外深水获得了一大批油气勘探发现,我国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钻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20世纪末,始终没有获得商业性发现。

在南海南部,我国做了大量科学考察、地球物理调查和部分综合评价。

据原国土资源部的评价结果,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在深水区。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该区边缘海深水成藏条件复杂,而且边缘海深水属于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面临着深水区盆地结构与形成演化、深水区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机理、深水区构造成像、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深水安全高效探井作业关键技术等世界级勘探难题的挑战。

1区域地质概况南海位于西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交接部位,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3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古南海地台新生代发生裂谷作用形成了具有洋壳结构的边缘海,发育了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等典型的海底地貌单元。

我国深水区盆地(水深大于300m)主体位于南海海域,深水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陶维祥;赵志刚;何仕斌;丁放【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05(26)4【摘要】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是一个前瞻性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包括神狐隆起西南端、永乐隆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大部分区域,属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构造演化上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阶段.本次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及邻区大量地震和钻井资料研究认为,该区不仅具有优越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而且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其特点为:①三套烃源岩、五大富生烃凹陷,资源潜力巨大;②陵三段扇三角洲或滨海砂岩与陵二段海侵泥岩储盖组、三亚、梅山滨浅海相砂岩或低位扇砂体与浅海-半深海相泥岩储盖组合、黄流组低位扇砂体与半深海相泥岩付盖组合、梅山组台地边缘礁灰岩与莺黄组深海相泥岩的储盖组合等4套储盖组合;③构造、低位体和礁圈闭成群成带发育;④各种垂向和侧向运移通延发育齐全,存在超压-常压突变模式、超压-常压过渡模式和强超压区的构造与岩性圈闭成藏模式.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具有与国外获得巨大成功的深水勘探地区类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因此,勘探前景良好,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深水勘探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领域,应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推动该区深水勘探.【总页数】6页(P359-364)【作者】陶维祥;赵志刚;何仕斌;丁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河北高碑店,074010;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河北高碑店,074010;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河北高碑店,074010;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河北高碑店,07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2.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J], 刘铁树;何仕斌3.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深水油气资源前景 [J], 何家雄;施小斌;夏斌;刘海龄;阎贫;姚永坚;张树林4.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J], 张莉;雷振宇;许红;骆帅兵;钱星;帅庆伟;季兆鹏;周佳维5.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台西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分析 [J], 何家雄;夏斌;王志欣;孙东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钟锴;张功成;侯国伟;贺洪钟;沈怀磊;郭瑞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08(020)001
【摘要】剖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结构特征,明确了云开低凸起与白云凹陷的接触关系.分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对主要目的层(即T5层)的构造圈闭进行了初步评价.云开低凸起上长期发育的4个向白云凹陷倾伏的次级低凸起,可能成为将凹陷内部油气运移到云开低凸起有利构造圈闭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潜在"高速公路";发育于Ⅱ、Ⅲ、Ⅳ号构造脊上的一系列构造圈闭,构成云开低凸起油气勘探的3个有利区带,其中构造圈闭A、B天然气资源量均超过1 000亿m3,是重点勘探目标,建议对其进行精细评价.
【总页数】4页(P15-17,27)
【作者】钟锴;张功成;侯国伟;贺洪钟;沈怀磊;郭瑞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杜栩; 潘和顺; 刘铁树
2.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杜栩
3.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J],
4.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兴宁—靖海凹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杨东升;赵志刚;杨海长;曾清波;纪沫;黄萱
5.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陶维祥;何仕斌;吕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2、油气运移规律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运移规律受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和沉积体系的 影响。根据地质历史和地球物理特征,可以推测油气主要沿着断裂带和地层不整 合面进行运移。因此,在这些部位进行勘探可以增加发现油气的概率。此外,研 究油气运移规律还可以指导钻探工作,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3、油气聚集特征
油气地质特征
1、地形地貌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形复杂,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盆地内陆等部 分。其中,大陆架宽度较大,向北延伸至北部湾,南部则被大陆坡所阻挡。盆地 内陆则由多个地块和断裂带组成,形成了独特的构造格局。
2、地质历史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中生代晚期,经历了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等多个构造期。盆地内的沉积岩层较厚,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 上,这些岩层中富含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关键。
3、沉积体系
该盆地的沉积体系主要包括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两种。其中,陆源 碎屑沉积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的上部,而碳酸盐岩沉积则分布在盆地的内 陆地区。这些沉积体系为油气的生成和储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地球物理特征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球物理特征也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例如,盆地的地震波速度梯度较大,显示存在一定的构造活动,有利于油气的生 成和运移。同时,盆地内的磁场异常也显示出可能存在大型储层和断裂带。
勘探方向
1、寻找油气层
根据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寻找油气层应主要集中在盆地 内陆的碳酸盐岩沉积层和陆源碎屑沉积层的烃源岩中。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可以有效地探测到这些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厚度。同时, 通过分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预测其生油潜力,为寻找油气层提供重要 依据。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摘要:本文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国南海边缘盆地的构造和演变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最后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对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南海;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属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海盆之一,拥有约1073.82km2的海域面积,不仅生态系统分布广阔,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

南海是海上航行必经的区域,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国南海边缘盆地性质及其构造和演变南海北部盆地是在华南地块及其边缘活动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拉张型新生代断陷—坳陷型含油气盆地,盆地规模较大。

当新南海处于张开阶段时,南沙地块开始呈现出裂离的状态,并且移动到距离华南大陆较远的区域。

在南沙地块漂移的过程中,地层逐渐发生褶皱断裂。

南海北部伸展盆地受到断裂、扩张和沉陷作用,使盆地普遍具有早期断陷、中期断坳、晚期区域沉降的发育过程。

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在裂陷活动的初期、地势起伏较剧烈的构造环境下,沉积不稳定,以山麓相、洪积相等粗碎屑沉积为主;在裂陷活动的中期,地势被削平,出现比较宁静的湖泊环境,在湖盆的深洼处形成具有生油条件的暗色泥岩。

其后断裂又活动,盆地普遍下沉,被海相沉积物充填。

拗陷期被凹底锅式的大型坳陷所统一。

琼东南盆地、珠二坳陷和台西南盆地裂陷期晚期处于大陆坡位置,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烃源岩形成与河流—三角洲煤系密切相关。

中沙—西沙到笔架区烃源岩为渐新世—中新世海相烃源岩,与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关。

2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是在华南板块及其边缘地块地质活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呈现出新生代凹陷型的特点。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在新生代初期曾发生过裂陷,主要呈现出东北至东西向的分布方向,到新生代的晚期阶段,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逐渐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 . ia Na in l f h r lCo p.Bejn 0 01 Ch n 2 CN( CRee rh Ce tr, iig 1 Ch n to a Of s o eOi r , iig 1 0 0, ia; . X) sa c ne Bejn 1 0 2 C ia;3 0 0 7, h n .Ex l r to p rme to p o a inDe a t n f CNOOC Ch n d.B ii g 1 0 1 Ch n ) ia Lt , ejn 0 0 0, ia
油 气 二 级构 造 带 各 具 特 色 。勘 探领 域 包 括 已证 实 富生 烃 凹 陷 的精 细 勘 探 、 区勘 探 和 天 然 气水 合 物 勘 探 。 南 海 北 部 地 区 油 气分 布 新
受富生烃凹( ) 控制, 洼 陷 已证 实 的 富烃 凹 陷 仍 有 很 大 潜 力 , 近 期 勘 探 的 重 点 ; 温 高 压 地 区 的 天 然 气 勘 探 、 水 区 勘 探 是 下 一 步 是 高 深
南 海北 部大 陆边 缘 盆 地 油气 地 质 特 征 与 勘探 方 向
朱伟 林
( .中 国 海 洋 石 油 总公 司 1
张 功 成
高 乐
北 京 1 0 1 ) 0 0 .中 海 石 油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 0 2 ;3 0 0 7 .中 海 石 油 ( 国 ) 限 公 司勘探 部 中 有
摘 要 :南 海北 部 大 陆边 缘 新 生 代 盆 地 都 经 历 了早 第 三纪 裂 谷 断 陷 阶 段 和 晚 第 三 纪 裂 后 沉 降 阶 段 , 各 盆 地 性 质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但 可 以分 成 拉 分 型和 伸 展 型 两 大 类 , 中伸 展 型 又 可 分成 断 陷 型 和 断 坳 叠 加 型 两 亚 类 。 烃 源 岩 主 要 有 湖 相 泥 岩 、 陆 过 渡 相 泥 岩 和 海 其 海 相 泥 岩 。储 集层 包 括 海相 砂 岩 、 物 礁 和 陆相 砂 岩 。该 区 生储 盖 组 合 主 要 包 括 陆 生 海 储 型 、 生 陆 储 型 和 海 生 海储 型 。 二 级 构 造 生 陆 带包 括 隆( 起 带披 覆 构 造 、 陷陡 坡 断 裂 构 造 带 、 内断 裂 构 造 带 、 内底 辟构 造 带 、 坡 带 以及 隆 起 带 生 物 礁 等 , 个 盆 地 优 势 凸) 凹 凹 凹 缓 各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张功成

侯 国伟
(
I
贺洪 钟
)
沈怀磊


{t 海 九 油 研 究 I { r 心


剖 析 了 云 开 低 凸 起 的 结 构 特征


明确 了云 开低 凸起 与 白
j
云 凹 陷
的接 触 关 系


分析了云 开
低 凸 起 的 石 油 地 质 条件
对主要 目的 层 ( 即 T
层 ) 的 构 造 圈 闭 进 行 了初 步评 价

4
个 南断 北 超
o t



n
-

作 者 简 介 :钟 锵 粥 博 士



200 5
i ‘ ¨ q 毕 Jk ¨ 前京 大 学 构 造 地 质 ≯ 々' lk 脱 土 要 从 拇r 阳 II 地 质 综 合 删 , 地 址 J 匕京 i fJ 女 城 I_ 4 i h : 外 小





。 ,


步 的勘 探 建 议

l
云 开低 凸起 结构特征
云 丌 低 f 、 位 于 珠 江 几 龠地 珠 二 坳 陷 总 体 呈 起


l
云 开 低 凸起 及 邻 区 构 造单 元 区 划 简 图
的半 地 堑 和
局(罔
2 )

4
个东 倾 次 级 低 凸 起 柑 问 分 布 的 构 造 格
N w
匕 走 向 南』 长 约

断拗

拗 陷等
3
个演 化 阶段 柑 应 形 成

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杨川恒; 杜栩; 潘和顺; 刘铁树【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0(007)003【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 2 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

然而 ,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 ,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主要是在被动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

据不完全统计 ,在被动边缘盆地中已发现石油储量60 0× 10 8t ,天然气储量2 1× 10 12 m3;而主动大陆边缘仅找到67× 10 8t的石油储量 ,天然气1× 10 12 m3(不含前苏联地区的油气储量 ,据 1993年统计 )。

文章是在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包括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模式、油气富集条件及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

其中着重分析了被动边缘盆地深水区形成大型和巨型油气田的基本要素 :( 1)不同演化阶段发育有多套烃源岩 ,包括断陷期湖相烃源岩—过渡期烃源岩—坳陷沉降期海相烃源岩 ;( 2 )裂谷盆地深水区坳陷层序中的浊积岩体发育形成及产状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还对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进行比较性讨论。

指出珠江口盆地珠II坳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深水区属准被动边缘盆地 ,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将是我国深水?【总页数】10页(P247-256)【作者】杨川恒; 杜栩; 潘和顺; 刘铁树【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河北高碑店2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7【相关文献】1.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J], 雷超;任建业;李绪深;童传新;尹新义;闵慧2.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朱廷祥;段铁军3.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J], 钟广见;金庆焕;张宝金;冯常茂;廖林;陈强;钱星;;;;;;;4.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杜栩5.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
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巴西和墨西哥湾的深水海底盐下油藏的发现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其储层距海平面5 000 m以上.通过对全球已发现深水油气藏的总结和对比分析,认为深水油气藏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深水扇体等浊积体所形成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辅,不同地区地质条件不同,成藏模式也各不相同.将南海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已发现的深水油气藏进行了综合类比分析,认为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具备形成深水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近年来在南海深水区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突破.提出未来勘探方向可以借鉴墨西哥湾、南美和西非的成功勘探思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和浊积体沉积体系砂岩储层展开研究.
作者:林闻周金应 Lin Wen Zhou Jinying 作者单位:林闻,Lin Wen(雪佛龙德士古中国能源公司,北京,100004)
周金应,Zhou Jinying(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
刊名:石油物探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2009 48(6)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盐下油藏成藏条件南海勘探前景 worldwide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subsalt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South China Sea exploration perspective。

生物礁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重要勘探领域-中国海上油气

生物礁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重要勘探领域-中国海上油气

第21卷第5期2009年10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AOFFSHOREOILANDGASVol-21NO.5oCt.2009生物礁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重要勘探领域龚再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摘要论述了南中国海及周边地区中新世生物礁油气田及南中国海现代生物礁的分布,指出了生物礁的生成环境条件及地震响应特征,认为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纪存在生物礁发育生长的良好务件,特别是琼东南盆地的西沙台地区,不仅有新近系生物礁发育的良好环境,更有生物礁油气藏形成的优越条件,是未来深水区勘探的重要领域,应进一步加深研究。

关键词生物礁南中国海成礁环境深水勘探1南中国海及周边地区新生代生物礁1.1南中国海及周边中新世生物礁油气田的分布南中国海及周边地区新生代已知含油气盆地中主要发育3种组合类型的储集体,如图1及图2所示。

其中,以生物礁储层为主的盆地有宾图尼、萨尔瓦蒂、森康、东北爪哇、西北爪哇、西北巴拉望、东纳土纳[1。

3],砂岩和生物礁储层并存的盆地有北苏门答腊、图1南中国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储层性质分类图图2印度尼西亚新生代沉积盆地储层性质分类图南苏门答腊、巽它、昆仑、沙捞越一曾母、珠江口等,以碎屑岩储层为主的盆地有泰国湾、马来、西纳土纳、文莱沙巴、库太、中苏门答腊、莺歌海一琼东南等。

由此可见,生物礁储层在本区已知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乎和碎屑岩储层各占半壁江山。

在本区有生物礁储层存在的盆地内发现了大量储量规模不等的油气田,较知名的油气田有F6气田[4’5]、Malampaya气田E5.63、Arun气田‘7’8]、Mum—baihight油田L1’2J、L气田[9]、LHll油田[M等。

(1)F6气田:位于沙捞越一曾母盆地,是中卢科尼亚近岸浅水台地上的塔礁,主成礁期为中一晚中新世,礁体厚度1300m,含气面积210km2,天然气储量963x108m3。

(2)Malampaya气田:位于西北巴拉望盆地,是离岸浅水碳酸盐台地上的塔礁,主成礁期为渐新世至中新世,礁体厚度500m,含气面积约54km2,天然气储量约800×108m3。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
第 83 卷 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地 质 学 报 A C T AG E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V o l . 8 3 N o . 8 A u 0 0 9 2 g.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
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北京 , 1 0 0 0 1 0
内容提要 :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经获得了重大的天然气发现 , 正逐渐成 为 全 球 深 水 油 气 勘 探 的 热 点 区 之 一 。 通 过 与 相 邻 陆 架区以及世界上典型深水盆地的类比发现 , 南海北 部 深 水 区 具 有 独 特 的 石 油 地 质 特 征 。 南 海 北 部 大 陆 边 缘 经 历 了 从 燕 山 期 其演化过程和成盆机制复杂 ; 陆坡深水区具“ 热盆” 特征, 凹陷发育超压, 其生烃机 主动陆缘向新生代边缘海被动陆缘的转变 , 深水区距离物源区较远 , 缺乏世界级大河系 的 注 入 , 具 远 源 沉 积 特 征, 未 发 现 盐 层 及 其 相 关 构 造, 其油气成藏条件具 制不明 ; 南海北部深水区海底地形崎岖 、 多火山 , 还面临着地震采集 、 处理等地球物理难题 。 因此 , 南海北部深水油气 有特殊性 。 此外 , 勘探需要在借鉴相邻陆架区和世界其他深水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 一方面深 入 研 究 其 独 特 的 油 气 地 质 特 征 , 另一方面研发适 应于我国深水环境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 , 切实推动深水油气勘探的进程 。 关键词 : 南海北部 ; 深水区 ; 油气勘探
杨川 恒 等, 刘 铁 树 等, 陈 长 民 等, 1 9 9 7; 2 0 0 0; 2 0 0 1; 吴 时 国 等, 陶 维 祥 等, 庞 雄 等, 2 0 0 3; 2 0 0 5; 2 0 0 6; 张 功 成 等, 周 蒂 等, 朱 伟 林 等, 2 0 0 7; 2 0 0 7; 2 0 0 7; ) 。 目前 ,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经获得了重大的天 2 0 0 8 然气发现 , 有望成 为 全 球 深 水 油 气 勘 探 的 热 点 区 之 一。 南海北部深水区位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 造域 的 转 换 部 位 、 欧 亚、 印 澳和菲律宾三大板块的 交互区 , 其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受到中 、 新生代周边不 同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南海扩张等地球动力学事件 特别是大西 的影响 。 相比世界 上 其 他 深 水 区 盆 地 , 洋两侧被动大陆边 缘 盆 地 ,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存 在着诸多差异 。 在 构 造 属 性 上 , 其以南海边缘海盆 地区别于世界上典 型 的 被 动 大 陆 边 缘 盆 地 ; 盆地演 化史上 , 南海北部深水区主要发育新生代盆地 , 时代

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9CB219401)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5025‐005‐02)。

作者简介:万志峰,1981年生,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博士后工作站从事边缘海地质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工作。

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科华街511号。

电话:(020)85290794。

E‐mail:wanzhifeng01@gmail.com南海北部油气成藏区带的划分与勘探前景万志峰1,2 夏斌1,2 蔡周荣1 刘维亮1 梁正中21.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万志峰等.南海北部油气成藏区带的划分与勘探前景.天然气工业,2010,30(8):4‐8. 摘 要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

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的珠一、珠三坳陷)、陆坡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及南部裂陷带)。

进而分析了各区带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结论认为:①走滑拉分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构造活动,应重点突破下含油气系统;②陆内裂陷区断裂构造发育,企西隆起东部是寻找大中型油田的有利区带;③陆架浅水区“皮薄肉厚”,油气勘探应以古近系陆相断陷沉积的储盖组合类型为主;④陆坡深水区油气成藏要素配置良好,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的主战场。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成藏区带 陆架浅水区 陆内裂陷区 陆坡深水区 油气藏形成 勘探前景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0.08.00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文以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工作,已发现50多个油气田,但该区整体勘探程度仍较低,特别是深水区油气勘探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1‐5]。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水合物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新领域探讨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水合物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新领域探讨

向海一侧发育斜坡。

后裂谷晚期,不含盐盆地(佩洛塔斯盆地和塞尔西培阿拉戈斯盆地)结构较为简单,与后裂谷早期相似发育重力滑动断层和地堑构造。

而含盐盆地结构相对复杂,巴西盆地群发育盐背斜、盐底辟和盐焊接等构造,在盐底辟向陆一侧发育铲状逆冲断层,在盐顶构造虚脱带发育负花状构造。

西非盆地群,除发育重力滑动断层和地堑构造外,盆地斜坡前缘发育盐逆冲断层,中部发育盐背斜、盐底辟和盐焊接等构造。

对比:1.南大西洋含油气深水盆地结构主要可以大致可分为两层,同裂谷阶段的铲状断层、堑垒和半地堑构造;后裂谷期重力伸展作用下发育的重力滑动断层和斜坡,以及由于盐滑脱引起的盐背斜、盐底辟等构造。

2. 含盐盆地与不含盐盆地结构的差异。

由于膏盐的塑性、浮力以及易形变等性质,使后裂谷阶段伸展背景下盆地结构具有较大差异。

含盐盆地发育多种盐构造类型(如盐背斜、盐底辟和盐焊接等),并对盐上覆地层的结构产生影响(如盐顶的负花状构造)。

不含盐盆地构造较为简单,仅为重力滑动断层以及地堑构造。

3.对比南大西洋两岸的深水盆地群,非洲一侧盆地宽缓,地层倾角缓,平缓过渡至南大西洋,斜坡前缘发育巨厚盐指状构造;而南美一侧盆地较窄,地层倾角陡,主要发育盐底辟构造。

对油气富集的意义:南大西洋盆地群主力烃源岩为同裂谷期沉积的湖湘页岩,而期间发育的众多正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

过渡阶段沉积的膏盐层对油气的保存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含盐盆地多种盐构造类型的发育,也同样起到了沟通同裂谷阶段主力烃源岩与上覆储层的作用,并且提供了多种油气圈闭。

S14-O-13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水合物)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新领域探讨何家雄1,马文宏2,祝有海3,龚晓峰1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2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勘探开发部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cn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等三大板块交汇处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故区域地质背景复杂、盆地形成演化颇具特色、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发育巨厚中新统海相坳陷沉积烃源岩亦有广泛分布的古近系中深湖相烃源岩)、油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运聚成藏规律独特、油气成因类型多而较复杂、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CO2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大。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浅层天然气藏特征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浅层天然气藏特征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浅层天然气藏特征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摘要】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浅层天然气藏是一种伴随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油气藏, 具有埋藏浅、规模大的特点, 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300m.浅层天然气藏由深部裂解气沿断裂上升被天然气水合物封盖而形成, 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是寻找浅层天然气藏有效方法.浅层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有热解气、生物气和混合气, 陆坡张性断裂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水合物下部的砂层是浅层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 水合物层则是封盖层.从南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看,浅层天然气藏在陆坡深水区广泛分布且气藏厚度大, 潜在资源量非常可观, 是一种新型的开采成本相对低廉的油气藏.%The shallow gas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eep water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a new type of oil-gas reservoir associated with gas hydrat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burial and large scale, and its burial depth is generally less than 300 m. The shallow gas reservoir was formed by the gas hydrate cap in the deep cracking gas along the faul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find the shallow gas reservoir. The gas sources mainly include: pyrolysis gas, biogas and mixture. Slope tensile rupture is a major channel for gas migration, a sand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hydrate is the main reservoir of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 and the hydrate layer is blocked. Looking from gas hydr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found in the SCS, shallow gas reservoir, widely distributed in slope deep-water area, with big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resources, is a new type of reservoir while mining costs are relatively low.【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浅层天然气藏;天然气水合物;陆坡;似海底反射(BSR);南海【作者】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浅层气是一种有效的油气资源, 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靳雪燕等, 2017)。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认识及攻关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认识及攻关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认识及攻关方向谢玉洪【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4(44)1【摘要】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已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由于构造演化史复杂,该区不同凹陷的沉积—构造特征、烃源岩生烃—储层成岩演化和成藏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

为准确认识该区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在综合分析烃源岩、储层、差异成藏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剖析了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成藏特征、油气勘探作业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下一步油气攻关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地壳拆离作用及强烈薄化影响,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特殊,岩石地球物理性质多样;②软流圈差异抬升形成深水区独特的高热流背景,促使区域性湖相、煤型及叠合型等3类烃源灶快速、高强度生烃,生烃门限变浅;③深水盆地群的演化和成盆规模差异大,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几何形态和储集体时空展布,深水区独特的板块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演化史、温压变化剧烈的地质特征等控制了油气成藏模式。

结论认为:①该区油气勘探面临地震资料解析度低、规模有效储层预测困难、勘探成本高等技术与经济的双重挑战;②需要创新形成高地温背景下优质储层差异化分布规律的研究思路;③亟需提升勘探设备能力建设,攻关高效地震采集、“重磁电震”地球物理一体化采集处理、双井架钻探作业、多井段“一趟钻”等勘探关键技术,为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高质量发展做好理论和技术支撑。

【总页数】14页(P13-25)【作者】谢玉洪【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2.超压盆地热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潜力的影响——以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为例3.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4.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5.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一系列沉积盆地,主要包括琼东盆地、珠江口盆地、贝加尔海盆地和雷琼盆地等。

这些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系列被断块活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的古今海盆,沉积物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

盆地沉积厚度较大,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海盆中央,浅水区分布在海盆边缘。

2.构造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受到活动断裂的控制,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沉积物垂向分布有较大变动。

海盆边缘存在海湾、河口等浅水沉积环境,而盆地中央则有较大的水深。

3.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存在丰富的有利油气生成和富集条件。

高温、高压、适宜的沉积环境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输入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此外,盆地内断裂构造也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方向1.深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些区域的水深较大,但通过科技手段的提升已克服了深水勘探的难度。

在深水区,主要勘探目标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海底地震、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2.浅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浅水区有着广阔的勘探潜力。

在这些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陆相碎屑岩油气藏和浅水沉积体油气藏。

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可以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勘探。

3.沉积中心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沉积中心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沉积中心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先期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来说,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勘探方向主要包括深水区、浅水区和沉积中心区。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朱伟林【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9(083)008【摘要】南海北部深水区已经获得了重大的天然气发现,正逐渐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之一.通过与相邻陆架区以及世界上典型深水盆地的类比发现,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从燕山期主动陆缘向新生代边缘海被动陆缘的转变,其演化过程和成盆机制复杂;陆坡深水区具"热盆"特征,凹陷发育超压,其生烃机制不明;深水区距离物源区较远,缺乏世界级大河系的注入,具远源沉积特征,未发现盐层及其相关构造,其油气成藏条件具有特殊性.此外,南海北部深水区海底地形崎岖、多火山,还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等地球物理难题.因此,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需要在借鉴相邻陆架区和世界其他深水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研究其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另一方面研发适应于我国深水环境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切实推动深水油气勘探的进程.【总页数】6页(P1059-1064)【作者】朱伟林【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J], 钟锴;张功成;侯国伟;贺洪钟;沈怀磊;郭瑞2.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杜栩; 潘和顺; 刘铁树3.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杜栩4.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J],5.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兴宁—靖海凹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杨东升;赵志刚;杨海长;曾清波;纪沫;黄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2期2007年3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8Mar. No.22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238059)、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XQ Ο2004Ο05)“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和中国科学院三期院创新项目(KZCX 2ΟYW Ο203)“南海北部深水海域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研究”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张功成,男,1966年1月生,199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勘探新领域首席地质家,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评价工作。

E Οmail :zhanggch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7)02Ο0015Ο07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张功成1 米立军2,3 吴时国4 陶维祥1 何仕斌1 吕建军1(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7; 2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3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 北京 100010; 4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

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 )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000~6000m 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000m ;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

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

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

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

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

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

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Ο断坪运移为主。

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

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区;构造演化;生烃凹陷;烃源岩;储层;油气运移;勘探领域中图分类号:TE 111 文献标识码:ADeepw ater area —the ne w prospecting targets of northern continental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Zhang G ongcheng 1 Mi Lijun 2,3 Wu Shiguo 4 Tao Weixiang 1 He Shibin 1 L üJianjun 1(1.B ei j 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 OOC China L t d.,B ei j ing 100027,China;2.School of Resources and I nf 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49,China;3.Ex ploration De partment of CN OOC China L t d.,B ei j ing 100010,China;41Key L 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Envi romen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Qingdao,266071,China )Abstract :The deepwater area with over 300meters in water depth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experiencedpre 2rift phase ,rift phase ,post 2rift phase and Neotectonic phase.In this area ,a bump 2sag pattern was formed.The Paleogene system with 3~6kilometers in thickness was deposited in the sags during the rift phase.The thickness of Lower 2Middle Miocene deposited during post 2rift phase was less than 2000meters.The late Miocene 2Quaternary system with a tremendous thickness was formed and also reformed in east part during Neotectonic phase.The potential hydrocarbon sags in deepwater area are the faulted depressions formed in the rift phase.The proven source rocks are the early Oligocene mid 2deep lacustrine mudstone ,transitional mudstone ,ma 2rine mudstone and coal system.The probable source rock is the Eocene mid 2deep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the possible one is the up 2per Oligocene and Miocene marine mudstone.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reservoir cases in deepwater ,including Oligocene transitional sandstones ,Neogene 2Quaternary marine deepwater sandstone and reef ,and Eocene terrestrial sandstone.The seal rocks are devel 2oped widely ,and the Neocene marine mudstone is the regional seal.There are a lot of traps with the main styles of draping anticline ,fault trap and deepwater fan.The oil 2gas migration style varies with time and space and is controlled by the Neotectonic fault activi 2ties.The parallel migration dominates in the deepwater of Qiongdongnan Basin and in the early phase of Baiyun Depression ,and the vertical migration dominates in the late phase of Baiyun Depression.The deepwater play and traps contain bulge ,secondary bulge in sag ,fault zone and deepwater fan.Exploration activity should first aim at the structural traps in the sag and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of structure around the sag and then gradually develop toward the non 2structural trap.K ey w ords :north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area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2generation sag ;source rock ;reservoir ;oil 2gas migration ;exploration area16 石 油 学 报2007年 第28卷  深水油气勘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参与的国家多,参与的巨型和大型油公司多,钻井所处水域的水深大,钻探成功率高,发现的大型和巨型油气田多、总体储量大、产量高等方面[1Ο6]。

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其次是挪威、英国北海和东南亚等地区。

这些热点探区具有以下特点:从盆地类型看,探区主要是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且与中生代以来全球板块的裂离事件有关;从含油气系统看,主要烃源岩是大陆裂谷早期陆内裂谷阶段形成的中深湖相泥岩和漂移阶段的海陆过渡相泥岩,主要储层是三角洲和各种扇体,主要的圈闭类型是盐构造、砂体和同生断裂构造;从勘探策略看,都是先在浅水区获得成功以后再向深水区推进的结果,因为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深水区勘探风险和提高勘探成功率。

1 勘探概况我国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有一系列新生代盆地(个别地区有中生代残留盆地)。

按巴西等国家采用的以300m 水深作为浅水区和深水区界限的标准,这些盆地可以分成3类:①全部发育在浅水区的盆地,包括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②跨越浅水区和深水区的盆地,包括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③完全处于深水区的盆地,包括中建南盆地、中沙西南盆地和笔架南盆地等(图1)。

截至目前,我国的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浅水区,其地震、钻井、图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b asins in northern passive continental m argin of South China Sea研究及认识程度都比较高,并已获得重要油气发现,建成了6大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即在珠江口盆地的珠一坳陷、珠三坳陷和北部湾建成3个原油生产基地,在琼东南盆地的崖南凹陷、莺歌海盆地的东方区和乐东区建成3个天然气生产基地,年产油气当量近2×107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