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成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岷县寨上超大型金矿中构造对成矿

作用的意义研究

前人研究

西秦岭是我国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复杂的构造与丰富的矿产资源而

成为众多地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地区”。在上世纪初,以赵亚曾、李春昱、黄

汲清、叶连俊、关士聪等为代表的许多地质先辈就对该地区进行过开创性调查研究。1933 年,谭锡畴、李春昱先生沿岷江进行路线地质调查时,将该区广泛分布的黑色碎

屑岩系称为“西康系”,1941 年,熊永先在草地进行地质调查,将黄胜关以西出露的

绿色碎屑岩系称为“草地系”,时代定为石炭-三叠纪。1944 年,叶连俊、关士聪在甘

肃南部舟曲、武都一带开展地质调查,将以志留系为主的浅变质岩系命名为“白龙江群”,并在碧口一带建立了“碧口群”。在1950 年代,中国科学院西北科研所、甘肃

地质局、四川地质局以及冶金系统等科研、生产单位在该区开展了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发现了一批铁、铀等矿产地。在1960-70 年代,上述单位又陆续开展了1∶20 万区域

地质调查和铀、铁、铜矿普查。同时,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核工业部、冶金部

等单位也相继在该区开展地质考查与铀、金和铅锌矿的找矿。在1980 年代以后,四川和甘肃地质局、甘肃有色地勘局、地矿部秦巴项目组,以及一些科研、教学单位在该

区开展了以金矿勘查为主的地质找矿和1∶20 万区调、重要成矿区带1∶5 万区调、1∶20 万化探扫面、1∶100 万—1∶5 0 万重力及航磁地面调查等多学科地质研究工作,获得金矿勘查工作的重大进展。特别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概念的引入和找矿实践,突破了原有以找寻石英脉型为主的相对单一模式的约束,

全面提高了对金矿床多成因、多类型的了解和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本区

金矿找矿、勘查的重大进展,从1985 年发现舟曲县九源第一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前后相继发现了拉尔玛、李坝、鹿儿坝、大水、阳山5 处大型金矿,坪定、石鸡坝、

金山、马泉、赵沟、锁龙、西安河、花崖沟、枣子沟、柴家庄10 处中型金矿和众多的小型金矿及矿点,显示了西秦岭地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并成为我国卡林型金

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

随着金矿床(点)的陆续发现和评价,对金矿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早期以单一矿

床特征、成因、成矿模式的总结研究居多,对金矿找矿起步较晚的西秦岭地区起到积

极推动的作用。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和金矿开发对资源需求形势的要求,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该区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显

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成矿系统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为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

理论和方法,并在西秦岭地区应用成矿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包括金矿在内的

金属成矿系统,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找矿研究工作

深入。

研究内容

寨上金矿床是近几年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金矿床,其位于岷-礼

成矿带的西部。在该成矿带上分布有较多的金矿床(点),如岷县的鹿儿坝金矿、漳县

曹家沟、胭脂沟金矿、礼县李坝金矿、西和马家河金矿、安家岔金矿、岷县洒金沟砂

金矿等。对于寨上金矿床,近几年通过武警黄金第五支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找矿

效果。现已累计提交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超过100t,被视为在西秦岭地区寻找

卡林型金矿床的一个新突破。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矿床资源量仍在继续扩大。

由于对寨上金矿床的研究程度不高,对有关矿床的物质组成、围岩蚀变、成矿阶段与

期次、金的赋存状态与富集机制、金的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等许多问题的研究还十分

薄弱。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直接关系到矿区及外围的找矿效果。因此,深入研

究寨上金矿床的金元素的分布规律,金矿物的赋存状态,研究金矿化体的时空分布规

律,研究金矿成矿条件及其形成机理,探索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远景,推进我国

卡林型金矿床在西秦岭地区的找矿和科学研究无疑十分重要。

自甘肃寨上金矿床被发现以来,武警黄金部队第五支队及相关单位开展了如下工

作。

2000 年10 月,通过地质调查及槽探揭露,发现了11、21 号脉西段(72-88 线);2001 年,在甘南地区开展了金矿预查工作,对甘肃省岷县-马坞一带开展遥感地质工作;在岷县-闾井开展了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12 处金异常;在寨上矿区利用

槽、坑探对11、12 号脉进行控制,探获预测(334)资源量2041kg;2002 年,在矿区外

围开展了哈达铺-宕昌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金异常14 处;在矿区开展了1:1 万地质简测、激电中梯、1:1 万电法联剖、1:1 万土壤测量等工作;新发现了19 号

矿脉,探获(333)资源量5492kg、(334)资源量4836kg;2003 年,在外围开展了甘肃

省临潭县-岷县蒲麻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16 处金异常;新发现31 号脉,探获(333)资源量9928kg、(334)资源量7675kg;2004 年,新发现32、41、42 号脉及

多处矿化点,经物探测定发现6 处电阻率及9 处极化率异常,探获推断内蕴经济(333)

资源量10298kg、预测(334)资源量8546kg;2005 年主要针对已知9、10、11、12、19、21、31、32、41 号等矿脉开展工作,利用钻探、槽探探获(333)资源量35632kg、(334)

资源量11058kg;发现了29 号脉;经物探方法发现6 处电阻率及9 处极化率异常;2006 年在矿区外围开展了金及多金属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物探发现电阻率异常4 个、极化

率异常8 个、极化体4 个;新发现了16、17、18(盲矿体)、33 号脉;探获(333)资

源量4696kg,(334)资源量8710kg;2007 年继续在矿区外围开展了金及多金属资源潜

力评价工作;矿区主要对19-1、19-2、20、9、18、10、16、29、23、31、32 号等矿

脉开展工作,新发现23、35、43 号脉;探获(333)资源量9837 kg、(334)资源量20686 kg;物探新发现电阻率异常6 处,极化率异常9 处;至2007 年底共发现矿脉22 条,

由9、10、11、12、18、19-1、19-2、20、21、23、31、32、41 号脉圈定20 个矿体,

累计探获(333+334)资源量74714kg;2008 年第五支队对寨上金矿床中金的矿物赋存状

态进行了初步查定。

在2003-2004 年期间,武警黄金研究所路彦明开展了《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区深部

及外围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项目,对矿床特征作了研究,并提出了找矿预测;2007-2008 年武警黄金研究所刘刚开展了《甘肃寨上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项目研究,对研究

的构造进行了初步拟定。在2006-2007 年期间,武警黄金五支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刘家军

等人开展了《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在矿床物质组成、金的赋存状态

和成矿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08-2009 年,武警黄金第五支队与长安大学资

源学院合作,做了《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金矿物赋存状态查定》专题研究。专题报告

研究得出,寨上金矿床金矿物赋存状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金呈晶格金或超显微金赋存

在黄铁矿、毒砂、石英等载金矿物中,金以微细粒形式存在于碎屑粒间呈粒间,金以微

细粒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粒间或裂隙中呈粒间金或裂隙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