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语法是将语文课文功能性思维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具体的语文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发生的现象识别、解释、归类以及体现出的抽象规律的称谓。

正确运用语法,可以让我们的结构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清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句子的分类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七个句子类型,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让步句、比喻句。

它们涉及到句子形式、句式结构、全句主干和从句,以及句子的表述和强调等信息,表达出语言信息的不同内涵。

二、声调声调是语言发音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内容,赋予句子不同的意思,改变句子的强调方向等。

高中语文语法对声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介绍了声调的基本概念、归类、平调、感叹调、升调和降调等概念,重点讲解了中文句子的声调变化规律。

三、时态时态是指表示动词过去或将来的特定的形式,它能帮助我们表达出不同的时间,表达出主语的一种语言行为。

高中语文语法对时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完成时态、现在时态和未来时态。

它包含的子类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以及过去将来时等等。

四、词性词性是指词语语法形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词分类。

词性是表达句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内涵。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两个主要的词性类型,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介词和冠词等词类。

五、状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叫复合状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等信息的从句,是高中语文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

它常常出现在主句前,用来丰富主句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语法中介绍了多种状语从句,包括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等等。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知识一、分类1、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2、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③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⑦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②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课件(共31张PPT)

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词语。
1、动作行为动词:洗、走、听、保卫,批评等 2、心理活动动词:爱、厌恶、喜欢、希望、尊
敬等 3、状态变化动词:在、存在、有、发生、死亡、
发展等 4、判断动词:是。 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应该、要等 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回、开、
起来等
副词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 往往是成对成组的。例如:男:女、 西式:中式、 民用:军用、 有期: 无期
介词
介词概念: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 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补充谓语。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 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得根 据语境判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介词为虚词,不能单独充 当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代词、短语、句子 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并列短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 分主次、平等并列地组合
1、在一起的短语 2、升学或者就业 3、春夏和秋冬 4、辱骂和恐吓 5、科长和新来的秘书
偏正短语 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1、定中短语 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 修饰部分在前头,叫做修饰语,被修饰 部分在后头叫中心语。
(他)的马 (代·名) (谁的马?) (江苏)人 (名·名 ) (什么地方的人?) (昨天)的事 (名·名) ( 什么时候的事?)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绳子,依然牢牢地 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划在主语下面 “—— ” 划在谓语下面主成要分 “~~” 划在宾语下面
“( )” “[ ]” “< >”
用在定语前后 用在状语前后附成加分 用在补语前后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

补充的作用。如:“他把
水喝了”一句中,介词“ ③表示时间:从、自从、当等
八 介
把”与名词“水”合在一 起组成短语“把水”,来
④表示状态方式:用、以、按照等
词 修饰限制“喝”,说明喝 ⑤表示原因:由于、因、因为等
的是什么;“他病倒在床 ”一句中,介词“在”与 ⑥表示目的:为、为了等
“床”合起来组成短语补 ⑦表示比较:比、跟、同等
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例:怒 潮 澎湃,党 旗 飞舞。
形名 形
容词 容
词作 词
作主 作
定 语

谓 语
名名 动 词词 词 作作 作 定主 谓 语语 语
参句子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关系表
句子成分
成对发生的关系
主语
谓语
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
谓语
定语
状语 中心语
(动、形词性)
宾语
支配或关涉关系,动宾关系

代词动


实词 形


数 词
容 词拟

副 词
介 词
词 虚词


词助词

必须记住的词性特点
一、名词:
1.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常做主语、 宾语,也可以做定语。
例:(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2.集合名词不能用个体数量修饰,只能用集合词修饰 。 例:一批衣物
二、动词
1.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等的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通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
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明天、回去)
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科学、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等。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重视、注重、尊敬、了解、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情态动词),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上、下、上来、上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抬上来、跑过去"。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

一、搭配不当
• 1.主谓搭配不当 • 谓语不能陈述主语;主语或谓语是并列短 语,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 例: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 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 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 2.动宾搭配不当 • (1)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 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间隔很远。
介宾短语 复指短语 连动短语
•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 • 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 雨中止、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 的短语。 • 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 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 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定语
• 四.定语(标志:的)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在句中多用来对主语或宾语起描写和限制 作用。 • 如“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风平浪 静的港湾”。 词都可以表限制。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 色、冬季的阳光、驮炊具和帐篷的骆驼、 一块树皮”。
状语
• 五.状语 (标志:地)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 中也多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语。状语除了由副词外, 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 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宾短语、量词短语 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 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 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 气等(在副词、介词中有介绍)。例如:
介词 连词
•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 与其、尚且等。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3、注意事项:○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完整版)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完整版)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语法必备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一、句子类型1、简单句简单句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有时可以有宾语、表语或状语,但不能有其他结构,例如:他走了。

2、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句子之间用逗号、分号、连接词或句号连接,例如:他走了,我也走了。

3、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主句和从句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从句可以是宾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例如:我知道他走了。

二、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放在句首,表示句子的主体,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例如:他走了。

2、谓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它可以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例如:他走了。

3、宾语宾语是句子的重要成分,表示谓语动作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例如:他看书。

4、表语表语是句子的重要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或身份,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例如:他是学生。

5、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成分,表示句子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方式、程度等,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例如:他昨天走了。

三、句子结构1、主谓宾主谓宾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组成,例如:他看书。

2、主系表主系表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表语组成,例如:他是学生。

3、主谓宾表主谓宾表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宾语和一个表语组成,例如:他叫我学生。

4、主谓宾状主谓宾状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宾语和一个状语组成,例如:他昨天叫我学生。

四、句子成分的关系1、主谓关系主谓关系是句子最基本的关系,即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例如:他走了。

2、主宾关系主宾关系是句子的重要关系,即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对象,例如:他看书。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⑺无标志判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语
主要 成分
附加 成分
返回
1、主语:是一句话陈述的对象, 表示谁或什么;主要由名词、代 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返回
2、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一般 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 你是学生。
—— — ~~~~~~~~~ —— ———
3、说话[要]简洁〈一些〉。
4、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 ——— ~~~
讲 座
语法知识
——特殊句子成分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 (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 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 (女)教练。
练习三、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1、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 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 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2、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 有志气的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橡胶园。 3、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 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 和发展。 4、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 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5、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水墨画高兴 得直鼓掌。

讲座之六
语法知识
——复句
复 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 句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
主谓句。
复句的类型
并列关系:平列式、对比式 承接关系:按顺序叙述 递进关系:分句之间表示意义上层进 选择关系: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选一舍一 转折关系:重转式、轻转式 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前果后因 假设关系:前句假设,后句是假设的结果 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 目的关系:以、以便、为的是、免得、以免等 解说关系:指不相连的复指中的复句。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句例:
[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 地][同他]交谈。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Ⅰ 1、主谓谓语句: 这个电影 我看过。 ———— ——— 2、复杂宾语句链: 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 —— ~~~~~~~~~~~~~~~~~~~~~ 3、兼语句链: 大家 选 他 当 班长。 —— — ~~ — ~~~~ 4、双宾语句: 李老师 教 我们 语文。 ——— — ~~~ ~~~~
练习一:划分下列句子的主要成分
1、沙锅[可以]炖豆腐。 2、前面围着(一圈)人。
3、[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4、(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院子里静悄悄的。
5、(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6、观众们[在两旁,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7、他们[几个一阵风似的]跑<过来>。
2、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4、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5、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6、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请看下列句子: 1、车间 [ 已经 ] 完成了 ( 全年 ) 的任务。 —— ————
~~~~~~
2、 (薄薄)的轻雾浮起 < 在池塘里 > 。 —— ——— 3、我家 ( 一场很大 ) 的变故。 —— [忽而]遭了 ~~~~~~ ——
单、复句的区别

2、主语承前省或蒙后 省的几个单句形式之 间,有语音停顿,书 面上用逗号或分号隔 开,是复句。

2、只有句中没有逗号 隔开的并列关系的动 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和连动短语作谓语的 句子才是单句。
例二
1、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 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3、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世界上了,欧也妮便跟 父亲格外亲近,把这感情的最后一环握得更紧。 4、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 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以上为复句 5、他的手又黑又脏。 6、他出门看了看天。 ——以上为单句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七、假设关系: 1、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 烟雾。 2、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 傲自大的理由。 八、条件复句: 1、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才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 的理想之巅。 2、不管人家对你们评价多么高,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 是个毫无知识的人。 九、解说关系: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 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十、目的关系: 1、你们仔细商量商量,以免出差错。
5、连 动 句: Ⅱ 他们 听了 这个消息[很]高兴。 —— —— ~~~~~~~ —— 6、把 字 句: 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 —— — 7、被 字 句: 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 ——— 8、存 现 句: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 ————— —————
分析下列句子: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 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 弦.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1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然 后再找出定、状、补。
全 体 同 学 都 做 完 了 语 法 作 业。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2
句例: 1、今天星期六。
——— ————
2、今天是星期六。
词,由字组成,但也有个别字直接就是词 事物名称:飞机、大米 单义词 科技术语:元素、行星 词 基本义:东海 的 引申义:海量 多义词 意 比喻义:火海 义 同义词:时代、时期 反义词:反对、拥护 褒义词:伟大、善良
词 的 色 彩 感情色彩 中性词:结果、害怕 贬义词:勾结、渺小 口语词:见面、注意 语体色彩 书面语:聆听、邂逅
虚 词
词与词的结合构成短语
语序:吃饭、打球 组合方式 虚词:我的祖国、老师和学生 ① 主谓短语:脸红、果实累累 要求搭配 偏正短语:我的朋友、完全明白 使用得当 动宾短语:穿衣服、听他的 短 类型 后补短语:动补—盛满;形补—好极 ② 并列短语:报刊杂志、听说读写 介宾短语:从北京来、比我高 语 的字短语:红的、买的、你的 扩展方式 延伸式:改善生活—积极改善大家的生活 并列式:慈爱、公平—美丽、慈爱、公平
单、复句的区别

1、几个单句形式连 用,在结构上互不 包含,即互不作句 子成份,是复句。

1、如果某个单句形 式(主谓短语)甚 至是复句形式作句 子中的某个成份, 是单句
例一 1、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倚山抱海的古城, 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2、夜,皎洁的月光。 3、肉香,油多。 ——以上为复句 4、作物同病菌进行斗争,情形是复杂的。 5、他们分明地感到:天下已经没有自己 的份,现在是在毁别人的、烧别人的、 杀别人的、抢别人的。 ——以上为单句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一、并列关系: 1、白天海面的涨落叫“潮”,晚上海面的涨落叫 “汐”。 2、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 思想还不够成熟。 二、承接关系: 1、一五O六年,哥伦布去世,接替他职务的是西班牙 探险家巴尔波。 2、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巩固记忆,积累知识,提高分析 能力,也是一种练笔的有效方式。 三、递进关系: 1、在场的人都笑了,有的甚至笑弯了腰。 2、这些藻类不仅可以吃,而且可以作工业原料,甚至 于可以从中提取某些贵重金属元素。
返回
3、宾语:是动词谓语后边的连带 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 物. 它一般可以回答动作行为涉 及的是“谁”或“什么”的问题. 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如:
大家喜欢游泳. 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返回
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边的修饰语, 对名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 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 如:
练习二:划分下列句子的主要成分
1、整齐比不整齐好。 2、信不信由你。
3、拆台比搭台容易得多。
4、他不参加也好。
5、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是个新鲜事儿了。
6、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练习二:划分下列句子的主要成分
1、整齐比不整齐 好。 —————— — 2、信不信 由你。 ——— —— 3、拆台比搭台 容易<得多>。 ————— —— 4、他不参加 也好。 ———— —— 5、(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是(个)新鲜事儿了。 ——— —— ~~~~~~ 6、他说的 是(标准的)普通话。 ~~~~~~ ——— —





四、选择关系: 1、我们宁可走着去,也不挤那公共汽车。 2、要么我们把洪水挡住,要么我们让洪水淹没。 五、转折关系: 1、虽然自然界里有的是各种各样的盐类,却没有一 种能够在食物营养上代替得了食盐。 2、小华还是觉得热不可耐,尽管夕阳已下,晚风渐 起。 六、因果关系: 1、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多种知识作基础,所以他 能够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2、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 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

练习四、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1、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 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 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2、为了保护羊群,英雄的小姐妹——玉荣和 龙梅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 3、鲁迅先生小心地翻阅着方志敏同志利用敌 人要他写“白皮书”的笔墨写成的文稿:一 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