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

合集下载

民国高校教师待遇的历史考察(1912-1949)

民国高校教师待遇的历史考察(1912-1949)

民国高校教师待遇的历史考察(1912-1949)葛福强【摘要】民国高校教师的待遇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

各个历史时期,教师薪俸状况大不相同,当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状态时,教师的收入在社会诸职业中是较高的;当社会动荡之时,教师薪俸的实际获得和支配便大受影响。

民国前期,由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刚起步不久,许多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加强对高校教师待遇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高校教师待遇规程,规范了教师待遇制度,使高校教师待遇逐步规范化。

抗战爆发后,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经济受损,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下滑,尽管高校教师的待遇仍能勉强维持原来水平,但实际的购买力直线下降。

% College teachers' remune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on. It varies greatly with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times, a higher level in a society of relative stability, but volatile in an era of turmoil and disturbanc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eachers’ remuneration were still at a pilot stage of exploration on account of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fter the setup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in Nanjing, the authority formulated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to standardize and enhance college faculty's salary system and input. Then,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ir actual purchasing power plummeted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urmoil as well as lowere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民国;高校教师;待遇【作者】葛福强【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6在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知识分子对“钱”有某种微妙的感情。

鲁迅月薪350块大洋,放现在是什么档次?民国教师地位难以想象!

鲁迅月薪350块大洋,放现在是什么档次?民国教师地位难以想象!

鲁迅月薪350块大洋,放现在是什么档次?民国教师地位难以想象!民国时代,是一个很割裂的时代,一方面,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文化繁荣,大师辈出,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无以复加。

这种割裂,在一些军阀身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就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言,胸无点墨的军阀张作霖,办大学兴趣跟上抢地盘了,这可是没有任何上级文件能够要求他的,他自己就是最上级。

军阀刘文辉,割据四川时,要求他地盘上最好的房子必须是学堂,如果县政府比小学校房子更好,直接枪毙!民国时代所有的国立师范省立师范学校,全部免费,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初也是读不起其他大学,上了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还只是部分师范大学公费、免费,跟那个时代比,差了一大截。

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真的不在一个层次上。

民国时期这么重视教育,那么教师的待遇怎么样呢?大学教授直接就是高收入阶层,站在金字塔顶端。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也是一般行业望尘莫及的。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是300--500块大洋,鲁迅的月薪就是350块大洋。

小学教师可以拿到20--40块大洋。

看起来好像很少,其实是没有对比。

当时警察月薪是2块大洋,这一对比就看出来了。

周旋是当时的一线巨星,月薪200块大洋。

陈存仁写过一本叫做《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书,书里写到,他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8块银元,那铿锵的银元撞击声,都能让他气概为之一壮,感觉飘飘然,很有钱的感觉,一个月吃喝过后,口袋中还剩下5块。

由此可见,当时的银元有多么强悍的购买力。

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小轿车,胡适都能买一辆,也就一个月工资钱。

大学教师的地位,只能仰望,即使是小学教师的20--40块银元,也是可以买房置地胡吃海喝的。

有人拿银价跟今天的人民币进行换算,得出一块银元相对于200元人民币,鲁迅当年工资是70000元,小学教师4000--8000元,看起来并不高。

这种换算法,是没有把购买力,也就是物价考虑进去的。

而物价,才是货币价值的最大体现。

民国教师工资

民国教师工资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元,副教授为400—260元,讲师为260—160元,助教160—100元。

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其中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又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教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超过县长。

曹锟在保定创办河北大学,每逢发工资的时候,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式地送给教授。

当时河北大学教授一个月二三百大洋,而曹锟的副官们能拿到零头已经要念佛了。

就是这样的工资,曹锟居然感到有些歉疚,看见教授在用显微镜做试验,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

看了民国的教师工资,我顿时长太息以掩涕兮。

如今底层的人民教师大多都在讨薪,有支持的声音,但也有很多反对的言论。

这些言论大多都是说,现在教师都讲利益了,谁还有心思教书育人,可见大家小时候受的思想教育毒害之深。

市场经济,教书育人与正当利益并不矛盾,更有很多人又说,该满足了,社会上有人比你们苦多了。

是呀我们也想知足而长乐,但过于知足就会使人沉沦。

教学生也是,不能教他们在满足中慢慢的沉沦。

为了看看,是否是教师们已经该知足了,还是一味的要求很过分,我因此查了些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看看历史上教师的薪金到底是多少。

看了才知道,中国历史,教师从来都是低层的知识分子,百无一用,即使贵为天子之师也常常被自己的学生皇帝冷落或杀害,因为政治利益总大于师生之情。

历史趣谈:解密:民国文人鲁迅在中山大学当教授收入多少?

历史趣谈:解密:民国文人鲁迅在中山大学当教授收入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民国文人鲁迅在中山大学当教授收入多少?导语:都是当教授,在大陆跟在香港差别甚大。

大陆教授的基本工资加上各种奖金与补贴,每年最多几十万元,假如不搞点儿副业的话,无论如何难以跻身都是当教授,在大陆跟在香港差别甚大。

大陆教授的基本工资加上各种奖金与补贴,每年最多几十万元,假如不搞点儿副业的话,无论如何难以跻身富人阶层;可是在香港,教授的年薪却高达一百多万甚至几百万元,即使不搞副业,也能活得相当滋润。

所以说,内地的教授不得不羡慕香港的教授,就像现在的教授不得不羡慕民国的教授一样。

1927年那一年,鲁迅来到广州,在中山大学教了半年书。

在这半年当中,中山大学开给他的薪水还是蛮高的。

到底有多高呢?翻翻《鲁迅日记》就知道了。

1927年1月28日:“收本月薪水小洋及库劵各二百五十。

”同年3月9日:“收二月分薪水泉五百。

”4月9日:“收三月分薪水泉五百。

”5月20日:“收中大四月薪水二百五十。

”6月3日:“收中大四月分半月薪水二百五十。

”6月30日:“ 收中山大学送来五月分薪水泉五百。

”日记里说的“薪水泉”其实就是薪水钱。

从上述日记可以看出,鲁迅在中山大学的月薪是500元,这笔薪水有时候在当月发放,有时候在次月发放,有时候则会拖上一个多月,甚至还要分成两次来支付,但是不管怎么说,每月500元的薪资标准始终没有变动过。

这500元当然不是人民币,不过也并非大洋,甚至不全是银元。

鲁迅日记写得清楚:“收本月薪水小洋及库劵各二百五十。

”意思是他的500元薪水当中包含250元“小洋”和250元“库劵”。

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教师的劳动工资和教师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教师的劳动工资和教师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教师的劳动工资和教师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1)国办教师的劳动工资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巨鹿县从日本侵占下解放出来。

由于解放区财力不足,教师的劳动工资,同党政干部、八路军的官兵一样,一律实行供给制。

每人每月由国家供给小米80—130斤。

其中10斤小米拨发现金,供本人零用。

1952年9月,改供给制为以工资分为单位的工资制。

工资由小米等实物综合折算为货币工资。

教师的月工资级别,依次为:26元、24元、22元、20元,18元。

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1964年12月一1965年2月,全国进行了工资调整,把原来的工资分制工资标准,修正为货币工资标准。

并加发了部分物价津贴,以改善广大教师和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

1956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工资标准,巨鹿县进行了教职工工资改革。

一是取消了物价津贴;二是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分为两个工资标准;三是减少等级,增大级差;四是教职工的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

1963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为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根据省、地指示精神,巨鹿县为40%的教师提高了工资,以解决教师低工资问题。

1968年,巨鹿县响应“侯王建议”,将农村中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

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宣教组决定:本县籍1—7年级国办教师自1969年7月起,改工资制为工分加补贴制。

县革命委员会又下达《关于教育革命中的一些问题》的文件,指出:“教师记工不应低于农村中等劳动力”,“教师的工分加补贴每月最多不超过40元,最低不低于25元。

如果教师所在大队月工分值达到40元的,国家不再补贴。

”这次参加“工分加补贴”评定的原国办教师共计420人,他们原来月平均工资为37.8元,评为工分加补贴后每月平均收入为31.67元。

420名教师,评定后分为以下几类:35—40元的130名,30—34元的115名,25—29元的175名。

国家补贴30元以上的70人,25元以上的126人,20元以上的164人,”元以上的70人。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教师 的薪俸 等级及 数额 ( 见表 2 。 )
表 2 行 政 院 规定 的 大 学教 师薪 俸 等 级 与数 额
第 一 级 第二级 第三 级 第四 级 第 五级 第 六 级 第 七 级 第八 级 第 九 级 助教
讲师
10 6
20 6
10 4
20 4
10 2
20 2
10 1
资、 津贴 、 物福 利 、 实 医疗 费 、 保险 金 、 休金 、 恤 金 退 抚
和奖 金等 。 工资 是影 响教 师经济 地位 和社 会地 位 的重
要 因素 ,所 以工 资问题 是考察 教 师待遇 的重要 内容 。 清末 民初 . 时局 动荡 , 会关 系复 杂 . 社 教育 处 于新 旧教 育转 型 之 际 , 么 当时 教员 的待 遇如 何 , 是本 文 要 那 这 讨论0元 ; 0~0 高 0 专 2 ~6
教 员 10 2 0元 , 教 9 ~ 4 2 ~0 助 0 10元 。
10元… 2 。除助教第 6级至第 3级的级差为 1 0元外 , 各
级之间的级差均为 2 元 。正教授与助教之间的薪俸差 0 距甚远 当然 。 各校在实行过程 中又根据各 自的情况 制 定了不同的标 准 , 但浮动不大。 1 表 所列 是《 四川教育学

校教授 , 每月 薪俸 5 0元 。 0 由此可见 , 各高 校都是 根据
规程 来制 定标 准 的 , 即使 有 所调 整 . 调 整 的范 围也 其 不大 。 12 9 7年 国 民政 府建 立 以后 .对 教师 薪俸 的等级
规定 和发放形 式建 立 了较 完善 的体 系 , 教师 薪俸额 保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国民党时期教师的待遇

国民党时期教师的待遇

本文摘自《教师博览》2008年第1期作者:薛林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教育法规。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

”等等。

比如说教育经费。

《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

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业内人士可以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算今天的账,看看有没有差距。

比如说教师待遇。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

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

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比如说教育理念。

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月收入是县长的两倍 没人敢克扣教育经费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月收入是县长的两倍 没人敢克扣教育经费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月收入是县长的两倍,没人敢克扣教育经费读书摘记2018-08-20民国时期,文人的日子是过得最舒服的,因为收入多,自然生活条件好。

在我们印象中,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是一个很糟糕的年代。

然而,民国在短短的37年,却是大师辈出。

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4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

文化名人有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等等,如灿烂星河。

他们的学术成就,至今尚难以被后人超越。

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初,大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220银元,中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120银元,小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30银元。

当时,普通警察的月收入是4银元,县长一个月20银元。

小学教师的工资比县长都多。

一个四五口人的民国普通家庭,一家的收入大约在50银元左右,折合下来月薪大约是4银元,而一个大学讲师的收入是普通人的一家收入的20倍和30倍。

2005年,钱学森曾有一问:“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民国大师的井喷,和当时教育的极端重视和竭尽全力的投入,恐怕是分不开的。

我们看看民国老师的收入对比。

以前的钱是银元(大洋):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俸从180元到600元不等。

20-30年代大学教师平均220元,中学教师平均120元,小学教师平均30元,一般工人15 元。

40年代,普通警察8元,县长20元,国小教师40元。

同期上海(注意是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银元据作家陈明远所写《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鲁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420元。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月薪400元,主编《新青年》杂志每月还有200元的编辑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月薪600元,还有丰厚的稿费和版税收入;胡适在北大任教时,月薪为600元。

与过去教师相比

与过去教师相比

现阶段教师与过去教师待遇比较由于与中国古代的教师无法进行比较,所以以民国开始.民国教师待遇一、公立大学的教师薪俸民国时期的教师薪俸相对来说较复杂,不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薪俸不同,而且各地教师的薪俸差异也较大。

1917 年 5 月,北洋政府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将国立大学教员分为4 等,每等又分6 级,共24 级。

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 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 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 元,助教月薪50~120 元。

除助教第6 级至第3 级的级差为10 元外,各级之间的级差均为20 元。

正教授与助教之间的薪俸差距甚远。

当然,各校在实行过程中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但浮动不大。

当时,即使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大学,其教职员的薪俸也都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1926年7月,鲁迅应厦门大学之邀任该校国文系教授,每月薪俸400 元。

几个月后,广州的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为该校教授,每月薪俸500 元。

由此可见,各高校都是根据规程来制定标准的,即使有所调整,其调整的范围也不大。

1927 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教师薪俸额保持增长的趋势。

1927年9 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薪400~600 元,副教授260~400 元,讲师月薪160~260 元,助教月薪100~160 元。

1929年12 月制定的《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就遵照了这一规定,稍不同的是将助教最低月薪定为90 元,但同时规定助教可每年加薪10元。

如清华大学,在1928~1936 年期间,教授月薪300~400 元,高的可达500 元;专任讲师128~160 元;教员120~200 元,助教90~140 元。

1940 年以后,物价飞涨,多数教师生活困难。

1940 年8 月,行政院颁布《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见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43 年《教育部档案(五)》),对高校教师的资格、经验、最高薪、最低薪以及加薪年限与数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专科学校也照此办理。

民国时期大学助教的薪酬及其生活状况

民国时期大学助教的薪酬及其生活状况

民国时期大学助教的薪酬及其生活状况
陈桃兰
【期刊名称】《教育史研究》
【年(卷),期】2024(6)1
【摘要】民国时期,助教在大学专任教师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

政府对助教薪俸、补贴等进行了多次调整和补充。

各大学依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参照政府颁布的多项政策不断调整助教薪酬。

助教在经历政府欠薪时期的艰难之后,曾过上一段温饱的生活,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生活又再度陷入困窘。

助教的薪酬与教授的薪酬相比,差距较大;与中学教师、公务员的薪酬相比,也略低。

通过对大学助教薪酬及其生活的考察,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的生活状况。

【总页数】11页(P43-53)
【作者】陈桃兰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9
【相关文献】
1.浅析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2.关注大学生语言生活状况提高大学生母语能力素养——基于三所理工类大学学生语言生活状况的调研
3.民国时期门头沟煤矿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探析
4.民国时期天津纺织工人劳动与生活状况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教员薪津的演变

全面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教员薪津的演变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s’ Salaries in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作者: 牛力[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页码: 44-6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全面抗战;国立大学;教员;薪俸;津贴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大学教员薪津经历了显著变化。

在初期,大学教员薪津折减,来源单一,维持在较低水平。

为救助教员生活,政府的补助政策于1940年后陆续出台,其中以生活补助费、食
粮代金最具代表。

战时补助缩小了不同等级教员的薪津差异,教授群体薪津增长有限。

这引发了
教授的不满,并催生了主要面向高级教员的奖助政策。

战时的各种津贴逐步超过薪俸所得,成为教员薪津收入的主体,并在全面抗战后期成为维系大学教员生活的基本保障。

对于民国时期大学教
员的薪津状况,不应美化,要从客观史实出发,呈现大学教员真实的生活境遇。

民国时期教师生活待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严奇岩

民国时期教师生活待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严奇岩

作者简介: 严奇岩( , 男, 江西萍乡人,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 )
・ ・ ++
练技术工人的月工资只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十几分之一。 管培俊 认为“ 最高工资是 !"#$ 年大学教师最低工资是工人的 !#%& 倍, 工人的 ’$ 倍, 最高 !"’( 年大学教师最低工资是工人的 !%’ 倍,
民国时期教师工资制度的特点: 首先, 民国时期以法令的 形式规定教师的待遇, 薪水的等级规定和发放趋于制度化, 确 立了工资标准、 学历加薪和经验加薪的原则, 从而形成了完整 的工资制度。教师待遇与教师的学历、 能力密切相关。民国时 期教师最低工资的确定有两个标准:一是两倍于当地基本生 活费; 二是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其次, 教师标准工资与 实际工资存在很大的差距。民国时期政府规定的工资只是参 照标准, 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地方财政负担, 由于各地、 各校经济状况不同, 因而教师的实际工资很难与标 准工资相符。又次, 教师群体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极不平衡, 不 同学历、 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别大, 不同地区教师的工 资地域差别也很明显。再次, 工资类别看, 民国时期教师的工 资分月薪制和时薪制。 大体上, !"#$ 年前为时薪制, !"#$ 年后 为月薪制。但月薪制和时薪制在某些地区一直混合使用。 总的来说, 民国时期教师的工资待遇, 多数观 点 认 为 , 抗 战前, 教师的待遇稳定而有保障。 大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当丰 厚, 中学教师高于工人生活, 小学教师基本上养家糊口。但抗 战以来, 由于物价猛涨, 教师待遇每况愈下。 教师与其他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 $、 教师工资与社会各行业平均工资的比较能看出教师的工 资高低, 即教师的收入在社会各行业的排名表明社会对教师行 业的认可度, 如实反映教师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教师确定最 低工资的两个标准, 其中基本生活费标准是针对工人和农民而 言,因而这两个标准实际上说明了比较研究教师与公务员、 工 人和农民的必要性。 因而,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 教师与其他社会 阶层比较研究值得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注意到这点。慈鸿 飞认为, 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工资相当于副部长级待遇, 而熟

民国北平老师的高薪生活

民国北平老师的高薪生活

民国北平老师的高薪生活作者:赖晨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8期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

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

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

北平有两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每年南京政府汇款给北平文教经费400余万,加上清华、燕京、协和等特殊财源——如外国官方、民间捐赠的教育经费,比如德国宗教团体圣言公会每年给辅仁大学22万美元资助,另外还有校友、社会人士捐助,学生学费等,加上其他学校机关,每年约1000万。

大中小学生以10万人计,每人以每年消费100元计,两下相合,则北平市因教育而流通的金额,总数在2000万元以上,此可谓北平的生命线。

民国时期的北平老师备受社会尊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文教事业是北平的命脉,更重要的是,他们并非仅仅是“精神贵族”,其工资收入很高,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在北京大学校门前,停放着胡适校长500元买来的高头大汽车以及新旧不一的黄包车,走下隐士式的周作人,口含旱烟袋;脸喝得红红的数学家冯祖苟;外貌极像德国人的李四光先生,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民国前期无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低,钱的购买力很强。

据杨东平在《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中所言,在那时,1元现大洋折合铜元230大枚,而一斤五花猪肉仅要30大枚,也即1元钱可以买7.6斤五花肉,现在每斤五花肉一般是人民币15元,也即当时的1元现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10元。

当时公务员,一等科员月薪为100元(约今人民币1.1万元),而一般公私中学老师月薪约一百几十元(约今人民币1.3万元),高初中都教的教员和国语(语文)、英语、数学教员,月薪则在200元(约今人民币2.2万元)以上,小学教师30—70元(约今人民币3300—7700元),小学校长约100元(约今人民币1.1万元)。

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的变化及其影响

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的变化及其影响

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的变化及其影响抗战前的我国大学教授享有优厚的薪酬待遇,生活富足且有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们大多认可并支持国民党政权。

抗战爆发后,教授因薪俸大幅下降而沦为赤贫阶层,其政治态度和立场急剧转变,与国民党决裂,大部分教授最后倒向了共产党一边。

大学教授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也要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当他们从旧政权中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以维持其社会精英地位时,选择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就成为一种必然。

[标签]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政治态度这些人通常各执己见,以“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抗战前的大学教授不仅有很好的薪酬待遇,而且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知识精英群体。

而抗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授群体的生活境遇,他们从战前的高收入阶层滑落到社会底层,经济地位的急遽变化进而引起教授群体政治偏好的改变,如果说战前教授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是支持国民党政权的,到了抗战后期,教授群体的政治态度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在政治上与国民党决裂,大部分教授倒向了共产党的一边,成为中共的同路人和支持者。

一、战前大学教授的高薪待遇及对其政治态度的影响大学教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从民国初年直到抗战爆发,教授群体一直都是社会阶层中的高收入者,生活富足、安逸,“在当时的中国,教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们既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阶层看,更不能作为阶级看,而应当把它视为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在经济上相对有保障,在政治上有追求,在专业上有固定的研究方向~。

自民国初年至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大学教授的薪俸待遇基本上是根据政府颁布的规程予以发放的,教授的收入呈逐渐上升趋势。

1927年6月23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了《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和《大学教员薪俸表》,对全国各类高校的教员资格和经济待遇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此后,各国立、私立大学基本上是参照这个规定来执行的。

《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大学教员薪俸为4等12级,具体是:教授为一等。

历史民国时期大学教授月薪:可买3200斤大米

历史民国时期大学教授月薪:可买3200斤大米

历史民国时期大学教授月薪:可买3200斤大米400在四川大学档案馆中,收藏着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前身之一国立四川大学的《国立成都大学全宗》,其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校史、各科课程、学生通则、教员延聘细则、职教员俸薪规则、教职员名录等资料。

民国18年(1929年)9月,《国立成都大学全宗》编纂成册,目前收藏于四川大学档案馆,内文详细说明了职教员俸薪规则。

其中,每一类教职员都有自身的等级划分。

工资最高的第一级校长,为500元,工资最低的是第五级的二等事务员,为20元,这样算来,最高与最低工资相差25倍。

另外,第一级教授月薪400元,与第三级校长持平。

特约教授、讲师以计时来收取酬劳,向本科生讲课每小时为3元至5元,预科生每小时为2元到3元。

外国教员薪酬则“别以契约定之”。

当时国立成都大学教职员薪酬以银元为货币单位。

一银元价值几何?根据《成都市志·物价志》记载,民国18年(1929年)的成都市场大米价格为,每石大米15银元。

按照“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的原则换算,120斤为一石,那么每斤大米为0.125银元。

也就是说,当时国立成都大学校长的薪俸可以买4000斤大米,教授可以买3200斤大米,而收入惨淡的最低级别二等事务员(月薪20银元计算)只能买160斤大米。

教师资格证并非是现代产物,早在年也有“教师资格证”的存在。

成都档案局保存着1931年,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张铮签发的“四川省小学教员许可状”。

“年仅21岁的成都女青年龚棣耕的初级小学正教员许可证,那会的正教员相当于班主任水平。

”成都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解释道。

证书上还贴着龚老师的照片:穿着黑色布衣的她还梳着齐齐的小刘海,看起来很年轻时髦。

成都档案局里还收藏了龚老师的毕业证书。

“学生龚棣耕系四川省成都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选科修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落款为“四川女子选科师范学校”,时间为民国十七年(1929年)。

这份“教师资格证”将伴随老师4年,“教员许可状的有效期间只有四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37)大学教师薪俸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37)大学教师薪俸研究
不 同角度 促进 了学术 的发展 , 而学术 的繁 荣又反过 来使 大学愿 意付 高 薪聘请 大 学教 师。 关键词 : 薪俸 ;状 况 ;影 响 因素 ;学术 发展
在 中国的传 统文 化 中 ,钱 ” 一个 比较显 眼 的 “ 是
报酬数额。 与薪酬相 比, 薪俸 的组成部分中基本工资
的 比重较 大 , 而福 利所 占的 比例较 小 。[ 2 J
定的必要性 , 可为现今的大学教师 的薪酬体制提供
月薪 40 6 0 ,副教授 20 40 ,讲师月薪 0 —0 元 6— 0 元 10 20 , 6 —6 元 助教月薪 10 10 。12 年 1 月制 0—6 元 99 2 定的《 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 也完全按照
这 一规定 , 只是 助教 最 低月 薪 为 9 0元 , 规定 助教 但 可每 年加 薪 1 元 。【 0 3 】 而这种 规定 与北京政府 时期 的
参考。


大学教师的薪俸状况
薪俸 , 即薪水(M  ̄)是源 自西方经济学和管 Sa ,
理 学 中的词汇 “ 酬 ”C m estn 发 展过 程 中的 薪 ( o pnai ) o

大学教师薪俸规定相 比, 已有大幅提高 , 即使是讲师
也已经达到北京政府时期教授的薪俸水平。
部分 。这一概念 出现 于 12 以后 , 90年 指脑 力劳 动
( ) 收入 的角 度看 一 从
字眼。自战国起就有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屈” 。在传统被人曲解后 , 人们或为清
高耻于谈钱, 或为隐私而回避谈钱 , 尤其是一些文人
雅士 。然而 马克思 唯物 史 观告诉 我 们 , 的社 会 存 人 在决定 了人 的意识 。这 样看来 , 同时期 、 同阶层 不 不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陈娜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依据有关史料,介绍了民国时期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教师的薪俸和福利待遇.民国初期,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有较完备的制度规定,高校教职员的薪俸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公立学校教师的工资高于私立学校.抗 .日战争时期货币贬值,国民政府为了有效管理高校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教师的实际生活水平每况愈下.
【总页数】3页(P150-151,180)
【作者】陈娜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美国外语教师待遇情况调研与分析 [J], 刘翠航
2.民国时期我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情况研究 [J], 迟萍萍
3.警惕我国高校教师待遇分化趋向——基于高校行政化、学科分化和资本互化的视角 [J], 年晓萍;徐俊
4.民国高校教师待遇的历史考察(1912-1949) [J], 葛福强
5.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研究-以临沂大学图书馆保护民国时期沂蒙文献为例 [J], 韩一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教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考察——以国立西南联大为中心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教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考察——以国立西南联大为中心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教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考察——以国立西
南联大为中心
陈育红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在详实考察西南联大教授薪俸与薪津,并对同时期最低生活费进行估算比较之基础上,得出战时联大教授的薪津已经无法维持一个标准家庭之最低生活水准的结论.造成大学教授生活贫困化之直接原因乃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这与战争导致的国内经济状况的急剧恶化密切相关;同时,国民政府执行高等教育扩张政策,未能审慎考量政府的财政能力,亦是战时陷所有师生于饥饿边缘之一大原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的重新变动,以及战时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更使得大学教授所遭受之冲击远甚于其他行业阶层.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陈育红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
【相关文献】
1.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 [J], 罗玲
2.抗战时期的丽江边疆教育——以“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碑”为考察中心
[J], 杨林军
3.国立北平图书馆在西南[1]\r——试述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的访求 [J], Zhao Guoxiang
4.国立北平图书馆在西南——试述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的访求 [J], 赵国香;;
5.抗战时期流亡大后方安徽省中等教育研究——以“国立九中”为中心的考察 [J], 汪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国历届政府都推行了教授高薪制度。

1917年5月,北洋政府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将国立大学教员分为4等,每等又分6级,共24级。

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元,助教月薪50~120元。

当然,各校在实行过程中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制订了不同的标准,但浮动不大。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教师薪俸额保持增长的趋势。

1927年9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薪400~600元,副教授260~400元,讲师月薪160~260元,助教月薪100~160元。

1929年12月制订的《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就遵照了这一规定,稍有不同的是将助教月薪最低定为90元,但同时规定助教可每年加薪10元。

如清华大学,在1928~1936年期间,教授月薪300~400元,高的可达500元;专任讲师128~160元;教员120~200元,助教90~140元。

资料显示,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

因此,教授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抗战期间,物价飞涨,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大为减少,多数教授生活困难。

但国民政府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提高薪金、平价供应及实物补贴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

总之,在整个民国时期,高校教授虽然说在不同时期待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教授们的薪金待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尤其是1927年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间,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物价平稳,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这一时期大学教授们的生活状况非常优裕,如不少教授出门有车、家有佣人、居处有独家院落,在生活必要开支外仍剩有不少闲钱。

民国高校教师高薪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民国时期之所以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教授高薪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民初之际,有识之士愈发重视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素质的作用。

尤其是一批从海外留学归国的知识精英,他们看到了西方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因此,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不管是民初的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都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现代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

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在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宪法中的规定,但是以宪法的形式来规定教育经费的数量,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促使地方政府在各项开支中,要优先保证各地教育经费的使用。

其次,这一制度之实现,也得益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较小。

在兵荒马乱、内战频仍、军费开支巨大的民国时期,教授的薪水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与当时的高校规模小、教授数量少有密切的关系。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因此,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

资料显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数量直至抗战前夕的黄金时期,也只有110所左右。

1932――1933年,全国大专院校学生注册人数是42710名,1933――1934年增加到46785名。

1934年,中国高校共有教员7205人,其中教授2801人。

北京大学只有教授56人,清华大学只有教授87人,便是规模最大的中央大学也只有教授197人,而国际驰名的协和医学院则只有十余名教授。

1936年,学校有108个、在校生41922人、教员7000余人。

其教师的总体数量相当于现今国内三所一流大学之和,这一数量远远少于军政界、党务界主流人员之总数。

正因如此,教授们的高薪制度才得以基本保障。

抗战前夕,曾任罗家伦助手、兼具清华和中大背景的郭廷以有言:“一九三二年后,教费从不拖欠,教授生活之安定与近二十年来所未有。

”试想,如果民国时期的高校规模与现在相当的话,那么在那个政治较量和军费开支优先的年代,教授们如此优越的薪水待遇是无论如何也保证不了的。

民国教授高薪制度的影响
1.促进了民国学术的卓越发展
高薪制度保证了教授们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其可以专心地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而无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他们的教育、科研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达到世界前沿的学科数量已不少,如清华的文史、数理,北大的文史,协和的医学(以及中央研究院涵盖的部分领域)都蜚声国际;此外,交大和北洋的工学、金陵的农学、南开的经济学、东吴的法学等,都初具国际知名度。

与此相伴的还有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一线学者:以清华为例,中国学方面的陈寅恪、赵元任、冯友兰、萧公权、刘文典等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前沿学者;数学方面的孙光远、华罗庚、陈省身等;物理方面的萨本栋、吴有训、赵忠尧等;化学方面的高崇熙、萨本铁;生物学农学方面的戴芳澜等都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一线
2.有利于知识分子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风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条件成为知识分子能否保持精神独立的重要因素。

比照当今学术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几乎成为民国教授们的精神写照。

在时代夹缝里生存的民国教授,之所以能够坚守其独立立场,在种种藩篱之中,捍卫并享受着精神的自由,除却时代和个性的因素之外,不能不说优裕的物质条件是其人格独立的物质基础。

3.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充裕的物质条件,使教授们在生活工作之余仍有不少资金节余,这为他们从事其它社会活动创造了物质条件。

他们利用这些资金或是办学、或是资助青年学生留学、或是创办刊物,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

例如,胡适在抗战前十余年间便先后办有《新青年》、《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等大牌名刊,而且资助林语堂游学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