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放射治疗中医学影像成像系统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
②不论X线能量多少,骨光电效应发生概率总 是软组织7倍左右,且伴随X线能量增加,光 电效应发生概率急剧下降,透过射线增多。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13页1
低能量时多数X线都产生光电效应
较高能量时以康普顿散射为主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23页2
(2)吸收与密度关系: 吸收与组织密度成正比
软组织密度是空气密度773倍。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171页7
(四)X线产生及能量转换 1.X线产生三个条件:
高速电子流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结果 ①电子源 ②高速电子流 ③靶物质
2.能量转换
诊疗用X线产生效率只有0.4%~1.3%。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181页8
(五)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五种相互作用形式:
(不变散射、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电子对效应、光蜕变)
当前,医学影像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体系, 包含常规X线成像、X线CT成像、DSA成像、MR 成像、超声成像、核素成像及热成像等。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页 3
开始时:骨骼透视和摄片 对比剂(造影剂):提升组织间对比 影像增强器--X线透视 X线CT、PET/CT DSA CR、DR使得X线摄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缺点:①缺乏动态信息
②费用比透视稍高。
3.特殊X线摄影
软X线、高千伏、CR、DR、体层、放大、荧光、记波、干
板、异物定位等。
4.造影检验
经过在人体中引入对比剂(造影剂),产生
对比差异,使一些组织或器官显影,消化、泌尿、
循环系统造影检验…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8页 8
二、CT扫描检验
1.平扫:
2.增强扫描:
第282页8
3.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

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

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在放射治疗中,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放射治疗中常用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正文内容开始)1. X射线成像系统X射线成像系统是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成像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X射线的物理特性,医生可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

在放射治疗中,X射线成像系统主要用于确定治疗区域的准确位置,并帮助医生规划放疗的具体方案。

通过X射线成像系统,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制定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系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系统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感应器进行扫描的成像系统。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肿瘤的形态和大小。

在放射治疗中,CT成像系统可用于定位放疗治疗计划中的激光标记,以确保放疗的定位精度。

此外,CT成像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分布,以确保给予肿瘤足够的辐射剂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 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磁场和无线电波的成像技术,它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在放射治疗中,MRI成像系统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肿瘤结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边界和浸润范围。

此外,MRI成像还可以检测肿瘤的血供情况,辅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放射治疗前后的MRI扫描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结合(PET-CT)成像系统在放射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

PET-CT系统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示踪剂的药物来检测肿瘤的代谢活性,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第一章X 线成像一、X 线的产生与特性X 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 线的特性:1 穿透性:X 线成像基础;2 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 感光效应:X 线射影基础;4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 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二、X 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 X 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2 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 显像过程三、X 线图象特点X 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 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五、N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 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第2 章骨与软骨第一节检查技术特点: 1 有良好的自然对比2 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3 检查方法发展快4 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 线检查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 正、侧位;2 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 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1 关节照影、2 血管照影三CT 检查(优点)1 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2 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3 X 线病可疑病变;4 骨膜增生;5 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X 线表现:(掌握)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

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滑膜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结骨端、关节囊、关节腔。

X 线上的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解剖关节间隙和少量滑液。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件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件
其贯穿本领的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5
3.1.1 X线的特征
2.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X射线的荧光作用。
X射线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当它照射某些物质时,如磷、铂氰化 钡、硫化锌、钨酸钙等,能够使这些物质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当它们 回到基态时就能够发出荧光,这类物质称荧光物质。
医学中透视用的荧光屏、X射线摄影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 的输入屏和输出屏都是利用荧光特性做成的。
1. 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 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 性。
✓ X射线在传播时,它的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频 率和波长,且有干涉、衍射等现象发生。
✓ 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的粒子特性占主导 地位,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4
3.1.1 X线的特征
2.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X射线的穿透作用。
成像板的构造:
(1)表面保护层。 (2)辉尽性荧光体层。 (3)基板(支持体)。 (4)背面保护层。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17
3.1.3 计算机X线摄影(CR)
2. CR 系统成像的基本过程 (1)影像信息的采集: (2)影像信息的读取: 与普通X摄影相比较,CR的优点是:① 宽容度大,摄影 条件易选择。② 可降低投照辐射量:CR可在IP获取信息 的基础上自动调节放大增益,最大幅度地减少X线曝光量 ,降低病人的辐射损伤。③ 影像清晰度较普通片高。④ 对影像可进行后处理,对曝光不足或过度的胶片可进行后 期补救。⑤ 可进行图像传输、存储。⑥由于激光扫描仪 可以对IP上的残留信号进行消影处理,IP板可重复使用23万次。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单束平移-旋转方式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
钡剂 ( barium) 硫酸钡粉末加水和胶配成,以W/V表示 混悬液:用于食道及胃肠造影或气钡双重 钡胶浆:主要用于支气管造影检查
*
*
*
碘 剂 有机碘制剂: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排泄:经肝或肾,从胆道或泌尿道排出 类型:离 子 型:副作用大,过敏反应多,价格低 非离子型:低渗,低粘度,低毒性,高费用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
DSA的临床应用
特别适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 了解心内解剖结构异常 观察大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异常等 显示冠状动脉、头部及颈部动脉病变
*
*
*
*
2、X线的特性 波长:0.0006~50nm X线诊断常用波长:0.008~0.031nm 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生物效应)
影像诊断学
X线,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核素显像:包括 γ闪烁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与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 透 性: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物体,此为X线成像的基础(吸收与衰减,穿透与管电压,厚度与密度) 荧光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此为X线透视的基础 摄影效应:能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并形成潜影,以显定影处理产生黑、白图像。此为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此为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章 绪论 临床放射学(Clinical Radiology)含X线诊断学及放射治疗学。

X线诊断学(Diagnostic Roentgenology)是应⽤X线特性,通过⼈体后在透视荧光屏或照⽚上显⽰正常和异常的影像,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归纳,作出诊断的⼀种科学。

它不仅⽤以诊断疾病,还可以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亦可以⽤于预防医学,如体检、防痨、肿瘤、职业病和地⽅病等的普查防治。

X线诊断学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放射治疗学(Radiotherapeutics)包括X射线、60钴及电⼦加速器等治疗机,应⽤其物理特性对⾝体各部位的肿瘤进⾏治疗的⼀种科学,将在本讲义第⼋章进⾏简要介绍。

近⼗年来由于电⼦科学进展,显像⼿段多样化,临床放射学的诊断部分得到许多扩充,影像诊断不只限于X线诊断,还包括超声,γ闪烁摄影、CT、MRI等,综合称为影像诊断(Imagediagnosis),亦称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ology)。

第⼀节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法 ⼀、X线的特性 X线是⼀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种光⼦,诊断上使⽤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埃A=10-8cm),X线有下列持性(主要应⽤于医学⽅⾯): (⼀)穿透性 X线能穿透⼀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体在内。

其穿透能⼒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

X线波长愈短,穿透⼒就愈⼤;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

在实际⼯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Kilovolt,KV)的⼤⼩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milliampere,mA)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荧光作⽤ X线波长很短,⾁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波长较长且⾁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X线量多少成正⽐,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2023医学成像系统课件contents •医学成像系统概述•医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医学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医学成像系统的优缺点分析•医学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目录01医学成像系统概述医学成像系统定义为利用物理学原理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为人体内部结构成像,检测、诊断并显示人体的形态学、功能学及代谢过程的仪器或装置。

根据成像原理和应用领域,医学成像系统可分为X线成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和核医学成像等。

医学成像系统的定义与分类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最早的X线成像到现在的多模态、多参数成像技术,如CT、MRI、PET-CT、SPECT-CT 等。

医学成像系统的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提高了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从最初的X线透视和拍片,到现在的全身多部位、多脏器精细成像和功能代谢检测。

医学成像系统的发展历程医学成像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制定、疗效评估及随访等多个环节。

在治疗计划制定方面,医学成像系统可提供病灶的三维空间信息,帮助医生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

在疗效评估及随访方面,医学成像系统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临床诊断方面,医学成像系统可用于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成像系统的应用范围02医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X射线特性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高穿透力,可穿过人体组织,是医学成像的主要手段之一。

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生成“阴影”或“透视图”,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数字图像。

X射线成像系统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产生人体组织的共振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数字图像。

MRI原理可呈现多维度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

MRI优势MRI成像系统CT原理利用X射线旋转扫描人体,获取多个角度的“切片”图像,再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三维图像。

医学影像成像系p全套课件(分析:组织)

医学影像成像系p全套课件(分析:组织)

超声波成像未来发展
01
02
03
实时三维成像
借助实时三维超声波技术 ,未来超声波成像将能够 获取更立体的图像,提高 病变检出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超声 波成像将实现更快速、准 确的病变识别和诊断。
便携式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波 成像设备将更加便携,方 便医生在各种环境下进行 诊疗。
昂贵等缺点。
04
医学影像成像案例分析
X射线成像案例分析
总结词
X射线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穿透人体组织并记录穿透后的影像,可以观察到人体内 部的结构和异常。
详细描述
X射线成像广泛应用于胸部、骨骼和腹部等部位的成像,可以检测肺部炎症、骨折、肠道梗阻等疾病 。在X射线成像中,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超声波成像特点
超声波成像具有无辐射损伤、实时动态成像、高组织对比度等优点 ,能够方便地显示心脏、血管、胎儿等器官的结构。
超声波成像应用
常用于心脏、腹部、妇产科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原理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原理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利用示踪剂中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的湮灭效应, 测量湮灭产生的高能光子,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示踪剂分布的三维图像。
磁共振成像未来发展
高分辨率
借助更高性能的磁场和信号处理技术,磁共振成像将实现更高分 辨率的图像获取,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疾病。
功能成像
随着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将拓展到功能成像领域,实现对人体 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实时监测。
无创成像
未来磁共振成像有望实现无创成像,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伤害,提 高患者的诊疗体验。
详细描述
X射线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像速度快、费用相对较低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骨折、肺部感染等疾病的诊断。然而,X射 线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损伤,应合理控制使用。

第一章概论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第一章概论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课时安排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容 概论 放射物理基础 模拟X线成像 数字X线成像 X线成像理论 CT成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成像 核医学成像 总复习 合计
总学时 2 4 2 2 6 4 6 2 2 2 32
理论 2 4 2 2 4 4 4 2 2 2 28
信号。
12
一、X 线成像
• X 线成像:是由X 线管发出的X 线透过被检人体的组织结 构时会发生衰减,由于各种组织的密度(ρ)、原子序数 (Z)以及厚度(d)的不同,而对X 线的衰减系数(μ) 不同,使得穿过人体出射的X线强度不同而产生X线对比度 (KX),含有人体信息的KX由屏-片系统(影像增强器、 成像板或平板探测器)接收,再经过处理形成可见的光学 影像。
24.01.2022
25
• CT成像:自X线管发出的X线首先经过准直器形成很细的直线射束,用以 穿透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带有人体 信息的X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含有被检体层面信息的X线转变为相 应的电信号。通过测量电路将电信号放大,由A/D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 ,送给计算机处理系统处理。计算机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重 建和处理,得出人体层面上组织、器官衰减系数(μ)分布情况,并以 灰度方式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组织、器官的图像。
• CT成像优势:①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能准确地反 映横断平面上组织和器官的解剖结构;②密度分辨力高,能显示出普通 X线检查所不能显示的病变;③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线吸收衰减值 ,可通过各种计算进行定量分析;④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24.01.2022
26
三、磁共振成像
• 194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珀塞 尔(Edward Purcell)首先发现了磁共振现象,由此产生的磁共振波 谱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物质的非破坏性分析。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纽 约州大学的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和劳特伯(Pual Lauterbur)将磁共振用于医学成像,20 世纪80 年代被快速地发展 起来成为医学影像新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总论一. 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 X线在人体内的透过率从大到小,其正确排列为( )A. 气体 . 液体及软组织. 脂肪 . 骨B. 骨. 脂肪. 液体及软组织. 气体C. 脂肪. 气体. 液体及软组织. 骨D. 骨. 液体及软组织 . 脂肪. 气体E. 气体. 脂肪. 液体及软组织. 骨2.X 线成像因素是( )A. 密度和厚度B.T 1 弛豫时间C.T 2 弛豫时间D. 流空效应E. 部分容积效应3. 指出与X 线诊断和治疗无关的特性( )A. 穿透性B. 衍射作用C. 荧光效应D. 摄影效应E. 电离效应4. 装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不能进行下列哪种检查( )A.MRIB.CTC.X 线平片D.SPECTE.PE5. 下列哪项不是CT 扫描的适应证( )A. 眼部外伤B. 眼眶内异物C. 眼的先天性疾病D. 近视眼E. 眼球及眶内肿物6. 下列造影不用碘剂的是( )A. 动脉造影B. 静脉造影C. 逆行肾盂造影D. 脊髓造影E. 胃肠道常用的双对比造影7. 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子核是( )A.1H 氢B.19F 氟C. 钠(23Na)D. 磷(31P)E. 其它8.MRI 成像参数有( )A.T 2B.T 1C. 流速D. 质子密度E. 以上全对9. 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影像的是( )A.CTB. 荧光摄影C.MRID.DSAE.CR10.PACS 中文意思是( )A.X 线成像设备B. 数字荧光成像设备C. 存储和传输图像的设备D. 直接数字化X 线摄影设备E. 将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设备11. 目前运用于永久保存医学影像的存储元件应选( )A. 磁盘B. 硬盘C. 磁带D. 光盘E. 记忆片12.MR 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 )A. 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B. 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C. 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D. 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E. 增加了水的比重13. 关于MRI 检查安全性论述,错误的是( )A. 体内有金属异物. 人工铁磁性关节等不应行MRI 检查B. 带有心脏起博器患者禁止MRI 检查C. 幽闭症患者不宜做MRI 检查D. 正在进行生命监护的危重病人不能进行MRI 检查E. 早期妊娠妇女接受MRI 检查肯定是安全的14. 以下属于直接数字化X 线摄影的是( )A.CTB.MRIC.DSAD.CRE.DR15. 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检查是( )A.X 线体层B.CTC.MRID.DSAE.DR16.X 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不包括( )A. 保证病人安全B. 检查结果准确C. 操作简便D. 费用低廉E. 在门诊即能检查17. 以下哪项不是直接引入造影剂的方法( )A. 口服法如钡餐检查B. 灌注法如支气管造影C. 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D. 静脉肾盂造影E. 子宫输卵管造影18. 以下CT 优于MRI 检查的是( )A. 软组织分辨率高B. 显示钙化灶C. 多参数成像D. 多切层成像E. 无需血管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19.MRI 的成像参数不包括( )A. 组织衰减系数B.T 1 时间C.T 2 时间D. 质子密度E. 流空效应20. 哪一项不是MRI 的优点与特点( )A. 无电离辐射B. 多切层多参数成像C. 软组织分辨率高D. 可显示钙化灶E. 无需血管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21. 有关MRI 各组织信号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在T 1 WI 中呈高信号B. 脂肪在T 1 WI 呈低信号C. 血肿在T 2 WI 呈高信号D. 骨皮质在T 1 WI 及T 2 WI 中均为高信号E. 气体在T 1 WI 及T 2 WI 均呈中等信号22.PACS 主要组成不包( )A.X 线机B. 图像信息的获取C. 图像信息的传输D. 图像信息的存储与压缩E. 图像信息的处理23. 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建立开辟先河的是( )A.MRIB.DSAC.CRD.CTE.DR24 下列哪类患者适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 对碘剂过敏者B. 有中. 重度肾功能不全者C. 自主运动不能控制者D. 动脉狭窄者E. 严重心功不全者25. 在放射线防护应遵循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 缩短照射时间B. 减少照射距离C. 利用屏蔽作用D. 缩小照射野E. 采用特殊位置,避免要害部位直接接受X 线照射26. 为显示流速极低的血流灌注信号,宜用( )A.A 型超声B.B 型超声C.M 型超声D.CDFIE.CDE27.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点,错误的是( )A. 血流朝向探头,显示红色B. 血流背离探头,显示兰色C. 血流朝向或背离探头,流速高均显示亮度大D. 动脉血流显示为红色E . 高速湍流则以五彩表示28. 有关MRI 弥散成像,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 )A.ADC 图是直接反映组织扩散快慢的指标B.DWI 是反映扩散信号强弱,如果扩散速度慢,信号高,图像呈白色C. 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速度快,ADC 值低,图像呈黑色D. 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速度快,ADC 值高,图像呈白色E. 脑梗死的早期,ADC 值图上呈黑色,DWI 呈高信号29. 下列对T 1 值规定的描述,正确的是( )A.Mz 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 的时间B.Mxy 衰减到原来值63% 的时间C.Mxy 衰减到原来值37% 的时间D.Mz 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 的信号强度E.Mz 达到最终平衡状态37% 的时间30. 团注动态增强与常规增强扫描相比,哪一项不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优点( )A. 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B. 提高对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C. 显示肝内血管解剖较好D. 显示血管受侵和癌栓较好E. 显示肝实质强化程度较好31. 下列疾病的CT 图像中与脑水肿密度不相同的病变是( )A. 限局性脑炎B. 脑出血C. 脑脓肿D. 脑挫伤E. 脑梗死32.MRI 对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不高( )A. 脊髓与椎间盘病变B. 胃肠道疾病C. 脑脱髓鞘疾病D. 眶内肿瘤E. 脑干与幕下区病变33. 关于功能性MRI 成像,哪一项叙述错误( )A. 包括弥散成像 . 灌注成像和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等B. 高浓度GD-DTPA 进行MRI 的动态成像,可评价毛细血管床的状态与功能C. 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鉴别放疗后的MRI 所见是放疗反应瘢痕抑或肿瘤复发D.( 灌注成像) 主要用于肿瘤和心. 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E.( 弥散成像) 主要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34. 在MRI 图像上呈无信号或低信号的解剖结构,不包括( )A. 含气鼻窦腔B. 乳突气房C. 硬脑膜D. 颅骨内外板E. 颅骨板障35.PACS 的临床应用,不包括哪一项?( )A. 临床诊断B. 辅助诊断C. 远程医疗D. 教学和科研E. 网络交流二. 多选题(每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的内容有( )A. 普通X线检查B.CT.MRIC. 核素扫描D. 超声医学E. 介入放射学和放射治疗学本资料由盛世翰林整理编撰,更多医学资料欢迎咨询1440661000 !22. 下列X 线特性中用于诊断的是( )A. 穿透性B. 生物效应C. 电离效应D. 感光效应E. 荧光效应3. 请指出X 线检查三大类别( )A. 常规检查B. 电视透视C. 特殊摄影检查D. 体层摄影E. 造影检查4.CT 检查的主要优点为( )A.CT 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B.CT 能显示真正的断面图像C.CT 空间分辨率较X 线高D.CT 检查的操作简单安全E.CT 无电离幅射5. 目前MRA 中常用技术有( )A.TOFB. 黑血技术C. 最小强度投影D. 最大密度投影E.PC6.CT 机设备本身可能产生的伪影包括( )A. 环状伪影B. 混合状伪影C. 点状伪影D. 条状伪影E. 指纹状伪影7.CT 增强扫描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包括( )A. 有碘过敏史B. 年龄>55 岁C. 体内有顺磁性金属假肢D.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E. 年龄<10 岁8. 关于MRI 的理论,正确的是( )A.MRI 属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B. 人体正常与病理组织间的T 1 .T 2 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 I成像的基础C.MRI 多参数 . 多方位成像,能提供比CT 更多的诊断信息D.MRI 成像系统应包括MRI 信号. 数据采集与处理及图像显示几部分E. 磁场的强度. 均匀度和稳定性与图像的质量有关9.MRI 与CT 相比,其特点为( )A. 无骨性伪影B.MRI 对椎管内脊髓病变显示,优于CTC. 因为纵隔内有脂肪及血管结构,故MRI 显示较好D. 由于MRI 无放射性,所以是一种最安全的检查方法E.MRI 不使用造影剂就可使血管显像10.MRIT 1 加权像上,以下各组织的信号高低叙述,哪些正确?( )A. 脂肪> 肌肉B. 肌肉> 脂肪C. 肌肉> 水D. 水> 肌肉E. 肌肉> 血管11.MR 检查禁忌证包括( )A. 有碘过敏史B. 带有心脏起搏器病人C. 体内有顺磁性金属假体D. 老年人E. 危重病人带生命体征监测器12.CR 系统成像相对于传统的X 线成像,它的主要优点有( )A.X 线剂量比常规X 线摄影显著降低B. 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C. 显示的信息易为诊断医生阅读. 理解,且质量更易满足诊断要求D. 可数字化存储,利用并入网络系统,可节省部分胶片. 片库占用空间及经费E. 可与原有的X 线摄影匹配工作13. 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应采取的措施有( )A. 不直接暴露在原发射线束下B. 尽可能用最小照射野C. 尽可能用最低管电流D. 透视防屏蔽一定按最高电压设计E. 治疗用X 线操作应采用隔室或遥控操作14. 超声诊断作为一项软组织显像技术,其优点包括( )A. 非侵入性B. 对病人和操作者均安全C. 能够实时显像D. 清晰地显像E. 密度分辨率较高15. 产生X 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光电管B. 电子源C. 旋转阳极D. 适当的障碍物( 靶面)E. 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生的高速电子流三.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 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密切相关,即电压越高,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辅助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利用医学 成像技术进行导航和辅助手术操作 。
疾病治疗
某些疾病如肿瘤、心脏病等可以通 过医学成像技术进行监测和治疗。
科研与教学
医学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科研和教 学领域,促进医学学科的发展。
02
CT成像系统
CT成像原理及技术特点
01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是一种利用X射 线穿透人体组织并对其进行计算机图像重建的技术。
1977年,美国科学家保 罗·劳特布尔和彼得·曼斯 菲尔德发明了MRI技术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 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 像。
超声成像技术自20世纪 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胎儿成像方面具 有独特优势。
核医学成像技 术的兴起
核医学成像技术利用放 射性核素标记生物分子 ,对人体内部生理和病 理过程进行示踪成像。
03
X线成像技术特点包括穿透性、电离作用、荧光作用、热作用等。穿透性是X线 成像的基础,电离作用可用于放射治疗和放射性示踪技术,荧光作用可用于X线 荧光透视和X线造影,热作用可用于肿瘤热疗和红外线治疗。
X线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X线机主要由X线发生器和影像接收器组成。X线发生器包括X 线管、高压发生器、灯丝加热电源等部分,影像接收器包括 影像增强器、影像板、电视摄像机等部分。
2023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医学成像系统概述 • CT成像系统 • MRI成像系统 • X线成像系统
01
医学成像系统概述
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医学成 像技术
X射线成像技术,自 1895年发现X射线后, 迅速应用于医学领域。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习题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习题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X线发现于()年A、1895B、1900C、1865D、18992、X线胶片呈白色改变()A、说明有金属银沉淀B、没有金属银沉淀C、金属银沉淀的多D、金属银沉淀的少3、透视下荧光屏上亮说明()A、X线穿透的少B、X线不能穿过C、X线穿透的多D、X线不能转换为荧光4、X线成像中哪一个因素与其无关()A、穿透性B、电离效应C、荧光效应D、摄影效应5、影像密度同下面那个因素无关( )A、物质密度B、物体的厚度C、物体的原子种类D、物体的面积6、下面关于X线的特性哪项不正确()A、X线是一种电磁波B、X线具有空间效应C、X线具有穿透效应D、X线具有生物效应7、PACS主要组成不包括()A、X 线机B、图像信息的获取C、图像信息的传输D、图像信息的存储与压缩E、图像信息的处理8、在放射线防护应遵循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是()A、缩短照射时间B、减少照射距离C、利用屏蔽作用D、缩小照射野E、采用特殊位置,避免要害部位直接接受X线照射9、有关MRI弥散成像,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A、ADC图是直接反映组织扩散快慢的指标B、DWI是反映扩散信号强弱,如果扩散速度慢,信号高,图像呈白色C、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速度快,ADC值低,图像呈黑色D、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速度快,ADC值高,图像呈白色E、脑梗死的早期,ADC值图上呈黑色,DWI呈高信号10、MRI对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不高()A、脊髓与椎间盘病变B、胃肠道疾病C、脑脱髓鞘疾病D、眶内肿瘤E、脑干与幕下区病变二、多选题1、下列X线特性中用于诊断的是()A.穿透性B.生物效应C.电离效应D.感光效应E.荧光效应2、CT检查的主要优点为()A、CT 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B、CT能显示真正的断面图像C、CT空间分辨率较X 线高D、CT检查的操作简单安全E、CT无电离幅射3、目前MRA中常用技术有()A、TOFB、黑血技术C、最小强度投影D、最大密度投影E、PC4、CT机设备本身可能产生的伪影包括()A、环状伪影B、混合状伪影C、点状伪影D、条状伪影E、指纹状伪影5、CT增强扫描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包括()A、有碘过敏史B、年龄>55岁C、体内有顺磁性金属假肢D、严重肝肾功能不全E、年龄<10岁6、MRI与CT相比,其特点为()A、无骨性伪影B、MRI对椎管内脊髓病变显示,优于CTC、因为纵隔内有脂肪及血管结构,故MRI显示较好D、由于MRI无放射性,所以是一种最安全的检查方法E、MRI不使用造影剂就可使血管显像7、MRI T1 加权像上,以下各组织的信号高低叙述,哪些正确?()A、脂肪>肌肉B、肌肉>脂肪C、肌肉>水D、水>肌肉E、肌肉>血管8、MR检查禁忌证包括()A、有碘过敏史B、带有心脏起搏器病人C、体内有顺磁性金属假体D、老年人E、危重病人带生命体征监测器9、CR系统成像相对于传统的X线成像,它的主要优点有()A、X线剂量比常规X线摄影显著降低B、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C、显示的信息易为诊断医生阅读、理解,且质量更易满足诊断要求D、可数字化存储,利用并入网络系统,可节省部分胶片、片库占用空间及经费E、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匹配工作10、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应采取的措施有()A、不直接暴露在原发射线束下B、尽可能用最小照射野C、尽可能用最低管电流D、透视防屏蔽一定按最高电压设计E、治疗用X线操作应采用隔室或遥控操作11、产生X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光电管B、电子源C、旋转阳极D、适当的障碍物(靶面)E、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生的高速电子流三、填空题1、X线诊断原则概括起来是,,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其中约1%的能量转换成X 线。
X线的特性
物理效应
穿透性 荧光效应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透视检查的基础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感光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
电离
生物细胞受抑制、 效应
损伤、坏死
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形成X线影响的三个必备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后剩余X线量 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为不可见的, 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黑白对比、 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量差,目前已较少应用。
位于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分支的小动脉瘤
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方法:经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入 造影剂(股动脉或肱动脉) 优点:密度、对比分辨率高。
对比剂应用剂量少。
临床应用: • 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 断。 • 介入治疗。 • 肿瘤的经血管化疗栓塞。
右肺上、中、下叶动脉狭窄
256排螺旋CT 320排螺旋CT
……
CT发展简史
一、CT基本摄影
CT摄影
获取层面数字化信息—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获取CT灰阶图像
(一)体素和像素
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 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的 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与体素相对应,一幅CT图像是由 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伦琴夫人的手部X线片
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厚度的差别是影像对比的 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 CR) :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件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件

光学成像
用于皮肤、乳腺和 眼科疾病的诊断和 监测。
02
X射线成像原理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
X射线是由高能电子撞击靶物 质(如铜、钴、铁等)时,电 子突然减速而释放出的一种电
磁辐射。
X射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 摄影效应等性质,能够穿透 一定厚度的物质,并在穿透
过程中被吸收或散射。
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1-10纳 米之间,其能量范围在1241.24 keV之间。
核医学成像可以用于研究脑功能和神经递 质活动,有助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神经 疾病的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医学成像的物理基础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经历放射性 衰变,释放出射线。不同类型的 示踪剂具有不同的衰变特性,适 用于不同的医学应用。
射线检测
特殊的检测设备用于捕获放射性 信号,这些设备通常包括闪烁晶 体和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射线转 换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
捕获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 理后,再转换为图像数据。信号 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的分辨 率和对比度。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
当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时,不同 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 导致X射线强度衰减程度不同,
形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包括吸收 、散射和干涉等物理现象,这些 现象决定了X射线在人体内的传
播方式和成像效果。
X射线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穿透人 体后的X射线强度,经过计算机 处理后形成二维或三维的医学影
超声波成像的临床应用
腹部超声
用于检查肝、胆、胰、脾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 构。
心脏超声
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妇产科超声
用于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如胎儿发育、子宫和卵 巢疾病的诊断。

第一章 概论(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第一章 概论(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2020/3/7
16
CR (Computed Radiography)
2020/3/7
17
• (2)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是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
控制下,采用专门研制的X射线探测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影 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的技术。
• CT成像优势:①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能准确地反 映横断平面上组织和器官的解剖结构;②密度分辨力高,能显示出普通 X线检查所不能显示的病变;③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线吸收衰减值 ,可通过各种计算进行定量分析;④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2020/3/7
26
三、磁共振成像
• 194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珀塞 尔(Edward Purcell)首先发现了磁共振现象,由此产生的磁共振波 谱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物质的非破坏性分析。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纽 约州大学的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和劳特伯(Pual Lauterbur)将磁共振用于医学成像,20 世纪80 年代被快速地发展 起来成为医学影像新技术。
2020/3/7
28
四、超声成像
• 1942年奥地利科学家达西科(Dussik)首先将超声技术应用与临床诊 断,从此开始了医学超声影像设备的发展。
• 1954年瑞典人应用M型超声显示运动的心壁,称为超声心动图。 • 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二维B型超声,至70年代中期,实时二
维超声开始应用。
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
• 血管造影检查是对注入血管造影剂前后的图像进行相减, 得到无骨骼、内脏、软组织背景的清晰的血管影象,而血 管的形态,结构反映了多种疾病的基本信息。

001 第一章 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

001 第一章    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的成像系统

第一章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引言医学影像成像系统是现代精确放疗的基础。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3D根治放疗剂量计算、传输和控制革命性进展。

医学影像对评估肿瘤的进展程度、修改治疗计划和引导剂量传输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实现了患者解剖信息在断层层面上的可视化显示。

恶性肿瘤可改变正常器官的空间位置关系。

现代医学影像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助实现精确放疗:①医学影像系统可提供肿瘤和临近器官的形状、体积和位置的准确信息。

②CT图像反映出的组织密度(电子密度)是放射剂量准确计算的基础。

③连续的动态影像成像系统可用于观察和评估生理运动造成的肿瘤和器官形态、位置的变化。

随着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重离子放射治疗等剂量传输技术的应用,放射治疗可实现高适形度的剂量传输,如图1-1所示。

这些高精度剂量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加了大家对运动靶区成像和治疗的兴趣。

治疗机房内成像系统的发展为在线图像引导放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通过获取患者治疗期间每日的影像信息,可减小由摆位和器官运动造成的误差,并可通过后台图像处理定量监测病灶变化,可更客观、真实的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真实受量,最终实现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

本章节着重讲述医学影像成像系统与调强适形放疗相关的成像手段和图像处理技术。

a:横断面b:冠状面c:矢状面d:三维重建图1-1 一例鼻咽癌患者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图通过回顾性的检查、统计和分析放射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可更好的开发用以提高治疗精度的成像系统。

放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靶区的勾画就已经存在。

在治疗计划中应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图像的初步研究表明,若未使用CT扫描,约20%的患者肿瘤靶区覆盖是不够的,约27%刚好处于临界状态,只有约53%的患者肿瘤靶区的覆盖度是足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引言医学影像成像系统是现代精确放疗的基础。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3D根治放疗剂量计算、传输和控制革命性进展。

医学影像对评估肿瘤的进展程度、修改治疗计划和引导剂量传输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实现了患者解剖信息在断层层面上的可视化显示。

恶性肿瘤可改变正常器官的空间位置关系。

现代医学影像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助实现精确放疗:①医学影像系统可提供肿瘤和临近器官的形状、体积和位置的准确信息。

②CT图像反映出的组织密度(电子密度)是放射剂量准确计算的基础。

③连续的动态影像成像系统可用于观察和评估生理运动造成的肿瘤和器官形态、位置的变化。

随着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重离子放射治疗等剂量传输技术的应用,放射治疗可实现高适形度的剂量传输,如图1-1所示。

这些高精度剂量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加了大家对运动靶区成像和治疗的兴趣。

治疗机房内成像系统的发展为在线图像引导放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通过获取患者治疗期间每日的影像信息,可减小由摆位和器官运动造成的误差,并可通过后台图像处理定量监测病灶变化,可更客观、真实的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真实受量,最终实现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

本章节着重讲述医学影像成像系统与调强适形放疗相关的成像手段和图像处理技术。

a:横断面b:冠状面c:矢状面d:三维重建图1-1 一例鼻咽癌患者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图通过回顾性的检查、统计和分析放射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可更好的开发用以提高治疗精度的成像系统。

放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靶区的勾画就已经存在。

在治疗计划中应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图像的初步研究表明,若未使用CT扫描,约20%的患者肿瘤靶区覆盖是不够的,约27%刚好处于临界状态,只有约53%的患者肿瘤靶区的覆盖度是足够的。

因此应用一个准确、有效而又稳定的靶区范围确定方法非常重要,如图1-2所示。

对器官因生理运动(如呼吸、膀胱充盈程度等)造成的靶区位置的不确定性,更应该给予动态的靶区足够的剂量覆盖。

a:横断面b:冠状面c:矢状面图1-2 一例肺癌伴有骨转移患者的胸腹盆部位模拟定位CT图像治疗过程中的第2个不确定性因素来源于:为保证肿瘤的局部控制而必须给予适当又足量的处方剂量。

处方剂量确定时还必须考虑临近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

多模态成像系统可更好的提供正常组织结构准确的解剖位置和功能状态。

如果将一种可更精确确定正常器官位置和功能区域的方法与高精度剂量传输系统相结合,则可在更好保护危及器官的同时给予肿瘤靶区更高的剂量,进而在不增加临床并发症基础上实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另一种剂量提升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肿瘤特殊区域的成像,将肿瘤靶区划分为多个亚区域,给予特定区域(如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图像确定的乏氧区域)更高的照射剂量。

即使对肿瘤靶区进行精确勾画和给予足够的处方剂量,剂量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医学影像系统可以监测、量化,进而纠正和适应这些不确定性:(1)患者摆位时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器官生理状态变化导致的分次间器官运动。

(3)治疗分次内的器官运动。

放射治疗患者的影像数据可分为基于影像设备采集的图像和经后处理获得的图像。

目前常见的采集断层影像的设备主要有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超声等。

基于射线直接投影的成像技术在放疗中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平板透视技术、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在模拟定位和治疗中获得的图像。

后处理图像主要是指对已获得的解剖学图像数据通过相应的后处理图像软件获得,包括通过CT图像获得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和容积重建图像,如图1-3所示。

图1-3 一例患者胸腹部模拟定位CT 图像的DRR 重建图像医学图像信息处理的一般原则已在有关影像诊断学和肿瘤学的专业教科书中进行了描述。

在Roentgen 发现X-线后的100年中,医学影像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下面内容着重介绍与精确放射治疗相关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

第一节 CT 相关成像在基于多模态影像手段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容积图像的获取已成为常规,如图1-4所示。

图1-4基于扫描层厚1mm 的加速器机载CBCT 图像重建的三维容积图像 一、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 )CT 成像原理和基础的内容已在有关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论文和书刊中进行了详尽描述。

简而言之,CT 图像主要是通过测量横向平面图像中每一个像素(图像的组成单元)的相对线性衰减系数,并将其转化为不同灰度重建而成的图像。

如下图所示,应用探测器接受通过患者的扇形X-线束辐射;当X-线球管系统围绕人体旋转时,可获得患者的多个投影图像。

基于这些投影图像,可以通过重建算法生成一个图像矩阵(目前常用的为512×512的分辨率),在这个矩阵中每一个像素都对应一个在诊断级别X-线能量内的像素值(相对于水的密度)。

像素值用Hounsfield units (HU)单位的量化公式表示,如a:机架角0° b:机架角45° e:机架角180° f:机架角315°d:机架角135° c:机架角90°a:正面全景图 b:侧面全景图 c:侧面剖开图图1-5所示:CT 像素值(HU )=1000×(μx –μ水)/μ水图1-5 CT 图像获取的示意图CT 图像反映出的线性衰减系数是同一像素内电子密度和原子数目的综合信息。

放射治疗计划中CT 模拟定位机一般为单一球管机器,但双能CT 扫描可以展现出物质相对的原子组成成份和电子密度的组织特征。

不同组织在CT 图像上的HU 值可进一步推算出用于剂量计算的电子密度值,而CT 图像窗宽、窗位参数的调节可以增强感兴趣区内组织、结构的显示,如图1-6所示。

图1-6一例肺癌患者胸部CT 模拟定位像 二、CT 扫描机配置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CT 机开始商业化以来,其扫描硬件经历了革命性发展。

一个基本的三代CT 机包含了与X-线球管位置相对的可旋转探测器。

第三代CT 机通过逐层扫描的方式获得容积图像,只能获得特定扫描层面的投影数据,直到扫描床进到下一个床位。

20世纪90年代初期,螺旋CT 机发明成功。

在螺旋扫描机中,滑环技术的应用允许X 线球管及探测器在患者缓慢通过扫描仪同时连续旋转,进而获得患者的容积CT 图像;而多排探测器技术的应用使多个相邻的探测器环同时接受X 射线束的信号,进一步提高了扫描的速度。

CT 图像空间分辨率是在充分考虑了CT 机的几何特性(如焦点大小、探测器的尺寸、视窗大小及扫描层厚)和重建算法特点后而对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的结果。

现代的CT 机基本都是多排螺旋扫描模式(带有多个探测器矩阵,目前已经达到了64排,甚至更多),图像分辨率已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亚毫米级别。

对比分辨率是用于量化像素HU值的细小变化d:冠状面纵隔窗a:横断面肺窗 b:横断面纵隔窗 c:冠状面肺窗能力。

高端CT机已经可以分辨出相对于水≤±0.5%的差别。

三、放疗计划设计时对CT机的要求治疗计划设计要求依据人体内部解剖数据重建出一个组织显示良好,结构连续的解剖模型。

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时应采用与放射治疗时一致的体位。

视窗选择是进行准确剂量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考虑对患者外部轮廓的显示。

沿患者纵轴方向连续扫描获取的数据集可更好的用于计算。

近年来大孔径(≥85cm)CT的应用为那些体型庞大或需要特殊体位固定装置(如乳腺托架等)患者的模拟定位成为了现实。

CT扫描可提供患者在治疗位置上三维方向的解剖图像。

传统的横断面图像是按照患者在仰卧位时图像的左边是患者的右边的方式进行显示。

显示在CT图像上的标记和数字是用以说明像素大小、层厚和扫描过程中的其他参数等。

伪影可影响用于计划设计的CT图像质量。

当X线穿过密度特别高的物体(如义齿等)时造成的射束硬化效应可造成条纹状的伪影,生理运动亦可造成条纹状的伪影。

这些伪影可能影响计算X线的路径长度,从而导致强度和能量密度(或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数)计算得不准确,如图1-7所示。

a:横断面软组织窗b:横断面骨窗图1-7一例鼻咽癌患者模拟定位CT图像上假牙造成的放射性伪影部分容积效应是造成横断面CT扫描图像伪影的另一个原因。

如若空间位置选择不合适的话,层厚选择将影响对小病灶的检测能力。

空间重叠也会造成伪影,例如在对肝脏进行成像时,自由呼吸下的标准扫描方式会获得不真实的器官重建和体积测量。

这种运动伪影可以通过门控技术和与时间分辨相关联的容积扫描予以解决。

四、运动器官的成像呼吸运动对CT图像造成的伪影已被发现了多年。

一个常规胸部CT扫描过程中轻微的呼吸运动可造成膈肌表面或者肺组织的不连续扫描(重复扫描或漏扫描),运动造成的伪影可通过运动模体进行模拟和分析,如图1-8所示。

a:腹部器官的漏扫描b:腹部器官的重复扫描图1-8呼吸运动造成的腹部器官的重复扫描和漏扫描现象五、四维CT扫描(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4D-CT)应用4D-CT的目的是获取运动器官形状和位置的连续变化。

4D-CT最早于2003年应用在单层CT机上,现在已经成为商业化的产品。

4D-CT通过追踪腹部皮肤的运动幅度、肺活量计测得的通气量、内部解剖结构位置等的变化追踪呼吸运动,并转化为呼吸信号。

根据这些呼吸信号将包含时空信息的容积CT图像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与时间相关联的动态CT图像。

多排4D-CT扫描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并最终将CT图像分割为10个序列的CT图像,每一个序列的CT图像均对应呼吸周期中的一个特定时相。

如图1-9所示,4D-CT图像获取和分割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已发表的此类文献。

4D-CT扫描时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是传统模拟定位CT的5倍,但可以通过没有显著减少运动信息影像技术的转换来减少剂量。

4D-CT成像技术通过引入时间概念,量化和展现肿瘤和正常组织随呼吸运动发生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为放疗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更完全的覆盖提供了可能(前提是假设治疗时患者的呼吸运动与模拟定位时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如图1-9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