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李德勇
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香花岭地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香花岭地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李建斌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22()10
【摘要】通过高精度磁测剖面测量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在香花岭地区圈定出6处综合异常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本文着重讲述了土地寺和香花铺综合异常区特征,研究表明:土地寺圈定出4处高磁异常和4处激电异常,深源异常位于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成矿的可能性较大;香花铺圈定出3处高磁异常和5处激电异常,异常位于断裂带上,成矿条件较好;建议将香花铺和土地寺异常区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进一步验证是否为矿致异常。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李建斌
【作者单位】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2
【相关文献】
1.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属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2.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3.千里山–骑田岭–香花岭地区稀有金属矿找矿潜力分析
4.大兴安岭乌兰哈达地区铀矿找矿进展与找矿预测
5.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湖南临武县铷多金属矿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
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周晓峰代金友兰朝利王建国薛永超张洪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6期摘要:《普通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为使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发展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方面,对19章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级优化,将与石油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9章作为精讲内容,并以案例库的形式设置了5个教学专题,将理论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从事油田实际生产科研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方面,课堂研讨式教学、课下自学和调研结合,建立习题库,考核中加强案例分析,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分级优化;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88-03随着油气需求和勘探开发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工程专业面对的工作对象已从常规油气藏转向了非常规能源(包括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地热、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是深埋地下某些特定地质体中而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固体或流体矿产,而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非常规能源经济高效开采的必由之路。
因此,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油气地质科学思维和工程方法迫在眉睫。
《普通地质学》作为专业启蒙课程,它的任务是启发学生运用石油地质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
不断完善和持续提升《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适应石油工程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目前课程内容重点不突出,理论性过强、定义和名词解释过多、针对性较弱、教学方式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等问题,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出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引入案例分析,加强研讨式教学,突出精讲内容与现场案例的结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辩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石油地质思维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地应力与压裂力学----水力压裂
tectmin
Eh 1 1 21 2 r2 r1
-O h
构造主曲率与井所处 的位置有关。可以通过趋 势面分析法,利用构造图 上的各点x,y坐标及高程 数据,可建立正归方程来 求取。
性 中
Oh
dz d x2
T=1/2H
2
=
1
r
面
R2
R1
0
X
地应力来源
基本概念
重力应力、构造应力与热应力
重力应力(gravity stress ):指由于上覆岩层(overburden )的重量引 起的地应力分量,特别指由于上覆岩层的重量产生的水平应力(horizontal stress )大小。 构造应力(structural stresses ):由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叫构 造应力。在地质力学中常把构造应力叫做地应力,是指导致构造运动、形成 各种构造形迹的那部分应力。
不完全闭合,因此即可在油气层中形成一条具有足够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填砂 裂缝。此裂缝具有很高的渗滤能力,并且扩大了油气水的渗滤面积,故油气可
畅流入井,注入水可沿裂缝顺利进入地层,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压裂第一步就是造缝
一
地应力研究
1. 地应力概述 2. 地应力在水力压裂施工中的应用 3. 地应力大小的确定 4. 地应力方向的研究方法
地应力与压裂液的选择
主要表现在对压裂液的摩阻和压裂液的流变性要求上。
Pstp Pbhtp Pf Ppnwb Ph 3 h H ps t Pf Ppnwb Ph
Pstp Pbhtp Pf Ppnwb Ph
地面施工泵压恒定时,最小主应力越大,要求摩阻压力越小。 降低施工摩阻,一是降低施工排量,二是进一步降低压裂液的粘度。 施工摩阻的降低是有一定限度的:排量太低,增加脱砂风险;降低压
油气成藏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体包裹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研究领域。测定流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可以估计自生矿物包裹体的形 成时间, 进行油气注入时间和方向的推算; 对包裹 体烃类地球化学测试, 研究储层包裹体中烃类母质 特征及其成熟程度, 进而研究油气充注史和油源问 题。其中的许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如 何使注入史分析真正定量化, 是努力的方向。
$
油气成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特别是近 %" 年的时间里,随着世界石油工业
的迅速发展和紧张的世界能源形势, 对油气成藏过 程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对油气成藏条件( 生、 储、 盖层等) 的研究, $) 无论从方法、 手段和理论上, 已基本上成熟和完善。 ( 成藏过程, 成藏期次的研究, 从动态过程的 %) 角度对油气藏的形成进行历史分析, 结合构造演化 史、 沉降史、 热史及成岩史研究, 开展了包裹体分 析、 同位素分析、 油藏地化分析等大量研究, 对油气 成藏有了相当的认识。 ( 成藏动力学, 即油气运移与聚集研究, 结合 2) 地压场、 地温场和地应力场开发了大量实验模拟和 数值模拟的定量化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油气系统分析, 这是一项新兴的石油地质 3) 综合研究 方 法 , 把油气藏的各种地质要素( 生、 储、
・ ・ ,/
=>?#? 0>@ABC>D9
96E /&&, F*G(,H ?*(I
盖和上覆岩层) 和地质作用( 油气生运聚作用和圈 闭形成作用)纳入统一的时空范围内综合考虑, 强 调彼此间的配置关系, 从而弄清油气分布规律。 下面分别以“ 三场” 与油气的研究、 成藏史研 究、 含油气系统研究、 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以及盆 地模拟技术等五个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油气成藏 机理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讲解
低渗
30.0 40.0 50.0 60.0 70.0 (MPa)
•致密介质比疏松介质对应力更敏感 •低渗油藏因强应力敏感不宜衰竭开采
表皮效应
k /k o
1.0
0.8
中渗
0.6
0.4
0.2
0.0 0.0
26.1mD 0.42mD
10.0 20.0
低渗
30.0 40.0 50.0 60.0 70.0 (MPa)
油藏评价
•测试: 增大外压
k koeb
k
k eb( pi p) o
k (mD)
0.5
0.4
0.3
0.2
0.1
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MPa)
•油藏: 降低内压
k f ( p)
•用有效应力转化到油藏条件
油藏评价
•Terzaghi有效应力
SI=6.3% SIp=0.7%
SI=30.4% SIp=2.0%
•低渗透油藏对外应力强敏感 •一般油藏对内应力弱敏感
表皮效应
k /k o
1.0
0.8
中渗
0.6
0.4
0.2
0.0 0.0
26.1mD 0.42mD
10.0 20.0 30.0 40.0 (MPa)
低渗
50.0 60.0 70.0
SI=6.3%
k koeb
SI
ko k ko
SI 1 eb SI 1 e10b
k (mD)
0.5 0.4 0.3 0.2 0.1 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MPa)
2011年石油地质与环境地质(11月)
三、中国石油勘探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石油地质学经过60多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学科不断发展,在陆相油气形成与聚集规律、复式油 气聚集(区)带成矿规律、低-特低渗透储层与大规模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古潜山油气藏、煤成烃的 研究与实践、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近海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前陆盆地逆掩推覆带油气勘探和火山 岩油气藏勘探的新进展等多方面获得自主创新、令人振奋的科技成果。
五、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三个发展
持续加大本国陆地和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力 度:通过精细勘探在陆 相老油区内再造青春; 在海相新层序、新领域 和新圈闭类型等方面取 得重大发现;加速滩海 区、浅海区大陆架和深 海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发力度。
五、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三个发展
与此同时,勘探技术亦应加快发展:如三维地震、沙漠地震、山地地震、水平井技术、 超深井技术、成像测井技术和压裂酸化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储层预测技术等。
部,气层深度2000米,天然气含 CO2约9%,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Statoil)于1996年开始将气田分 离出来的CO2注入海底之下1000米 的Utsira盐水层封存,每年注入100 万吨CO2,约占该国每年向大气层 排放CO2总量的3%左右。曾获 OTC年度环保大奖。2008年挪威 Statoil Hydro公司又将Snohvit气 田天然气中所含5-8% CO2液分离 后回注到一个分隔开的储层埋存起 来,以达到环保要求。
气源有二氧化碳气田气、天 然气田中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 气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气等。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石油工业 提高采收率增产原油要求,还 可以解决封存温室气体中的二 氧化碳的环境要求,既增产原
(资料来源:IPCC,2001)
过去与未来地表温度变迁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一流专业建设”(2019001)
[作者简介]柳广弟(1961—),男,天津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油气
资源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 All Rights Reserved.
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接触的信息海量增长。由于信 思政课程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共同探索“三全育
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辨识能力有限,多元价值 人”的教育模式。
观、多元信息甚至是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世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个石油特色鲜明的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 综合性大学[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其主干专业
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资源勘查工程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XM10720190017);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 研究和教学,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思
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亟须在石油地质教
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大理工科专 学中落地。
业的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石油地质学”课程是地质类大学生在系统掌
2021 年 3 月 第9期
【教改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年考博初试参考书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年考博初试参考书目院系代码考试科目及参考书0012101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①《沉积学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赵澄林;②《层序地层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朱筱敏著0012102油区构造解析及构造物理学:①《油区构造解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漆家福等②《构造物理学概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87,马瑾0012103有机地球化学:①《生物标志物应用指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姜乃煌等译;②《石油形成与分布》(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徐永元等译;③《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钟宁宁等0013101油气地质学进展①《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柳广弟等;②《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赵文智;③反映石油地质学及油气资源评价进展的有关专著和文献001310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①《储层表征与建模》,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吴胜和;②《现代油藏地质学》,科学出版社,2010,熊琦华等(理论篇第1~6章)0013103含油气盆地分析:《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陆克政等0013104环境化学:《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戴树桂001加试4101地质学综合:①《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②《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③《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2油区岩相古地理:任何版本的岩相古地理教材001加试4103地球化学:①Tissot B.,Welte D.H.,《石油形成与分布》.(胡伯良、郝石生译),石油工业出版社②卢双舫等,《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001加试410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5天然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001加试4106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①《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PS:The way to contact yumingkaobo TEL:si ling ling-liu liu ba-liu jiu qi ba QQ:77267853 7)②《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3版)》,李明诚,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③《油气地球化学》,卢双舫,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0022201力学综合(I)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第二卷)(第6版),俄罗斯)谢多夫著,李植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22202现代油气井工程综合:①《油气井工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胡湘炯,高德利;②《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高德利;③《油气钻探新技术》(第九分册),石油工业出版社,高德利0022203油气田开发综合:高等油藏工程:①现代油藏工程,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陈元千;②油藏工程实践(修订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P.达克;提高采收率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岳湘安;气液两相流理论:气液两相流理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鲁钟琪0023201力学综合(II)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0023202高等工程力学综合: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连续介质力学:①《连续介质力学引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戴天民刘风丽陈勉编著;②《连续介质力学讲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阳光书店有售,2001.9,陈勉0023203高等渗流力学:《高等渗流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程林松0023204人工举升理论:①《石油开采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M.J.埃克诺米德斯;②《有杆抽油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③《人工升举法采油工艺》(第一卷),石油工业出版社,K.E.布朗等002加试:4201断裂力学:《断裂力学与断裂物理》,赵建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002加试:4202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引论》,王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02加试:4303现代完井工程:《现代完井工程》,万仁溥,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002加试:4204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基础》,石油工业版社,1995,韩大匡等002加试:4205现代钻井液技术:《钻井液工艺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年0032301催化原理:《①催化作用基础》(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甄开吉等;②《应用催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吴越;③《催化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韩维屏等;④《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1998,吴越;0032302化学反应工程:①《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李术元等;②《Reaction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Prentice-Hall,1980,John B.Butt③《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ering”Prentice Hall PTR,H.Scott Fogler0032303高等有机化学:①《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王积涛等;②《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邢其毅等0033300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033301石油化学:①《石油化学》(第二版),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梁文杰;②《重质油化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梁文杰0033302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谭天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石油化学工程原理》(上、下册),李阳初,石化出版社,20080042401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42402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苏长荪0042403机械参数测试技术:《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贾民平0042404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与系统》(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吴湘淇0043401机械振动:①《机械振动》,张义民,清华大学出版社;②《振动理论及应用》方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0043402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0043403机械综合:①《机械原理》(第7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②《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③《系统分析与控制》,孙增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0043404安全综合:①《安全工程概论》,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②《油田生产安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王登文等0043405多相流动:《石油气液两相管流》,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陈家琅004加试4402安全检测与监测:①《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海洋出版社,董文庚等;②《过程设备安全管理与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戴光等004加试4403事故调查与失效分析:《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蒋军成0052501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陆基孟0052502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楚泽涵、高杰、黄隆基、肖立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0052503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052504最优控制:《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张洪钺,王青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05350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分析》(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美]伊尔马滋著,刘怀山等译0053502测井资料解释:《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雍世和等005350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马少平,朱小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053504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郑大钟0053505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胡广书005加试450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徐恪005加试4502面向对象方法:①《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与C++语言》(第二版),西北大学出版社,王斌君等;②《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科学出版社,白中英主编005加试4503系统辨识:方崇智等《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005加试4504图像处理与识别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
石油地质学PPT课件
•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 苯和石油醚、醇等。
a
30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 天然气:广义讲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均可以称天然气。狭义的天然气 是气态烃和非烃气。
• 比重:20摄氏度时,一般介于0.75~1.00之间,比重大于0.90的为重 质石油,小于0.90的为轻质石油。
• 粘度:1泊=1达因的切力作用于液体流动速度为1厘米/秒移动1厘米每 平方厘米。石油是粘性流体。厘泊=1/100泊。 大庆油田的石油粘度为19~22厘泊。
• 荧光性: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是一种冷发光现象,常用于检测 岩芯是否含油。饱和烃不发光,芳香烃和非烃发光。轻质油发浅兰色, 含胶质多的石油一般发绿或黄色,含沥青多的石油发褐色荧光。
3 溶解气:溶于水或石油的天然气,常溶于饱和或过饱和的油藏中,重烃气 高达40%。
4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可逆裂解) 为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凝结为轻质 油,即凝析油。一般分布在地下3000-4000米深处。
5 固态气体化合物:在海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
1939年于老君庙打下第一口井,39年a8月日喷原由10吨。
15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
玉门油田的开发,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大庆油田的发现:1955年始,开始地质普查,1959年9月26日,松基3 井喷出高产油流,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已经稳产5000万吨 以上达20多年了,至少还可以稳产10年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和注水量,避免超压注水导致储层破裂。
提高采收率途径和措施
注水开发
通过向油藏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注水方式包 括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等。
气体驱替
利用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驱替油藏中的原油,提高采 收率。气体驱替方式包括连续气驱、周期注气等。
化学驱替
向油藏注入化学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等),改 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替方式包括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等。
开发过程中储层保护策略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1
优化钻井液性能,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采用欠平衡钻井
技术,降低钻井液柱压力,减少压差卡钻风险。
完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2
优化完井方式,如采用裸眼完井、筛管完井等,减少完井作业
对储层的损害。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3
优化注水水质,减少注入水对储层的损害;合理控制注水压力
04 油气运移与聚集机制探讨
油气运移方式及驱动力分析
运移方式
油气在地下岩层中的运移方式主要包 括渗透、扩散和涌流等,这些方式受 岩层物性、流体性质和驱动力等因素 影响。
驱动力分析
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浮力、水 动力、毛细管力和构造应力等,这些 力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油气聚集条件及过程模拟
包括水平井、多分支井、大位移井、欠平 衡钻井、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应用,提高了钻井效率和质量。
未来钻井工程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 智能化发展,推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
钻井工程面临的挑战
包括复杂地层条件(如高温高压、高含硫等 )、深海和超深海环境、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等,对钻井工程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石油开发中地应力监测技术研究
石油开发中地应力监测技术研究
刘江南;李全厚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地应力监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声波信息、井径信息、工程信息等加以判断,这些信息所包含的地应力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提取难度大,误差较大。
有些方法是在地应力发生改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后才能进行。
本研究所采用的分布式光纤地应力传感系统,随完井套管一起下入井内,并固化到水泥当中,将能够实时监测地应力的变化,对地应力发生明显改变的井区,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减少套损的发生。
【总页数】2页(P11-11,12)
【作者】刘江南;李全厚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石油勘探开发中的石油类污染及其监测分析技术
2.油田地应力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3.前进中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简介
4.地应力监测台站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设计与开发研究
5.基于微震监测的高地应力深埋地下厂房中下层开挖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地质学-1. 绪论
2000年前后,我国的渤海又发现了6亿吨储量的 蓬莱19-3整装的大油气田。
Clq 2019/10/23
Clq 2019/10/23
Clq 2019/10/23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主讲人:刘颖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Clq 2019/10/23
课程安排
• 总学时数:30 • 讲课:30 • 学习时间:11-15周 • 考试:闭卷 • 学分:2
Clq 2019/10/23
主要参考书
柳广第,张厚福,石油地质学,2009 蒋有录、查明,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2019 陈荣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1994 张厚福,石油地质学,1990,2019 潘钟祥,石油地质学,1986 邹才能.非常规油气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李国玉.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2nd).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 吴崇筠,薛叔浩.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李思田等.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Allen P A, Allen J R. Basin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lackwell, 2019. 姜在兴.沉积学(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 张金亮,常象春编.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
Oil wells in Grabownica 1930s
约瑟夫·伊格纳齐卢卡维兹, 是波兰的药剂师和石油工业 的先驱,他于1856年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炼油厂。
埕南断裂带东段砂砾岩体有效储层预测
征分析认为,西段#东段各有差异,西段沙二段存在 剥蚀,整体呈楔状体特征,东段沙二段滑塌扇呈低频 率中振幅反射,近岸扇范围较小,对于沙三段,西段 小型近岸扇呈倒石堆状盖在埕南断层之上!东段以 近岸水下扇为主,前缘发育浊积扇( 图 %) "
图 % 沙三中上亚段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图
*, $ 地震反演预测有效储层
关键词: 埕南断裂带; 砂砾岩体; 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中图分类号: [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勘探概况 埕南断裂带东段位于渤南洼陷北部,发育大量
砂砾岩扇体,层系上从沙河街组至馆陶组!其类型 主要以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为主,岩石粒度粗,垂向 变化大!目前中浅层沙三上 D 沙一段勘探程度低,
作!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年第 ’ 期
平面上,砂砾岩扇体沿凹陷边缘呈带状广泛分 布,具有叠掩连片发育的特点,以渤北地区沙三上为 例( 图 $) ,沟谷和凸起上都有发育,厚度存在差异, 扇体期次多#成层性好; 纵向上,由北部埕南大断层
向南部洼陷中心,砂砾岩扇体埋藏逐渐变深,层位变 老,而且继承性发育了沙四段"东营组多期扇体,上 下互相叠置,不断加积形成厚度大#叠合发育的砂砾 岩扇体,沿陡坡带呈后退式序列发育!
沙二段物性统计散点图
差,呈杂乱,低振高频的地震反射特征,而浊积扇能 量和频率与近岸扇具有明显的差异,呈两端尖灭的 透镜状或扁楔形,表现为中 D 强振幅#中高频率特 征!平面上看,近岸扇#浊积扇及油页岩发育区存在 着明显的振幅#频率变化带,近岸扇表现为中弱振幅 高频,而浊积扇体发育区具有明显的中强振幅#中高
基于测井资料脆性指数的计算
科学管理
基于测井资料脆性指数的计算
赵玉东
䞣 E ǃ⊞ᵒ↨Q ǃݙᨽ᪺㾦 M ǃ⊹䋼䞣 Vsh ࠪ䴶ˈߚ߿⫼ҹϟ݀ᓣ䅵ㅫ˖ Ed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 天津 300280
UVs2 (3Vt 2 4Vs2 )
Vt 2 2Vs2
˄1˅
摘要: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来快速计算岩石的各类参数,进而通过求取脆性指数的方法获得脆性指数,达到实现在地 ᓣЁ˖ Ed üࡼᗕᴼ⇣䞣ˈMPa˗Q d üࡼᗕ⊞ᵒ↨ˈ᮴˗ U üችᆚ 层条件下致密储层岩石脆性的快速计算,为致密储层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和保障。 ᑺˈkg/m3˗ Vt ü㒉⊶䗳ᑺˈm/s˗ Vs ü῾⊶䗳ᑺˈm/sDŽ 关键词:杨氏模量 泊松比 校正脆性评价 脆性指数
⊞ᵒ↨䅵ㅫ ߽⫼ችᡫय़ᔎᑺೈय़䅵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据获取,岩石的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表征了岩石的轴 M V Vsh ࠪ䴶ˈߚ߿⫼ҹϟ݀ᓣ䅵ㅫ˖ 、 分别计算出岩石的杨氏模量E、泊松比v、内摩擦角 䞣 E ǃ⊞ᵒ↨Q ǃݙᨽ᪺㾦 M ǃ⊹䋼䞣 \= log c ˄4˅ Pc 1 1+ log V c 2 2 2 向的变形能力,因此,利用抗压强度和泊松比的乘积来表 V 泥质含量 UVs (3Vt 4Vs ) sh 剖面,分别用以下公式计算: 㾦 M ǃ⊹䋼䞣 V sh ࠪ䴶ˈߚ߿⫼ҹϟ݀ᓣ䅵ㅫ˖ \d üüችⱘ࠾㚔㾦ˈe˗ E ˄M 1˅ üüݙᨽ᪺㾦ˈe˗ V c üüችᡫय़ ᓣЁ˖ 征峰值应变。 2 2 2 Vt 2 2Vs2 UVs (3Vt 4Vs ) MPa˗ Pc üüೈय़ˈMPaDŽ ᔎᑺˈ E ˄1˅ 因此,峰值应变与峰值应力和泊松比乘积具有一定的 (1) ݙᨽ᪺㾦 M ǃ⊹䋼䞣 Vdsh ࠪ䴶ˈߚ߿⫼ҹϟ݀ᓣ䅵ㅫ˖ U MPa˗Q d üࡼᗕ⊞ᵒ↨ˈ᮴˗ Vt 2 2Vs2ᓣЁ˖ Ed üࡼᗕᴼ⇣䞣ˈ 3 ᅸݙᅲ偠Ϣ⌟ѩখ᭄ⱘ᷵ℷ üችᆚ 2 2 2 相关性,因此用峰值应力和泊松比乘积表示峰值应变: ↨Q ǃݙᨽ᪺㾦 M ǃ⊹䋼䞣 Vsh ࠪ䴶ˈߚ߿⫼ҹϟ݀ᓣ䅵ㅫ˖ 3 U V (3 V 4 V ) 䞛⫼䍙ໄ⊶ᅲ偠㦋পњϡৠೈय़ϟⱘϸഫ义ች䆩ḋⱘ㒉ǃ῾⊶᭄ˈᑊ䅵ㅫ U s t s Vt ü㒉⊶䗳ᑺˈm/s˗ Vs ü῾⊶䗳ᑺˈm/sDŽ ˈMPa˗Q d üࡼᗕ⊞ᵒ↨ˈ᮴˗ üችᆚ kg/m ᑺˈ ˗ Ed —动态杨氏模量, 2 2 2 1˅ U2 V Vt 2 4V˄ ) ; v d—动态泊松比, њࡼᗕᄺখ᭄DŽ 式中: E s (3 s MPa d (7) 2V Ed Vt ߽⫼Ϟ䴶ⱘ݀ᓣᕫࠄⱘችᄺ⡍ᕕখ᭄⊹䋼䞣ࠪ䴶ৃ䅵ㅫᕫࠄች ˄1˅ s s˗ Vs ü῾⊶䗳ᑺˈm/sDŽ 2 2 3 ⬅ໄ⊶⌟䆩ⱘࡼᗕᴼ⇣䞣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ᴼ⇣䞣᳝ϔᅮ V 2 V t s 无因次; ρ —岩石密度, kg/m ; —纵波速度, m/s ; V M U t 式中: —峰值应力, MPa ; ——泊松比。 V Q MPa ᪺㾦 ǃ⊹䋼䞣 ࠪ䴶ˈߚ߿⫼ҹϟ݀ᓣ䅵ㅫ˖ 䞣ˈ ˗ üࡼᗕ⊞ᵒ↨ˈ᮴˗ üችᆚ sh ᡫय़ᔎᑺೈय़ࠪ䴶ˈ䅵ㅫ݀ᓣབϟ˖ d ᄺ⡍ᕕখ᭄⊹䋼䞣ࠪ䴶ৃ䅵ㅫᕫࠄች ⱘℷⳌ݇ᗻˈ ݊Ⳍ݇ᗻ䖒ࠄњ 0.63DŽ 䗮䖛ᢳড়ৃҹᕫࠄ䴭ᗕⱘᴼ⇣䞣䅵ㅫ݀ᓣ U üችᆚ Q d üࡼᗕ⊞ᵒ↨ˈ᮴˗ ᗕᴼ⇣䞣ˈMPa˗ 2 2 。 2 —横波速度, m/s 泊松比的计算公式见公式( 6 ),峰值应力即岩石的 V s Ў˖ བϟ˖ UV Vt 4Vs ) m/s˗ Vs ü῾⊶䗳ᑺˈm/s V c (0.0045 0.0035Vsh ) Ed ˄2˅ ˈ DŽ s (3 Ed ˄1˅ ⊶䗳ᑺˈm/s˗ Vs ü῾⊶䗳ᑺˈ DŽ 2 Es 1.757 u Ed 21370 ˄5˅ 利用上面的公式得到的岩石力学特征参数和泥质含量剖 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7)。 V c (0.0045 m/s 0.0035 ) Ed ˄2˅ Vt 2 2Vssh H ⱘችᄺ⡍ᕕখ᭄⊹䋼䞣ࠪ䴶ৃ䅵ㅫᕫࠄች Qd ᓣᕫࠄⱘችᄺ⡍ᕕখ᭄⊹䋼䞣ࠪ䴶ৃ䅵ㅫᕫࠄች E E E ᓣЁ˖ üü䴭ᗕᴼ⇣䞣ˈ MPa ˗ üüࡼᗕᴼ⇣䞣ˈ MPaDŽ P ( U gdh D P ) D P s d d c p p ˄3˅ 面可计算得到岩石抗压强度和围压剖面,计算公式如下: H 5 1 致密砂岩脆性评价方法 U üችᆚ Q ㅫ݀ᓣབϟ˖ ˈMPa˗Q d P üࡼᗕ⊞ᵒ↨ˈ᮴˗ d Q d 0 䴶ˈ䅵ㅫ݀ᓣབϟ˖ ( ³ U gdh D Pp ) D Pp ˄3˅ ⬅ໄ⊶⌟䆩ⱘࡼᗕ⊞ᵒ↨ৠḋ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ᵒ↨᳝ϔᅮ c 杨氏模量、剪胀角和峰值应变可以分别反映岩石抵抗 V0 (0.0045 0.0035 Vsh ) Ed)˄ 1 Q d ˅ ( 2) MPa P c s˗ Vs ü῾⊶䗳ᑺˈ m/s DŽV (0.0045 0.0035 V Ed 2 ݊Ⳍ݇ᗻ䖒ࠄњ 0.54DŽ 䗮䖛ᢳড়ৃҹᕫࠄ䴭ᗕⱘ⊞ᵒ↨䅵ㅫ݀ᓣЎ˖ 2˅ ˄ Vshc c üüችⱘᡫय़ᔎᑺˈ ˗ ⱘℷⳌ݇ᗻˈ ᓣЁ˖ c üüೈय़ˈMPa˗ H üüټሖⱘ⏅ H˗ H üüټሖⱘ⏅ 变形的能力、变形的速率和变形的大小,可以较好的描述 Q d MPa vs 2.8375 u vd 0.1826 ˄6˅ MPa˗ Pc üüೈय़ˈ ᔎᑺˈ ᄺ⡍ᕕখ᭄⊹䋼䞣ࠪ䴶ৃ䅵ㅫᕫࠄች H Q D d Pc Pc ( U gdh D P )P pD Pp m ᑺˈ ˗ üü᳝ᬜᑨ㋏᭄ˈ᮴DŽ ˅ (³ U gdh ) D˄ Pp3 pD 3 ˄ ˅ 0 v v ᓣЁ˖ üü䴭ᗕ⊞ᵒ↨ˈ᮴˗ üüࡼᗕ⊞ᵒ↨ˈ᮴DŽ 岩石的脆性特征,而岩石的矿物组成、泊松比等参数不能 ᓣབϟ˖ 0 1 Q ᮴DŽ s d (3) d1 Q d ⊞ᵒ↨䅵ㅫ 4ዄ V (0.0045 0.0035 VshH )˗ E 2˅ ˄ 准确描述岩石的脆性特征。同时,杨氏模量、剪胀角和峰 σ MPa;Pc——围压, 式中: P c c üüೈय़ˈ dH MPaMPa Pc üüೈय़ˈ ᡫय़ᔎᑺˈMPa˗ ˗ üüټሖⱘ⏅ c——岩石的抗压强度, MPa ችⱘᡫय़ᔎᑺˈ ˗ üüټሖⱘ⏅ ߽⫼ችᡫय़ᔎᑺೈय़䅵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Q d ;H 值应变这三个参数均反映了应力应变曲线上不同阶段的特 MPa ——储层的深度, ;α ——有效应力系数,无 ᑨ㋏᭄ˈ᮴DŽ ᭄ˈ᮴DŽ ɂ ൌ ߪܿ ݒെ ͳͻǤͳ Ȁͳ͵ǤͲʹ ˄7˅ M Vc Pc ( ³ HU gdh D Pp ) D Pp ˄m 3˅ M Vc \ = log ˄4˅ 1 因次。 Q d \ 0= MPa˗ݒüü⊞ᵒ↨DŽ ᓣЁ˖ ߪܿ üዄؐᑨˈ 征,不存在描述特征的重复性,线性组合起来简单实用, log ˄4˅ Pc 1 1+ log V c Vc Pc 1 1+ log 6˅ ⊞ᵒ↨ⱘ䅵ㅫ݀ᓣ㾕݀ᓣ˄ ˈዄؐᑨेችⱘᡫय़ᔎᑺ䅵ㅫ݀ᓣ˄7˅ DŽ ᔎᑺೈय़䅵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य़䅵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H üüټሖⱘ⏅ MPa ᔎᑺˈMPa˗ Pc üüೈय़ˈ ˗ 通过赋予各参数相应的权值来建立脆性评价方法,可以反 2 泊松比计算 \ V ᓣЁ˖ üüችⱘ࠾㚔㾦ˈe˗ üüݙᨽ᪺㾦ˈe˗ üüችᡫय़ ᗻ㒘ড়䍋ᴹㅔऩᅲ⫼ˈ䗮䖛䌟ќখ᭄Ⳍᑨⱘᴗؐᴹᓎゟ㛚ᗻ䆘Ӌᮍ⊩ˈৃ M V c M V 㾦ˈe˗ üüችᡫय़ V c c ˄4˅ cM M üüݙᨽ᪺㾦ˈe˗ ᮴DŽ log 映整个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 利用岩石抗压强度和围压计算岩石的剪胀角剖面,计 \ = \ = 1+ log log ˄ 4˅ ҹডᭈϾᑨᑨব᳆㒓ⱘ⡍ᕕDŽ V Pc P 1 c P ˗ MPa ᔎᑺˈ üüೈय़ˈMPaDŽ V 1+ log DŽ c c 1 c 建立适合致密砂岩的脆性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算公式如下; ᓎゟ䗖ড়㟈ᆚⷖችⱘ㛚ᗻ䆘Ӌᮍ⊩བϟ᠔冫˖ V ችⱘ࠾㚔㾦ˈe˗ 䅵ㅫችⱘ࠾㚔㾦ࠪ䴶ˈ䅵ㅫ݀ᓣབϟ˗ c üüችᡫय़ M üüݙᨽ᪺㾦ˈe˗ 3 ᅸݙᅲ偠Ϣ⌟ѩখ᭄ⱘ᷵ℷ V c üüችᡫय़ ࠾㚔㾦ˈe˗ M üüݙᨽ᪺㾦ˈe˗ 8˅ (8) BI 0.262En 0.353 \ n 0.385 H pn ˄ M Vc ೈय़ˈMPaDŽ \= log 䞛⫼䍙ໄ⊶ᅲ偠㦋পњϡৠೈय़ϟⱘϸഫ义ች䆩ḋⱘ㒉ǃ῾⊶᭄ˈᑊ䅵ㅫ ˄4˅ MPaDŽ ˈೈय़ϟⱘϸഫ义ች䆩ḋⱘ㒉ǃ῾⊶᭄ˈᑊ䅵ㅫ (4) Pc 1 1+ log V c њࡼᗕᄺখ᭄DŽ ᭄ⱘ᷵ℷ ℷ 6 计算实例 偠㦋পњϡৠೈय़ϟⱘϸഫ义ች䆩ḋⱘ㒉ǃ῾⊶᭄ˈᑊ䅵ㅫ 㾦ˈe˗ M üüݙᨽ᪺㾦ˈe˗ V c üüችᡫय़ 䞣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ᴼ⇣䞣᳝ϔᅮ ⬅ໄ⊶⌟䆩ⱘࡼᗕᴼ⇣䞣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ᴼ⇣䞣᳝ϔᅮ Q胀 E ψ —— 岩 石的剪 角 , ° ; M ǃ⊹䋼䞣 —— 内 摩 擦Vsh ࠪ䴶ˈߚ߿⫼ҹϟ݀ᓣ䅵ㅫ˖ 式中: 䞣 ǃ⊞ᵒ↨ ǃݙᨽ᪺㾦 њϡৠೈय़ϟⱘϸഫ义ች䆩ḋⱘ㒉ǃ῾⊶᭄ˈᑊ䅵ㅫ 以大港油田官1608井孔二段储层为例,该井第一层埋 63 䗮䖛ᢳড়ৃҹᕫࠄ䴭ᗕⱘᴼ⇣䞣䅵ㅫ݀ᓣ ⱘℷⳌ݇ᗻˈ ݊Ⳍ݇ᗻ䖒ࠄњ 0.63 DŽ 䗮䖛ᢳড়ৃҹᕫࠄ䴭ᗕⱘᴼ⇣䞣䅵ㅫ݀ᓣ DŽDŽ MPa;Pc——围压, MPa 。 角,°;σ c——岩石抗压强度, UVs2 (3Vt 2 4 Vs2 ) ࡼᗕᴼ⇣䞣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ᴼ⇣䞣᳝ϔᅮ 深为 4050~4065m 。以地层埋深 E ˄1˅ 4050m处为例,利用测井参 Ў˖ d 2 2 ⇣䞣Ϣችᄺᅲ偠⌟ᕫⱘ䴭ᗕᴼ⇣䞣᳝ϔᅮ 3 室内实验与�
石油地质学(柳广弟)第一章 油水
环丙烷
环戊烷
环己烷
(3)芳香烃(Aromatics)
•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类,属不饱 和烃。
• 按结构可分为:
– 单环芳烃 (含一个苯环) – 多环芳烃(含两个以上独立苯环) – 稠环芳烃 (含两个以上苯环, 彼此
通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
单环芳烃具特殊芳香味,有毒。
油气水
苯 甲苯
(三)石油的非烃组成
硫化氢
thiophene (C4H4S)
噻吩
油气水
corrosion
油气水
(2)含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 • 含量一般万分之几-千分之几 •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石油有机成因证据之一 (叶绿素 血红素) • 油源对比—V/Ni 比值
(3)含氧化合物(Oxygen compounds) • 含量一般千分之几 • 石油酸中环烷酸最重要(水化学找油标志)
中馏分
重馏分
煤油 C9~16
190-260
柴油 C13~23
260320
重瓦斯 润滑油 油
320-360 360-530
渣油 >530
油气水
汽油 煤油 柴油
润滑 油石 蜡和 沥青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
油气水
(一)元素组成
(C、 H、 S、 N、 O、) Fe、 Ca、 Mg、 (Si)、 A1、 V、 Ni、 Cu、 Sb、 Mn、 Sr、 Ba、 B、 Co、 Zn、 Mo、 Pb、 Sn、 (Na)、 K、P、 Li、Cl、Bi、Be、Ge、Ag、 As、Gd、Au、Ti、Cr、Cd
油气水
• V、Ni含量及V/Ni 可用于烃源岩有机相确定及油源对比.
海相石油与陆相石油V、Ni含量及V/Ni比的差别
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进展
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进展
戴明刚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3(18)4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对黄海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北黄海盆地已发现工业性油流,南黄海北部盆地和中间隆起取得巨大进展,是油气有利勘探区;黄海的断裂带及块体结合带制约着黄海油气藏形成,对其研究对黄海油气勘探研究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分析认为对黄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地质与地球物理
手段综合研究.
【总页数】9页(P583-591)
【关键词】黄海;盆地;断裂带;结合带;油气勘探
【作者】戴明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8
【相关文献】
1.广西隆安县地下水储水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J], 朱庆俊;李伟;李凤哲;孙银行;李戍
2.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邻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简评 [J], 刘少华
3.新疆布伦托海北岸铜金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的建立 [J], 辛江;许桂红;薛峰;杨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声波法计算水平主地应力值
声波法计算水平主地应力值
余雄鹰;王越之;李自俊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
【年(卷),期】1996(17)3
【摘要】提出一种用声波测井资料和水力压裂数据来计算水平地应力值的新方法,并将它应用于新疆吐哈油田,计算得出的水平主地应力值与由凯塞效应测得的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好,而且用声波法求得的水平主地应力值来预测破裂压力与实测的地层破裂压力相比误差小。
现场应用表明,声波法计算水平主地应力值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5页(P59-63)
【关键词】地应力;声波测井;水力压裂;破裂压力
【作者】余雄鹰;王越之;李自俊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江汉石油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1
【相关文献】
1.用交叉偶极声波计算砂泥岩剖面地应力的初步研究 [J], 阎树汶;常峰
2.基于超声波干涉的峰谷法计算声速值及实验误差探讨 [J], 张正康;周天赐;韩杰克;陈水桥
3.计算岩体声波衰减品质因素Q值的能量法 [J], 易南概;季卫东
4.高地应力水平对爆破开挖损伤区声波检测及损伤程度评价的影响 [J], 刘晓; 严鹏; 卢文波; 陈明; 王高辉; 宁金华; 倪绍虎; 刘军
5.高地应力水平对爆破开挖损伤区声波检测及损伤程度评价的影响 [J], 刘晓; 严鹏; 卢文波; 陈明; 王高辉; 宁金华; 倪绍虎; 刘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详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详查中的应用
王多义;彭德林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在高陡地貌地区的石油地质详查中,将遥感技术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构造细测相结合,可放宽测线间距,避开险要地形,节省大量经费和人力,加快油气勘探进程。
【总页数】3页(P238-240)
【作者】王多义;彭德林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学院;[2]西南石油地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9
【相关文献】
1.遥感技术在土地详查中的应用实践 [J], 杨振生
2.遥感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前景:柴达木盆地遥感技术深入应用研究 [J], 朱小鸽
3.浅议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J], 孔范帅
4.石油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应用探究 [J], 陈星宇
5.石油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J], 陈小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井间油藏地球物理勘探
多井间油藏地球物理勘探
Delvu.,J;李德渊
【期刊名称】《石油参考资料》
【年(卷),期】1989(000)001
【总页数】8页(P38-44,20)
【作者】Delvu.,J;李德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
【相关文献】
1.非常规油藏地应力和应力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渤南地区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藏勘探实例 [J], 刘建伟;张云银;曾联波;高秋菊;耿雪
2.面对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加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步——2006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评述 [J], 王西文
3.开发关键技术攻破高含水油田地震油藏描述难题--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地球物理专家甘利灯教授 [J], 王大锐
4.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季玉新;王立歆;王军;王秀玲
5.国内陆上最大四维地震勘探二期工程顺利实施东方物探向油藏地球物理研究领域迈出新步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 6 -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掌握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及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本课程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解释、地球物理测井等课程密切相关,学生掌握其相关理论知识可更好地将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应用于油气地质勘探之中。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于石油天然气成烃、成藏理论的专业科学素养,以及综合应用地质、有机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进行油气藏勘探的能力,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工作的综合性专门技术人才。
- 6 -
具体的目标包括:
(1)了解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资源地位,认识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勘探开发所需承担的时代责任,掌握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2)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油气成因理论,有机质生烃演化阶段、模式及烃源岩类型和地球化学评价指标;
(3)掌握储层岩石孔、渗、饱及孔喉结构特性,碎屑岩储层成因类型、盖层类型及封闭油气机理,了解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
(4)掌握石油天然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相态、通道、动力及运移模式;
(5)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油气聚集原理和保存条件,能够识别圈闭和油气藏基本类型,并进行油气藏度量要素的计算和分析;
(6)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
三、学习要求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涉及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及勘探地球物理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首先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手段,将地质思维与物探手段相结合,才能成为合格的油气勘探工作者。
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
本课程将包含一定的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堂或课下实训作业。
特别是对于油气生、储、盖岩石样品的认知、油气成藏要素的度量与判识、油气藏的类型等实训作业要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升华所学习的内容。
- 6 -
(3)积极选修或自学关于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相关课程。
四、教学内容
- 6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柳广第,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2]张金亮,常象春主编,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
[3]张厚福,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
[4]陈荣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6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